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好多木蘭花

好多木蘭花

發布時間: 2023-02-24 21:39:32

『壹』 為什麼宋代好多女子寫的詞都沒有詞牌,並且都為《減字木蘭花

你的問題問得很好,可見你的觀察很細,因為一般情況下,如果說到詞代女詞人,人們想到的往往是李清照,即易安居士。你能觀察到其他女性詞人(雖然名氣不大,多數是曇花一現),真是難能可貴。你的例子找得也很好,我在回答你的問題時,也幫助了我自己,因為我正在寫一篇關於宋詞論文,上網查資料時發現了你的問題,於是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

之所以宋代好多女子寫的詞都沒有詞牌?
是因為:

女性在封建社會不受重視,受教育者少之又少,能進行創作的則更少了。她們的作品也多數不被認可。所以傳世量不多。有些女性文人,再進行所謂的詩詞創作時,態度也不端正,只當游戲而已。故詩詞格律一般不夠精嚴。有時寫作時並不想好詞牌,而是詞牌套用。故出現很多詞無牌的現象。但這種情況在宋詞中也是不多見的。一般情況下,即使無牌,後人也可以根據其詞的格律,猜出詞牌名稱的。

之所以很多詞牌為《減字木蘭花》,是因為:

宋代的女性詞人不多,頂頂有名的只有李清照一人,其他所謂女性詞人,多數為歌女(如你舉的例子中的淮上女就是一歌女)民女(蔣興祖女應該就是此類,但我沒聽過此人,只是從按照宋女詞人命名的方法推斷,她應該是蔣家後人)等。宋代的娼妓文化是很興盛的,歌女們演唱的曲子,實際上就是詞。到如今,宋代詞人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中,還記載著一些詞的曲譜。王菲在春晚上(哪年的春晚我忘了)唱的蘇軾的《水調歌頭》雖然不是還原古音,但其節奏和宋詞長調的唱法是相吻合的——這都說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那麼,既然我們今天有流行歌曲,那麼宋時也有流行歌曲!
《減字木蘭花》這個詞牌的母本是《木蘭花》。《木蘭花》這首詞就詞牌而言,是小令,小令的特點就是演唱時節奏短促,歡快,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民間小調,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民間俗曲,這樣的曲子自然只適合民女或歌女演唱了,正因為是在民間流傳,波及面大,上口容易,所以人們紛紛效法其格式,進行填詞創作,再加之本身曲子的特點,在當時的特定人群中流行是自然不過的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木蘭花》本有五十二、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四體,本調只四十四字,以示較原調字數為減,故曰[減字木蘭花]或簡稱曰[減蘭]。因為其字少,律寬,所以深受女子喜愛,畢竟在宋代,受過教育有女子不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決你的困惑。

