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荷花酥
❶ 十大中式點心
月餅
中秋團圓之時,人們會吃一種傳統糕點,那就是月餅。月餅皮層酥鬆,入口松甜,軟糯可口,象徵著團圓和幸福,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傳承。在中秋闔家團圓的時候,一塊小小的月餅,就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幸福,現在烹飪技術進步,除了傳統的月餅,還出現了很多新式的月餅,比如說冰皮月餅等。
米糕
米糕也是一種中國特色的傳統小吃,它的主要原材料就是黏性大的米或者米粉,製作成米糕後非常的耐儲存,有一股濃郁的米香味,吃起來香甜可口,越吃越香,很受大眾喜愛。
❷ 除了蛋黃酥、流沙包,還有哪些特別好吃的蛋黃做的美味
第一個:蟹黃豆腐
蟹黃豆腐是非常鮮美的一道菜,做的時候最簡易的方法是用鹹蛋黃代替蟹黃,然後加入蟹肉,用內酯豆腐烹飪,湯的話用高湯,加入水澱粉就可以啦。
第二個:鹹蛋黃肉鬆牛軋糖
這款甜品富含了香味甜味鹹味,完全不會膩,孩子很喜歡,做的時候只要去超市或者網上買一塊酥,把鹹蛋黃和肉鬆夾進去,最後抹上芝士什麼的就可以了,非常簡便的方法。
第三個:荷花酥
荷花酥的味道香甜無比,最簡易的做法就是做一個紅曲粉得油皮在做一個白色的水油皮,捲起來擀平後在中間放上蛋黃,捏好形狀放進烤箱中烤就可以了。
第四個:糯米鹹蛋
糯米鹹蛋混合著糯米的香甜和蛋黃的咸香,做的時候只需要把糯米泡水一晚上,然後把自己喜歡的材料和鹹蛋黃放進糯米中拌勻,裝進蛋殼蛋口朝上蒸20分鍾就好了。
❸ 荷花酥的做法
食材:
【水油皮】中筋麵粉160g、豬油56g、清水60g、細砂糖30g
【油酥】低筋麵粉140g、紅曲粉2g、抹茶粉2g、南瓜粉2g、豬油60g
【餡料】椰蓉60g、奶粉20g、細砂糖36g、黃油30g、葡萄乾50g、全蛋液30g
做法:
1、椰蓉餡製作:夾餡材料全部混合,攪拌均勻(黃油要提前融化),把夾餡平均分為12份,揉捏成丸子狀,放入冰箱冷藏。
2、水油皮:中筋麵粉加入豬油、清水、細砂糖,先攪拌成絮狀,再不停揉搓,揉到可以輕輕拉出薄膜。平均分為24份。
3、油酥:把低筋麵粉均分4份,其中三份分別加入紅曲粉、抹茶粉、南瓜粉,然後四份都加入約15g的豬油、攪拌以後揉成團即可,不要過度揉。每一個顏色的油酥均分為6份。總的油酥也是24份。
4、取一份水油皮,壓扁擀圓,包入油酥,像包包子一樣收口以後翻過來,擀成牛舌狀。然後捲起來,每一份水油皮和油酥都按以上步驟做好捲起來,蓋上保鮮膜,鬆弛15分鍾。
5、鬆弛好的面卷,再一次擀成牛舌狀、接著捲起來,再蓋上保鮮膜鬆弛15分鍾。
6、取一個小面卷從中間對折,壓扁,擀成餃子皮大小的厚約2mm的麵皮。
7、 把兩份不同顏色的麵皮疊在一起,包入冷藏之後的椰蓉餡,收口,捏緊。
8、 稍微整理圓放進烤盤,用鋒利的刀在頂部劃十字刀口。
9、烤箱預熱上火160度、下火170度,入烤箱烤30分鍾。中途可以加蓋錫紙防止上色過深。
❹ 最難做的中國菜,你知道是哪幾道菜嗎
說起做飯,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經驗,現在各個國家之前都有些交流,所以每個國家的廚師都有機會去嘗試烹飪別國的美食。就像我國很多廚師都會做牛排一樣,很多國外廚師也都會做一些中國菜,不過中國菜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就像下面的4道中國菜,每一道都比較困難,別說老外了,就算是中國廚師也很難完成,來看看吧。
第四:三不沾
三不沾,這是一道非常經典的小吃,因為成品必須達到「不沾筷、不沾盤、不沾牙」三個特性,所以才會叫做三不沾。這道菜雖然看著簡單,但是卻異常困難,因為要不停的翻炒攪動,就算是經驗十足的老廚師也沒法輕松做好。
❺ 蛋黃酥做法簡單嗎
你還在吃起酥油做的點心嗎?3步學會酥皮點心的做法,香酥無添加!
