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布心蘭花廟

布心蘭花廟

發布時間: 2022-09-04 02:06:13

A. 關於蘭花花語與寓意

說到蘭花,相信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在我們國家,蘭花與梅蘭竹並成為四君子,而且蘭花在很多愛花人士眼中價值是非常高的,那麼,你知道蘭花花語是什麼嗎?這個可能還是不少人都不清楚的,下面就讓我來為您解答吧!

蘭花的簡介

1、蘭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

2、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蘭花作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人見人愛,它有宜人的香氣,「路旁草簇有蘭花,不露英姿不顯華;待到幽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隱奇葩 」。這種散發幽香的蘭花歷來為人們所青睞。蘭花那撩人而帶神秘感的幽香,是世界上任何一種花卉的香氣不能比擬的。

蘭花的花語

蘭花在中國代表著女子氣質如蘭,蕙質蘭心,男子溫文爾雅,淡泊名利。

蘭花的花語:淡泊、高雅、美好、高潔、賢德。外國的蘭花花語:熱烈、友誼、自信。

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的吉祥物。屈原在詩歌中將蘭喻為君子,故後人又把蘭理解為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

1、小蒼蘭

小蒼蘭別名香雪蘭、小菖蘭、洋晚香玉、麥蘭等,花語是:純潔、濃情、清香、幸福、清新舒暢。

2、文心蘭

文心蘭又名舞女蘭、金蝶蘭、瘤瓣蘭等,花語是隱藏的愛、快樂無憂忘卻煩惱。

3、鈴蘭

鈴蘭又名君影草、山谷百合、風鈴草,花語是幸福歸來。

4、蝴蝶蘭

蝴蝶蘭又名蝶蘭,花語是我愛你、幸福向你飛來。

5、劍蘭

劍蘭的花語是用心、福祿、富貴、節節上升、堅固、幽會、用心。

6、火花蘭

火花蘭的花語是忘不了的人。

蘭花的象徵寓意

1、象徵手足之情

蘭花常被用來比喻手足之情,有經久不衰和富貴長壽之意,因此也可形容子孫滿堂,後代昌盛。我們時常說「蘭交」和「義結金蘭」,它們都是用來形容朋友之間友誼深厚,結拜兄弟。

2、象徵高雅品性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3、象徵愛國情懷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內斂、質朴、嫻靜和柔中帶剛的氣質,具有很深的民族情節和對民族精神的認同感,可傳達對祖國的熱愛。

4、象徵美好愛戀

蘭花還可傳達愛意,古有詩人借蘭花言志,例如「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二者都表達了對伴侶的純潔愛戀。很多不知道蘭花象徵著什麼品格的花友可以將其贈送給自己的愛人,增進雙方感情。

5、象徵: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親密無間、有意長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間情投意合。

國畫重在神似,在對蘭花的描寫中同樣著意於蘭的神韻與秉性。不同的畫家畫蘭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寫意畫中,畫家筆下的蘭花多用水墨來表現蘭花的美麗葉態和花質的素潔,追求天生素質、大朴大雅的神韻。蘭花還象徵著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親密無間、有意長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間情投意合。

蘭花的傳說之一

話說某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里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

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裡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著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說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著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山裡老農欣喜地說:「我們這里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鄉呀,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過度到了九畹。從此,仙女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西陵峽,香飄全歸州,直至香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著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蘭鄉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鄉親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裡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

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

蘭花的傳說之二

從前,在大別山一個深幽谷里住著婆媳兩個人。婆婆總是誣賴童養媳蘭姑娘好吃懶做,動不動就不給她吃喝,還罰她乾重活。

一天早上,蘭姑娘在門外石碓上舂米,家中鍋台上的一塊糍粑被貓拖走了。惡婆一口咬定是蘭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認。逼供不出,就把蘭姑娘毒打一頓,又罰她一天之內要舂出九斗米,蘭姑娘只得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不停地踩動那沉重的石碓。

太陽落山了。一整天滴水都沒沾牙的蘭姑娘又飢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順手抓起一把生米放到嘴裡嚼著。

惡婆一聽石碓不響,跑出來一看,氣得雙腳直跳:"你這該死的賤骨頭,偷吃糍粑,又偷吃白米"!拿來起木棒打得蘭姑娘暈倒在地。惡婆並不解恨,還說蘭姑娘是裝死嚇人。

她又扯下蘭姑娘裹腳帶,將她死死的捆在石碓的扶樁上,然後撬開蘭姑娘的嘴巴,拽出舌頭,拔出簪子,狠命地在蘭姑娘的舌頭上亂戳一氣,直戳得血肉模糊......

可憐的蘭姑娘,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死去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蘭姑娘死去的幽谷中,長出了一棵小花,淡妝素雅,玉枝綠葉,無聲無息地吐放著清香。人們都說這花是蘭姑娘的化身,捲曲的花蕊象舌頭,花蕊上綴滿的紅斑點是斑斑的血痕。

B. 求蘭花與佛教的聯系,典故

古人常以花為友,謂之:梅為清友,菊為靜友,蘭為禪友。佛門將寺廟稱為蘭若,而佛家又將蘭花稱為禪花。蘭花為佛教的六供奉之一,代表著佛教中因果的因,在大乘佛教中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叫六度之花。修行者見花當思修今世好的因,來世才有好的果。蘭文化與佛文化的結合始於唐朝,從唐朝起,蘭花開始盆栽。唐朝畫僧貫休和尚在蘭溪種蘭寫蘭,由此寺廟多辟有蘭園,直到如今各大叢林中大都種有蘭花。歷來藝蘭家中也不乏僧侶。至今仍傳世的蕙蘭名種『金贍梅』,就是清乾隆時由文思院翠峰和尚選育出的品種。創於唐元貞年間的廣東汕頭靈山寺,其鎮寺之寶就是靈山寺壁蘭,一直傳世至今。現代佛教活動中有蘭花參與或蘭花活動中也有佛教參與,其中第十五屆中國(樂山)蘭花博覽會上舉辦方就辦了一場以佛教音樂為主題的音樂晚會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而舟山的蘭花的蘭博會曾取名為「怫蘭·慧馨」 普陀山蘭文化博覽會。將蘭花和佛教較好地結合起來,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蘭花文化與中國的傳統宗教儒釋道都有很大的淵源,是由於蘭花的品質中的幾大特點與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處,與佛教則是其清靜、禪定和出世。蘭花生於空谷幽林,環境清靜,無街市的喧鬧,所以賞蘭要靜心明性,不為外物所染,保持禪定。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是一種淡泊,其特點在於「定」與佛教中的「戒、定、慧」中的「定」是同一含義。蘭花的傳統銘品的欣賞要點在於瓣型的正,花色的素,戒花瓣的無型和花色的雜亂,與佛教之中的戒也有很大相似之處。僧人修得身心空靈之時品蘭花的清遠幽香,飄逸的蘭影對於修禪必有很大益處,就是我們世俗之人從養蘭賞之中也能養成蘭花的遺世獨立,安於淡泊,樂於恬靜的品格,脫離世俗煩惱,獲得清靜無為的快樂。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蘭一君子」、「見蘭悟禪」之說是很有道理的。
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說蘭花和佛教的關系:「蘭是禪花,非有禪緣,不結蘭緣。蘭是靈物,能卜凶吉。室濁則蘭萎,屋凶則蘭枯。蘭有佛性,不論貴賤,平和同仁」。九華山亦是佛教名山和蘭花產地,保護蘭花或開發蘭花應從佛教文化的角度出發,不能只是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大量採挖,那麼不久將來蘭花這一物種將從九華山區消失。

