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荷花
梅花: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 一枝春、木母、花魁、狀元花、國香、梅兄(對梅花的雅稱)、梅妻(對梅花的戲稱)、清客、寄春君、暗香疏影(梅花的代稱)、九疑仙人(綠萼梅的別名)、玉骨(梅花枝乾的美稱)、九英梅、久客、小黃香、奇友、黃梅花、寒客
荷花:水芙蓉 君子花 水芝 六月春 水芸 紅渠 玉環 水旦 水華 溪客 菡萏 芙蓉 玉芙蓉 芙蕖
B. 李白有哪些詩
望廬山瀑布 早發白帝城 將進酒 送孟浩然之廣陵
贈汪倫 詠薴蘿山 塞下曲六首 靜夜思
望天門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鳳凰台 長相思二首
把酒問月 獨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薩蠻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行路難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荊門送別
夢游天姥吟留別 長干行 贈孟浩然 春思
軍行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
蜀道難 長門怨 送友人 白頭吟
草書歌行 關山月 白馬篇 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難 春夜洛城聞笛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行路難 其二 子夜四時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風其二十四
月下獨酌其一 古風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遠
秋風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連理枝 金陵酒肆留別
北風行 憶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樂
塞上曲 白鳩辭 怨情 日出入行
獨漉篇 山中問答 江南春懷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鸚鵡洲懷禰衡 勞勞亭 子夜四時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時歌:秋歌 金門答蘇秀才 學古思邊 玉階怨
妾薄命 結客少年場行 子夜四時歌:冬歌 采蓮曲
飛龍引 謝公亭(蓋謝脁、范雲之所游) 烏夜啼 久別離
送別 遠別離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有所思
臨江王節士歌 擬古其九 古風其二 古風其三
襄陽歌 上雲樂 菩薩蠻 冬日歸舊山
哭宣城善釀紀叟 於闐採花 烏棲曲 句
南陵別兒童入京 寄東魯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詩蕭士□雲是偽作 ) 【上斌下 贈從孫義興宰銘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太華觀 獨坐敬亭山 清平樂
戰城南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 古風其十五 天馬歌
扶風豪士歌 玉壺吟 梁園吟 鳴皋歌送岑徵君 時梁園三尺雪.
長歌行 清平調詞三首 陽春歌 箜篌謠
胡無人 廣陵贈別 闕題 上清寶鼎詩
臨路歌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獨酌其二 過汪氏別業其一
南奔書懷 留別賈舍人至二首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懷古 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 白紵辭 其一 幽州胡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獵篇 古風其二十 古風其十八
古風其三十四 橫江詞其一 猛虎行 ( 此詩蕭士□雲是偽作 ) 【上彬下 去婦詞 ( 一作顧況詩 )
少年行其一 結襪子 沐浴子 上清寶鼎詩
句 句 句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贈僧崖公 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贈張相鎬其一 時逃難在宿松山作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黃山凌□台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越女詞其三 感興其一 天台曉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雪讒詩贈友人
贈清漳明府侄聿 鄴中贈王大 (一作鄴中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別匡山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地藏菩薩贊 句 闕題 棲賢寺
煉丹井 宿無相寺 荊州歌 楊叛兒
野田黃雀行 少年行其二 聽蜀僧浚彈琴 淥水曲
門有車馬客行 丁都護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無渡河
古風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協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擬 東海有勇婦 代關中有賢女 橫江詞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古風其一 釣灘 洛陽陌
桂殿秋 詠方廣詩 題樓山石筍 句
秀華亭 贈韋秘書子春 古意 酬張司馬贈墨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送別 越女詞其四 宣城見杜鵑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當塗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登瓦官閣 越中覽古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月下獨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 感遇其一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別金陵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贈崔司戶文昆季 書情題蔡舍人雄 贈錢徵君少陽 (一作送趙雲卿)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題寶圌山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贈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興唐寺 相逢行
尋雍尊師隱居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上崔相百憂章(時在潯陽獄)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飛
古風其四 君馬黃 從軍行 君子有所思行
獨不見 北上行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雙燕離
殷十一贈栗岡硯 烏牙寺 桃源 陽春曲
懼讒 贈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春日獨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望廬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三首 金陵鳳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黃鶴樓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還題壁 秋下荊門 江行寄遠
月下獨酌其四 早望海霞邊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 友人會宿
越中秋懷 流夜郎聞酺不預 從軍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詞)
越女詞其一 越女詞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歸東平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 寄崔侍御 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獨酌寄韋六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東山吟 懷仙歌 贈韋侍御黃裳其一
