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徐悲鴻蘭花

徐悲鴻蘭花

發布時間: 2023-03-09 01:08:08

A. 徐悲鴻國畫鑒賞

繼守佳法 采融西畫

徐悲鴻先生是近現代中國藝術史上一位泰斗級的人物,他開創了一種新的繪畫語言,確定了其在中國畫壇里程碑式的頂級位置,並為後世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化遺產。

至今,徐悲鴻先生的繪畫不僅收藏於專門的徐悲鴻紀念館,在全國各地大小博物館以及私人藏家手中也有不少收藏。因此,對其作品進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對徐悲鴻藝術風貌的認識,也對鑒賞和收藏徐悲鴻畫作有所裨益。

本文以沈陽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兩家文博機構所藏徐悲鴻畫作為研究對象,以展現徐悲鴻藝術創作的一個側面。

奔馬:肩負使命的象徵符號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出身於貧苦的農村家庭,父親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書畫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詩、書、畫、印藝術,具有深厚扎實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17歲時已成為宜興遠近聞名的小畫家。

1918年,徐悲鴻在北京大學講演《中國畫改良之方法》時,曾經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之可采入者融之。」此後,他即一直以此為原則,在中國畫創作中堅持不懈地進行實踐和探索。因此,「繼守佳法,采融西畫」就成為徐悲鴻一生藝術實踐的方向與動力。

徐悲鴻所創作的作品中,以水墨奔馬形象最為著名。他在青年時代即痴情於畫馬,20歲時所畫駿馬就得到當時著名畫家高劍父的稱贊,謂之「雖古之韓干無以過也」。他所畫的駿馬在用筆和結構上突破舊有框架,不再以傳統的細致線條去勾勒,而是以大塊的水墨酣暢淋漓地直接輔陳,速疾完成整個馬匹的體態。

徐悲鴻所畫的馬大多昂首傲立,四肢修長,或立於獵獵疾風中,或馳騁於茫茫荒野上,鬣鬃飄逸,長尾翻卷,看擬信手拈來,卻充滿力量與動感,使馬的形象蘊含著積極向上、催人振奮的感召力度,形成了較為獨特的典型符號,甚至成為現代中國畫的一種象徵性標志。

徐悲鴻的奔馬作品在沈陽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均有收藏,而且數量較多、品相較好,可以反映其高超的筆墨技法與精神風貌。

雄雞、雄鷹:黎明前的報曉鬥士

徐悲鴻自1919年留學歐洲,歷經8年刻苦學習並游歷西歐諸國,於1927年歸國,擔負起藝術創作和培育後輩的重要使命。他先後擔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美術系主任、教授,北平藝專校長,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等職。1933年起,他陸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等國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華加劇,中華民族處於危亡關頭。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徐悲鴻積極投身抗戰活動中,在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地區和國家舉辦義賣,努力宣傳和支援抗日救國。

抗戰期間,他創作了一系列著名的大型國畫和油畫,以激勵廣大民眾堅韌不拔的毅力與抗戰決心,如《九方皋》《徯我後》《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畫作,均成為謳歌和激發人民鬥志的文化號角,成為那一時代最具典型意義的藝術作品。

徐悲鴻在抗戰期間除了創作一些著名的人物群像作品外,還參用中西兩種畫法,創作了許多動物類繪畫,如雄雞、雄鷹以及雄獅等,藉此喚醒廣大民眾的抗戰熱情和勇氣。這類作品在沈陽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亦有一定收藏,體現了那一時代的特殊歷史背景。

喜鵲、春燕:迎接春天的使者

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華民族迎來抗戰的勝利。在這一過程中,徐悲鴻創作了一大批富有春天氣息的作品,特別是以喜鵲、春燕、柳樹、桃花等為主題的繪畫,寓意象徵勝利的春天即將到來。以此增強廣大民眾抗戰的信心和意志。

傳統繪畫語言的運用

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先生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美術教育和全國美術事業發展工作中。他團結美術界廣大著名人士,培養出許多後輩美術工作者,這些人後來大多成為現代中國美術界的中堅力量,有的成為著名畫家,對中國當代美術事業的傳承發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從流傳至今的徐悲鴻傳世作品看,其歸國早期尚保持著較多的西式風格和用筆特徵,至抗戰時期以至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創作的許多繪畫都具有更濃厚的中國傳統特色,保持著更多的古代常見主題,連一些繪畫的取景和構圖也與古代繪畫基本一致。只是,他在作品中所採用的筆墨技法和創作手段,已經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西方的藝術元素,使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創新性。

由沈陽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所藏徐悲鴻作品來分析,其中有不少作品為典型的傳統繪畫題材,如松、竹、梅以及蘭花、桃子等等;另有一些繪畫為傳統寓意的內容,如「貓蝶圖」「松鷹圖」「松鶴圖」「春鴨圖」等等,說明徐悲鴻有著扎實的傳統繪畫功底。

當然,徐悲鴻創作的傳統題材作品雖然主題、構圖都是舊式的`,但其用筆用色以及展示的精神風貌卻是全新的,包含著許多西畫用筆技法和對光、色、透視、構圖方面的理解,這就使得其作品更加吸引觀者的目光,同時也更具時代感。

注重寫生素描

中國古代畫家歷來重視藝術的傳承,對前人的優秀作品多加臨摹和仿習。同時,許多畫家在創作中認識到以自然為師的重要性,紛紛投身山水之間,以天地為師,妙化自然。但即使這樣,在某種程度上還是無法解決藝術創作中造型准確的問題,這也是長久以來國畫作品中刻畫人物、動植物缺少精準造型的根源。

徐悲鴻旅歐留學期間,接受了嚴格的西式繪畫訓練。他對西方繪畫的造型能力感悟尤深,認識到寫生素描是研究造型藝術規律與表現形式的本質語言。因此在歸國之後,無論是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還是在學院里的教學中,他都視素描技法為繪畫的基礎,積極提倡和大力推廣,以提高繪畫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

正因為徐悲鴻具有高超的素描功底和寫實能力,他所創作的人物肖像以及動物都十分逼真。如他早期創作的人物肖像《老婦》《撫貓人像》《遠聞》《簫聲》等,後來創作的《珍妮小姐畫像》,以及諸如馬、牛、雄雞、喜鵲、獅、鷹、野豬等動物形象都極為傳神,具有準確的造型和鮮活的個性。

從沈陽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兩館所藏徐悲鴻的國畫作品看,其中一些作品即體現出他深厚的西式素描功底,如動物造型十分准確,符合生物解剖學原理,連物體表面的光色差異,也通過筆觸的變化而表現出來,反映了他精準扎實的藝術功力。

徐悲鴻一生創作的繪畫作品,其數量可謂浩繁,其品質可謂精美,從而使他享譽近現代中國畫壇。今天,我們探究其繪畫的奧秘,自然離不開他留下的繪畫作品,也離不開他繼守傳統佳法、采融西方藝術的創作之路。融中西文化、藝術為一體進行自己新的創造,這便是徐悲鴻先生的藝術風貌。

B. 選購蘭花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近年來,隨著養蘭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到了蒔蘭者的行列,對蘭花的需求與日俱增,蘭花交易十分火爆,交易量持續攀升,交易金額迭創新高。

由於蘭花產地相對狹小,資源有限,而蘭花愛好者遍布全國各地並不斷增多,加之近年來野生蘭花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下山蘭花價格一路上揚,大多數蘭友自己上山采蘭只能是一種奢望,因而通過購買獲得自己喜歡的蘭花品種就成了最主要的途徑。那麼,我們在選購蘭花時,應注意些什麼呢?

