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湖荷花
㈠ 描寫西湖夏雨帶有荷花的古詩詞都有什麼
西湖荷花
【宋】文同(文與可)
紅苞綠葉共低昂,滿眼寒波映碧光。
應是西風拘管得,是人須與一襟香。
小池荷葉雨聲
【宋】楊萬里
午夢西湖泛煙水,畫船撐入荷花底。
雨聲一陣打疏蓬,驚開睡眼初蒙松。
乃是池荷跳急雨,散了真珠又還聚。
幸然聚作水銀泓,瀉入清波無覓處。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宋】楊萬里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殘, 荷花盪里柳行間。
紅香世界清涼國, 行了南山卻北山。
其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詞句注釋
⑴曉出:太陽剛剛升起。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⑵盪:淺水湖。
⑶卻:回轉。
⑷畢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⑸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同:相同。
⑹接天:像與天空相接。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⑺映日:日紅。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白話譯文
其一
清晨走出西湖的時候還可看到昨夜的殘月高掛在天上,我陪著友人穿過綠樹環繞的荷塘,走在楊柳依依的小道上。在這樣的紅花遍地、清涼陰陰的世界裡,我們走過了南山,又繞到北山。
其二
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通過描寫六月西湖的美麗景色,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其中第二首廣為傳誦。其首二句以「畢竟」二字領起,一氣而下,既協調了平仄,又強調了內心在瞬間掠過的獨特感受。然後順理成章,具體描繪這使他為之傾倒與動情的特異風光,著力表現在一片無窮無盡的碧綠之中那紅得「別樣」、嬌艷迷人的荷花,將六月西湖那迥異於平時的綺麗景色,寫得十分傳神。詩的後兩句是互文,文義上交錯互見,使詩句既意韻生動,又凝練含蓄。
創作背景
林子方舉進士後,曾擔任直閣秘書(負責給皇帝草擬詔書的文官,可以說是皇帝的秘書)。時任秘書少監、太子侍讀的楊萬里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強國主張、抗金建議,也曾一同切磋詩詞文藝,兩人志同道合、互視對方為知己。
後來,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赴福州任職,職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興,自以為是仕途升遷。楊萬里則不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時,寫下此詩,勸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文學賞析
這是一組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
組詩第一首默默無名,但在組詩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月尚殘」點明了送行的時間和環境。「荷花盪里柳行間」寫出了送行路線以及沿途風景、「紅香世界清涼國」形象了表現了荷花的風姿神韻以及觀賞者的感受。
相對第一首,第二首流傳甚廣。「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朴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畢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風光的獨特、非同一般,給人以豐富美好的想像。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然後,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塗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麼嬌艷、那麼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楊萬里的詩以白描見長,就這點來說,這首詩不失為他的代表作之一。從藝術上來說,出了白描以外,此詩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後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合,相得益彰。二是剛柔相濟。後兩句所寫的蓮葉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和諧統一。
㈡ 旱荷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旱荷花怎麼養
旱荷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如下:
1、調控溫度
鬱金香的生長期適溫為5-20℃,最佳溫度為15-18℃,植株的生育溫度應保持在0-25℃。鬱金香根系的生長溫度宜在5℃以上,14℃以下,尤為10℃左右最佳。花芽分化的適溫為17-23℃,超過35℃時,花芽分化會受到抑制。另外,鬱金香有較強的耐寒性,冬季可耐-35℃的低溫,當溫度保持在8℃以上時開始生長。
2、水分管理
栽培過程中切忌灌水過量,但定植後一周內需水量較多,應澆足,發芽後需水量減少,尤其是在開花時水分不能多,澆水應做到"少量多次"如果過於乾燥,生育會顯著延緩,鬱金香生長期間,空氣濕度以保持在80%左右為宜。
3、光照條件
種球發芽時,其花芽的伸長會受到陽光的抑制。因此必須深植,並進行適度遮光,以防止直射陽光對種球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4、土壤和施肥
以沙壤土為好,土壤酸鹼度以微酸性為好。鬱金香較喜肥,栽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採用干雞糞或腐熟的堆肥作基肥並充分灌水,定植前2-3天仔細耕耙確保土質疏鬆。種球生出兩片葉後可追施1-2次液體肥,生長旺季每月施3-4次氮、磷、鉀均衡的復合肥,花期要停止施肥,花後施1-2次磷酸二氫鉀或復合肥的液肥。
5、種球貯藏
種球貯藏的條件直接影響到種球內的花芽分化及植株的開花時間,收獲後的種球應盡量放於通風、乾燥、涼爽的地方。有條件的可在7-8月高溫季節把種球放於15-17℃冷庫中,則種球發育順利,並能促進其花芽分化和發育。若種球置於35℃以上的高溫下,會出現花芽敗育,發育畸形。
(2)順湖荷花擴展閱讀
旱荷花經過園藝家長期的雜交栽培,全世界已擁有八千多個品種。被大量生產的大約有150種,其中紅、黃、紫色最受人們歡迎。
新品種國泰鬱金香,由荷蘭人楊·卡羅,於1999年發現,該花整體成深紫色羽毛狀鸚鵡形。2014年3月24日,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受荷蘭皇室邀請將這新品紫色鸚鵡形鬱金香命名為「國泰」。