淮海對雪贈傅靄 ( 一作淮南對雪贈孟浩然 ) 橫江詞其四 贈參寥子 贈崔郎中宗之 時謫官金陵
贈從弟冽 贈張相鎬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 贈別從甥高五
賦得鶴送史司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東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參樞先輩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別 發白馬 東武吟 ( 一作出東門後書懷留別翰林諸公 )
紫騮馬 古風其三十五 飛龍引其二 古風其四十六
古風其五十九 禪房懷友人岑倫 相逢行二首 長門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遠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別范宣 憶秋浦桃花舊游,時竄夜郎
蔡氏五弄·淥水曲 古風其五十六 古風其四十四 古風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馬將軍歌 代隴上健兒陳安 古風其三十六 古風其四十
古風其三十一 古風其二十一 古風其十四 折楊柳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送賀賓客歸越 題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懷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別荀七 觀魚潭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贈閭丘宿松 贈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 ( 一作春歸桃
陳情贈友人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贈崔侍郎 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雲是偽作 )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口號 (一作口號留別金陵諸公 )
別中都明府兄 寄韋南陵冰余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涇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後送絳州呂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
送楊山人歸嵩山 送范山人歸泰山 送韓侍御之廣德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對酒 放後遇恩不沾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懷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時欲東游遂有此贈
江上望皖公山 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楊十字巷 下途歸石門舊居 上三峽
蘇台覽古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宿蝦湖 【蝦換魚旁】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紀南陵題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時贈別 金陵其三 過四皓墓
峴山懷古 蘇武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與謝良輔游涇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鄲洪波台置酒觀發兵
焦山望松寥山 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興其二
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 詠山樽二首 ( 此首一題詠柳少府山癭木樽 ) 觀放白鷹其一 擬古其三
擬古其六 獨酌 夏日山中 對酒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觀獵 詠槿 白田馬上聞鶯
自代內贈 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一 越女詞其五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送長沙陳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於逆旅見贈 江夏送張丞
潯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餞校書叔雲 送二季之江東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從弟宣州長史昭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別 留別西河劉少府 送楊少府赴選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贈華州王司士
贈饒陽張司戶燧 贈溧陽宋少府陟 贈嵩山焦煉師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 贈宣州靈源寺仲浚公 贈友人其二 贈別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贈韋南陵冰 贈柳圓 流夜郎贈辛判官 贈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鄒衍谷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勞勞亭歌 在江寧縣南十五里. 古送別之所 橫江詞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詩嚴粲雲是偽作 ) 邯鄲才人嫁為斯養卒婦
短歌行 千里思 樹中草 枯魚過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長安見內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為之 古風其十六 古風其十七
古風其二十二 古風其二十三 古風其五 古風其三十二
古風其四十一 山人勸酒 古風其四十九 古風其四十五
古風其四十七 古風其五十八 古風其五十四 湖邊采蓮婦
鳳凰曲 秋夕旅懷 代別情人 怨情
搗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張相公出鎮荊州,尋除太子詹事,余時流夜郎 襄陽曲 夜坐吟
詠桂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
落日憶山中 萬憤詞投魏郎中 古風其三十九 古風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風其四十二 古風其四十三
古風其三十七 古風其十九 古風其二十七 古風其六
古風其八 古風其九 古風其十 古風其十一
古風其十二 宮中行樂詞其一 宮中行樂詞其三 鳴雁行
陌上桑 出自薊北門行 秦女卷衣 宮中行樂詞其六
宮中行樂詞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對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樂 ) 橫江詞其二 橫江詞其三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戲贈杜甫 送友生游峽中 春感
鞠歌行 會別離 初月 對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 贈武十七諤 宿清溪主人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一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二 獄中上崔相渙 贈王漢陽
贈歷陽褚司馬 時此公為稚子舞故作是詩 贈宣城趙太守悅 巴陵贈賈舍人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贈友人其三 贈閭丘處士 贈僧朝美 淮陰書懷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鷺洲寄楊江寧 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 寄弄月溪吳山人 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
贈郭季鷹 贈範金卿其二 溫泉侍從歸逢故人 僧伽歌
