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尤溪縣荷花

尤溪縣荷花

發布時間: 2023-02-24 00:17:11

A. 尤溪有什麼民間藝術

尤溪縣民間藝術

剪紙

尤溪民間傳統工藝剪紙有很悠久的歷史,史書記載:尤溪傳統剪紙藝術起源於漢、唐。主要分布在西城鎮、新陽鎮等地,具有濃厚的地方民間特色

尤溪城鄉自古皆有善於剪紙婦女,為人們剪新房窗花。剪紙內容普遍為《寒鵲爭梅》、《並蒂蓮》、《荷花雙喜》、《合仙望蓮》、《雙鯉戲水》、《鳳凰比翼》、《桃李爭艷》、《雙鵲爭春》。窗花多為正方形,也有四角花三角形。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家家戶戶大門和房間門均要貼上雄雞啄蜈蚣的剪紙。

尤溪剪紙從古代起源至新中國成立前,剪紙皆為民間自發活動。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提倡和扶持剪紙藝術,縣文化部門在春節、元宵等節日均有組織創作,舉辦剪紙藝術展覽。1990年元宵節,尤溪縣團結鎮舉辦大型剪紙作品展,提出要把團結鎮建為「剪紙藝術之鄉」。響應和廣泛參與。同年,還舉辦「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剪紙精品展」。

B. 請喜古文者賜教一些簡單題目,不勝感激!

1、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此乃八首中的第三首)

2、
駝鼓村村應,傳更趣進程。
草肥涼露白,樹薄曉風清。
帳殿橫金屋,氈房簇錦城。
屬車流水度,細點侍臣名。

5、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6、
二千里地佳山水,無數海棠官道旁;
風送落紅攙身過,春風更比路人忙。

8、
隔溪春色兩三花,近水樓台四五家。
濁酒不妨留客醉,好山長是被雲遮。
松根凈掃彈琴石,柳下常維釣月槎。
路狹不容車馬到,只騎黃犢訪煙霞。

10、
近日門前溪水漲,郎船幾度偷相訪。
船小難開紅斗帳,無計向,合歡影里空惆悵。
願妾身為紅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
更願郎為花底浪,無隔障,隨風逐雨長來往。

11、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
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發,後世稱聖賢。
(此詩出自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 )

12、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

13、
窗戶清清半掩門,小兒揩淚立黃昏。
幾多心事無人問,獨看梅花月半痕。

14、
白水滿時雙鷺下,綠槐高處一蟬吟。
酒醒門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畝陰。

16、
半竿斜日疏蒲明,兩岸人語兔不驚。
菱葉拂衣香袖舉,秋風吹浪綠舟輕。

17、
深坐珠簾顰翠娥,玉人何處醉弦歌?
淚中為寫相思字,寫到相思淚轉多。

18、
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
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
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郤(xì)曲,無傷吾足。

20、
曲折籬牆傍水開,落紅一雨點蒼苔。
芹泥滿地日初暖,燕子一雙花外來。

21、
底處憑闌思渺然,孤山塔後閣西偏。
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重來看雪天。

22、
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
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

23、
浮世渾如出岫雲,南朝詞客北朝臣。
傳郵擾擾無虛日,吏俗區區老卻人。
入眼青山看不厭,傍船白鷺自相親。
舉杯更欲邀明月,暫向堯封作逸民。

24、
人人要結後生緣,儂只今生結目前。
一十二時不離別,郎行郎坐只隨肩。
(這個叫民歌,出自清• 清無名氏)

25、
只言君在桐江住,及到桐江不見君。
日暮空山獨惆悵,不知又隔幾重雲。

26、
遠送新行客,歲暮乃來歸。
入門望愛子,妻妾向人悲。
聞子不可見,日已潛光輝。
孤墳在西北,常念君來遲。
褰裳上墟丘,但見蒿與薇。
白骨歸黃泉,肌體乘塵飛。
生時不識父,死後知我誰。
孤魂游窮暮,飄搖安所依。
人生圖嗣息,爾死我念追。
俯仰內傷心,不覺淚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27、
乞食高僧午未歸,秋庭落葉日暉暉。
蕭條古寺松陰下,檐鐸風中乳鴿飛。

