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棠哪吒
⑴ 馬天宇cos敖丙,你覺得怎麼樣
我覺得馬天宇cos敖丙,是可以的,因為馬天宇長得很好看,疏於符合人物特點的那種長相。我覺得可以。
⑵ 智勇小哪吒出生那一年的閱讀感悟怎麼寫
二郎開放分類: 傳說、神話、人物、歷史二郎李冰之子。《朱子語類》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李冰子「二郎」之名已早見於此書。有關二郎的神話,古籍書中不見有記載,僅見於近人記述。《都江堰功小傳》雲:「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入祠勸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子治水記》亦有記載。民間所傳關於二郎之神話很多,現節述其一:秦滅蜀,秦王命李冰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時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尋洪水禍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從冬及春,杳無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方割取虎頭。七獵人出,二郎舉虎頭示之,七人咸驚。乃求共往偵水患,二郎允之。逐同至灌縣城邊一小河,聞茅屋內有哭聲,覘之,乃老嫗哀其幼孫將往祭水怪孽龍者,知洪水患害,乃在於斯耳。遂與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孽龍之法,眾人依計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兩刃刀,與七友同入江神廟,伏神座後。頃之,孽龍隨風雨入廟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齊戰孽龍,龍不支,竄出廟。四山鑼鼓喧天,人聲如潮。龍懼入水,二郎與七友亦俱入水;龍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龍。二郎與七友斗疲,暫憩於王婆岩下,而置龍於河中。河有龍洞,通崇慶州河,孽龍乃伺機逃。二郎以三尖兩刃刀置河上,傾耳近柄而聽之,驚曰:「龍遁矣!」乃與七友急往覓龍,終復擒之於新津縣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孫老嫗,持鐵鎖鏈來謝贈之。二郎即以此鎖鏈鎖孽龍,系之於伏龍觀石柱下水深潭中,後遂無水患。楊戩開放分類: 文化、故事、傳說、神話、人物目錄 楊戩的神仙地位 楊戩的身世傳說 戰神楊戩 奸臣楊戩楊戩的神仙地位[編輯本段]楊戩也被人們稱為」二郎神」,中國神話傳說中一個重要人物。人神混血,力大無窮,法術無邊,撒豆成兵,通曉七十二般變化,額頂生神眼(不知是光發射器還是與照妖鏡一個功能)手持一萬三千斤的三尖兩刃刀(僅次於齊天大聖13500斤的如意棒,為女媧補天的五彩石煉成),兼有招喚獸哮天神犬。師傅為名門昆侖派十二上仙之一玉鼎真人,楊戩血統高貴,是玉帝的親外甥,曾經力抗天神劈山救母,也曾出手阻撓其外甥沉香救母,楊戩也是我國神話中第一得力之戰神,其能力與悟空比,作為玉帝的外甥,他與玉帝的關系並不好,「聽調不聽宣」便是一種極度的個性,『裙帶』?楊戩被描述的『清奇秀氣』,和那個封神演義中的『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的楊戩並不迥異,只可能是麻鞋換了錦靴。楊戩也是個高傲之人,「我輸與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贏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只可惜太上老君不是個磊落之人」,從這兩句話就可看的出來.由於他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戰神,民間對其恭敬之盛,可說是數一數二。有關他的出身傳說之多,在民俗中可是少見的。