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園荷花
⑴ 映日荷花
進入七月,北京的荷花陸陸續續盛開了,北京幾個公園都在舉辦荷花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賞荷季,賞荷已成為夏日的一件雅事。人們喜歡荷花,因為荷花和荷葉都很美,還有一股清新脫俗、出污泥而不染的氣質。
每年夏天賞荷花對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荷花是夏天的精靈,它的身影是夏季留在腦海中的美好記憶,如果夏天見不到荷花,就覺得這個季節少了什麼東西,空落落的。人類社會發展萬年,身體里像被裝進特殊的東西,總在做些異想天開的夢,定期干做些看著沒有實際意義的事,可就是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推動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賞花、寫詩、攝影、繪畫就是這樣的事。
在北京看荷花經常去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圓明園,一個是蓮花池公園,這兩個地方每年都有專門的荷花節。
圓明園是皇家花園,荷花壯觀有氣勢,以面積大、品質規格高而聞名,連續幾年夏天都去參觀。
蓮花池是一個古老的地名,這個以荷花命名的公園,自古有之。公園里荷花種類多,很漂亮。公園2018年開始實行免費參觀,荷花節期間遊人甚多。
這些年夏天總是去圓明園或頤和園看荷花,今年忽然想去蓮花池看看。
7月10日是個星期六,原計劃去蓮花池看荷花。可是天氣預報說這天有雷陣雨,第二天有暴雨。因為蓮花池公園離家遠,怕被突然而至的雨淋,臨時更換了一個離家很近的地方---房山濱水休閑森林公園北園。
這個公園是去年國慶節發現的,當時去這個公園遊玩時,發現了大片水域的枯荷,雖然留得枯荷聽雨聲是一種境界,但大片荷花綻開的盛景,應該更加美好。
周六這天,一大早天就是陰的,但雲層不厚,太陽光還能透過來,空氣潮濕,天氣悶熱。不過,我賞荷的記憶似乎始終和炎熱的天氣關聯,也許賞荷花需要一個熱烈的氣氛,天越熱,感觸越深。
開車十五分鍾的距離,我們把車停在首創奧特萊斯停車場,往東走,就來到了公園。
公園不要門票,是個免費公園,來的人很多,賞花的、攝影的、露營的、垂釣的、鍛煉的、散心的......各取所需。
我們直奔主題,看荷花。
這里的荷花與蓮花池、圓明園、頤和園的荷花不同,那幾個公園的荷花管理的好,長的整整齊齊,而這里的荷花充滿野性,荷葉莖有一人多高,而且荷葉里雜草蘆葦叢生,荷花被草遮擋,顯得有些零亂,但是卻有種原始的生動,就是原生態吧。
走近那幾大片荷花,高大的荷葉高你一頭,有一種壓迫感。遠遠看著大片的荷花,想起了楊萬里那首詠荷的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其中最著名的兩句。
描寫大片的荷花,實在想不出有比這兩句更貼切的詩。也許是我的語言太貧乏,也許是我的文學底蘊太差,我不能准確形容看到大片荷花的感受,只能默默的接收,用身心來感受周圍的一切。
大片荷花直接帶來了心靈和感官的沖擊,可如果想拍出荷花的風骨、意境、內涵和美麗,給人啟迪,需要某種方式表達。
攝影常常用特寫,拍一兩朵荷花、幾片葉子,甚至只是一片花瓣、一個花芯,這需要攝影技巧和當時的靈感。
公園的景緻很好,只是那天是陰天,沒有藍天白雲的映襯,沒拍出來盛夏荷塘的感覺,但這一切都是機緣,此時此刻,此情此景。
河上有座石橋很美,水中有大石頭搭出的路,有孩子在上面玩,用撈魚。橋邊有一木舟,很多人在小舟上劃槳照相。
河水流淌河道蜿蜒,荷花如同長了腳,也隨水路行走在河岸,荷葉蔓延。幾個造型古典的亭子點綴在荷葉和河水間,綠水涼亭垂柳荷花,頗有些江南水鄉的味道。
有木棧道從岸邊通達亭子,棧道旁都是荷花,還有浮在水面的蓮花,白的、粉的、紅的、紫的,荷葉里有幾束小小的白色花朵,很純潔,通過識花軟體,知道這是茨菇花,吃過茨菇,營養價值很高,沒想到花兒這么美。