鬱金香屬長日照花卉,性喜向陽、避風,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8℃以上即可正常生長,一般可耐-14℃低溫。耐寒性很強,在嚴寒地區如有厚雪覆蓋,鱗莖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如果夏天來的早,盛夏又很炎熱,則鱗莖休眠後難於度夏。要求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忌鹼土和連作。
㈢ 關於荷花的資料
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陳志歲《詠荷》詩曰:「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來香滿池。」
中文學名: 荷花
拉丁學名: Nelumbo nucifera
別稱: 蓮花、水芙蓉、六月花神、藕花等
分布區域: 荷花原產於中國,一般分布在亞熱帶和溫帶地區。
別名:蓮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澤芝、水華、菡萏(hàndàn)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 環、六月春、中國蓮、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宮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紅蕖、水華、溪客、碧環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靜客、翠錢、紅衣、宮蓮、佛座須等。 荷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花,也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和孔孟荷花高清近拍圖冊(17張)之鄉濟寧市的市花,還是埃及的國花。此外,濟南的大明湖也有多種上好的荷花。蘇州的園林比如拙政園里,也有許多婀娜多姿的荷花。像仙女一樣,亭亭玉立。
[1]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覆蓋,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黃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荷花
[2]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對穩定的平靜淺水,湖沼、澤地、池塘是其適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種而定,大株形品種如古代蓮、紅千葉相對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過1.7米.中小株形只適於20~60厘米的水深.同時荷花對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時不灌水,缸栽荷
㈣ 剛到荊州,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湖北荊州旅遊景點一覽:
荊州古城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著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0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於是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斗。
魏、蜀、吳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歷史發展的主軸,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終三國之世,無論是三國鼎足局面的形成,還是魏、蜀、吳霸業的興衰,無不跟荊州的得失相關;而其中興衰成敗的歷程,也無不給後人以有益的啟迪。 荊州城,位於荊州市城區西部,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組成部分之一。其城名因地處荊山之南而得。荊州為天下九州之一。西漢時,改九州為十三刺史部(州),荊州居其中。魏晉以降,荊州均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荊州才作為城名固定下來。
荊州城又稱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後置江陵縣,作為縣城而得名。其後兩千多年裡,江陵作為地名,歷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荊州城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今荊州城北5公里的紀南城)後,這里就是楚國的官船碼頭。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還在此修築了別宮,取名渚宮。公元前278年, 秦將白起攻佔郢都,這里成為江陵縣的治所。西漢初年,封臨江王於此地。其後有東晉安帝、南齊和帝、梁元帝、後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荊南國等在此建都。楚、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宋、明等朝,封王侯於此地。 荊州城的城郭,在戰國末年形成。漢代已有城牆。蜀將關羽、吳太守朱然,東晉桓溫、梁元帝、南平王高季興等,都對荊州進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毀。南宋淳熙年間,重修城牆,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荊州城。元末,朱元璋稱吳王時,派員依舊基重建荊州城。明末,張南忠率義軍攻佔荊州城,將城牆拆毀多半。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築荊州城,並重新命名城門:東門曰寅賓門,東南門(小東門)曰公安門,西門曰安瀾門,南門曰南紀門,大北門曰拱極門,小北門曰遠安門。 荊州城現存磚城為明末清初建築。整座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城垣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1970年後,隨著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城垣上新開3座三孔城門,原有的6座城門,共有9座城門。 磚城內有土築城牆,與磚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磚城外有外環道與水城環繞。水城俗稱護城河。荊州城牆高9米左右,城牆厚10米左右,城牆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原有城樓6棟,其中5棟毀於戰亂,僅存拱極門(大北門) 城樓朝宗樓。