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澱有聲

荷花澱有聲

發布時間: 2022-09-13 14:14:19

1. 荷花淀一個人物介紹!緊急!!!

這部作品的主要人來物是婦女,又自以水生嫂為核心。她熱愛勞動,有嫻熟的勞動技能;她體貼丈夫,溫柔細 心;她開明穩重,剛毅勇敢;她關心國家興亡,最終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魅力 的典型人物。她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處:熱愛勞動,勇於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樂觀開朗,積 極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據地,這使她與祥林嫂的命運大相徑庭。與趙樹理筆下的小芹相比,雖然生活在同 一時代的同一環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為爭取個人婚姻自主抗爭,而是躋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負起民族存 亡的重荷。即使在孫犁同類題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稱典型。至於文中另外的四位婦女,她們的性格也各具特點 ,這集中反映在「尋夫」部分的對話描寫上。
居於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導地位。他與父親有相同之處:思想豁達開通。大敵 當前,沒有過多地「惦記」家事,而以國事為重,毅然決然地去干「光榮事情」;他又有別於小隊長:幽默感 不強。但內心深處卻非常熱愛自己的妻兒老小,荷花澱中即使責怪了妻子,也要「把(內裝餅乾的)紙盒順手 丟在女人們船上」。

2. 荷花澱里女人們劃船的水聲和節奏有什麼特點,表現了怎樣的精神

1表現了婦女們的堅強勇敢英勇無畏的樂觀革命主義精神 2用這樣的象聲詞來寫聲音,有聲有色,十分生動,從而也反映出這些青年婦女的沉著、勇敢、能幹。 3比喻 在戰火硝煙中,人們像白洋淀盛開的荷花哨兵一樣,堅守我們的家園。連荷花都擔任起了哨兵的職務,喻指我們的戰爭一定會勝利的

3. 荷花澱的大概內容講什麼

《荷花澱》是一部短篇小說。
它是作家孫犁,在1945年創作的優秀短篇。作品寫的是冀中人民的斗爭生活,但作者沒有正面渲染站在的嚴酷,而是以輕松明快的筆調,通過白洋淀婦女由送夫參軍到自覺地組織起一支戰斗的隊伍的細致描繪,歌頌了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美麗心靈。

她們識大體顧大局,愛丈夫,更愛國愛家。全篇洋溢著戰斗的樂觀主義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祖國和人民,懷有真摯的愛。

作者主要通過對水生嫂和婦女群像的成功塑造,使主題得到充分表達。
包含著親切自然的人情味的描寫,細致入微地表現了婦女們思想感情的豐富性和復雜性,表達方式也十分傳神:

似是訕笑,其實暗含著誇獎丈夫的由衷喜悅;別離的感傷後面,又有著為丈夫的行動感到的自豪;表面的埋怨,表現了為愛著丈夫,因而不甘落後於丈夫的自尊。

作品構思新穎,情節開展疏密相間,詳略得當,富有節奏感。對一般性的情節,作粗線條的勾勒或側面的暗示。

對夫妻話別、遭遇戰等典型場面則工筆細描,重點渲染。作者把緊張的戰斗和日常生活細節糅合起來,按照生活的順序,自然地展開故事。

在動作、對華和細節中細致入微地刻畫人物心理,筆墨儉省,形象傳神。作品以富有感情的筆觸,揭示了人物和生活的美,揭示了勞動和戰斗的詩意。

全篇情景交融,意境優美,語言樸素無華,真實自然,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清新雋永,融小說、散文、詩歌的特點為一體的散文詩式的小說的獨特風格。

4. 《荷花澱》的藝術特色

《荷花澱》是孫犁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為「詩體小說」。小說語言樸素無華,清麗暢達,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作品融小說、散文、詩歌為一體,具有散文詩式的獨特小說風格。宛如帶露沾水的荷花,既有絢麗多姿的風采,又洋溢著沁人心脾的醉人清香。

如作品開始描寫水生嫂月夜編席的場景,作者用「雪地」、「雲彩」。比喻水生女人編成的大片葦席,又抓住薄霧、清風、荷香這樣富有水鄉氣息特徵的事物,寥寥幾行就點染出荷花澱的風貌。這樣優美的景色與主人公縈徊心頭的思念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特有的氣氛。

接著寫夫妻話別,話別語言則是質朴無華而感情真摯的深沉。這一切自然和諧地相互映襯,恰如其分地描繪出當時的環境和人物思想生活的特點。

(4)荷花澱有聲擴展閱讀

《荷花澱》是孫犁 1945年創作的。寫的是抗日戰爭最後階段的冀中人民的斗爭生活。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孫犁毅然投身抗戰,在平漢路西的山裡工作,聽到從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講過兩個戰斗故事,其中一個是關於白洋淀青年組成雁翎隊,這個素材觸發了孫犁的創作靈感,1945年,在延安便寫成了《荷花澱》。

人民日報編輯衛建民:《荷花澱》不是軍事題材的文學作品,而是一位作家和一個民族的還鄉夢。

原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姚雪垠:白洋淀明麗的天然景色,伴隨著殘酷戰爭年代裡根據地人民內心迸發出來的對祖國,對革命,對同志和親人熾熱無私的愛,像一股暖流,直沖你的心扉,使人經久難忘。一個作家的作品,有如此強大的藝術魅力,是不多見的。

5. 《荷花澱——白洋淀紀事之二》的讀後感

描寫思路:以課文內容作為主題,結合自身感受,真實得描述,正文:

