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寧夏西府海棠

寧夏西府海棠

發布時間: 2022-09-13 03:46:43

㈠ 寫作文,急需蘋果的各種資料(產地,營養,種類等)

歷史
原產於中亞細亞。哈薩克的阿拉木圖有蘋果城的美譽。

形態外觀

開花的蘋果樹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5米,栽培條件下一般高3~5米。樹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規則的縱裂或片狀剝落,小枝光滑。葉序為單葉互生,橢圓至卵圓形,葉緣有鋸齒。傘房花序,花瓣白色,含苞時帶粉紅色,雄蕊20,花柱5。果實為仁果,顏色及大小因品種而異。
習性
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適於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心土通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品種
有超過 7,500個已知品種。良種:「紅星系列」,「紅富士」,「喬納森」等。美國的名種有:Red Delicious (香港稱地利蛇果,簡稱蛇果),Gold Delicious 等。除鮮食的品種外,尚有烹調用的蘋果。由於蘋果的果酸有保持水份的作用,適宜烤焗。
營養
蘋果含有大量的果膠,這種可溶性纖維質可以降低膽固醇及壞膽固醇的含量。一中等大小未削皮的蘋果可提供3.5克的纖維 質,是營養專家建議的RNA的百分之10以上,而且僅含80卡洛里的熱量(即使削了皮,也含2.7克的纖維質)。「美國生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在深紅色的生果皮,如蘋果及提子等,均驗出有Resveraltrol。該物質可減少呼吸系統包括氣管及肺部等發炎,從而控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病症。
想知道可以到這里了解: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9%E6%9E%9C
蘋果種類概述