和盧侍御通塘曲 東魯見狄博通 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送楊山人歸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 留別廣陵諸公 (一作留別邯鄲故人) 別東林寺僧
別韋少府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 寄上吳王其一 別魯頌
早過漆林渡寄萬巨 題情深樹寄象公 寄當塗趙少府炎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早春寄王漢陽 寄王漢陽 送王孝廉覲省
送鞠十少府 送儲邕之武昌 酬談少府 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
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 送楊燕之東魯 金陵送張十一再游東吳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嶽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 送梁公昌從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四 巴女詞
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鏡其一 代美人愁鏡其二
寄遠其十一 長信宮 嘲魯儒 寄遠其三
白鬍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題葵葉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白鷺鷥 洗腳亭 醉題王漢陽廳 山中與幽人對酌
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 待酒不至 擬古其四 擬古其五
效古其一 憶東山二首 紫藤樹 擬古其八
擬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懷 酬裴侍御留岫師彈琴見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期月滿泛洞庭 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 酬崔十五見招 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攜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 宴鄭參卿山池 同族侄評事黯游昌禪師山池其一 登錦城散花樓
登峨嵋山 登新平樓 謁老君廟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楚江黃龍磯南宴楊執戟治樓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慈姥竹 丹陽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過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剌灘 鸚鵡洲 金陵望漢江 姑孰溪
廬江主人婦 魯中都東樓醉起作 牛渚磯 靈墟山
尋山僧不遇作 過汪氏別業其二 春歸終南山松龕舊隱 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銅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 九日龍山歌 大庭庫 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過盧郎中敘舊游 侍從游宿溫泉宮作 邯鄲南亭觀妓
春日游羅敷潭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東魯門泛舟其二 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
酬王補闕惠翼庄廟宋丞□贈別 【此水旁】 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 秋夕書懷 感興其五
感興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觀放白鷹其二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尋陽紫極宮感秋作 田園言懷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南軒松
望月有懷 重憶一首 春滯沅湘有懷山中 擬古其七
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擬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 時於落星石上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清溪半夜聞笛 廬山東林寺夜懷 觀胡人吹笛 ( 觀一作聽 ) 題宛溪館
題東溪公幽居 題元丹丘山居 題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賁 瑩禪師房觀山海圖
寄遠其四 寄遠其五 寄遠其六 寄遠其七
寄遠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贈遠
陌上贈美人 閨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詞體
寄遠其一 秋浦寄內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二 在潯陽非所寄內
送張秀才從軍 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 灞陵行送別 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送通禪師還南陵隱靜寺 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贈烏紗帽 送舍弟 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吳王送杜秀芝赴舉入京
送郗昂謫巴中 書情寄從弟□州長史昭 【都者換分】 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昭夷 夜別張五
寄上吳王其二 寄上吳王其三 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 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築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別宋之悌 南陽送客 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王景】 留別龔處士
別儲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別山僧 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時凝弟在席 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琅琊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一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二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 贈韋侍御黃裳其二 贈薛校書 贈何七判官昌浩
贈徐安宜 贈任城盧主簿 山鷓鴣詞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別 贈瑕丘王少府 贈臨□縣令皓弟 時被訟停官 【名水旁】 贈新平少年
贈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戲贈鄭溧陽 贈張公洲革處士 秋山寄衛慰張卿及王徵君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淮南卧病書懷寄蜀中趙徵君蕤 春日獨坐寄鄭明府 贈友人其一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贈漢陽輔錄事其二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三
聞謝楊兒吟猛虎詞因此有贈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贈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 江上贈竇長史 贈崔秋浦其二 贈崔秋浦其三
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蔣徵君華 雜言用投丹陽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戰城南 送袁明府任長沙
送客歸吳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驪 宮中行樂詞其七 宮中行樂詞其二