白洋淀,一個極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讀這本書以前根本不知道這個地方。同樣的,白洋淀里的人們也是不為人知的,這樣的角色在中國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為千千萬萬的這種人,才使中國多年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這一本書看下來,裡面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故事,裡面的白洋淀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軍隊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淀裡面的人們卻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無限希望,這份希望甚至是連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無法比擬的。

同時,他們對於自己的祖國的熱愛也同樣令我震驚,他們有些人主動參軍,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有些人雖然沒有上前線作戰,但是他們卻各自又各自的.辦法,努力為抗日事業做出貢獻。

說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會立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雲一樣獨當一面的傳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的男女老少一樣,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默默無聞地在背後努力在的人有很多;

沒有他們,也許抗日戰爭就不會成功,也許就沒有像現在一樣的和平生活,他們對於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不可或缺的。在最後,我想說:我們雖然處於和平年代,但是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在背後默默無聞得為祖國做出自己應該的貢獻。

6. 《荷花澱》

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婦女,又以水生嫂為核心。她熱愛勞動,有嫻熟的勞動技能;她回體貼丈夫,答溫柔細 心;她開明穩重,剛毅勇敢;她關心國家興亡,最終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魅力 的典型人物。她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處:熱愛勞動,勇於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樂觀開朗,積 極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據地,這使她與祥林嫂的命運大相徑庭。與趙樹理筆下的小芹相比,雖然生活在同 一時代的同一環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為爭取個人婚姻自主抗爭,而是躋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負起民族存 亡的重荷。即使在孫犁同類題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稱典型。至於文中另外的四位婦女,她們的性格也各具特點 ,這集中反映在「尋夫」部分的對話描寫上。
居於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導地位。他與父親有相同之處:思想豁達開通。大敵 當前,沒有過多地「惦記」家事,而以國事為重,毅然決然地去干「光榮事情」;他又有別於小隊長:幽默感 不強。但內心深處卻非常熱愛自己的妻兒老小,荷花澱中即使責怪了妻子,也要「把(內裝餅乾的)紙盒順手 丟在女人們船上」。

7. 求荷花澱的簡介 快

孫犁(191—2002),原名孫樹勉,河北安平人。孫犁幼時家境貧寒.據說外祖母拆了個破雞籠才有柴火給產後的母親熬的飯。但他從小就接觸並喜愛文學藝術,上小學時就常看河北梆子和各種地方戲,村裡德勝大伯說的評書、村人劉四喜的藏書《金玉緣》、山西來的說書人的鼓詞和充滿著歡樂與痛苦的童年牛活,都給孫犁深深的影響,這對他以後的創作和作品風格的形成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安國縣上高小時,孫犁就開始閱讀文學研究會的反映現實生活的小說。14歲那年,他來到保定西關育德中學讀書,更愛上了新文學,尤其是魯迅的文章。他也喜歡讀茅盾、巴金、葉聖陶的作品和外國作家梅里美、普希金、契訶夫、高爾基的小說,這些作品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精練、含蓄、明快的藝術風格,都深刻影響了孫犁。而十月革命以後的蘇聯文學作品,更使孫犁受到了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熏陶。因此,本想報考郵政學校的孫犁,選定了以「反映現實生活並推動現實牛活前進」的文學作為自己的事業。此間,他還讀了很多哲學、倫理、文化、社會學和生物學方面的書。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知識基礎。

高中畢業後,他曾在河北省白洋淀邊同口鎮當了一年小學教員,「清晨黃昏,我有機會熟悉這一帶的風上和人民的勞動、生活」。他作品中白洋淀兒女的形象及荷淀、葦塘的風光就是作家在此基礎上的體驗。

1937年,孫犁在冀中投身抗日洪流,從事革命文化工作。那「隨手可以拾到的碎小石塊,隨便向那裡一碰,都可以迸射出火花來」的時代,給了他深厚的生活體驗,加上他獨到的分析觀察和從古今中外大帥的作品中學到的精湛的藝術技巧,形成了他忠於生活真實、追求和歌頌美、為人生也就是為人民的藝術觀,並逐步發展完善為至今仍有許多人在學習的獨具特色的文學流派。

1949年1月15日,孫犁隨軍進人天津,在《天津日報》社工作。他發現並培育了一批很有才華的工人作者。1956年後的十年間,孫犁一直在病中,加上文革十年,前後約二十年一直擱筆。從1977年7月開始,又重新開始創作,「老作家煥發青春」,寫出了許多優美的作品。

孫犁從1930年開始發表小說、散文作品,到1949年創作了三十多篇小說,結集出版過《荷花澱》(1947,小說散文合集)、《蘆花盪》(1949)、《囑咐》(1949)和《采蒲台》(1950)等,還寫過輔導文學青年的小冊子《文藝學習》。解放後寫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村歌》和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1981年孫《犁文集》出版,後又陸續發表了許多散文、雜文、小說、文藝隨筆等,結集的有《晚華集》、《秀露集》、《無為集》、《遠道集》、《如雲集》、《曲終集》、《陋巷集》、《尺澤集》、《澹定集》、《老荒集》及《耕堂雜錄》、《芸齋小說》等。孫犁一生的創作不算很多,但他在中國新文學史上卻有重要的影響。