八十年代,政府撥款重建寅賓門城樓,沿用舊名,曰賓陽樓。 荊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後一次修復以來,已有350年歷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我國現存為數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較完好的一座,是長江中游地區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國演義》故事的廣泛流傳,使得荊州名揚四海。現在,荊州城已成為我國三國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的旅遊區,有30多處三國遺蹤和文化景點供遊客探尋。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干原腹地,是產生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荊州的古老底蘊,更可上溯到綿延久遠的史前時期。距今5、6萬年前的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就在古城東北4公里處;古城附近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多達20餘處。無可置疑的史跡辯地告訴人們,荊州這塊古老的熱土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荊州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秦時,這里置南郡設江陵縣。漢時,沿習秦制,漢武帝劃全國為十三州,荊州是其一。其時,荊州城已是當時全國的十大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元代時,這里曾是荊湖行省省會。明代洪武年間,這里是湖廣分省的省會。明以後,這里一直是州(府、署)、縣的治所。荊州在中國漫長歷史的演進中,所處的這種重中之重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荊州古城的發展與進步。
荊州古城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荊州城內及其城周附近,有著眾多的古跡名勝。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國的故都,三國紛爭的遺跡,歷代名人的勝蹤……似繁星點點,數不勝數。荊州古城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跡之一。據《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古城牆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經最新古城垣考古發掘實物科學驗證: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疊壓在現城牆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於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這次考古發掘還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過大的變遷,移位距離僅在50米左右范圍內;土城牆遠遠早於磚城牆。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荊州城小北門西側,發現了一段長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間夯築的石灰糯米漿城牆。此段城牆雖經500多年,至今仍堅如磐石,世所罕見。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而荊州城牆上發現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在萬里長城上發現的萬曆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07年。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游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瓮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鍾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城牆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台26個以及藏兵洞4個,而如今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 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致,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荊州古城為AAAA級景點
荊州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佔地4.8萬平方米。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余件。其中,有戰國絲綢;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戰國秦漢漆器;有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屍。
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城西門內側,是一座融陳列展覽、群工
接待、文物保護、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始建於一九五八年,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荊州博物館在地方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累計投資近億元,目前,館舍佔地面積4.6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77萬平方米。荊州博物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累計發掘了七千餘座古墓葬和五十餘處古遺址,其中江陵馬山戰國絲綢、江陵張家山漢簡及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均為當年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文物。是全國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13多萬件。其中楚國和秦漢時期的漆器逾萬件,是全國收藏古代漆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楚和秦漢簡牘數量在全國居第一,戰國絲織品更以其時代早、品種多、保存完好而聞名中外,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絲綢寶庫」。此外,還有保存完好的珍貴的西漢古屍。