一、盡量選購當前熱門蘭種和銘品,根據經驗選些「賭草」

高檔精品蘭花,由於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和獨特的魅力,給人以神秘、美妙的感受,且種源相對較少,成為眾多蘭友爭相求購的對象,價格及風險較高,且能在一定時間內出手,成為蘭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能夠較早投資這些蘭花者,大都掘到了真金白銀。如早些年投資大雪素,近些年投資蓮瓣蘭「五朵金花」、玉兔彩蝶、馨海蝶、桃源三結義、天彭牡丹等精品的蘭友,無不賺得盆滿缽滿。尤其當前極少數極品、絕品蘭花,如金沙樹菊、三羊開泰、大唐鳳羽、九州紅梅等,美侖美奐,魅力無窮,堪稱大自然的藝術傑作,而且數量極為稀少,價格屢創新高,以至形成「千金散盡難求一蘭」的局面。

高檔銘品蘭花雖然價格較高,但因其品位高,性狀穩定,具有明顯的辨識特徵,能夠得到廣大蘭友的認同,但對於抄作價格很高的蘭花名品投資要謹慎,投資時最好選用復合型投資,如春劍、蓮瓣蘭、春蘭、蕙蘭、四季蘭等相互搭配,奇花、蝶花、瓣型花、葉藝草互為補充,但也要有所側重,盡量選取較有代表性的主流蘭花品種。就目前來說,如果資金實力雄厚,且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可以考慮選擇投資一些價位較高的投資品種;如經濟能力有限,沒有較好的抗風險能力,那麼還是慎重為好,選擇投資一些價位適中,自己認為能接受的中低價位品種,待將來有了條件,再「更上一層樓」。

也許有的蘭友認為當前高檔銘品蘭花價格太高,嚴重偏離了它的價值,炒作成份太重,如再去購買高檔蘭花,有可能會接「最後一棒」,具有較大風險,也不劃算,故總喜歡到蘭市購買下山草,希望能從中「賭」出高品位蘭花,以求「空手拿魚賣現錢」,實現「一夜暴富」的夢想,待將來有了錢,再相機投資高檔蘭花。其實這種想法可能是片面的。不可否認,現在少數極品蘭花的價格確實非常高,如蓮瓣蘭三羊開泰株價高達六百多萬元,金沙樹菊高達五、六百萬元,大唐鳳羽高達三百多萬元……它們出現這樣的高價原因可能是多種因素的結果,但總體上來說,還是市場使然。

黑格爾曾經說過:「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高價蘭花也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君不見,達芬奇、梵高、畢加索、莫奈、范寬、徐悲鴻、黃賓虹等中外藝術大師的名畫,王曦之、顏真卿、米芾等書法大師的傳世之作,義大利著名小提琴製作大師斯特拉底瓦里製作的名琴,我國四大官窯燒制的青花瓷器,乃至明清時期的黃田石、和田玉雕刻精品,哪一樣不是價值連城?一些歌星、明星唱一首歌短短幾分鍾收入數萬甚至數十萬,幾乎是普通工人一輩子的收入,而不少體壇明星一年的收入更是數以千萬計,這樣的例子非常多。

雖然我國栽培蘭花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但千百年來,真正能夠經得起市場檢驗和蘭家認可的優秀蘭花銘品卻並不多,要想從下山蘭中選育出一株好蘭花,其概率是極低的,有人統計甚至不到幾百萬分之一,比中彩票的幾率還低,如有的蘭園購買蘭花生草動輒幾十箱、幾百袋,用車都要拉幾車,像排韭菜一樣洋洋灑灑幾十畝,但能夠選育出來的優秀品種卻廖廖無幾,甚至為零;而要想選育出一株極品、絕品蘭花,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一般中小蘭戶,因各方面條件限制,如把重點放在選購下山草栽培,很可能會浪費了有限的財力,耗費了大量的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其回報卻是未知數,況且目前市場上一些所謂的「下山草」,其實都已是被經過了多次挑選,稍有一些特點和「姿色」的都已被挑走,即使有所驚喜也很有限,可以說投資回報較小。故與其過分痴迷於玩「賭草」,不如踏踏實實有選擇地投資一些高品位蘭花,通過「滾雪球」的方式慢慢發展壯大。

當然,筆者也並不是完全排斥玩「賭草」,畢竟所有的銘品蘭花,都是從「賭草」中選育出來的,如時間、精力充余,且有一定的識草、辨草的能力,「小賭」也無妨,可以直接到產蘭區向蘭農收購剛下山的生草或蘭農自己選育的有一定特點的潛力草,結合看葉型、看小芽、看花苞、看葉殼等方法進行選購,這樣價格相對要便宜一些;但除非你是此道中的高手,具有較高的辨識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否則最好還是寧願多出一點錢見花購草。這里所謂「小賭」,一是購買的數量不要太多,二是投入的資金不宜太大。

下山草的穩定性較差,有的下山草初下山時開品極佳,幾乎可以與一些高檔銘品相媲美,蘭主叫價自然也不菲,但來年復花開品往往大打折扣,甚至成為一株普通行花。一般而言,下山色花穩定性最差,若非紅素、黑素等珍品,最好不要選購。下山奇花,穩定性也較差,如果僅僅是多少幾個瓣子,最好不要選購;若屬菊瓣、牡丹瓣、樹形奇花,則要仔細甄別,如果僅僅是某箭花、或某朵花出現奇化,其它花箭、花朵均正常,則其穩定的可能性也還是問號,為此一些蘭販往往將其它正常花箭、花朵剪除,故遇此種情況不宜選購;如果所有花箭、花朵都出現奇化,葉上也出現相應的奇化特性,如行龍、皺褶等,且花主叫價較為合理,可考慮選購。