C. 蘭花的花語和寓意,有什麼傳說故事

一、蘭花的花語和寓意

蘭花的品種繁多,它們各自又有不同的花語和寓意,不過蘭花總的花語就是高雅、淡泊。蘭花和竹子、梅花、菊花並稱為花中四君子,就足以看出蘭花身上高潔的品質。在家養一盆蘭花,還有著愛國、與世無爭以及淡泊名利的美好寓意,是堅貞、純朴、典雅、賢德的象徵。

D. 深圳的歷史

深圳市歷史文化簡述

深圳擁有約150處的先秦文化遺址,證明已有6000多年的社會發展史、約3000-2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史,有屋背嶺商時期墓葬群的發掘成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深圳有1670多年的城市發展史、600多年的南頭古城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鵬古城的城堡史。深圳擁有1324處古建築,有清代各時期的近200座雄冠贛閩粵三省的龍崗城堡式客家圍和許多廣府式村落及民居,有成為中國近代史縮影的被已故國家主席楊尚昆稱為「天下第一鎮」的「一街兩制」的中英街。還有1839年的九龍海戰等8次戰斗以全勝戰績拉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有孫中山領導的1900年三洲田起義打響了資產階級武裝革命的第-槍,有東江縱隊在抗日戰爭中立下的不朽功勛,有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自古以來的移民文化是深圳文化的特色和優勢。……這些豐富的內涵,已極大提升了深圳歷史文化的地位。

一、先秦時期

1983-1984年的第一次文物普查就發現了先秦文化遺址103處,2000年底結束的第二次全市文物普查又新發現54處,這在全國大、中城市內都極為罕見。而且在內涵方面(無論是新石器時代還是青銅時代)呈現出古越族土著文化的鮮明地方特色。此外,以咸頭嶺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以屋背嶺墓葬區為代表的商時期文化,以大梅沙遺址為代表的春秋時期文化,以疊石山遺址為代表的戰國晚期文化,在珠江三角洲乃至整個嶺南地區,都具有典型性即代表性,它們有的填補了嶺南考古編年的空白,有的被專家命名成考古學文化,有的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重要性和重大學術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1.新石器時代文化

考古資料表明,早在距今67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人類就已經在深圳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深圳境內發現和探明了近40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它們主要分布在海邊沙丘和較大河流兩旁的山崗上。
咸頭嶺遺址

察看原圖 發送到手機

位於大鵬鎮咸頭嶺村的海邊沙堤上。遺址面積13000平方米,文化層厚40-60厘米。1981年發現,1985年、1989年、1997年三次發掘1241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陶質生活用具,錛、斧、鑿、鏟、刀等磨製石器74件以及16件打制石器和98件天然工具。咸頭嶺遺址的文化面貌在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時代中期沙丘文化遺址中具有代表性,從而被命名為"咸頭嶺文化",並在全國的同時代文化中也享有一席之地。

2.夏商周時期文化

我市考古工作者在深圳地區發現了60餘處此時期的文化遺址,數量較之新石器時代為多,而且各個區均有發現。遺址數量的增加和分布面積較廣,說明此時本地區人口增多,而且各處都有先民居住。全市第二次文物普查,在南山區的西麗鎮地區和寶安區的石岩鎮地區,共發現了34處文化遺址,且每個遺址的面積都在10000平方米以上。在不大的范圍內,遺址如此密集而且面積較大,正是族群數量增多及每一個族群人口增長較快的證明。

屋背嶺商時期墓葬區

位於南山西麗屋背嶺村屋背嶺山頂。1999年發現。2001年4月發掘,發掘面積1400平方米,共發現商時期墓葬94座,皆為豎穴土坑墓。隨葬品以陶器為大宗。墓葬約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早期,二、三期從商中期至西周早期。該墓葬區的二、三期材料,填補了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考古編年的空白,為中國商時期邊疆考古作出了貢獻,並被評為"200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梅沙2區春秋時期墓葬
位於鹽田區大梅沙海邊沙提上。發掘面積2405平方米,發現了10座墓葬。共出土隨葬品39件,其中有11件青銅器(在6座墓中出土,為劍、矛、鉞等)、21件陶器(瓮、罐、盤、缽、杯、豆等)、7件石器(斧、錛等)。該遺址在當時是廣東發掘面積最大的沙丘遺址,發現的墓葬和青銅器數量在廣東沙丘遺址中也是空前的,並填補了廣東考古編年的空白,為研究此時期的社會狀況及古越族民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察看原圖 發送到手機

疊石山戰國晚期遺址
位於南山西麗茶光村南面。遺址面積30000平方米。揭露面積330平方米,出土8000多片陶片,另有石錛等石器5件,鍤等青銅器2件。該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在當時填補了廣東考古編年的空白,提供了夔紋陶在廣東地區存在的下限時間,更重要的是出土4件鐵斧,為廣東地區早期鐵器的使用及來源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二、秦漢至隋唐時期

深圳的歷史在此時期有三大變化:一是至少從西漢中期開始,文化面貌已從土著文化變為與中原趨於一致,二是城市的建立和發展。據文獻記載,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東官郡郡治和寶安縣縣治同設於今南山區南頭一帶,深圳的城市歷史迄今已有1671年。這兩大變化使深圳的經濟與社會步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三是唐代建立了屯門鎮,駐軍2000,從此確立了古代深圳成為廣東地區軍事重鎮的地位。另外,在南山區南頭古城附近及與之緊鄰的寶安區西鄉一帶,發現和清理了12座漢墓、22座東晉墓、88座南朝墓,它們是深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佐證。

第一次移民高潮漢代墓葬

第一次移民高潮
《史記·秦始皇本記》載,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嶺南,《資治通鑒》卷七曰"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後來秦王朝又給了南海郡(當時深圳歸屬南海郡)15000個未婚的女子。這是嶺南歷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的情況,可從南越王墓得到充分體現。

漢代墓葬
在南山區南頭古城附近及與之緊鄰的寶安區西鄉一帶發現的12座漢墓,其形制與中原墓葬形制完全一樣。出土的罐、鼎、壺、碗、盆、杯、尊、熏、燈、灶、案、井等,其組合和形制也與中原相同。其中,在東漢墓中出有"熹平四年"(175年)紀年磚、人面印紋磚(類似漢畫像石中用於驅邪的蹶張圖)和乘法口訣磚,而乘法口訣磚為全國漢墓中首次發現,這對研究中國數學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東官郡城的遺跡---濠溝東晉墓葬、第二次移民高潮

東官郡城的遺跡---濠溝
完成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張二果著的《東莞縣志·建制沿革》載:"晉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分南海(為四郡)立東官郡,治寶安(在東官場北,即城子崗,今為東莞守御千戶所)。"可知,東官郡包括了今廣東的東北和東南的廣大地區,其郡治和寶安縣的縣治同設在今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古城一帶。所以迄今有明確記載的深圳城市歷史已有1671年。

在古城南門外廣場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有幸發現了東晉時期的濠溝。在濠溝的5-7層出土了不少魏晉時期的文物。按上述引文中東官郡治的方位,此濠溝可能為東晉古城的護城濠。誠此,只要基本摸清濠溝的走向,就可確定東官郡城的方位;若只是給水或排水溝,從其長、寬和深度推測,也應與東官郡城有關。

