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西部蘭花基地

西部蘭花基地

發布時間: 2023-02-24 10:49:41

❶ 西蘭花的主要產地是哪

上盤鎮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是台州市農業龍頭鎮,其翼龍牌「西蘭花」獲中國國際農博會名牌產品。1989年引入西蘭花,98年基地的西蘭花被評為浙江省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幾乎年年成倍增長,2000年基地的菜花種植面積達到60000畝,其中西蘭花種植面積50000畝成為國內西蘭花的主要出口基地。2002年,首家西蘭花專業合作社——臨海市上盤西蘭花產業合作社成立,標志著上盤鎮的西蘭花產業走上了一個新台階。2002年12月翼龍牌西蘭花獲浙江省綠色農產品認證,其生產基地獲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2003年獲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5年元旦後,西蘭花產銷進入黃金季節。在國際市場的強勁拉動下,出口訂單接踵而至,產品供不應求,各廠家、各個收購點爭相搶購。

❷ 大年初四想去寶雞眉縣耍。有沒有眉縣的朋友,幫忙推薦幾個好玩的地方。兩個人,三天。從寶雞出發。

紅河谷紅河谷森林公園地處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紅河流域,東臨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南接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公園設計234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1.7%以上,最高海拔3666.6米。園內森林植被豐富,垂直地帶明顯,被譽為「動物園的基因庫」。公園己開發景區四個,景點80多處,可觀賞太白八景的「紅河丹崖」、「斗母寄峰」、「平安雲海,和關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積雪」勝景。

