朝雨海棠
⑴ 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的意思
「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的意思是:梨花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著早晨的雨露。「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出自宋代文學家萬俟詠的《三台·清明應制》,全文描繪了京城在清明時節的節序風光,表現了一幅鶯歌燕舞、遊冶歡樂的情形以及貴族宅院一派醉生夢死的承平景象。
《三台·清明應制》
萬俟詠〔宋代〕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台榭映鞦韆,鬥草聚、雙雙游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譯文
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御溝里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雲,那並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麼歡悅。帝城條條大路,喧響著簫聲鼓樂。
黃鶯兒歌聲斷續,小燕子飛來飛去。綠水中倒映著岸邊台榭,鞦韆影隨水波盪漾不伍。一對對游女,聚集著做鬥草游戲,踏青路上洋溢著賣糖的香氣,到處是攜酒野宴的人,你也許會幸運地認識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門。少年跨著雕鞍寶馬,向晚時在一起歡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著片片落紅、點點飛絮。
正是輕寒輕暖宜人的長晝,雲天半陰半晴的日暮,在這禁火時節,青年們已把新妝試著。歲華恰到最佳處,清明時看漢宮傳送蠟燭,翠煙縷縷,飛進門前種槐的貴人府。兵衛全都撤除,皇宮敞開千門萬戶,不再聽到傳詔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務。
⑵ 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的意思
「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的意思是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出自北宋詞人萬俟詠創作的《三台清明應制》:「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高凳羨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詩人通過這首詩描寫了京都清明時節的風景。
贊美梨花的詩句: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劉方平《春怨》
3、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萬俟詠《三台•清明應制》
4、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粗搏杜戚拍牧《鷺鷥》
5、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6、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鳥藏。——王維《春日上方即事》
⑶ 梨花初帶夜露 海常半含朝雨 的意思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襪羨仔。近綠水、台榭映鞦韆,鬥草聚、雙雙游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蠟傳宮炬,散翠煙告汪、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賞析】
這首詞題為「清明應制」,當然是受皇帝旨意而作,為諛聖而極盡鋪張之能事,描寫了帝京清明大好的景象和百姓歡樂的游賞。上片寫清明京城開禁,朝野歡慶。中片借「鶯兒」、「燕子」的飛翔嗚叫添色生情,描寫黃鶯百囀、燕子翩飛的生動、歡快景象。下片又回寫禁宮,先描寫清明天氣,暗示風調雨順。「清明」四句以稱頌大宋恩德結束,寫皇帝對寵貴大派攜臣特加寵賜,命官府公休,對萬民則「斂兵衛」,撤除門禁,使朝野縱賞同樂。綜觀全詞,描寫景物能抓住特點,注意麵的渲染和點的描摹,雖為歌頌太平,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可當作一幅「清明游樂圖」觀賞。
⑷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什麼意思,梨花帶雨海棠著露什麼意思
1.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意思是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
2.出自北宋詞人萬俟詠創作的《三台·清明應制》。
3. 全詩(節選)如下: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4.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
5.東風靜、細柳垂金縷。
6.望鳳闕、非煙非霧。
7.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8. 譯文如下: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
9.御溝里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
10.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
11.望壯麗宮闊高聳入雲,那並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
12.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麼歡悅。
13.帝城條條大路,喧響著簫聲鼓樂。
⑸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原文_翻譯及賞析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宋代·萬俟詠《三台·清明應制》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台榭映鞦韆,鬥草聚、雙雙游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宋詞三百首 , 春天 , 清明節寫景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御溝里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雲,那並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麼歡悅。帝城條條大路,喧響著簫聲鼓樂。
黃鶯兒歌聲斷續,小燕子飛來飛去。綠水中倒映著岸邊台榭,鞦韆影隨水波盪漾不伍。一對對游女,聚集著做鬥草游戲,踏青路上洋溢著賣糖的香氣,到處是攜酒野宴的人,你也許會幸運地認識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門。少年跨著雕鞍寶馬,向晚時在一起歡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著片片落紅、點點飛絮。