東晉墓葬、第二次移民高潮
在南頭古城附近和寶安區西鄉清理了22座東晉墓。西鄉鐵仔山古墓地中出土了3座東晉紀年墓,分別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大興二年"(319年)、"大興四年"(321年)和晉明帝司馬紹的"太寧二年"(324年)。皆在晉成帝司馬衍咸和六年即公元331年之前。紀年的內容為"大興二年六月"、"大興四年辛巳歲宜封侯"、"太寧二年歲甲申宜子孫"等。須指出的是,西晉永嘉年間(307-313年)發生了所謂的"五胡亂華"後,大量漢民南遷,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二次移民高潮,史籍雖然沒有移民深圳的記載,但是,基於迄今深圳還未發現西晉墓,而從東晉初年其墓的形制及出土的陶瓷器、鐵器、銅鏡及裝飾品等又都與中原同步這兩點來看,應不排除此時不少北方移民進入深圳的可能性。這22座墓葬至少表明,深圳南頭一帶在公元331年前後人口增長較快,經濟、文化也有相當的發展,此為深圳地區曾一度能夠成為粵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軍事重鎮的根本原因。

南朝墓葬唐代屯門鎮宋代墓葬、塔和窖藏銅錢

南朝墓葬
在南頭古城附近及寶安區西鄉一帶清理了88座南朝墓。
唐代屯門鎮
為防海盜侵擾,保護來往商船,於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新設置-個軍事衛戌區--屯門鎮。明崇禎<<廣東通志·外志載>>:「按東莞南頭城,古之屯門鎮」,說明屯門鎮設在今南山區南頭古城,駐軍人數為2000名,直屬嶺南節度使。屯門鎮不僅是嶺南地區的軍事重鎮,而且在我國東南沿海-帶也具有重要的軍事作用。
宋代墓葬
發現較多,共清理了13座。墓葬形制可分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和瓦室墓(即長方形豎穴土坑內用瓦片疊砌墓壙)兩種。
深圳目前地面上發現的最早的建築有:
--南宋黃默堂居士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福田區蓮花山西北坡,建於南宋淳佑八年(1248年)。祭台為石作須彌座,墓碑嵌於六邊形墓塔(上部己毀)的正面,碑上刻"默堂黃居士塔。……"其須彌座和單層墓塔的形制有唐代遣風,而-般民間居士使用墓塔這樣的葬制,目前在全國其他地方似無第二例,在嶺南地區更為僅見。
--南宋龍津石塔(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寶安區沙井鎮沙四村建於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石塔為紅砂岩雕成。葫蘆形塔頂。正方形塔身,塔身正面和左、右兩側各有-個佛龕。正方形須彌座四角浮雕竹節角柱。

窖藏銅錢
先後發現了10餘處,其中最大的-宗是1995年10月在寶安區松崗鎮沙埔尾村發現的4000公斤窖藏銅錢,其中最早的是秦半兩.漢五銖,絕大部分為兩宋錢幣。

第三次移民高潮
兩宋尤其是南宋時期,深圳地區迎來了第三次移民高潮。連年的戰爭正是大量北方移民進入深圳的根本原因。前述的黃墨堂就是南宋初從東莞遷入,是今福田區黃姓大族的-世祖。還有寶安區沙井鎮陳氏是北宋時從江西廬陵遷入,等等。大量移民首先進入的是深圳西部地區,因為這里是深圳最早發展起來的地區,他們又為深圳的的進-步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個地區又是以廣府文化為主,是他們遷入該地區後與當地文化相融合的結果。

三、明清時期

這是深圳歷史上最重要的時期。深圳軍民在抗擊倭寇、葡萄牙殖民主義、英國殖民主義的斗爭中,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這時期的地上文物古跡保留甚多,第二次文物普查共發現古建築1324處(有的-處是-個村莊),其中99%屬於這一時期。主要種類有城址、民居、祠堂、廟宇、碑坊、塔閣、私塾(書院)、橋梁、古井等。它們中最重要的是明洪武年間建立的東莞千戶守御所城和大鵬千戶守御所城,即南頭古城和大鵬古城。民居大致可分為客家式、廣府式、廣府客家混合式及中西合璧式等,它們烙下了來源於不同地方的移民所帶來的本土文化特色以及各文化之間的交融、變遷的歷史印記,為研究深圳自古以來的移民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南頭古城和大鵬古城

南頭古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的南頭古城即東莞守御千戶所,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兩個千戶所駐軍總數達2200人。前述東晉東官郡郡治就在這里,東官郡的寶安縣縣治也設在這里。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東官郡,寶安縣改屬南海郡,縣治仍在這里。唐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改名為東莞縣,縣治從南頭遷至沖(今東莞),但前述的屯門鎮署也設在這里。從唐一直到明清,曾多次改制。南頭古城是深圳城市歷史的見證。
現古城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城垣范圍東西長為680米,南北寬為500米。城牆用黃泥沙土夯築,內外包磚。現除北城牆尚存一段高低不等、斷斷續續的城牆遺跡外,余皆已無存。1997年找到了北門,南城門也保存完好。城內道路有六縱三橫共有九條,俗稱「南頭九街」。城內尚保存部分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建築,如紀念文天祥的信國公文氏祠、東莞會館、報德祠、育嬰堂等,還有39處明清時期具有嶺南及南洋建築風格的民居。
1983—1985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位於南頭古城內的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南頭古城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待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南山區委.區政府投入1個億整治南門廣場,整治規劃己通過論證,目前考古和拆遷工作尚未結束。

大鵬古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今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為防禦海盜、倭寇侵擾,洪武二十七年,大鵬所城開築。清初改「大鵬守御千戶所城」為「大鵬所防守營」,官兵500名。康熙四十年(1704年)改「大鵬所防守營」為「大鵬水師營」,兵員增931名,這時大鵬水師營已是一個管轄珠江外洋東部海路的海防軍事機構。在海上要塞設立九營汛:東涌口、水陸塘、大嶼山、紅香爐、鹽田、關湖塘、老大鵬、上沙塘、下沙塘,與南頭的新安營遙相呼應。道光十九年(1939年)將大鵬改營為協。大鵬守御千戶所在抗擊倭寇和英殖民主義的入侵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功勛卓著的英雄城堡。
城內有3條主要街道,分別為東門街、南門街、正街(西門至南門街相交)。現明清時代城內建築縣丞署、關帝廟、趙公祠、晏公廟等基址尚存。東、南二城門仍保留明代原樣,北門清末已廢塌。城內還有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的「振威將軍第」,即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府第、福建水師提督劉起龍「將軍第」等,規模宏大,還有許多清代民居也保存完整。
1983年和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將大鵬城東、南兩城門及賴恩爵「振威將軍第」、劉起龍「將軍第」分別列入深圳市第一、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大鵬古城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0月成立了大鵬古城博物館,負責大鵬古城及其周圍文物的保護和管理工作。2001年6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抗擊倭寇和葡萄牙殖民者的斗爭

抗擊倭寇的斗爭
明初就有倭寇騷擾。明永樂(1403——1424年)以後,倭寇在中國沿海燒殺擄掠逐漸猖獗,並從東海移至南海一帶。正德五年(1510年),明王朝派在東莞、大鵬兩守御千戶所之上設立了「備倭總兵府」,府署設在東莞守御千戶所即今南頭古城內。後「參將署」改為「南頭寨」,駐地在今南頭半島的尖端處,下轄東至惠州碣石寨,中至香港地區,西至中山地區,衛戍著今整個深圳地區和沿珠江口,擁有大小戰船50至100多艘,兵員1000至2000多人。隆慶元年(1567年)倭寇與海盜曾一度勾結攻入東莞守御千戶所城,千戶李茂材奮力抗擊,追擊倭寇至雷州港,因無援而戰死疆場。隆慶五年(1571年)倭寇圍攻大鵬守御千戶所城,在萬分危急中,舍人康壽柏挺身而出,率領軍民浴血奮戰40餘天,迫使倭寇狼狽逃竄,寫下了抗倭斗爭史上光榮一頁。

