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球根秋海棠扦插方法

球根秋海棠扦插方法

發布時間: 2022-09-03 23:21:14

『壹』 秋海棠如何種植最好

秋海棠種類繁多,栽培方式各異。如:球根秋海棠為雜交培育種,塊莖可連續多年版種植。3~4月用塊莖盆栽,權栽植深度以塊莖剛被土蓋住為宜,盆土可用培養土加施底肥。栽後澆透水,保持濕潤,溫度18~24℃,1個月左右可出芽。生長季節喜濕潤環境,怕烈日強風。夏季應遮陰養護,經常在周圍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生長期每周施液肥一次,一般6~7月開花。秋末開始休眠,莖干、葉片變黃,可齊根剪去,取出塊根,用微潮素麵沙土貯藏,置5~10℃處越冬。

蟆葉秋海棠盆栽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生長季節施追肥。冬季室溫宜在10℃以上;夏季以21~25℃為好,適當遮陰,並在植株周圍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春季分株或換盆,換盆時要將腐朽的老根切除,以利新根生長。

四季秋海棠主要用播種繁殖,2年後衰老更新;重瓣品種用扦插繁殖,3年後衰老更新。生長期每7~15天追施液肥1次。最適氣溫為18~21℃,冬季室溫不可長期低於12℃。北方夏季高溫、乾旱季節生長不良,應適當遮陰,並經常噴水增加空氣濕度。

『貳』 秋海棠和甘薯用什麼繁殖後代

一,秋海棠可用播種、扦插、分株法繁殖
(1)播種繁殖:一般用淺盆,裝人疏鬆肥沃的培養土(腐葉土7份、沙土3份),澆透水,將種子均勻地撒播在土面上,盆面蓋上玻璃,用浸盆法灌水後放 半陰處,保持盆土濕潤。在溫度加℃左右條件下約一周後就能發芽。發芽後及時去掉盆蓋玻璃,並逐步增加光照。當幼苗長出2一3片真葉時移栽在口徑約b厘米小花盆內,苗高10厘米時即可定植在口徑約12厘米的盆中,緩苗後適時進行摘心促使分枝,使株形豐滿。3-4個月後即能開花。
(2)扦插繁殖:春季可剪取8一10厘米長粗壯的帶兩個芽的頂梢(剪口在節的下部),浸泡在清水杯里,每隔1一2天換1次水,生根後栽人盆中。也可插人素沙和珍珠岩中2一3周即可生根。由於扦插繁殖成苗後分枝較少,故除重瓣品外,一般都不採用此法繁殖。
(3)分株是一種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根莖類(觀葉類)秋海棠通常採用這種方法進行繁殖。球根類秋海棠還可用分割塊莖的方法繁殖。將發芽的塊莖縱向切分,每塊有1至2個芽,待切口晾乾後即可上盆種植。若採用扦插和分株這兩種無性繁殖方法,要注意保持較高的環境濕度及20℃至25℃的溫度,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甘薯可分為無性繁殖包括塊根、莖蔓、薯尖等無性繁殖,和營養繁殖,種植一般用一下幾種方法:1,育苗繁殖:為甘薯生產中普遍應用的繁殖方法,利用薯塊周皮下潛伏不定芽原基萌發長苗,然後剪苗栽插於大田,或剪苗插植於采苗圃繁殖後,再從采苗圃剪苗栽插於大田。此法雖然對勞力、土地利用不經濟,但易獲得優良苗。2,直插繁殖:利用小薯直接插種於大田,小薯自身膨大成大薯(窩瓜),或者小薯淺插,母薯大半露出土表,使之木質化,控制母薯自身膨大,促使母薯上不定根膨大成小薯(窩瓜下蛋)。這種方法用種量大,易感染病菌,生產上應用較少。3,利用春薯田剪苗作秋冬薯田插植用或在秋薯田剪苗插植於苗圃繁殖,越冬後,再剪苗栽插於大田,在華南南部冬暖地區應用較普遍。這種方法,操作粗放,可節省勞力土地,比較經濟。如能注意良苗選擇未必比苗床苗差。但如年年沿用大田苗栽插,苗的發育逐漸低落退化,薯形變小,小薯率增加,產量減低,故須於2-3年後用種薯育苗,更新一次。

