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蘭花型
① 家裡種哪些花好
吊蘭,供氧最足 仙人掌 防輻射 室內宜放置的花卉 室內擺放哪些花卉,要根據房間大小、採光條件及個人愛好來確定。一般來說,房間大而向陽的,可選放枝葉垂暢的金橘、山茶花、海棠花等,將其直接擺在地上,或置於書架之上;若房間不大,則室內花卉宜少,以2--3盆為宜,並選用株型小巧玲瓏的,如書房內放置1--2盆水仙、仙人球等,卧室以米蘭、茉莉點綴。 居室擺放花卉,早春以花為主,配以青綠;夏季以芳香為主;秋天則以觀果為主,配以葉花;冬天以青葉為主,配以花果。 居室內選用花卉,須有益健康。要擺放能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的花卉,如各種蘭花、水仙、仙人掌等。 居室擺放花卉,要主次分明,立足於「巧、少、精」的原則。如房間中央桌面、茶幾上,宜擺放增添情趣的花卉;書房寫字台,宜擺放略顯寧靜的小型盆花,如文竹等。 花卉的擺設可分為點綴式、自然式、懸掛式三種。點綴式是把盆花陳設於窗檯、書桌、茶幾上,若配上考究的花盆與花瓶更佳。自然式是將室外自然景觀與室內擺設愈結合,如將金銀花、葡萄等藤本花卉擺放於陽台或窗檯前,與室外自然景觀相融合。懸掛式則是在書房、走廊等處,懸掛清雅垂吊式盆草花卉等 夏日室內宜養哪些花 炎炎夏日,室內開啟空調雖能降溫,但關閉門窗,阻斷了空氣流通。因此,在居室養一些「功能互補」的花卉,便可充當「空氣過濾器」。大多數花卉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夜間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仙人掌、瓦松等類則正相反。將「功能互補」的花卉同養一室,既能平衡室內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又能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據介紹,水仙、紫茉莉、菊花、雞冠花,能將氮氧化物轉化為蛋白質,從而解除毒性。吊蘭、蘆薈、虎尾蘭能大量吸收室內甲醛等污染物質,消除並防止室內空氣污染。尤其吊蘭,居室里放上一盆,24小時內,它的葉子便會將室內空氣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吃」掉,其效果甚至超過空氣過濾器。米蘭、蘭花、丁香、仙人掌、天竺等都能有效地凈化空氣。山茶花能抗禦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的侵害,紫薇對室內二氧化硫、氯化氫、氯氣、氟化氫等有毒氣體抗性較強。梅對環境中的二氧化硫、氟化氫、硫化氫、乙烯、苯、醛等的污染,都有監測能力,一旦環境中出現硫化物,它的葉片上就會出現斑紋,甚至枯黃脫落。需要指出的是,植物的這些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其作用隨著種植的數量增加而增強,完全靠室內植物滿足是不可能的。因此,還需要經常開窗,使空氣對流。 此外,專家還特別提醒:夏日切莫將居室當「花房」,各種花木擺放過多,室內通風有限,其空氣的稀薄程度就會如在高原一般,尤其夜間大多數花卉會釋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氣,與人「爭氣」,而且夜間居室大多封閉,加上花盆裡土壤、人體以及寵物呼吸的二氧化碳,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引起人體缺氧,影響健康,反而起到相反的結果。 。。 你不僅需要知道什麼花適合放在室內,更要知道什麼花不能放在室內.適於室內種植的植物1)仙人掌、仙人球夜間吸入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植物,吸收電磁輻射。 2) 吊蘭、蘆薈、虎尾蘭能大量吸收室內甲醛等污染物質3) 茉莉能散發出具有殺菌作用的揮發油,這些揮發油在空氣中具有較強的消毒功能。 