『貳』 木蘭花慢 辛棄疾 全詩和翻譯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詠月詩不可勝計,詠月詞也多得不可勝數。但是,真正能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卻並不很多,如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而辛棄疾的這首仿屈原《天問》體的《木蘭花慢》詞,由於它打破了歷來詠月的成規,發前人之所未發,充分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大膽的創新精神,而別具一格,成為千古絕唱。 戰國時代,楚國大詩人屈原曾寫過一篇《天問》,全篇是對天質問,一連問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辛棄疾使用《天問》體,而創作的這首《木蘭花慢》,構思新穎,想像奇瑰,與一般寫悲歡離合的詞人不同,他不思鄉,不懷人,不弔古,而是緊緊抓住黎明前的剎那時間,像偉大詩人屈原那樣,馳騁想像的翅膀,連珠炮似的對月發出一個個疑問,把有關月亮的一些優美神話傳說和生動比喻交織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絢麗圖畫,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他那妙趣橫生的發問是:今晚的月亮是多麼可愛,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裡去呢?接著又問:是另外還有一個人間,那邊剛好看到你升起在東頭呢?還是在那天外廣闊的宇宙,空無所有,只有浩浩長風把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飛入天空的寶鏡,卻不會掉下來,難道是誰用一根無形的長繩把它系住了嗎?這些問題,問得異想天開,而又饒有興味。傳說後羿請不死葯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以奔月,離開人間而獨居於廣寒宮。於是,作者又發問:月宮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沒有出嫁,不知又是誰把她留住了呢?聽說月亮游過海底,可又無從查問根由,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發愁。我怕大海中萬里長鯨橫沖直撞,會觸破月宮的玉殿瓊樓。月從海底經過,會水的蝦蟆不用擔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學會游泳呢?如果這一切都安然無恙,那麼,又為何逐漸變成彎鉤模樣?詞人這一連串的發問,把讀者帶入了富於浪漫色彩的神話世界,想像新奇,幽默而又嫵媚,問得奇,問得妙。 當然,稼軒寫這首詞不只是馳騁藝術才思而已,其中也有著作者對客觀自然現象的深入觀察,作出了大膽的猜測。在詩詞中,向月亮發問,前已有之,不算什麼發明創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幾時來,我今停杯一問之」,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然而,這首詞中所提出的一些疑問,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現象的大膽猜測,卻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繞地球旋轉這個科學現象的發現,曾引起天文學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詞人辛棄疾在觀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時,已經隱約猜測到這種自然現象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像,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在宋代詞人中,辛棄疾一向被推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謂「豪」,就是豪縱跌宕,橫絕古今;所謂「放」,就是雄放恣肆,別開天地。辛棄疾的詞,的確達了這種境界。他這首用《天問》體寫詞,通篇設問,一問到底,這在宋詞中是一創格,表現出作者大膽創新、不拘一格的藝術氣魄。它打破了詞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氣對月發出一連串的疑問。詞的用韻也完全適應豪縱激宕的感情,讀起來一氣貫注,勢如破竹。並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詞,使詞這種形式更能揮灑自如地表現思想感情,給作品帶來不可羈勒的磅礴氣勢。並且,這首詞還有其另外一層含義,即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思。在這首詞中,作者以皎潔的圓月象徵大宋江山,而對它的命運憂心忡忡,「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強烈地透露出作者對誤國誤民的姦邪勢力的憎惡之情,表達了他對南宋朝廷命運和前途的深深憂慮,寓意深刻。[4]

『叄』 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

        二零零五年,七十歲的楊木蘭終於回到自己的故鄉。邁步在木蘭灣的海岸,嘩啦啦的海浪聲此起彼伏,好像齊笙喊她的乳名「花」一樣,海南正值春天,一陣海風襲來,吹來很濃的木蘭花香,木蘭聞著久違的香氣,想起蘇軾謫居海南的那首《減字木蘭花》,「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乞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這曾是齊笙教她的第一首詩,在以後的漫漫歲月中,也成了她最割捨不下的一首詩,而齊笙,也成了她一生追而不得夢。

故事的開頭總是:猝不及防

        一九四二年,海南也是這樣的春天,楊木蘭第一次與齊笙相遇,可那是她還不知道就是這個少年,在以後的漫漫歲月中如何影響了她的一生,成了她一生求而不得,拿一生做賭注去冒險追逐的夢。當時,他們都還是七歲的小孩童,齊笙的父母來到楊家做工,齊笙的奶奶新逝,齊笙無人照管,父母將他帶來詢問楊父可否在此做個小工。七歲的齊笙因長期營養不良,極其瘦弱,卻白得發光,寒酸的衣料下一雙眼睛卻格外引人注目,那是怎樣一雙眼睛呢?反正木蘭第一次見到他便被他的眼睛鎖住了,小小的她也感覺到他身上有一種異樣的氣質,用大人的話說,就是他以後一定不是池中之物。楊父也早已感覺到眼前這個孩子的與眾不同,他望著齊笙倔強的臉龐,點了點頭。齊笙坐在庭院的木蘭花樹下,手裡拈著被風飄落的一朵木蘭,楊木蘭小心翼翼地走到他身前,齊笙覺得眼前一暗,抬起頭來,正對上木蘭那雙光彩熠熠的眼睛,木蘭小心翼翼地問他:「你也喜歡木蘭嗎?我的名字就叫木蘭呢。」齊笙抬頭看了看滿庭院的粉紫,低著頭說了句:「你父親一定很疼你吧。」「啊?」木蘭沒想到他會說這一句,一時沒有明白,直到好久以後,木蘭才明白齊笙的話中含義,原來是一句「養女如蘭」,可惜那時,疼愛她的父親已不在人世。