種類概述 根據其成熟期的早晚將其分為早、中、中晚、晚品種。
--------------------------------------------------------------------------------
早熟品種
特早紅 山西臨汾果樹場1976年發現的柳玉芽變,1985年鑒定。
果實扁圓形,平均果重96.9g, 最大164.5g,底色黃綠,彩色全面濃紅。可溶性固形物11.4%,微酸,有香味,品質中上。6月中旬成熟。
--------------------------------------------------------------------------------
金水蘋 湖北省茶果研究所1964年以瑞香×老篤育成,1979年定名。
果實短圓錐形,平均果重100g,最大150g,底色黃綠,有淡紅色間斷條紋,皮薄。果肉鬆脆,汁多,甜而微酸;可溶性固形物11.5%—13.0%,有機酸0.25%,有香味, 品質中上。6月中下旬成熟。
--------------------------------------------------------------------------------
甜黃魁 遼寧省果樹研究所育成。親本為祝黃魁。1952年雜交,1970年定名。
果實扁圓錐形,平均果重80g左右,果皮黃綠,陽面稍顯淡紅色條紋;果肉疏鬆,味甜,品質中等。在鄭州6月下旬成熟,遼寧熊岳7月上中旬成熟。
--------------------------------------------------------------------------------
遼伏 遼寧果樹研究所培育的品種。親本為老篤×祝,1956年雜交,1969年命名。
果實扁圓形,果實較小,重80—100g,果皮黃綠色,陽面稍有暗紅色條紋,肉質脆,味甜,品質中等,黃河故道地區6月底7月初成熟。
--------------------------------------------------------------------------------
早東蘋 山東東平縣林業局1986年發現的金冠自然雜交的品種,1987年定名。
果實圓錐形,平均果重125g,最大重208g,果皮綠黃色, 果點小, 皮薄。果肉脆, 汁多, 味甜酸,可溶性固形物9.2%—12.0%,香濃,品質上。7月上旬成熟。
--------------------------------------------------------------------------------
伏翠 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1962年以赤陽×金冠育成,1981年命名。
果實短圓錐形,果重116—165g,黃綠色,果點不顯。果肉細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1.8%,總酸0.17%,品質上。7月上旬成熟。
--------------------------------------------------------------------------------
岱綠 山東省泰安市化馬灣鄉沙溝果園1974年發現的自然實生樹,1989年命名。
果實圓錐形,重94.9g,淡綠色,肉質中粗,汁中多,可溶性固形物9.74%,風味比同期金冠甜,總酸0.13%,比同期金冠低,品質上。7月上旬成熟。
--------------------------------------------------------------------------------
伏帥 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1962年以長早旭×金冠育成,1977年命名。
果實長圓錐形,重120g,黃綠色,肉質緻密,脆,汁中多,甜,微酸,可溶性固形物12.0%—15.5%,有機酸0.13%,有芳香,品質上。7月上中旬成熟。
--------------------------------------------------------------------------------
寧光 寧夏園藝研究所60年代從國光自然雜交種子經60Coγ射線1500γ輻射後選出。
果實味甜,品質上。7月下旬至8月初成熟。抗寒性特強,適於山區、寒地發展。
--------------------------------------------------------------------------------
中熟品種
寧秋 寧夏園藝研究所1970年以金冠×紅魁育成。
果實卵圓形,重144.8g,淡黃綠色,陽面紅色,有斷續條紋。肉細密,脆,汁多,酸甜,可溶性固形物14%,香,品質上。8月中旬成熟,較耐霜凍。
--------------------------------------------------------------------------------
伏錦 遼寧省果樹研究所培育。親本為元帥×黃魁。1954年選出,1958年鑒定,原代號343。
果實中等大,平均果重150g,圓錐形,整齊;果面淡黃色,陽面被有紅暈或暗紅條紋,果面潔凈,果肉淡黃色,肉質鬆脆,味甜酸,有芳香,品質中上。在鄭州7月成熟,遼寧熊岳8月中下旬成熟。
--------------------------------------------------------------------------------
祝 原產美國,又名美夏、白糖。
果實中等大,平均果重150g,長圓形或近圓形。梗窪一側常具唇狀突起物,成熟時,果面底色黃綠,陽面間具暗淡紅色條紋。果肉白色,肉質鬆脆,味酸甜,品質中上等。
--------------------------------------------------------------------------------
旭 原產加拿大。
果實扁圓形,平均果重200g,果梗短。果皮薄,底色黃綠,充分著色後,全面紫紅色,上面被有一層灰色果粉。果肉白色,肉質細軟,味甜酸,有特殊芳香,品質中上等。8月上中旬成熟。
--------------------------------------------------------------------------------
早紅星 山東乳山縣山寨鄉樓村果園1972年發現的元帥芽變,1986年命名。
生長結果似元帥,著色特早,最早6月底著色,一般7月中旬著色,品質優於元帥、紅星,可溶性固形物10.5%。
--------------------------------------------------------------------------------
中晚熟品種
龍冠 黑龍江牡丹江市農科所1971年以金冠×K9(七月鮮)育成,1987年命名。
果實長圓錐形,重94.5g,綠黃色,果肉白或黃白色,汁中,可溶性固形物13%,有機酸0.17%,果心小,品質上。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成熟。
--------------------------------------------------------------------------------
紅玉
果實中等大,平均果重150g,近圓形,頂端常平截,梗窪一側常具瘤狀附生物;果皮底色淡黃,全面著以綠紅彩色,陽面常呈濃紅色,外觀甚美;果肉黃色,間或具有紅色色調,肉質鬆脆,味甜酸,芳香雋有,品質上,在黃河故道地區9月上旬成熟,遼寧西部地區9月下旬—10月上旬成熟。
--------------------------------------------------------------------------------
富麗 原產美國,1940年前後由美國引進。
果實長圓柱形,平均果重120g,果皮具有紅色霞暈和暗紅色斷續條紋,充分成熟時,全面濃紅色,果面很美觀,梗窪處常有瘤狀突起,窪內有黃褐色或淺紅色斑塊,果肉黃白色,緻密,脆,味濃甜,品質上等。
--------------------------------------------------------------------------------
紅星 美國品種,系元帥系的芽變。
元帥(又名紅香蕉,紅元帥)1881年發現於美國愛歐瓦州(lowa)的秘盧郡(Peru),1895年開始推廣。後來優於紅星和紅冠(Richared Delicious)芽變的出現,逐漸為後二者所代替。
果實圓錐形,頂部有明顯的5棱;平均果重250g,果皮底色黃綠,被有鮮紅色霞和濃紅色條紋;新紅星為全面濃紅色,紅冠為全面濃紅色。果肉淡黃白色,肉質鬆脆,味濃甜,具有濃烈芳香,品質上等。果實9月下10月上成熟,在鄭州9月上旬成熟。
元帥、紅星的芽變系列:
我國自己發現的芽變品種
玫瑰 山東平陰縣城關鎮東南溝果園1974年發現的紅星芽變,短枝型,1979年命名。
柳林紅 山西柳林縣東凹果園1978年發現的元帥株變,短枝型,1988年命名。
羽 紅 山西果樹研究所1973年發現的紅星芽變,1986年命名。
岱 紅 山東泰安市候家店果園發現的紅星芽變,短枝型,1989年命名。
美國發現的芽變品種
首紅 華盛頓州發現的新紅星芽變,為第4代元帥系短枝型品種,1976年發表。
魁紅 華盛頓州布紐斯特的卡爾文1964年輻射處理頂紅休眠枝後1971年選出,1975年命名。
艷紅 馬里蘭州1967年發現的紅星芽變,為元帥的第3代短枝型品種,1974年命名。
超紅 華盛頓州雅基瑪1967年發現的紅星芽變,為元帥系第3 代短枝型品種,1972年命名。
銀紅 華盛頓州澤拉縣雪爾弗斯氏果園1976年發現的海早紅芽變,為元帥系第3代短枝型品種。
紅魯比 新紅星芽變,為元帥系第4代短枝型品種,1984年引入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
紐紅矮生 華盛頓州1973年發現的新紅星芽變,為元帥系的第4代短枝型品種。1983年登記,1986年引入天津市。
瓦里短枝 首紅芽變,為元帥系的第5代短枝型品種,1984年引入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
--------------------------------------------------------------------------------
華冠 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1976年以金冠×富士育成。1988年命名。
果實近圓錐形,重170g,金黃色,微帶綠,充分成熟時全紅。肉黃色,質密,脆,汁多,酸甜,可溶性固形物14%,味濃,品質上。9月上旬成熟。
--------------------------------------------------------------------------------
嫩光 黑龍江嫩江市農科所1957年以金冠×黃海棠育成,1980年命名。
果實圓錐形或近圓形,重40.6g,最大76.5g,有5個突起,底黃,彩色鮮紅,有濃紅條紋,肉黃白,質脆,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3.75%,含酸0.29%,酸甜,稍有香氣,品質上。9月上旬成熟。抗寒力強。
--------------------------------------------------------------------------------
新冠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果樹研究所1975年以金冠×新冬育成,1989年命名。
果實圓錐形,重143g,最大235g,底黃,彩色紅暈。肉淺黃,質脆細,汁較多,可溶性固形物14.7%,酸甜,品質上。9月中旬成熟。抗寒。
--------------------------------------------------------------------------------
綠香蕉 吉林果樹研究所1962年以金紅×1056(國光×紅星)育成。1990年鑒定。
果實闊卵圓形或圓錐形,重100g,最大184g,底黃綠,陽面淡紅色,梗窪有銹斑。肉黃白或白綠,質脆硬,可溶性固形物13.0%—15.6%,酸甜,味濃,品質上。9月中旬成熟。較抗寒,吉林地區無凍害。
--------------------------------------------------------------------------------
寧香 甘肅靈武園藝場1960年以國光自然雜交種子中選出,1988年命名。
果實短圓錐形或扁圓形,重175—194g,全面鮮紅或濃紅,有斷續條紅,皮薄,果點細小。肉黃白,質細脆,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3.3%,糖酸比34:1,有清香,品質上。較元帥早熟10天左右。較抗寒。
--------------------------------------------------------------------------------
金冠 美國品種,又名金帥、黃香蕉、黃元帥。1914年在美國西維幾尼亞州Clay縣果園內被發現。
金冠抗褐斑病能力較弱,在有些省區果實銹斑嚴重,故應注意選擇栽培環境。
果實長圓錐形,頂部稍有棱突,平均果重200g,皮薄,較光滑,底色綠黃,貯後變為金黃,陽面偶有淡紅色暈,果肉黃白,肉質細脆,味濃甜稍有酸味,芳香清遠。
金冠也易發生芽變,截止到1967年,已發現的芽變有34個,其中著名的有金矮生、斯塔克金矮生、黃矮生、光金冠等。
--------------------------------------------------------------------------------
岳金 遼寧果樹研究所1979年以60Coγ射線4500γ輻射金矮生休眠枝育成,1989年鑒定。
果實圓錐形,重180g,黃綠色,果點少而小,可溶性固形物12.0%—14.2%風味與金冠相似。9月下旬成熟。基本無銹。
--------------------------------------------------------------------------------