茉莉的香味可使頭暈、目眩、感冒、鼻塞等症狀減輕。頭痛、頭暈、感冒、視力模糊者,常聞菊花之香也頗有好處。 4) 菊花能吸收硫、氟化氫、汞5) 鐵樹吸收苯不適於室內種植的植物1)蘭花。其香氣會令人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 2)紫荊花。其花粉與人接觸會誘發哮喘; 3)含羞草。其體內的含羞草鹼會使毛發脫落; 4)月季花。其散發的濃郁香味會使人憋悶甚至呼吸困難; 5)百合花。其香味會使人中樞神經過度興奮而引發失眠; 6)夜來香。其夜間散發的刺激嗅覺的微粒會使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病情加重; 7)夾竹桃。其分泌的乳白色液體接觸時間一長會使人昏昏欲睡、智力下降; 8)松柏。其芳香的氣味對人體的腸胃有刺激作用,影響食慾; 9)洋綉球花。其散發的微粒會使人的皮膚過敏而引發瘙癢症; 10)鬱金香。其花多含有毒鹼,接觸過久會加快毛發脫落; 11)黃花杜鵑。其花朵含有一種毒素,一旦誤食會引發中毒。 12)萬年青花葉內含有草酸和天門冬素,誤食後則會引起口腔、咽喉、食道、胃腸腫痛,甚至傷害聲帶,使人變啞。13)水仙花。其花葉和花的汁液接觸後可導致皮膚紅腫; 14)滴水觀音。其莖干分泌的液汁接觸皮膚後會引發瘙癢,接觸傷口後會引發中毒15)一品紅全株有毒,有白色乳汁刺激皮膚紅腫,引起過敏性反應,誤食莖、葉有中毒死亡地危險。16)馬蹄蓮花有毒,內含大量草本鈣結晶和生物鹼等,誤食會引起昏迷等中毒症狀。17)虞美人全株有毒,內含有毒生物鹼,尤以果實毒性最大,誤食後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中毒,嚴重地還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② 文心蘭的形態特徵
文心蘭是蘭科文心蘭屬的總稱,原種多達750種以上,分布於墨西哥、巴西、牙買加等中南美熱帶地區。文心蘭花型獨特,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花序分枝良好,花形優美,花色亮麗,近看形態像中國「吉」字,所以又名吉祥蘭。同時盛開的小花在微風吹拂下宛如一群穿著衣裙翩翩起舞的女郎,其手、頭、腰、身、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又名舞女蘭、跳舞蘭,是洋蘭類的新寵,其瀟灑脫俗的花姿和溫文爾雅的啟示,被插花界譽為切花」五美人「之一。 文心蘭的繁殖方法有組織培養與分株繁殖。文心蘭為復莖類洋蘭,成株後都會長出子株,待子株有假鱗莖時剪離母株即可。分株繁殖一般在開花後或春秋季進行。
文心蘭的組織培養較易,一般利用種子或莖尖、花穗等營養器官來進行繁殖。在種子培養中,採用3克花寶一號和2克胰蛋白腖及35克食用糖配製培養基對其種子萌發效果較好。加入15%的椰子汁能促進種子的萌發。文心蘭的莖尖培養和花穗培養一般沒有褐變,莖尖和花穗培養的最適初代培養基為1/2MS、改良KnudsonC、V&W培養基。或播種培養基均可,原則上不用激素。原球莖的繼代培養可採用相同的培養左附加5%~10%的香蕉汁或15%~20%的椰子汁。成苗培養可採用以上培養基或V&W培養基。
分株繁殖
春、秋季均可進行,常在春季新芽萌發前結合換盆進行分株最好。將帶2個芽的假鱗莖剪下,直接栽植於水苔的盆內,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很快恢復萌新芽和長新根。
組織培養繁殖
選取文心蘭基部萌發的嫩芽為外植體,用70%酒精進行表面消毒,滅菌後用無菌水洗凈,切成1~1.5毫米厚的莖尖薄片,接種在准備的培養基上,保持溫度(26±2)℃,光照強度500勒克斯,照射時間16小時,在MS培養基添加1毫克/升6-苄氨基腺嘌呤的培養基上,原球莖的形成最快,只需45天。將形成的原球莖繼續在增殖培養基中採用固體培養,20多天後原球莖頂端形成芽,在芽基部分分化根。約100天左右,分化出的植株長出2~3片葉,成為完整幼苗。
水生培植
需要在專業水培花卉基地培育半年以上,讓新生的水生根完全適應靜水環境,是花卉行業發展的趨勢。