『叄』 秋海棠用什麼來繁殖

秋海棠的繁殖方式:
1、秋海棠分株繁殖法
分株是一種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根莖類(觀葉類)秋海棠通常採用這種方法進行繁殖。球根類秋海棠還可用分割塊莖的方法繁殖。將發芽的塊莖縱向切分,每塊有1至2個芽,待切口晾乾後即可上盆種植。若採用扦插和分株這兩種無性繁殖方法,要注意保持較高的環境濕度及20℃至25℃的溫度,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2、秋海棠扦插繁殖法
秋海棠扦插繁殖法可四季進行,但以春、秋兩季為最好。因為夏季高溫多濕,插穗容易腐爛,成活率低。插穗宜選擇基部生長健壯枝的頂端嫩枝,長約8-10厘米。扦插時,將大部葉片摘去,插於清潔的沙盆中,保持濕潤,並注意遮蔭,15-20天即生根。生根後早晚可讓其接受陽光,根長至2-3厘米長時,即可上盆培養。也可以在春、秋季氣溫不太高的時候,剪取嫩枝8-10厘米長,將基部浸在潔凈的清水中生根,發根後再栽植在盆中養護。
3、秋海棠播種繁殖法
秋海棠播種繁殖法一般在早春或秋季氣溫不太高時進行。由於種子細小,播種工作要求細致。播種前先將盆土高溫消毒 ,然後將種子均勻撒入,壓平,再將盆浸入水,由盆底透水將盆土濕潤。在溫度20℃的下約7-10天發芽。待出現2片真葉時,及時間苗;4片真地,將多棵幼苗分別移植在口徑6厘米的盆內。春季播種的冬季可開花,秋播的翌年3-4月開花。
分株、扦插與播種繁殖法是秋海棠用的比較多的繁殖方式,家居養殖需要的秋海棠株植數量不多,所以最適合的繁殖方法就是分株、扦插兩種,秋海棠的繁殖方法就介紹到這里了,相信現在大家都知道該怎麼繁殖秋海棠了。

『肆』 玫瑰海棠花可插技嗎玫瑰海棠怎樣插技

可以。


玫瑰海棠又稱為麗格海棠,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是用冬季開花的索科秋海棠(B.socotrana)與許多種球根類秋海棠雜交得出的一群冬季開花的雜交品種。不形成種子,可通過扦插或組織培養繁殖。



扦插方法如下:


一、插穗選擇

秋末冬初,在對植株修剪定型時,可將剪下的新生枝條作插穗。枝條長短要適度,用刀片將枝條下部切成馬蹄形。


二、扦插介質

扦插基質為蛭石粉或素砂,已污染的基質要消毒再用。將插穗插入後要澆透水,但葉面上不可積水。


三、其它

1,扦插後用塑料膜將其罩上,放於散射光處,適當通風,避免高溫。

2,約3周插條就可發根。當見有新葉長出時,說明已發根。

3,用枝插法獲得的植株沒有地下塊莖。



【有幫助請採納】

『伍』 球根秋海棠的繁育方法

球根秋海棠種苗以播種繁殖為主,也可採用扦插、分割塊莖、組織培養等繁殖方法。
3.2生產設施
球根秋海棠的栽培設施可選用以下兩種:
1)智能溫室:溫度、濕度、光照自動調控。
2)日光溫室:具備降溫、升溫、通風條件,能夠滿足球根秋海棠的正常生長。
3.3播種
3.3.1種子質量要求
1)按照GB/T 18247.4-2000執行。
2)可選用包衣種子。
3.3.2基質配製
播種基質應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基質pH值5.5~6.5。可採用:
1)專用基質;
2)草炭土或草炭土+珍珠岩(2:1),上面再覆蓋一薄層過細篩後的草炭。
3.3.3基質消毒
基質消毒採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
1)物理方法:採用蒸汽消毒、紫外線消毒,或乾熱方法。乾熱方法是在6~8月份將基質堆放在溫室內再加雙層拱棚,使基質溫度達到60℃以上數天,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
2)化學方法:使用葯劑消毒。在使用前用0.3%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等殺菌劑進行消毒。
3.3.4播種時間
一般在1~3月播種。
3.3.5播種容器
採用288孔穴盤或平盤育苗。
3.3.6播種操作
採用專用手持播種器或用牙簽沾種子點播。播種後不必覆土。
3.4播後管理
溫度控制在18℃~2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80%~90%,腹膜保濕,保持全光照。約15 d~20 d發芽。當種子80%發芽後,逐漸加強通風,撤去覆蓋物。
3.5移栽
3.5.1時期
幼苗出現第1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移栽。
3.5.2容器
穴盤育苗可移入50孔~72孔育苗穴盤;或選用5 cm~7 cm口徑的塑料營養缽。
3.5.3基質
1)專用基質;
2)草炭土或草炭土+珍珠岩(3:1)。
3.5.4移栽
移栽前先將容器填充基質5~6成,澆透水。移栽時用小叉將小苗輕輕挖起豎立於容器中,保持根系舒展,不要傷根,隨放隨填滿基質,輕輕壓實。小苗移栽後用細水流噴透。移栽後最初數日,覆薄膜遮蔭保濕,緩苗後逐漸撤去覆蓋物進行正常管理。
3.6幼苗管理
3.6.1溫度
幼苗生長溫度應保持白天20℃~25℃,夜間15℃左右。
3.6.2濕度
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
3.6.3光照
適宜的光照強度為10000 Lux~25000Lux。
3.6.4施肥
幼苗移栽15d後開始施肥。應採用幼苗專用肥;也可以施入N-P-K比例為1:1:2的復合肥,濃度范圍為0.5‰~1.0‰,每10d~15 d施一次。
3.6.5澆水
應於上午澆水,保持土壤適度濕潤。澆水掌握「表土見干就澆,澆即澆透」的原則,與施肥相結合。
3.6.6間苗
經常觀察幼苗發育情況,對畸形苗、生長弱的小苗及有病害症狀的小苗及時除去。
4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遵循以預防為主的原則,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溫室使用前徹底消毒,用硫磺、百菌清煙霧劑熏蒸3~4次,溫室使用後經常用福爾馬林、來蘇水消毒。
2)種子、基質必須消毒。
3)育苗盤重復使用前必須消毒。
4)定期防治,根據溫室環境情況一般每隔7 d~10 d噴一次殺菌或殺蟲劑預防病蟲害。
5)夏季及時降溫,應保持溫度不超過25℃,澆水不宜過多。
6)加強通風,及時除去病葉、黃葉,病株及時拔除並燒掉。
7)發現蟲害、病害,應及時進行葯物防治,防治方法參見附錄A。
5種苗檢疫
種苗外運前要按有關規定進行產地檢疫。
6標志與運輸
種苗外運前,掛上標簽,註明品種和產地,使用種苗專用運輸工具。長途運輸時注意溫、濕度變化,避免傷害。
第2部分:球根秋海棠盆花生產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球根秋海棠盆花的生產栽培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及包裝、運輸等系列措施。
本標准適用於河北省球根秋海棠的盆花生產。
2栽培管理技術
2.1生產設施
與《球根秋海棠種苗生產技術規程》栽培設施相同。
2.2幼苗繁育
球根秋海棠品種選擇與播種繁育按《球根秋海棠種苗生產技術規程》進行。
2.3基質
2.3.1基質配製
栽培基質應疏鬆、肥沃、排水良好,pH值保持5.5~6.5。可採用以下基質:
1)專用基質;
2)草炭土+沙質壤土+河沙(1:3:1);
3)草炭土(或腐葉土)+珍珠岩(3:1)。
2.3.2基質消毒
基質消毒方法同《球根秋海棠種苗生產技術規程》。
2.4上盆(定盆)
2.4.1上盆時間
在播種後14~16周開始上盆。
2.4.2花盆選擇
選擇美觀、市場流行的環境友好型花盆,大小根據栽培品種而定,一般品種選擇14 cm×12 cm的花盆。
2.4.3操作方法
幼苗由育苗盤移入花盆時,基質濕度保持適中,以幼苗取出不散土坨為宜,上盆時將幼苗帶土坨裝入花盆中,注意不要傷根,花盆中填入1/3左右栽培基質,將苗放於花盆正中,使根系伸展,然後將四周填滿基質,栽植深度與原根莖部位相同,基質距盆沿保持2 cm~3 cm高度,以利於澆水。
2.5環境因子調控管理
2.5.1溫度
白天應控制在20℃~25℃,夜間15℃左右。
2.5.2濕度
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80%。
2.5.3光照
適宜的光照強度為15000 Lux~20000 Lux。開花前保證13 h/d以上的光照長度。
2.5.4澆水
澆水時間間隔根據天氣、基質和苗情的具體情況而定,掌握表土見干就澆,澆即澆透的原則。
2.5.5施肥
追肥一般每7 d一次,選用專用肥或速效復合肥。上盆後前幾周追施N-P-K比例為1:1:2的復合肥;4周後調整為2:1:1;開花前6周為1:1:2濃度范圍為0.5‰~1.0‰,開花前增施1~2次P、K肥。
2.6整形
當幼苗長出2~3片葉時,應進行摘心,以促進分枝,側枝長出2~3片葉時,再摘心,銷售前4周時應進行最後一次摘心。結合整形進行轉盆。及時摘除老黃葉。栽培後期,應設支架綁縛,支架不應高出花冠。銷售前8周時應去掉所有直徑>3 cm的花芽。
3病蟲害防治
球根秋海棠主要病害有莖腐病、根腐病、白粉病等;主要蟲害有介殼蟲、蚜蟲、卷葉蛾幼蟲、薊馬等。生產中以預防為主,防治方法同《球根秋海棠種苗生產技術規程》,防治方法參見附錄A。
4檢疫
按有關規定進行產地檢疫。
5標志、包裝、運輸
5.1標志
待出售的球根秋海棠盆花要在花盆上加貼標簽,註明商標、產品名稱、規格、產地等。
5.2包裝
球根秋海棠盆花產品採用專用塑料袋包裝,然後裝入運輸箱。
5.3運輸
使用盆花專用運輸車,盆花包裝完畢後,緊密排列在運輸箱或紙箱內,分層放置在車廂內,注意不要倒置和擠壓。長途運輸注意溫、濕度變化。