楊戩的身世傳說[編輯本段]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這首詩是《西遊記》中對於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寫,可謂形神兼備,二郎神楊戩的英挺形象歷歷在目,但是,這位號稱為"天界第一戰神"的二郎神究竟是什麼了身世來歷?他是何年何月從何處流傳至今的呢?首先,從吳承恩寫在《西遊記》里這首詩來看,至少在明朝中葉,民間對於二郎神的傳說還是耳熟能詳的,因此這詩只是概括式地一點而過,書中也沒有加以解釋和注釋。但時至今日,二郎神的傳說大量已經淹沒而不可考了,像詩中所說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彈打鳳凰"就不知所雲了。首先,楊戩的出生便是一次出軌的產物,傳說他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妹,因為羨慕人間恩愛生活偷偷下凡來到人間,結識了一位姓楊的書生名楊君,並與之結為秦晉之好。還生了兒子,據說還有個女兒叫三聖母的。二郎神有過劈山救母的事跡,但他劈開的山是桃山,用的武器是斧頭。按照《西遊記》里的說法:二郎神的媽媽是玉帝的大妹子,思凡嫁給了凡間一個姓楊的男人,他們的兒子名叫楊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二郎神」。玉帝因為妹妹嫁給凡人,龍顏震怒,就把自己的親妹妹(也就是二郎神他母親)壓在桃山底下。後來二郎神(玉帝的外甥)「斧劈桃山」,這才救出母親。劈山救母也有幾個個版本。早"劈山救母"的事跡絕對是二郎的,但後來添枝加葉,以訛傳訛的,就變出了"寶蓮燈"故事。一笑此說是有根據的,因為"二郎斧劈桃山救母"的故事帶著明顯的上古神話色彩,而沉香的故事顯然要時尚的多,形成的時間也較晚。不過,大家比較一下便會發現這兩個故事一脈相承,包括人物關系也是母子、甥舅。《二郎寶卷》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歷史: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是上天「金童臨凡」,為確州城內書生。母親雲華仙女戀舊情下凡與楊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因違犯天條,為花果山孫行者所困,被壓於太山之下。後來,二郎神得到天上鬥牛宮西王母的指點,「擔山趕太陽」,劈山救出母親雲華仙女,反而用太山壓住孫行者。《二郎寶卷》是這樣描繪二郎神形象的:「開山斧,兩刃刀,銀彈金弓;升天帽,蹬雲履,騰雲駕霧;縛妖鎖,斬魔劍,八寶俱全。照妖鏡,照魔王,六賊歸順;三山帽,生殺氣,頂上三光;八寶裝,四條帶,腰中緊系;黃袍上,八爪龍,紫霧騰騰。」(見《二郎寶卷,求簽桂造品第十》)「二郎變化有神通,八裝聖寶緊隨跟,出門先收各牙洽,黃毛童子護吾身。後收七聖為護法,白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聖,歸依爺上拜兄弟。帥將跟隨常擁護,天地同春成神聖。白馬爺乘神坐驥,白犬神嗷緊跟巡。貫會降妖捉鬼怪,邪崇精靈影無蹤。」(見《二郎寶卷。心猿不動品第十一》)《二郎寶卷》中描繪的二郎神形象與《西遊記》中的二郎神形象極為相似,其中的「各牙治」即「郭壓直」的別寫,則與元明以來二郎神雜劇相同,而「白犬神嗷」又與《封神演義》中「細犬」的「本相」「形如白象」似同出一源。戰神楊戩[編輯本段]楊戩的傳說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封神演義》,在這部包含道,截,佛,人界的巨著中,楊戩師出名門昆侖派十二上仙之一玉鼎真人門下,從魔家四將兵圍西其城一役中首次出場就牢牢占據了姜尚麾下第一戰將的位置,無論是他之前的哪吒,還是他之後的黃天化,都不能和他相比.在《封神演義》里,楊戩初出場,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見一番便請姜子牙把免戰牌摘了,「若不見戰,焉能隨機應變?」說得極度自信卻不顯半分驕狂,實是千年不遇的一個人物。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哪吒大吃一驚,他也未有半點吹噓,「你我道門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給哪吒留足了面子。