蝶花、瓣型花的選購除遵循上面的原則外,還要注意它們各自的一些特點。就蝶花來說,要注意蝶化的面積,如蝶化面積較理想,色彩對比鮮明,甚至葉上也出現蝶化的特徵,那就要恭喜你了,你很有可能選育到一株高品位蝶花,但這種機會微乎其微;如蝶化面積太小,則往往難以穩定,即使穩定其欣賞價值也不大,也不宜選購;就瓣型花來說,荷瓣花在選購時除注意瓣子的長寬比例宜小,花瓣闊大,收尖放角明顯外,還要待花開過一段時間再選購,以防開到位後品相變差;梅瓣花要注意觀察捧瓣的雄化程度,雄化程度越高穩定性越好,價值也越高,但要兼顧外瓣的瓣形,宜短不宜長,宜圓不宜尖。高品位下山藝草雖然不必通過看花選購,但如果該藝向能夠在花上有很好的反映,那一般都較為穩定,或者有一定進化潛力。如果無花,那麼在選購時應注意觀察其進化程度如何,如新苗藝向較老苗好,藝向不通尖,可考慮選購,如僅僅新苗出藝,而老苗無藝,要提防是「先明後暗」藝,至於「幽靈草」,那就沒有選購的必要。

同時,選購蘭花也要兼顧地域的差別。由於歷史文化的差異和自然條件的不同,各個地方蘭友所喜歡的蘭種相對來說也是有所差別的,如雲南主要以蓮瓣蘭、春劍、本地春蘭、豆瓣蘭為主,注重蝶花、奇花,但近年來也開始注重江浙某些春蘭、蕙蘭品種的引進;四川主要以春劍、蓮瓣蘭、當地春蘭為主,較注重蝶花、奇花,亦注重瓣型花,對江浙一帶的春蘭也逐步有所重視和引進;江浙一帶是我國蘭文化的發祥地,主要以春蘭、蕙蘭為主,喜歡春劍的也為數不少,但喜歡蓮瓣蘭的還相對較少,比較注重瓣形花,目前大多數春蘭、惠蘭銘品都是從這里選育出來的,但亦注重奇花、蝶花;貴州主要以春蘭為主,追求新、奇、特,目前其蘭花市場的發展尚相對滯後;廣大北方地區雖不是蘭花主產區,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年來蘭友數量與日俱增,是我國潛在的蘭花消費市場,主要以傳統春蘭、惠蘭銘品為主;而廣東、福建主要以墨蘭、四季蘭、寒蘭等為主,通過規模養植以供出口,是我國重要的蘭花消費地區,但部分蘭家也較注重對春劍、蓮瓣蘭、春蘭、蕙蘭、寒蘭的引進,包容性較大。因而在選購蘭花時,應盡量選擇本地蘭友喜愛的熱門蘭種,這樣便於將來交流和出售。

二、切勿貪圖便宜到蘭市地攤上購買所謂「名蘭」

現在不少蘭友喜歡到蘭花市場購蘭,一是圖方便,二是品種多,便於挑選,三是存在「撿漏」的可能。當然如果只是自己喜歡,想要選購一盆普通的蘭花養著玩,裝點居室,聞香賞花,這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況且多看看,多聽聽,也有利於擴大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的蘭花蒔養知識,提高自己的蘭花鑒賞水平。

由於我國蘭市管理尚不規范,蘭販素質良莠不齊,加之普通蘭花與高檔蘭花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價格差異,一些無良商販於是利用大家求購高檔蘭花急切的心理,不惜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欺騙購蘭者,牟取不義之財。

如早些年有的蘭販以綠蘭素充當大雪素高價兜售,有的蘭販把小雪素花芽經過遮光處理後以「白稈白花」之名進行銷售。之後,隨著大、小雪素價格不斷下滑,有的蘭販又以返銷草、組培苗充當原生草、葉藝草賣,這些蘭花抗逆性差,不易服盆,容易倒草,且往往攜帶有病毒,一旦傳染到其它蘭花上,就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而近年來,隨著奇蝶花、葉藝草價格的不斷上漲,「人工藝草」、「人工假花」又大行其道,如有的蘭販在花期採用「障眼術」,把其它高檔蘭花的花箭「移植」到普通蘭花上進行拍照,待花期過後,在那盆蘭花旁邊擺上照片,以「急等錢用」等為由進行銷售,欺騙蘭友;有的採用「移花接木」之術,直接將高檔蘭花的花箭插入與之形態相似的普通蘭花的假鱗莖里,用膠水粘牢,或者將高檔蘭花的花瓣用膠巧妙地粘到普通蘭花的花桿上,冒充高檔蘭花銷售;有的「巧奪天工」,將普通蘭花通過「拼湊」的手法製造出「多瓣奇花」,或將普通蘭花通過葯物或物理手法處理成為「高檔葉藝」、「高檔花藝」、「高檔色花」、「矮種草」等進行銷售;還有的則「捨不得孩子打不著狼」,乾脆選購一苗帶花的高檔蘭花,混雜在一叢與之形態酷似的普通蘭花中上盆銷售,由於該苗真花被固定在其他假花中間,其造假手法逼真,即使倒掉盆土也很難辨別其真偽。

為使自己的假花銷售順利,有的蘭販與蘭市上的一些「托兒」唱雙簧,通過逼真的表演欺騙購蘭者;有的則假裝是在「銷贓」,裝得神神秘秘,鬼鬼祟祟,誘你上當。而不少蘭友因本身對這些高檔蘭花不甚了解,辨識水平有限,且抱有僥幸心理,往往成為這些「獵食者」捕捉的「目標」,上當受騙不在少數。這些蘭販一旦得手,往往便逃之夭夭,逃了「和尚」也讓你找不著「廟」。一些沒有信譽的蘭販雖然也租有門店,但你買假後他就死活不認賬,千般抵賴。尤其一些在街頭巷尾打「游擊」的蘭販,更不能向其購買。

三、通過廣告、網路郵購蘭花要慎重 一定要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

上世紀90年代雲南某些地方的「廣告蘭花郵購」曾讓全國各地的不少蘭友受騙上當。近年來,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網路購物風行一時,網路購蘭也應運而生。網路或郵購蘭花由於輻射面,方便快捷,對蘭文化的發展、普及和蘭花的推廣、交流功不可沒。

目前大多數蘭花交易或拍賣網站管理相對較為規范,對售蘭者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一般來說其所出售的蘭花也大都貨真價實,因而得到了廣大蘭友的喜愛,尤其對於北方或中原的蘭友來說,由於當地不產或少產蘭花,通過網路郵購蘭花是這些地方的蘭花愛好者獲取蘭花的一條捷徑。