❸ 街子鎮的古老廣場

來到街子的舊車站,便看見一塊面積不大盛載古跡的廣場。其西北角的塔式古建築就是字型檔,建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中秋吉旦。字型檔旁邊是唐求展館(即唐公祠),原在玉龍橋東岸橋頭,因年久失修遭毀。1968年由鄉政府牽頭新建了仿古祠,其新殿宇比原祠更寬大高聳而古樸,展館正前方由兩個威武石獅把守。
廣場中央四棵千年銀杏甚為引人注目,間距均勻,徑初3.2尺,枝葉茂盛挺拔,甚為壯觀。相傳為唐求親手所栽。
廣場東南角是淡灰色,仿古牌坊,三個門洞中間高兩側低,最高約8米,全寬7米,一字形排列,牌坊上匾兩面皆書「青城街子」。由此可進入古街「江城街」,由古街流出的絹絹細流繞廣場的東南邊流入味江。
字型檔為正六方形,高約20米,紅砂石塔基,青磚塔身共五層。六角飛檐攢尖,塔頂7個圓球重疊寶頂,中間一根長鐵針凌空,整個造形十分協調勻稱。
塔頂與飛檐頂蓋青灰色筒瓦溝瓦,貓頭與滴水刻有精緻花紋。翹角磚砌作工精細,下懸銅鈴,儼然一個精美的銅鈴世界。檐口有精美圖案雕刻,轉角廊柱雕龍纏繞,形態自然栩栩如生。
字型檔紅砂石塔基呈正六方形,外有護欄,護欄柱及欄板有精美浮雕。上書「字型檔」兩個大字。字型檔現為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底層塔身背面為燒紙窗口,橫額「函瑤篋玉」四字清晰可見,其餘五面因歷史久遠,字跡模糊難辨。塔身二層為精雕佛像,上聯書:「曾啟先天秘錄」,下聯:「仍收後世遺文」,橫額:「龍畫鱗書」。塔身背面三、四、五層均有佛殿佛座,造型精美,對聯匾額清晰可見。其餘各面青磚面上均有精美浮雕。 沿江城街至八角井繼續向前約10米左拐就是萬年台廣場。廣場端頭有新建的仿古戲台「萬年台」。萬年台中部戲台高大,兩側配廊低矮,後面是又高又寬的石砌觀景台。造型新穎,層次豐富,錯落有致。
大戲台柱平面布置為內外兩層正方形。外層柱12個,為檐柱;內層柱四個,是構成戲台大空間的主體柱。立面造型為單檐人字形坡屋頂,四角起翹。屋脊正中塑精美造型頂,兩端塑龍尾,壓山脊尾端塑鳥獸花木。四爪角脊塑透空格花,尾部高高翹起。青灰色溝瓦、筒瓦,貓頭、滴檐上燒有精美花紋圖案。角梁頭雕龍頭,檐柱出挑,下有雕花吊墩、角花和伸弓。掛口和丈面方間有格花禾口窗。除戲台正面外,其餘三面的外層檐柱間設美人靠。柱身空透。柱立於距地面約1.5米的石台基上。台基正面有紅砂石精美圖案的深浮雕。台左後有十二步石階梯上戲台。戲台木雕為金黃色,黑色襯底。其餘檐、柃、梁、柱、美人靠、禾口窗、木地板均為朱紅色。
兩側配廊平面布置為四開間長方形,地面比戲台低約1.5米,與廣場地面相差不多。立面造型為單檐人字形坡屋面,四角起翹,與大戲台的造型相呼應。柱子支撐在石地面上,廊身空透。廊正背兩面中間設門洞,其餘三面均設美人靠。此外,屋頂有雕花,色彩與大戲台相同。
在空透的大戲台及配廊的正背面有一與之同長度,比戲台的台基高一倍多的石砌觀景台。立於台上瞭望,挖斷山、對面山、味江河、濱河公園、灌溉渠盡收眼底。 走近江城街上場口,有一座橫跨灌溉渠的精美廊橋,它是此街到御龍橋捷徑的人行橋,橋頭8步石階上橋面,遠看像拱橋,其實是在原有2跨鋼筋混泥土板橋上加木廊而成。橋長12米,寬3米,廊平面布置為5開間長方形,立面造型為單檐人字形屋面,四角起翹。屋脊正中塑佛像壓頂,脊兩頭塑龍尾,壓山脊尾塑花紋圖案,爪角脊尾塑透空格花。屋面蓋青色溝瓦、筒瓦、貓頭和勾頭燒精美圖案,角梁頭雕龍頭,檐柱出挑,下有雕花吊墩、角花和伸弓,掛口和丈面間有格花禾口窗。木柱下端支承於原橋面上,美人靠做護欄,廊身空透全部木雕金黃色,黑色襯底,其餘檐柃樑柱、美人靠、禾口窗均為朱紅色。
廊的風格與廊橋前後街面房屋的建築風格相應成趣。夏日,夾渠綠樹成蔭,渠下流水潺潺,上游可望唐公祠發電站,下游能觀渠左游山道和渠尾閘橋。 距江城街的仿古廊橋約400米處有御龍橋,是一座橫跨味江的鋼索橋。原建於清乾隆初年,是通往兩河鄉、泰安鄉、青城後山、外山以及鳳棲山古寺的重要橋梁。此橋屢見屢毀。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秋再建,當時崇慶州州牧李延壁題名為「御龍橋」。因年久失修,鐵索負載過重斷裂,後街子鄉政府重建新橋,增建了高聳的橋亭。新橋重檐起翹,彩瓦朱梁,古樸壯觀,四個石獅子立於四根粗大鋼索前面。
御龍橋下有龍潭,潭水極深,晶瑩如玉。每當旭日臨波,金光閃閃。潭水發源於六頂山的味江,逶迤至此,巨石橫擋中流。秋冬間石明水透,寒江百尺,春夏泛洪,驚波怒濤,匯入龍潭。正如清末張劉文詩雲:「虹垂天半吸奔端,百尺人憑鐵欄看,報得驪龍飛去也,龍潭碧鎖水雲寒。」
冬春季節,站在對面山最佳位置俯視龍潭,則龍頭、龍身、龍爪、龍尾清晰可見,好似御龍活躍在龍潭中。 街子御龍橋頭的唐公祠是晚唐「一瓢詩人」唐求的隱居之地。據史記載,詩人在唐僖宗乾符年間曾為青城縣令。後因看破紅塵歸隱桑梓,昭宗時,王建帥蜀,欲聘唐求為參謀,他拒不受聘,過著詩酒文章的生活。百姓親切地稱之為「唐山人」或「唐隱居」。
唐求隱居,絕念鍾鼎,放曠疏逸,常騎一青牛往來於青城臨邛間,訪師求道,誦經聽琴,往往至暮醺酣而歸,「非其類不與之交」。以求超脫世間的名利紛爭。
唐求寫詩每有所得,不拘長短隨手記下,成詩後即揉成紙團投入隨身攜帶的大葫蘆瓢中。晚年卧病,他把詩瓢投入味江,感慨道:「茲瓢倘不沉沒,得者始知吾苦心也耳。」詩瓢漂入新渠,有識者見之曰:「此乃唐山人詩瓢也。」將其打撈上岸,可惜詩稿大多損壞,僅得數十篇,為其書稿十之二三。《全唐詩》收為一卷,計35首半。《唐才子傳》稱其詩「氣韻清新,每動奇趣,工而不僻,皆達者詞」。唐求的詩多以歌山水、懷友人、贊古寺、豪退隱為內容,深得後人喜愛。為紀念唐求後人修建了唐公祠。
唐公祠舊址在御龍橋東橋亭旁邊,正殿有唐公塑像,長須席帽,醉眠吟情。殿堂高懸「修到梅花骨亦香」匾額,門兩邊有對聯:「大雅名千古,伊人水一方。」清代立「唐詩人唐求故里」的碑文上有一幅「摩天黃鶴飛將去,入市青牛幾時回」的對聯。可惜該祠1958年遭毀。
為弘揚歷史文化,崇州市政府斥資重建唐求廣場。重建的唐求廣場比原唐公祠大一倍多,佔地約3畝,臨味江,有四棵高聳如雲、枝葉茂盛的千年參天楠木。廣場中央靠後是雄偉的唐求石雕像。緊靠其後的是一座新建唐求展館。整個廣場古樸庄嚴,與御龍橋相呼應。 鳳棲山因山形似鳳而得名,其腳下是街子古鎮,古寺就隱藏在800多畝古木參天雲霧繚繞的山林中。
山門處有一座用石圓柱支撐的古典雄偉的牌坊,匾額刻有「川西第一天」五個大字。穿過山門,經掩映在蒼松翠柏的石級而上,在茂林深處便是古寺。
古寺在晉、隋時期稱「長樂寺」,隋文帝賜「光大嚴明」匾。唐懿宗甲申年(864年)由善無思僧人重建。宋時稱「翠圍寺」。明初太祖朱元璋幺叔「法仁」在此剃度出家。朱元璋第11皇子朱椿在成都任蜀獻王訪古寺時,奏稟建文帝賜「光大嚴明」匾,並賜「法仁」法號「悟空」、賜半幅鸞駕、龍鳳旂、琉璃瓦房五間和皇鍋一對(鍋高約1.5米,直徑2.1米的鑄鐵鍋),賜大藏經《洪武南藏》經書一部,還賜重修古寺。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朱棣赦賜「光嚴禪院」。清康熙御書賜「光嚴禪院」匾。
古寺分上古寺、下古寺。下古寺保存完好,富麗的建築和精巧的木雕令人驚嘆,古寺分廟門、照壁、明月池、洗心池、大雄寶殿、彌勒殿、天王殿、三宦樓、東西廂房、藏經樓、鍾鼓樓等部分。各殿宇高聳錯落、重檐飛閣、詩畫輝映、肅穆庄嚴。其中的大雄寶殿,高17米,金光燦燦、巍峨壯麗。