在眾多荷花中,發現了一朵獨特的荷花,花型圓圓胖胖的,像寺廟里的蓮花寶座,顏色粉白,花瓣有紅白相間的條紋,好像經過特殊處理。這種荷花我曾在中國古代國畫展中見到過,以為是古人的誇張和藝術處理手法,沒想到現實中的荷花就是這樣的,古人就是寫實啊。
藝術源於生活。一語道破天機。
看荷花時,身邊有位老者,瘦瘦的,戴著帽子,各種角度取景給荷花拍照,忽然他的電話鈴聲響,有電話。
幾句通話飄進我的耳中:還在北京進行化療……,完全想開了,開心過好每一天,現在就找點開心事,看荷花……
原來這位老兄跟我一樣是癌症患者,非常理解老者現在的生活狀態和心情。同病相憐啊!
珍惜美好時光,過好每一天。
七月荷花盛開,木槿也是花季。這個園中有很多木槿,滿樹的花朵,成片的木槿,很壯觀。這花早上開放,晚上萎縮,因此也被人叫做「朝開暮落花」,木槿開花就意味著秋季來臨,容易使人產生秋思,古代文人墨客關於木槿花的詩詞,大多皆有此意。
木槿花在韓國亦稱無窮花,又稱無極花,是韓國的國花,自古即為著名的綠籬植物。因此花甚為美麗,花期甚長,而且它堅韌無比,生機勃勃,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花,象徵著歷盡磨難而矢志彌堅的民族性格。木槿花深為韓國人喜愛,作為美麗和幸福永存的象徵。
路邊還看到了一片枝形高大的花,滿樹的花,很喜慶,很多遊人都在花前照相。這個花型與秋葵花很相似,只是花朵更大,白的、紅的,可愛極了,如同一個個大喇叭,經過識花軟體識別才知是芙蓉葵,也是一種葵,木槿屬。
⑵ 上海看花的地方有哪些比較推薦
推薦賞花地如下:
1、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
上海春季賞花的地方首推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的梅園里,一湖三嶺七道灣的格局下,坐落有五大賞梅標志建築:楚梅閣、隋梅亭、唐梅廳、宋梅廳、五福棧。分別以歷史上的「五大古梅」命名。這些建築散落在梅花叢中,營造著屬於春日的繁華與靜謐。
4、上海植物園
玉蘭花開,金玉滿堂,上海植物園開放了今年上海的第一株白玉蘭,是上海賞花好去處。接下來,植物園內的數百株白玉蘭、二喬玉蘭和紅玉蘭等都將全面盛開。玉蘭屬其他種類如星花玉蘭、飛黃玉蘭、紫玉蘭等將陸續盛放。上海植物園將會是一派「玉蘭鬧春」的熱鬧景象。
⑶ 濟南開的是什麼花
[荷花] 濟南市市花。
荷花又稱:蓮花、水芙蓉、藕花、芙蕖、水芝、水華、澤芝、中國蓮
「荷」被稱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十萬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溫濕,高達數十米的蕨類植物遍布地球各個角落。大部分種子植物無法生存,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種子植物生長在這個恐龍,蕨類植物稱霸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種今天人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中國的阿穆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大約過了一億多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花」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人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
荷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由於它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純真聖潔之品格,被譽為「花中君子」。
「四面荷花三面柳」。濟南人自古就喜愛荷花。早在唐、宋時期,濟南市郊的湖畔沼澤、田間池塘都有它的倩影,當時的大明湖還因此被稱為「蓮子湖」。「荷葉田田千點碧,藕花冉冉滿城香。貪看明湖忘歸路,敲碎鍾聲月色黃。」清代詩人任宏遠的這首七言絕句,形象生動地道出了大明湖一湖荷田的迷人景緻。