居家生活,不但要有自己的事情做,還要學會調節枯燥而平淡的日常,讓自己充實而快樂。學烘焙就是不錯的選擇,不但可以讓家人吃上美味無添加的美味,還可以讓自己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
第五步:用擀麵杖擀成牛舌狀,捲起,如此重復大約2~3次就可以了。
第六步:然後擀開成一個圓皮,包入豆沙蛋黃餡,捏緊收口,蛋黃酥就做好了。
第七步:全部包好以後放入烤盤,表面刷上一層蛋液,撒上白芝麻。
第八步:烤箱上下火200度預熱5分鍾,改成180度放入烤盤,烤制25分鍾,表面金黃的就可以拿出。
第九步:晾涼後,吃不完可以密封保存,隨吃隨取特別的方便。自己做沒有添加劑更好吃。
❻ 色拉油可以做荷花酥嗎怎麼做呢
荷花酥是杭州著名的點心,荷花古人有用出淤泥而不染來贊美荷花的高貴,這款點心食之酥鬆香甜,味淡清香,再配上一杯紅茶,是個不錯的下午茶點
一道非常好看的荷花酥就做好了,外皮非常的酥脆,每一層薄如蟬翼,既然是荷花酥,咱們就直接搭配了蓮蓉餡,也算賞美景,品美食,相得益彰了。
❼ 關於溫州小吃的簡單介紹
溫州松糕 溫州糖糕 溫州年高 溫州魚丸 溫州燈盞糕
溫州風味小吃很多,有矮人松糕、長人餛飩、八字橋松糕、米面、炒粉干、馬蹄樺、 陡門頭燈盞糕、豬油糕、馬蹄松、白蛇燒餅 、五味香糕、山楂糕、芝腳糖、荷花酥、福壽糕、雙炊糕、麻巧、溫州松糖、象生雪梨、薄餅、膠凍、溫州牛肉焙片、溫州高粱肉、縣前頭湯圓、強能魚丸等,約有四五十個品種.
李大同的雙炊糕
瑞安有許多名小吃和糕點,有著百年歷史的李大同雙炊糕更是聞名遐邇。在溫州市烹飪協會秘書長潘錦賢的帶領下,我們特意去拜訪了李大同第三代傳人(老五房)李觀成先生。
「雙炊糕的特點是:細、軟、韌、香、甜。」李老先生用手指掰著雙炊糕,向我們介紹其工藝和歷史
捏一塊雙炊糕放在嘴裡細嚼,口味香甜,糯米細膩軟韌。別小看了,這小小的一塊糕點,要經過十幾道的工序才能完成呢。「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將糯米與鐵砂一起炒制,這樣做成的雙炊糕才更香」,李老先生介紹說,之所以叫「白糖雙炊糕」,是因為需要用糯米粉加白糖,經過兩番炊制而成。
李大同茶食品店始創於清朝光緒十四年,創始人李瑞慶系清末浙南一帶糕點名師。如今,經營有雙炊糕、麵茶糕、芙蓉糖、空心月、芝麻巧等茶食糕點,先後獲得過中華老字型大小、中華名小吃、溫州知名商標等榮稱。第三代傳人李觀成先生發揚「大同精神」,在口味和包裝上不斷出新。多少年來,前來溫州、瑞安探親訪友、觀光旅遊者,都紛紛到李大同選購糕點,分贈親友。
長人餛飩
1930年前後,樂清人陳立辯扒亮標在市區鐵井欄口經營餛飩,注重質量,餛飩皮薄,用鹼得當,餡心新鮮,蓋料講究,有紫菜、蛋絲、肉鬆、酒浸蝦米等。所煮餛飩,湯清見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他個子很高,人稱長人餛飩。(
而且,在幾十年以前,還有人一些在夜晚,冒著嚴寒,擔著餛飩出來叫賣,過路的人因為有些飢餓,也想暖暖身子(餛飩也很便宜),所以就坐下來,嘗嘗鮮。就這樣,十傳百,百傳千,長人餛飩就這樣出了名。時間過得很快,現在幾乎沒有人在街上叫賣。只有在瑞安等地還有這樣的風俗。現此灶在,「長人餛飩」已經在溫州打下基礎,創建了品牌,並開了好幾家分店!
