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荷花
Ⅰ 荷花在玉的題材上都有哪些寓意
荷花同蓮花
諧音
連
(蓮)年有餘(魚)
一品清廉:常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來表示。
合和二仙-一手拿荷花及一手捧盒子的兩位小童,合和同音,祝福家人、夫妻相處融洽
連年有餘:蓮花、荷葉、童子抱鯉魚是最常見的吉祥圖案,表示生活富裕。
並蒂蓮:又稱並頭蓮,意指並排在同一根莖上的兩朵蓮花,用來比喻夫妻恩愛,情投意合。
連生貴子:蓮花是花中君子,其花和果同時生長,引申出連生貴子。畫面多以一童子坐在荷葉上,一手抱笙,一生拿連子表示,寓意多子有福。
和合如意:由荷、盒、靈芝構成,寓和諧美好,稱心如意。
因何得偶:荷花和藕、蓮子等組成畫面。何與荷、偶與藕同音,更因為開荷花才結藕,寓意良緣之喜,為新婚祝頌的吉祥詞。[
鴛鴦貴子:圖案多為鴛鴦和荷葉、蓮子構成。鴛鴦成雙成對,形影不離,人們將鴛鴦視為愛情忠貞不渝,婚姻幸福美滿的象徵,同時會生養好子女。
Ⅱ 觀音左手拿荷花是什麼意思
觀音菩薩手拿蓮花,代表純潔無染的童男童女之身。
這是「三十三觀音」中的「版持蓮觀權音」。其形象一般為雙手捧持一莖蓮花,站在蓮葉上,多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代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其源於《西遊記》中觀音菩薩教化紅孩兒時的化身。
蓮花在佛教中用的最多,是佛教中的重要表法之物。因為蓮花生長於污泥之中,表示佛菩薩不離開眾生,就在度眾生中積功累德。出污泥而不染,表示佛菩薩是清凈無染之心,是清凈無染之體。又蓮花在剛生出時,蓮子就在蓮蓬中,表示有因必有果,因果同時,只要發菩提心修習,成佛只是早晚的事。
Ⅲ 手拿蓮花,腳下一條魚的是什麼觀音或者什麼佛
魚籃觀音是佛教中三十三觀音之一。手持魚籃。
傳說觀音菩薩得道之後,便化作普通百姓,深入下層人民,對他們進行教化。有一次,觀音得知東海之濱住著很多化外之民,不懂禮儀,不諳教化,於是變化成一名漁婦來到東海之濱一個小鎮。正趕是小鎮的集市很熱鬧,便提著一隻竹籃,竹籃里裝著兩尾魚,便混跡在那一群賣魚人當中。眾人忽然看見一個很漂亮的漁婦來賣魚,便一擁而上,紛紛搶著買魚。可是漁婦卻問他們:"你們買魚作什麼用呢?"眾人都說:"當然是回去做菜吃。"漁婦卻微笑著說:"我這魚呀,不能賣給你們做菜,只能賣給你們放生"。眾人一聽,都不願意,誰也不想花錢買條魚又放了。結果漁婦站了一天,兩尾魚都沒有買出去。第二天早上,漁婦又來了,仍然堅持只能賣給他們放生,結果還是沒有人願意買。只是有個馬朗的人卻開始注意漁婦他發現那漁婦賣的還是昨天那兩尾魚,可是那魚離開了水整整兩天還是活蹦亂跳,實在有點不可思議,可又實在看不出什麼名堂。
不久,金沙灘上的漁民,特別是那些單身漢,見漁婦長得實在漂亮,於是便紛紛跑來說親,爭著想娶她為妻。漁婦笑著說:"你們這么多人,叫我嫁給誰呢?這樣吧,我教你們頌經,你們誰先在一天之內學會,我就嫁給誰。"大家一聽,都覺得可行,於是便答應了。漁婦便教他們念頌《普門品》,結果一天之後,有半數的人背會了。漁婦又說:"還是不行,《普門品》只是入門的,還不能最後分出勝負,我再教你們念《金剛經》,誰一夜之間念會,我就嫁給誰。" 十多個人都同意了。於是漁婦又教他們念《金剛經》,第二天,能完全背會的,只有三四個人。其他人只好怏怏不樂地走了。漁婦又對剩下的幾個人說: "魚籃觀音先別急,最後的勝負還沒有分出米,我這里還有一部大乘寶藏《法華經》,誰能在三天之內背會,我一定嫁給他。"結果三天之後,只有馬郎一個人背會了。於是漁婦便答應嫁給馬郎。可是新婚那天,新娘卻無緣無故地死了,而且屍體很快就腐爛了。馬郎很是難過,可又沒有辦法,雖然心中奇怪,也只好將屍體掩埋了。此後,馬郎經常沒事的時候便念頌漁婦教給他的三部經,念來念去,競也悟出了很多道理。
觀音菩薩脫身離去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馬郎已經開始悟道,於是便又變成一個老和尚,前去點化馬郎,跟他談經論道,指點迷津。後來又告訴他,原來他以前娶的那個漁婦是觀音菩薩變的,不信可以掘開墳幕看看。馬郎將信將疑,果真跑去掘開了墳墓,裡面真的沒有屍體,卻只有一副黃金鎖子骨。那老和尚說:"現在相信了吧,菩薩化身漁婦是為了點化你。她既然教給你三部經書,你就應該宣揚佛法,切莫辜負菩薩一片度化之心。"馬郎聽了,連連點頭,忽然那和尚就不見了。馬郎知道肯定又是菩薩在點化他,於是回去之後,便把自己三間草屋變成庵堂,又塑了菩薩的神像供奉起來,仍然是漁婦的模樣,人們便稱之為"魚籃觀音"。
Ⅳ 手執蓮花是什麼意思就是佛教里常有的那種 這個動作有什麼寓意
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凈不染的境界。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
蓮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艷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