為了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荊州博物館先後推出了《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傳世文物展》、《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古代漆器精品展》、《楚漢織綉品展》七個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專題文物陳列展覽。
荊州博物館現有工作人員一百多人,其中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4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門類齊全、 學術水平較高的文博專業隊伍,並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先後出版了《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楚漆器研究》、《楚國絲織品研究》、《楚系簡帛文字編》、《肖家屋脊》、《荊州高台秦漢墓》、《棗林崗與堆金台》等專著及三百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等專著還分別獲得全國夏鼐考古學術研究成果二等獎和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一九九三年,荊州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地縣級十佳優秀博物館之首,一九九五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一九九九年《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獲得國家文物局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二○○○年,荊州博物館榮獲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單位稱號。二○○三年,我館「馬山一號墓戰國楚墓絲織物的保護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荊州博物館為AAAA級景點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湖北荊州洪湖瞿家灣鎮。風景區陸路四通八達,距宜黃高速公路58公里,東接武漢,距武漢市170公里,西挽荊州。洪湖藍田旅遊風景區是以洪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為依託的風景區,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區)、水(水鄉特色)、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等特點。屬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洪湖是世界上迄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有著自然純朴的原始生態美。20世紀90年代,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依託洪湖豐富的水生資源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大力興辦生態農業旅遊,在洪湖的西北角建造了一個佔1.2萬多畝的生態園。於1998年開園。生態園區碧水似鏡,鶴鷗翔集,游魚騰浪;蓮湖紅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蓮花源似海市蜃樓。
在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中,有湘鄂西革命舊址群、觀荷橋、蓮花源、觀音蓮台、荷花仙子、百米等數十處景點。
民俗街:有500多年歷史,集古建築和革命舊址於一體,是國內少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徽派的飛檐翹角、雕欄畫棟;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湘鄂西革0據地首府,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生態園:門口巨大的仿古建築牌坊,古色古香。生態園以垂釣、賞荷采蓮、劃船捕魚、漁家樂等水上特色的生態農業旅遊項目為主打旅遊產品。
蓮花源:原為百里洪湖上的一個自然小島,每年夏季,這里的荷花最先開放,格外清香。周邊有朝聖門、重約22.5噸的銅鑄觀音像等景點。島上可眺望湖區的自然美景。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為AAAA級景點
㈤ 西湖裡的荷花很美擴句
西子湖裡的荷花在一碧連天的荷葉中搖曳,像翩翩起舞少女真的很美!
若苟同我的見解,或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請順手採納,謝謝!...
㈥ 順湖公園寫景的作文500字
天井湖坐落於安徽省銅陵市,是一個美麗的公園,那裡在的四季風景如畫,不信是嗎?你瞧!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來了,她使天井湖變成了與嚴冬、與秋天、與仲夏不一樣的家園,寫景作文500字美麗的天井湖公園.春風是春天的使者,她用她那五彩繽紛的顏料,染綠了大地,大地因此顯得生機勃勃.雖然春天那樣五彩繽紛,但她卻是悄然無聲的.夏
夏天哥哥也邁著沉穩而有力的步伐來了,天井湖公園里的蓮花池也為此成為了天井湖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湖水清得可以扯見水底,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此時荷花盛開,碧綠的荷葉襯托著一朵朵雪白的荷花,顯得分外美麗,小學生作文《寫景作文500字美麗的天井湖公園》.一陣清風拂過,滿池的荷花香,沁人心脾,荷花也隨風搖曳,像美麗的小精靈跳著優美而輕盈的古典舞蹈.秋
秋天來了,金黃色的樹葉,隨著黃色的風如蝴蝶一般,飄落下來,在地上鋪成一個金黃色的地毯,踩上去鬆鬆軟軟的,可舒服了!我小心翼翼的拾起一片樹葉,仔細端詳,從葉子中的層層葉脈,彷彿看見上演著葉子由綠變黃的故事.冬
冬天終於來了,伴隨著雪花悄悄地來了……樹披上了銀裝,大地也鋪上了銀毯,孩子們高興地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所以冬天的天井湖被大人們稱作「兒童的歡樂世界」.天井湖,你一年四季的景色雖各不相同,但你的美麗讓我牢牢的記在了心中.