楊戩不單是個謙卑之人,還是個良善之人,楊戩戰周信的時候,心內擔憂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戰速決,用嘯天犬解決了周信。在《封神演義》里,楊戩就是一個完人,或者說就是一個真神!楊戩作為我國神話中第一得力之戰神,敗過的次數極度有限,一次是用胳膊去迎余化的化血神刀,想看看刀上有沒有毒,這次敗的絲毫不丟人,另一次是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斗捉入天河陣,要知道文殊、普賢、慈航等十二真人都被拿住,最後是原始天尊和老子出面才擺平,這次敗的也不丟人。除卻這兩次危難,楊戩基本上是一個力挽狂瀾的人,屢屢在危難之中獨撐大局,被姜子牙評為「智勇雙全,功高千古!」但這楊戩卻不得其用,始終是一個督糧官,可能是姜子牙的軍糧太重要了,重要的寧可全軍被圍困,也要楊戩去督糧。我小時候經常想,如果姜子牙要楊戩做先鋒,恐怕是一路凱歌,根本輪不到哪吒、雷震子等人表現。即便瘟神呂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時候,能走的只剩楊戩和哪吒的時候,哪吒一陣著慌,「人馬殺來,你我二人如何抵擋?」楊戩卻鎮靜異常:「吾自有退兵之策!」用撒豆成兵之術嚇退了鄭倫,頗有銀鞍照白馬的子龍之風。運糧官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土行孫,另一個就是鄭倫,這三個人均是奇異之士,卻久不得戰陣,只能在運糧的空閑時間幫忙打兩仗。想到這,頗有些覺得楊戩和趙雲的寂寞很相似,趙雲也是不受重用,也許是另一種重用,主要是保護家小、斷後之類的雜務。在截教十絕陣一役中楊戩探陣全身而退,來去自如,何等瀟灑。而與其師同級的赤松子,廣成子卻險些陷於風吼陣中,楊戩的絕技叫「九天玄功」,類似金剛不壞體神功,刀槍不入百毒不侵,且可元神出竅。楊戩仗此技挫敗了聞太師手中近呼無敵的雌雄雙蛟金鞭。在楊戩在梅山七妖一役中連斬數妖,最後與其老大白猿精(是此妖曾一舉格殺周朝大將也是楊戩親密戰友楊坤)大戰幾百回合。這也是開戰以來楊戩遇到的唯一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最後當然楊戩技高一籌擒敵酋而全身退。其實關於二郎還有些有趣的東西淹沒了,比如他的寵物--人人都知道他的哮天犬,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有一隻鷹吧?實際上,二郎一出現,應該是"左牽黃右擎蒼,千騎卷平崗"的架鷹縱犬的形象,這在《西遊記》中就有提及。而同時,從詩中看,他還精通暗器--"腰挎彈弓新月樣",這個彈弓在《封神演義》中好象也出現過。楊戩最威風的時候大概就是被鄧嬋玉打了兩石,雖是挨打,卻是火星迸出,只當不知,仍是緊追不舍。他是有玄功護體,和孫悟空一樣,也是個鋼鐵戰士。《西遊記》中的二郎神,「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氣。真個是: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西遊記》第六回)「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有七十二變化,」那「梅山六兄弟——乃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這「郭申直健」,是隱含著「郭牙值」之名的。二郎神與孫悟空斗戰時,「抖撒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只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峰,青臉獠牙,朱紅頭發」,又放出「細犬」,照孫悟空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又扯了一跌,乘機擒住了孫悟空。(《西遊記》第六回)後來在取經路上,孫悟空等追趕偷竊祭賽國金光寺塔上舍利寶貝的九頭蟲怪,遇上打獵歸來的二郎神及梅山六兄弟。二郎神不計前隙,幫助皈佛取經的孫悟空,「即取金弓,安上銀彈,扯滿弓,往上就打」,又放出細犬,「躥上去,汪的一口,把(九頭蟲的)頭血淋淋咬將下來。那怪物負痛逃生而去」(《西遊記》第六十三回)。這小說中的二郎神雖然姓楊,但形貌、彈弓、三尖兩刃刀、鷹犬乃至結義弟兄(梅山七聖),都彷彿是二郎神趙昱的。