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口荷花
1. 牛郎星的牽牛星織女星
傳說
五龍口民間傳說
五龍口民間祖祖輩輩津津有味地講述著這樣一個天體神話。
天河的東南岸上,有一個漂亮的星叫牽牛星。牽牛星兩邊有兩個不太亮的小星叫兒女星。離牽牛星稍遠的地方,有顆比較亮的星叫榴子星。天河西北岸有一顆最亮的星叫織女星,它的一邊還有顆梭頭星。天上為啥有這幾顆星呢?這還要從地上的牛郎織女說起。
有個牛郎,從小跟著哥嫂放牛,他的嫂子總是不讓他吃飽穿暖。但牛郎任憑挨餓,找野果吃,也把牛放得飽飽的。
一天牛郎喝罷稀菜湯,剛走到坡角,老黃牛就掙著回家。牛郎不知道為啥,只好依從。回家一看,嫂子正在烙油饃吃哩!嫂子覺得難看,就罵了一頓。牛郎還沒弄清怎麼回事哩,嫂子就把碗摔在他臉上。牛郎拉著老黃牛邊走邊哭,老黃牛輕輕地舔著牛郎的手臂,還瞪眼拐回頭望著他。
有一天,嫂子笑盈盈地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花兒面條走進牛屋。她說:「兄弟!以前嫂子有對不起你的地方,你別生氣。眼看你也大了,我能光對你不好嗎?哈!快把這碗飯吃了好去放牛。」牛郎是個老實孩兒,聽到嫂子這話,把過去的氣消完了,伸手去接。老黃牛掙開籠頭,一下子拱掉了面條碗,把面條灑了一地。嫂子氣得大罵,又在牛槽邊取出了一條大棍,想使使厲害。老黃牛瞪著眼睛朝她撲去,她才放下棍子跑了。
牛郎把老黃牛攔住,老黃牛說起話來:「牛郎啊!這面條里有毒葯。你看!」牛郎一看,兩只啄了面條的母雞,撲楞幾下死了。牛郎說:「老黃牛,好險呀!」老黃牛說:「你嫂子存心害你,你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事情到了這一步,那女人一會兒就來同你分家,她說咋分,你就說中!分家後往南走上一天,晚上就有安家處了。」
過了一會兒,嫂子真同牛郎分家來了。牛郎按老黃牛的話,聽嫂子擺布。嫂子說:「老的死的時候也沒留下啥遺產,俺把你養活這么大,按說,你凈人出去就行,嫂子咋忍心呢?你哥倆總是一個奶頭吊大的嘛!給你頭牛總行吧!」其實她是害怕這頭牛,才把它分給牛郎。牛郎二話沒說,牽著老黃牛往南走了。
走啊走啊,一直走到太陽落山,他倆來到了一個背靠大山的小村。牛郎前去借宿。村上一位老頭說,山那邊竹園里有兩間新房子,是自己看竹竿住的,裡面常鬧鬼,沒人敢住。黃牛點點頭,牛郎就謝過老頭,牽著牛就進去住了。半夜,屋裡有一道星光,一個身高頭大的人把門踢開了。老黃牛竄上去,把那人抵倒。那人一倒,門前有了一堆銀子。那個身高頭大的人是看銀子的山神啊!