其早年的主要作品,首先是關於抗日戰爭的。「其次是反映解放戰爭和土地改革的作品,還有根據地生產運動的作品」。對這些作品,作者認為:「我最喜歡我寫的抗日小說,因為它們是時代、個人的完美真實的結合,我的這一組作品,是對時代和故鄉人民的贊歌。我喜歡寫歡樂的東西。我以為女人比男人更樂觀,而人生的悲歡離合,總是與她們有關,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寫到她們。」

寫於1950至1953年間的《風雲初記》,展現的就是偉大抗日戰爭初期的風雲變幻。作者描寫了冀中根據地一個叫王龍堂的小村莊。十年前.這個村莊第一次打出紅旗。後來暴動失敗,但紅旗不倒,十年前參加過農民暴動的英雄人物高四海和他的兒子高慶山,如今又帶領著勞動群眾投身於火熱的抗日戰爭,人民革命蓬勃地發展起來。通過對各階級各階層的人對待抗日的不同態度的描寫,作者成功地塑造了高四海、高慶山、春兒、芒種、李佩鍾等正面人物和俗兒、高疤這樣的反動、落後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春兒等農村青年婦女的形象的塑造.更使這部小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小說與散文的合集《白洋淀紀事》,收入1939到1953年間的58篇作品,其中有32篇「抗日小說」,而以女人為主人公的就有21篇,佔三分之二,且大多數都篇幅短小,沒有緊張的戲劇性沖突和曲折的故事情節,以生活見長,頗有詩意。《出走以後》里的王振中,出走前被封建婚姻羈絆在一個頑固落後的家庭里,出走後則在短時間內變成了另一個人,洗去了愁悶,面頰紅潤,舉止大方,充分展示出了解放區人民思想境界的提升和價值觀念的巨變。《吳召兒》中的吳召兒,熱情爽朗,堅定樂觀,時代氣息強烈。《山地回憶》通過「我」與妞兒在河邊拌嘴以及後來她為我做襪子的描寫,讓我們備感軍民魚水之情的溫暖和真切。《白洋淀紀事》中的自然環境描寫,也讓人稱贊不已。作者往往幾筆,就做到了「象、意」並茂,情景交融。如《采蒲台》中,作者這樣寫解凍的白洋淀:「風越刮越大,整整颳了一夜。第二天.我從窗口一看,淀里的凌一些也不見,全盪開了,一片汪洋大水,打的岸邊劈劈啪啪的響。」讓人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立體地感受到了白洋淀的風光。

而寫於1949年初的中篇小說《村歌》,反映了冀中平原土改後農民翻身獲得土地的喜悅並自發組織互助組的情形。寫於1956年的《鐵木前傳》,說的是鐵匠傅老剛和木匠黎老東以及他們的下一代九兒和六兒兩代人友誼變化的事。遠在抗戰前,傅老剛和黎老東就結成「親家」——親密無間.相互照顧的兩家。抗日開始的那年,傅老剛把女兒九兒帶了過來,並生活在黎老東的村裡。兩家人相依為命,而九兒和黎老東家的六兒也在這相依為命中「青梅竹馬」,發展起了友情。到抗戰結束傅老剛回老家看望臨別時,二人已成了真親家。黎老東在根據地,上改中分到好地,領到二兒子的撫恤糧,又收到在大津做生意的大兒子的現款,生活富裕起來了。他新買了宅子,還忙著發家致富,盼「親家」早日回來與他合作打好大車,然後去賺錢。這時,越發貧困的傅老剛帶著女兒再次來到村裡,_二位老友相聚.可黎老東對老友感情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最後一次鐵木合作中,二人似乎成了「東家和僱工」的關系,於是傅老剛「他叫出女兒來,提起水桶,潑滅了爐灶」,二人多年的友誼宣告破裂。六兒也因他父親的影響,無心上進。沉迷於賺錢、玩樂,整天和小滿兒呆在一起,九兒則積極上進,六兒和九兒也因志向不同,友情(甚至是剛剛發展了一點的愛情)完結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農業合作化初,作者沒有像柳青《創業史》那樣,通過梁三老漢和梁生寶的父子關系來揭示這種兩條道路的斗爭對十人們思想的影響,而是從經濟狀況變化之後鐵木二人的友誼悲劇這樣一個側面來寫,這是因為作者覺得「進城以後,人和人的關系,因為地位,或因為別的,發生了在艱難環境中意想不到的變化。我很為這種變化所苦惱」。作者側重寫人情變化,寫人生,寫內心感受,即從人情與道德角度切入生活,別具一格。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篇小說中的一個性格復雜的獨特人物——小滿兒。她美麗、熱、大膽、伶俐,卻又狡黠、尖刻,乃至有點放盪;她聰明能於卻又常常逃避開會、學習,野性難馴;她被人稱為「落後的女人」,但內心非常自尊,充滿著對幸福的渴求,生命力充盈。這是在那個年代徘徊在人生交叉路口的「圓形人物」。這樣豐滿復雜形象的成功塑造,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技巧與風格。

茅盾先生曾稱贊過孫犁的風格:「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多風趣而不落人輕怫。」

孫犁晚年的(齋小說)風格大變,古樸凝重,篇幅極短,且後附「芸齋主人」的議論,蘊含了作者一生的思索和睿智。這位精神田園的執著守望者,在晚年形成了自己崇尚自然之道的美學思想。