但不可否認,也存在個別人通過網路或郵寄欺騙購蘭者的現象。

由於網路或郵購蘭花大都通過幾張照片和少量文字說明進行選購,一是照片本身會存在失真(如色彩失真、比例失真),一株較低檔次的藝草、色花,加上適當的燈光效果,轉眼就成了高檔藝草、高檔色花;二是有的蘭販故意採用「特技」照相技術,如採用特殊的拍攝角度,就算是較一般的瓣型,照出來的相片怎麼看都是荷瓣、水仙瓣,使蘭花實物與相片存在較大差別;三是有的蘭販利用某些瓣型花,特別是荷瓣、水仙瓣,初開時開品不錯,但開了一段時間後瓣子會拉長扭曲的特點,以次充好;四是有的蘭販利用奇花不穩定的特性,用不穩定的奇花冒充穩定的奇花,或把一叢蘭花中正常花苞摘除,僅留下發生奇變的花苞進行欺騙性銷售;五是某些地方的個別蘭販常用本地產的無香或微香蘭花冒充香花銷售;六是有的蘭販乾脆採取「偷梁換柱」的辦法,照片照的是此蘭花,郵給蘭友的又是彼蘭花,以此進行欺騙性銷售。

因此通過網路或郵購買蘭花一定要慎重,要盡量與一些誠信好的網站、信譽好的蘭家進行交易。交易時一定要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此外網路或郵購蘭花主要通過郵寄的方式,如賣主包裝處置不當、郵寄過程較長等還容易造成蘭花的損傷,服盆慢,不易蒔養等,故如系選購名貴蘭花,應盡量當面看花交易。

四、最好向本地信譽好、有口碑的蘭園或蘭家購買

應該說,這是最好的一種購蘭方式。由於這些蘭家一般在本地蘭界都有一定的聲望和地位,很少有人會為幾株蘭花損害自己的信譽,因而買假的可能性較小。這些蘭家一般都能緊跟蘭界潮流,蘭花鑒賞水平較高,眼光獨到,蘭花來源渠道明確,品種有保證,所蒔養的蘭花大都是當前的熱門品種或具有較大投資潛力的品種,加之其蒔養水平較高,蒔養條件較好,所提供的蘭花病蟲害較少,根好苗壯,容易蒔養,將來蒔養過程中發生什麼問題,也容易進行咨詢和溝通處理,故向其購買蘭花,即便價格稍高,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也是非常劃算的,容易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並為以後的銷售以及投資更高檔的蘭花創造了條件。當然,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不可否認也確實存在極個別有名望的蘭家或蘭園欺騙購蘭者的現象,如有的知名蘭家在出售蘭花時故意出售老苗、弱苗、病苗,有的甚至故意通過葯物處理,使你買後易爛根倒苗,或不易發苗,或所發的新苗瘦小嬴弱,以此避免將來可能對其形成的競爭,故選購時應盡可能見花再買,現時倒盆現時分割,一手交錢一手交蘭,並盡量簽訂購蘭合同,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防不測。

五、利用各種蘭展的機會選購銘品蘭花

目前全國各地舉辦的各種蘭事活動較多,大的如一年一度的中國蘭博會,小的如各地方蘭協自己組織的小型蘭展。由於這些活動基本都是蘭協組織或參與組織的,管理相對較為正規,參與蘭花評審鑒定的也大都是行家裡手,故參展的蘭花基本沒有造假的可能,這些參展蘭花一般都代表了當前蘭花發展的方向,尤其是一些規格較高的大型蘭展更是如此。而且不少蘭家都喜歡將自己精心選育的新奇蘭花送展,一則藉以提高自己的聲望,二則也可使這些蘭花通過獲獎得到蘭友的認可,以求獲得更大的回報。故參加蘭展,不僅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蘭花鑒賞水平,廣交蘭界朋友,而且也是投資某些極具潛力的優秀蘭花品種的絕佳機會。當然,蘭家送來參展的蘭花,一般都是其精心培育的,品種純正,性狀優異,長勢較佳,基本無病蟲害,因而價格一般都偏高,故也可與參展蘭家進行商洽,到其蘭園選購相對較便宜一點的,但最好不要在蘭展周圍的地攤上選購。

六、盡可能的選購壯苗、龍頭苗,不要選購老苗、弱苗、病苗

一般而言,一株蘭花的生命周期大約有五年左右,隨著苗齡的增長,其生命活動逐漸衰退,發芽率漸次降低。一、二年苗齡的龍頭苗、壯苗,由於其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強,不但發苗能力高,小苗生長快,而且不容易侵染病蟲害,如栽培得法,發苗率能達到100%、200%甚至400%、500%,往往能得到較好的回報。那麼怎麼鑒別是否屬龍頭苗呢?除了現場購蘭時察看其所發下一代子苗的數量及代數外,還有一個較好的辦法,就是看甲殼,如果甲殼完整,顏色鮮綠,一般都是一、二年苗齡的龍頭苗;如果甲殼不完整、顏色枯黃,甚至完全乾枯,則很可能是老苗、甚至病苗;至於是否是壯苗,除了看其葉寬、葉長、葉的數量、葉的完整程度、假鱗莖的粗壯程度外,還要注意觀察根的數量、粗壯程度及完整性。而三齡以上的老苗、弱苗,由於其生命活動減弱,發苗力較低,小苗生長慢,容易受各種病害的侵擾而倒苗,復壯困難,且發出的新苗易退化,易僵苗,品相較次,賣價較低,回報自然會大打折扣。當然,如系一些有價有市的高品位蘭花,在無法獲得龍頭苗、壯苗的時候,能夠求購到老苗、弱苗,甚至「捂老頭」也是一種當然的選擇。而病苗不但難以治療,也難以蒔養,即便治好了也容易復發,弄不好還會成為傳染源傳染給其他健康蘭株,則堅決不買。

總之,廣大蘭友只要掌握好了以上幾點,是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蘭花的,投資蘭花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C. 齊白石 徐悲鴻 張大千各自的特點

一、齊白石

1、性格

與「天趣」密切,農民般的朴實,孩童般的天真。(余秋雨評)

2、特點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齊白石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齊白石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齊白石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

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齊白石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齊白石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齊白石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齊白石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齊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3、作品

花鳥畫:白菜蘿卜、小雞、牡丹圖、葡萄、杏花圖、芙蓉鴨子、絲瓜烏鴉圖、燭火光明等。

人物畫:人物屏之漁翁圖、仕女條屏、賜桃圖、壽星公、鐵拐李等。

二、徐悲鴻

1、性格:

努力,堅持。

2、特點:

位置得宜,比例准確,黑白分明,動作或姿態天然,輕重和諧,性格畢現,傳神阿堵。

3、作品

奔馬圖、群馬、珍妮小姐畫像、九方皋、田橫五百士、負傷之獅、愚公移山圖等。

三、張大千

1、性格:

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

2、特點:

張善子、張大千昆仲共同創建了大千畫派,它是中國綜合性繪畫流派之一。二十世紀20年代,張善子、張大千在上海西門路西成里「大風堂」開堂收徒,傳道授藝,所有弟子們皆被稱為「大風堂門人」。它是一個有別於「長安畫派」、「海上畫派」、「京津畫派」等唯一不墨潑彩等畫法,大風堂畫派的畫風都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傳承的中國畫畫派。

3、作品

喬木高士、壽桃 鏡心、黃山文筆峰、晴麓橫雲、阿里山浮雲等。

(3)徐悲鴻蘭花擴展閱讀: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齊白石純朴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後仿趙撝叔,並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

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餘首、自述及齊白石文稿並手跡多卷。齊白石的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製行世。

D. 揚州八怪急急急!~

樓主我不是把原因都粘在下面了嗎?看看吧,很詳細,他們怪在哪?不就是說他們怪的原因嘛!!!下面就是原因啊!!請樓貴眼一看,即可明白

揚州八怪」怪在哪裡?