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凈土)。
即從塵世到凈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污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污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4)一手拿荷花擴展閱讀
佛教蓮花的寓意
佛教說「花開見佛性」。這花即指蓮花,花開即指修者達到一定智慧的境界。比喻人有了蓮的心境,就會顯現佛性。
隨著修行境界的提高,這個金剛不壞之體越長越大,蓮台也隨之長大;最後修成時,那個金剛體就與自己的肉身一般大,合二為一。
這時,有的特異功能人士能看到修行人身體里有兩個身體。這是佛教用蓮花來象徵修佛和比喻修佛人的根本原因。
蓮花與佛教的關系十分密切,也可以說蓮花就是佛的象徵。走進佛教寺廟,隨處可看到蓮花形象。大雄寶殿中,佛祖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
西方三聖的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狀。
寺廟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美好的蓮花圖案。蓮花代表聖潔、美好。
在佛教故事中,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美麗清亮的大眼睛。悉達多太子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佛教中,以蓮為喻的詞語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座」或「蓮台」;
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凈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西方極樂世界如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
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凈土之意,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
念佛之人稱結「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
Ⅳ 手持蓮花有什麼寓意
半開的蓮花:比喻眾生初發起菩提心,開始修習善行。已開的蓮花:比喻菩提心顯現,證悟佛果。像密教中台八葉院里的觀自在菩薩右手便是執開敷的紅蓮花。在文殊院的觀自在左手也是持開敷蓮花。
Ⅵ 一手拿蓮花一手拿寶珠是哪位菩薩
就是大勢至菩薩!一般手持蓮華的菩薩只有兩位:大勢至菩薩和蓮花生大師。一手持蓮華,一手拿寶珠的只有一位,那就是大勢至菩薩。
Ⅶ 手拿一束荷花的觀音是什麼菩薩
大勢至菩薩,手裡拿的是一支曲柄蓮花。
Ⅷ 四臂菩薩,一手拿寶珠,一手拿蓮花,一手拿凈瓶,一手拿帶桿的荷花。
正法寶殿網站上有四臂觀音菩薩清晰佛像。
Ⅸ 手拿一把像羽毛一樣的劍,另一隻手拿著荷花,是什麼菩薩
一般就是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ñjuś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系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或謂其為已成之佛,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盤,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或謂其為實在人物,如文殊師利般涅盤經謂,此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後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道。此外,亦有說文殊菩薩為諸佛菩薩之父母者。一般稱文殊師利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佛之脅侍,分別表示佛智、佛慧之別德。所乘之獅子,象徵其威猛
Ⅹ 一手拿麥穗一手拿蓮花是什麼菩薩
手拿來麥穗的代表大地寶藏,可能自是地藏菩薩吧?再好好看看蓮花上是不是有一個寶珠,如果有寶珠還哪一個麥穗的就可以確定是地藏菩薩了。藏傳地藏菩薩造像目前我還只見過兩個樣式,一個是一手持寶珠一手持麥穗。另一個就是一手持寶珠一手持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