來日大難 大堤曲 黃葛篇 鳳吹笙曲 ( 一作鳳笙篇 送別 )
白紵辭 其二 白紵辭 其三 古風其二十八 古風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 ) 幽澗泉 古風其五十三 古風其五十
與賈至舍人於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虜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寶鼎詩(前見《東觀餘論》,後見《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於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
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捶碎黃鶴樓(此詩楊慎 游南陽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 贈劉都使
醉後贈王歷陽(歷陽,和州也) 送韓准、裴政、孔巢父還山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 走筆贈獨孤駙馬 秋日煉葯院鑷白發,贈元六兄林宗 句
見野草中有曰白頭翁者 姑孰十詠(一作李赤詩)·姑孰溪 姑孰十詠·望夫山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
古風其五十一 古風其五十二 古風其五十五 古風其三十
古風其三十三 古風其三十八 古風其十三 古風其二十五
古風其二十六 宮中行樂詞其四 宮中行樂詞其五 空城雀
擬古 鳳台曲 豫章行 胡無人行
題許宜平庵壁 題峰頂寺 曉晴 庭前晚開花
宣州長史弟昭贈余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言志 醉後贈從甥高鎮 贈秋浦柳少府 贈崔秋浦其一
贈裴司馬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 贈盧司戶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一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二 贈潘侍御論錢少陽 對雪醉後贈王歷陽 新林浦阻風寄友人
贈崔咨議 贈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號贈徵君鴻 此公時被征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
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錄臨別留贈 【上竹 贈盧徵君昆弟 贈郭將軍 玉真仙人詞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贈範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讒去魯 送族弟凝至晏□ 單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 贈別鄭判官 送張舍人之江東
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 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 留別王司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流夜郎永華寺寄潯陽群官 江上寄巴東故人 望漢陽柳色寄王宰
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錄畢歸北海 【錄竹 送紀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長沙陳太守其二 送李青歸華陽川 送竇司馬貶宜春 送羽林陶將軍
送侄良攜二妓赴會稽戲有此贈 送張遙之壽陽幕府 魯郡堯祠送張十四遊河北 送崔度還吳 度故人禮部員外國輔之子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二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一(一作同王昌齡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二
南流夜郎寄內 思邊 浣紗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三
贈內 寄遠其二 平虜將軍妻 雜詩
寄遠其九 寄遠其十 題江夏修靜寺 春日獨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秋夜獨坐懷故山 效古其二
擬古其一 魯東門觀刈蒲 覽鏡書懷 題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興其四 擬古其十二 擬古其十 感興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陽白水登石激作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 東魯門泛舟其一
同族侄評事黯游昌禪師山池其二 游謝氏山亭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絕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簡鄭明府 銅官山醉後絕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軍宴韋司馬樓船觀妓 天門山 望夫山
謝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經松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游覽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時送客逢崔侍御並登此地 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岳僧方外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門秋懷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 荊門浮舟望蜀江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 王右軍 姑孰十詠·天門山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
秋日與張少府、楚城韋公藏書高齋作 對酒憶賀監二首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贈段七娘 別內赴征三首 雨後望月
白微時,募縣小吏入令卧內,嘗驅牛經堂下, 歷陽壯士勤將軍名思齊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廬山五老峰 送族弟綰從軍安西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 摩多樓子
C. ktv包廂名字大全
ktv包廂名字大全:難忘今宵,京華春夢,滾滾紅塵,小城故事,驛動的心。

KTV全稱版是權Karaoke TV。Karaok是個日英文的雜名,Kara是日文「空」的意思。KTV,從狹義的理解為:提供卡拉OK影音設備與視唱空間的場所。
兩者不同:
1、傳統夜場KTV包房以最低消費形式經營,而量販KTV沒有最低消費,以計時鍾消費形式。
2、營業時間不同。
3、量販式KTV沒有大型節目表演,一般不能播放DISCO音樂,只能唱卡拉OK。
4、自娛自樂。
5、消費價格比傳統夜場優惠(酒水、食品方面),不另加服務費。
6、酒水、食品、量販式自助形式購買,而傳統夜場由客人看酒水牌,服務員電腦落單形式購買。
D. 李白的詩
1、《望廬山瀑布》山水詩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早發白帝城》唐詩三百首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贈汪倫》送別詩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別詩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6、《靜夜思》描寫月亮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7、《望天門山》山水詩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8、《獨坐敬亭山》小學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9、《登金陵鳳凰台》唐詩三百首
唐·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10、《渡荊門送別》送別詩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境,雲生...