丹霞 山西果樹研究所1972年從金冠實生苗中選出,1986年命名。
果實圓錐形,重170.6g,最大224g。底色黃綠,彩色為鮮紅條紋。肉乳白,質細脆,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7%,香甜,品質上。9月下旬成熟。
--------------------------------------------------------------------------------
青香 山東青島市農科所1973年以金冠×青香蕉育成,1990年命名。
果實高圓錐形,重210g,綠色,光潔無銹,蠟質厚,質細,汁中多,味甜,濃香,可溶性固形物14.5%,總酸0.178%,品質上。9月下旬成熟。耐貯藏,抗銹力強,抗病蟲力強。
--------------------------------------------------------------------------------
久光 吉林省梨樹農場從吉林特產所雜交(親本不詳)後代中選出,1980年命名。
果實扁圓形,重115g,最大180g,底色黃綠,覆暗紅色條紋,梗窪有片狀銹。肉黃白,質細密,汁中多,酸甜,可溶性固形物15%,有微香,果心小,品質上。9月下旬成熟。抗寒。
--------------------------------------------------------------------------------
麗紅 山西農業大學1977年以紅星×金矮生育成,短枝型,1991年命名。
果實短圓錐形,重220g底色金黃,彩色鮮紅,五棱突起,肉黃白,質緻密,酥脆,汁多,甜酸,可溶性固形物14.4%,香濃,品質優於新紅星。9月下旬成熟。
--------------------------------------------------------------------------------
華帥 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1976年以富士×新紅星育成,1988年命名。
果實短圓錐形或長圓形,重210g,全紅,有深紅色條紋,果點白色,稀而顯。肉淡黃,質細脆,汁多,酸甜,可溶性固形物13%以上,味濃,有濃香,品質上。9月底成熟。
--------------------------------------------------------------------------------
寧富 寧夏農學院1973年對國光輻射後選出。
果實圓錐形,重186.2g底色綠黃,果面全紅。肉黃白,質脆,汁多,香甜,可溶性固形物14.7%—16.0%果心小,品質優於國光。10月上旬成熟。抗寒、抗旱、抗花期霜凍。可替代國光。
--------------------------------------------------------------------------------
岳紅 遼寧果樹研究所1968年以國光×元帥育成,1989年命名。
果實近圓形,重162g,底色黃綠,全面濃紅霞,肉青白色,汁多,味甜,質鬆脆,有香氣,可溶性固形物14.4%,品質上。10月上旬成熟。
--------------------------------------------------------------------------------
甘金 甘肅農科院張掖試驗場1974年以元帥×蘋果梨育成,1987年命名。
果實短圓錐形,重200g,最大257g底色黃綠,陽面帶紅暈,貯後金黃色,肉綠黃或淡黃,質緻密,脆硬,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5%,酸甜,香濃,果心小,品質上。10月上旬成熟。
--------------------------------------------------------------------------------
奧查金 以金冠×康納德×元帥育成,1970年發表,1982年引入英國,1991年引入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
果實圓錐形或近圓形,重175g,最大320g,金黃色,陽面有橙紅色暈,皮薄。肉淡黃色,質細脆,汁多,酸甜,可溶性固形物12.4%,品質上。鄭州地區8月中旬成熟。
--------------------------------------------------------------------------------
恩派 又名帝國,紐約州農業試驗站以紅旭×元帥育成,短枝型。
果實圓柱形,重150g,全面濃紅或紫紅。肉質細脆,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4.4%甜酸,香味濃,品質上。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可替代金矮生作新紅星系授粉樹。
--------------------------------------------------------------------------------
喬納金 紐約州農業試驗站1963年以金冠×紅玉育成,為三倍體。
果實圓形或圓柱形,重200g,最大250g,底色黃綠,被橙紅霞,有蠟質。肉淡黃,質細脆,汁多,味甜,有芳香,品質上。8月底至9月上中旬成熟。
--------------------------------------------------------------------------------
新喬納金 日本青森縣弘前市齋藤昌美果園1973年選出的喬納金紅色芽變,1980年登記,1984年引入我國。
果實圓形或圓錐形,重200—300g,全面鮮紅或濃紅。可溶性固形物高於喬納金,酸甜爽口,有較濃芳香,品質優於喬納金。8月底至9月上中旬成熟。
--------------------------------------------------------------------------------
哈蒂 為短枝型品種,1984年引入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
果實圓錐形,重168g,全面濃紅,肉質細脆,濃甜,可溶性固形物達21.2%,有濃郁香氣,品質上。9月上旬成熟。
--------------------------------------------------------------------------------
世界一 1951年以元帥×金冠育成,1975年引入我國天津。
果實圓錐形,重400g左右,最大800—1000g,底色黃色,陽面有斷續粗紅條紋。肉青白色,質細密,汁中多,有香氣,甜酸,可溶性固形物12—13%,品質上,9月上旬成熟。
--------------------------------------------------------------------------------
北海道9號 北海道中央農業試驗場以富士×津輕育成,為三倍體,1986年登記。
果實長圓形,重300—350g,全面鮮紅色。肉黃白色,質細脆,汁多,甜酸,可溶性固形物14%—15%,品質上。9月中旬成熟。
--------------------------------------------------------------------------------
早生富士 又名彌貴,秋田縣平鹿合郡和平良忠男1982年發現的富士芽變,1987年登記。
果實近圓形,重350g,著色與長富2號相似。肉黃色,比富士緻密,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4%—15%,品質上,9月中旬成熟。
--------------------------------------------------------------------------------
北斗 青森蘋果試驗場1970年以富士×陸奧育成,為三倍體。
果實扁圓形,重217g,最大250g,底色黃綠,有鮮紅霞。肉黃白色,質緻密,脆,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2.6%,品質上。9月中旬成熟。
--------------------------------------------------------------------------------
惠 又名榮光,青森縣蘋果試驗場以國光×紅玉育成,1977年引入遼寧瓦房店市李後鄉肖爐青年果樹場。
果實長圓形,重160g,最大350g,底色黃綠,陽面紅色或紫色條紋。肉黃色,質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5.8%,有芳香,品質上。10月上旬成熟。
--------------------------------------------------------------------------------
王林 福島縣從金冠與印度混栽園的金冠實生苗中選出,1952年命名,1979年引入河北昌黎果樹研究所。
果實橢圓形或卵圓形,重250g,底色黃綠,陽面有淡紅暈,光潔,無銹。肉黃白色,質緻密,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3.5%,微酸,有香氣,品質上。10月上旬中成熟。
--------------------------------------------------------------------------------
皇家嘎拉 紐西蘭發現的嘎拉芽變,1987年引入山東。
果實卵圓形,重170g,最大225g,底色乳黃,陽面鮮紅色,果點稀小,皮薄。肉乳黃,質脆,硬,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4.5%,有芳香,品質上。8月中下旬成熟。
--------------------------------------------------------------------------------
晚熟品種
國光 美國品種。
果實中等大,一般重120g左右,多為扁圓形,底色黃綠,被粗細不均的斷續紅條紋。果肉黃白,肉質硬,味酸甜,品質中上。10月中旬或下旬成熟。
--------------------------------------------------------------------------------
富士 日本農林省東北農業試驗場藤崎園藝部從國光×元帥的後代中培育的品種。1958年發表,1962年開始推廣。它兼具雙親的優良品質,肉質風味均勝於國光,具有元帥的芳香,現已基本取代國光。
果實近圓形或稍扁 ,微顯果棱,果實中等大或較大,一般重165—180g,底色淡黃,果肉淡黃。風味濃甜,具芳香。採收初期,可溶性固形物14%左右,風味較淡。耐貯藏,貯存到次年4—5月份,果肉仍脆,汁多,可溶性固形物一般含量為15%—16%。
抗寒力不如國光,粗皮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較重,大小年明顯。
1965年引入我國,經過十幾年的觀察研究,在我國各地表現良好。1980年我國又從日本引入富士的紅色芽變:長富2、長富6、秋富1,現已在我國北方各省推廣。
宮崎短枝紅富士 宮崎縣發現的紅富士芽變。
福島短枝紅富士 福島縣發現的紅富士芽變,1984年從日本福島引入。
--------------------------------------------------------------------------------
青香蕉 美國品種,又名白龍。
果實短圓錐形,頂部多有不明顯的五棱,重170g左右,果梗常斜生,一側間有突起物,果皮較厚,底色黃綠,成熟時陽面有淡紫色暈,一般多不著色。果肉黃白色,質細鬆脆,酸甜,具有濃郁的香蕉芳香,品質上,可貯藏至次年3—4月。
--------------------------------------------------------------------------------
印度 引自日本
果實多為斜短圓錐形,兩端平截,重170—180g,果皮厚,綠色,陽面多有暗紫紅色暈或呈暗赤褐色,果肉青黃色,貯後轉為黃白色,剛採收後食之肉質硬韌,風味差,貯後肉質較疏鬆,味甜,品質上,能貯到次年5月。黃河故道地區10月上旬成熟。
--------------------------------------------------------------------------------
秦冠 陝西省果樹研究所由金冠×雞冠的後代培育出的品種。1957年雜交,1970年命名。
果實短圓錐形,重180—200g。色黃綠,陽面暗紅,有斷續條紋,彩色上常覆有灰色銹斑。果皮厚,果肉黃白,鬆脆,味酸甜,採收後,初期品質中等,貯存一段時期後,風味好轉,較濃,品質中上。在室溫條件下,可貯存次年5月。
--------------------------------------------------------------------------------
勝利 河北省果樹研究所由青香蕉×倭錦培育成。1969年命名。
果實短圓錐形,重170—190g。底色黃綠,幾乎全面覆淺紅色暈和紅條紋,充分著色時條紋不明顯,果面常有大片果銹。果肉乳黃色,鬆脆,味甜,品質上。可貯次年4月。
--------------------------------------------------------------------------------
香紅 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由元帥×混合花粉(內有赤陽花粉)培育成,1963年選出雜交單系,1973年命名。
果實長圓錐形,重158g,全面暗紅色,有紫色色調。肉質鬆脆,味甜,有芳香,可溶性固形物15%以上,品質上。室溫條件下可貯至次年2月。
此品種著果率高,注意疏果。
粉(內有赤陽花粉)培育成,1963年選出雜交單系,1973年命名。
果實長圓錐形,重158g,全面暗紅色,有紫色色調。肉質鬆脆,味甜,有芳香,可溶性固形物15%以上,品質上。室溫條件下可貯至次年2月。
此品種著果率高,注意疏果。