抗擊葡萄牙殖民者的斗爭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殖民主義者的頭目阿爾瓦雷斯率艦船搶占東莞縣的「屯門海澳」,即今深圳南山區的後海灣、蛇口、內伶仃島和香港青衣一帶,並在這里修築堡壘、搭建營寨、劫掠財物,甚至刻石立碑,以示永久占據。這是西方殖民主義者強佔中國領土的嘗試和前奏。
正德十六年(1521)八月底,廣東按察副使汪鋐親赴東莞守御千戶所城(今南頭城),組織起一支四千餘軍民和五十餘艘船隻的反侵略隊伍,從陸地和海上英勇討伐占據「屯門海澳」的葡萄牙侵略者。汪鋐率領深圳軍民取得了「屯門海戰」大捷,收復了被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占據七年的失地,顯示出深圳軍民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英雄氣概,揭開了中國人民反擊西方殖民侵略的序幕。
深圳人民為紀念護國有功的汪鋐以及在隆慶六年(1572年)為民請命恢復新安縣有功的廣東按察副使劉穩,於萬曆元年(1573年)在南頭城關口村修建了「汪劉二公祠」,現僅存後殿和前殿牆基。這是反抗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歷史見證,1998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初的移民高潮及移民文化

深圳的移民文化,主要由西部的廣府文化和東部的客家文化組成。清代原新安縣居民主要是廣府人,廣府文化成了強勢文化,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將原屬惠陽縣(清代以前為歸善縣)的龍崗、橫崗、坪山、坪地、坑梓等客家地區劃歸寶安縣,構成今深圳龍崗區,從此客家文化與廣府文化可謂「平分秋色」,共同成為深圳歷史文化或移民文化的底蘊。現存的廣府民居、客家民居和其它式樣的民居,是深圳移民文化的重要標志,是深圳明清以來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是一部磚石壘築和泥土夯築起來的史書,是研究社會歷史和民情風俗的活化石。

第四次移民高潮、「遷界」與「復界」
清初形成深圳的第四次移民高潮,它源於沿海地區的「遷界」與「復界」事件。清世祖順治初年統一全國後,鄭成功一直在閩、粵沿海進行「反清復明」活動。為切斷大陸沿海人民對鄭成功的支援,順治十三年(1656年)朝廷就頒布了「禁海令」,嚴禁江、浙、閩、粵等地沿海商、漁民出海。隨著鄭成功抗清的不斷失敗,自清康熙八年(1669年)廣東新安等縣開始「展界」,允許原沿海居民遷回原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全面復界,除原居民回遷外,有些粵東地區的客家人也開始遷入。雍正五年(1727年),由於官府招募政策的落實,各地農民特別是客家人,主要是從粵東興梅地區,還有潮州以及江西、福建等地舉家遷來。移民高潮延至乾、嘉時期,今龍崗地區的客家大圍屋便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掀起今深圳東部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歷史新高潮。

龍崗客家圍
龍崗客家圍的建築形式可謂集各地客家之大成,主要是粵東地區的圍龍屋與四角樓的結合,並特別強化了城堡的防禦功能,故我們可稱之為「城堡式圍樓」。它的主要特徵是前有月池(半圓形池塘)和禾坪(曬谷場),圍樓前開有-大門、兩小門,大門兩側為二層的倒座,其後是長條形的前天街,中軸線上置上、中、下「三堂」為宗祠,「三堂」兩側附兩橫或四橫屋,其後為長條形的後天街和後圍樓(原型為半月形圍龍屋),-圈圍樓的四角建有碉樓即角樓,有的在後圍樓中間還建有高大的望樓(龍廳頂),有的四周圍樓屋頂連成通道,稱「四角走馬樓」,而其內部給、排水設施齊全。這種帶月池、禾坪、圍屋、碉樓且宗祠與住宅合一的城堡式客家圍樓,給人以氣勢雄偉、森嚴壁壘的感覺。客家圍強調「天圓地方」、「陰陽合一」及與自然和諧,講究風水和龍脈的走向。這是在農業社會中血緣聚族而居,不斷遷徙移動,在和自然與社會斗爭中滾動發展的產物。其建築技術和形式,屋內的堂聯、壁畫.灰塑和雕刻等,保存著以反映儒家思想為主的豐富的中原傳統文化,是研究民族傳統文化和客家社會歷史與民俗風情的寶庫,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是深圳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崗地區現存較大型的客家城堡式圍樓有100多座。令人矚目的是,佔地面積達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5000平方米,號稱「九廳十八井,十閣走馬樓」(八碉樓二望樓)的龍崗羅氏鶴湖新居,以及同等規模的坪山曾氏大萬世居(兩處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待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建於嘉慶和乾隆年間,可稱為贛、閩、粵客家圍之冠,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廣府式民居
今深圳的西部是廣府民系的聚居地。典型的廣府圍村,民居多用青磚壘築,其前無月池和禾坪,四角無角樓,宗祠偏在一隅或建在圍外,圍牆內是以巷道隔為若干 橫排,每一橫排又分成若干單元。每一單元一般為二進一天井布局,罩式大門,天井的一側或兩側有廊房(作廚房、廁所),正房一般為三開間的一層或二層,底層明間一般一隔為二,前為客堂,後為卧室或供祖神。

何氏「元勛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羅湖區筍崗村,始建於明初,為嶺南名賢何真的舊居,是深圳現存最古老的廣府寨堡式圍村的典型建築。

廣府、客家混合式民居
所謂廣府與客家混合式民居,有兩種形式:
其一,是以廣府式民居為主,吸收客家式民居的某些因素。如南山區西麗塘朗村老圍,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其圍牆內有六條橫巷與進門樓後的縱巷交叉,多為一間一套或二間一套單元式民居,船形式屋脊,且鄭氏宗祠在西北角,不在中軸線上,這是廣府式民居的重要特徵。但圍前又有禾坪和大月池,顯然是客家民居的配套設施。
其二,是以客家式的圍樓或圍屋為主,吸收了廣府民居的某些因素。它主要表現為典型的客家圍屋內,住房卻由傳統圍龍屋的通廊式單間,變為廣府式單元套房,即為一天井、兩廊、一廳、兩房的組合,增添了舒適性與私密性。龍崗於乾嘉以後建築的圍樓,許多都屬於這種情況。

中西合璧式民居
現存最早的是位於寶安區沙井鎮新二村建於道光四年(1824年)的康楊二聖廟,其琉璃屋脊雕飾西式建築和人物。-般所謂中西合璧式,往往是廣府或客家民居的格局,而外觀形式和裝飾是西式的,真可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表現。集客家、廣府和西洋建築特點於一身,是不同民系和不同國家建築文化的融合,獨具匠心,充分體現出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綜上所述,從深圳的各式民居,可見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生動而具體地反映出深圳移民文化的特色,以及頗為深厚的深圳歷史文化的源流。可以說深圳是研究在國內外久負盛名的客家民系和廣府民系的歷史文化、民情風俗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典型地區,其影響播及港澳地區和東南亞與世界各國,無疑具有不可磨滅的重要歷史地位。

四、近代深圳和今日深圳

深圳是-座英雄的城市。除上述在反擊倭寇和葡萄牙殖民者的斗爭中曾作出的巨大貢獻外,深圳近代史上又發生了兩件大事,並都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第-件是1839年的九龍海戰拉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第二件是1900年孫中山領導和發動的三洲田武裝起義,打響了資產階級革命從改良主義真正走上了武裝革命的第-槍。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在其領導下的寶安縣農民運動和工人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尤其是東江縱隊在廣東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卓越功勛。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的地位、作用和貢獻是人所共知的,她在中國的當代史上又寫下了值得驕傲的光輝篇章。