這就明自地顯示出小說《西遊記》與元明戲曲中二郎神傳說之間的密切關系。在《西遊記》中,二郎神是玉帝「令甥」、「楊君之子」。究其來歷,除「劈山救母」的傳說外,還有另一條可供追尋的線索,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清源妙道顯聖真君一丁真人護國佑民忠孝二郎寶卷》(以下簡稱為二郎寶卷)和《消釋真空寶卷》。前者,劉蔭柏有《與元明清寶卷》一文(見《文獻》198了年第3期)論之甚詳;後者,有胡適《跋消釋真空卷》一文(見《胡適古典文學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介述頗細。《二郎寶卷》分上、下兩卷,每卷結尾處都署:「大明嘉靖歲次壬戌三十四年九月朔旦日敬造」。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早於今存《西遊記》最早刊行時間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若依吳承恩晚年家居時(公元1568年離長興丞職位以後)作《西遊記》的通常說法,《二郎寶卷》則寫成於《西遊記》成書之前。即使按照吳承恩青壯年時(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正在撰寫《西遊記》或者已經完成初稿」的說法(見蘇興《吳承恩年譜》),《二郎寶卷》的作者也不大可能在十來年後就能看到《西遊記》的初稿並據以改寫成《二郎寶卷》。因此,《二郎寶卷》或者其據以進行創作的二郎神民間傳說對吳承恩《西遊記》中二郎神的描繪產生過影響,是極有可能的。在明代,二郎神的傳說流傳很廣,當然就不可能只有一種說法,連細節都沒有差異的。《西遊記》的作者(最後寫定者)吳承恩曾見到一幅《二郎搜山圖》,寫了《二郎搜山圖歌並序》。其《序》說:「二郎搜山卷,吾鄉史吳公家物。失去五十年,今其裔孫灌泉子,復於參知李公家得之。青氈再還,寶劍重合,真奇事也」,足見《二郎搜山圖》的流傳久遠和珍貴。《二郎搜山圖歌》描繪的二郎神形象是:「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揮部從物靈風,星飛電掣各奉命,搜羅要使山林空。名鷹搏拿犬騰嚙,大劍長刀瑩霜雪。猴老難延欲斷魂,狐娘空酒嬌啼血。江翻海攪走六丁,紛紛水怪無留蹤,青鋒一下斷狂飈,金鎖交纏擒毒龍。神兵獵妖猶獵獸,探穴持巢無逸寇。平生氣焰安在哉,牙爪雖存敢馳驟」。(《射陽先生存稿》卷一)《二郎搜山圖歌並序》大約作於嘉靖十八年(1539),作者時當盛年(三十六歲),對「少年都美」的二郎神「清源公」(即「清源妙道真君」)指揮神兵,掄大劍長刀,放鷹縱犬,擒妖驅獸的英雄形象十分傾羨,並在該詩結尾發出了「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的無限概嘆。這大概就是作者在《西遊記》中以贊揚的筆調描二郎神的豐姿神勇的內在動因。二郎神的傳說,在元明戲曲中有著十分豐富的表現。今天所能見到的的涉及二郎神傳說的元明雜劇,有《西遊記雜劇》(楊東菜批評本)、《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灌口二郎斬健蛟》四種。《西遊記雜劇》第一本第八出寫觀音菩薩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奏過玉帝,差十方保官」暗中護送,其中第四個保官就是「灌口二郎。」第四本第十六齣寫豬八戒在黑風山為妖,搶走了民女裴海棠。後來孫悟空救裴海棠回家,向她打聽妖怪的底細,裴海棠說「那妖怪醉後則說,它怕二郎細犬。」以後豬八戒又去找裴海棠,並攝走了唐僧,孫悟空到南海去向觀音菩薩求救。於是,灌口二郎奉觀音菩薩法旨去救唐僧,與豬八戒大戰一場,放出「細犬」,「見本相才擒住了豬八戒。這里擒住豬八戒的「細犬」的「本相」的具體形象,劇中沒有交待,但在後來的《封神演義》中,卻對二郎神的哮天犬名叫「細腰」的有這樣的描述:「仙犬修成號細腰,形如白象勢如梟」——這大概是那兇猛無此的哮天犬的「本相」了。《西遊記雜劇》中有一支〔越調、斗鵪鶉〕描繪了二郎神的威嚴形貌:「看了些日月盈虧,山河變遷。灌口把威施,夭涯將姓顯。郭壓直把皂鷹擎,金頭奴將細犬牽。背著弓弩,挾著彈丸。灌錦江頭,連雲棧邊」。這就是元明戲曲中最初描繪的二郎神形象,但沒言及他姓李或是姓趙。