永強泥蒜糕:吃過的人沒說不好的,好就好在土得有特色。泥蒜是一種產在灘塗上的軟體動物,其貌不揚,泥蒜是當地漁民的叫法。要說清泥蒜的形狀還真有點困難,反正海邊的人可能都見過,對了,就象肥肥的蚯蚓。泥蒜泥蒜顧名思義,全身都是泥,要用力搗、踩,才能洗干凈,這樣說吧,一斤的活泥蒜也就能洗回一二兩凈物,可想而知它有多少泥了。煩是煩了點,可這東西實在是鮮啊,鮮得人不知他味了,把它和糯米糕一炒,滑嫩鮮香,幾乎不用咀嚼就順著喉舌滑到胃裡去了,等你回過味的時候,只有滿口的鮮香了。
***洞頭的帶魚番薯粉:直至今日,我還沒有吃到過有比洞頭的帶魚番薯粉這樣把海鮮和山土貨結合的如此美妙的小吃。山蛋蛋和帶魚是如此差異,卻又如此美妙的融合在一起,山番薯的純朴和海帶魚的生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就如同冰與火的奇異約會,使普通的東西具備了獨特的魅力。
燈盞糕
據說,清光緒年間溫州有姓陳的兄弟二人,在市區東門陡門頭路亭制賣一種形似燈盞的點心,形似燈盞,獨具風味,一時名聲大振,便被稱為「燈盞糕」。現在,在溫州比較有名的是「大王」燈盞糕和「扁頭」燈盞糕,以鮑攜寬魚為餡的是最貴的,最普通的就是蘿卜絲陷的了,只見師傅先在一個大湯勺里鋪一層面漿,用蘿卜絲將湯勺填滿,再蓋上一層面漿。聽師傅說那面漿是要恰到好處的,要看起來挺稀,明擺著溢到湯勺外面卻流不下來。這樣做完以後,再把湯勺伸到沸油底下,「茲啦」一聲響,香氣就冒出來了。光聽著聲音就讓人直流口水了,更何況那香氣;燈盞糕在油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需要翻過來了。把湯勺提起來,微顫幾下,把油甩掉,再猛地一拎,燈盞糕就在半空中轉了一個身,然後穩穩地落回到勺子里。這樣高水準製成的燈盞糕,味道自然不同凡響,外皮酥鬆脆甜,肉餡則煞是爽口。
豬油糕
這其實是一個糯米團,把它攤成薄薄的,放在豬油里煎到外皮稍脆時就可以吃了,吃時撒上些白糖,然後用粽子葉包著,豬油糕簡單而古樸,為一代代的溫州人所喜愛,它並沒有象溫州的其它小吃那樣有那種特別通俗的「招牌」店,而是分散在各個簡單而古樸的小巷裡。
楠溪麥餅
其實這種食品比較多見,把麵粉和好,裡面放入梅菜,肥豬肉,包好,擀成薄薄的,放進爐中烤就可以了。但是溫州永嘉的楠溪江「王大媽麥餅」吃過後絕對不會讓你忘記。做麥餅的師傅告訴我,和面、做陷、包的時候皮的厚薄和烤的時間和火候都是十分講究的,正是這一步步的精工細作才會有鬆脆弱、噴香的美味麥餅。
魚丸湯、敲魚湯
作為沿海城市的溫州,它的小吃中自然不會少了魚製品,魚丸和敲魚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了。溫州的魚丸不是原形的,以魚肉或海鰻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精、鹽漬片刻,加白澱粉,用手揉透,然後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吃的時候連原湯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蔥花,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齒間溢滿一股淡淡腥味的魚鮮味道,用力一嚼,還會發現這「魚丸」頗有勁道,彈性十足。溫州大街小巷設有許多魚丸店攤。1998年12月,溫州酒家的魚丸以其風味佳,有特色,同縣前湯圓店麻心湯圓一起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而敲魚湯也可以說是溫州的一道名菜了,它也是魚去骨和麵粉,不過要把它敲得很薄很薄的一張。吃時,把它切成一條一條的,然後用加三絲(也就是蘿卜絲之類的)煮,加醋,胡椒粉。吃起來不僅鮮,因為它是被反復敲打出來的,所以特別有勁道。這道菜應該是別的地方沒有的,所以有機會去溫州的話一定要嘗嘗這道名菜。
