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蘭花
㈠ 春蘭種類與品種有哪些
根據春蘭花瓣和葉片的形狀和顏色,園藝上常分為梅瓣荷瓣水仙瓣奇種素心色花和藝蘭等類型,還有線葉春蘭和雪蘭常見盆栽有宋梅逸品萬字方字等幾十個傳統品種
㈡ 浙江省的省花是什麼是玉蘭花嗎
浙江省的省花是蘭花,此外,浙江省的省花和省樹各分為10種,省樹為:樟樹、金錢松、銀杏、毛竹、南方紅豆杉、馬尾松、楓香、柳杉、垂柳、榧樹;省花為:蘭花、梅花、荷花、桂花、山茶花、杜鵑花、菊花、月季、水仙、牡丹。
拓展:
浙江省省樹省花評選活動於2008年4月25日在杭州正式啟動,先由公眾推薦,再由專家委員會審議,產生10種候選省樹和10種候選省花。2008年6月1日至9月30日,在全省范圍內130多萬民眾投票評選。根據公眾投票結果,經杭州市東方公證處公證,按最高票中選原則確定了浙江省省樹為樟樹,浙江省省花為蘭花。
蘭花又稱「花中君子」「空谷佳人」「空谷仙子」等,自古被稱為王者之香。在南宋以後被作為愛國的象徵。蘭花在江浙、福建、廣東、雲南、四川民間栽培廣泛,人們多贊賞蘭花有淡雅的色姿、純正的幽香、高潔的品格、剛毅的氣質。寓意蘭花為美好、高潔、賢德、賢貞、朴實、謙謙君子。
浙江的傳統蘭文化歷史悠久。蘭花栽培在唐代就很盛行,紹興、餘姚等地的民間養蘭大戶甚多。古越文化,蘭蕙飄香,孕育名人輩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千古流傳。從此,蘭亭成了書法聖地,也成為蘭文化發祥之地。浙江是全國的蘭花文化中心,並已形成獨特的蘭花產業,前景廣闊。
㈢ 儒釋道與蘭花的淵源是怎樣的
公元1805年,浙江天元餘姚等地掀起了一股種植蘭花品賞蘭花之風。先是天元道壇的道長道士,後繼天元的文人雅士,再逐漸發展到名人及商家,進而成為了一種民風。
公元1819年,為了進一步宣揚崇道敬德,一位張姓道長廣邀名人雅士,發起了「天元蘭花盆景展現會」,簡稱叫「蘭盆會」。這個「蘭盆會」每年舉行兩次,每次展期歷時7天。
第一屆「蘭盆會」在公元1819年深秋的農歷十月底舉行,展出了各類蘭花200餘盆,觀賞者近500多人。到了公元1831年,「蘭盆會」的規模近一步擴大,展會內容也從原觀蘭賞花,擴展到品蘭、詠蘭、畫蘭、贈蘭。一時間,天元名人雅士雲集,熱鬧非凡,「蘭盆會」名譽姚北。
無論是儒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都是講的人生道理。做人要以正為師,以守貞為本,言不激行,有蘭心蘭德的人必然心性不亂,言行不偏激,就是君子,就是正人。
道家堅守的是一種真元之氣,和合之氣,即不被惡俗所感染的正直之氣。我國蒙學著作《三字經》里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古人認為,人在脫離母胎之初心性是善良的、真朴的,然而人心隨著年歲的增長,習性就開始變化,漸漸地被世俗中丑惡的東西所侵蝕,變得復雜和混沌起來,如一泓清泉被污染了。
道家的修道就是儒家講的修身,那人為什麼要修道呢?因為世界是一個大染缸,太混濁太骯臟太齷齪了,染上壞的習性就必須把它去掉,修道就是返璞歸真,還原人性的初態。
蘭花的特性使其任憑外界物性萬變,也不離性淡守貞和香清高潔的品格,成為了人們學習與修行的榜樣。因此道家認為,蘭花乃草中尤物,花中至寶,人若修到如蘭的境界,則非聖即賢矣!