㈡ 北方園林綠化常綠樹種有哪些

北方園林綠化常綠樹種有:

1、銀杏:銀杏分布大都屬於人工栽培區域,主要大量栽培於中國、法國和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毫無疑問,國外的銀杏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的。銀杏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歐、亞、美洲,中生代侏羅紀銀杏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白堊紀晚期開始衰退。

2、女貞:女貞原產於中國,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華北、西北地區也有栽培,能耐-10℃左右低溫,是園林綠化中應用較多的鄉土樹種。主要分布江浙、江西、安徽、山東、川貴、兩湖、兩廣、福建等地。採用播種、扦插、壓條法繁殖。葉可蒸餾提取冬青油,用於甜食和牙膏等的添加劑。

3、廣玉蘭: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城市有栽培。蘭州及北京公園也有栽培。該種廣泛栽培,超過150個栽培品系。花大,白色,狀如荷花,芳香,為美麗的庭園綠化觀賞樹種,適生於濕潤肥沃土壤,對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毒氣體抗性較強;也耐煙塵。木材黃白色,材質堅重,可供裝飾材用。

4、雪松:是松科雪松屬植物。葉針形,長8-60厘米,質硬,灰綠色或銀灰色,在長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產於亞洲西部、喜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國只有一種喜瑪拉雅雪松,分布於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分布於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帶,中國多地有栽培。

5、毛白楊:為楊柳科、楊屬落葉大喬木,生長快,樹干通直挺拔,是造林綠化的樹種,廣泛應用於城鄉綠化,其品種適應性強,主根和側根發達,枝葉茂密。毛白楊分布廣泛,以黃河流域中、下游為中心分布區。雌株以河南省中部最為常見,山東次之,其它地區較少,北京有引有雌株。模式標本采自北京南口、西拐子(八達嶺)。

㈢ 蘋果常用喬化砧木有哪些種類

我國是世界上蘋果屬植物種質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各地蘋果產區對蘋果砧木的選擇與利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選出了很多寶貴的蘋果砧木。

(1)山定子

(Malus baccata Borkh)

又稱山荊子、山丁子,主產於我國的東北和西北地區,也是這些地區的主要喬化砧木。山定子有闊葉山定子和橢圓形葉山定子兩個變種;圓錐果山定子、梨形果山定子和扁圓果山定子三個類型。山定子種子需要的後熟期很短,據調查,在0~2℃條件下,山定子層積(沙藏)25天,即可通過自然休眠(後熟)。山定子苗床播種每平方米約需種子5克,要求撒播均勻,覆土1.5~2厘米。待長出3~4片真葉時要間苗,每平方米留30~40株。