坎坷波折的身世
「揚州八怪」究竟「怪」在哪裡,說法也不一。有人認為他們為人怪,從實際看,並不如此。八怪本身,經歷坎坷,他們有著不平之氣,有無限激憤,對貧民階層深表同情。他們憑著知識分子的敏銳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對丑惡的事物和人,加以抨擊,或著於詩文,或表諸書畫。這類事在中國歷史上雖不少見,但也不是多見,人們以「怪」來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但他們的日常行為,都沒有超出當時禮教的范圍,並沒有晉代文人那樣放縱--裝痴作怪、哭笑無常。他們和官員名士交流,參加詩文酒會,表現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所以,從他們生活行為中來認定他們的「怪」是沒有道理的。現在只有到他們的作品中,來加以研究。
獨辟蹊徑的立意
「八怪」(金農、汪士慎、黃慎、李鱓、鄭燮、李方膺、高翔、羅聘)不願走別人已開創的道路,而是要另闢蹊徑。他們要創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驚雷雨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來自立門戶,就是要不同於古人,不追隨時俗,風格獨創。他們的作品有違人們欣賞習慣,人們覺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正如鄭燮自己所說:「下筆別自成一家,長於詩文。」在生活上大都歷經坎坷,最後走上了以賣畫為生的道路。他們雖然賣畫,卻是以畫寄情,在書畫藝術上有更高的追求,不願流入一般畫工的行列。他們的學識、經歷、藝術修養、深厚功力和立意創新的藝術追求,已不同於一般畫工,達到了立意新、構圖新、技法新的境界。
不落窠臼的技法
中國繪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中文人畫自唐宋興盛起來,逐步豐富發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留下大量的作品,這是中國繪畫的驕傲。明清以來,中國各地出現了眾多的畫派,各具特色,爭雄於畫壇。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以「四王」為首的虞山、婁東畫派,而在揚州,則形成了以金農、鄭燮為首的「揚州八怪」畫風。這些畫家都繼承和發揚了我國的繪畫傳統,但他們對於繼承傳統和創作方法有著不同的見解。虞山、婁東等畫派,講求臨摹學習古人,以遵守古法為原則,以力振古法為己任,並以「正宗」自命。他們的創作方法,如「正宗」畫家王琿所說,作畫要「以元人筆直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他們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作品多為仿古代名家之作( 當然在仿古中也有創造),形成一種僵化的局面,束縛了畫家的手腳。
揮灑自如的筆鋒
「揚州八怪」諸家也尊重傳統,但他們與「正宗」不同。他們繼承了石濤、徐渭、朱耷等人的創作方法,「師其意不在跡象間」,不死守臨摹古法。如鄭板橋推崇石濤,他向石濤學習,也「撇一半,學一半未嘗全學」。石濤對「揚州八怪」藝術風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他提出「師造化」、「用我法」,反對「泥古不化」,要求畫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創作素材,強調作品要有強烈的個性。他認為「古人須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腸。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須眉」。石濤的繪畫思想,為「揚州八怪」的出現,奠定了理論基礎,並為「揚州八怪」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揚州八怪」從大自然中去發掘靈感,從生活中去尋找題材,下筆自成一家,不願與人相同,在當時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們常常把自己少見的東西,視為怪異,因而對「八怪」那種抒發自己心靈、縱橫馳騁的作品,感到新奇,稱之為怪。也有一些習慣於傳統的畫家,認為「八怪」的畫超出了法度,就對八怪加以貶抑,說他們是偏師,屬於旁門左道,說他們「示嶄新於一時,只盛行於百里」。贊賞者則誇他們的作品用筆奔放,揮灑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縛,打破當時僵化局面,給中國繪畫帶來新的生機,影響和哺孕了後來像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等藝術大師。
特立高標的品行
他們對當時盛行於官場的卑污、奸惡、趨炎附勢、奉承等作風深惡痛絕。八人中除鄭板橋、李、李方膺做過小小的知縣外,其他人均一生以「魯連」、「介之推」為楷模,至死不願做官。就是做過官的鄭板橋也與常官不同。他到山東上任時,首先在舊官衙牆壁上挖了百十個孔,通到街上,說是「出前官惡俗氣」,表示要為官清廉。 「揚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匯在詩文書畫之中,絕不粉飾太平。他們用詩畫反映民間疾苦、發泄內心的積憤和苦悶、表達自己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嚮往。鄭板橋的《悍類》、《撫孤行》、《逃荒行》就是如此。 「八怪」最喜歡畫梅、竹、石、蘭。他們以梅的高傲、石的堅冷、竹的清高、蘭的幽香表達自己的志趣。其中羅聘還愛畫鬼,他筆下的鬼形形色色,並解釋說「凡有人處皆有鬼」,鬼的特點是「遇富貴者,則循牆蛇行,遇貧賤者,則拊膺躡足,揶揄百端」。這哪是在畫鬼,分明是通過鬼態撕下了披在那些趨炎附勢、欺壓貧民的貪官污吏身上的人皮,還了他們的本來面目。 在封建制度極端殘酷又大興文字獄的時代,他們卻敢於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無怪乎當時一督撫搖頭直稱「怪哉、怪哉」。 鄧拓在詠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時曾寫道「歌吹揚州惹怪名,蘭香竹影伴書聲」,可以算作對他們「怪」之特點的總結吧。