正是輕寒輕暖宜人的長晝,雲天半陰半晴的日暮,在這禁火時節,青年們已把新妝試著。歲華恰到最佳處,清明時看漢宮傳送蠟濁,翠煙縷縷,飛進門前種槐的貴人府。兵衛全都撤除,皇宮敞開千門萬戶,不再聽到傳詔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但見那梨花好像還帶著昨夜的月色,海棠花半含著清晨的雨珠。皇家的園囿關不住盎然春色,春光已無拘無束地穿過城門來到郊野,御溝中綠水漾漾,暗暗流出,直達城外的津渡。東風微微,和煦閑靜,垂柳細柔,好似千萬條絲絲金縷。遙望皇宮鳳闕,朦朦朧朧,非煙非霧。正逢太平盛世,朝野上下一片歡娛,京城裡條條大路,到處是昇平歌舞、簫笙鑼鼓。
黃鶯的鳴囀時斷時續,一雙雙燕子飛來飛去。綠水倒映著岸邊的樓閣和鞦韆,相映成趣。成雙成對的游春女子歡快地鬥草為戲。酒席被冷落在踏青的路邊,麥芽糖的香氣充滿道路。飲酒的人們到了何處?大概是溜進了藏嬌的門戶。直到傍晚時分,才跨上寶馬雕鞍,飛馳而去,一個個酒氣熏熏,衣襟上沾滿了亂花飛絮。
正當這不寒不暖的節令,夜漏還長;半陰半晴的天氣,已漸黃昏日暮。在這禁火的寒食節,已是人們試穿新裝,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到清明節那天,看宮室里傳出蠟燭,翠煙縷縷,散入槐樹大院、貴人府第。宮門大開,衛兵也撤了,停止傳詔宣旨,官吏們也停止了公務。
賞析
全詞用賦的鋪張揚厲之筆法極力鋪敘京城清明時節的節序風光,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繁榮景象。詞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寫宮苑中的春景,由內及外;中片寫郊外之游,具體描寫鶯歌燕舞、各色人物遊冶歡樂的情形;下片寫貴族宅院中的喜慶景象。
上片寫春到京城,將優美的春景,歸結為「朝野多歡」、「簫鼓」盈衢的「太平氣象」。「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首二句寫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麗,並未沾染上多少宮廷的富貴氣息。「內苑春」四句寫春意由皇宮內苑延向民間,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東風靜」四句,描寫東風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宮樓闕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與高貴。東風和煦閑靜,細柳靜靜地垂拂著金黃色的柳絲,遠遠望去,皇宮樓闕金碧輝煌,朦朦縹緲,卻非煙非霧。「好時代」四句全是頌揚之詞,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寫市井之繁華熱鬧。流鶯宛轉,燕子去來,近水台榭映鞦韆,成雙游女戲鬥草。賣場攜酒,踏青祭掃,遊人往返不絕,猶有留情於「夭桃朱戶」人家者。仍歸結為貴族子弟縱馬豪飲的遊冶逸興。「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這二句寫鶯歌燕舞,既是對景物的描繪,也象徵著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寧。「近綠水」四句描寫了盪鞦韆和鬥百草兩種游戲場面,姑娘們的嬉耍在無形之中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餳香更」四句描寫了踏青路上的熱鬧景象,暗示了這也正是青年男女們戀愛的季節。「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中片歇拍二句描寫了富貴子弟的狂飲醉歸,暗襯出一派醉生夢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習俗禁火,宮中以蠟燭分賜近臣,及弛禁開門,住宣休務等事,寫皇上降恩,與百僚同樂,以此頌聖。「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這二句交待了天氣和節候特徵,暗示天下風調雨順,人心舒暢。「禁火天」描寫了民間「試新妝」的喜氣,呈現出一派萬象更新的可喜氣象。「清明看」四句,描寫了宮廷傳蠟燭「燃薪火」的盛況,進一步渲染了萬象更新的盛世氣象。「斂兵衛」四句描寫了節日里皇宮朝廷的安寧氣象,「斂兵衛」而洞開宮廷大門,具體印證了前面的「太平」;「又還休務」則是對「朝野多歡」的一個總的收束。全詞也在這樣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圍中戛然而止。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徽宗時萬俟詠任大晟府樂官時奉皇帝之命所作。萬俟詠是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雅言,自號詞隱、大梁詞隱。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哲宗元佑時已以詩賦見稱於時。據王灼《碧雞漫志》卷2記載:「元佑時詩賦老手」。但屢試不第,於是絕意仕進,縱情歌酒。自號「大梁詞隱」。徽宗政和初年,召試補官,授大晟府制撰。紹興五年(1135)補任下州文學。善工音律,能自度新聲。詞學柳永,存詞27首。萬俟詠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東風有恨致玄都,吹破枝頭玉,夜月梨花也相妒。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離恨遠縈楊柳,夢魂長繞梨花。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記當日、門掩梨花,翦燈深夜語。 漠漠蕭蕭,香凍梨花雨。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歸期無定準。 更落盡梨花,飛盡楊花,春也成憔悴。 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 夜來能有幾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⑹ 雨字結尾的詩句
雨字結尾的詩句
聲聲慢·尋尋覓覓
[作者] 李清笑前照[朝代] 宋
梧桐更兼細雨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作者] 陸游[朝代] 宋
夜闌卧聽風吹雨
青玉案·元夕
[作者] 辛棄疾[朝代] 宋
星如雨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作者] 志南[朝代] 宋
沾衣欲濕杏花雨
臨安春雨初霽
[作者] 陸游[朝代] 宋
小樓首升戚一夜聽春雨
琵琶行 / 琵琶引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
大弦嘈嘈如急雨
迎燕
[作者] 葛天民[朝代] 宋
翅濕沾微雨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沙湖道中遇雨
除夜
[作者] 文天祥[朝代] 宋
末路驚風雨
蘇幕遮·燎沉香
[作者] 周邦彥[朝代] 宋
葉上初陽干宿雨
寒食·今年寒食在
[作者] 王禹偁[朝代] 宋
郊原曉綠初經雨
三台·清明應制
[作者] 萬俟詠[朝代] 宋
海棠半含朝雨
李憑箜篌引
[作者] 李賀[朝代] 唐
石破天驚逗秋雨
蝶戀花·出塞
[作者] 納蘭性德[朝代] 清
深山夕照深秋雨
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作者] 元好問[朝代] 金
山鬼暗啼風雨
祝英台近·一番風
[作者] 張涅[朝代] 宋
連夜雨者陵
念奴嬌·送淮漕錢處和
[作者] 曾惇[朝代] 宋
渭城朝雨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作者] 吳潛[朝代] 宋
海棠亭午沾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