下古寺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許多墨寶。其中藏經樓珍藏有明代刻造的三個宦版中《洪武南藏》的最初版本(又名《初刻南藏》),明洪武五年(1372年)赦令南京蔣山寺點校,於洪武三十一年完成,該書是保留至今的唯一印本。
上古寺系清代新建,被毀時木色尚新。改革開放以來逐漸修復。今有接引殿、報恩堂、燃燈佛、和飄海觀音。大雄寶殿和東西廂房正在修建。
上古寺的山坡上安放著明代高僧悟空禪師和開山祖師善思木乃伊的跏跌石塔。悟空塔上有對聯:「從今日回頭大悟,是浮雲過眼皆空。」既將悟空二字聯起,又向人們昭示佛經。石塔左前側有一參天白桷,相傳是蠻嬢娘(指悟空)奉皇上之命,從西藏挑來一口可供千名和尚煮飯的皇鍋,後將扁擔插在此處長起來的。
古寺因受歷代帝王重視,歷代文人墨客贊譽有加,名聲大振,香火日盛,朝山者絡繹不絕。解放後,古寺更加受到保護,1985年7月被列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
古寺前靠木魚山,側伴香爐峰、北依千佛山,綠蔭如蓋,古木參天,山花爛漫,百鳥爭鳴。遊人登上山峰,綺麗風光盡收眼底:千佛山雲飄霧繞,聳入雲端;俯瞰川西平原,江河如帶,平疇沃野,廣闊無垠,頓時令你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街子民風淳樸、好客。本地老人酷愛飲茶、擺龍門陣,吸著自卷葉煙甚是休閑。有詩雲:「沿街盡木屋,雙溪水淙淙。五宮三六廟,瑞龍對御龍。兩燭三炷香,八角映井中。家家幽蘭翠,戶戶說唐公。夏涼秋來早,春暖無冷冬。古寺無污染,林木郁蔥蔥。鳳棲藏古寺,休閑訪悟空。人添外鄉音,古房伴古松。主客成一家,到處有善翁。街子古寺好,此生始可終。」老人們歡快幸福之情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街子的蘭草久負盛名,家家栽種。現今許多蘭草大戶珍藏著許多名貴蘭草。街子蘭草節每年正月十九舉行,遠近蘭草愛好者紛紛前來,各種蘭草爭奇斗艷,熱鬧非凡。
街子有不少農家樂,多為別具一格的川西小青瓦房。它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襯以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空氣清新,景色宜人,迎來不少中外遊客到此觀光旅遊、消夏度假,也有許多退休職工來此居住或休閑養生。他們打牌下棋、唱歌垂釣、游山戲水。同時還可品賞古鎮的風味特產:湯麻餅、葉兒粑、凍糕、香鹵鴨、老臘肉、鮮兔頭等。 鎮域幅員面積41.18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區11.7平方公里,東南壩區29.48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182個村民小組,2005年全鎮總戶數9637戶,總人口31538人(其中農業人口28538人,勞動力人口13878人)。鎮區人口7600人,城鎮公共綠地55畝,人均公共綠地4.5平方米。鎮域耕地面積24036.43畝(其中水田面積20567.36畝)。
鎮域主要土壤為紫色土、再積黃泥土、棕紫泥土,土壤肥沃、宜植宜種。鎮域植被良好,植物種類多達1000餘種,盛產梅、竹、棕、黃柏、杜仲、厚朴等。境內氣候宜於盛產蘭草。由於其處山壩結合處及土壤和氣候等因素,街子植物資源特別豐富,埴物種類達1000餘種,盛產梅、竹、棕、黃柏等。境內特別適宜茶樹生長,種茶歷史悠久、品種豐富,也特別適宜蘭花生長,是著名的蘭花種養植基地。
街子鳳棲山的千畝原始森林保留下許多珍稀物種,有樹齡千年以的古柏、古楠、古杉、古銀杏、紅豆杉等古樹近三年余株。森林植被覆蓋積達90%以上。夏日,即使林外酷日、林內卻十分清涼,林內林外十米之內溫差可達4度。境內各種野生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是候鳥的遷移地,常見白鴿群飛、松鼠串樹的景象。街子種養植蘭草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蘭草不僅豐富而且珍貴,街子人除種糧、油外,廣泛種植藝蘭,種養戶佔60%;街子的茶樹極多,種植歷史悠久;葯材、棕、竹也大量種植。中國西部蘭花研究會會址即在此,居民包飛機去昆明等地展銷蘭草,各類蘭花遠銷海內外。附近縣、鄉的茶葉在此上市,清明前後每集三百多家,交易量萬斤以上。居民還從事竹編、藤、棕編及食品加工,此外還有少量的造紙、鑄造鐵業。傳統的手工勞作已逐漸被機器耕耘、加工所代替,新的食品保鮮包裝技術使許多名優食品越洋過海。山水、森林、文物資源逐漸開發利用,伴隨旅遊業發展起來不少服務業,大量外地人來度假、避暑、居家,使第三產業高速發展。 街子鎮場鎮建成區1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佔地26.5萬平方米,古街區現存以江城街為中心的六條街,有著聞名遐邇的名牌效應和深厚典雅的文化內涵,是個歷史悠久的古鎮,晚唐著名的「一飄詩人」唐求就生長於今街子唐公村。街子鎮的唐公祠、字型檔、御龍鐵索橋、國家級忙城遺址、上元宮、上、下古寺和近7.3萬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清代川西民居更增添了街子歷史文化的神韻。
街道兩旁房屋大體根據《清工部法則》營造,木結構穿逗梁架,單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後院。以清代中、晚期建築為主,其它尚有明代水井等。清末建築中個別單體有極少歐式裝飾,一般體量不大,用材小巧、風格樸素,但也有雕刻精美的個體或局部。
場鎮上新區建設發展很快,開發商紛紛前來。傳統的土特產品以蘭花資源的利用為代表,已形成西南地區有影響的市場。在場鎮建設中,鎮政府加強對古鎮區的保護,制訂規劃,相繼恢復街區舊貌,治理周邊環境,特別注意建設新區時與古鎮協調。下古寺、字型檔等一批古建築已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些文物古建築正被推薦為保護單位,以保持古鎮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
街子「湯長發」麻餅創始於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素有「傳媳不傳兒女、一代只傳一個」的祖訓。作為傳承標志的「長發祥號」匾至今在該店保存完好。「湯長發麻餅」以酥、脆、香松著稱。清朝後期街子場湯長發老人創制。採用上等麵粉、白糖、冰糖、菜油、芝麻等為原料,經制皮、制心、制油、制酥等特殊工藝程序後,製作成圓型,然後粘上芝麻,烘烤而成。火工精當,黃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相傳古寺一和尚將湯麻餅失存一年,取出後色、香、型不變,食之與鮮品無二,可見其工藝之絕。上世紀四十年代,被列為當時蜀州四大名小吃之一。「湯長發」麻餅擁有黑芝麻、五仁、花仁、火腿等品種以及芝麻酥、小黑酥、白米酥等系列糕點。