白蛇燒餅
又名蔥油熏酥燒餅。傳說此餅的創制者是一位喜穿白衣的女子,因而稱此餅為白蛇燒餅。白蛇燒餅以每50公斤麵粉用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也很講究,將豬肥膘肉切成條,加鹽腌漬3天,切丁;甜醬瓜切丁;蝦米浸酒後切末,加芝麻油拌勻。將麵粉和水加熟豬油,撳成圓形皮子,裹入鹹肉、甜醬瓜、蝦米、蔥等,包成餅生坯,取飴糖水刷在餅面上,撒上芝麻。待燒餅爐升溫至約200℃時,將燒餅生坯貼在爐壁上,烘至餅呈淡黃色時,封住爐口,再燜烘約5分鍾出爐。出爐的餅色呈淡黃色,入口酥化,酥鬆味香。
縣前頭的湯圓:
溫州有名的縣前湯團原名鄭德大湯團,始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相傳至今,久盛不衰。那湯圓潔白晶瑩、滑糯爽口、湯清香馨、入口即化。記得我在溫州讀書的時候,時常逃課偷跑到縣前頭去吃湯圓,至今想起還不禁使人莞然溫.州人視吃湯團為吉祥,歷來有湯團待客的風俗習慣。市區青年訂婚要向親友贈送湯團券,以示結緣誌喜。華僑歸國更視吃湯團為故鄉情。縣前湯團選用上等糯米製作,煮而不破,口感細膩,獨負盛名。麻心湯團香甜可口、擂沙湯團味醇爽口,鮮肉湯團入口咬開,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鮮美無比,這3個品種最受人喜愛。1998年12月,國內貿易部在杭州舉辦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縣前湯圓店的麻心湯圓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馬蹄松
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樂清白象地方,以形如馬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 貼在2000度高溫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 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
薄餅
溫州人有端午吃薄餅的風俗。制薄餅有一定難度,首先是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攪勻後,抓在手中掛而不掉,將麵糊往鐵煎盤中的輕拖一圈,便烙出一張直徑約21厘米、薄如絹帛的面片來。置面片於平盤上,放進肉絲、香菇絲、綠豆牙、蛋絲、鱔絲和韭菜炒成的餡子,捲成圓柱狀,蘸原餡心鮮鹵而食
膠凍
以黃魚膠或其他魚類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千魚膠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後冷卻即成。吃時用刀開成小粒,用醬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調味。口感清涼、滑潤。
油卵
以麻心或豆沙為餡的糯米粉團,外蘸白芝麻,然後油炸,熟時呈老黃色。形狀似鴨蛋而略長、空心,因此叫油卵;也有用鮮豬肉和香菇等作餡,形似圓台乒乓球而稍大,名為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條起家的。
黃牛骨由於燉的時間長,肉和筋都很酥爛,濃香溢滿腮幫。都說骨邊肉特別香,這一整套的黃牛骨還因為配料講究獨特,所以芳香馥郁,入味特濃。牛骨配湯味道營養俱佳,尤其牛排口感純正,入嘴香酥而不膩。1998年謝秉軍,謝秉國兄弟倆在鰲江鎮打出了『平陽黃牛骨』的招牌,專門經營以黃牛為原材料製作的各種小吃,因為味道正宗很多客戶慕名而來,如今天「平陽黃牛骨」真正做到家喻戶曉,成為溫州的一道特色風味小吃。
【魚餅】