『陸』 秋海棠怎麼栽培

秋海棠類花卉因品種而異,可分別採用播種、扦插和分割塊根、根莖等方法繁殖。

播種球根秋海棠、四季秋海棠等容易結籽的可以播種繁殖。1~2月在溫室(家庭室溫低,可在3~4月)播種,宜選用新淺盆,播種前將素麵沙土找平,洇透水,把種子與細沙混合均勻撒播,不必覆土,上蓋玻璃,放半陰處,保持盆土濕潤。室溫18~21℃,約15~25天出芽。長出2~3片小葉時,可裸根分植到淺盆中,盆土用素麵沙土和培養土各半混合,間距2~3厘米。待苗長到3厘米左右時,再帶土坨用培養土上盆,倒盆時逐次加大盆徑。

扦插繁殖通常在20℃左右的濕潤環境中進行,溫度超過25℃,容易腐爛。插床可用大花盆、木箱或苗床,選粗沙或蛭石效果最好。

枝插多用於竹節、銀星等須根類大株秋海棠。從優良健壯的母株上剪枝條作插穗,長8~10厘米,剪去下部葉片,扦插深度為插穗長的1/3左右。插好後,上罩塑料薄膜或玻璃,保持空氣濕度,遮蔭50%~70%。用粗沙做扦插土的,每日需噴水;用蛭石等保水強的扦插土,可2~3天噴一次水。溫度21~25℃,約2周可生根上盆。也可將剪好的插條下半部泡在清水中,水混濁發白時,用與原水溫度相同的水更換,3周左右可以生根,用素土上盆。葉插:多用於葉片有毛的秋海棠,如毛葉秋海棠。選用健壯、成熟的葉片,每隔2~3厘米,將主葉脈用小刀劃斷,把葉片平鋪在洗凈的素沙土插床上,葉柄埋入沙中,並在葉面壓一些沙粒,使葉背與沙接觸貼實,注意經常噴水,保持插床濕潤。溫度21~25℃,約40天在葉脈橫切口處會生根並長出幼苗來。另外,也可將葉子沿主葉脈切成三角形小塊,垂直插入沙床中,亦可生根長出幼芽。葉插技術要求較高,成活率不高。

分割塊根和根莖分割塊根,如球根秋海棠,宜在早春幼芽生長以前進行,將塊根分割成數塊,每塊帶一兩個芽。切口塗木炭粉或硫磺粉,待切口稍干後,再行栽植。根莖類毛葉秋海棠也在春季分根。因分割法繁殖率較低,除極好的品種外,很少應用。

『柒』 秋海棠的養殖方法

1、上盆

播種苗在-4片葉、扦插苗在發根後10-15天,即可分栽上盆。

2、澆水

上盆後的管理,在冬季每天澆水1次就可以了,一般澆水是在中午前後進行;夏天澆水的次數稍多,每天早晚各澆1次,在秋海棠夏季的生長旺季,還要注意每天噴霧,使相對濕度保持在56%-60%。春、秋每天也只要澆水1次,有時晚間可根據天氣情況補充澆水即對現於的盆澆少的水。