        當時,木蘭已到入學的年紀,楊父心疼女兒,不忍她受上學的顛簸之苦,特意在家給她請了個老師,擔心木蘭缺少同伴,便讓齊笙陪她一同學習,然而木蘭當時正是愛玩的年紀,縱是老師在屋裡循循善誘,她卻看著窗外的小鳥出神,功課自然好不了,倒是齊笙,門門功課都是滿分,引的楊父刮目相待,愛才之心讓他決心對齊笙這個人才好好培養,看著木蘭一塌糊塗的功課表,楊父眉頭皺起,卻又心疼女兒,便任由她去了。

        一往情深

        轉眼又過五年,木蘭和齊笙都已十二歲了,尤其是齊笙,已長成了一個小小的少年,楊家良好的飲食改善了他的營養狀況,同剛來的那個瘦弱孩童相較,如今的他竟俊美得讓人不知如何形容才好,常有小保姆們和廚娘在一起討論他的美儀容。木蘭聽了心裡總是不知為何酸酸的,一向心善的她竟第一次斥責了這些女工們,楊父湊巧路過看到這一切,木蘭心不自知的情愫卻被楊父看了個透徹,他知曉了女兒的心思,但卻明白他們兩個終究不是一路人,難有美滿的結局。楊父默默地嘆了口氣。

        在楊家教了多年學的陸先生也很愛惜齊笙這個難得一遇的人才,有一次他特意將齊笙叫到跟前,提出讓他去念順華中學的建議,齊笙一口便笑著拒絕了,。陸先生明白齊笙敏感的心思,他畢竟名頭上只是陸家的一個小工,在楊家做工的父母是無論如何不會同意他去那所收費昂貴的中學讀書的,陸先生決定幫他一把,他明裡暗裡地同楊父談了關於齊笙入學的事,誰知楊父竟一口答應齊笙入學,並提出學費由他來出。誰知當陸老師將這個好消息告知齊笙時,他卻一口回絕了,楊父把他叫到跟前說:「如今國家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我不是為了你,我是為了國家,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你也該用自己的才華為國家效力才是。」齊笙終於同意入學。木蘭得知這個消息後,竟一改脾性,也開始埋頭苦讀起來。

        所幸第二年,兩人都通過了順華的入學測試,齊笙仍是遙居頭名,而木蘭卻是擦著線又託了關系才進去。在學校里,齊笙仍是每天埋頭苦讀,除了吃飯等瑣事外,很少出過教室,他在陸家雖一直學的是中國文學,入學後,卻對化學、物理有著極大的興趣,常常學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木蘭除了中國文學外,在外語上的天賦也慢慢顯露出來,數理化卻是一竅不通。上初三那年,齊笙如拔節的筍苗,瘋長了一大截,不知不覺已高出木蘭一個頭還多,木蘭仍是孩子般可愛的面龐,明明比齊笙還要大一個多月的她,厚著臉皮喊齊笙為哥。初春木蘭喊齊笙去踏春,島上木蘭盛放,一片紅紫,齊笙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在木蘭家遇見木蘭時的那一片紅紫,他拿起一枝小木枝在地上寫下了蘇東坡的《減字木蘭花》,「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乞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寫到這里卻突然不寫了,木蘭看了一會說,這詩該有下半闕吧,齊笙卻笑了笑說:「我給忘了。」其實,他是覺得下闕太凄涼,若美夢瞬逝,怕一語成讖。

        這年夏天,齊笙的父母在楊家做完了十多年工,離開了楊家,臨走時,木蘭邀齊笙到院里告別,卻哭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齊笙便拍著她的胳臂說,「我要報考海城一中,為進華大努力,華大物理系是我的夢想,你陪我一起吧。」木蘭終於擦擦眼淚,笑著說了聲「好」。