牛郎得了銀子,一半買了這間房子,一半置了幾畝地,春種秋收,過起了好日子。
一天老黃牛對牛郎說:「你也不小了,咋不娶一個妻子過日子呀!」牛郎說:「牛大哥咋和我開起玩笑了,咱是個莊稼人,笨手笨腳的,誰跟咱?」老黃牛說:「五龍口陽落山後大水潭裡,常有一群仙女在洗澡,你去把潭邊的一條紅裙子拿在手裡。」老黃牛又同他耳語一陣子,他倆就往山後走去。
來到山後潭邊,真見一群年輕漂亮的姑娘在潭邊玩水。潭邊石板上放著一堆衣裙,牛郎拿了那件最紅最鮮的裙子,躲進樹叢里,又用力咳嗽了兩聲。那群洗澡的姑娘一聽有人來,趕忙穿衣系裙,輕飄飄地離開大地,騰雲走了。水池邊留下了一個非常俊美的姑娘,著急得大叫:「我的裙子呢,我的裙子呢?」牛郎從樹林里走出來,說:「大姐,裙子在這里呢!」這姑娘叫織女,是王母娘的仆女,專給老天爺織銹衣裳。織女羞得滿臉通紅地說:「大哥,我離開了裙子,咋回家呀?」據說仙女離開了裙子,就不能起風駕雲。牛郎不管這話,抱著裙子就往家跑,織女只好跟在後邊。
就這樣,在黃牛的說合下,牛郎和織女結了婚,成了夫妻。男耕女織,勤勤儉儉,日子非常甜蜜。牛大哥呢,整天掉淚。牛郎給他端來了綠豆湯,它聞也不聞。牛郎急得問它是咋回事兒,老黃牛才慢吞吞地說:「我本來是天上的力神,為人間挪了幾架山,觸犯了天規,被貶成牛。我又讓織女和你成了親,老天爺非處死我不可。我死後,你把我的肉掛到樹上喂喜鵲。它們是我的朋友。你再把我的皮剝下,做一雙靴子,里邊放一把青草,穿上就能騰雲駕霧。」老黃牛說罷,長出一口氣,死了。牛郎和織女痛哭不止,又燒香又燒紙,供祭一番,按照牛大哥的囑咐,把牛皮做成了靴,把肉掛在樹上喂喜鵲。
一晃三年,織女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可喜人啦。一天,牛郎正在地里幹活兒,聽見轟隆隆一陣響雷,接著就起了烏雲。雲越來越低,連房頂上都是昏昏沉沉的。他覺得蹊蹺,回家一看,王母娘娘拉著織女往外拽。織女附著身子不走,兩個孩子拽著織女的衣裙哭叫著。牛郎把鋤頭往地上一搗,說:「幹啥呀?」王母娘娘說:「我是天上聖母!從西天歸來,順路拿她服罪!」牛郎直跺腳,「不行!不行!放下她!放下她!放下她!」王母不聽,抓起織女,一陣風上天了。
牛郎想起老黃牛臨死時的囑咐,忙從屋裡找出那雙皮靴子穿上,身子輕得像燕子,一步邁到半空雲里了。兩個孩子見媽媽走了,爹也走了,就哇哇地哭得更厲害了。牛郎連忙拐回,把兩個孩子放進兩個簍兒里,抽根扁擔一挑,腳一蹬,離開了地面,追織女去了。
追啊追啊,透過雲縫兒看見了王母和織女。王母往前拉,織女向後掙,還向後望著。牛郎牙一咬,步子更大了。王母娘娘見牛郎追上來了,忙從發髻上取出一枝金簪一劃,一條茫茫大河,攔住了牛郎。牛郎想從河面上跑過去,卻起不來勁兒。原來他走時太慌,沒顧上往靴子里放把青草。牛郎沒力氣了,游過河吧,又不會游。他一急,見竹簍里放著一個牛梭頭,拿著使勁朝織女扔去,牛梭頭不偏不斜落在織女身邊。牛郎大聲哭喊:「看見梭頭別忘記我!」織女忙從袖子里取出織布榴子扔向牛郎,還說:「每月初七來看你!」織女的手不準,織布榴子落在離牛郎很遠的地方。牛郎只顧招呼接織布榴子,把每月初七聽成了七月初七了。
五龍口漢族民間傳說:每年到了七月初七,晚上夜靜時,站在葡萄架下或絲瓜架下,還會聽到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說悄悄話呢。
如今,天上的牽牛星、織女星、牛梭頭星和榴子星,就是牛郎追趕織女時互贈禮物變成的。牽牛星一邊還有兩個小星星,那是織女的一雙兒女呀!