3、施肥

上盆半月後,應放寬盆間距離,促進側枝鍵壯,並追施稀薄肥1次。肥料的比例以N:P:K為3:1:2或2:1:2為好,再補充微量元素即可。肥料的濃度一定不能太高,否則容易燒根,以後每隔20-30天追肥1次。

4、光照和溫度

秋海棠對於光照和溫度也要求比較嚴格,對光照和溫度的調節,根據種類而異。一般生長期控制在24攝氏度左右就可以了,夏季要加強通風避免高溫多濕。休眠期保持10攝氏度左右,這時要減少澆水,避免葉面積水。

(7)球根秋海棠扦插方法擴展閱讀:

秋海棠的生長習性

生長適溫為19-24℃,冬季溫度不低於10℃,否則葉片易受凍,但根莖較耐寒。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迅速,莖葉茂盛,花色鮮艷。秋海棠對光照的反映敏感的。一般適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長,在強光下易造成葉片灼傷。

另外對光周期反應也十分明顯。在短日照和夜間溫度21℃的條件下,花期明顯推遲。由於自然生長與濕度較大的林下或溝谷地帶。因此,野生種排水好,腐葉土層的林下或岩石縫隙中,對根部生長和發育極為有利。

『捌』 竹節海棠花怎麼養

首先,繁殖: 球根秋海棠的繁殖以扦插繁殖為主,扦插是選擇健康枝條,修剪成10cm,2ー4片葉片。傷口乾燥後,枝條可以是淡水河沙。花土“見干見濕,水徹底”.在早晚噴灑,使樹枝和樹葉濕潤。根部通常在15天內開始生長。

澆水: 海棠狀濕潤環境,季花土壤含水量。澆水時主要以花土淺層土壤水分為基礎,在深度約3厘米乾燥時,必須立即澆水。不能等到花土完全乾透,否則容易黃葉枯根。澆水需要兩個步驟。澆水是根據干濕的土壤做“不要用水浸泡” ,另外每天要噴灑1至2次。高溫乾燥時間,以噴霧3-5次為主,噴霧主要是冷卻加濕。球根秋海棠最基本的生長要求是保持55% 的濕度。

受精: 球根秋海棠生長快,營養物質消耗快,每天施肥能保證充足的營養物質供應。一般建議可採用“翻熟的羊糞球” ,通過疏鬆的方式,淺埋於花土淺表層。在旺盛生長期,可以每月增加一次“浸泡水”澆灌土壤,增加養分輸出。開花前一個月或開花後半個月,施肥應偏向於磷、鉀的輸出。你可以用磷酸二氫鉀噴1200倍的水。“磷酸二氫鉀”可以促進光合作用下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消化,促進生根,促進開花。

總結: 保護秋海棠,既要注意光照的需要,也要注意養分的輸出,缺乏光照和缺磷缺鉀都會導致開花。除了這五點的吸引力外,還是保護秋海棠的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修剪樹枝,以保持樹冠的通風和彼此不遮蔽。

『玖』 球根花卉的扦插方法可以分為幾類

根據所選取球根花卉營養器官的不同,可分為枝插、葉插和鱗片插三大類。

(1)葉插

進行葉插的球根花卉要求生長健壯,具有肥厚的葉片、粗壯的葉脈和葉柄,充分成熟等,並且其葉緣、葉柄或葉脈具備生根發芽的能力,如球根秋海棠利用葉脈生根、大岩桐利用葉柄生根等。葉插法多在溫室中進行,可以周年繁殖。

葉片扦插又分為全葉插和片葉插兩種。全葉插是利用整片葉子進行扦插,依生根部位的不同又有平置法和直插法之分。平置法是在葉脈或葉緣處生根的花卉繁殖時應用的方法,將其葉片的葉柄切去後平鋪在插床基質上,加以固定,使葉片與插床基質緊密結合,有利於吸收水分,防止萎蔫乾枯。球根秋海棠的全葉平置扦插可在葉片基部的切口處或葉脈處生根發芽產生新植株。有時平置法扦插需要將葉脈處刻傷或切斷,有利於吸水生根。直插法是扦插時將葉柄插入插床的基質中,葉片直立,由葉柄的傷口處生根發芽,如大岩桐於6~7月進行葉片直插繁殖,基質保持20℃,先在葉柄的基部產生子球,然後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

片葉插時利用部分葉片進行扦插,一片葉子可以分成數塊,分別扦插,大大提高繁殖量。如大岩桐的片葉插是在各對側脈下方從主脈處切開,切除葉脈下方較薄部分後分別扦插,由主脈處發生新植株。