溫州魚餅早在民國十年(1921)就已出名。當時,永強沙村人周阿實專賣魚餅。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長條,放在蒸籠里蒸熟,而後再放在油鍋里去炸,人們稱他為「魚餅實」。現在魚餅製作法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做時先刮取黃魚、帶魚等少刺多肉的魚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蔥、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團,然後作餅形,或上蒸籠,或下油鍋炸至焦黃再入鍋燉熟,可單獨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塊煮,或切絲加佐料翻炒。
【江蟹生】
江蟹是一個泛指,一般約定俗成的是甌江中的梭子蟹,經過精劈分解,用醋、醬油、黃酒浸制或輔以其它密法原料,制浸時間約半小時至一小時,因此江蟹生的表面味道就是酸、甜、醬、鮮,蘸了芥末吃,就變成了鮮猛辛辣。我以為,江蟹生是甌菜系最鮮之一道,在密法調料的浸制下,生的蟹肉果然味道新銳,鮮氣逼人,只道是那永寧江,源龍泉溪一泓清流向東,流經南北雁盪山雄險奇峻的山區,沿江是樹繁竹秀,清泉淺溪,幽谷鋪雲,石立風行,蟹便生於這條江上,蟹生甌江。
【花蛤】
為傳統養殖貝類,寧德梅田花蛤以顆粒飽滿、含沙質少而聞名海內外。福安溪尾是花蛤種苗生產基地,霞浦鹽田花蛤亦久負盛名。溫州的產量也很客觀,不過這道菜給外地朋友點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不然很尷尬的……經常出來操外地口音的大叫:「服務員把你們經理叫過來,這個什麼蚌的還有血,不燒怎麼吃呀……」真是愕然呀……
【溫州高梁肉】
相傳創制於清代溫州橫井巷廣進樣臘味店。用豬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醬油、紹酒,精鹽。經過攤曬,烘乾而成。呈圓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勻、脆香可口。食而不厭的特點
【清明餅】
在清明節前,溫州城鄉家家磨糯米粉做餅,餡以豬肉、筍絲之類,或者嵌以甜糖,俗稱「清明餅」。在山區,則采清明草作餅。清明草,即綿菜,也叫「米菜」。學名叫「鼠麴草」,一年生草木。清明季節,會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採摘葉頂,洗凈搗爛,和之糯米粉,以鮮筍、芥菜、肉丁為餡,制餅蒸熟而食。有的人家,從田間采來綿菜、馬蘭頭、薴麻嫩腦等野菜或青草後,先炊熟曬干,磨細作為餅餡,和上米面或麵粉制餅,用兩片香泡葉包裹,然後,在飯鍋中或蒸籠中蒸熟即成,俗稱「蒿餅」。在泰順,先一日,以綿菜葉或蓬蒿和米粉,餡糖阿日饅頭,謂之「蒸糍」。綿菜,色青具有韌性,不但好吃,且貯藏得久,有暖胃作用。清明日這天不舉火,以冷食為果腹之物,這即古代為紀念介子推焚綿山取寒食之遺意。現在樂清城關,每當清明前後,街上便有清明餅在賣,味道很好!
【平陽炒粉干】
溫州地攤小吃之一,多以粗粉干為多現在炒粉干,基本上以平陽細粉干為多粉干炒的時候加的配料不同,味道也隨之不同。
鴨舌
在溫州食愈久,就知鴨舌的重要性,無舌不成席。卻原來,溫州也是水城,一條甌江浩浩盪盪穿城注入東海,小河且是無數,據說早年,溫州城就像威尼斯,城的主要街道是河,是活水的河,上世紀下半葉才將其信河、蟬河等等革命性地填起,遂成為城中主要大道,仍取名信河大道,蟬河大道。今在永昌堡,小河臨街,或街臨小河,風景依然,可見縮影。水城的溫州就應該有大群的鴨子生活,然我不說是鴨子的天堂。不過,我是未謀鴨面,惟在楠溪江見過數只悠遊的番鴨。卻也是,鴨子這禽,乃江湖隱士,喜蘆盪與水澤。
蝤蠓