西安斗門鎮民間傳說
漢代藝術瑰寶:石婆,石爺。牛郎織女石像的來歷,據史書記載當年漢武帝在首都長安開鑿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大人工河———昆明池,漢武帝把它比作天上的銀河。為了上應天象,就在河兩岸特地雕塑了牛郎和織女像。有了人形化的牛郎織女,也就逐漸演繹出了牛郎織女的民間愛情故事。東漢時就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古詩描述他們的愛情。隨著時間的累計,歷代詠頌他們愛情的詩歌越來越多,七夕節也就逐漸變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漢朝大科學家張衡所寫的《西京賦》記載:乃有昆明靈沼,黑水玄址。周以金堤,樹以柳杞。豫章珍館,揭焉中峙。牽牛立其左,織女處其右,日月於是乎出入 象扶桑與檬汜。其中則有黿鼉巨鱉,鱣鯉鱮鮦,鮪鯢鱨鯊,修額短項,大日折鼻,詭類《漢書》作者史學家班固:《西都賦》記載: 「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淮南子》、《三輔皇圖》、《歲時廣記》都有些記載。唐宋,那就不得了,偉大的唐明皇和楊玉環「談戀愛」都要選擇在七月初七那天晚上對月盟誓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這個塑像就在西安長安區斗門鎮,那裡老百姓把他們叫做「石婆、石爺像」,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有幾十萬遊客齊集廟宇祈求幸福的愛情。
沂源民傳說
「天上銀河,地下沂河。」這是流傳於山東省沂源縣境內的一種漢族民間通俗說法。這里說的「銀河」是天上的銀河,「沂河」是發源於山東省沂源縣境內的一條全長574千米的河流。這個說法源於漢族民間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的傳說。——題記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漢族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最具中國特色、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著名的《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這四大漢族民間傳說。後三個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發源地,唯牛郎織女傳說的故鄉一直存有爭議,況且它把天上和人間放在了一個層面上演繹,這在四大傳說中是最為特殊的一個。
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也。」
據有關專家考證,《詩經》中周王朝的「大東」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橫跨今山東臨淄、曲阜一帶,而位於沂河上游的沂源縣正介於臨淄和曲阜之間,在地理位置上是「大東」的核心地區。今天的沂源縣燕崖鄉大賢山上的織女洞及與之隔河相望的牛郎廟,是一處與牛郎織女傳說故事最為吻合的地方。其最初的修建時間可追溯到中國的唐代,是目前國內唯一一處以牛郎織女傳說為題材的古建築遺址,在國內同類資源中具有壟斷性。
牛郎織女」的故事傳遍天下,家喻戶曉。出在哪裡,卻幾乎無人知道。經過專家學者多方面考證,發現「牛郎織女」故事原來出在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
首先,當地有實景。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擁有中國內唯一一處傳說與實地實景相對應並存有古建築遺址的珍稀景觀—建於唐代的織女洞和牛郎廟。二者隔沂河東西相對,一河兩岸的山水格局,與天上「牽牛星-銀河-織女星」遙相呼應,有著驚人的相似,形成了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獨特景觀。牛郎廟原先是一幢兩層閣樓式建築,後經多次重修,始具規模,建有三間正殿,青磚綠瓦,彩繪斗拱,建築宏偉。廟內大殿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卧金牛塑像一尊。院內古柏參天,清幽別致。其中,「沂河」更是與「銀河」絕妙諧音。