「湯長發」麻餅先後獲得1990年首屆天府食品博覽會金獎、1992年成都名小吃獎,並先後被成都市政府和崇州市政府命名為「成都名小吃」和「崇州傳統名小吃」,中央電視台、四川電視台、成都電視台崇州電視台等各大媒體對「湯長發」麻餅進行過專題介紹。 1992年鎮政府委託四川省建設工程學校,編制了集鎮建設規劃,規劃主要原則為古街以保護為主,不得改造,發展要另闢新區。
1996年2月,成立集鎮管理辦,專門負責古鎮保護和新區建設。同時為把街子場鎮建設成清潔、優美、文明的集鎮,印製了《街子鎮人民政府關於加強「門前三包」責任制管理的通告》分發給場鎮各企事業單位和各住戶。 1996年9月,鎮政府向全鎮人民發出通告,舊街區所有住戶未經允許不準將古街房推倒重建和任意裝飾,特殊需要應先申請,並附建設圖紙和裝飾效果圖,經批准同意方可。所有居民要保持古鎮風貌,不得隨意倒垃圾和雜物。新區建設在東、南兩方,鄰近古街區的協調地帶內其建築色澤,體量必須與古鎮建築協調。
1999年鎮政府組織人去周庄、烏鎮、麗江及周邊集鎮考察、學習。2000年10月,鎮黨委會決議了古鎮保護實施方案,規定街道鋪面後40米內為絕對保護區,保護區周圍,即協調區內只准修建仿古建築,且不得超過二層。同年斥資8萬元將街道滴檐瓦全部恢復,並把脫落油漆的木質部分重新漆上。相繼又修繕下水道,將部分光電纜埋入地下,將江城街青石板街面恢復,基本上恢復了古街區的舊貌。
2001年7月鎮政府專門聘請具有較高資質的成都市城鎮規劃設計院編制了建設總體規劃。該規劃於同年9月通過省市評審,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2002年江城街青石板、路燈安裝、下水管、地下光纜鋪設等工程完成後,為加強江城古街的管理、維護,制定《江城古街維護公約》分發給各住戶,並廣泛宣傳請各住戶自覺遵守,違者重罰,相互監督,舉報有獎。 2003年3月,制發了街子鎮人民政府文件街府發[2003]8號《關於加強街子古鎮保護的通知》,為更好地保護、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建築歷史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傳統和地產特色,加強街子古鎮保護工作,按照規劃古鎮保護區按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風貌協調區三級保護。
2003年3月委託成都市城鎮規劃設計院編制設計完成了街子鎮古鎮保護規劃,規劃文本對於古街區的保護有詳細的設計,從保護山林、水源、空氣質量到供電情況、建築維護和營造原則、建設控制地帶內建設如何與古街協調、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的定位和關系都作了細致具體的方案,政府嚴格按照規劃,對古鎮實施保護。
2004年10月制發了街子鎮人民政府《關於嚴格執行崇州市街子鎮規劃的通告》,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崇州市街子鎮規劃》不得擅自改變規劃和規劃作出的調整用地決定。
2005年2月委託成都市城鎮規劃設計院設計完成了街子鎮總體規劃,同年12月又設計完成了街子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待審批)。
2005年9月,按照新一屆市委、市府的總體思路要求,提出了「八個一」的發展戰略,按照「一鄉一品」的思路,由崇州市城鄉規劃設計院設計完成了街子鎮產業布局發展規劃。我鎮定位是:實施古鎮保護與開發,做大做強蘭花產業。按照規劃,我鎮已積極開展做好了前期工作。 街子鎮定位旅遊、度假、休閑、居家為一體的具有濃郁的川西風味的特色城鎮,是崇州市城鎮體系中的二級城鎮,對周邊鄉鎮具有較強的輻射功能。城鎮規劃規模為2.6平方公里,建成區佔地1平方公里,場鎮道路長8公里,有廣場兩座(唐求廣場佔地3畝,露天文化廣場2畝),綠地率12%,場鎮居住人口7600人,住宅總面積5776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76平方米。場鎮有中學和小學各一所,有一座中心衛生院。鎮一級行政經濟管理機構齊備,公安派出所1所,農村信用社金融網點3處,在場鎮有較為完善的商業服務網點。污水管道長600米,無污水處理廠,採用沼氣凈化處理。
鄉鎮機構改革後,政府設置了建設管理辦公室,成立了以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集鎮管理領導小組,並於2006年7月成立了街子鎮規劃和建設管理所和街子鎮環境衛生管理所專門負責對場鎮進行城市化的管理。
1991年—1993年完成真武街100米長延伸段街房建設。
1994年場鎮拓展新開一條磨坊街,至1999年完成磨坊街160米長場鎮街房建設。
1995年場鎮拓展新開一條聚賢街至2003年完成聚賢街158米長場鎮街房建設。
1998年,對江城街、閘子巷、井水街街道路面進行一次全面瀝青鋪設補爛;對朝陽路上方新開200米長的排水溝;完成真武街100米長路面瀝青鋪設。
2002年,投資175萬元完成對唐公祠前唐求廣場建設(含10戶拆遷),唐求廣場雕塑、綠化、廣場青石板鋪設,唐求詩館維護等;完成江城街全長668米寬7米青石板鋪設,總投資70萬元;完成江城街全長668米,朝陽路174米,清明街225米,下水管、地下光纜鋪設總投資135萬元,以上工程由崇州市路橋工程公司承建完成,建設業主為街子鎮政府;對核心保護區江城古街進行風貌整治、路燈安裝,投入37萬元。
2003年,完成對集鎮新區、磨坊街、聚賢街三條全長500米、寬10米的道路進行路面硬化,對磨坊溝230米長、寬3.5米進行整治並完成「三面光」,投資140萬元。對磨坊街、聚賢街及金魚街進行路燈安裝及電線、光纖、通信線路鋪設,投資21萬元。在場鎮入口處配套建設公廁一座並在公廁前面建公共休閑綠地游園,投資13.5萬元。完成天然氣配氣站建設。
2000年—2004年完成朝陽路延伸段100米的街道建設。
2000年—2005年,完成江城古街31戶仿清末民初古建築修建。 街子鎮於2006年5月開始實施場鎮風貌整治工程,建設規模及內容:配套鋪設青石板路面約11200平方米,鋪設瀝青路面約20000平方米,修繕集鎮范圍內房屋並進行風貌改造,所有管線地埋處理等,估算投資1700萬元;三列牌坊及土建等,估算投資120萬元;街子鎮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工程及附屬工程,砌築毛石砼保坎2400米、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800立方米、檢查井120座、鋼筋混凝土管鋪設2400米等,估算投資313.5萬元;街子鎮「天水歸源」廣場工程,配套鋪設廣場面積1200平方米,配套戲樓廂房面積約500---600平方米,引環山渠水流入味江河等,估算投資150萬元;以上合計總投資2283.5萬元,資金來源為政府投資,已於國慶節前完成。
集鎮建成區1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佔地26.5萬平方米。共9條街道,570戶住戶,商店100餘家,餐飲單位27個,賓館2個,集鎮和鳳棲山景區共有農家樂112家,每年共接待遊客3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500萬元。