山定子與蘋果品種嫁接親和力強,嫁接的蘋果結果早,產量高。據青島市果樹研究所試驗,3~7年生的金冠平均累計株產:山定子砧為70.25千克,小海棠砧為57.3千克,沙果砧為49.85千克。

山定子原產於東北,抗寒力極強,據試驗可抗-50℃的低溫。以疏鬆的沙質壤土為好,黏重的紅土表現較差,能耐貧瘠的山地。喜濕但不耐鹽鹼。在pH7.8以上的土壤中易患黃葉病。在鹽鹼地上山定子砧生長不良,死亡率高,不如海棠果砧好。

山定子應用的地區有: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南部除外)、內蒙古、山東(西南部除外)、山西、四川等省、自治區。

(2)海棠果

(M.prunifolia Borkh)

也稱秋子,是一種半栽培種或栽培種。

海棠果根深,須根發達,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抗旱、耐澇、耐鹽鹼,抗寒力僅次於山定子。在鹽鹼地上,海棠果砧優於山定子砧,且耐短時的水澇。

海棠果砧與蘋果栽培品種親和力強,對蘋果綿蚜和根頭癌腫病也有抵抗力。煙台沙果、萊蕪茶果嫁接蘋果樹時都有一定程度的矮化作用。

海棠果的應用范圍是: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四川、新疆等地。

(3)西府海棠

(M.micromalus Makmo)

被認為是山定子和海棠果的雜種。

本種中的八楞海棠產自河北,各地引種較多,如天津、河南、甘肅、寧夏等地。八楞海棠比較抗寒、抗旱、耐澇、耐鹽鹼,生長快,且抗白粉病。據河北農業大學觀察,用八楞海棠嫁接的國光、祝、紅星都比較高大,生長勢強,國光、紅星結果較晚。

本種的萊蕪難咽在山東採用較多,作為蘋果砧木比較耐鹽鹼、結果早、有一定的矮化作用。萊蕪難咽嫁接的金冠生長健壯、結果早、產量高。萊蕪難咽上嫁接M9作為中間砧時,成活不好。

西府海棠的應用范圍:內蒙古、河北、陝西、青海、江蘇、安徽、雲南等地。

(4)湖北海棠

(M.hupehensis Rehd)

根系淺,須根不發達,抗旱差,但抗澇性很強。該砧木適應性強,不易患根腐病、白絹病;抗蘋果綿蚜和白粉病。本種有孤雌生殖能力,這一特性很有意義,它可以使得種子播種生產的實生苗長勢比較一致,有利於果園管理。湖北海棠與蘋果的嫁接親和力因類型不同而有差異,如山東甜茶親和力強;而泰山海棠親和力差,雖然芽接後能成活,但來年很少萌芽。湖北海棠中的平邑甜茶抗澇性很強,並有一定的抗鹽能力,黃葉病和早期落葉病極低。安徽果農認為平邑甜茶抗澇、耐濕,適於黏土、多雨潮濕的地方。

湖北海棠應用范圍為江蘇、安徽、湖北、河南的南部,貴州、山東、雲南、四川、甘肅等地。

(5)三葉海棠

(M.sieboldii Rehd.)

有紅果和黃果兩個類型。紅果類型的生長勢強,須根發達,葉片大,多3裂,抗澇、抗鹽鹼能力強,與蘋果品種嫁接苗木生長勢強。黃果類型的生長勢弱,根深,須根少,葉小,多5裂,抗澇、抗鹽鹼能力弱,嫁接蘋果品種後苗木長勢較弱。

三葉海棠與蘋果品種嫁接親和力一般,有「小腳」現象。

三葉海棠可以應用的范圍為貴州、浙江、福建、雲南中北部、遼寧、山東、西藏等地。

(6)河南海棠

(M.honanensis Rehd.)

河南海棠為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7米。據試驗,用其嫁接蘋果,干周、樹高、冠徑一般為山定子砧的50%~70%;結果早,結果株率高;果實著色好,硬度大,糖分高,並且嫁接親和力好,固地性好,但有「小腳」現象。

(7)花紅

(M.asiatica Nakai)

又稱沙果。類型較多,較耐潮濕和高溫,可作為南方潮濕多雨地區的蘋果砧木。有一定的矮化作用,可促進蘋果品種提早結果。應用地區有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四川、貴州、陝西、河北等地。

㈣ 跪求生長期比較短的耐鹽鹼的植物

藍絨毛草抗鹽鹼樹種:紅花槐、白蠟、美國黑楊、合歡、欒樹、國槐,紫穗槐,紅柳,銀杏。珍珠梅、枸杞、法桐、迎春、凌霄、淡竹(0.1%~0.2%土壤含鹽);紅瑞木、銀牙柳、皂莢、軟棗、黃山欒、女貞、紅葉小檗、五葉地錦(0.2%~0.3%土壤含鹽);小葉女貞、構樹、花椒、火炬樹(0.3%~0.4%土壤含鹽);天楊、珠美海棠、寧夏枸杞、新疆楊、沙棗(0.4%土壤含鹽)。刺槐、胡楊、紅花多枝檉柳、紅葉石楠、紅碧桃、香椿、紅葉櫻花、金葉榆、加拿大紫葉紫荊、落羽杉、海濱錦葵。 耐鹽鹼樹種:杜梨、構樹、臭椿、絨毛白蠟、千頭椿、中國白蠟、旱柳、饅頭柳、榆樹、欒樹、泡桐、刺槐、桂香柳、棗樹、桑樹、皂莢、絲綿木、合歡、杜仲、君遷子、鹽膚木、火炬樹、山桃、新疆楊、檜柏、龍柏、檉柳、紫穗槐、金雀梅、錦雞兒、多花薔薇、金銀木、白刺花、木槿、石榴、胡枝子、接骨木、月季、西府海棠、金葉女貞、水蠟、小葉女貞、紫丁香、白丁香、暴馬丁香、華北香薷、海州常山、碧桃、榆葉梅、黃刺玫、珍珠梅、錦帶花、紫葉小檗、紅葉李、膠東衛矛、砂地柏、劍麻、大葉黃楊、早園竹、五葉地錦、雞矢藤、爬山虎、美國凌霄、金銀花、山蕎麥。 鹽鹼植物-典型植物 三春柳,其干紅枝軟,花色美麗而花期長,可3次開花 檉柳 檉柳又名三春柳,其干紅枝軟,花色美麗而花期長,可3次開花。樹柳不是柳,因其葉纖枝細下垂,迎風飄曳如榴枝而得名。...檉柳耐水濕、耐鹽鹼、耐瘠薄,故在園林中可植天湖邊、岸旁、河灘上。 灌木或小喬木,高2一5米。老枝深紫色或紫紅色。葉披針形或披針狀卵形,長1一1.8毫米,先端銳尖,平貼於枝或稍開張。花由春季到秋季均可開放,春季的總狀花序側生於去年枝上,夏、秋季的總狀花序生於當年枝上,常組成頂生圓錐花序,總狀花序長2-6厘米,徑3—5毫米,具短的花序柄或近無柄;苞片狹披針形或鑽形,稍長於花梗;花小,徑約2毫米;萼片5,卵形,漸尖;花瓣5,粉紅色,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約1.2毫米,開張,宿存;雄蕊5,長於花瓣;花柱3;花盤5裂,裂片頂端微凹。蒴果圓錐形,長約5毫米,熟時3裂。花期5一9月,果期6-10月。 沙蓬草 又叫老鼠刺。三百多年來,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草,一直是晉江沿海一帶防風固沙的一道屏障。紫穗槐 又稱綿槐、紫花槐,豆科紫穗槐屬,是優良綠肥及莖條材兼用木本植物 紫穗槐對土地要求不嚴,耐鹽鹼、耐瘠薄、耐旱、耐澇、耐寒、抗沙壓、抗逆性強、根系發達,並具有很強的抗病、蟲、抗煙和抗污染能力。紫穗槐苗期在土壤含鹽量0.3%左右能正常生長,一年生以上苗木可耐鹽0.5%,耐鹽程度僅次於檉柳、沙棗。紫穗槐紫穗槐是豆科紫穗槐屬,落葉灌木。高1~4m,叢生、枝葉繁密,直伸,皮暗灰色,平滑,小枝灰褐色,有凸起銹色皮孔,幼時密被柔毛;側芽很小,常兩個疊生。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小葉11~25,卵形,狹橢圓形,先端圓形,全緣,葉內有透明油腺點。總狀花序密集頂生或要枝端腋生,花軸密生短柔毛,萼鍾形,常具油腺點,旗瓣藍紫色,翼瓣,龍骨瓣均退化。莢果彎曲短,長7~9mm、棕褐色,密被瘤狀腺點,不開裂,內含1種子,種子具光澤,千粒重10g。花果期5~10月。 紫穗槐叢生落葉灌木。枝條細長柔韌,通直無節。粗細均勻。生長快,植株自地表平茬後,新枝當年可高達1.5m左右。強壯的株叢可萌生15~30個萌條,可割條10~20年,可編織各種生產和生活用具。花期很長,是北方初夏時節的蜜源植物。適應性很強,耐寒,耐瘠薄,耐鹽鹼,有一定的耐澇能力。具根病菌,能改良土壤。側根發達,萌芽力強,是固土護坡的優良樹種。近年來市場行情看好,被廣泛用作公路護坡、編織行業、蜜源植物等,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紫穗槐每500公斤風干葉含蛋白質12.8公斤、粗脂肪15.5公斤、粗纖維5公斤,可溶性無氮浸出物209公斤。粗蛋白的含量為紫花苜蓿的125%。干葉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賴氨酸1.68%、蛋氨酸0.09%、蘇氨酸1.03%、異量氨酸1.11%、組氨酸0.55%、亮氨酸1.25%。每公斤葉粉中含胡蘿卜素270毫克。每畝紫穗槐可產1000公斤鮮葉。目前各地主要用作豬的飼料。常以鮮葉發酵煮熟飼喂。粗加工後既可成為豬、羊、牛、兔、家禽的高效飼料;種子經煮脫苦味後,可做家禽、家畜的飼料。紫穗槐枝條柔韌細長,干滑均勻,用作綠肥春季割一茬綠肥、秋季收獲一茬編織條,還是編織筐、簍的好材料。紫穗槐雖為灌木,但枝條直立勻稱,可以經整形培植為直立單株,樹形美觀。對城市中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抗性,也是難得的城市綠化樹種。沙棗沙棗喜光,耐寒,喜乾冷氣候,對土壤適應性強。是西北沙荒、鹽鹼地區也護林及城鎮綠化的主要樹種,常作行道樹,可植籬,也可與小葉楊、等樹種配置。沙棗生活力很強,有抗旱,抗風沙,耐鹽鹼,耐貧瘠等特點。天然沙棗只分布在降水量低於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與淺的地下水位相關,地下水位低於4米,則生長不良。沙棗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在≥10℃積溫3000℃以上地區生長發育良好,積溫低於2500℃時,結實較少。活動積溫大於5℃時才開始萌動,10℃以上時,生長進入旺季,16℃以上時進入花期。果實則主要在平均氣溫20℃以上的盛夏高溫期內形成。耐鹽鹼能力也較強,但隨鹽分種類不同而異,對硫酸鹽土適應性較強,對氯化物則抗性較弱。在硫酸鹽土全鹽量1.5%以下時可以生長,而在氯化鹽土上全鹽量超過0.4%時則不適於生長。 沙棗側根發達,根幅很大,在疏鬆的土壤中,能生出很多根瘤,其中的固氮根瘤菌還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側枝萌發力強,頂芽長勢弱。枝條茂密,常形成稠密株叢。枝條被沙埋後,易生長不定根,有防風固沙作用。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沙棗3月下旬樹液開始流動,4月中旬開始萌芽,5月底至6月初進入花期,花期為3周左右,7月上旬見幼果,8月下旬果實成型,10月份果實成熟,果期100天左右。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5~10米,有時具刺。幼枝銀白色,老枝栗褐色。葉矩圓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4~8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寬楔形,兩面均有白色鱗片,下面較密,成銀白色,側詠不顯著;葉柄長5~8毫米。花銀白色,芳香,外側被鱗片,1~3朵生小枝下部葉腋;花被筒鍾形。長5毫米,上端4裂,裂片長三角形;雄蕊4;花柱上部扭轉,基部為筒狀花盤包被。果實矩圓狀橢圓形,或近圓形,直徑8~11毫米,密被銀白色鱗片。花期6~7月。果期8~10月。

