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醉荷花
『壹』 求李清照有關荷花的詩詞
李清照的所寫的詩中有關於荷花的詩有:《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如下: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釋義:
時常記起溪邊亭中遊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怎麼才能出去呢?怎麼才能出去呢?劃船聲驚起了一群鷗鷺。
詞語注釋:
常記: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溪亭:臨水的亭台。日暮:黃昏時候。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興盡:盡了興致。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後,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誤入:不小心進入。藕花:荷花。爭渡:怎渡,怎麼才能劃出去。「爭」為通假字,同「怎」,讀作zěn,意思是怎麼,怎樣才能。驚:驚動。起:飛起來。一灘:一群。鷗鷺:這里泛指水鳥。
(1)酒醉荷花擴展閱讀: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此詞是記游賞之作,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
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貳』 與醉酒有關的詩詞
1、魏晉·曹復操《短歌行》
原文選制段: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釋義:
面對著美酒高聲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2、唐·杜荀鶴《與友人對酒吟》
原文選段:
憑君滿酌酒,聽我醉中吟。
客路如天遠,侯門似海深。
釋義:
任憑你倒滿美酒,請聽我醉酒之後的傾訴,旅途如像天一樣變換莫測,官場又像海一般深不可觸。
3、唐·貫休《雜曲歌辭·古離別》
原文選段:
離恨如旨酒,古今飲皆醉。
釋義:
離別的憂愁和怨恨就像這美酒一般,從古到今喝了都會醉。
4、唐·白居易《把酒》
原文選段:
把酒仰問天,古今誰不死。
釋義:
拿著酒杯仰天長嘆,從古到今誰又能逃脫死亡呢?
5、唐·李白 《友人會宿》
原文選段:
醉來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釋義:
喝醉了之後睡在幽深少人的山林,以天為被以地為席。
『叄』 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堪稱膾炙人口,請你比較一下這兩首詞,說說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前一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後一首表達了詞人傷春惜春的感情.
應該是將要入夏。「綠」指葉,「紅」指花,「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
《如夢令》之「常記溪亭日暮」是H版八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每周一詩的其中一首。「常記溪亭日暮」一詞所記述的內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詩人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緻和美好生活氣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到處轉,沒想到闖到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群同樣「沉醉」的鷗鷺。作者用語、造句一如內容一樣的平實、自然。它側重在寫景,融情於景。通過景物的描劃來抒發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昨夜雨疏風驟」也是她早期的一首作品,感情和意境的創造和上一首又不一樣。它寫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劇:晚風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覺醒來,恰為侍女進屋卷簾。作者擁簾問,侍女卻隨口回答:海棠依舊;看著窗外被風吹得七零八落的紅花,作者頗覺不快,連聲責問:你可知道,枝繁葉茂的時候那紅花卻已經凋落了。作者睡醒之後即詢問侍女,所問何事卻一字未提,不滿侍女的回答,卻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蘊。
這兩首在內容,意境的創造和所抒發的情感上有著不同之處,很值得好好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