28、
折楊新曲萬人趨,獨和先生於蒍於。
但信櫝藏終自售,豈知碗脫本無樵。
朅從冰叟來遊宦,肯伴臞仙亦號儒。
棠棣並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邊郛。
不嫌霧谷霾松柏,終恐虹梁荷棟桴。
高論無窮如鋸屑,小詩有味似連珠。
感君生日遙稱壽,祝我餘年老不枯。
未辨報君青玉案,建溪新餅截雲腴。

30、
一輪紅日倚青山,只在湖光數里間。
聽得畫船入說道,錢塘門到夜深關。

34、
鳴鳩語燕近清明,柳絮風輕秧水平。
一帶春流多斷岸,盡緣倒樹錄橋行。

35、
一聲天邊斷雁哀,數蕊籬外蚤梅開。
幽人耐冷倚門久,送月墮湖歸去來。

36、
夜長酒闌燈花長,
燈花落地復落床。
似我別淚三四行,
滴君滿坐之衣裳。
與君別後淚痕在,
年年著衣心莫改。

37、
雨暗初疑夜,風回便報晴。淡雲斜照著山明,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
卯酒醒還困,仙村夢不成。蘭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38、
雨後林塘夏亦秋,一葫蘆酒在船頭。
醉來深入荷花去,卧看青天飛白鷗。

終於把能找到的都找完了,但由於本人知識有限,很遺憾還有幾首沒找到,真是抱歉,希望找出的這些能對你有用,呵呵~``````~

C. 關於荷花的禪語詩句

1. 關於禪語的詩句
關於禪語的詩句 1. 描寫禪語古詩詞有哪些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

作福不作惡,皆由宿行法,

終不畏死經,如船截流渡。

世親止欲偈

趣求諸欲人,常起於希望。

諸欲若不遂,惱壞如箭中。

莫貪淫慾偈

勇者入定觀,身心所與塵,

見已生穢惡,如彼彩畫瓶。

水中撈月偈

此諸痴獼猴,為彼愚導師。

悉墮於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禪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慧能悟禪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釋迦牟尼說倒惑偈

未香以塗身,並熏衣纓絡。

倒惑心亦爾,謂從已身出。

如彼醜陋婢,見影謂已有。

龐蘊舉家修行偈

世人多重金,我愛剎那靜。

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

王安石論戲場偈

諸優戲場中,一貴復一賤。

心知本相同,所以無欣怨。

慧能論禪不在坐偈

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宋濂贊永明延壽偈

我與導師有宿因,般若光中無去來。

今觀遺像重作禮,忽悟三世了如幻。

靈山一會猶儼然,願證如如大圓智。
2. 描寫「禪語」古詩詞有哪些
1. 佛家禪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世間好季節。」 這是宋朝無門慧開的作品, 名人名言,意即「平凡心是道」。

2. 佛家禪語:眾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捉住荊棘,手被劃破。禪師:荊棘習慣依靠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附不能依靠的人。

3. 佛家禪語: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越不能忍受,越會感到痛苦,何不把苦當磨難? 4. 佛家禪語:僧人: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禪意?禪師:蘆花兩岸雪,江水一天秋。 5. 佛家禪語: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

與人相處,應能成人之美,修養容人之德。 6. 佛家禪語:所謂看開人生,毫不是達觀,而是踴躍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及時去做。

7. 佛家禪語:生涯在山坡上的石頭,愛慕山下繁榮大道,便本人滾下去,成果受盡蹂躪與玷辱。禪師:滿足常樂,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8. 佛家禪語:吃些虧處原無礙,讓步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憨山巨匠醒世歌》 19. 佛家禪語:並非有錢就是快活,心安理得心最安。要批駁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白璧無瑕。

用愛化疑:心中有愛、就不會有疑。 10. 佛家禪語:好向枝頭采春光,不知春色在籃中。

《貞和集》釋:愛好在枝頭體味春景明媚,實在春光在籃里的茶樹葉上。自心即佛無須外求。

11. 佛家禪語:禪師講故事:馬不肯分擔驢子的負擔,驢子累死後,馬背負了驢子全體負擔和一張驢皮。禪師:馬因不肯分擔,最後卻累贅良多。

12. 佛家禪語:園子里有朵很美的花,燒火僧把它移植到花盆裡放在房間里,沒想到,多少天後,花死了。禪師:有些貨色由於想得到才會失去。

13. 佛家禪語:日休禪師: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困惑,活在來日的等候,只有活在今天最踏實。今天便是每分鍾,如全做好,人生就美好。

