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荷花三秋桂子
㈠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詠柳的什麼作品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柳永的《望海潮》。
《望海潮》全文如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簡析:這首詞主要描寫杭州的富庶與美麗。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寫西湖,展現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全詞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此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㈡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於哪首詞是誰寫的
三秋桂子,十里桃花這一句是出自望海潮,作者是北宋年間的婉約派詞人柳永,這一句的意思是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形容的是杭州的富庶美麗。
一、望海潮
這首詞的上派是先講了杭州的地理位置,後來又描述了杭州的人文歷史,之後又列舉了一些杭州的各種人文景觀。而下片主要將目光放在了杭州的西湖上,詳細地描述了一下西湖的勝景,三秋桂子十里桃花,講述的就是西湖春秋兩季的景色。
據說柳永這么多年之所以沒能做官,是因為他惹惱了皇帝。當時宋仁宗並不喜歡柳永的詞風,尤其是柳永還有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於是宋仁宗就打發他去淺斟低唱了,自此以後,柳永自號奉旨填詞柳三變,柳三變是他的原名。
㈢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哪首詩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宋代柳永的《望海潮》。
望海潮
[宋代]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㈣ 誰聽到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南方描述,遂決定揮兵南下
北宋建立者趙匡胤在穩固皇位之後,先是消滅了好幾個割據政權,然後把目光瞄向了占據江南的南唐,南唐在明知武力發抗拒的時候,試圖用外交手段解決,他們派出一個使者,前往覲見趙匡胤,試圖說服趙匡胤放棄進攻南唐。
這樣,失了面子又沒了里子的完顏亮大發雷霆,下令如果三天之內不能渡江,隨行大臣都會被處死,嗯,這一些大臣一看局勢,渡江萬不可能,而完顏亮又不想回去和完顏雍一決雌雄,這樣拖下去,他們都成了亂臣賊子。
於是,大臣們就地反,他們發動兵變殺了完顏亮,然後率軍北反,完顏亮被廢為庶人,大一統的夢想也就此告別。
㈤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意思
釋義:十里荷花映日抄嬌艷似火,三秋桂子飄香沁人心脾。
出自:南宋陳德武《水龍吟·西湖懷古》,原文如下:
臨堤台榭,畫船樓閣,遊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時豪傑,都忘卻、平生志。
白話文:臨堤有台榭樓參差,湖上有畫船往來如梭,遊人到處弄舞歌吹。十里荷花映日嬌艷似火,三秋桂子飄香沁人心脾,四周青山風光明媚蔥翠欲滴。百年來人們沉醉在西湖,抗金的一些豪傑,也都耽於享樂忘卻了平生大志。
(5)十里荷花三秋桂子擴展閱讀
賞析:
全詞由懷古到傷今,由現實到幻想,層層推進,最後露出精華部分,以幻想點題,用心良苦,立意不凡。
作者借詠西湖風光,站在政治斗爭的高度,總結出一條南宋亡國的歷史教訓。這激起人們的深思,也表達作者對南宋王朝政治腐敗的憤恨。
㈥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詩詞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出自宋代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㈦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哪首詞
《水龍吟·西湖懷古》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出自宋代陳德武《水龍吟·西湖懷古》:「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臨堤台榭,畫船樓閣,遊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時豪傑,都忘卻、平生志。」
譯文:杭州是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有湖山之美。臨堤有台榭樓參差,湖上有畫船往來如梭,遊人到處弄舞歌吹。十里荷花映日嬌艷似火,三秋桂子飄香沁人心脾,四周青山風光明媚蔥翠欲滴。南渡百年來人們沉醉在西湖,使曾主張抗金的一些豪傑,也都耽於享樂忘卻了平生大志。
詩詞賞析
「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引出懷古思緒。大處落筆突兀籠罩,氣勢十足。「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增加大筆濡染的「四山睛翠」一句,勾勒出西湖景物的特徵。