九龍海戰拉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

九龍海戰拉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
鴉片戰爭並非一開始就是失敗的,頑強不屈的中國軍民,曾有一段抗英斗爭勝利的光榮歷史。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7日「尖沙村中有民人林維喜,被夷人酒醉行凶,棍毆斃命」(?林則徐使粵兩廣奏稿?第107頁), 林則徐於8月15日下令義律交出兇手,義律則違抗拒交,於是林則徐遵照嘉慶十三年之例,採取了不準他們逗留澳門,斷絕柴米食物等措施。9月4日中午12點,義律率「路易沙」號(裝備10門迴旋炮和4門三磅長統炮).巡洋艦「珍珠號」(裝備6門6磅炮)等5艘艦船,以「求為買食」為名接近我方,下午2點30分下令開炮轟擊我水師船,正在巡洋的大鵬營守將賴恩爵受到出其不意的攻擊後,隨即指揮水師船和九龍炮台開炮反擊,不久英軍「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疊見夷屍隨潮漂淌」,「此外夷人受傷者尤不勝計」,下午6點30分英船逃回了尖沙咀,九龍海戰以我方的大勝而告終。此戰意義重大:這是鴉片戰爭的起點,「-般地說來,中英第-次鴉片戰爭是從這次海戰開始的」。這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系列反侵略戰爭中的第-仗,充分體現了中國人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
由於賴恩爵英勇善戰,道光皇帝賜賴恩爵「呼爾察圖巴圖魯」(勇士)稱號,晉升副將(從二品)。1843年任廣東水師提督、正一品,封「振威將軍」。現大鵬城內有御題「振威將軍第」的賴恩爵將軍府仍保存十分完好。
九龍海戰後的兩個月即11月3日,發生了穿鼻洋(位於虎門外30里)之戰。同-天(或後-天),又在尖沙嘴洋面發生了官涌之戰(至11月13日,10天內共打了6仗)。這7仗中除11月11日由我方主動開炮襲擊外,余都為英軍挑起,並以其失敗而告終。

「天下第一鎮」——中英街的歷史變遷
中英街及界碑是中國貧困落後,清王朝腐朽沒落和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是中國革命勝利和改革開放,香港回歸祖國,實行「一國兩制」和「一街兩制」,以及中國邁向社會主義繁榮富強的歷史見證;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含的中英街,是中國乃至世界僅見的歷史文化奇觀,有獨特的意義。正因如此,1992年1月24日,已故國家主席楊尚昆蒞臨沙頭角中英街視察時,興致勃勃地用英語說:「The most famous town in the world」(天下第一鎮)。中英街界碑已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英街歷史博物館成為廣東省和深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孫中山領導的三洲田庚子首義

孫中山領導的三洲田庚子首義
孫中山、鄭士良等人,在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後,便策劃新的反清武裝起義。經聯絡准備,1900年4月,決定選擇三洲田作為起義地點,不久便開始招兵買馬,以義合小鋪為據點,僅4個月時間,便發展到六、七百人,成為起義的主力軍。清光緒庚子二十六年農歷潤八月十三日(1900年10月6日),義軍在今深圳鹽田區的三洲田舉行祭旗起義,把矛頭直指封建腐朽的清王朝。以黃福為元帥,鄭士良、何松為參謀,黃耀庭、廖慶發、林海山為先鋒,分兩路出發。東路從馬巒村、金龜洞出禾崗,打新圩,直撲鎮隆,在佛子坳伏擊清軍大捷;西路從橫崗出沙灣攻打蘭花廟,大獲全勝,進一步攻打深圳、南頭受阻。東路義軍在永湖、崩岡圩連戰皆捷,勢如破竹,22日乘勝進入三多祝,在白沙扎營,隊伍迅速發展到二萬人,其中不少是富有革命傳統的當地客家人,聲勢浩大。後因形勢急劇變化,原擬突擊至廈門時獲得接濟的計劃無法實現,後援不繼,陷入困境,孫中山電令鄭士良「可自決進止」,義軍不得不解散,剩下千餘洋槍手分

E. 建蘭的花語以及傳說故事

建蘭是一種栽培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的觀賞花卉植物,花繁葉茂很有生氣,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關於建蘭的花語以及傳說故事,歡迎借鑒參考。

蘭花的花語是什麼?

蘭花在中國代表著女子氣質如蘭,蕙質蘭心,男子溫文爾雅,淡泊名利。

蘭花的花語:淡泊、高雅、美好、高潔、賢德。外國的蘭花花語:熱烈、友誼、自信。

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的吉祥物。屈原在詩歌中將蘭喻為君子,故後人又把蘭理解為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

建蘭的傳說

大宋提刑官宋慈曾在福建汀州任知縣3年,縣衙所在地為現在的福建省長汀縣,當時的閩西首府,范圍為現在的福建省龍岩市管轄區和三明市的部分地方。汀州盛產蘭花,百姓愛種蘭花,素有用蘭花為孕婦催生助產、搬遷新居饋贈蘭花、婚嫁以蘭陪嫁、種蘭避邪以求子孫滿堂等民情風俗。宋慈在任知縣時是不是與眾文人一樣愛蘭,對蘭花的賞愛是否入鄉隨俗尚無文字記載,但史記他是首開汀江水路運輸的知縣。汀江水路的開辟為建蘭主產區打開了一條通向海內外的通道。因此,宋慈對建蘭的外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汀江是福建省境內的第四大河,它發源於長汀縣,幹流全長280多公里,自北朝南縱貫福建省的長汀、上杭、永定三縣,流至廣東省的大埔縣三河壩,與梅江匯合為韓江奔流入南海。汀江自北向南流,八卦中南方屬丁,故汀江古稱丁水,後來人們把「丁」與「水」合為「汀」字,取名「汀江」。毛澤東有「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的著名詩句描述汀江的神奇和氣魄。

宋紹定年間,宋慈從江西信豐主簿調任長汀知縣,發現百姓食鹽從千里之外的福州靠走山路挑運而來。古代的長汀地處山區,山路漫漫,交通不便,外引食鹽「愈年而至」,食鹽官賣,鹽官貪賄,哄抬鹽價,窮苦百姓買不起鹽,多吃淡菜,缺碘患大脖子病的不少。宋慈細察民間疾苦,水路運輸可直抵汀州城,決定開辟汀江,從廣東潮州船運食鹽。閩西大山是蘭花生長的好地方,山高谷深,汀江河水穿行在深山峽谷之中,古時汀江灘多水急,有棉花灘、回灘、大姑灘、折灘、龍灘等,且到處暗礁密布,航道艱險,江水漲落無常,宋慈經過沿途觀測探險,開鑿疏浚航線,鼓勵農民造船,操習撐船技巧,同時改革鹽政,懲治貪賄鹽官。

汀江水路交通的開辟,縮短了運鹽路線,減少了運費,降低了鹽價,免除了挨家挨戶抽調勞役肩運食鹽之苦。同時,使潮州至汀州、贛州運輸通暢,促進了汀、潮、贛包括蘭花在內的物資交流,鹽商米商往來其間,「鹽上米下」的一派繁榮景象,汀江上百舸爭流,曾有「上三千下八百」之說。宋慈開汀江水路的功績為閩西百姓世代相傳,如今汀江兩岸仍尚存的400多座馬祖廟,見證了當年水路交通的繁榮歷史。