技術要點
盆栽文心蘭常用15厘米盆,也可用蕨板或蕨柱栽培。常用基質為碎蕨根40%、泥炭土10%、碎木炭20%、蛭石20%、水苔10%。盆底多墊碎瓦片和碎磚,有利於透氣和排水。開花植株栽植在花謝後進行最好,未開花植株在萌芽前進行,這樣有利於文心蘭新根生長。5~10月為文心蘭的生長旺盛期,每半月施肥1次。冬季休眠期可停止施肥和澆水,增加噴水,提高空氣濕度即行。液施肥料流失嚴重,每半月可用0.05%~0.1%復合肥噴灑葉面加以補充。開花後要及時摘除凋謝花枝和枯葉。文心蘭基本採用盆栽。盆栽植料與栽培蝴蝶蘭的植料相似。如水苔、碎蕨根、木屑、木炭、珍珠岩、碎磚塊、泥炭土等。這些植料組合應用效果好,如以細蕨根40%,泥炭土10%,木炭20%、珍珠岩或蛭石20%、碎石和碎磚塊10%混合調制效果好。種植時要用碎石或碎磚墊花盆底部1/3左右以利通氣和排水。栽培的花盆可用塑料盆、素燒盆、瓷盆等。栽培2~3年以上的文心蘭,植株逐漸長大並長出小株,根系過滿,要及時換盆。換盆通常在開花後進行,未開花植株,可選擇在生長期限之前進行。
夏時要注意遮蔭,溫度過高時要及時降溫。盛夏秋季每天都要澆透水一次,即澆到盆底孔出水為止。施肥以施復合化肥為好,宜薄肥,忌濃肥,宜於清晨或下午3時以後施肥。7、8月份,是植株抽花時期,此期由於高溫、高濕,易生細菌性軟腐病,嚴重時可導致植株死亡。為此,可在晴天時把盆內植材曬干,則細菌不易在乾燥條件下繁殖,同時,將爛葉爛莖及時剪掉。在進入高溫、高濕的季節之前,應加強施肥,特別是要增加鉀肥的比重,培養壯苗,以增強植株的抗病力。日常管理文心蘭對環境的要求一般不太嚴格。
溫室栽培
溫度管理:緩苗階段,白天溫度25~28℃,晚上23~25℃。溫度變化不宜太熱,否則易引起落蕾現象。
濕度管理: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80%,以增加空氣濕度,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光照管理:光線不能過強或過弱,過強易引起灼病,輕者組織受傷,葉變黃色,嚴重的呈灰白色,並引發炭疽病。光線過弱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導致葉片徒長軟弱下垂,不利於花芽分化,開化數量少,生長不良。剛栽植的幼苗,光照在10000~15000lux,隨著幼苗的長大,光照逐漸增強,最高達30000~35000lux,在這個光照條件下,文心蘭花芽分化快,營養生長可以更好地轉為生殖生長。一般夏季遮光60%~75%,春秋季遮光40%~50%。
水肥管理:總的澆水原則是干濕交替,每次澆水要澆透,下次要等到基質略顯乾燥時再澆。春季剛分株時少澆水;夏季植株生長旺盛,蒸發水分快,要多澆水。可每天澆一次。上午澆過後,下午再對葉片實行噴霧澆水,這種霧水不但可降低葉面溫度,不定期可以增強植株的呼吸功能。傍晚過後,一般不能再噴霧,否則葉面持水時間過長,易誘發病害。由於文心蘭栽培基質主要是椰殼和石子,不易保水、保肥,應在盆中放一些鄉釋肥,以增加肥效。施肥種類及數量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進行調整,一般一次肥一次水或兩次肥一次水。為防止椰殼內有病菌滋生,可經常澆灌1000倍液多菌靈或1500倍液甲基托布津,基質pH值應控制在5.5~6.5,EC值在1.2~1.6mS/cm。
特別注意
場所:厚葉型文心蘭可較粗放栽培,薄葉型文心蘭除了要有蘭棚外,最好還要有溫室,用於冬季的保溫。
栽種:文心蘭的大多數種類均採用盆栽。盆栽植料與栽培蝴蝶蘭的植料相似。如水苔、細蛇木屑、木炭、珍珠岩、碎磚塊、泥炭土等。這些植料組合應用效果好。種植時要用碎石或碎磚墊花盆底部1/3左右,以利通氣和排水。如早春秋後天氣變涼時進行,栽培材料應一起更換,換盆可結合分株一起進行。
光照:文心蘭的適應光照與卡特蘭相似,一般夏季遮光50%~60%,冬季遮去陽光的20%~30%。陽光太強,生長緩慢、植株短小並引起日灼病,最後葉片乾枯,甚至整株植物死亡。如果蔭蔽太多,光線不足會使植株葉片生長不良,影響花芽分化,開花顯著減少,有時 甚至不開花。