濟南還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殊的食俗,如炸荷花、荷葉粥、荷葉肉等,而其中最有意趣的,當屬碧筒飲了。
碧筒飲是我國古代清醇典雅之酒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古人用荷葉為酒杯飲酒的一種傳統習俗,當時稱之為「碧筒飲」,而碧筒飲的發明者正是濟南人。據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歷城北有使君林(今濟南大明湖、北園一帶),魏正始(公歷240年至249年)中,鄭公愨『三伏』之際,每率賓僚逃暑於此,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上輪菌如象鼻,傳系之,名為『碧筒杯』。」這種碧筒杯後世又叫「荷葉杯」或「荷爵」
濟南,就如同她們的市花,雖不似牡丹般艷麗但也沒有野花的輕浮,清秀而不卑不亢,所以濟南人骨子裡就有一種高風亮節的姿態。
⑷ 蘇城有南園、北園三處,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攜盒而往,對花冷飲,殊無意昧。或議就.......的譯文
蘇州城有南園、北園二處,油菜花開時我們要去遊玩歡聚。苦於附近沒有酒家飲店,只好攜帶食品盒而去。對花冷飲,極無趣味。有的商量在就近尋找飲酒地方,有的建議看完花返回來飲酒,但是都覺得不如對著花趁熱飲酒痛快。大家商量未定,芸則笑著說:明日只要各自掏出買酒錢,我自會挑著爐火過來的。家也都笑著說:可以!
朋友們走後,我問:你果然自己挑著爐火去么?芸說:不是的,妾看見市場上有賣餛飩的,他們都挑著鍋碗、爐火,無不齊全,咱們為何不僱傭他們去?妾先將烹調的菜餚准備周全,到了油菜地後再下鍋,這樣趁熱喝茶、吃酒菜,不是都可以方便了?我說:酒菜固然是方便了,可煮茶卻缺少烹煮的工具呢!芸說:帶一個砂罐去,用鐵叉串在罐的把柄上,拿去鍋後懸掛爐灶上,加柴火煎茶不是也方便了?我鼓掌稱好。
街頭有個姓鮑的人,靠賣餛飩為業,我們用一百錢僱傭他,約定明日午後在油菜地見面,姓鮑的答應了。第二天,看花者都到齊了,我將事情緣由告訴了他們,大家都表示嘆服。飯後共同趕去,並帶上坐墊,在南園選擇柳蔭下團團圍坐。先是烹茶,喝完之後再暖酒做菜。當時風和日麗,遍地油菜花一片金黃,看花者青衫紅袖,行走於田間小路上;蜂蝶亂飛,令人不飲自醉。繼而酒餚皆熟,大家便坐地大嚼起來。頃刻,杯盤狼藉,各位都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嘯。紅日將要落山時,我又想吃粥了,姓鮑的立即去買米來煮,吃飽了才回去。此時,芸問各位:今日之游,都快樂么?大家都說:今天如沒有夫人獻計獻策出力,就達不到這種快樂開心的效果!事後,大家都笑著分散了。
貧居之士的起居衣食,以及房舍內器皿,適宜勤儉而雅潔,這就叫作就事論事。我喜歡小飲小吃,不喜歡多用菜餚。芸就為我布置了一個梅花盒:用二寸大的白瓷碟六個,中間放一個,外邊放五個。梅花盒塗上油漆,形狀象朵梅花。底部有凹棱,蓋子上有把柄如花蒂。放在案頭猶如一朵梅花覆蓋在上面。打開再看,裡面的菜餚六種顏色,好像放在花瓣中,兩三個知己可以隨意拿來吃,吃完了再添加。另外再做矮圓盤一個,以便擺放杯、筷、酒壺,移動拾掇起來也極方便,這就是食物省儉的一方面。
我的帽子、襪子都是芸親手做的。衣服破了,她也是移東補西,必然要求整潔。衣料顏色都取暗淡色的,以免污垢痕跡顯露。既可以出門作客,又可居家日常穿著,這又是服飾省儉的一方面。
剛到蕭爽樓時,我嫌它太暗了,便用白紙糊在牆上,這才明亮起來。夏季到樓下,見窗戶上無欄桿,覺得空洞無遮攔。芸說:有舊竹簾在,何不用它來代替欄桿?我問:用什麼方法?芸說:拿幾根竹子來熏成黑色,一豎一橫留出走路;截取半簾搭在橫竹桿上,垂到下面與桌面取齊;中間豎立短竹桿四根,用麻繩扎緊;然後在半簾搭橫竹桿處,尋找黑布條連橫竹桿一起裹起來縫好,既可以遮攔裝飾,又不會浪費錢呢!這就是我們就事論事的方法之一啊!