(2)鱗片插

鱗片是葉的變態,所以鱗片插相當於葉插,鱗莖類球根花卉,如百合、水仙、朱頂紅、風信子、石蒜、網球花等都可採用此種方法。

百合鱗片插:是百合最常用的商業繁殖方法。於秋季或冬季選擇大、充實、無病蟲害的鱗莖剝取鱗片,依球的大小每鱗莖可剝取鱗片25~75片,經殺毒劑消毒後,將鱗片均勻地撒播在裝有濕泥炭或蛭石的淺箱中,然後將箱子堆放在高濕、適溫、黑暗的溫室中。開始溫度保持在23℃下8~12周(子鱗莖形成期),然後轉至17℃下數周(花莖形成期),再轉到5℃下8~12周。子鱗莖形成的速度因品種不同而存在很大差異,短的2~3周,長的12~14周。子鱗莖形成後,將帶著子鱗莖的鱗片一起儲存在4~5℃的冷藏室中待翌年春季種植。子鱗莖需經過兩年的栽培才能長成開花種球。

水仙鱗片插:在球根休眠期將水仙鱗莖縱切成8~10等份,再將以莖盤相連的每兩片鱗莖分割成一個繁殖體,用0.5%苯菌靈溶液浸泡消毒30分鍾後,混於濕蛭石中(1升水配12升蛭石),裝入塑料袋置於25℃的溫室或溫箱中,12~16周後在鱗片基部形成子鱗莖,繁殖率可提高50~60倍。此法又稱雙鱗片繁殖,在朱頂紅、風信子等鱗莖類球根花卉上亦常應用。朱頂紅於2月或8月進行,風信子於6月下旬進行。將分割的雙鱗片繁殖體洗凈,用100倍的升汞溶液消毒30分鍾,置於25℃、80%~100%空氣濕度下2~3天,待傷口癒合後再種植。

(3)嫩枝插

又稱莖插、嫩莖插。對於球根花卉來說,要求在生長健壯的莖頂端截取未木質化的幼嫩部分作插穗,做到老熟適中,過老生根慢,過幼嫩易於腐爛。

大麗花商品生產中主要採用嫩枝插繁殖。於早春2~3月將未分割的塊根密排於溫室的繁殖床或溫室中,覆土至球頂,溫室內的晝夜溫度保持在18~20℃/15~18℃,新芽可從根頸部不斷發生,待嫩梢長到6~7厘米、莖還未出現中空時取下進行扦插,扦插生根的晝夜溫度為20~22℃/15~18℃,2~4周後生根。

『拾』 四季秋海棠如何繁殖與栽培

四季秋海棠為秋海棠科多年生草本,原產巴西。是不耐寒的花卉。喜溫暖、稍陰濕的環境,忌夏季陽光直射,溫度適宜可四季開花。
主要用播種繁殖。8~9月采種後立即播於淺盆中,盆中浸水,蓋玻璃,放半陰處,1周後出苗,揭開玻璃。
重瓣種可用扦插繁殖。一年四季均可進行,選帶2節的嫩枝作插穗,插沙中保濕遮蔭2~3周生根。
播種苗長1~2片葉時進行第一次移苗,4~5片葉時移到小盆(直徑0.1米)中。
夏季放遮蔭處,每天澆水一次。四季有花,開花繁茂。
秋海棠類有400~500種,多產熱帶、亞熱帶,溫室常見的有竹節、荷葉、虎皮、蟆葉、楓葉等海棠和球根秋海棠等,是重要的溫室花卉。

熱點內容
絲帶綉百合 發布:2025-07-14 10:13:07 瀏覽:841
荷花街道松園 發布:2025-07-14 10:03:56 瀏覽:899
運輸山茶花 發布:2025-07-14 10:03:20 瀏覽:845
然藝花卉 發布:2025-07-14 10:01:39 瀏覽:985
七夕節央視主持人 發布:2025-07-14 10:00:09 瀏覽:713
盆景出盆 發布:2025-07-14 10:00:08 瀏覽:923
茶花的花焉了 發布:2025-07-14 09:46:12 瀏覽:580
巫山蘭花 發布:2025-07-14 09:33:18 瀏覽:654
龍鎮到牡丹江火車 發布:2025-07-14 09:27:39 瀏覽:574
鴻翔海棠灣 發布:2025-07-14 09:14:52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