其次,居住有其人。牛郎廟旁邊的村叫牛郎官莊, 村裡的人大部分都姓「孫」,與牛郎(孫守義)剛好同姓,這個村子明朝年間就有,村裡人以牛郎後代自居,並歷代傳承牛郎織女故事,至今沿襲著養蠶、織布、取雙七水等習俗。
第三,文獻有記載。最早在西周的詩經小雅·大東篇就有:「跂(qi)彼織女」、「睆(huan)彼牽牛」的記載,據考察大東的位置是泰山以東,臨淄、曲阜一帶,而大東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
第四,石碑有見證。沂源縣燕崖鄉整個大賢山上的石碑非常的多,只是因為先前被破壞過,現存完好的為數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內容,都與牛郎織女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其中有一塊石碑,它對牛郎織女的記載是美且清晰的,這塊石碑是嘉慶20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兩首詩叫登織女台,作者是王松亭,詩的第三和第四句「彷彿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間」。非常形象的描寫了在天成象、與地成形的意境。還有一塊石碑「織女洞重樓記」是明萬曆七年(1579)所立。碑文記載說:「志雲唐人過谷,聞洞內札札機聲,以故織女名」,講得就是織女的來歷,意思是說在唐代時有人從此經過,聽到洞內有札札的機杼聲,以為織女在織布,所以就修建了此織女仙洞,碑文的第二句——「對岸並起牛宮,於是乎在天成象者,於地成形矣……」。
再者,據考證,牛郎織女景區內還有織女泉、織女台(天孫台)以及罕見的葉籽銀杏、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質奇觀,都與牛郎織女傳說有關,具有濃重的文化色彩。葉籽銀杏,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見的。葉籽銀杏所結的果實是長在葉片上的。奇怪的是並不是這棵樹上的所有果實都是長在葉片上的,只有這個枝幹上結的果實是葉籽銀杏,就是織女洞附近無生殿上方彎的很漂亮的一枝,這些果實約占這棵樹的20%,而這枝正好是沖著織女洞的方向,也許這是老樹為牛郎織女的愛情做的一個見證吧。
牛郎織女景區內大賢山海拔532米,森林覆蓋率96%,懸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生態環境優良。大賢山下沂河如帶,「地上銀河」水景長3公里,形成了50多萬平方米的水面。由於,各種自然資源與人文脈絡高度和諧統一,山東沂源被專家稱為「牛郎織女故鄉、中國愛情文化源地」。
南陽民間傳說
七夕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據說,牛郎是南陽城牛家莊的一個孤兒,依哥嫂過活。嫂子馬氏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條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取織女的衣服,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王母娘娘查知此事,自己下凡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王母娘娘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
西安民間傳說
據考證,漢武帝元狩三年,即公元前120年,漢武帝為了征討西南諸國,在今天的西安市長安區斗門街辦開鑿了用於訓練水軍的昆明池,在池的東西兩側分別立了牛郎和織女的石像,隔池相望,取傳說中牛郎織女隔天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意。關於牛郎織女的美妙傳說也從此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