夏季荷花初開時,都是夜晚含苞而拂曉開放。芸即用小紗袋包上一點茶葉,放到荷花蕊里。第二天早晨再取出茶來,用天泉水(雨水)來烹煮沏泡,茶水的清香味道真是絕佳!
⑸ 濟南北園附近有什麼好吃又不貴的地方嗎
生產路與北園高架路口北行第一個路口左轉 有家「李一礦牛肉湯」,小店挺干凈的,我經常去 羊湯有點過時了 我感覺牛肉湯挺有特色的。 他那還有火鍋 叫什麼「筋頭巴腦」,口味也不錯 肉也挺大的。
⑹ 濟南大明湖的傳說和典故
大明湖裡蛙不鳴
位於山東省會濟南市中心的大明湖,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它是一個由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湖面面積46.5公頃。該湖不但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而且湖中一些自然現象也頗令人費解。其中,大明湖中「蛇不見,蛙不鳴」現象,就令人頗感興趣。
據清代的《歷城縣志》記載:「湖(指大明湖)出城中,擅奇宇內;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蛇不見,蛙不鳴。」事實也確實如此。大明湖裡,從來見不到水蛇;而大明湖的青蛙,從來都不會叫。有時,離大明湖不遠的灣塘稻田裡,蛙聲吵成一片,而湖中的青蛙卻像啞巴似的,寂然無聲。偶爾有青蛙跳到碧綠的荷葉上,頭仰著,肚子一鼓一鼓的,就是發不出聲來,所以當地百姓中又流傳一句俗語:「大明湖的蛤蟆干鼓肚」。
大明湖的青蛙為什麼不會叫?當地流傳這樣一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濟南,就住在大明湖邊的巡撫衙門里。晚上,大明湖的青蛙聒噪盈耳,吵得這位萬歲爺睡不著覺。於是他便把隨侍的大臣劉墉(即劉羅鍋)叫來,讓劉墉傳他的聖旨,不準大明湖的青蛙再叫了。劉墉只得遵命,來到高高的北極閣上,大聲向著湖中的青蛙宣布了乾隆皇帝的聖旨。畢竟皇帝是金口玉牙,連青蛙也不敢違旨。從此,大明湖的青蛙就再也不叫了。
這傳說自然不足為信。有人試圖用水的溫度對這一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大明湖的水來自濟南各泉的泉水,水溫較低,青蛙生活在這里不能發情,因此就不叫。其他灣塘里水溫較高,青蛙生活在裡面能夠發情,到了發情期就會大叫不止。但這種說法,也難以服人。因為其他灣塘里的水溫較低時,青蛙照樣能叫;而大明湖的水溫升高時,青蛙仍保持沉默。看來,要解開這一自然之謎,只有留待後人了。
⑺ 濟南 荷花街在哪兒
濟南市歷下區和平路中段荷花街
經過 和平路 的線路: 16路 48路 K94路 112路 119路 137路
⑻ 南京中山植物園的荷園在北園還是在南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的荷花園,在北邊,所以我們都會叫這邊是北園,因為,他是在北邊的花園,所以叫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