㈤ 西府海棠是什麼

西府海棠被認為是山定子和海棠果的雜種。

本種中的八楞海棠產自河北,各地引種較多,如內天容津、河南、甘肅、寧夏等地。八楞海棠比較抗寒、抗旱、耐澇、耐鹽鹼,生長快,且抗白粉病。據河北農業大學觀察,用八楞海棠嫁接的國光、祝、紅星都比較高大,生長勢強,國光、紅星結果較晚。

本種的萊蕪難咽在山東採用較多,作為蘋果砧木比較耐鹽鹼、結果早、有一定的矮化作用。萊蕪難咽嫁接的金冠生長健壯、結果早、產量高。萊蕪難咽上嫁接作為中間砧時,成活不好。

㈥ 長城和頤和園的資料

編輯本段概況
頤和園(6張) 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是三山五園(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三園靜明園、靜宜園、頤和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築物。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後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擁有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准則。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島,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彷彿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非常好。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編輯本段世界文化遺產
多年以來,頤和園管理處以「文化建園 」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環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觀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後投入巨資恢復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耕織圖等景區,積極參與周邊環境改造,延續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設了國內園林系統內最先進的文昌院博物館。 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頤和園於1987年被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北京頤和園,始建於1750年,1860年在戰火中嚴重損毀,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進行了修繕。其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傑作。頤和園,位於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園,始建於公元1750年,時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時期;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並於兩年後改名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後晚年的頤養之地。從此,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1898年,光緒帝曾 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變法失敗後,光緒被長期幽禁在 園中的玉瀾堂;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頤和園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頤和園成為中國最高統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緒在這里坐朝聽政、頒發諭旨、接見外賓。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 靜宜園、玉泉山 靜明園、萬壽山 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同遭嚴重破壞。 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以海軍軍費的名義籌集經費)修復此園,改名為「頤和園」,其名為「頤養太和」之義。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結束。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1898 年,光緒帝曾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長期幽禁在園中的玉瀾堂;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洗劫,翌年,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後,再次動用巨款修復此園。1924年,頤和園辟為對外開放公園。
編輯本段造園手法
萬壽山
萬壽山,屬燕山余脈,高58.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宏麗的西藏佛教建築和屹立於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還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台亭閣,登臨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昆明湖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徵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由於島堤分隔,湖面出現層次,避免了單調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使昆明湖益發神似西湖。西堤一帶碧波垂柳,自然景色開闊,園外數里的玉泉山秀麗山形和山頂的玉峰塔影排闥而來,被收攝作為園景的組成部分。從昆明湖上和湖濱西望,園外之景和園內湖山渾然一體,這是中國園林中運用借景手法的傑出範例。湖區建築主要集中在三個島上。湖岸和湖堤綠樹蔭濃,掩映瀲灧水光,呈現一派富於江南情調的近湖遠山的自然美。 萬壽山的南坡(即前山)瀕昆明湖,湖山聯屬,構成一個極其開朗的自然環境。這里的湖、山、島、堤及其上的建築,配合著園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連續展開、如錦似綉的風景畫卷。前山接近園的正門和帝、後的寢宮,游覽往返比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區,所以園內主要建築物均薈萃於此。造園匠師在前山建築群體的布局上相應地運用了突出重點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築群,從湖岸直到山頂,一重重華麗的殿堂台閣將山坡覆蓋住,構成貫穿於前山上下的縱向中軸線。這組大建築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築物——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後者就其體量而言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閣高約40米,雄踞於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攢尖頂的形象在園內園外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軒昂,凌駕群倫,成為整個前山和昆明湖的總綰全局的構圖中心。與中央建築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前山其餘地段的建築體量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鑲嵌在蔥蘢的蒼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莊、典麗的中央建築群。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後湖的河道蜿蜒於萬壽山北坡即後山的山麓,造園匠師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與宮牆的局促環境,在北岸堆築假山障隔宮牆,並與南岸的真山脈絡相配合而造成兩山夾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寬有窄,時收時放,泛舟後湖給人以山復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為園內一處出色的幽靜水景。 後山的景觀與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環境,林木蓊鬱,山道彎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須彌靈境」外,建築物大都集中為若干處自成一體,與周圍環境組成精緻的小園林。它們或踞山頭,或倚山坡,或臨水面,均能隨地貌而靈活布置。後湖中段兩岸,是乾隆帝時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買賣街」遺址。後山的建築除諧趣園和霽清軒於光緒時完整重建之外,其餘都殘缺不全,只能憑借斷垣頹壁依稀辨認當年的規模。諧趣園原名惠山園,是摹仿無錫寄暢園而建成的一座園中園。全園以水面為中心,以水景為主體,環池布置清朴雅潔的廳、堂、樓、榭、亭、軒等建築,曲廊連接,間植垂柳修竹。池北岸疊石為假山,從後湖引來活水經玉琴峽沿山石疊落而下注於池中。流水叮咚,以聲入景,更增加這座小園林的詩情畫意。
編輯本段主要景區
東宮門區
仁壽殿
東宮門區: 在頤和園最東邊。這一帶原是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見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台、庭院等。東宮門現在是頤和園的正門,它坐西朝東,門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繪著絢麗的圖案。六扇朱紅色大門上嵌著整齊的黃色門釘,中間檐下掛著九龍金字大匾,上書「頤和園」三個大字,為光緒皇帝御筆親題。門前御道丹陛上的雲龍石雕刻著二龍戲珠,為乾隆年代所刻,是從圓明園廢墟(安佑宮)上移來的,它是皇帝尊嚴的象徵。東宮門當年只供清朝帝後出入。 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東向,面闊七間,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所陳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
樂壽堂
樂壽堂
樂壽堂 :是頤和園居住生活區中的主建築,原建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被毀,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樂壽堂面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是園內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樂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樂壽堂殿內設寶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風。座旁有兩只盛水果聞香味用的青龍花大磁碟,四隻燒檀香用的九桃大銅爐。西套間為卧室,東套間為更衣室。室內紫檀大衣櫃為乾隆時遺物。樂壽堂庭院內陳列著銅鹿、銅鶴和銅花瓶,取意為「六合太平」。院內花卉植有玉蘭、海棠、牡丹等,名花滿院,寓「玉堂富貴」之意。這里的玉蘭花很有名,現在邀月門前一株是乾隆從南方移植來的。
玉瀾堂
玉瀾堂
玉瀾堂: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南臨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正殿玉瀾堂坐北朝南,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東殿可到仁壽殿,西殿可到湖畔碼頭,正殿後門直對宜芸館。後檐及兩配殿均砌磚牆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發動宮廷政變後,曾把主張變法的光緒皇帝囚禁於此。是光緒皇帝的寢宮。
大戲樓
大戲樓
大戲樓:在德和園內,與承德避暑山莊里的清音閣、紫禁城內的暢音閣,合稱清代三大戲台。德和園大戲樓是為慈禧60歲生日修建,專供慈禧看戲。高21米,在頤和園中僅次於最高的佛香閣。戲樓共三層,後台化妝樓二層。頂板上有七個「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個方池。演神鬼戲時,可從「天」而降,也可從「地」而出,還可引水上台。
昆明湖
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湖泊,佔全園面積的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南部的前湖區碧波盪漾,煙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橋橫卧湖上,湖中3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
佛香閣
佛香閣
佛香閣:位於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築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檐的建築;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復雜,為古典建築精品。原閣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後,光緒十七年(1891年)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光緒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頤和園里最大的工程。閣內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
排雲殿
排雲殿: 排雲殿
在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排雲」二字取自郭璞詩神仙排雲山,但見金銀台」,比喻似在雲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從遠處望去,排雲殿與牌樓、排雲門、金水橋、二宮門連成了層層升高的一條直線。排雲殿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體。
智慧海
智慧海:是萬壽山頂最高處一座宗教建築,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建築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整座建築顯得色彩鮮艷,富麗堂皇。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餘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詞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贊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該建築雖極像木結構,但實際上沒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磚發券砌成的,沒有枋檁承重,所以稱為「無梁殿」。 長廊
又因殿內供奉了無量壽佛,所以也稱它為「無量殿」。
長廊
長廊:長廊位於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每根枋樑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000餘幅,內容包括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畫中的人物畫均取材於中國古典名著。
石舫
石舫: 清晏舫,俗稱:石舫
在長廊西端湖邊,是一條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頤和園唯一帶有西洋風格的建築。它的前身是明朝圓靜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園時,改台為船,更名為「石舫」。石舫長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戶為彩色玻璃,頂部磚雕裝飾。下雨時,落在船頂的雨水通過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個龍頭口排入湖中,設計十分巧妙。
畫中游
畫中游:畫中游是萬壽山西部一組重要景點建築。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兩層的樓閣,左右各有一樓,名「愛山」、「借秋」。閣後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後邊的是「澄暉閣」。建築之間有爬山廊。由於地處半山腰,建築形式豐富多彩,樓、閣、廊分別建在不同的等高線上,青山翠柏中簇擁著一組由紅、黃、藍、綠琉璃瓦覆蓋著的建築群體,酷似一幅中國山水畫。
聽鸝館
聽鸝館
聽鸝館:原是乾隆皇帝為其母看戲所建,內有兩層的戲台,因古人常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音樂的優美動聽,故名之為「聽鸝館」。咸豐十年(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改建。在德和園大戲樓建成前,慈禧經常在這里看戲,宴飲。現在聽鸝館已成為專營宮廷菜式的餐廳,先後接待服務過上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聽鸝館飯庄是著名的宮廷菜系飯庄。
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堤島,為園中最大石橋。石橋寬8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欄桿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500多隻。 銅牛與十七孔橋
銅牛:銅牛在昆明湖東岸,十七孔橋東橋頭北側。1755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銅牛是為鎮壓水患而設。
銅牛
銅牛(寶雲閣):銅亭是中國目前尚存的工藝最精緻、體量最大的銅鑄品之一。建在佛香閣西側的五方閣院中一座高4米的漢白玉石座上始建於乾隆年間,高7.5米,重207噸。四面有菱花扇。雖為銅制,但完全按照木構架結構而做。東、南、西三面有門,門為四扇格扇門,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門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簾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為內外二層。
文昌閣
頤和園文昌閣
文昌閣:文昌閣在頤和國昆明湖東堤北端。原是一座城關,為清漪園的園門之一。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現存城樓為光緒時(1875-1908)重建。城頭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間為三層樓閣。中層供奉文昌帝君銅鑄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銅騾一個,極富特色。 文昌院位於文昌閣之東,文昌院博物館是中國古典園林中規模最大、品級最高的文物陳列館。 館內設有六個專題展廳,品類涉及銅器、玉器、瓷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傢具、書畫、古籍、琺琅、鍾表、雜項等,類。由於頤和園特定的皇家環境,這些藝術品代表了當時最好的工藝水平,許多珍品在當時即為國之重器;館中還陳展了部分清代宮廷生活用品。
後山後湖景區
後山後湖景區:位於頤和園最北部,建築較少,林木蔥籠,山路曲折,優雅恬靜,與前山的華麗形成鮮明對比。一組西藏建築和江南水鄉特色的蘇州街,布局緊湊,各有妙趣。日台,象徵著日月環繞佛身 諧趣園