「天旋時異」概括了南宋被元所滅的滄桑巨變。「力士推山,天吳移水,作農桑地。」這是面對西湖景物而產生的想法。最後表明國雖亡,但愛國之心仍拳拳於胸的感情。
詞人筆觸徘徊在懷古與傷今之間,創作了這首具有浪漫主義氣息的詞作。徜徉在幻想和現實之側。下筆千鈞,表情亦淋漓酣暢,寫得慷慨悲壯。
㈧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為什麼是名句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柳永《望海潮》一詞。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內」是說秋天的桂花和荷容花全開了,用誇張的手法描寫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寫得高度凝練,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徵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高度凝練,非常具有誘惑力。據說金朝皇帝完顏亮就是因為思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才想要發兵侵宋的,可見此句的魅力。
(8)十里荷花三秋桂子擴展閱讀:
柳永是北宋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詞造詣極高,是首位對宋詞語言、格律、藝術手法等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同時也是創作詞牌詞調最多的詞人。倡導慢詞,將民間俗語移植到文詞創作中,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有《樂章集》存世。
柳永有首《望海潮》就是為拜見當時杭州太守孫何而作,頗多恭維之語,希望孫何能提攜他一把,可惜未能如願。但該詞卻傳唱甚廣,是流傳千古的名篇。「望海潮」是柳永獨創之調,就詞中內容來看,應是從「杭州是觀潮之地」中取意。
㈨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什麼意思
十里荷來花映日嬌艷似火,三秋桂自子飄香沁人心脾。
出自:南宋末年詞人陳德武《水龍吟·西湖懷古》。
原文: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
譯文:十里荷花映日嬌艷似火,三秋桂子飄香沁人心脾,四周青山風光明媚蔥翠欲滴。
賞析:以荷花面積之廣,桂花香味之濃,四周群山之青翠來突出湖山景色之美。人為的與自然界的景物相結合和映村,極富地方特色地描繪出西湖的熱鬧景象和誘人的風光,真是名不虛傳的游覽勝地。
(9)十里荷花三秋桂子擴展閱讀:
《水龍吟·西湖懷古》創作背景
南宋滅亡之後,作者重遊西湖,傷今懷古,寫下了這首憑吊山河、感嘆時事之作。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義氣息的詞作。
詞人筆觸徘徊在懷古與傷今之間,徜徉在幻想和現實之側。寫得慷慨悲壯。下筆千鈞,表情亦淋漓酣暢。
表現出他對真正抗金的民族英雄的崇敬,也希望岳飛式的英雄出來報國雪恥;而對那些忘卻平生志的「一時豪傑」,又是鮮明的對照和嘲諷。
㈩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出自哪一首詞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出自於宋代陳德武《水龍吟·西湖懷古》。
原詞:
《水龍吟·西湖懷古》宋代:陳德武
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臨堤台榭,畫船樓閣,遊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時豪傑,都忘卻、平生志。
可惜天旋時異,藉何人、雪當年恥。登臨形勝,感傷今古,發揮英氣。力士推山,天吳移水,作農桑地。借錢塘潮汐,為君洗盡,岳將軍淚。
釋義:
杭州是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有湖山之美。臨堤有台榭樓參差,湖上有畫船往來如梭,遊人到處弄舞歌吹。十里荷花映日嬌艷似火,三秋桂子飄香沁人心脾,四周青山風光明媚蔥翠欲滴。南渡百年來人們沉醉在西湖,使曾主張抗金的一些豪傑,也都耽於享樂忘卻了平生大志。
可惜時代更替世換時移,如今靠何人來洗雪這奇恥?登臨這地形險固的地方,感傷古今滄桑臣變,振興國家要充分發揮英雄才氣,請來神人力士推倒杭州青山,邀來水伯天吳移走西湖之水,把「銷金鍋」西湖改造為農桑之地。借錢塘江的潮汐,為君洗盡奸臣誤國的悲憤眼淚,以告慰岳飛的在天之靈。
注釋:
1、水龍吟:詞牌名,又名《水龍吟令》、《龍吟曲》、《水龍吟慢》、《鼓笛慢》、《小樓連苑》、《海天闊處》、《庄椿歲》、《豐年瑞》,它最早是南北朝時北齊的一組古琴曲。
2、「東南」句:指杭州。
3、佳麗:俊美,秀麗。
4、台榭:泛指樓台等建築物。
5、歌吹:唱歌和吹奏。
6、四山:四面的山峰。睛翠:草木在陽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綠色。
7、百年南渡:指靖康二年(1127)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王朝後渡江南下,至南宋滅亡,歷一百二十餘年,此說百年是約數。
8、平生志:生平大志,此指收復中原,為國立功。
9、天旋時異:謂時世巨變,指北宋覆亡,南宋偏安江南,時勢也與南渡前不同。天旋,比喻世局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