14. 佛家禪語:白松:我質地精良可做屋頂可造船,你呢?荊棘:一想到劈你的斧頭,恐怕你還是願做荊棘吧。禪師評:平鋪直敘的生活沒痛苦。

15. 佛家禪語:哲學家:不必語言能告知我真諦嗎?佛陀緘默。哲學家:你的慈善使我進入了真理之道。

佛陀:好馬在鞭子的影子下也能跑。
3. 帶「半」字的禪語詩句有哪些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登總持寺浮屠》

(唐)孟浩然

半空躋寶塔 時望盡京華

竹繞渭川遍 山連上苑斜

四郊開帝宅 阡陌逗人家

累劫從初地 為童憶聚沙

一窺功德見 彌益道心加

坐覺諸天近 空香逐落花

《勸學詩 / 偶成》

[ 宋 ] 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注釋

1、池塘春草夢:這是一個典故,源於《南史·謝方明傳》,謝方明之子惠連,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嘉賞之,雲:「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話。」嘗於永嘉西堂四,競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雲:「此語神功,非吾語也。」「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詩句,後被贊譽為寫春意的千古名句,此處活用其典,意謂美好的青春年華將很快消逝,如同一場春夢。

2、秋聲:秋時西風作,草木凋零,多肅殺之聲。

譯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台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作者簡介 朱熹

朱熹(農歷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4. 求關於禪理的詩
佛教的禪定思想,孕育了「虛靜生思」的審美論,溶入中國美學的創作中,形成了「有中蘊空」「動中藏靜」,以「寂靜」為特點的禪意詩。

吾之最愛獨品佳句,與朋友們一同鑒賞。「入禪」之作,「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一、王維《輞川集》中的幾首經典代表絕句: 《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二、孟浩然《夜歸鹿門歌》:「山寺鳴鍾晨已昏,魚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三、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鍾磬音。」

四、李白《廬山東林寺夜懷》:「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霜清東林鍾,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

湛然冥真心,曠劫斷出沒。」 五、劉長卿《尋南溪常山人山居》:「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諸,芳草閉閑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六、韋應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七、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袤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代以後,禪宗一直流行,且是流傳佛教宗派中勢力最大、影響最廣的一宗,故這類禪理詩也不絕如縷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禪 詩 精 選 宿清遠峽山寺 (唐)宋之問 香岫懸金剎 飛泉界石門 空山唯習靜 中夜寂無喧 說法初聞鳥 看心欲定猿 寥寥隔塵市 何疑無陵源 [注釋] (1)清遠峽山寺:在湖南武陵山區的石門 (2)岫(xiu):山洞 (3)武陵源: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的世外之地 [賞析] 首聯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古剎屹然與巔峰峭壁的雄姿,和飛泉劃破石門的壯景。

頷聯極力渲染了禪師與空山深夜修習靜慮,心住正定的靜寂場景。而「說法初聞鳥」又說明了靜寂不是一潭死水,習靜不是進入死寂,而是有著活潑的妙用。

同時該句也以鳥鳴不外說法來告訴我們禪師已悟達佛性。只有悟達了佛性,了知佛性遍一切處,才能於鳥鳴花開處皆聞到佛法。

「看心欲定猿」,進一步說明了禪師習靜的方法。這是典型的北宗禪師參禪法。

他們用猿來比喻散動不定的心。習靜就是要將這個心猿看好,叫它不亂動,進入禪定;有定生靜,了知佛性。

尾聯的文意是講古剎高遠偏僻,遠離塵世,如同桃花源一般。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到心寂才是隔於塵世的真正原因,才是入住桃花源的惟一途徑。

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 酬暉上人秋夜獨坐山亭有贈 (唐)陳子昂 鍾梵經行罷 香床坐入禪 岩庭交雜樹 石瀨瀉鳴泉 水月心方寂 雲霞思獨玄 寧知人世里 疲病苦攀緣 [注釋] (1)暉上人:大雲寺僧圓暉。