揚州八怪紀念館里的揚州八怪雕塑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華岩、閔貞、邊壽民等,說法很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 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他們繪畫作品為數之多,流傳之廣,無可計量。僅據今人所編《揚州八怪現存畫目》記載,為國內外20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及研究單位收藏的就有8000餘幅。他們作為中國畫史上的傑出群體,已經聞名世界。 揚州八怪生前即聲名遠播。李鱓、李方膺、高鳳翰、李勉,先後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見,或試畫,或授職。乾隆八年,弘歷見到鄭燮所作《櫻筍圖》,即鈐了「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璽。乾隆十三年,弘歷南巡時,封鄭燮為「書畫史」。羅聘嘗三游都下,「一時王公卿尹,西園下士,東閣延賓,王符在門,倒屣恐晚;孟公驚座,覿面可知。」 揚州八怪大膽創新之風,不斷為後世畫家所傳承。近現代名畫家如王小梅、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任伯年、任渭長、王夢白、王雪濤、唐雲、王一亭、陳師曾、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潘天壽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揚州八怪」的作品影響而自立門戶。他們中多數人對「揚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評價。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雲:「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在揚州當地還流傳這一種說法:「揚州八怪」是指揚州地區的「醜八怪」。由於揚州八怪的藝術風格不被當時所謂的正統畫派所認同,而且他們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實、現實,他們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們的書畫作品之中,甚至把社會的陰暗面揭露出來。這種行為使得統治者的利益受損,說他們都是畫壇上不入流的「醜八怪」,揚州八怪因此而得名。文藝理論家最後把「揚州八怪」歸納為15人。在揚州當地有紀念館,就立著15人的雕像。
「揚州八怪」形成的因素
揚州自隋唐以來,即以經濟繁榮而著稱,雖經歷代兵禍破壞,但由於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戰亂之後,總是很快又恢復繁榮。進入清代,雖慘遭十日屠城破壞,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發展,又呈繁榮景象,成為我國東南沿海一大都會和全國的重要貿易中心。富商大賈,四方雲集,尤其以鹽業興盛,富甲東南。經濟的繁榮,也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的興盛。各地文人名流,匯集揚州。在當地官員倡導下,經常舉辦詩文酒會。詩文創作,載譽全國。有些鹽商,堪稱豪富,本身亦附庸風雅,對四方名士來揚州者,多延攬接待。揚州因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名士,其中有不少詩人、作家、藝術家。所以,當時的揚州,不僅是東南的經濟中心,也是文化藝術的中心。 富商大賈為了滿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對物質和精神上的產品也就大量地需求,如精美的工藝品、珍寶珠玉、鮮衣美食,在書畫方面更是著力搜求。流風所及,中產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書畫懸之室中,以示風雅,民諺有「家中無字畫,不是舊人家」之說。對字畫的大量需求,吸引和產生了大量的畫家。據《揚州畫舫錄》記載,本地畫家及各地來揚畫家稍具名氣者就有一百數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當時的名家,「揚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聲名顯著者。 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的作品,無論是取材立意,還是構圖用筆,都有鮮明的個性。這種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畫壇上的創新潮流和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繪畫至明末清初受到保守思想的籠囿,以臨摹抄照為主流,畫壇缺乏生氣。這一萎靡之風激起有識之士和英才畫家的不滿,在揚州便出現了力主創新的大畫家石濤。石濤提出「筆墨當隨時代」、「無法而法」的口號,宛如空谷足音,震動畫壇。石濤的理論和實踐「開揚州一派」,稍後,終於孕育出了「揚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群體。

「揚州八怪」有哪些名家?
「揚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畫家,說法不盡一致。有人說是八個,有人說不止八個;有人說這八個,有人說另外八個。據各種著述記載,計有十五人之多。因清末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是記載「八怪」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還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為准。即:汪士慎、鄭燮、高翔、金農、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至於有人提到的其它畫家,如阮元、華岩、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因畫風接近,也可並入。因「八」字可看作數詞,也可看做約數。
1.鄭燮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鄭燮(鄭板橋)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勁峭。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筆融於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 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一格,既畫之後,不留一格,對今天仍有借鑒意義。詩文真摯風趣,為人民大眾所喜誦。亦能治印。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冊》等。 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圖》。板橋畫竹有「胸無成竹」的理論,他畫竹並無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針對蘇東坡「胸有成竹」的說法,板橋強調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無竹」。這兩個理論看似矛盾,實質卻相通,同時強調構思與熟練技巧的高度結合,但板橋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 板橋這幅《竹石圖》,竹子畫得艱瘦挺拔,節節屹立而上,直沖雲天,他的葉子,每一張葉子都有著不同的表情,墨色水靈,濃淡有致,逼真地表現竹的質感。在構圖上,板橋將竹、石的位置關系和題詩文字處理得十分協調。竹的纖細清颯的美更襯託了石的另一番風情。這種叢生植物成為板橋理想的幻影。板橋的竹子,連「揚州八怪」之一金農都感嘆說,相較兩人的畫品,自己畫的竹子終不如板橋有林下風度啊。 板橋的書法, 自稱為「六分半書」,他以蘭草畫法入筆,極其瀟灑自然,參以篆、隸、草、楷的字形, 窮極變化。這幅「兩歇楊林東渡頭」行書,體現了鄭板橋書法藝術獨特的形式美,「桃花岸」三字提頓之間尤為明媚動人。鄭板橋別具一格的新書體,開創了書法歷史的先河。 蘭石圖 石壁蘭竹圖 九畹蘭花圖

2.高翔
高翔高翔(1688--1753),字鳳崗,號西唐,又號樨堂,江蘇揚州人,清代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終身布衣。善畫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濤,所畫園林小景,多從 寫生中來,秀雅蒼潤,自成格局。畫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韻勝。〗亦 善於寫真,金農、汪士慎詩集開首印的小像,即系高翔手筆,線描簡練,神態逼真。精刻印,學程邃。亦善詩,有《西唐詩鈔》。 晚年時由於右手殘廢,常以左手作畫。與石濤、金農、汪士慎為友。清朝的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有過這樣的記載:「石濤死,西唐每歲春掃其墓,至死弗輟」。意思是說,石濤死後,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掃墓,直到死都沒有斷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友誼很深。高翔除擅長畫山水花卉外,也精於寫真和刻印。 揚州即景圖一 彈指閣圖二 揚州即景圖二

3.金農
金農(1687—1764),字壽門,號金農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揚州。平生 未做官,曾被薦舉博學鴻詞科,入京未試而返。他博學多才,五十歲後始作畫,終生貧困。他長於花鳥、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畫造型奇古、拙樸,布局考究,構思別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圖》、《月花圖》等。他獨創一種隸書體,自謂「漆書」,另有意趣,又謂金農體或冬心體,筆畫橫粗豎細,撇飄逸而捺厚重,字體多呈長方形,頭重腳輕,甚為好看。 精篆刻、鑒定,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還參以古拙的金石筆意 ,風格古雅拙樸,作品有《墨梅圖》、《月花圖》等。又長於題詠,"每畫畢,必有題記,一觸之感"。也擅長書法,取法於《天發神懺碑》、《國山碑》、《谷朗碑》。寫隸書古樸,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另有意趣,又謂金農體或冬心體,筆畫橫粗豎細,撇飄逸而捺厚重,字體多呈長方形,頭重腳輕,甚為好看。篆刻得秦漢法。詩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雜著》,其書畫題跋被輯成有冬心畫竹、畫梅、畫馬、自寫真、雜畫題記等。 墨梅斗方圖 菊花圖 高梧玉立圖