諧趣園
諧趣園:諧趣園在萬壽山東麓,是一個獨立成區、具有南方園林風格的園中之園。清漪園時名叫惠山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後,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詩句「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意思,改名為「諧趣園」。園內共有亭、台、堂、榭十三處,並用百間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園內東南角有一石橋,橋頭石坊上有乾隆題寫的「知魚橋」三字額,是引用了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爭論而來的。
蘇州街
蘇州街:是後湖兩岸仿江南水鄉——蘇州而建的買賣街。清漪園時期岸上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宮女妝扮。皇帝游幸時開始「營業」。後湖岸邊的數十處店鋪1860年被列強焚毀。現在的景觀為1986年重修。
編輯本段旅遊信息
頤和園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新建宮門路19號
門票
1 門票 30元/張 (旺季)20元/張(淡季) 2 半價票 15元/張 (旺季學生票) 10元/張(淡季學生票) 3 聯票 60元/張 (旺季) 50元/張(淡季) 4 園中園門票(不分淡旺季,購買聯票者不用再買票):佛香閣10元;蘇州街10元;文昌院20元;德和園5元。 另提示:門口有工作人員租用「電子感應導游機」服務機器10元/人(押金100元出園即退還),包括園內所有主要景點,講解詳細~~大型接待事件 2009年10月7日,胡錦濤總書記曾來園視察工作。
開放時間
旺季 (4月1日至10月31日) 大門開放時間: 6:30—18:00 園中園開放時間: 8:30—17:00 靜園時間為 20:00 淡季 (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大門開放時間: 7:00—17:00 園中園開放時間: 9:00—16:00 靜園時間為 19:00
遊船服務
遊船碼頭:八方亭、文昌閣、玉瀾堂、排雲殿、石丈亭、銅牛、石舫、南湖島 船種:手劃船、電瓶船、腳踏船、龍船 大型遊船包船游覽業務 白天包船時間:8:00--17:00 2.晚上包船時間:18:00--22:00
公共汽車交通路線
-「頤和園」站 330(後沙澗-頤和園)、331(新街口豁口-香山)、332(動物園(樞紐站)-頤和園)、346(鳳凰嶺-頤和園)、394(六里橋東-頤和園) 718(康家溝-頤和山莊)、690(前門-頤和園)、696(黃港村-香山)、683(頤和園北宮門-四方橋西) 801(祁家墳-頤和園北宮門)、808(頤和園北宮門-前門西)、826(呂營花園-頤和園) -「頤和園北宮門」站 303(西閘-頤和園北宮門)、330(後沙澗-頤和園)、331(新街口豁口-香山)、346(鳳凰嶺-頤和園)、375(西直門-韓家川)、384(人民大學-皇後店西站) 563(西直門-香山公園東門)、697(菜戶營橋東-頤和山莊)、718(康家溝-頤和山莊)、696(黃港村-香山)、683(頤和園北宮門-四方橋西) 801(祁家墳-頤和園北宮門)、808(前門西-頤和園北宮門)、特10(國防大學-魯谷公交場站)、特5(北京南站南廣場-香泉環島) -「頤和園新建宮門」站 374(北京西站-頤和園新建宮門)、437(北京西站-頤和園新建宮門)、74(柳村-頤和園新建宮門) 952(溫泉東埠頭村-良鄉水墨林溪)、 -「頤和園西門」站 469(五路-頤和園西門)、539路
遊船線路
玉淵潭八一湖碼頭乘船到頤和園,單程60元,雙程80元。
地鐵線路
乘地鐵四號線,北宮門下車即到(北宮門)。也可在西苑下車,經由同慶街西行500米到達頤和園東宮門(正門) 旅遊小貼士 1. 去頤和園最好是陽光明媚的時刻,可看風吹浮雲、湖面光影變幻。站在佛香閣上可以眺望北京市容。注意,很多建築上的彩繪很精美。 2. 去頤和園要穿便於長時間步行的鞋。昆明湖可劃船。
編輯本段游覽提示
東宮門入園
1、 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石舫——耕織圖景區——如意門。(約3小時行程) 2、 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石舫——乘船至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新建宮門。(約2.5小時行程) 3、 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蘇州街——北宮門。(約2小時行程) 4、 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蘇州街——澹寧堂——諧趣園——東宮門。(約2.5小時行程)
北宮門入園
1、 北宮門——蘇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閣——排雲殿——長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昆明湖東堤——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德和園——仁壽殿——東宮門。(約3小時行程) 2、 北宮門——蘇州街——澹寧堂——諧趣園——仁壽殿——德和園——玉瀾堂、宜芸館——文昌院——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石舫——耕織圖景區——如意門。(約2.5小時行程) 3、 北宮門——蘇州街——石舫——長廊——排雲殿——佛香閣——樂壽堂——德和園——文昌院——仁壽殿——東宮門。(約2小時行程)
新建宮門入園
1、 新建宮門——昆明湖東堤——文昌院——仁壽殿——德和園——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蘇州街——北宮門。(約2.5小時行程) 2、 新建宮門——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乘船至石舫——耕織圖景區——蘇州街——佛香閣——排雲殿——長廊——樂壽堂——德和園——玉瀾堂、宜芸館——文昌院——仁壽殿——東宮門。(約3小時行程)

㈦ 中國所有城市的市花市樹是什麼

中國省會城市列表
直轄市
北京:月季、菊花、玉蘭
上海:白玉蘭
天津:月季
重慶:山茶花
特別行政區
香港:紫荊
澳門:蓮花
省會
台灣——台北市:杜鵑
廣東——廣州市:木棉
福建——福州市:茉莉
浙江——杭州市:桂花
江蘇——南京市:梅花
山東——濟南市:荷花
湖北——武漢市:梅花
河南——鄭州市:月季
陝西——西安市:石榴
山西——太原市:菊花
甘肅——蘭州市:玫瑰
青海——西寧市:丁香
貴州——貴陽市:蘭花
遼寧——沈陽市:玫瑰
湖南——長沙市:杜鵑
河北——石家莊市:月季
四川——成都市:木芙蓉
吉林——長春市:君子蘭
江西——南昌市:金邊瑞香,月季
黑龍江——哈爾濱市:丁香
雲南——昆明市:雲南山茶
安徽——合肥市:桂花、石榴
自治區首府
西藏——拉薩市:玫瑰
廣西——南寧市:朱槿
寧夏——銀川市:玫瑰
新疆——烏魯木齊市:玫瑰
內蒙古——呼和浩特:丁香
2中國分省區列表
以下列出的是各省的其他城市(含省會,地級市、縣級市)市花[1];不含城市下轄區的區花、縣花概念。
華南地區
廣東省
廣州市--木棉
韶關市--杜鵑花
深圳市--葉子花
珠海市--葉子花
汕頭市--鳳凰木
佛山市--白玉蘭
東莞市--莞香花
南海市--桂花
中山市--菊花
江門市--葉子花
湛江市--紫荊
茂名市--大紅花
惠州市--葉子花
肇慶市--荷花、雞蛋花
梅州市--梅花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朱槿
桂林市--桂花
欽州--木棉
北海--葉子花(三角梅)
防城港---金花茶
梧州--寶巾花
柳州--月季
貴港--荷花
憑祥--木棉
海南省
海口市--三角梅
三亞市--三角梅
福建省
福州市--茉莉
廈門市--三角梅
三明市--杜鵑花
泉州市--刺桐
漳州市--水仙
南平市--百合
莆田市--月季花
龍岩市--茶花
台灣省
台北市--杜鵑花
高雄市--木棉花
基隆市--紫薇
台中市--木棉
台南市--鳳凰木
新竹市--杜鵑花
嘉義市--玉蘭
宜蘭市--蘭花
桃園市--桃花
彰化市--菊花
南投市--梅花
屏東市--葉子花
台東市--蝴蝶蘭
花連市--荷花
華中地區
湖南省
長沙市--杜鵑花
株州市--紅木
湘潭市--菊花
衡陽市--月季
邵陽市--月季
岳陽市--梔子花
常德市--梔子花
湖北省
武漢市--梅花
鄂州市--梅花
仙桃市--桃花
咸寧市--桂花
黃石市--石榴
孝感市--雪梅
襄陽市--紫薇
老河口市--桂花
十堰市--石榴、月季
宜昌市--月季
荊門市--石榴
丹江市--梅花
恩施市--月季
麻城市--杜鵑花
江西省
南昌市--金邊瑞香
景德鎮市--山茶
新余市--桂花、月季、玉蘭
九江市--荷花
鷹潭市--月季
吉安市--杜鵑花
井岡山市--杜鵑花
瑞金市--金邊瑞香
河南省
鄭州市--月季
南陽市--月季
開封市--菊花
平頂山市--月季
洛陽市--牡丹
焦作市--月季
鶴壁市--迎春
新鄉市--石榴
安陽市--紫薇
商丘市--月季
許昌市--荷花
漯河市--月季
信陽市--桂花
山東省
濟南市--荷花
青島市--耐冬、月季
臨沂市--沂州海棠
威海市--桂花
濟寧市--荷花
菏澤市--牡丹
棗庄市--石榴
泰安市--紫薇
煙台市-紫薇
河北省
石家莊市--月季
邯鄲市--月季
邢台市--月季
保定市--菊花、月季
張家口市--大麗花
承德市--玫瑰
滄州市--月季
衡水市---荷花 桃花
秦皇島-- 月季 棗槐
東北地區
吉林省
長春市--君子蘭
延吉市--杜鵑花
四平市--萬紫千紅(串紅)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丁香
齊齊哈爾--紫丁香
伊春市--興安杜鵑
佳木斯市--玫瑰
牡丹江市--牡丹
遼寧省
沈陽市--玫瑰
大連市--月季
鞍山市--金銀花
本溪市--天女木蘭
鐵嶺市--百合
丹東市--杜鵑花
阜新市--黃刺玫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丁香
包頭市--小麗花
山西省
大同市--波斯菊
太原市--菊花
西部地區
青海省
西寧市--丁香
格爾木市--紅柳
陝西省
西安市--石榴
咸陽市--紫薇、月季
漢中市--旱蓮
華陰市--蓮花
雲南省
昆明市--雲南山茶
大理市--杜鵑花
麗江市--菊花
普洱市--山茶花
玉溪市--朱槿
保山市--蘭花
開遠市--葉子花
甘肅省
蘭州市--玫瑰
天水市--月季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玫瑰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格桑花(也叫八瓣梅和波斯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玫瑰
奎屯市--玫瑰
四川省
成都市--木芙蓉
自貢市--紫薇
攀枝花市--木棉
瀘州市--桂花
德陽市--月季
廣元市--桂花
內江市--梔子花
樂山市--海棠花
西昌市--月季
貴州省
貴陽市--蘭花
遵義市--映山紅
安順市--桂花
安徽省
合肥市--桂花、石榴
亳州市--芍葯花
蚌埠市--月季
滁州市--桂花
馬鞍山市--桂花
安慶市--月季
六安市--桂花
阜陽市--月季
巢湖市--杜鵑花
蕪湖市--月季
淮南市-月季
銅陵市-牡丹
黃山市-黃山杜鵑
浙江省
杭州市--桂花
寧波市--山茶
溫州市--山茶
紹興市--蘭花
金華市--山茶
湖州市--百合
義烏市--月季
衢州市--桂花
江蘇省
南京市--梅花
鹽城市--紫薇、牡丹
徐州市--紫薇
淮安市--月季
揚州市--瓊花、芍葯
南通市--菊花
鎮江市--杜鵑花
常州市--月季
無錫市--梅花、杜鵑花
蘇州市--桂花
連雲港市--玉蘭
泰州市--月季
宿遷市--月季