溫度:一般厚葉型文心蘭較喜溫暖,生長適溫18~25℃,12℃以下要防寒。較適合華南地區栽培。薄葉型的文心蘭較喜冷涼,不耐高溫,生長適溫10~22℃ ,平地難適應,應在中海拔冷涼地區栽培, 但冬季寒潮來時,也就放在溫室中過冬。
水分:文心蘭與大多數洋蘭一樣都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但由於不同種類的文心蘭株型相差大,對乾旱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樣。沒有假鱗莖的品種,抗旱能力差,因此要經常保持盆內的基質濕潤,基質一干就要補充水分。冬季減少水分,有利於開花,氣溫在10℃下時要停止澆水。在炎熱的夏季應在植株周圍的地面、台架、道路和植株上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否則會影響其生長。
肥料:先用少量緩放性肥料作基肥,每2~3周施一次1500~2000倍的液體水溶性速效肥, 未開花時要施用氮、磷、鉀「三要素」均衡的復合肥,可葉面噴灑,也可根部施用。近開花時要補充磷、 鉀肥以促進花芽分化和開花。 小苗的肥水管理
經過充分煉苗洗干凈後用離乾的水苔做基質並定植與Ф3cm塑料軟杯中,定植後當天用65%好生靈1000倍液混合72%農用硫酸鏈黴素3000倍液噴灑防病。待盆中水草較干時,用清水澆半水,使水草呈濕潤狀態。之後約15天開始有新根生長,可用20-20-20彼得肥3000倍液澆灌,每周一次。
換盆與中大盆肥水管理
小苗經過3~4個月後,長至4~6個假鱗莖,根系密集,並有部分根長出盆外,此時應換盆。換盆時先將小苗脫盆放於裝有少量木炭快墊底的塑盆中,再加適量木炭塊於植株四周,
當中苗經過5~6個月後,長至6~8個假鱗莖,根系將木炭塊很好包住,此時應為中苗換盆。
中大苗肥水管理
小苗、中苗換盆當天應噴1次65%好生靈1000倍與72%農用硫酸鏈黴素3000倍混合液防病,定植後3~5天澆水1次。由於夏秋季及乾燥天氣應增加澆水次數並每天加噴1次葉面水,冬季乾冷天氣每2~3天噴一次葉面水,6~7天澆1次透水。4~10月為文心蘭生長盛期,此時每月還應間施1~2次5-11-26彼得肥,防止植株徒長及提高抗病能力,此外還應適當補充鈣元素以增加葉片厚度。
文心蘭的栽培條件
溫度 由於文心蘭的品種繁多,各種品種間的原生環境氣候差異甚大,很難正確地說明其生長溫度。不過,一般而言,文心蘭不宜在溫度太低的環境下生長,當溫度低於10℃時,文心蘭就會受到傷害,但對於一些較不耐低溫的品種而言,當溫度在12℃時,就會因受寒害而枯死。然而在高溫的情況下,文心蘭則必須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安然度過。
日照 無論是哪一種文心蘭都只能接受冬天的直射陽光,而其他的三季里,則必須加遮陰,以達到與原產地相似的日照。夏季的陽光最為強烈,因此在室外栽培時,必須加設50%~60%的遮光網,否則葉片易被陽光灼傷;而在春秋兩季里,陽光較夏季柔和,—般只需要30%左右的遮光網,就能保護蘭株。
澆水 大部分的文心蘭較喜歡乾燥的環境,因此澆水時,宜以介質的乾燥程度作為標准,當介質表面乾燥時,應立即充分澆水;在生長旺盛的季節里,因需水量增加,最好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到了冬季氣溫較低時,應停止澆水,以助其順利越冬。
通風 良好的空氣流通是栽培蘭花時的必要條件,文心蘭也不例外,尤其是具有假球莖及薄葉的品系,悶熱的環境容易引起病害。台灣夏季的溫度對文心蘭而言,稍嫌炎熱,解決的方法除了在栽培環境四周灑水外,同時還要加強通風更能幫助蘭株消暑。
施肥 施肥的時間必須配合植株的生長情形,雖然不同品種的文心蘭生長狀況並不一致,然而仍可遵循—般的施肥基本原則。首先,當植株抽出花莖起,應停止施肥,直至花期過後,方能恢復施肥;其次,溫度低於10℃時,亦須停止施肥。其餘時間可每月施加已稀釋的液態肥2~3次,此外固態肥亦可同時施用。
盆土及換盆 由於文心蘭喜歡較乾燥的環境,故宜使用排水、通氣良好的介質,因此蛇木屑就是最佳的選擇,最好添加少許具有保水力的水苔,更能使植株生長良好。文心蘭的換盆作業通常在蘭株花期過後進行,並且每隔2~3年換盆1次即可。