長期以來,當地群眾一直稱呼兩石像為「石爺」、「石婆」,久而久之,很多人居然不知道這兩個石像就是象徵著中國傳統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了。在1956年,「石爺石婆像」被列為省級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 在太倉南郊「六國碼頭」南面,劉家港旁邊有一條黃姑塘,河邊有一個黃姑村。古時候傳說,這里是牛郎織女的降生地。北宋以前,村上有一座黃姑廟,廟里供奉著牛郎和織女的神像,這里有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
牛郎織女都是天上的神仙,牛郎叫河鼓星,後人訛稱為黃姑星;織女叫織女星,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牛郎織女在天上自由相愛,玉帝和王母娘娘認為他們「門不當,戶不對」,以「談情說愛,影響工作」為名,把織女嚴加看管,把牛郎貶下凡塵。牛郎下凡前,織女悄悄對牛郎說,如果到了人間想念她,可以把荷花缸里盛滿清水,望著缸里的水面,就可以看到織女的倩影。牛郎銘記在心,降生到了太倉南郊黃姑塘旁邊的黃姑村的一戶農民家裡。
黃姑村上的牛郎,從小父母雙亡,在阿哥阿嫂家過活。有一隻牛是天上的金牛星飛到牛郎身邊,牛郎就把牛養好,經常到田頭放牛,非常親密。哥嫂平時一直欺負他,虐待他,燒了好東西偷偷吃,不給牛郎知道。老牛有靈性,知道哥嫂在家偷吃好東西,就叫牛郎趕快回家去吃。阿嫂恨透,逼著牛郎要分家。牛郎說我別的不要,就要這頭牛,種一塊地,住一間茅草屋。
分家後,牛郎和牛勤勞耕作,牽了牛下地耕種,與牛相依為命。牛郎聰明能幹,逐步長成一個健壯懂事的小夥子,田裡農活做完後,經常騎在牛背上吹笛解悶。想念織女時,望著荷花缸里的織女發呆。他吹的笛聲優美好聽,天上的織女聽得著了迷,一直在彩雲端里偷聽牛郎吹笛,連續聽了七七四十九天,勾起了對牛郎的愛慕之心。老牛說:「牛郎啊牛郎,你對她招招手,她如果有意思,會和你相會的。」牛郎抬頭向彩雲堆中望去,果然見有一位美麗的仙女,像荷花缸里的織女,就向她招招手,織女見牛郎向她招手,就從頭上拔了一隻銀簪丟下來,「刷」的一聲,銀簪變成了一條通天大道,牛郎騎在牛背上,到天上和織女相會了。牛郎和織女你愛我,我愛你,就由老牛做媒,織女下凡降生到黃姑村,和牛郎結為夫婦。
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對雙胞胎,一男一女,生活過得幸福美滿。織女織的布特別好,生意好,還肯教黃姑村上的婦女們學織布,相鄰關系很親密。老牛臨死前牛頭擱在河岸上對牛郎說:「我死了以後,你把我的皮剝下來放好,到危及的時候可以派用場,披在身上可以上天的!」老牛死的那條河浜現在還叫「牛頭涇」。
織女是玉皇大帝的孫女。玉皇大帝發現織女不在機房裡織布,派天神天將查問,知道織女降生到黃姑村,與牛郎配成夫妻,還養了雙胞胎。玉帝大怒,派天神天將將織女押解而去。牛郎在田地耕作,突然見天色不好,趕緊回家,發現織女不見了,抬頭望望天上,見織女被天神天降押解上天,急忙披上牛皮,挑了一擔兒女急急飛身上天,一邊追趕,一邊喊叫,「天將休得無禮,還我妻子!」織女見牛郎追來,心想我是玉帝孫女,諒必不會把我怎樣,牛郎上天後肯定要受嚴刑,揮手叫他們不要跟來,牛郎不聽,織女急了,把頭上一枚金簪拔下來,朝身後劃了一下,劃出了一條銀河,河水翻滾,波濤滾滾,把牛郎他們攔在河東,不能渡河。
玉帝把織女抓去後,狠狠的訓斥了一頓,監禁在機房裡織布。牛郎不能與織女相見,兒女們哭喊著要娘。地母娘娘(玉帝之妻,管大地上一切事)看織女可憐,向玉帝求情,玉帝同意每年七月初七織女與牛郎相會一次。這天,由鳥鵲搭橋,讓牛郎織女帶了兒女上天,與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2. 洛陽名勝古跡有哪些
洛陽的名勝古跡來:
龍門、源白馬寺、天子駕六博物館、 古墓博物館 、漢光武帝陵、 龍馬負圖寺、玄奘故里、二程故里、范園(范仲淹陵)、邵雍故居、 漢魏洛陽遺址、 隋唐遺址公園/永寧寺塔址、二里頭遺址 、千唐志齋。
3. 洛陽銀灘荷花可以用旅遊年票嗎
你要看年票包含的景區是多少個,在年票包含的景區都是可以使用的,沒有包含在內的景區不可以使用。
4. 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荷園具體位置在哪裡
河南濟源五龍口鎮,荷園旁邊的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