贊寧《高僧傳》稱他「精研性相,善達諸宗」。 (2)經行:往復迴旋行走,避免坐禪時發生昏沉。

(3)入禪:此處為入定,使心定於一處,止息身口意之三業。 (4)水月:水中之月,大乘十喻之一,以譬諸法之無實體。

(5)攀緣:攀取緣慮之意,心隨外境而轉的意思。 [賞析] 首聯敘述了暉上人午後誦經,黃昏行經,晚上禪定的日常佛事。

巧妙地安排了時間的過渡。秋夜會上人禪坐之際,「岩庭交雜樹 石瀨瀉鳴泉」的禪院也隨著充滿了幽寂的禪意。

頸聯有景到人,講述了暉上人禪悟境界。禪定使心波平靜從而智慧現前,如同水面清靜時,能顯出月影。

依靠智慧,觀察到諸法本無實義,如同水月虛幻,則能遠離而不生染著,成為覺者。如《圓覺經》說「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雲霞」聚散無常,萬法何嘗不是?能領會這個,還不能說是「思獨玄」。「思獨玄」之處應是在於了知無論雲霞聚散遮露,青天從來不變,如同真如佛性,「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心經》)。

尾聯點出世人不能如暉上人般遠離幻法,息除攀援,飽受病苦,實在是無奈又可憐。最後一句是從《維摩詰所說經》「何謂病本?謂有攀援」化出 江中誦經 (唐)張說 實相歸懸解 虛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內 應是色成空 [注釋] (1)實相:一切諸法的真實體相,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諦。

實,謂真實不虛;相,謂事物的本性或相狀。是佛教所說的絕對真理。

(2)色:指一切有形象和佔有空間的物質,《大乘義章》曰:「質礙名色。」 (3)空: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無實體,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實的意思。

[賞析] 常住不滅的諸法實相,孤峰。
5. 有哪些經典的名人名言,或者經典的禪語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業精於勤,荒於嬉。—— 韓 愈《進學解》

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強者智不達。 ——《墨子•修身》

6、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7、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8、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 曹 植《贈白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 列傳》

1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王之渙《登鸛雀樓》

1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杜 甫《望岳》

1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13、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1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呂氏春秋•誠廉》

16、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
6. 求一些常用的佛教經典語句(禪語)
要禪語啊

那就要看慧律法師編撰的〈佛心禪話〉

截錄一小部分,給你看

1.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2. 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6. 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於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於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8. 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9. 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10.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11.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13. 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14.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6.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給你個鏈接,這個鏈接有慧律法師編著之《佛心禪話》1~7

共600多句,古來禪宗祖師的禪話,您可以慢慢看

D. 【愛心小島·文海晨光】‖一座村莊與一個古縣的歷史文脈

地方誌書是一個行政區域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是一個地方歷史文脈的記錄與反映。尤溪縣現存最早的縣志,是嘉靖年間邑人進士田頊編纂的《尤溪縣志》。而一百年後,他的孫子田振先又參與了崇禎版《尤溪縣志》的編纂,祖孫兩人皆為尤溪文脈的延續付出了努力。

田頊生於明弘治九年(1495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文崇先漢、詩類晚唐」的傑出才幹高中進士,嘉靖六年(1527年)受尤溪知縣李文兗之聘,編纂《尤溪縣志》。田頊字希古,又以家鄉太素山取字「太素」,號櫃山,是晚明「四大才子」之一。

田頊為何在中進士後又回鄉編纂縣志?其家鄉太素山在哪裡,為何後來縣志不見記載?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到了田頊的出生地大田縣上京鎮梅林村。大田縣在全國知名度並不高,但2019年隨著一首《我是大田後生仔》歌曲在網路走紅,讓很多人記住了大田這個縣的名字。

車子緩緩駛入梅林,路兩邊的荷花田園、光伏長廊、「三田」公園、田氏祖房······融合形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又一一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座生態美麗、產業興盛、文化厚重、人才輩出的村莊。時值盛夏,已連續幾日被夏荷驚艷到了,每一次看到的面積都在加大,終於按捺不住,查了一下荷花的花語,是清白、堅貞、純潔、信仰、忠貞和愛情,今年如此頻繁地見到荷花,這於我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因有明確目的,我們不敢貪戀美麗的景色,直奔梅林村村部。相約的人已在村部等待,一陣寒喧之後,立即查閱資料、座談討論,田頊生平存在的疑點慢慢地揭開了面紗。