下面就來專門談談孫犁的代表作《荷花澱》。它寫於延安,發表於1945年5月15日《解放日報》副刊。作品的主要內容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區的一個農村裡,有七個青年要去參軍,在縣里報了名。他們怕家裡人拖後腿,就公推廠一個叫水生的游擊組長回去跟他們的家裡人說明白。水生連夜趕回家,到別人家裡做了些說服工作,又與妻子話別,第二天便匆匆走了。過了兩天,這些青年婦女想去看看參了軍的丈夫,給他們捎點衣裳。她們偷偷坐在一隻小船上,劃到對面的馬庄去。可部隊剛好在前一晚開走了。於是她們回家,路上碰到了一隻日本鬼子的大船。她們拚命地逃,鬼子在後面窮追不舍。在她們把小船劃進荷花澱里的同時,埋伏在淀里的一支部隊給了鬼子迎頭痛擊,打沉敵船,全殲鬼子。她們這時才發現,原來伏擊鬼子,在危急關頭救了她們性命的,正是她們想見的新參軍的丈夫。戰士們完成了任務,又見到了愛人,高高興興地帶著戰利品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這年秋天,這群婦女也學會了射擊,在冬天配合子弟兵作戰。

作品肯定了人民戰爭,熱情歌頌了根據地人民英勇、樂觀和自覺的精神。但藝術表現上卻別開生面、情趣盎然,可以說達到了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標志著孫犁短篇小說創作的成熟,體現了孫犁小說的鮮明特色。

第一,善於運用日常生活畫面來展示時代風貌。作者在五千多字的篇幅中,用來寫伏擊戰的只有十分之一的文字,重要筆墨都用來寫夫妻話別、探親遇敵、見到丈夫等場面,但這些平凡的場面卻別有深意。如夫妻話別,寫的是水生他們報名參軍抗日,可作者沒將筆墨放到水生他們如何報名的場面上,而是通過水生嫂識大體、顧大局,勇挑家庭重擔,支持丈夫參軍的舉動,寫出了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人民尤其是年輕婦女的崇高品德和革命覺悟。丈夫走了幾天後,水生嫂和女伴們想念丈夫,借日去看他們,足見愛之深。而愛得那麼深切又能毫無怨言地送自己的丈夫參軍,更見民族大義。親眼見到丈夫的伏擊戰後,她們說「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這樣的「兒女情」,正是對新時代英雄兒女的一曲贊歌。《荷花澱》的續篇《囑咐》(1946),寫的是離家八年的水生回家,只呆了一晚又匆匆與妻子離別的故事。水生嫂的臨別囑托看似夫妻告別的日常畫面,寫出的卻是廣大人民的囑托、歷史的囑托,反映了解放區人民對解放戰爭的全力支持和殷切希望。孫犁的小說致力於挖掘日常生活畫面中解放區勞動人民尤其是婦女的新風貌和高貴品質,「至於那些年輕婦女,我已經屢次聲言,她們在抗日戰爭年代,所表現的識大體,樂觀主義以及獻身精神,使我衷心敬佩到五體投地的程度」。時代精神最閃亮之處被孫犁捕捉到了,顯示出他小說的敏銳和深刻。

第二,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這、點是和孫犁的藝術追求分不開的。孫犁不止一次地說過,他很喜歡普希金、梅里美、果戈理、契訶夫、高爾基的作品,「我喜歡他們作品裡那股浪漫氣息、,詩一樣的調子,和對美的追求」(《勤學苦練》),要「表現真善美的極致」。《荷花澱》一開篇,寥寥幾筆.就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飽含著詩情畫意的風景畫,同時也是風俗畫。「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女主人公在這美麗的畫中,愈見其心靈手巧、勤勞能幹。勞動生活也不似往常那般枯燥,而以一種詩意般的描寫將勞動的愉快表現得含蓄、優美,作者對於鄉下、對於人民的贊美和想念也全在這畫里。這是一幅白描的畫,但畫中分明有詩,一首不露痕跡的「抒情詩」,顯得那麼浪漫。又如後面的文字:「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邊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裡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裡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L生長去了。」描寫於凈利落,照實寫出卻處處彌漫著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展示出一幅解放區安閑寧靜的美好生活畫面,更激發人們對破壞這種生活的鬼子的痛恨。

第三,善於運用對話和細節描寫人物。如寫水生嫂和四個年輕婦女想念丈夫卻又找借口的那一段:「我不想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我本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雖每人只一句,卻活畫出了處於戰爭環境中的一群活潑可愛的青年婦女形象。她們在見到丈夫後回來的路L的那些議論也是如此。孫犁不但善於通過外在的言談舉止塑造人物,而目,善於捕捉日常生活的典型細節。例如,當水生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時,「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葦眉子劃破了手」,內心瞬間劇烈的心理活動,藉助手指的震動傳達出來。聽了丈夫的解釋後,她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低著頭說出這句話,與仰著頭、歪著頭、笑著說、撇著嘴說是不同的。它生動地表現了這時的妻子對丈夫那種愛中有怨,怨中有愛的復雜感情和矛盾心理。這主要得益於作者對家鄉人民話語、動作的熟悉,是作者生活、思想和藝術修養深厚的一種表現。