據連城縣、永定縣和上杭縣的老人介紹,過去他們那裡還出現了「蘭商」,專門靠賣蘭發大財,通過賣蘭暴富,建土樓,買河段養魚養鴨過休閑日子。

宋代建蘭並不出名,甚至連福建本地的蘭家和文人雅士都說不準蘭花的正名。「建蘭」是我國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蘭花中的一類,而且是唯一以產地命名的一大類蘭花。據考證,「福建」名稱的第一次出現是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了加強邊防武裝力量,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專管軍事,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取名為「福建」經略使(軍事長官職稱)。福建的名稱出現歷史不算遲。

南宋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福建漳州的趙時庚著述的《金漳蘭譜》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蘭花譜。全書共三卷,分「敘蘭容質」、「品蘭高下」、「天下養愛」、「堅性封植」和「灌溉得宜」五部分。對紫蘭和白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與栽培管理作了簡明論述,並論及蘭花的品位。《金漳蘭譜》中「紫蘭」指的是墨蘭,「白蘭」指的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素心建蘭。趙時庚生活的地方為漳州府,與汀州府毗鄰,趙時庚尚且沒有給建蘭確切的名字。另外,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修纂的《臨汀志》土產門花之屬中記述的33中花果中,有「素馨」指的也是素心蘭花。福建的地名早已有之,但是海內外的愛蘭人還沒有把福建所產的蘭花叫「建蘭」。這些充分說明宋時建蘭還不夠知名。

閩西即古汀州府,是中國東南沿海腹地的林區,也是距台灣海峽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最近、自然氣候優勢最強的中國蘭產區之一。南宋之後閩西有汀江通往境外,得天獨厚的蘭花生長環境與古代交通占優勢的水上運輸,使閩西的「龍岩素」、「長汀素」、「上杭素」、「永福素」等蜚聲海內外。

隨著汀江水上運輸業的興盛,蘭花高雅之物從汀州人文古城,逐漸通過文人儒商傳到海內外。1995年,筆者從汀江的源頭龍門出發,沿古水路到福建的上杭、永定,再到廣東大埔、潮州、汕頭考察建蘭的流播路徑,發現沿線深宅大院養的建蘭都是從閩西境內傳種的。一些載入世界各地眾多蘭花專著名品譜中品種,由於當時人們對植物分類不太了解,而被習慣以原產地稱呼,比如「龍岩素」、「長汀素」、「上杭素」、「永福素」,而且是說得更准確的原產地。而對於福建境外的人稱福建外傳的蘭花,籠統地就叫「建蘭」。由此可見,建蘭及建蘭中的傳統名品「龍岩素」、「長汀素」、「上杭素」、「永福素」都是外來名,因為外傳而得名的。所以,建蘭的外傳與汀江水上運輸的興起、發展、繁榮密不可分,與大宋提刑官開辟汀江水路運輸息息相關。

什麼是建蘭?

地生植物;假鱗莖卵球形,包藏於葉基之內。葉2--6枚,帶形,有光澤,長30-60厘米,寬1-2.5厘米。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直立,一般短於葉;總狀花序具3-9朵花;花常有香氣,色澤變化較大,通常為淺黃綠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狹長圓形或狹橢圓形;花瓣狹橢圓形或狹卵狀橢圓形,長1.5-2.4厘米,寬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長1.5-2.3厘米,略3裂。蒴果狹橢圓形,長5-6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通常為6-10月。生於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0-1800米。產中國多地,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北至日本。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和草葯價值。

建蘭的形態特徵

建蘭是地生植物;假鱗莖卵球形,長1.5-2.5厘米,寬1-1.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葉2-4(-6)枚,帶形,有光澤,長30-60厘米,寬1-1.5(-2.5)厘米,前部邊緣有時有細齒,關節位於距基部2-4厘米處。

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直立,長20-35厘米或更長,但一般短於葉;總狀花序具3-9(-13)朵花;花苞片除最下面的1枚長可達1.5-2厘米外,其餘的長5-8毫米,一般不及花梗和子房長度的1/3,至多不超過1/2;花梗和子房長2-2.5(-3)厘米;花常有香氣,色澤變化較大,通常為淺黃綠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狹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2.3-2.8厘米,寬5-8毫米;側萼片常向下斜展。

花瓣狹橢圓形或狹卵狀橢圓形,長1.5-2.4厘米,寬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長1.5-2.3厘米,略3裂;側裂片直立,多少圍抱蕊柱,上面有小乳突;中裂片較大,卵形,外彎,邊緣波狀,亦具小乳突;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半部向內傾斜並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長1-1.4厘米,稍向前彎曲,兩側具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

蒴果狹橢圓形,長5-6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通常為6-10月。

建蘭的價值

1、葯用價值

全草(蘭草):辛、甘、微苦,平。滋陰潤肺,止咳化痰,活血,止痛。用於血滯經閉,經行腹痛,產後瘀血腹痛,頓咳,肺癆咳嗽,咯血,腎虛,風濕痹痛,頭暈,腰疼,小便淋痛,帶下病。根(蘭草根):滋陰清肺,化痰止咳。花(蘭草花):辛,平。理氣,寬中,明目。用於久咳,胸悶,泄瀉,青盲內障。[6]

2、園藝價值

建蘭植株雄健,根粗且長。適宜用五筒以上的蘭盆栽植,每盆苗數稍多,置於林間、庭園或廳堂,花繁葉茂,氣魄很大,也可用較大的高腰簽筒盆栽植數苗,長時蒼綠峭拔,很有神采。花開盛夏,涼風吹送蘭香,使人倍感清幽。

建蘭栽培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在我國南方栽培十分普遍,是陽台、客廳、花架和小庭院台階陳設佳品,顯得清新高稚。

建蘭與劍蘭的區別

F. 蘭花的花語是什麼

蘭花 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長筒狀。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稍具革質,2至3片成一束。總狀花序,花被2輪,肉質狀,內輪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紅色斑或無,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黃褐至淺黃,以不具褐色的純顏色者為貴異。根簇生,肉質,圓柱形。萌果三角形,種極小。早春由葉叢間抽生多數花莖,每莖頂開一花,花淡黃綠色,清香。
蘭花通常分為中國蘭和洋蘭兩種,蘭花源產我國,故稱中國蘭。中國蘭主要產於亞洲的亞熱帶,主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各省山區、西南、華南和台灣各地亦有分布;洋蘭大多產在熱帶和亞熱帶林區。

蘭花是我國古老的花卉之一,栽培歷史已有二千多年,約有一百多個品種。依開花的時間分,有春蘭、夏蘭、秋蘭、寒蘭、報歲蘭。

蘭花極具觀賞價值,其朴實無華,葉色長青,葉質柔中有剛,花開幽香清遠,發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們將蘭花尊為「香祖」、「國香」、「天下第一香」。蘭花原生於深山幽谷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故有「花中君子」之譽。蘭花,葉態優美,花姿嬌媚,香馥幽異,是我國名貴花卉之一。所以,我國人民一直非常喜愛蘭花,總結積累了不少養蘭經驗,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幹,冬不濕。」和《養蘭中訣》。
蘭花入葯,葯名草蘭。葉治百日咳,根治扭傷,籽治目翳,花可治滯痢。
蘭花-高尚、幽雅 蘭葉青翠,花色脫俗,香氣清幽,有"香祖"之譽。自屈原起就被視為高尚人格的象徵。《孔子家語》品蘭談及:"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俱化矣"。又雲:"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因而蘭花也被譽為君子,"滋蘭樹蕙"便是培育英才的代名詞。良辰佳時也被譽為"蘭"的時光。如"蘭時"指良時、春日、春時。"蘭夜",指七夕,農歷七月,古稱"蘭月"。"蘭期",泛指相會的良辰。
蘭花格調高雅富有異國情調。每一盆只能種植一棵蘭花,自古以來就是深受大家喜愛的花朵。