❹ 赤峰市種植西藍花基地在哪

赤峰市種植西藍花基地在大榆樹鄉。
大榆樹鄉的上千畝西蘭花迎來了採收季,第一批栽植的西蘭花已經達到上市標准,趁著晴好天氣,工人們抓緊時間收割西蘭花,田間地頭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❺ 中國西蘭花的主產區在哪兒

上盤鎮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西蘭花生產、加工、出口基地和國際西蘭花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西蘭花之鄉。

❻ 寶雞好玩的旅遊景點

寶雞好玩的旅遊景點有哪些?寶雞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寶雞好玩的旅遊景點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寶雞好玩的旅遊景點

太白山簡介:

太白山橫卧在寶雞眉縣、太白、西安周至3縣境內。因山頂終年積雪,銀光四射,故稱太白。它是橫貫陝西省的秦嶺山脈的主峰,海拔3767米,也是秦嶺的最高峰。

太白早為名山,詩人李白、杜甫、柳宗元、韓愈、蘇軾等人曾游過這里,寫下了著名詩篇。其中李白的《登太白山》寫道:「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冷風去,直出浮雲間。舉目可近月,前行若如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這里氣候異常,風雲多變,相傳在山下行軍,不敢敲鼓吹號,否則疾風驟雨會頃刻而至。不僅如此,這里還有奇特的風景。蘇軾稱它「岩崖已奇絕,冰雪竟雕皺。」太白山還有很多古建築,歷代廟宇有14處,現存房屋32棟,80餘間,石碑5通,鐵碑10通,鐵佛110餘尊,木雕像64尊,還有鐵鍾、鐵爐等。舊歷七月一日為太白山廟會,每逢此時,山上山下,遊人不絕。「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中八景之一。

紅河谷簡介:

紅河谷位於眉縣營頭鎮境內,太白山主峰北麓,距西安120公里、室雞60公里,在西寶高速公路常興出口轉向、西寶南線眉縣河底村路口轉向,具體方向有路標提示。公園入距下板寺26公里,可和太白國家森林公園形成環形旅遊線路,山外可和西寶高速常興、寶南線相連。紅河谷是登太白山古道之一,公園己開發景區四個,景點80多處。入園即可看到靜林寺、顯洞寺、玉皇閣、觀音崖等宗教文化古跡。公園具有秦嶺北麓典型的地貌特徵,形成了幽、奇、峻、秀的景觀。園內山勢險峻,石峽深邃,幽谷含秀,飛瀑深潭,珠飛玉濺,景觀多變。太公石船古樸悠遠,雙洞水簾神秘莫測,群仙聚首如生靈顯現,神龜寶蛋美妙故事讓人回味留戀。蟠龍灣,曲徑通幽,穿林涉水,別有風情。斗母瀑布氣勢宏大,從斗奇峰傾瀉而下,垂直落差八十餘米,堪稱陝西第一瀑。傳說趙匡胤,時乖命蹇,窮團潦,到此幸游觀景,誠心禮拜後,時來運轉,黃袍加身,登基稱帝,稱此地為福澤之地。仙桃飛簾,玉柱飛虹,峽谷石門,景色迤邐交錯輝映。

法門寺簡介: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十公里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天台山簡介:

天台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南郊,面積約120平米千米,屬秦嶺山系。區內群峰競秀,植被繁茂,景色優美,氣候宜人。主要景點有蓮花、道帽石、磊磊石、九龍泉、大散關、雞峰插雲、彌羅天雲海、炎帝骨台寢殿、神農祠、老君頂、玄女洞等數十處,主峰蓮花頂海拔2198米。天台山有油松、華山松、連香木等多種樹木、百餘種觀賞花木和60多種鳥獸。史載民傳,天台山是炎帝出生、成長、創業和卒身的地方,是「神農之鄉」,在中華民族發祥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還有道教始祖老子李耳開始創教寫經的傳說。自古以來說是道家名山,是一處融文化古跡與自然風光為一體,具有觀賞游覽、歷史文化和科學考察等多種價值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嘉陵江簡介:

嘉陵江源頭風景區位於寶雞市南郊、川陝公路三十三公里處的秦嶺之巔。屬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四大風景區之一,總面積三千六百公頃,著名的嘉陵江發源於景區內海拔二千八百多米的嘉陵谷中。秦嶺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亦是長江、黃河水系的分水嶺。景區內景點40多處,奇峰突兀,水流清澈,森林茂密,四季景色迷人。七女峰蒼翠秀麗,濟公石、飛來石惟妙惟肖,飛雲瀑、黑龍潭氣勢雄偉……自然景觀,神工天成,美不勝收。景區內亦有大量的人文古跡。有漢高祖劉邦入關時的煎茶坪,諸葛亮北上伐魏時的點將台,宋朝吳介兄弟抗擊金兵的和尚願古戰場,代王嶺等。

關山草原簡介:

關山草原位於陝西省隴縣境內,享有「小天山」之美譽。這里,地貌與中歐阿爾卑斯山相似,幽澗水澤兼具,草原森林 相間,地勢廣闊,水肥草美,牧馬成群,景色秀麗。氣候受垂直地帶性地理條件的影響,冬春無界,夏秋相連,有「關山六月寒凝霜」 的寫照。自古以秦非子養馬而聞名於世,為陝西最大的林牧區,我國內陸中東部地區最大和唯一的天然草原,1995年被陝西省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關山牧場是人們觀賞的現代畜牧業與大自然相結合的旅遊景點。

法門寺博物館簡介:

法門寺博物館與馳名中外的千年古剎法門寺為鄰,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的法門寺旅遊區,東距西安120公里,西距寶雞95公里,是以收藏、保護、展示和研究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珍貴文物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佛教藝術博物館。 1987年4月3日,封閉1000多年的法門寺地宮重新面世,出土了世上僅存的佛指舍利和唐朝七位皇帝供奉的數千件皇室絕世珍寶,被視為20世紀考古及佛教文化的重大發現。法門寺博物館也隨之興建並對外開放。 為了使這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文物得到更加全面充分的展示,法門寺博物館經過數年的精心籌劃,隆重推出了《大唐神采 東方慧光――法門寺歷史文化陳列》展覽,共分為歷史文化廳、舍利文化廳和大唐地宮珍寶廳等三部分。歷史文化廳以法門寺歷史沿革為主線,展現了法門寺歷史沿革和地宮發掘時的情景;舍利文化廳以八重寶函、五重寶函等四個系列供奉舍利的寶函為主體,突出唐密金胎合曼的最高成就――捧真身菩薩;大唐地宮珍寶廳則陳列了法門寺地宮唐室供佛的百餘件工藝精湛的金銀器、密色瓷、琉璃器以及唐代皇帝飲茶的金銀茶具,展示了唐茶文化的神韻。 法門寺歷史文化新陳列共分三區六單元,設計特點是以點帶面,以小見大,通過法門寺地宮的出土文物,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社會場景和生活畫卷。陳列以「內容科普化和形式藝術化」為宗旨,使用各種新型材料,精心編輯,追求陳列的形式美及強烈的現代感和視覺沖擊力,從而拉近古代文物與現代觀眾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古代文物與現代觀眾的距離,再現了中國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西部蘭花生態園簡介:

西部蘭花生態園是全國最大的苗圃基地之一,全國首批工農業旅遊示範園。始建於2000年3月,是一個集苗木花卉生產、科研、生態觀光及綠化工程設計施工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苗木繁育基地。總面積4080畝,有國內一流的全自動控制溫室和植物組培樓,水上垂釣娛樂園500畝,園內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草地、水塘與亭台軒榭等建築小品相映成趣,將生態園裝扮得清新秀麗、質朴自然,被譽為中國西部農業的綠色明珠。主要景點有水上娛樂垂釣園、高科奇觀園、珍稀樹種觀賞園、百果採摘園、花卉盆景園、疏林休閑娛樂園和科普教育基地7個園區49個觀光景點。

❼ 中國四大蘭花基地都有哪些

中國四大蘭花基地都有: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福建省漳州南靖縣、雲南省保山市、雲南省迪慶州維西縣。

保山,古稱永昌,素有蘭城美稱,為滇蘭尤其是蓮瓣蘭最重要的主產地之一。近年來,蘭花的種植已逐步形成擁有雄厚經濟實力和廣闊市場的新興產業。

1985年,蘭花被保山人公選為市花。2003年春,雲南省第三屆蘭花博覽會在保山舉辦,保山蘭花參展及獲獎品種較多。而以寬葉蓮瓣蘭為代表的保山蓮瓣蘭更是名聲鵲起。2006年被中國蘭花協會會長陳心啟教授、中國蘭協副理事長潘光華教授等蘭界泰斗共同命名為"蓮瓣蘭荷瓣之鄉"。

主要價值

觀賞

蘭花是一種風格獨異的花卉,它的觀賞價值很高。蘭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綠、黃綠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為名貴。蘭花的香氣,清而不濁,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古人這首詩將蘭花的幽香表現得淋漓盡致。

蘭花的花姿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富於變化。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剛柔兼備,姿態優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藝術品。「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這首詩就是用來形容蘭葉婀娜多姿之美。

置幾盆蘭花,點綴室內,頓覺生意盎然,花開之日,清香陣陣,會使你感到生機勃勃,心曠神怡。

❽ 金華西蘭花種植基地在哪裡

金華鎮金星村。根據網路地圖顯示:金華西蘭花種植基地在金華鎮金星村。蘭花(學名Cymbidiumssp.)是單子葉植物綱、蘭科、蘭屬植物通稱。

❾ 中國的蘭花之鄉在那

1)春蘭
春蘭又稱草蘭、山蘭、朵香,簡稱蘭,古人稱其為弱腳。產蘭山區鄉民稱其小蘭。
春蘭是中國蘭中分布最廣,資源最豐富,栽培歷史較久,選育園藝栽培品種最多的蘭花。它株體小,葉片較細狹,花梗直立,高約6—25厘米,開l朵花,古人稱一莖一花為蘭。少數開雙花的稱並蒂蘭,意為吉祥。春蘭株體雖小,花朵卻較大,花朵展綻直徑一般為4—6厘米,最大直徑可達8厘米。花色通常以綠色和黃綠色為主,花被上有紫紅色條紋或斑點。花期約一個月(2月中旬至3月中旬)。多數春蘭具有芳香,人稱幽香。
春蘭因產地不同而各有特徵,可分為江浙春蘭、河南春蘭、湖北春蘭、雲、貴、川內地春蘭、南方春蘭等大類。
2)春劍
春劍主要資源區在四川和貴州。春劍株形高大,葉寬1—2.2厘米,葉長40-100厘米,葉質似春蘭,葉型雄偉。花期亦與春蘭同期,一梗著花2至5朵,花朵綻展直徑4—8厘米,花色豐富多彩,花瓣質地較薄瓣上隱紋明顯,具有較好的幽香。植株強壯一般有葉片5—10片。根系粗大強壯。傳統名種有「大紅硃砂」、「銀桿素」、「隆昌素」、「西蜀道光」等。近年選出大量的新品種形成川蘭特色。
3)蓮瓣蘭
又稱小雪蘭、卑亞蘭。分布區域很狹,僅在我國雲南西部和台灣高山地區有原生種。
蓮瓣葉片細狹,葉長為50—80厘米,葉寬0.5—1.2厘米。葉片叢生6—9片,假球莖小,直徑一般僅為1厘米左右,但根卻粗壯,直徑粗達0.5厘米左右。花梗直立細圓挺拔,著花2—3朵,花瓣較薄,花被上隱條紋明顯,花朵展綻直徑約為3.5—6厘米。萼片披針形,花瓣呈長卵形,唇瓣下宕反卷。花期在1—3月,花朵綻開,香氣馥濃又飄逸。代表品種有「大雪素」和「小雪素」。蓮瓣蘭花色以白如雪而著稱,與碧綠亮麗的葉片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4)蕙花
又稱九華蘭、九節蘭、九子蘭、產蘭山區鄉民稱高蘭、大蘭、牛蘭、上蘭。古人稱一莖九花為蕙,也稱蕙花而不稱蕙蘭。少數地區稱夏蘭或送春。
蕙花株體一般較高,葉5-13片,葉長約35—80厘米,葉寬0.5—1.5厘米,葉片脈紋粗多而明顯,葉緣鋸齒明顯而較粗,假球莖不明顯。花梗直立,梗徑粗者1厘米,細者如線香,高挺齊葉架或出葉架,一般高約35—80厘米。著花5—30朵。花朵展綻直徑約3.5—8厘米。花色多黃綠或翠綠,舌辦上有綠絲絨苔,上綴許多紫紅色點塊,花期在原產地為4—5月初,偶有在秋季再開一次花。蕙花分布較廣,秦嶺以北也有分布。原生地海拔高於春蘭,比較耐寒、耐干、喜陽。
各地所產蕙花其葉形、花質略有差異,以產地分為江浙蕙花,安徽西部和湖北蕙花,雲、貴、川內地蕙花和南方蕙花等。
5)四季蘭
通常稱建蘭,又稱夏蘭、秋蘭。也有人稱玉花蘭,駿河蘭、雄蘭、雌蘭。四季蘭並非四季均開花,一般初花期為6月起至寒露止,其間能多次開花。
四季蘭產地較廣,我國北緯30°以南的山林間皆有,一般群生於海拔300—400米的混交林中,由於產地廣,加之栽培歷史悠久,各地所產的四季蘭其株形各不相同。有人將其分為眾多系列。如:駿河系、玉真系、雄蘭系、雌蘭系、玉枕系、素心系等。
6)墨蘭
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墨蘭葉闊,一般寬達2—4.2厘米,長約25—80厘米。2—5片葉著生於假球莖上。假球莖較大,直徑為1.5-2.5厘米。葉富光澤,橫斷面呈淺「y」字形或葉面平展,葉緣通常無鋸齒。花梗直立,一般都高出葉架。總狀花序,著花5-20餘朵,花朵展綻直徑約2.5—5厘米。萼片和花辦通常為狹披針形,唇辦下垂反卷。花色多呈淡紫褐色,綴有深紫褐色條紋。花期自晚秋至翌年2月,具甜香味香氣。
墨蘭生長於我國北緯26°以南的福建、廣東、廣西、台灣、江西、雲南、海南、四川和貴州南部等地,各地所產墨蘭各有特徵,依其特徵可分為台灣報歲蘭,大明系墨蘭,廣東墨蘭,雲南墨蘭,江西墨蘭等