第四,語言簡潔、優美,富於詩情畫意。大家常喜歡用「詩的語言」來概括孫犁的作品的語言。孫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詩意,並善於運用飽含詩情的筆觸來表現它。不論是對話,還是敘述、描寫,用的哪怕是最通俗的口語,都能像詩句一樣優雅。如幾個女人沒見到丈夫往回走時,有句這樣的話:「可慌(高興的意思)哩,比什麼都慌,比過新年,娶新——也沒見他這么慌過!」一個「慌」字生動地表現了青年婦女那種既興高采烈又急不可待的心情,看到了青年們火熱的心。而那位女人說到「娶新」時,心裡一羞,臉上一紅,靈機一動,舌頭一卷,忙把吐到嘴邊的「媳婦」兩字咽下去了,詩境一般地顯現了人物心靈深處的一閃念。

孫犁的小說有其獨特的貢獻。在40年代的解放區文學創作中,盡管題材風格上有差別,但主題與旋律卻基本相同,即對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以及民族精神的弘揚,形成了一種「政治、功利」的敘述模式。而孫犁小說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這一流行格局,並為現代文學民族化、現代化的發展作出了特殊的貢獻。與趙樹理側重探索農民在革命斗爭中如何成長的「變」的過程不同,孫犁以充滿詩意的筆致側重於歌頌「變」之後的人民群眾的「新」與「美」,不按流行格局去表現,而是將藝術的聚焦點對准他們內在的心靈世界,為那個風起雲涌的年代習慣於大風沙的「延安讀者」帶來了「帶有荷花香味」的風。在孫犁的影響下,出現了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房樹民、苑紀久等一批作家,形成了「荷花澱派」,可謂影響深遠。

8. 荷花澱閱讀答案

●課文鑒賞說明

《荷花澱》是孫犁的代表作。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這樣一個關系著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說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

一、人物形象

小說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國婦女傳統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據地婦女進步的特點。

勤勞、善良:她織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幹與勤快;丈夫是游擊隊長,黨的負責人,大部分家務勞動得由她承擔。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養育孩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溫柔、體貼:丈夫工作晚歸,她首先「站起來要去端飯」,賢惠體貼;丈夫說要參軍,她「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表現了她對丈夫的依戀和關心。丈夫參軍沒幾天,她心裡思念丈夫,又偷偷和眾夥伴去看望丈夫,對丈夫可謂一往情深。

深明大義:丈夫參軍,她並沒有拖丈夫的後腿,雖然她是不想讓丈夫走的。丈夫去做動員工作,她一直「獃獃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聽聽丈夫的「囑咐」。丈夫說「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拚命」。她流著眼淚答應了,這表現了她的忠貞。

二、夫妻之情、家國之愛

小說雖然描寫的是抗日戰爭的事情,但是並沒有直接寫戰爭的激烈、殘酷,而是把筆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上。這些善良、純真的人們在戰爭環境中閃耀出人性的光輝,表現了人民不畏強暴、保衛家園的精神狀態。侵略戰爭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們以純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經戰勝了侵略者。這是抗戰勝利的精神源泉。

小說中,水生等參軍的人對家庭的眷顧,他們委託水生來做家屬的工作,正表現了他們對親人真摯的感情;水生嫂等婦女們雖然委婉地流露出對丈夫們難舍之情,但還是義無反顧地為自己的丈夫打點行裝,送他們上戰場打擊侵略者。至於以後婦女們感情依依探望徵人,又為丈夫分擔任務,參加戰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國之愛。

有國才有家,反之,有對親人的深情才有對國家的忠誠。

三、在戰爭中成長

殘酷的戰爭環境,也促使人的思想性格成長成熟。以水生嫂為例,她是一個傳統、善良的農村家庭婦女,盡心盡力地支撐家庭,不讓丈夫有後顧之憂。得知丈夫要離家參軍,她雖然心裡為難,但還是支持丈夫的選擇。這時候,她的心理還沒有大的變化,仍是賢妻良母式的思維,對丈夫更多的是習慣性的順從。由探望丈夫開始,她的心理起了變化。對戰爭的親身感受,使她對丈夫的抗戰事業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於是她也投身到抗戰的行列中,直接參加保家衛國的神聖事業。她的思想性格也得到一個大的飛躍。

四、語言特色

這篇小說的語言質朴、簡明,但又內涵豐富。

如水生告訴水生嫂自己參軍那一段:

水生小聲地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水生沒有和妻子商量就報名參軍,怕妻子責怪,心裡有些忐忑不安,所以「小聲」地說話。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沒有直接說水生嫂聽到丈夫要去參軍的心理反應,但是從她「叫葦眉子劃破了手」這個細微的動作,可以窺見她內心的波動。

再如婦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表明自己不是想拖丈夫的後腿,但是有去探望丈夫的「充足理由」。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沒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緊的話」,當然必須當面囑咐。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知道前兩位的話不能「自圓其說」,只好另想辦法,搬出「婆婆」做理由,最後還不忘加一句「有什麼看頭啊!」表白自己,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生活化的人物語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

●解題指導

一、這道題主要想引導學生了解情節線索,進而理解小說的主題。擬小標題,要抓住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來概括。

參考答案:①夫妻話別;探親遇險;上陣殺敵;②送夫參軍;尋夫遇敵;助夫殲敵。

二、這篇小說的語言很有特色。通過具體的語言分析,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

1.(1)水生說:「……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低著頭」表現水生嫂的性格,她是一個傳統的,很賢惠的農村婦女。她對丈夫是很順從的。她說:「你總是很積極的。」有一絲嗔怪,但並沒有反對丈夫第一個舉手報名的意思。

(2)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家裡怎麼辦?」——首先表明不反對丈夫參軍,但是「家裡怎麼辦?」表明她對丈夫的依戀。