繁殖 以分株為主要的繁殖方法,進行分株繁殖的最佳時機也是在花期過後,因此需要分株時,可與換盆同時進行。 澆水施肥
文心蘭與大多數洋蘭一樣都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由於夏季由於氣候炎熱,應在植株周圍的地面、台架、道路和植株上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否則會影響其生長,溫室內栽培文心蘭除保持相對較大的濕度外,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透氣,否則生長不良,也易發生腐爛。
適當的施肥是文心蘭健壯生長的有效措施,種植時先用少量緩放性肥料作基肥,每月施用一次腐熟豆餅水、油粕、骨粉等。除晚秋與冬季氣溫過低外,在生長季節春夏早秋三季,每2~3周施一次1500~2000倍的液體水溶性速效肥,未開花時要施用氮、磷、鉀「三要素」均衡的復合肥,可葉面噴灑,也可根部施用。近開花時要補充磷、鉀肥。
如何養護
我國通常將蘭花分為中國蘭和洋蘭兩類。洋蘭多指氣生蘭,如文心蘭、蝴蝶蘭、石斛蘭、卡特蘭等。文心蘭原產熱帶雨林,花的顏色多樣,花期長,從第一朵花開至最後一朵花持續兩個多月時間,花型美觀,像小姑娘跳舞,因此有「跳舞蘭」之稱,其栽培要點有:
1.栽培材料在高溫多濕的地方採用樹蕨、不含油脂的闊葉樹硬木製成板、盆等,而在氣候乾燥的地方,可用水苔蕨根、苔蘚等栽植於多孔的盆中。
2.日常管理文心蘭對環境的要求一般不太嚴格。
3. 平時澆水以間干間濕為原則,每2~3天澆水1次,盛夏季節應每天澆水,還要經常向葉面噴水和花盆周圍地面灑水,以增濕降溫。冬季減少澆水,生長期每月施2~3次稀薄液肥,或0.1%復合化肥。冬季停止施肥。
4.春、秋季要遮光30%,夏季遮光50%~70%,但也不能放在太陰暗處養護,以免枝葉徒長,影響花芽分化。生長適溫為25℃:左右,冬季室溫不能低於10℃。
5.每年需進行換盆,更換新的培養基質。 病蟲害防治應保持栽培環境的整潔衛生,經常清除日光溫室內以及溫室周圍的雜草,及時檢查並清除黃葉病株,對發病較重的病株要廢棄掩埋,以防其成為感染源,對發病較輕的病株要用剪子剪除病葉,馬上噴灑相應的農葯,並進行隔離栽培,以控制病蟲害蔓延。噴灑農葯要不留死角,特別是葉背、溫室的角落及地面均要充分噴到,溫室每月進行一次消毒處理。
文心蘭常見蟲害有蝸牛、介殼蟲、白粉虱等,春夏多雨季節,蝸牛經常活動,此時應定期撒石灰粉於蘭園四周及栽培架支腳處,當通風不良時常引起介殼蟲,可用800~1000倍液速朴殺或速蚧靈噴殺。白粉虱可用3000倍液速朴風蚜或蚜虱消噴殺。病害發生後,可於早晨或傍晚噴施農用鏈黴素防治,一年內噴施次數以不超過3次為宜。
文心蘭的蟲害主要有介殼蟲。介殼蟲寄生於植株葉片邊緣或葉級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枯萎,嚴重時整株植株會枯黃死亡。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霧滅殺或50%馬拉松乳油2000倍液噴殺。文心蘭的病害主要有軟腐病和葉斑病,葉斑病發生時危害文心蘭的葉片,軟腐病發生時會使植株整株死亡,可採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溶性濕劑800倍防治。
文心蘭花葉病
症狀:開始葉上沿葉脈生淡黃色的不連續條斑,常呈花葉狀。接著病斑一部分葉肉細胞壞死,形成表面下陷的褐色壞死斑。 病原:國蘭花葉病毒(CyMV)及ColMV等幾種病毒。 傳染途徑:以汁液傳染為主。
防治方法:
1、溫室要合理通風,避免高溫高濕;注意排水,適當增施磷、鉀肥;及時清除病葉、病果及殘株。
2、發病初期及時噴葯。常用葯劑有: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炭疽福美400倍液,或1:1:200倍的波爾多液。每隔7~10天噴一次,共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