我國歷史悠久,思想文化源遠流長,蘭花就是沉浸在優美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它完美地將我國各派傳統文化的精髓和主旨串聯在了一起。除了儒教和道教以外,蘭花對佛教也有完美的詮釋。
佛教信奉的是清靜、禪定和出世,而蘭花生於空谷幽林,環境清靜,無街市的喧鬧,「不以無人而不芳」,是一種淡泊,其特點在於「定」,也就是不為外物所染,保持禪定,與佛教中的「戒、定、慧」的「定」是同一含義。
一代高僧圓瑛法師有偈雲,「世間諸相皆常住,萬象森羅見本真」,人和萬物相同,都有各自的真實本性,要見本真就需修行,修到什麼程度呢?佛家追求的是修到「真如」境界,也就是明心見性的高度。
佛家之雲,禪者,靜也,定也,悟也;靜了,定了就得妙悟,就能生出人生的大智慧來。「貪嗔痴」是每個人身心上的蒙塵垢物,「戒定慧」乃是醫治「貪嗔痴」最好的妙方。
因此,佛徒修行的第一要務就是戒,戒什麼?戒貪念,戒嗔心,戒痴愚之性也。戒然後定之,戒了就清靜了,就定了,心態就平和了,人生的智慧就長出來了。因此,幾乎所有的佛家寺院都種植有禪蘭,其目的就是用作僧尼入定悟禪與勸教世俗眾生修行。
佛教認為,從養蘭品賞之中也能養成蘭花的遺世獨立,安於淡泊,樂於恬靜的品格,脫離世俗煩惱,獲得清靜無為的快樂。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蘭一君子」「見蘭悟禪」之說是很有道理的。
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說蘭花和佛教的關系:
蘭是禪花,非有禪緣,不結蘭緣。蘭是靈物,能卜凶吉。室濁則蘭萎,屋凶則蘭枯。蘭有佛性,不論貴賤,平和同仁。
蘭花文化與我國傳統的儒釋道都有很深淵源,正是由於蘭花品質中的幾大特點與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處。
㈣ 餘姚通濟橋兩副對聯意思是什麼
餘姚通濟橋兩副對聯
朝東聯為
千時遙吞滄海月
萬年獨抵大江浪
朝西聯為
一曲蕙蘭飛彩鷁
雙城煙雨卧長虹
蕙蘭:餘姚蘭花尤其是春蕙蘭品質優良,古今推崇,中外聞名。
彩鷁:彩舟。鷁,水鳥名,古代常畫鷁於船首,故稱
雙城:餘姚有江南、江北兩座城池。稱為雙城。
㈤ 餘姚哪個山上有蘭花
四明山蘆田村
㈥ 餘姚市佳雲西蘭花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餘姚市佳雲西蘭花專業合作社是2009-07-30在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餘姚市小曹娥鎮南新庵村。
餘姚市佳雲西蘭花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330281691373411X,企業法人呂定雲,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餘姚市佳雲西蘭花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西蘭花、蔬菜、水果的種植及相關種植技術的咨詢服務,為農業生產提供農業機械並配備操作人員的服務。
通過愛企查查看餘姚市佳雲西蘭花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㈦ 浙江代表花是什麼花
浙江省的省花是蘭花。
蘭花
浙江省省樹省花評選活動於2008年4月25日在杭州正式啟動,先由公眾推薦,再由專家委員會審議,產生10種候選省樹和10種候選省花。
2008年6月1日至9月30日,在全省范圍內130多萬民眾投票評選。根據公眾投票結果,經杭州市東方公證處公證,按最高票中選原則確定了浙江省省樹為樟樹,浙江省省花為蘭花。
蘭花又稱「花中君子」「空谷佳人」「空谷仙子」等,自古被稱為王者之香。在南宋以後被作為愛國的象徵。蘭花在江浙、福建、廣東、雲南、四川民間栽培廣泛,人們多贊賞蘭花有淡雅的色姿、純正的幽香、高潔的品格、剛毅的氣質。寓意蘭花為美好、高潔、賢德、賢貞、朴實、謙謙君子。
浙江的傳統蘭文化歷史悠久。蘭花栽培在唐代就很盛行,紹興、餘姚等地的民間養蘭大戶甚多。古越文化,蘭蕙飄香,孕育名人輩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千古流傳。從此,蘭亭成了書法聖地,也成為蘭文化發祥之地。浙江是全國的蘭花文化中心,並已形成獨特的蘭花產業,前景廣闊。
㈧ 關於蘭花的傳說故事
關於蘭花的傳說故事:
蒼翠欲滴的宇龍山中,生長著珍稀奇異的蘭花姐妹,她們是人間難得一見的奇花異草。姐妹倆一樣嫵媚,一樣艷麗,所不同的是姐姐生長在高高的懸崖上,妹妹卻生長在彎彎的山道旁,姐妹見面的時間也不多。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圓月為沉睡的蘭花姐妹蓋上一層銀亮的清輝。朝霞在東方升起的時候,晨露為睡眼惺忪的蘭花姐妹點綴上晶瑩剔透的水珠。在大自然寬厚仁愛的懷抱里,姐妹倆孕育了一個個嬌小玲瓏並美麗可人的蓓蕾,溢出縷縷醉人的清香。
拓展資料:
蘭花(學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形態特徵: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
花葶側生或發自假鱗莖基部,直立、外彎或下垂;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較少減退為單花;花苞片長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較大或中等大;萼片與花瓣離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時與蕊柱合生達3-6毫米;側裂片直立,常多少圍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
通常從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時末端膨大或中部斷開,較少合而為一;蕊柱較長,常多少向前彎曲,兩側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時具短毛,花粉團2個,有深裂隙,或4個而形成不等大的2對,蠟質,以很短的、彈性的花粉團柄連接於近三角形的粘盤上。
㈨ 蘭花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蘭花是我國人民最喜愛、最悠久的傳統名花之一,在浙江省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揭示了蘭花早在7000年前,就和遠古時代圖騰文化溶為一體,伴隨著中華民族,歷經七千年的風風雨雨,從遠古一直走到如今。隨著歷史的推進,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的高尚品格和幽香高潔的神韻,歷代文人墨客、有識之士,無不為之仰慕。古往今來,一直被譽為「香祖」、「王者香」、「國香」、「天下第一香」。千百年來,蘭花文化成為華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千萬種花卉中最能寄託人類文明意念的花,對人類的社會生活和文學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保存的大量的蘭辭、蘭賦、蘭章、蘭畫,就足已形成了獨特的蘭文化。蘭花所表現的形態美、色彩美、芳香美,還有自古被人們稱頌的品性美、神韻美、氣質美,以其高潔、清雅、幽香而令國人情有獨鍾。
㈩ 江浙的春蘭「四大天王」分別是啥
萬字萬字:清同治年間(1862--1874)杭州萬家花園培養,故名萬字。又因發現於浙江嘉興鴛湖,又名鴛湖第一梅。中短葉,立葉姿,質厚,溝深,富光澤。三瓣圓頭、厚肉、緊邊、收根放角,花開平肩或飛肩,蠶蛾兜捧心,捧端有紅點,小如意舌,梗長,赤梗綠柄。為春蘭梅瓣極品,舊稱春蘭四大天王之一。龍字龍字:花外三瓣為大荷形水仙瓣,一字肩,色翠綠,觀音額捧心,大鋪舌,品字形紅點鮮明,花梗長,易起花,為春蘭水仙瓣極品,亦為四大天王之一 。集圓集圓,又稱十圓、老十圓、十圓梅,為春蘭「四大天王」之一。相傳是清朝威豐初年(1850年)由浙江餘姚縣藝蘭家張聖林發現,其後又有杭州高駿甫尋得。因其花萼片著根處為圓球形,故命名為集圓。集圓的葉與花均和宋梅相似,闊葉微垂,夾雜細垂葉,但花較小。花為梅瓣,萼片和花瓣分窠,花瓣鮮艷,花色略帶黃綠色,唇瓣小而圓,側萼片呈一字平伸;鞘低,與苞片綠中帶微紅;花草高20-25cm。花有時開梅形水仙花瓣,側萼片稍長圓。花容端正、碩挺,花期長。集圓生長勢強健,栽培較易,繁殖快,容易開花,故是春蘭中流傳最廣泛的品種之一。 集圓原產餘姚、紹興,現江、浙一帶的蘭圃及蘭花愛好者栽培較普遍。宋梅宋梅為200年前清朝乾隆年間(即1736至1795),出自浙江紹興縣平水鎮王化宋家店,由紹興人宋錦旋家栽培所發現,故稱「宋錦旋梅」,簡稱「宋梅」。據說,發現初期花型是一種荷形的水仙花瓣,後經過多人的栽培,才逐漸變為梅瓣,並成為春蘭類梅瓣型中傑出、典型的名種。日本人將宋梅、集圓、龍字、汪字列為春蘭之「四大天王」,而宋梅則被譽為「國蘭四天王第一」。 宋梅,葉片呈綠色,厚而細長,葉幅較寬,葉長15至27厘米,寬0.7至1厘米,有光澤,先端尖;老葉多呈弧形微下垂,極為優美,嫩葉濃綠色。花大、濃香,花直徑約4厘米,有絨毛般的光澤,顏色為稍帶藍色系的淡翠綠色;萼片輪廓十分清晰,圓厚,但四周較薄,稍向內卷,莖部緊縮,頂尖微突,淡綠色,兩側萼平伸或稍落肩;花瓣嫩白色,捲曲如蠶蛾,質厚而柔軟,合抱於蕊柱之上;唇瓣緊貼蕊柱,端正,不會下垂,通常有1至2個或多個紅點;新芽鞘鮮紫色,苞片淡紅色;花葶高出葉面或幾與葉面等高,淡紫紅色。 宋梅生長勢較強,雖是高貴品種,但栽培較易成功;容易開花,通常一葶一朵,若開梅瓣型時,三瓣萼片特別緊圓,有時也能開荷形水仙瓣或梅形水仙瓣,如植株健壯,生長旺盛時,也有偶開一葶並蒂的雙花。 宋梅原產浙江紹興,現紹興縣蘭花圃及*渚、棠棣、紹興城區一帶的蘭花專業戶中均有栽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都有引種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