(3)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並沒有哭,只說:「你明白家裡的難處就好了。」——水生嫂雖然捨不得丈夫離開自己,但她對丈夫的行為是支持的。水生表明自己知道她的「難處」(實際是她丈夫的依戀),她「鼻子里有些酸」,對丈夫體貼自己的心意感到寬慰。

(4)雞叫的時候,水生才回來。女人還是獃獃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說:「你有什麼話,囑咐囑咐我吧。」——「獃獃地」表明水生嫂對丈夫離開自己參軍感到一時還難以承受。

「沒有什麼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

「嗯。」

「什麼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後面。」

「嗯。還有什麼?」——「嗯」「嗯」表現了水生嫂性格的溫和、柔順。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拚命。」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聽了丈夫最主要的「囑咐」,水生嫂流淚了,「流淚」並不表現水生嫂的懦弱,恰恰表現她性格的堅強。「流著淚答應」,是她對丈夫的忠貞的諾言。

2.參見「課文鑒賞說明」。

三、這道題主要讓學生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理解人物,要注意用歷史發展的眼光來分析人物。祥林嫂、翠翠和水生嫂同樣都是中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是她們的人生道路卻完全不同。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時代末期,現代文明之風還吹不進封閉、保守的魯鎮,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會現實所毀滅;翠翠生活在封閉的農村,總是沖不破孤獨寂寞的牆壘,最終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戰時期,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根據地,婦女解放已經開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從一個賢惠、溫順的村婦成長為一個抗日戰士。

●教學建議

一、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可以給學生幾個研讀的方向,如「水生嫂的性格」「抗戰中婦女的成長」「小說的語言特點」等等,講解不要過多。

二、這篇小說雖然以抗戰為大的背景,但主要表現普通人夫妻情、家庭愛。這些普通人所具有的純美的人性、親情,是正義的基礎和源泉,蘊藏著戰勝侵略者的巨大力量。要引導學生理解,而不是泛泛而談。

●有關資料

一、充分體現孫犁藝術特色的《荷花澱》 (林志浩)

孫犁同志是一位在小說創作上有自己的藝術風格的作家。《荷花澱》是他的短篇代表作,描寫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白洋淀地區的一個令人喜悅的故事。七個農村青年參軍,因為走得匆促,除了水生以外,都來不及同家裡人告別。他們的妻子很惦念,想去看看。但是沒有找到。在回家的路上,她們的小船,碰上日本侵略軍的運輸船,敵人追趕著她們。幸虧她們丈夫的隊伍埋伏在這里,給了敵人一個迎頭痛擊。這些婦女也在無意中遇到了丈夫,並立下了引誘敵人進入包圍圈的功勞。

這個短篇充分體現了孫犁創作的鮮明特色,這里想談三點。

首先是作者善於用精練的筆墨,寫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對於婦女,刻畫得尤其深刻、細致。

請看作品的第一部分,即水生在區上報了名,回到家裡同妻子見面的一段描寫:

女人抬頭笑著問:「今天怎麼回來得這么晚?」站起來要去端飯。

水生坐在台階上說:「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她問:「他們幾個呢?」

當時斗爭形勢很緊張,丈夫這么晚才回來,臉色神情也異常,女人立刻覺察到了,擔心出了什麼事。她看到只有自己的丈夫回來,其他六個人都沒有回來,所以第一句話就問:「他們幾個呢?」

水生沒有直接把參軍的事說出來,而是簡單地回答:「還在區上。」留下緩沖的餘地,然後就問他的父親和兒子小華。當他知道父親已經睡下了,才放了心,准備先給妻子做工作,然後再去做父親的工作。

女人很機警,對於丈夫的回答還不滿意,又緊追著問:「他們幾個為什麼還不回來?」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麼了,你?」

這些地方都寫出女人細膩的感情活動。水生一露面,她就覺察到有異常的情況發生。她問丈夫,回答又不得要領,有點吞吞吐吐,這就更加引起女人的疑心,她就繼續追問,非弄個水落石出不可。

當水生回答:「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作品描寫「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

這里沒有直接描寫人物的心裡活動,實際上卻是含蓄地描寫了。既寫出女人非常關心丈夫,全神貫注聽丈夫講話,才不留心手裡的葦眉子;又寫出丈夫參軍的消息,在女人內心所引起的震動。但女人是識大體的,她剋制住自己對丈夫依戀的感情,不讓這種感情過分流露出來,所以毫不聲張,作品寫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這樣細膩的感情活動,就通過一個簡單的細節,形象地表現出來了。這是剛聽到丈夫參軍的消息時的直接反應。

當丈夫比較詳細地說明當時的形勢,縣委決定成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時,作品描寫:「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

簡單的一句話,包含著豐富、細致的感情活動,是值得我們仔細捉摸、深入體會的。「你總是……」這種口氣,本來是表示不滿的。用不滿的口氣說話,是為了表現女人對丈夫依戀的感情。「總是……」什麼呢?「總是很積極的」。「很積極的」,這是對丈夫的稱贊。所以這句話是用一種不滿的口氣表達了女人滿意的心情,寫出女人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的活動。盡管這個普通勞動婦女對丈夫的參軍,還有點戀戀不舍,但她是識大體的,她沒有因為留戀夫婦生活,而拉丈夫的後腿,相反,她稱贊丈夫的積極,滿意丈夫的行動。實際上,當丈夫比較詳細地說明斗爭的形勢,和自己參軍的經過時,女人正式回答的第一句,就是支持丈夫的行動。這種支持不是講什麼大道理,而是通過這樣一句簡單的日常生活的語言來表現。這是非常簡練的一句話,但它所包含的感情卻是很細膩、很豐富的。