基本個性:說到蘭花就會聯想到貴婦,屬蘭花的你美麗又有氣質。你的高尚優雅讓大家都想靠近,事實上你的內心充滿熱情感性。你在任何地方都能發揮整合的力量,大家都對你十分信任。

戀愛傾向:你喜歡幫助別人,常受到別人的注意,別人都覺得你是一個很多人追的女性。但其實你是一個非常專情的人,只要一墜入愛河,眼!里除了喜歡的人外別無其他。你渴望和情人沉浸在只有二人的甜蜜國度,你也希望情人眼裡只有你一人,但小心這可能變成對方的重擔。

小心花刺:你的服務精神固然值得嘉許,但稍有差池反而會讓別人為難。養成先觀察別人真正需求的習慣吧,也不要期望別人都能有善意的回應。

蘭花花語:和快樂有關的字眼會為你帶來好運。
生日與花
一月 康乃馨 Carnation
二月 紫羅蘭 Violet
三月 水仙 Daffodil
四月 碗豆花 Sweet Pea
五月 鈴蘭 Lily of the valley
六月 玫瑰 Rose
七月 飛蘭蘭 Larkspur
八月 劍蘭 Gladiola
九月 孔雀 Aster
十月 金盞菊 Clenla
十一月 小雛菊 Chrysanthemum
十二月 洋水仙 Narcissus

G. 蘭花的故事

蘭花的傳說
楚懷王年間,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職罷官。他回到了家鄉歸州,即今湖北省秭歸縣,住在牛肝馬肺峽
的南岸,於仙女山下的九畹溪邊,辦起一所學堂,親自教授弟子。傳說《離騷》中「余既滋蘭之九畹兮」 的詩句,就是出自於此。
話說某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里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蘭花品格高尚,開著淡綠或淺黃的花朵;屈原誨人不倦,舍己忘我地傳道授業。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裡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
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著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道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著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山裡老農欣喜地說:「我們這里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鄉呀,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過度到了九畹。從此,仙女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西陵峽,香飄全歸州,直至香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著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蘭鄉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 鄉親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裡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

這里還有一個傳說,是關於蘭花眾多的名貴品種中的一種梅花瓣型的宋梅。
清朝乾隆年間,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宋家店,有個以經營茶葉、棉布為業的商人叫宋錦旋。由於他經營得法,十幾年下來,便成了當地聞名的富戶。
宋錦旋由於出身寒苦,故很能體諒貧苦的鄉鄰,經常會接濟他們,而平日自己卻是粗茶淡飯,仍然過著清苦日子,但他也有一種嗜好,那就是愛蘭、采蘭、養蘭,常常為了得到一盆好蘭而不惜花費重金。他家住山區,春天裡,每當經營餘暇的舊子,他就上山找蘭花。但盡管他每年都上山尋覓,卻始終沒能找到一株好蘭花。
有一年初春的一個夜晚,宋錦旋獨自躺在床上,想著明早要上山覓蘭花去,但想到好花難得,正苦苦尋思該去何處去找,不覺頭腦發蒙,睡意上來。朦朦朧朧中,他忽然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婆婆,領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站在他面前,要將女孩托給宋家當奴婢。宋錦旋細細打量,見女孩長得清秀俊美。經交談才知女孩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老婆婆是她的鄰居,出於好心,想幫這女孩找條生路。聽說宋錦旋心腸好,才特地帶她來投奔宋家的。宋錦旋當即點頭答應收養這女孩為義女。接著,老婆婆就作揖告別了。瞬間一聲春雷轟隆作響,把宋錦旋驚醒,他才知道剛才只是一場春夢。
第二天,宋錦旋仍舊上山采蘭。他尋遍一座山又翻過一座山,直到太陽西斜,仍未遇上一株好蘭。他只好拖著兩條疲憊的腿緩緩下山。不小心時他被一塊石頭絆倒,摔了個仰面朝天。他慢慢坐起來,忽然眼前一亮,在夕陽中,身旁有一小叢蘭草在微風中輕輕抖動,再仔細一看:那半弧形的葉子剛柔相濟,散發出清幽的香味,確實與眾不同,中間還長著個花蕊哩。他小心挖出,回家忙栽在盆里。
不到半個月,蘭蕊抽長開花了,花朵高過蘭葉,花瓣圓潤頭帶尖鋒,劉海舌,十分裊娜,還發出陣陣清幽香味,確是蘭中珍品。宋錦旋如獲至寶,早晨看,中午看,晚上在燈下還細細看,人就像如痴如醉般地愉快。突然,他心頭一閃,想起半個月前的那個夢,啊,他明白了:這蘭花的花形葉形,如砒楚楚動人,不就是夢中所見的那個女孩嗎?如此看來,那老婆婆就是送蘭花的仙子了。宋錦旋從此更精心地培育著這蘭花,並不斷地讓它繁衍生息,又給它取名為「宋梅」。

蘭花的傳說

從前,在大別山一個深幽谷里住著婆媳兩個人。婆婆總是誣賴童養媳蘭姑娘好吃懶做,動不動就不給她吃喝,還罰她乾重活。
一天早上,蘭姑娘在門外石碓上舂米,家中鍋台上的一塊糍粑被貓拖走了。惡婆一口咬定是蘭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認。逼供不出,就把蘭姑娘毒打一頓,又罰她一天之內要舂出九斗米,蘭姑娘只得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不停地踩動那沉重的石碓。
太陽落山了。一整天滴水都沒沾牙的蘭姑娘又飢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順手抓起一把生米放到嘴裡嚼著。
惡婆一聽石碓不響,跑出來一看,氣得雙腳直跳:"你這該死的賤骨頭,偷吃糍粑,又偷吃白米"!拿來起木棒打得蘭姑娘暈倒在地。惡婆並不解恨,還說蘭姑娘是裝死嚇人。
她又扯下蘭姑娘裹腳帶,將她死死的捆在石碓的扶樁上,然後撬開蘭姑娘的嘴巴,拽出舌頭,拔出簪子,狠命地在蘭姑娘的舌頭上亂戳一氣,直戳得血肉模糊......
可憐的蘭姑娘,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死去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蘭姑娘死去的幽谷中,長出了一棵小花,淡妝素雅,玉枝綠葉,無聲無息地吐放著清香。人們都說這花是蘭姑娘的化身,捲曲的花蕊象舌頭,花蕊上綴滿的紅斑點是斑斑的血痕。這就是關於蘭花的傳說。
話說某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里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
蘭花品格高尚,開著淡綠或淺黃的花朵;屈原誨人不倦,舍己忘我地傳道授業。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裡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著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說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著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山裡老農欣喜地說:「我們這里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鄉呀,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過度到了九畹。從此,仙女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西陵峽,香飄全歸州,直至香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著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
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蘭鄉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
鄉親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裡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
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

H. 蘭花寓意著什麼象徵著什麼

蘭花寓意著什麼象徵著什麼

蘭花寓意著什麼象徵著什麼,玉蘭花寓意吉祥,古代玉蘭花為早春之花,先葉而開,蘭花有反映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完美的嚮往的寓意。蘭花寓意很多,以下分享蘭花寓意著什麼象徵著什麼