梅林原名梅嶺,明朝時隸屬尤溪縣三十五都。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劃尤溪縣西南部三十至三十九、四十四至四十八共15個都,組建大田縣。田頊中進士不久,其父田濡在為母守孝期間去世,田頊回鄉為父守孝三年,葬父於尤溪縣城南蓮花峰天湖寺旁。在此期間,接受尤溪知縣李文兗的聘請,編纂《尤溪縣志》。

田頊一生最樂於被人稱道的,是發現和培養了一位對明朝有重大影響的重量級人物。嘉靖十五年,任湖廣僉事的田頊來到荊州,聽聞江陵縣出了一位年僅12歲的神童,即招來面試,試題就是「南郡奇童賦」。神童很快就交了卷,穎敏絕倫的文章讓田頊感到非常驚異,立即為他補為府學生。這位神童就是張居正,田頊也因此被稱為發現張居正的伯樂。嘉靖十八年(1539年),田頊在九江創辦濂溪書院,張居正成為他的門生,二人結下深厚的師生之誼。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田頊在家鄉病逝,時大學士、兵部尚書王用賓為他撰墓誌,門人、翰林院學士張居正為墓誌篆額。

梅林男丁皆姓田氏,在大田流傳一句「魁城連、梅林田」的口頭語。梅林「三田」,除田頊之外,另兩位是田琯、田一儁,他們放在全國或是全福建並不是知名人物,但對梅林乃至大田縣,足以撐起一方歷史文脈的天空。「三田」雕像在公園里矗立著,從跡象上看是落成不久,但在梅林,「三田」先生早已在民眾心中矗立了幾百個春秋,已成為民眾的精神信仰。

與三田公園一路之隔,是田氏祖祠,名曰「錢塘祠」。祖祠高高的台層,在告訴著過往旅人,田氏祖先曾經的輝煌和享受的尊崇。錢塘祠是仿古建築,用斗拱高高抬起的重檐屋頂,集中體現了古建築的精美藝術。錢塘祠不僅規模宏大,更令人稱奇的,是祠內以廉政為主題的文化宣導,這既與「三田」先生一生為官清廉有關,也在昭示著梅林田氏以廉為榮的教育理念。

錢塘祠對面的山,形如梅花落地,便名梅山。冬天之時,山為白雪所覆蓋,田頊父親據此別名了「太素山」。田頊編纂嘉靖版《尤溪縣志》時,梅嶺還是隸屬尤溪,田頊特意在縣志里收錄「太素山」。

鄉愁是每個人心中最深沉的記憶。田頊六歲就離開梅林,定居尤溪縣城。可直到一百多年以後,他的孫子田振先仍然記住梅嶺的太素山。那時梅嶺已屬大田縣,但田振先在編纂崇禎版《尤溪縣志》時,仍在縣志里收錄「太素山」,只是其它的山峰都有註明位置和隸屬哪一都,唯太素山含糊不注,這應是出於對祖籍地念念不忘的一點私心吧。

雖然田頊在編纂《尤溪縣志》時夾帶一點私心,將不是很出名的「太素山」收錄在尤溪縣志內,田振先甚至將已不再錄屬於尤溪的太素山仍收錄縣志內,但相對祖孫倆編纂《尤溪縣志》之功,將尤溪歷史文脈延續下來,這算不上什麼,可以諒解他們這一樸素的私心。畢竟有了他們,尤溪民眾才能更好地了解歷史、延續文脈。

熱點內容
鬼針草的花語 發布:2025-05-24 08:23:27 瀏覽:284
七夕玉項鏈 發布:2025-05-24 08:23:26 瀏覽:549
寶趣玫瑰園門票多少錢 發布:2025-05-24 08:11:18 瀏覽:310
大疆蘭花土 發布:2025-05-24 08:11:14 瀏覽:151
登台荷花酒 發布:2025-05-24 08:00:33 瀏覽:135
浙江玫瑰醋 發布:2025-05-24 08:00:25 瀏覽:128
綠綢衫上綉牡丹歇後語 發布:2025-05-24 08:00:25 瀏覽:659
教我畫一朵牡丹花 發布:2025-05-24 08:00:25 瀏覽:232
綉梅花男上衣 發布:2025-05-24 07:59:09 瀏覽:583
南方玫瑰椅 發布:2025-05-24 07:57:42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