        誰知秋後,齊笙去報道時,卻沒在名單上找到楊木蘭的名字,兩周後的休息日,齊笙來到楊家,卻見門上上了鎖,滿院靜寂,不知怎的,頓生凄涼。有鄰人路過問他:「你找這家人?」齊笙疑惑著點點頭,鄰人於是說:「他們家被劃為地主,房子都充公了。楊父被人帶走了,母女倆也不知去了哪兒,哎,世事滄桑呀!」鄰人說完便去了,只剩齊笙一個人愣在那兒,看著滿院木蘭的綠葉出神。

故事的結局卻又總是:花開兩朵

        一年後,又到了春天,齊笙一個人去當年和木蘭去過的地方踏青,路過食品街,卻一眼看見正在路邊賣饅頭的木蘭,她看上去長高了好些,也瘦了好多。他走到木蘭面前,木蘭習慣性的搬開竹蓋,拿起包紙問:「幾個?」抬起頭卻看到齊笙掩不住欣喜與心疼的臉,她低下頭包了兩個饅頭說:「算我請你的。」齊笙問:「你怎麼不來找我?」木蘭愣了一下說:「沒時間,我母親病了,我得賺錢給她買葯。」齊笙說:「那你什麼時候有時間?我們再一起去踏青吧。」木蘭本想拒絕,抬頭看見齊笙一臉的期待,終是不忍說:「下周六吧。」誰知周三卻傳來木蘭父親的死訊,一向珍愛名譽的父親,終因自己的階級帽子,飲毒而逝。母親也徹底崩潰了,木蘭含淚料理完父親的後事,想起同齊笙的約定,想著自己已與他不是一路人了,本想不去,又想還是做個了斷好。周六那天,齊笙一早等在約好的木蘭樹下,一直等到日暮,木蘭才來,遞給他兩個饅頭說「還沒吃飯吧。」齊笙笑了笑接過去說,「正好餓了。」木蘭沒說話,拿樹枝在地上寫下「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木蘭寫畢說,「原來這首詩的下闕是這兩句,難怪你當初不願意寫出來,我們兩個人便如這首詩,雖有過往美好記憶,終是南柯一夢,如今夢碎了,也該醒了。以後還是做陌生人的好。」說完便轉身走了。齊笙看著她受弱而倔強的背影,想起當年那純真可愛的面龐如今滿是冷漠不覺分外心疼。兩周後,齊笙來到木蘭的攤前放下兩枚錢說「兩個饅頭。」木蘭抬頭看了他一眼,低頭拿紙給他包了兩個最大的,遞饅頭時,齊笙把一本書遞給了木蘭,木蘭疑惑的看著他,齊笙笑著說:「不是你說過,做什麼也不能放棄讀書,國家正需人才呢,你不想給國家扯後腿吧。」木蘭嘴角一揚收下了,以後齊笙便每兩周便來買一次饅頭,給她一本新書,再拿回看完的書。

        一九五三年,齊笙如願考上了北京的華大,成為物化系的一名學生,而木蘭也因愛讀書在食品街出了名,被尊稱為「饅頭先生」而被人介紹到一所小學當起了女教師。一九五六年,在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大國的核訛詐下,周恩來、陳毅、李富春、聶榮臻主持制定了《1956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隨後毛主席在一九五八年先後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搞原子彈、氫彈、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一時間,物化學人才紛紛集京,為新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齊笙作為華大物理系高材生毫無懸念地進入了導彈研究所,研究所設在了羅布泊,這里是新疆的荒漠地帶,齊笙來到研究所時正值暖春,坡上開滿了藍色、紫色的馬蘭花,齊笙著著荒漠中倔強而美麗的藍紫的花朵,笑著說了句「怎麼哪裡都有蘭花。」同伴不知所以,好奇地看了他一眼,他卻低頭不語了。經過無數導彈研究者們的辛勤努力,1960年11月5日,中國第一枚自主研發的導彈終於發射成功,齊笙看到發射時巨大的蘑菇雲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他看著遠方在心裡默默問了句「木蘭,你在海南還好嗎?」研究所的工作極其艱巨,生活條件也極其艱苦,每當被各種數據漲得腦疼時,齊笙總會到荒漠上走走,一看到漠上藍紫的馬蘭花,便又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他總是輕輕撫摸著馬蘭花藍得發紫的花瓣,心裡想:我算是國家的人才了吧,木蘭,我沒有扯國家的後腿,我在為祖國的發展奮斗,也在為我們更好的未來努力,你在遠方,還好嗎?海南的木蘭應該又開的滿院粉紫了吧。