我國各省區部分城市市樹
直轄市:
北京:國槐、側柏
天津:絨毛白蠟
重慶:黃葛樹
上海:白玉蘭樹
黑龍江:
哈爾濱:榆樹
伊春:紅松
牡丹江:雲杉
加格達奇:樟子松
佳木斯:杏樹
吉林:
長春:柳樹
延吉:垂柳
遼寧:
沈陽:油松
鞍山:南國梨(秋子梨)、國槐
撫順:杏樹
本溪:楓樹
丹東:銀杏
錦州:檜柏
營口:柳樹
遼陽:國槐
盤錦:國槐、白蠟
內蒙古:
呼和浩特:油松
包頭:雲杉
甘肅:
蘭州:國槐
寧夏:
銀川:國槐
陝西:
西安:國槐
漢中:漢桂
山西
太原:國槐
長治:國槐
大同:油松
山東:
濟南:柳樹
臨沂:銀杏
濟寧:國槐
青島:雪松
棗庄:石榴樹
泰安:國槐
菏澤:木瓜樹
河南:
信陽:桂花
湖北:
武漢:水杉
襄樊:女貞
鄂州:樟樹、銀杏
十堰:香樟
宜昌:橘樹、欒樹
湖南:
長沙:香樟(1985年確定)
岳陽:杜英(1986年8月28日確定)
湘潭:香樟(1986年7月19日確定)
株洲:香樟(2007年4月12日確定)
衡陽:香樟
婁底:香樟(2004年10月28日確定)
常德:香樟(2009年10月29日確定)
江西:
南昌:香樟
吉安:香樟
新余:香樟
安徽:
合肥:廣玉蘭
蚌埠:國槐、雪松
安慶:香樟
蕪湖:香樟
黃山:香樟
馬鞍山:香樟
淮南:法國梧桐
淮北:國槐
江蘇:
南京:雪松
徐州:銀香樟
蘇州:香樟
淮安:雪松
南通:玉蘭
連雲港:銀杏
常州:廣玉蘭
浙江:
杭州:香樟
寧波:樟樹
金華:香樟
嘉興:香樟
湖州:銀杏
義烏:香樟
福建:
福州:榕樹
廈門:鳳凰木
泉州:刺桐
龍岩:香樟
永安:香樟
三明:紫荊花、黃槐
海南:
三亞:椰樹
海口:椰樹
四川:
成都:銀杏
貴陽:香樟

㈧ 中國有哪些常用的優良蘋果喬化砧木

目前比較常用的優良蘋果喬化砧木有山定子、毛山定子、沙果、海棠果、三葉海棠、湖北海棠、麗江山荊子、新疆野蘋果、甘肅海棠、河南海棠、滇池海棠以及小金海棠等10多種。

(1)山定子:山定子與蘋果品種嫁接親和力強,嫁接樹結果早、產量高。

原產於東北,抗寒力極強,據試驗可抗-50℃的低溫。

以疏鬆的沙質土壤為好,黏重的紅土表現較差,能耐貧瘠的山地。喜濕但不耐鹽鹼。在pH7.8以上的土壤中易患黃葉病。

在鹽鹼地上山定子砧生長不良,死亡率高,不如海棠果砧好。

山定子應用的地區有: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南部除外)、內蒙古、山東(西南部除外)、山西、四川等地。

(2)海棠果:也稱楸子,是一種半栽培種或栽培種。

根深,須根發達,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抗旱、耐澇、耐鹽鹼,抗寒力僅次於山定子。

在鹽鹼地上,海棠果砧優於山定子砧,且耐暫時的水泡。

與蘋果栽培品種親和力強,對蘋果綿蚜和根頭癌腫病也有抵抗力。

海棠果的應用范圍是:河北、山東、陝西、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四川、新疆等地。

(3)西府海棠:被認為是山定子和海棠果的雜種。

本種中的八楞海棠產自河北懷來縣,各地引種較多,如天津、河南、甘肅、寧夏等地。

八楞海棠比較抗寒、抗旱、耐澇、耐鹽鹼,生長快,且抗白粉病。

本種的萊蕪難咽在山東採用較多,其作蘋果砧木比較耐鹽鹼、結果早、有一定的矮化作用。

河北農業大學在土壤pH7.5~8.5的條件下試驗,萊蕪海棠嫁接的金冠生長健壯、結果早、產量高。

萊蕪海棠上嫁接M9作為中間砧時,成活不好。

西府海棠的應用范圍:內蒙古、河北、陝西、青海、江蘇、安徽、雲南等地。

(4)湖北海棠:根系淺,須根不發達,抗旱性差,但抗澇性很強。

該砧木適應性強,不易患根腐病、白絹病;抗蘋果綿蚜和白粉病。

本種有孤雌生殖能力,實生苗生長比較一致,與蘋果的嫁接親和力因類型不同而有差異。

如山東平邑甜茶親和力強;而泰山海棠親和力差,雖然芽接後能成活,但來年很少發芽。

甜茶嫁接金冠、國光在山東萊陽、煙台和青島(平地和海灘地)表現生長良好,樹冠高大,產量中等。

湖北海棠應用范圍為:江蘇、安徽、湖北、河南的南部、貴州、山東、雲南、四川、甘肅等地。

(5)三葉海棠:有紅果和黃果兩個類型。

紅果三葉海棠生長勢強,須根發達,葉大,多三裂,抗澇、抗鹽鹼能力強,與蘋果嫁接苗木生長勢強。

黃果三葉海棠根深,須根少,生長勢弱,葉小,多五裂,抗澇、抗鹽鹼能力弱,與蘋果嫁接苗木生長勢弱。

三葉海棠與蘋果嫁接親和力一般較好,有「小腳」現象。三葉海棠可以應用的范圍為:貴州、福建、雲南中北部、遼寧、山東、西藏等地。(6)河南海棠:為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7米。

河南武鄉海棠嫁接蘋果具有矮化表現,並有早結果、果實色澤和質量好的特點。

據山西果樹研究所試驗,河南海棠嫁接蘋果的干周、樹高、冠徑一般為山定子砧的50%~70%;結果早,結果株率高;果實著色好,硬度大,糖分高,並且嫁接親和力好,固地性好,但有「小腳」現象。

(7)其他:包括個別地區採用的砧木、初步使用的砧木和一些有特殊用途的砧木。

①新疆野蘋果:新疆地區的主要砧木,比較抗寒、耐鹽鹼,新疆的鞏留、新源、伊寧等縣都在採用。

但其品系較多,性狀很不一致,必須進一步研究選用。

②花紅:也叫沙果,類型較多,較耐潮濕高溫,可作為南方潮濕多雨地區的蘋果砧木。

有一定的矮化作用,可促進蘋果品種提早結果。

應用地區有: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四川、貴州、陝西、河北等地。

③小金海棠:又名鐵楸子,原產我國四川小金、馬爾康、理縣等地。

根系發達,須根多,具有抗旱、耐瘠薄、耐澇、抗病、耐鹽鹼等多種抗逆性,是抗缺鐵失綠有希望的蘋果砧木。

本種有無融合生殖特性,與蘋果嫁接親和性好,具有矮化作用,結果早。

熱點內容
食用仙人掌盆栽 發布:2025-07-09 05:48:15 瀏覽:989
梅花鹿長什麼樣子 發布:2025-07-09 05:48:09 瀏覽:335
玫瑰花捻了 發布:2025-07-09 05:46:38 瀏覽:1
牡丹花籽怎麼種植盆栽 發布:2025-07-09 05:40:23 瀏覽:631
藍荷花成語 發布:2025-07-09 05:34:08 瀏覽:663
馬蘭花的功效 發布:2025-07-09 05:29:49 瀏覽:509
丁香茶葉價格 發布:2025-07-09 05:28:18 瀏覽:568
東北杉梅花 發布:2025-07-09 05:26:05 瀏覽:615
綠植盆栽防潮 發布:2025-07-09 05:09:13 瀏覽:784
竹雨盆栽的圖片 發布:2025-07-09 05:06:52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