4.李鱔
李鱓(1686--1762),字宗揚,號復堂,又號懊道人,江蘇興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舉,五十三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被排擠出來。乾隆三年以檢選出任山東滕縣知縣,以忤大吏罷歸。在兩革科名一貶官之後,至揚州賣畫為生。與鄭燮關系最為密切,故鄭有賣畫揚州,與李同老之說。他早年曾從同鄉魏凌蒼學畫山水,繼承黃公望一路,供奉內廷時曾隨蔣廷學畫,畫法工緻 ;後又向指頭畫大師高其佩求教,進而崇尚寫意。在揚州又從石濤筆法中得到啟發,遂以破筆潑墨作畫,風格為之大變,形成自己任意揮灑,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喜於畫上作長文題跋,字跡參差錯落,使畫面十分豐富,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 三陽開泰圖 蕉鵝 芭蕉萱石圖

5.黃慎
黃慎寫意人物黃慎(1687-1770後),字恭懋,躬懋,一字恭壽,菊壯,號癭瓢,東海布衣等,福建寧化人。擅長人物寫意,間作花鳥、山水,筆姿荒率,設色大膽。為「揚州八怪」中全才畫家之一。 青年時,學習勤奮,因家境因難,便奇居蕭寺,"書為畫,夜無所得蠟,從佛殿光明燈讀書其下"。善畫人物,早年師法上官周 ,多作工筆,後從唐代書法家懷素真跡中受到啟迪,以狂草筆法入畫, 變為粗筆寫意。 黃慎的寫意人物,創造出將草書入畫的獨特風格。懷素草書到了黃慎那裡,變為"破毫禿穎",化聯綿不斷為時斷時續,筆意更加跳盪粗狂,風格更加豪宕奇肆。以這樣的狂草筆法入畫,行筆「揮灑迅疾如風,」氣象雄偉,點畫如風卷落葉。黃慎的人物畫,多取神仙故事,對歷史人物和現實生活中樵夫漁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繪,給清代人物畫帶來了新氣息。 黃慎的人物冊頁《賞花仕女圖》刻畫一美麗女子對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鶴圖》則取材於蘇軾《放鶴亭記》,畫面右側立一白鶴,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飛翔之鶴,童子手挽花籃,卻自顧嘻嘻而樂。 「生平夢夢揚州路,來往空空白鶴歸」(黃慎《題林逋馴鶴圖》),黃慎兩次寓居揚州,先後17年,十里揚州,成為他一生的依戀。他的人物畫最具特色,有《絲綸圖》、《群乞圖》、《漁父圖》等。他的詩被同鄉人雷宏 收集起來,編為《蛟湖詩抄》。 抱琴人物圖 鍾馗圖 仕女抱瓶圖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中國清代詩畫家,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人。為「揚州八怪」之一。出身官宦之家,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為官時"有惠政,人德之",後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後寓南京借園,自號借園主人,常往來揚州賣畫。與李鱓、金農、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有《風竹圖》、《游魚圖》、《墨梅圖》等傳世。著《梅花樓詩鈔》。善畫松、竹、蘭、菊、梅、雜花及蟲 魚,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畫梅。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 ,不拘繩墨,意在青藤、白陽、竹憨之間。畫梅以瘦硬見稱,老乾新枝 ,欹側蟠曲。用間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離奇〗之句。還喜歡畫狂風中的松竹。工書。能詩,後人輯有《梅花樓詩草》,僅二十六首,多數散見於畫上。 風竹 梅花圖 秋菊圖
李方膺既不是揚州人,又未如黃慎,金農等久住揚州賣畫,何以得側身於「揚州八怪」之列?關於這個問題,《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年第三輯所刊管勁丞遺稿《李方鷹敘傳》已經作了考證,其要點為:一、人品、畫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鮮,江士慎、高翔、金農、黃慎、鄭燮、羅聘)相當;二、通州於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前,還只是一個屬於揚州府的散州,李方膺於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入學時,籍貫便是揚州府通州,所以他是廣義的揚州人。李方膺跟「揚州八怪」之翹楚鄭板橋的友誼,除從上面提到的幾人共同創作的《花卉圖》,《三友圖》已可略見一斑外,更有可述者。 首先,板橋對李方膺的畫藝極為佩服,評價極高。墨竹是鄭板橋最拿手的絕技,但他《題李方膺墨竹冊》仍認為李的墨竹「東坡,與可畏之」連畫墨竹的聖手蘇軾,文同都「畏之」,可見其評價之高。至於對李方膺最擅長的墨梅,則論述更具體,評價更高,鄭板橋在李方膺逝世五年後所作的《題李方膺畫梅長卷》中說: "蘭竹畫,人人所為,不得好。梅花、舉世所不為,更不得好。惟俗己俗僧為之,每見其大段大炭撐拄吾目,真惡穢欲嘔也。睛江李四哥獨為於舉世不為之時,以難見工,以口口矣。故其畫梅,為天下先。日則凝視,夜則構思,身忘於衣,口忘於味,然後領梅之神、達梅之性,挹梅之韻,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範,入其剪裁刻劃之中而不能出。夫所謂剪裁者,絕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謂刻劃者,絕不刻畫,乃真刻畫。宜止曲行,不人盡天,復有莫知其然而然者,問之晴江,亦不自知,亦不能告人也,愚來通州、得睹此卷,精神浚發,興致淋漓。此卷新枝古干,夾雜飛舞,令人莫得尋其起落,吾欲坐卧其下,作十日功課而後去耳。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板橋鄭燮漫題。" 在這幅畫上,他還題了一首四言詩; 梅根嚙嚙,梅苔燁燁, 幾瓣冰魂,千秋古雪。 據鄭板橋在同一時間所作《題黃慎畫丁有煜象卷》(《板橋書畫拓片集》,原件藏南通博物館)的跋語「郝香山,晴江李公之侍人也,寶其主之筆墨如拱壁,而索題跋於板橋老人。」我們知道鄭板橋在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初夏他六十八歲時曾第二次來通州,李方膺的侍人郝香山拿出他所訪藏的主人的畫,請鄭板橋題辭。鄭有感於他與李方膺原來的深厚情誼和郝香山對其主人的一片忠義,便欣然命筆,寫了上引題跋和詩,鄭板橋這次來通州,住在城北二十餘里的秦灶, 「寓保培基井谷園」(金榜《海曲拾遺》),並去游狼山,在他的集子中,留下了《游白狼山》七絕兩首。 這篇題跋先批判俗工俗僧所畫梅花之令人作嘔;接著稱贊李虧膺所畫梅花「以難見工」,「為天下先」並具體敘述其畫梅時以不剪裁為剪裁,不刻劃為刻劃,順乎梅之天性,不見人工雕琢的藝術經驗;最後表示對這幅梅畫的「新枝古干,夾雜飛舞」十分傾倒,願意「坐卧其下,做十日功課而後去」。這篇題跋寫得如此具體深刻、充滿感情,也反映了鄭板橋跟李雲膺結交已久,接觸甚多,知之甚深,是他們深厚友誼的重要見證。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冬,李方膺解任合肥知縣後,在南京借寓項氏花園,題名借園,從此定居下來,直至二十年(一七五五)秋因病回通州,其間整整四年時間,常與當時文壇泰斗袁枚,畫家沈鳳過從,談詩論畫,關系十分密切。乾隆二十年乙亥(一七五五)初春,李方膺曾回通州一次,袁枚有詩相送。詩集卷十一收了《送李晴江還通州》三首,第一首有句雲:「才送梅花雪滿衣,畫梅人又逐飛。一燈對酒春何淡,四海論交影更稀。」所寫確為初春景象,並明點「春」 字。李方膺喜畫風竹。他的《瀟湘風竹圖》畫一方丑石,幾竿湘竹,竹梢彎曲,竹葉向一個方向飄動,顯示出狂風大作的情景。 畫上小題詩: 畫史從來不畫風,我於難處奪天工。 請看尺幅瀟湘竹,滿耳丁東萬玉空。 李方膺畫風竹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在另一首題《風竹圖》中寫道: 波濤宦海幾飄蓬,種竹關門學畫工。 自笑一身渾是膽,揮毫依舊愛狂風。 他當地方官三十年,遭受過幾次沉重的打擊。雍正八年(一七三○)他在樂安知縣任上,因開倉賑災來不及請示上司,而受到了彈劾雍正十年(一七三二)他在蘭山知縣任上,總督王士俊盲目地下令開荒,官員們乘機勒索鄉民,他堅決抵制,竟被投進監獄,吃了一年冤枉官司,最後是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在合肥知縣任上,因抵忤上司竟被安上「貪贓枉法」的罪名而罷官。凡此種種,就是他所說的「波濤宦海幾飄蓬」。官場太黑暗了,他便棄官去學畫竹,當了「畫工」,他的性格依然未變,「自笑一身渾是膽」,蔑視傳統,蔑視權威,愛畫狂風,以此寄託自己與惡劣環境堅決斗爭的不屈精神。李方膺的筆下,狂風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徵,但這僅是畫家性格的一個方面,體現了他跟惡勢力斗爭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對下層人民的關懷和同情,則促使他筆下的風化為使萬物欣欣向榮的春風,使勞苦大眾得到溫暖的和風。他在《題畫梅》詩中寫道: 揮筆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他希望天風把可愛的梅花吹到每家每戶,讓家家戶戶都能享受到梅花的清香,讓家家戶戶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這天風便是與狂風完全不同的暖風、和風。由此可見、李方膺的愛寫風畫風,正是他鮮明個性的充分體現。 蒼松怪石圖題詩 (清)李方膺 君不見,歲之寒, 何處求芳草。 又不見,松之喬, 青青復矯矯。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 直干壯山嶽,秀色無等倫。 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 擁護天闕高且堅, 迥干春風碧雲里。[1] 這首詩描繪了蒼松的堅強質朴,表現了作者不屈從權貴,耿直廉潔的錚錚鐵骨。又通過了怪石的聳立、不屈不撓,體現了詩人特立獨行的高尚品格。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汪士慎人,號巢林,別號溪東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縣,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工花卉,隨意點筆,清妙多姿。尤擅畫梅,常到揚州城外梅花嶺賞梅、寫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見稱,清淡秀雅,金農說;畫梅之妙,在廣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畫 繁枝,高西唐畫疏枝。(《畫梅題記》)但從他存世畫梅作品看,並 非全是繁枝,也常畫疏枝。不論繁簡,都有空裹疏香,風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歲時左眼病盲,仍能畫梅,工妙騰於示瞽時,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歲時雙目俱瞽,但仍能揮寫狂草大字,署款心觀,所謂盲於目,不盲於心。善詩,著有《巢林詩集》。 風雪梅花圖 白桃花圖 春風泄香圖