在甌菜系中,多是要蒸蝤蠓,蒸熟後的蝤蠓,背殼就是蟹黃色,偏紅,螯內之肉尤多,如百合之莖塊樣潔白。溫州人將蟹簡分為二:一為膏蟹,是有蟹黃之蟹;一為白蟹,是有蟹肉之蟹。今在雁盪山吃的蝤蠓是白蟹,肉鮮,蘸了浙醋或芥末吃,以蘸醋為鮮。
.肉末海蟄頭~
溫州地處海濱~盛產海鮮類。海蟄生於海中,本身帶比較重的鹹味,所以一般吃之前,應該放水裡浸泡去掉一些鹹味,把肉末加調料拌勻後放入鍋中蒸5分鍾,放入海蟄頭即可。海蟄是可以生吃的,而海蟄頭是海蟄最好吃的部分。嚼起來脆脆的~同時,很多地方都直接把比較淡的海蟄頭切好入盤,放上「花子」(偶只知道方言是這么說的,學名不會叫,叫是那紅紅的海里生物,有點象給魚吃的那種小生物那樣,但是個頭大很多的~),蘸著吃下酒別有一番風味~
鳳尾魚
俗稱籽鱭,在溫州可大名鼎鼎。「雁盪美酒茶山梅,江心嶼後鳳尾魚」,其優美的體形不得不多說兩句:魚體有優美的弧線而側扁,雄大雌小,鱗呈耀眼的銀白色,腹部有棱鱗,尾部分叉,尖細窄長,形如傳說中的鳳凰尾部,所以名為鳳尾魚。其實據我看來,更象一把弧線優美的小巧剃刀,一下就剌出了我們的思鄉之血。據《溫州府志》載:「甌江江心寺後,產鱭魚長尾扁身,腹背而刀。具有子者,名子鱭。其肉鮮嫩,美味可口。」 溫州人吃子鱭多採用油炸之法,食之又香又脆,鮮美可口。「一袋鳳尾魚,萬里思鄉情。」溫州僑鄉的一些眷屬,每逢鳳尾魚上市,就將它曬得半干,佐以茴香、茶葉和食糖,然後將魚泡熟,放在小篾排上烘乾,精製成魚干,寄給海外的親友,讓他們分享家鄉的溫暖與馨香
❽ 有沒有飯店用的中式點心,簡單的推薦一下
飯店裡面的中式點心總是做的又精緻又好吃,而且也是勾起了很多人的食慾。而這些點心其實種類也是非常的豐富的,可以讓我們在大飽口福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中式點心的種類繁多,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而方糕其實也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土產小吃,現在他也漸漸的走入了中式的餐桌。其實它是一種口感比較硬的糕點,咬一口下去其實是有糯米的,甜糯感的,而且他是有內陷的,所以吃起來是口感比較豐富一些,但是不要看他是糯米做的,他其實一點都不粘牙。而且它的餡料是非常豐富的,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餡料,所以吃起來也是能感受到新奇感。
中式的點心真的非常非常的多,而他們漸漸的走入了飯店,其實這也是我們文化的一種傳承。大家可以去吃一吃。
❾ 河南美食三鮮蓮花酥的簡單做法
1、分別揉好油皮面團和油酥面團。每個分成8份滾圓;
12、如圖在表面割三刀,中間割得深一點邊緣割得淺一點,這樣做出來更有層次感;
13、鍋內的油量要足以沒過生坯,油的溫度控制在生坯入鍋時能冒出不是非常密集的大泡;
14、花瓣會慢慢地自然打開,這時候如果用筷子輕輕碰一下會發現花瓣是軟的;
15、最後花瓣全部打開,這時可以調整一下火候,因為一直加熱的話油溫會偏高;
16、花瓣全部打開以後再炸幾分鍾,炸至花瓣定型,這時候用筷子輕輕碰一下應該覺得花瓣不會變形了,這樣就可以撈出控油,炸久了顏色會發黃,不過不影響食用。
❿ 好看又美味的點心都有哪些
甜點是大家在生活中經常吃的,尤其是女孩子,出去逛街遊玩,總要買上幾塊喜歡的甜點吃,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好吃的中國糕點,不僅好吃還好看,吃完我也淪陷了!你最喜歡哪一種?
爆漿流心奶黃月餅
憑借其精緻玲瓏的外形、濃香細膩的口感,每年都被眾多新老粉絲簇擁,幾度供不應求,堪稱中秋最佳伴手禮。流心月餅個頭比普通的廣式月餅小,拿在手上乖巧可愛。剛湊到鼻尖,聞一聞,淡淡的奶香氣帶著甜蜜的氣息四溢散出,啊,味蕾一下子被打開。輕輕切開月餅,流心像破了殼的雞蛋黃緩緩往下淌,真想不顧一切湊上嘴猛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