可是在稍後的《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灌口二郎斬健蛟》、《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等劇中,二郎神徑直成為嘉州太守趙昱了。《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第一折二郎神上場雲:「吾神姓趙名昱,字從道,幼年曾為嘉州太守。嘉州有泠源二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嘉州父老,報知吾神,我親身仗劍入水,斬其健蛟,左手提健蛟首級,右手仗劍出水。見七人拜降在地,此乃是眉山七聖。吾神自斬了健蛟,收了眉山七聖,騎白馬白日飛升,灌江人民與吾神立廟。奉天符碟玉帝賜,加吾神為灌江口二郎神之位、清源妙道真君。」《灌口二郎斬健蛟》一劇,則賓全是寫二郎神出身的,所述與前面所引《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的記述大致相同,只是趙煜(昱之誤寫)是先飛升成聖,再降眉山七聖,然後斬蛟,只是先後次序倒置而已。二郎神手下大將也有郭牙直(「牙」與「壓」,一音之轉),「牽著狗兒」,另外還增加了一位「搶刀鬼」。《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的二郎神,奉「元始化身太極之體」的「北極驅邪院主」之令,帶領梅山七聖及眾多天兵,到花果山擒拿偷盜了仙丹仙酒的齊天大聖。同《西遊記雜劇》中豬八戒「只怕二郎細犬」一樣,《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也說:「則除是清源妙道二郎真君,方可破齊天大聖」,足見二郎神是專門擒妖拿怪的好手。劇中雖沒有明說齊天大聖就是孫悟空,但在第一折中齊天大聖自敘身世時曾說:「吾神三人,姊妹五個,姐姐是龜山水母,妹子鐵色稱猴,兄弟耍耍三郎」這同《西遊記雜劇》第九出中孫行者(悟空)自敘的幾乎相同:「小聖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離山老母,二姊巫枝柢聖毋,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不同的只是《西遊記雜劇》中的孫行者號通齊天大聖,降伏它的是哪吒而不是二郎神而已。這也可以明顯地看出《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一劇深受《西遊記雜劇》的影響。《二郎神鎖齊天大聖》著力描寫了二郎神及梅山七聖的神武勇猛,他們沒有費多大勁就擒獲了花果山三聖,不像後來的小說《西遊記》中那樣,要賭斗變化,還要借力於太上老君的金剛琢才能奏效。花果山三聖中,齊夭大聖雖是偷金丹盜仙酒的魁首,神勇廣大,變化多端,而一旦被擒,就下跪求饒。倒是大兄通天大聖的形象較為突出,使一條鐵棒,神通變化也與後來小說中的孫悟空有不少相似之處。小說《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可以說是熔合了花果山三聖的形象,連「孫行者」之名大約也是從「耍耍三郎」身上套用來的。總之,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灌口二郎斬健蛟》、《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等劇中,二郎神的形象有了更具體的描繪:他「神通廣大,變化多般」(《二郎神醉射鎖魔鏡》),「青臉紅髯」、「馬跨龍駒,箭插金壺,袍錦模糊,簇簇的如驟雨,支楞楞發金鏃」(《灌口二郎斬健蛟》);他的「三尖兩刃,刀過處利如風」(《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牽著「細犬沖圍破陣,金彈打散妖兵」(《二郎神鎖齊天大聖》)。明代話本小說集《醒世恆言》中保存有一篇宋元話本《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說「古宋沐京」有一座二郎神廟,供奉清源妙道二郎神,與北極佑聖真君一樣靈應。那廟中的二郎神象,「頭裹金花璞頭,身穿儲衣綉袍,腰系蘭田玉帶,足登飛風烏靴」,「手執一張彈弓」,與元明戲曲中的二郎神形象相似。
⑶ 姜子牙屬於什麼類型電影
姜子牙屬於動畫電影。而且是改編的玄幻動畫電影。畫質不錯,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