水生他們參軍走了。作品接著描寫:「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過了兩天,四個青年婦女聚在水生家裡」,商量著去探望自己的丈夫。「藕斷絲連」,是個普通的成語,但用在這里,卻非常貼切,它富有地方色彩,富有荷花澱的風味,而且十分准確地表現這些女人對丈夫的懷念。她們湊在一起,就念叨著丈夫,想去看丈夫。但是,她們是在革命根據地的環境中生活,在黨的教育下成長的,都積極、上進,自尊心也很強。何況男人剛走兩天,她們要明白說出,又感到難為情。因此,就想法給自己找到了借口。有的說:「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有的說:「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雖然都是借口,大家心裡也明白,就是心照不宣。這樣簡單的幾句話,就把她們的藕斷絲連,寫得活靈活現,充分表現這些青年婦女此時此境的復雜而細致的感情。她們的矜持和害羞,終於敵不過對丈夫的懷念,於是「偷偷坐在一隻小船上,劃到對面馬庄去了」。

用散文詩的語言來寫小說,是孫犁創作的又一個特點。這就使他的小說帶有濃郁的抒情味道。這里可舉出他寫勞動、寫戰斗的例子來分析。

小說的開頭,描寫水生女人編席子。作者把這個勞動場面,完全詩化了。請看小說的頭一個自然段: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濕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開頭前三句,作者就點出了勞動的時間、空間和對象。像詩的語言一樣,簡練、動聽、優美。它不僅寫了環境,還反襯出環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這里是個勞動場所,但收拾得很乾凈,而且一切准備工作,都在白天做好了:現在的葦眉子濕潤潤的,正好編席。接下來就寫女人的勞動。女人勞動得怎樣呢?作者沒有直接說出來,他只是寫勞動的畫面。簡單兩句話,就把女人編席子的情景完全形象化了:那樣柔滑修長的葦眉子,就在她手指上纏絞著,在她懷里跳躍著。纏絞著,跳躍著,這兩個動詞用得多麼好,他不僅把勞動的場面寫活了,而且把女人的好手藝,女人的勤快,都有力地描繪出來了。

特別是下面這一段: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你看,本來是在勞動,一下子就變成了「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這不是把勞動的場面完全詩化了、美化了嗎?「她有時望望淀里」所引起的關於白洋淀雪白世界的描寫,不僅讓讀者看到了完全詩化了的畫面,聞到了「新鮮的荷葉荷花香」,而且還感受到了女人的內心活動。她為什麼「有時望望淀里」呢?因為她心裡有事:天這么晚了,丈夫還沒有回來,她一邊勞動,一邊在等待丈夫回家。人物的心事,不採用一般小說的敘事的方式來表現,而是通過散文詩的繪畫的筆法來描繪,就顯得詩意盎然,引人入勝。

再看描寫戰斗的場面。先看在戰鬥打響之前,日本人的大船緊追過來的描寫:

幸虧是這些青年婦女,白洋淀長大的,她們搖得小船飛快。小船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從小跟這小船打交道,駛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

這個場面寫得非常簡潔、生動,是一幅十分逼真的畫面。描寫她們搖的小船飛快:「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駛船「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兩個地方用了三個比喻,都是寫飛快。打跳的梭魚是形容船的飛快。織布穿梭,縫衣透針,是形容人物動作的飛快、熟練。這些比喻都用得好,切合當時的情景,也切合婦女的身份。這時只聽到「水在兩旁大聲地嘩嘩,嘩嘩,嘩嘩嘩!」再用這樣的象聲詞來寫聲音,真是有聲有色,十分生動,從而也反映出這些青年婦女的沉著、勇敢、能幹。

她們把船搖進了荷花澱。對荷花澱的幾筆描寫是這樣的:「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這完全可以當作散文詩來朗讀。這里只有兩句話,一句寫荷葉,一句寫荷花,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寄託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這里是荷葉荷花,也是銅牆鐵壁,是監視敵人的哨兵,也就是埋葬敵人的戰場。用這樣兩句話,作為這一部分的收尾,也就暗示最後部分將是一場消滅敵人的戰斗。所以這兩句話,從文章的結構上說,也很有意義,很有作用。

再看下面描寫戰斗的場面。作者不是用一般小說的寫法來寫戰斗,而是用散文詩的筆調來描寫。我們常見的小說寫法,總是要比較客觀、具體地描寫敵我雙方打仗的情況。這里卻不是這樣寫,而是通過這些婦女的切身感受和體驗來著筆。

作者的筆隨著她們的船搖進荷花澱,開始記錄當時人物的視覺和聽覺:她們看見的是荷花澱「幾只野鴨撲楞楞飛起,尖聲驚叫,掠著水面飛走了」。聽見的是「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槍!」交火以後,對敵人幾乎一句話也沒有寫。作品正式展開描寫的,是婦女所想到的、所聽到的、所看到的:

她們想,陷在敵人的埋伏里了,一準要死了,一齊翻身跳到水裡去。漸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幫露出頭來。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裡。荷花變成人了?……