相關專題:[寫景作文][美麗]
〔寫景作文500字美麗的天井湖公園〕隨文贈言:【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㈦ 荷花的生長習性如何怎樣繁殖和栽培
荷花是睡蓮科多年生具根莖的水生植物,喜溫暖、喜水的植物,但水不能淹沒荷葉。水溫不能低於5℃,8~10℃種藕開始萌發,14℃長出藕鞭,23~30℃藕加速生長,抽出立葉、花梗,並開花。
生長期要求充足的陽光,需要在水深50~80厘米流速小的淺水中生長。
荷花喜歡生長在肥沃、有機質多的微酸性的黏土中。
(1)繁殖方法
①荷花以分割根莖為主,將根莖每3節切成一段,進行栽植,5月中旬進行。
②可用播種繁殖。4月在溫室中,把種皮切破,浸脹播在水田土內,覆土3倍,把盆浸在水缸中,水深5厘米,溫度25~30℃,7~10天可發芽,4~5年開花。(2)栽培方法
①池塘栽培法。
栽前抽乾池水,在翻耕塘泥的同時施入基肥。把種藕三節一段平鋪或斜栽在塘泥上,覆土10~15厘米,行距1.3~2.5米,株距0.7~1.3米。初期水深15~20厘米,入夏後加到60~80厘米。到秋季剪除枯葉,放足池水,保持深度在1米以上,觀賞的荷花2~3年重栽1次。
②大缸栽培法。
荷花缸60~80厘米的口徑,缸深40厘米,4月把缸移到室外,清明後把種藕拿出分栽,每段3節,先端必有頂芽。缸中放入含草木灰、雞鴨類糞、馬蹄片的稻田泥和塘泥1/2。順盆邊栽入種藕2~3根,使頭尾相接,斜栽入土內,尾部露出土面。上面蓋一層3~5厘米的大粒河沙,栽完立即灌水,深度不超過3~5厘米。10月下旬葉枯後把缸移入不低於0℃的室內,冬季缸中保持有水。
③碗蓮。
應選花徑小於10厘米,株高不超過30厘米,立葉直徑20厘米的優良品種。栽在口徑25~35厘米,高20厘米的碗或小腰圓缸中。選肥沃的湖泥,拌入少量腐熟餅肥液。在碗缸底鋪3厘米培養土,沿壁斜栽帶芽的3節藕段,填土至所需深度,上面留3~6厘米存水口,苗期水宜淺,隨浮葉生長,等立葉長出後,加滿清水,放向陽處養護,每天加一次清水。入冬後應將其移入室內向陽處,隔幾天澆少量水,使盆泥不幹即可。等清明前後,翻盆取出種藕,換進新的培養土重新栽種。
㈧ 關於蓮花湖水的詩句
1.描寫湖中荷花的詩句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古風[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
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
馨香誰為傳?
坐看飛霜滿,
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
願托華池邊。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
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
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
中宵勞夢想。
《無題•其二》
[唐]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
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
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蓮花
唐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
軋軋蘭橈入白草。
應為洛神波上襪,
至今蓮蕊有香塵。
蓮唐唐彥謙
新蓮映多浦,
迢遞綠塘東。
靜影搖波月,
寒香映水風。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2.描寫「湖中荷花」的詩句有哪些
一、贈荷花
唐代: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二、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三、荷花
清代: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四、荷花
唐代: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五、浣溪沙·荷花
宋代:蘇軾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雲何處最花多。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六、洞仙歌·荷花
宋代:劉光祖
晚風收暑,小池塘荷凈。獨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時有香氣吹來,雲藻亂,葉底游魚動影。
空擎承露蓋,不見冰容,惆悵明妝曉鸞鏡。後夜月涼時,月淡花低,幽夢覺、欲憑誰省。且應記、臨流憑闌干,便遙想,江南紅酣千頃。
七、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八、采蓮曲
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3.描寫湖水的詩句
>-----馮延巳
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捋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孤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蘇軾《夜泛西湖五絕》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底。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