11、《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描寫秋天
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
12、《把酒問月》描寫月亮
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13、《春思》描寫春天
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
14、《春夜洛城聞笛》思鄉詩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5、《古風 其十九》
唐·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西上 一作:西嶽)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
16、《關山月》思鄉詩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
17、《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哲理詩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
18、《夢游天姥吟留別》唐詩三百首
唐·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
19、《菩薩蠻·舉頭忽見衡陽雁》思念詩
唐·李白
舉頭忽見衡陽雁。千聲萬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書也無。 泣歸香...
20、《清平樂·禁庭春晝》
唐·李白
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綉。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日晚卻理殘妝...
21、《清平樂·禁闈清夜》
唐·李白
禁闈清夜,月探金窗罅。玉帳鴛鴦噴蘭麝,時落銀燈香□。女伴莫話孤眠...
22、《蜀道難》唐詩三百首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23、《送友人》送別詩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友情詩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5、《俠客行》
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
26、《行路難 其二》唐詩三百首
唐·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
27、《行路難 其一》勵志詩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28、《行路難·有耳莫洗潁川水》唐詩三百首
唐·李白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29、《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唐詩三百首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
30、《憶秦娥·簫聲咽》思念詩
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
31、《玉階怨》唐詩三百首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32、《古朗月行》描寫月亮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白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
33、《短歌行》惜時
唐·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麻姑垂兩鬢,一半...
34、《從軍行》戰爭詩
唐·李白
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鼓聲鳴海上,兵氣...
35、《秋思》描寫秋天
唐·李白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天秋木葉下,月冷...
36、《秋思》
唐·李白
燕支黃葉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雲斷,單於秋色來。胡兵沙塞合,漢使...
37、《峨眉山月歌》描寫秋天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38、《越中覽古》懷古詩
唐·李白
越王句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39、《從軍行》邊塞詩
唐·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E. 我非常需要這首古詩詞的白話譯文,請知友們為我翻譯,一定採納,謝謝
荷花的花蕾香味在雨霧中漸漸淡了,
嫩綠的荷葉撐著雨水。
窗戶縫里露出早晨的清風,
床前透著淡淡的光,
席子上的花紋彷彿是平的。
畫著山水的精美屏風斜斜的掩著,
床上的人皺著眉心。
忍不住的相思讓人彷彿生了病,
首飾釵鈿久未修飾而光澤暗淡,香粉面上常常啼淚縱橫,不能忍受這相思之情!