蘭花寓意著什麼象徵著什麼1

1、蘭花象徵什麼

手足之情:蘭花象徵著朋友或者兄弟之間感情非常好,友誼深厚。「義結金蘭」、「蘭交」等詞便發源於此。

愛國之情:屈原曾將蘭花比喻為君子,象徵著高潔和愛國之情,有很深的民族情節和民族認同感。

愛情:蘭花可以用來傳達愛意,古人就曾借蘭花來示愛。情侶之間送蘭花可以互表心意、增進感情。

2、蘭花的花語

在我國,蘭花被看作是高潔、愛國、淡泊、美好的象徵,它被稱為「花中君子」。用蘭花來形容女子,就是「氣質如蘭」、「蕙質蘭心」。用蘭花來比喻男子,便表示這個人淡泊名利、忠貞愛國且溫文爾雅。在國外,蘭花則代表著友誼、自信和熱烈。因而,蘭花的花語便是高潔、淡泊、熱烈、自信、友誼和美好等。

3、蘭花的寓意

蘭花的寓意可以說是非常好了。它有著「花中君子」的美稱,和菊花、水仙與菖蒲一起被合稱為「花中四雅」,又和梅花、菊花、竹子一起被稱為「四君子」。從中便可得見蘭花的高潔、高雅和美好。而蘭花的寓意便是「美好」。古人把很多美好的事物都用「蘭」來形容,如把真誠的.友誼形容為「蘭交」,把美妙的詩文稱為「蘭章」。它便是美好和高雅的象徵物。

蘭花的象徵意義

中國蘭文化的奠基人孔子以「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的精神氣質,象徵不為貧苦、失意所動搖,仍堅定向上的人格。

愛國詩人屈原養蘭、贊蘭,「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表達自己不隨波逐流、不與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濁我獨清的氣節。

所以,人們認為蘭花為「美好」、「高潔」、「純朴」、「賢德」、「賢貞」、「俊雅」之類的象徵,又因為蘭花品質高潔,有「花中君子」的美稱。且,人們常常將蘭花與菊花、水仙、菖蒲合稱為「花中四雅」,或者與梅花、竹子、菊花並稱為「四君子」。

蘭花的象徵意義

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蘭花代表著著堅貞不渝不遇的愛情。

蘭花寓意著什麼象徵著什麼2

蘭花開花預示著好運

蘭花又被稱為蘭草,空谷佳人,花中君子,在古代經常被用來比喻人的高雅風格。蘭花開花預示著什麼呢?其實蘭花開花的時間跟品種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但是人們經常會想討點吉利說法。

1、預示著春天的來臨

春蘭這個品種多半在春天開花,花期在2-3月份,它的花直挺樹立,一桿一花,少數有兩朵,花色為淺黃綠、嫩綠、在花中間有紫褐色條紋或斑塊。外形美觀,花香幽遠,春蘭花開花預示著什麼呢?彷彿在告訴大家春天來了。

2、預示著來年大吉

可以從今年開到第二年的蘭花有寒蘭,它的花莖細長而堅挺,一桿上著8-12朵花,顏色各異,姿態各有千秋,寒蘭花開花預示著什麼呢?它的花期一般都在11月到第二年的2月,預示著來年大吉。

3、預示著今年有好運

墨蘭又被大家成為報歲蘭,那麼墨蘭花開花預示著什麼呢?墨蘭開花代表著新的一年來臨了,今年有好運,它的花期在1-3月份,花朵顏色通常比較深,呈黃褐色至紫褐色,一莖上有7-18朵花,非常的與眾不同。

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它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花開的寓意其實都是大家為了討個吉利說法,具體沒有預示著什麼。

蘭花寓意著什麼象徵著什麼3

一、蘭花的花語和寓意

蘭花的品種繁多,它們各自又有不同的花語和寓意,不過蘭花總的花語就是高雅、淡泊。蘭花和竹子、梅花、菊花並稱為花中四君子,就足以看出蘭花身上高潔的品質。在家養一盆蘭花,還有著愛國、與世無爭以及淡泊名利的美好寓意,是堅貞、純朴、典雅、賢德的象徵。

二、蘭花有什麼傳說故事

楚懷王年間,屈原遭人陷害被貶回鄉,貶回家鄉的屈原,便在仙女山下的九畹溪邊辦了一間學堂,教書育人。有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在此路過,聽聞屈原的愛國情懷,便將屈原栽種到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

一次教課屈原因為過分激動,一口鮮血就濺到了窗下的蘭花上,當晚就重病卧床。沒想到第二天,窗下的三株蘭花,竟然變成了幾十株,蘭花的幽香飄到了屋裡,屈原聞之病情也有了好轉。於是屈原的學生們將蘭花移栽到學堂的各個角落,發現移栽後的蘭花入土即活,長勢迅速。

後來屈原就帶著學生,將蘭花移栽到溪邊和山上,足足種了九畹(古代稱30畝為一畹),從此仙女山下的小溪便名為九畹溪。後來屈原含冤投江,整個九畹溪畔的蘭花全部凋謝,屈原留下的學堂便改名芝蘭廟,廣植蘭草。

I. 關於蘭花的傳說故事

關於蘭花的傳說故事:

蒼翠欲滴的宇龍山中,生長著珍稀奇異的蘭花姐妹,她們是人間難得一見的奇花異草。姐妹倆一樣嫵媚,一樣艷麗,所不同的是姐姐生長在高高的懸崖上,妹妹卻生長在彎彎的山道旁,姐妹見面的時間也不多。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圓月為沉睡的蘭花姐妹蓋上一層銀亮的清輝。朝霞在東方升起的時候,晨露為睡眼惺忪的蘭花姐妹點綴上晶瑩剔透的水珠。在大自然寬厚仁愛的懷抱里,姐妹倆孕育了一個個嬌小玲瓏並美麗可人的蓓蕾,溢出縷縷醉人的清香。

拓展資料:

蘭花(學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形態特徵: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

花葶側生或發自假鱗莖基部,直立、外彎或下垂;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較少減退為單花;花苞片長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較大或中等大;萼片與花瓣離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時與蕊柱合生達3-6毫米;側裂片直立,常多少圍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

通常從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時末端膨大或中部斷開,較少合而為一;蕊柱較長,常多少向前彎曲,兩側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時具短毛,花粉團2個,有深裂隙,或4個而形成不等大的2對,蠟質,以很短的、彈性的花粉團柄連接於近三角形的粘盤上。

J. 蘭花的寓意是什麼,寓意著高潔典雅、堅貞不渝

蘭花 是我國四君子之一,其栽培歷史已有千年之久。許多家庭喜歡養殖蘭花,將其擺放在室內,每當花開之時,其陣陣清香令人心曠神怡。每種花卉都富含美好的寓意,那麼蘭花的寓意是什麼呢?蘭花寓意著高潔典雅、堅貞不渝。

蘭花的寓意

3、 然而有一天,九畹溪竟然全部都凋零枯死了。於是人們遇料會不幸的事情發生。果然驗應了,屈原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紛紛痛苦,感到非常惋惜。後來為了紀念它,將屈原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在廟里種植蘭花。

熱點內容
荷花街道松園 發布:2025-07-14 10:03:56 瀏覽:899
運輸山茶花 發布:2025-07-14 10:03:20 瀏覽:845
然藝花卉 發布:2025-07-14 10:01:39 瀏覽:985
七夕節央視主持人 發布:2025-07-14 10:00:09 瀏覽:713
盆景出盆 發布:2025-07-14 10:00:08 瀏覽:923
茶花的花焉了 發布:2025-07-14 09:46:12 瀏覽:580
巫山蘭花 發布:2025-07-14 09:33:18 瀏覽:654
龍鎮到牡丹江火車 發布:2025-07-14 09:27:39 瀏覽:574
鴻翔海棠灣 發布:2025-07-14 09:14:52 瀏覽:586
丁香花兒童詩 發布:2025-07-14 09:08:01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