❿ 西蘭花的中國產地

2005年元旦後,臨海西蘭花產銷進入黃金季節。在國際市場的強勁拉動下,出口訂單接踵而至,產品供不應求,各廠家、各個收購點爭相搶購。以上盤鎮為中心的東部沿海地區,川流不息的運輸車,繁忙興旺的保鮮廠,構成了一幅幅現代區域化農業的新景象。

臨海市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冬春西蘭花生產基地和重要的國際西蘭花生產基地。目前,全市共有種植戶3000多戶,種植面積5萬畝,產量5萬噸,總量占我省的40%、全國的20%,產值超過1.25億元,有6個西蘭花專業合作社,15家西蘭花保鮮加工廠,年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戶均收入達3.5萬元。西蘭花已成為臨海市的一大支柱產業,成為浙中沿海規模化高效農業的典範。在國內冬春西蘭花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西蘭花效益普遍下降的情況下,臨海西蘭花卻獨樹一幟,成為西蘭花產業的佼佼者。

氣候得天獨厚

臨海西蘭花產業雖然僅僅只有15年的歷史,但獨特的冬季氣候環境和豐富的水土資源條件,使臨海具有顯著的區域特色,是我國最適宜的冬春季西蘭花生產區域。臨海西蘭花具有季節性、安全性、優質性、高產性、緩沖性5大自然優勢。能在1月份大量上市,填補國內市場空白,季節性優勢突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西蘭花生長後期沒有病蟲危害,無須施葯,加上在生長前期採取無公害防治技術,產品的安全性較高,近3年出口1400多批次,從沒出現農殘超標現象;在適度低溫條件下生長,花球緊實性好,顏色深綠,內在品質好,具有顯著優質性;適度低溫條件適宜遲熟高產品種生長,畝產量可達到2噸,具有顯著的高產、低成本優勢;低溫條件生長,植株在圃性好,產品採收期長,具有顯著的上市緩沖性。

五大優勢使臨海西蘭花具備生產成本低、產品質量好、市場競爭力強的產業化基本特徵和高附加值的經濟特性,為其贏得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地。

合作社顯神威

臨海沿海塗地面積廣闊,集中連片,每戶種植面積大多在20-30畝,最大一戶面積達3000畝。規模化生產帶來了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促進了產品質量的提高和生產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2002年,首家西蘭花專業合作社——臨海市上盤西蘭花產業合作社成立,標志著臨海市的西蘭花產業走上了一個新台階。目前,全市還有田園果蔬合作社、洞林果蔬合作社、興發果蔬合作社、天福果蔬合作社、綠安果蔬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從事西蘭花產業。

合作社充分發揮了行業自律功能,推廣了標准化生產技術,健全了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提高了產品質量。在農業投入品管理中,重點控制農葯規范使用,確保產品安全,做到「二定、三記錄、二監管、一檢測」,即定農葯品種、定購買地點,購買記錄、使用記錄、電腦記錄,植保員監管、作業區聯保責任制監管,最後進行產品檢測。

2002年12月翼龍牌西蘭花獲浙江省綠色農產品認證,其生產基地獲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2003年獲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4年洞林牌西蘭花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

熱點內容
成都花卉出租 發布:2025-05-24 19:09:43 瀏覽:345
植綠護綠心得體會500 發布:2025-05-24 19:03:53 瀏覽:954
櫻花幻化 發布:2025-05-24 18:50:31 瀏覽:82
發條情人節皮膚視頻 發布:2025-05-24 18:49:12 瀏覽:705
承德溫馨花卉 發布:2025-05-24 18:33:59 瀏覽:752
再美的花卉 發布:2025-05-24 17:58:42 瀏覽:363
植物花卉手繪 發布:2025-05-24 17:57:17 瀏覽:317
梅花六角墊 發布:2025-05-24 17:47:16 瀏覽:471
紙花球插花 發布:2025-05-24 17:45:42 瀏覽:620
水和一朵花 發布:2025-05-24 17:38:50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