F. 「長路漫漫」的下一句是什麼
「長路漫漫」的原句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離騷》。
意思是:道路十分漫長十分遙遠,我將上上下下去求索探尋。
原文選段:
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駟玉虯以桀鷖兮,溘埃風余上征。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
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釋義:
跪著鋪正了衣襟開始訴說,光明昭彰我已得中正之道。
駕起四條玉龍乘著鷖鳥之車,忽然風卷飛塵我便冉冉升高。
清早在蒼梧山下發車起程,傍晚我便到了昆侖山的懸圃。
打算在神靈所聚的澤藪稍留,而太陽很快下落時已近暮。
我命令羲和慢速按節而行,遙望崦嵫山不要急於靠近。
道路十分漫長十分遙遠,我將上上下下去求索探尋。
讓我的馬在日浴處咸池飲水,把我的車轡繫上神木扶桑。
折下若木的樹枝遮蔽陽光,姑且逍遙自在從容遊逛。
讓月御望舒開路先行,讓風神飛廉奔走跟隨。
鸞凰為我在前面警戒,雷師告訴我哪些還沒具備。
我命令鳳鳥高高飛騰,白天黑夜都不中斷休歇。
旋風聚起氣團緊緊相連,率領雲霞虹霓前來迎接。
紛亂雜沓它們時聚時散,色彩斑斕它們或上或下。
(6)九疑荷花擴展閱讀:
《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是帶有自傳性質的一首長篇抒情詩。
全詩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受《離騷》精神影響的作家很多。「五四運動」前後,魯迅艱難地探索著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
1926年出版《彷徨》時引《離騷》詩句作為書前的題詞:「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顯示出屈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對魯迅的巨大影響。
G. 請問「:花中皇後,空中佳人,花中君子,花中妃子,凌波仙子,雪中高士分」別是那些植物呢
花中皇後---月季。月季花榮秀美,姿色多樣,四時常開,美艷動人,也被稱為中國玫瑰, 牡丹是花王,她則貴為皇後,當之無愧。
空谷佳人---蘭花,野生蘭花往往生長在深山峽谷,又因為她風姿優雅,氣吐芬芳,也被稱為空谷佳人。
花中君子----蘭花。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
花中妃子---山茶花,山茶花 植株形姿優美,葉為濃綠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故被稱為花中妃子。
凌波仙子----水仙花,水仙花亭亭玉立於水中,高雅娉婷,朱熹詩雲:「水中仙子來何處,翠袖黃冠白玉英。
凌波仙子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 天上的凌波仙子在銀河邊上磨寶鏡時,無意中從雲霧縫里看到龍海的南鄉(今稱九湖鄉)旱情嚴重,五穀歉收 荒涼的景象觸動了善良仙子的心,她拋下手中的寶鏡.寶鏡落地碎成九塊, 成了九湖,流水潺潺灌入田園,霎那時,九湖鎮花果茂盛,稻熟荔紅,連凌波仙子也被這人間美景所吸引, 來到湖中游覽.
湖畔有個石匠叫陳龍,大夥都稱他為龍哥.他為人誠懇,勤勞勇敢,凌波仙子愛上了龍哥.在湖畔塘邊,他們以珠定情,喜結姻緣.凌波仙子掌管水源,九湖年年風調雨順;龍哥和鄉親們辛勤勞動,九湖畔五穀豐登,九湖湖畔成了人間仙境.
不想,這人間幸福美景觸怒了妖龍,它口噴毒火,燒毀了田園村莊.為保衛家園,凌波仙子手彈琵琶奮起抗爭,龍哥吞下寶珠化為青龍,與妖龍鬥成一團,終於邪不壓正,妖龍敗北,逃上天庭,向王母娘娘告狀.
王母娘娘聽信讒言,調遣了天兵天將前來處罰凌波仙子和龍哥.,天將還移來了圓山壓住九湖,從此水斷泉枯.龍哥被壓在圓山下面. 被抓回天庭的凌波仙子眼望被毀的家園、孤寂昂首吐清泉的龍哥,她忍痛拔下銀簪,竭盡全力投往遭受苦難的南鄉,銀簪落在圓山腳下清泉旁,化作 水仙花.如今,每到歲末,九湖畔的家家戶戶都要在家中擺上幾盆水仙,以寄託對龍哥、凌波仙子的感激之情.