8.羅聘
羅聘羅聘(1733-1799),字遁夫,號兩峰,又號衣雲、別號花之寺僧、金牛山人、 洲漁父、師蓮老人。清代著名畫家,為「揚州八怪」之一。祖籍安徽歙縣,後寓居揚州,曾住在綵衣街彌陀巷內,自稱住處謂「朱草詩林」。為金農入室弟子,未做官,好游歷。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他又善畫《鬼趣圖》,描寫形形色色的丑惡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刺當時社會的丑態。兼能詩,著有《香葉草堂集》。亦善刻印,著有《廣印人傳》。金農死後,他搜羅遺稿,出資刻版,使金農的著作得以傳於後世。其妻方婉儀,字白蓮,亦擅畫梅蘭竹石,並工於詩。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風標圖》(冊頁)、《兩峰蓑笠圖》、《丹桂秋高圖》、《成陰障日圖》、《 谷清吟圖》、《畫竹有聲圖》等。 馴雀圖 指頭畫葫蘆圖 指頭畫仕女圖

E. 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張大千

齊白石畫蝦出神入化 徐悲鴻畫馬活靈活現 張大千畫荷花精美絕倫 潘天壽畫蘭花妙手丹青

F. 感受大師的溫度,徐悲鴻是一個怎樣熱愛生活的人

他說:「美術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他說:「藝術家應與科學家同樣有求真的精神。」

事實上,他也是這么做的,中國畫被他融入了西方的手法,他筆下的物,被注入了靈魂



圖:徐悲鴻和三個女子

羅素曾說,「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

斯人已逝,過去的已成定局,縱觀徐悲鴻的一生,卻也是像極了羅素!

徐悲鴻的成就還在於他是一種精神,他的一生為畫而活,活的超脫,活的無憾,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熱點內容
lol情人節皮膚有什麼 發布:2025-05-20 01:11:36 瀏覽:717
七夕神聊天 發布:2025-05-20 01:04:42 瀏覽:222
梅花配景 發布:2025-05-20 00:58:53 瀏覽:796
插花弗朗花 發布:2025-05-20 00:57:43 瀏覽:947
美國玫瑰水 發布:2025-05-20 00:56:59 瀏覽:297
黃芪小盆栽 發布:2025-05-20 00:42:21 瀏覽:598
香水蘭花期 發布:2025-05-20 00:38:17 瀏覽:341
輸液瓶插花 發布:2025-05-20 00:38:07 瀏覽:361
尬聊七夕 發布:2025-05-20 00:35:00 瀏覽:135
咬住頂端櫻花 發布:2025-05-20 00:05:21 瀏覽: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