這完全是人物的感受。這是一場緊張的戰斗,作者卻在寫「荷花變成人了?」寫這群婦女在東張西望,找自己的丈夫。這不是把一場戰爭完全詩化了嗎?它有力地表現這些婦女轉驚為喜的緊張、愉快的感情。通過人物的感受和體驗來描寫,這常常是詩歌的寫法,它有利於渲染和加強感情的色彩。

當然,對這場戰爭也有些客觀描寫,但只有很少幾行文字,顯然不是描寫的重點。重點卻放在打了勝仗、打撈戰利品上。這個重點雖是客觀描寫,但充滿著詩情畫意,洋溢著人物戲謔的情調和歡樂的氣氛,完全可以當成散文詩來閱讀。

孫犁的小說,大多數都是描寫冀中一帶,尤其是白洋淀地區人民的生活和斗爭。他著重取材於勞動婦女,這是他創作的最大特色,也形成他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以這篇小說來說,本來是寫七個青年參軍,以及參軍後所取得的第一個勝利。按照一般的寫法,本來似乎應該以這些參軍的青年為主。但作品卻著重寫了他們的女人。作品對於題材的這種處理,是很值得注意的。我們不能僅從個人的藝術愛好、藝術習慣方面去理解,而是要看得更深一些。在舊社會,勞動婦女被壓在社會的最底層,她們是迫切要求解放的。她們解放到什麼程度,常常是我們衡量社會解放的一種標准。因此著重描寫婦女的生活和思想,描寫她們怎樣一步步地站起來參加社會斗爭,對於反映解放區人民的生活,反映革命戰爭在人民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變化,都是很有意義的。所以我們認為孫犁創作中的這一風格和特點,是有著深刻的時代和社會的原因的。《荷花澱》不過五千字的篇幅,但我們從這里卻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據地的勞動婦女怎樣一步步地站起來參加社會斗爭,可以清楚地聽見她們前進的腳步聲。開始,我們看到這些婦女還是帶著一般家庭婦女的特點。由於社會的、歷史的原因,她們都守著自己狹隘的家庭,希望丈夫不要離開。但是根據地黨的教育,革命戰爭對每個人的教育,使她們識大體,明大義,她們有積極向上的要求,她們懂得丈夫站在民族解放戰爭的前列是光榮的,應該支持,而不應該由於個人感情和生活的原因而妨礙他們。她們支持丈夫參加抗日戰爭。後來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們看見打仗,經了風雨,見了世面,知道打仗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用她們自己的話來說:「只要你不著慌,誰還不會趴在那裡放槍呀!」「打沉了,我也會鳧水撈東西,我管保比他們水式好,再深點我也不怕!」這就是說,經歷了一次打仗,她們增長了見識,知道男人能做到的,婦女同樣也能做到。經歷了一次戰爭,便喚起了婦女的自尊心,喚起了她們相信自己可以同男人一樣戰斗的思想覺悟。當聽到水生批評她們是「一群落後分子」時,有個婦女說得好:「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於是,她們成立了隊伍。這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敵人來「圍剿」時,「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小說就這樣真實地反映了根據地的婦女,怎樣由於戰爭的教育,逐步地打破家庭小圈子,擺脫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女人低男人一頭的思想,一步步地站到了社會斗爭、民族斗爭的行列里。她們以實際行動為中國勞動婦女爭了氣,為中國人民增了光。

你想,連最沒有地位、最受壓迫、覺悟較低的婦女也起來了,那麼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難道還會遠嗎?當然是不會遠的。所以這篇側重從婦女方面來反映根據地人民斗爭生活的作品,同樣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9. 荷花澱的主要內容!急!簡短的!

荷花澱的主要內容:

《荷花澱》講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區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抗日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群像。這些婦女勤勞、朴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著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編葦席,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著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

(9)荷花澱有聲擴展閱讀:

《荷花澱》是孫犁的代表作之一。選自孫犁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為「詩體小說」。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里,一個關系著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說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小說語言樸素無華,清麗暢達,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作品融小說、散文、詩歌為一體,具有散文詩式的獨特小說風格。宛如帶露沾水的荷花,既有絢麗多姿的風采,又洋溢著沁人心脾的醉人清香。如作品開始描寫水生嫂月夜編席的場景,作者用「雪地」、「雲彩」。

比喻水生女人編成的大片葦席,又抓住薄霧、清風、荷香這樣富有水鄉氣息特徵的事物,寥寥幾行就點染出荷花澱的風貌。

這樣優美的景色與主人公縈徊心頭的思念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特有的氣氛。接著寫夫妻話別,話別語言則是質朴無華而感情真摯的深沉。這一切自然和諧地相互映襯,恰如其分地描繪出當時的環境和人物思想生活的特點。

熱點內容
卡卡ktv梅花園 發布:2025-07-09 04:14:26 瀏覽:699
牡丹王子淮南子 發布:2025-07-09 04:13:48 瀏覽:13
大連紫丁香 發布:2025-07-09 04:13:40 瀏覽:500
過濾盆景 發布:2025-07-09 04:11:48 瀏覽:711
南寧盆景樹 發布:2025-07-09 04:09:39 瀏覽:822
情人節安妮頭像 發布:2025-07-09 04:09:38 瀏覽:752
娃娃花藝 發布:2025-07-09 04:09:03 瀏覽:300
黃槲蘭花語 發布:2025-07-09 04:04:11 瀏覽:740
類似一朵花是什麼牌子 發布:2025-07-09 03:58:26 瀏覽:796
網紅蘋果綠植 發布:2025-07-09 03:49:56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