雪中高士--梅花 出自明代 高啟的《梅花》。其中兩句:「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這里」高士指的是梅花『。
H. 中國十大花
花中之魁——梅花
傲雪吐艷,凌寒留香,獨天下而春,神韻姿香,總領花群。高風亮節,自強不息,錚錚鐵骨,代表堅強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激勵。象徵吉祥安康,奉公無私。
花中之王——牡丹
雍容華貴大度,高潔端莊秀雅,剛直不阿,儀態萬千,富貴綿延。象徵富貴吉祥、繁榮昌盛,是盛世之花、國花。顯示中華民族風貌,享國色天香盛名。
冰霜綻放——菊花
絢麗繽紛,意趣多彩,色澤動人 ,芳香四溢,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堅貞不屈,高潔清逸,代表高潔正直,吉祥長壽。是勇敢堅強,志在必得的信念和人格、氣節的像征。
水中芙蓉——荷花
清白純潔,玲瓏又高尚謙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是激勵人們潔身自好,清正廉潔的座右銘,友誼的象徵和使者。
花中皇後——月季
花容秀美,色彩鮮艷,花香悠遠。純潔堅貞,自強不息,象徵吉祥如意、珍惜、同心、幸福歡樂,同時也象徵青春氣息,向上的活力。是人們用來表達關心關愛、友誼感謝,歡慶祝賀常用的花卉。
繁花似錦——杜鵑
五彩繽紛,燦爛奪目,傲霜清高,堅強的品格。喚起人們對生話熱烈美好的感情,它象徵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它清高氣質,火紅旺盛也象徵相思,忠貞不渝。也是自強不息,生命力頑強的象徵。
花中嬌容——茶花
花中嬌客,四季常青,葉片翠綠光亮,冬青之際開紅、粉、白花。花朵宛如牡丹,艷麗多嬌,給人帶來無限生機和希望,是吉祥如意,寧靜祥和,和繁殖長壽的象徵。
君子之花——蘭花
高尚正氣、風姿典雅、花容端莊、飄逸俊芳、幽香情遠,芬嵐健康視界。蘭花以其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試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深受人們喜愛。
十里飄香——桂花
高貴清雅,與世無爭。淡雅爛漫,香氣逼人,使人感到神清氣爽。是崇高、美好、吉祥、貞潔、榮譽的象徵。代表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質。
冰波仙子——水仙
清雅脫俗,潔白如雪,清香馥郁。綠裙青帶,亭亭玉立於清波之上,素潔的花朵,超塵脫俗,高雅清香格外動人,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來。寓意思念,團圓,敬意。象徵純潔高尚、堅貞美好、無悔青春之意。
I. 九嶷山圖記的簡介
九嶷山,是聳立在永州之野的一座名山。它位於寧遠縣城南30公里處,屬南嶺山脈之萌諸嶺,縱橫二百餘里,南接羅浮,北連衡岳,素以秀麗的山形、獨特的風光、奇異的溶洞、豐富的古文物和動人的傳說而馳名中外,令人神往。
劉禹錫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九嶷山的最高峰三分石海拔1960米,與其他名山比起來,它不算高,但九嶷山卻有馬三娘、何真元、劉牧童、方回、鄭安期、馬明生、何仙姑、魯妙典等八大仙家,更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駕崩安葬之所在。
九嶷山名的由來,民間有許多說法,史籍也都有記載。《水經注》曰:「九嶷山盤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元結《九嶷山圖記》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九嶷山志》載:「萬曆舊志曰:諸峰矗起形狀相似,難於辨識者,故名九疑。」九嶷山,九峰矗立,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八峰拔地而起。它們形狀相似,如眾星捧月一般,爭相簇擁著舜源峰,讓人生疑。