      1964年6月16時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發射成功,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發射成功,與此同時,中國的國際地位也迅速提高。齊笙的身體狀況卻在這一年急劇惡化,由於長期接觸各種具有強烈放射性的物質,齊笙體內攝入了大量毒害物質,誘發了肝癌。齊笙被送回北京接受治療,由於導彈人員的身份是機密,齊笙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四合院,同行的還有一位女同志,他們以假夫妻的名義生活,方便照顧齊笙也方便身份保密。這年春天,木蘭努力賺夠了去北京的錢,齊笙到北京學習後,木蘭也到了鎮上去教小學,兩人的聯系也因此斷了,後來木蘭找到齊家,才從他父母口中得知齊笙考上華大到北京上學的事,木蘭高興壞了,齊笙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再也不是池中之物了。但她等了好多年,齊笙都沒有回來,後來她想,你不回來,我便去找你好了,便費盡心思攢著到北京的錢。坐火車時,由於捨不得一張硬卧的錢,木蘭便在火車上坐了兩天一夜,到站時,木蘭腿已浮腫的走不了路,在旅館里休息了一天才緩過來。到北京後,才知道北京城大的超過了自己的想像,想找一個人無疑是滄海撈針,當時北京正值暮秋,恰好可以趕上香山的最後一場紅葉,香山紅葉歷來是被詩家贊譽的美景,木蘭於是決定去拜訪拜訪這傳說中的紅葉。

        臨近香山,遠遠望去,一片火紅,木蘭瞬間便被震撼了,果然名不虛傳,真是漫山遍野的火紅,紅得如此廣闊,如此均勻,讓人霎時想到「錦綉山河」幾個字,山上的台階早已被紅葉鋪紅,一層層地走上去,彷彿不是登山,而是進行一場庄嚴的的儀式,似是朝聖,又像是結婚時走在神聖的紅毯,木蘭走到一棵樹下,正要伸手摘一枚紅楓,突然聽到一聲「花」,木蘭驚異,疑是自己聽錯了,這是自己的乳名,自從父母相繼故後,再無人這樣叫她,懷著一絲疑惑與萬份期待,轉過頭來,一眼便看到了齊笙,多年不見,他又瘦了好多,耳鬢也已白星點點,卻仍有一種不凡的氣質,只是身邊多了一位挽著他臂膀的女子,木蘭愣了一下,而後微笑著走過去,齊笙先問她:「你怎麼來北京了?」眼裡是掩藏不住的欣喜,木蘭卻看了看那隻挽著他臂膀的手,強笑說:「海南待膩了,聽說香山楓葉美,便來看看。」一句話,輕而易舉地掩飾了背後所有的漫漫歲月與艱辛。齊笙笑著說:「沒想到多年不見,你還是這樣任性。」木蘭低下頭不說話了,兩人靜默了良久,齊笙突然小聲問了句:「你,該結婚了吧。」木蘭愣了一下,看著那隻挽著他臂膀的手,強忍著奪眶而出的眼淚笑著說:「你都結婚了,我能不結嗎?」齊笙沒說話,從懷里掏出個東西放在她手裡,便轉身走了,木蘭望著他漸漸遠去的背影,終於忍不住慢慢蹲下身哭起來,打開手看,是一塊紫色的手巾,裡面有一朵乾枯的馬蘭花。原來他看見了她拚命掩飾的淚花。一陣秋風吹來,滿樹紅葉紛紛飄落,似落了一場帶血的秋雨,木蘭拿著紅葉在地上寫著「黃昏路,一何苦,踩踏落紅無數。」她的夢想啊,用一生去追逐的夢想啊,原來卻是一廂情願,她的愛情啊,一生只有一次的愛情啊,還未開花,便已枯萎。可是她從不知,其實她自己也是齊笙願拿一生去冒險,去守護的夢。