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蘇公堤》中「蔭濃煙柳藏鶯語,香散風花逐馬蹄」的詩句。詩句集中描寫了蘇堤醉人的景色。「西湖風景六條橋,一株楊柳一株桃。」每到陽春三月,柳絲輕揚,翠浪翻空,碧桃吐艷,紅霞滿地,十里長堤,彌漫著綠煙彩霧,馨香馥郁,令人陶醉。明代張寧《蘇堤春曉》詩道:「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畫船人未起,側枕聽鶯啼。」南宋吳唯信《蘇堤清明即事》詩雲:「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陸游也有 「花滿蘇堤柳滿煙」的詩句。可見,寫蘇堤都離不開煙柳、紅桃、歌鶯。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白居易
徑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鄭清
4.描寫湖中荷葉的詩句
踏莎行·楊柳回塘
【宋】賀鑄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白話譯文
楊柳圍繞著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擋住了采蓮的姑娘。沒有蜜蜂和蝴蝶,來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漸漸地衰老,結一顆芳心苦澀。
潮水帶著夕陽,涌進荷塘,行雲夾著雨點,無情地打在荷花上。隨風搖曳的她呀,像是向騷人訴說哀腸:當年不肯在春天開放,如今卻在無端地在秋風中受盡凄涼。
《踏莎行·楊柳回塘》是北宋詞人賀鑄的詞作。這首詞是詠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詞的上闋描畫了一個詳和而恬靜的池塘。而荷花卻生長在池塘僻靜處,只能寂寞地凋落。就象一位美女,無人欣賞,無人愛慕,飽含零落的凄苦。詞人通過美人的自嗟自嘆,也暗露了自己年華的虛度。下闋仍借美人之口言志:即使凄風冷雨,我仍然不在百花爭艷的春天開放,寧願盛開在炎炎的夏日。荷花、美人、君子,形成了完美和諧的統一。
鷓鴣天·賞荷
【金】蔡松年
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山黛遠,月波長,暮雲秋影蘸瀟湘。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 。
《鷓鴣天·賞荷》是金代詩人蔡松年創作的詞作。這首詠荷詞描寫的初秋時節,黃昏月下的荷塘月色,山容水態給人一種幽靜溫馨的氛圍。上片寫出了荷塘的總體風貌,荷芳幽靜獨立散發著芳香,讓人留連不舍。下片則立意頗新,拉開鏡頭,寫水邊群山,寫荷上明月,山黛空濛,月波流轉,倒蘸波間,融成一個清幽朦朧的境界。這首賞荷詞,詞風清韻,如月下荷塘,清新雅舒,暗香襲人。
5.文學詩詞有關蓮花河塘的詩詞
1
愛蓮說 陶淵明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
詩經. 國風》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3采蓮曲 明.沈野
解道芙蓉勝妾容,故來江上采芙蓉。
4
水仙子·詠江南 元.張養浩
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看沙鷗舞再三, 卷香風十里珠簾。
5
荷花 元.何中
曲沼芙蓉映竹嘉,綠紅相椅擁雲霞。
6.描寫「湖中荷花」的詩句有哪些
一、贈荷花唐代:李商隱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二、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宋代:歐陽修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三、荷花清代:石濤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四、荷花唐代:李商隱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五、浣溪沙·荷花宋代:蘇軾四面垂楊十里荷,問雲何處最花多。
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
且來花里聽笙歌。六、洞仙歌·荷花宋代:劉光祖晚風收暑,小池塘荷凈。
獨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時有香氣吹來,雲藻亂,葉底游魚動影。
空擎承露蓋,不見冰容,惆悵明妝曉鸞鏡。後夜月涼時,月淡花低,幽夢覺、欲憑誰省。
且應記、臨流憑闌干,便遙想,江南紅酣千頃。七、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八、采蓮曲唐代:白居易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7.描寫蓮花的古詩詞
1、《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翻譯: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2、《贈荷花》唐代: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翻譯: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3、《愛蓮說》宋代: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翻譯: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4、《和襲美木蘭後池三詠·白蓮》唐代:陸龜蒙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翻譯: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艷花欺,白蓮花總應生長在瑤池裡。月兒明風兒清花兒要凋謝,只有恨卻無情誰人了解你?