史籍的記載和民間的傳說,都說明了九嶷山以九峰而得名。九嶷山又名蒼梧山,歷史悠久,文字記載,始見於楚辭。屈原《湘夫人》中的「九疑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離騷》中「濟沅湘余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對九嶷山有了深情的嚮往和歌唱。可見九嶷山早在戰國之前,就已經成為天下名山了。
自屈原以後,九嶷山就成了文人騷客們心嚮往之的地方。他們游九疑,祭舜帝,對九嶷山有了無限深情的吟唱。
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銘》:
岩岩九疑,峻極於天。
觸石虜合,興播連雲。
時風嘉雨,浸潤下民。
茫茫南土,實賴厥勛。
逮於虞舜,聖德光明。
克諧頑傲,以孝蒸蒸。
師錫帝世,堯曰授徽。
受終文祖,珠璣是承。
泰階以平,人以有終,
遂葬九疑,解體而升。
登此崔嵬,托靈神仙。
詩仙李白的一首《悲清秋賦》:
登九嶷兮望清川,見三湘之潺。
水流寒以歸海,雲橫秋而蔽天。
余以鳥道行於故鄉,今不知去荊吳之幾千。
於時夕陽半規,映鳥欲沒;
澄湖練明,遙海上月。
念佳期之浩盪,渺懷燕而望越。
荷花落兮江色秋,風女弱女弱兮夜悠悠。
臨窮冥以有羨,思釣鰲於滄洲。
無修竿以一舉,撫洪波而增憂。
歸去來兮人間不可以托些,吾將采葯於蓬丘。 唐代詩人劉禹錫作《瀟湘神》二首:
一
湘水流,湘水流,九嶷雲物至今愁。
君問二妃何處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二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九嶷吟》,勾畫了一幅九嶷山的壯美畫卷,令我們浮想聯翩:
九嶷連綿屬衡湘,蒼梧獨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煙樹里,落月未落江蒼茫。
幽人拊枕坐嘆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邊父老能說子,白須紅頰如君長。
莫嫌瓊雷隔雲海,聖恩尚許遙相望。
平生學道真實意,豈與窮達俱存亡。
天其以我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誰作輿地誌,海南萬里真吾鄉。
唐代著名詩人宋之問曾作《舜祠》一詩,詩曰:
虞帝巡百越,相傳葬九嶷。精靈游此地,祠樹日光輝。
禋祭忽群望,丹青圖二妃。
神來獸率舞,仙去鳳還飛。
日暝山氣落,江空潭靄微。
帝鄉三萬里,乘彼白雲歸。
元好問的《九嶷》詩:
木蘭芙蓉滿芳洲,白雲飛來北渚游。
千秋萬歲帝鄉遠,雲來雲去空悠悠。
明崇禎進士,零陵人桑日升的《游九嶷》,讓我們從斑竹淚滴中生發出無限的感慨:
群峰天表出南荒,虞帝當年萬歲鄉。
玉輦乘雲春自老,銅碑無字草生香。
半程霧入庳林靜,一水風來湘瑟涼。
安得依依青幛里,細看竹隕淚千行。
明代詩人郭崇嗣寫的《紫霞洞》一詩:
古洞千秋秘不開,誰道一竅此中來。
雲深定有蛟龍伏,地僻難堪日月回。
白乳累累懸玉髓,丹霞片片鎖蒼苔。
不知仙侶棲何處,多少遊人抱渴懷。
清代詩人徐雲沛《玉琯岩》詩:
聞道岩因玉琯傳,丹崖石室鎖蒼煙。羽人自著環中記,樵父誰探洞里天。
璧上龍蛇多志怪,溪旁雞犬盡成仙。
好將彤管銘邱壑,不必重修竹史年。
清代進士、著名書法家何紹基出生在風景如畫的靈溪,他遊了九嶷山後賦詩一首贊美九嶷山:
生在靈溪水一彎,老來才游九嶷山。
半山費勁蠻鞋力,踏破人間五嶽還。
清代永州府照磨趙有德的《觀瑤族歌舞》一詩,將清代永州特別是九嶷山下瑤民的祭舜活動作了形象的勾畫:
長腰小鼓合笙簧,黃臘梳頭竹板妝。
虞帝祠前歌舞罷,口中猶自唱盤王。
九嶷山奇,九嶷山秀,九嶷山美。當代著名林業學家、教育家、原中國科學院一級研究員樂天宇作《九嶷山頌》贈毛澤東主席:
三分石聳楚天極,大氣磅礴驅堯龍。南接三千羅浮秀,北壓七二衡山雄。
東播都龐越城雨,西噓大庾騎田虹。
我來瞻仰欽虞德,五風十雨惠無窮。
為謀山河添錦綉,訪松問柏謁古樅。
瑤漢同胞殷古誼,長林共護紫霞紅。
於今風雨更調順,大好景觀盛世同。
偉人毛澤東的一首《七律·答友人》,寫盡了九嶷山的千般姿態、萬般秀美,讀來令我們心潮澎湃,盪氣回腸: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廖廓,芙蓉國里盡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