        齊笙走到半路時,便吐了一口血,身旁的女同志心疼地看著他說:「你既然愛她,為何不留下她,她明明誤會了,為什麼不說清楚?」齊笙苦笑著說:「我如今這樣,留下她又如何,我的身份是機密,既已許國,又何必白白耽誤了她。」齊笙望著紛紛而下的紅葉,終是忍不住落下淚來,他捏著一枚火紅的楓葉說:「我見她的第一眼正值暖春,海南木蘭灣開滿了粉紫的木蘭花,宛如一場美的不真實的夢,那時,我便覺得,為了她,為了這一場美的不真實的夢,我也願拿一生去冒險追逐,哪知相隔數多年,我最後一次見她,卻值秋暮,北京香山落滿了火紅的楓葉,而我和她之間,卻永遠只能是夢了,浮生亦如夢,誰料,一春一秋,便已是一生了。」

        天各一方

        這天晚上,木蘭便乘車回到海南,這天晚上,齊笙終因病重不治而久離人世。

        木蘭是在很久以後才得知齊笙的死訊,也是在好久以後才知道原來當年她見到的那個女同志和齊笙其實是假夫妻。後來她獨自一人去了羅布泊,想去做找他當年工作的足跡。來到羅布泊時正值暖春,漠上開滿了藍紫的馬蘭花,木蘭望著眼前的一片藍紫,想到齊笙最後給她的那朵馬蘭花,竟哭得不能自己,原來他也早就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國家,也把自己的愛許給了她。木蘭在荒漠上待到了日暮,等到了大漠上的落日,望著遠方天空上的那一輪極大的紅日想起了王維的那句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著齊笙當初也一定在此看紅日,看著火紅霞光下隨風搖曳的馬蘭花。大漠果真是荒涼,所以更感到生命與美的可貴,感受到對國家的依戀和保衛國家的責任。木蘭坐在靜寂的漠上,手溫柔地撫摸著馬蘭花瓣,靜靜地說:「齊笙,研究原子彈為國家效力是你奉獻一生去冒險追逐的夢,而你卻是我拿一生做賭注的夢想,如今,你的夢早已實現,可我的夢,卻徹徹底底輸了。如今你離開了,我便拿餘生替你去繼續完成你的夢。」木蘭於是在這里紮下了根,到附近鄉鎮的一所小學當起了老師,她要為國家培養更多像齊笙一樣偉大而優秀的人才,幫更多的孩子去實現他們願冒險去追逐的夢想,也第一次感到「教師」是多麼偉大而神聖的職業,這一留,便是幾十年。

        二00五年,七十歲的楊木蘭終於重回自己的故鄉,漫步在海南的木蘭灣,海浪聲此起彼伏,陣陣都像是齊笙對她的呼喚,「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齊笙,我們的一生便如這首詩,雖是終隔天涯,但也畢竟做過一場好美好美而輝煌的夢,如果當年我沒有任性地補上你不願寫下的詩句,是不是我們就不會有相隔天涯的結果。」風乍起,木蘭花瓣紛紛飄落,一如當年香山的紅葉。

熱點內容
花卉球徑 發布:2025-05-24 02:17:25 瀏覽:650
劉文西荷花 發布:2025-05-24 02:02:02 瀏覽:942
華字荷花圖片 發布:2025-05-24 02:02:01 瀏覽:119
櫻花雨時節 發布:2025-05-24 01:59:04 瀏覽:686
澳洲衫盆景多少錢 發布:2025-05-24 01:52:04 瀏覽:531
黃玫瑰岩茶 發布:2025-05-24 01:45:13 瀏覽:276
百合怎麼吃治咳嗽 發布:2025-05-24 01:44:41 瀏覽:975
冰箱放盆栽 發布:2025-05-24 01:39:32 瀏覽:711
海棠耐旱不 發布:2025-05-24 01:33:16 瀏覽:95
七夕面膜 發布:2025-05-24 01:32:37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