5、《秋蓮》元代:劉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翻譯:盛開在夏季的蓮花到了秋天經受不住風霜的侵襲而漸漸凋萎了。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賞的興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讓人忍受的是秋蓮的花葉已經敗落了。
本來還以為蓮蓬成長起來可以保持秋蓮的晚節,哪裡知道白露之時秋風已經颳起。大自然的變化和人世的變化一樣,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歷歷分明,還是不要讓小船上的酒杯空著,珍惜眼前的好時光吧。
8.關於荷花的詩句.,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唐·王昌齡《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唐·王昌齡《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唐·王昌齡《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唐·王昌齡《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唐·王昌齡《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唐·王昌齡《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唐·王昌齡《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 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游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唐·王昌齡《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於戲蓮葉間,於戲蓮葉東,於戲蓮葉西,於戲蓮葉南,於戲蓮葉北. 有關荷花的傳說 「荷花仙子」的傳說 荷花亭亭玉立於隨風搖曳的田田荷葉間,遠遠望 去秀美絕倫。
在我國,流傳著許多關於荷花的動 人傳說。相傳元代有一書生,偶遇一素衣紅顏的 少女,他把一個玉環贈給了少女。
一日,池邊有 朵荷花開了,他走近觀賞,卻發現蓮房內有一玉 環,正是他送給那女郎的,大驚之下,他折斷了 那荷花,而那女郎也就從此不見了。 荷花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最美貌的侍女玉姬的化身。
因為玉姬羨慕人間的雙雙對對,男耕女織的勤勞生活, 感到身居天宮的空虛和寂寞。她在河神女兒逢萊尼的陪 伴下,偷偷地打開了南天門,悄悄地飛來杭州西子湖畔 ,這兩位天宮仙女看到這明鏡的湖水倒映著天上的白雲 和凡間的青山便跳入美麗的湖中恬洗。
誰知天快亮了, 逢萊尼要玉姬趕快回到天宮,玉姬哪裡捨得這美好的人 間。王母娘娘知道後,惱羞成怒,順手拾起蓮花寶座把 玉姬打入湖中,還惡狠狠地罵道:「你要脫塵絕俗,我 要把你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從此,這位潔 白無瑕的仙女化身為美麗的荷花。
9.形容湖泊荷花田園風景優美的句子
書湖陰先生壁 其一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其二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碧樹涼生突雨收,荷花 滿汀洲。 還愁旅棹空歸去,楓葉荷花釣五湖。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靜聞天籟擬鳴佩,醉折荷花想艷妝。 荷花十餘里,月色攢湖林。
露浥荷花氣,風散柳園秋。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菊艷含秋水,荷花遞雨聲。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滿目荷花千萬頃,紅碧相雜敷清流。 ,映日荷花別樣紅 夏歌鏡湖三百里, 發荷花。
荷花明滅水煙空,惆悵來時徑不同。 雖雲桃葉歌還醉,卻被荷花笑不言。
數枝 發,一丈荷花開。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 】王昌齡 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 映日荷花別樣紅。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荷花】 清. 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愛蓮說》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南朝·梁·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荷詩~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 ~隋·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 ~南朝梁·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折荷有贈~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荷花~李商隱 都 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晚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映日荷花別樣紅。 ◇錢氏池上芙蓉~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
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蓮塘~明·黃瓊 蒼茫漠漠董家潭,綠樹陰陰向水灣。
十里錦香看不斷,西風明月棹歌還。 ◇采蓮曲~李亞如 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
三五小船撐將去, 歌聲嘹亮賦采蓮。 ◇芙蓉~清·鄭板橋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
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藕鄉隨思~現代·暇文 曉別安宜古鎮頭,藕鄉水泗盪輕舟;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異鄉落泊傷窮亂,故里重歸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來游。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無題·其二】~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懷友~徐璣 流水階除靜,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
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蘊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南鄉子】·李珣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