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豆寓意
1. 蘭花豆是什麼意思
蠶豆(拉丁文:Vicia fabaL.),又稱羅漢豆、胡豆、南豆、豎豆、佛豆,豆科、野豌豆屬一年生草本內。為糧食、蔬菜容和飼料、綠肥兼用作物
蘭花豆就是蠶豆,地方不同叫法不同,其實是同一種食物。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網路
2. 民間傳說,立夏吃蠶豆請問有什麼意義。誰知道,請解答
原因:
1、青蠶豆上市的時節。
2、習俗有關。
立夏以後正是青蠶豆上市的時節,在江蘇不少人家會將蠶豆跟大米飯一鍋煮,稱為「蠶豆飯」。
蠶豆在王禎的《農書》上有「百穀之中最為先登之物,蒸煮皆可食,代飯充飢」之說。在蘇北鄉下。那裡的田地多為咸田(土質含有鹽鹼,系黃海灘塗演變而成),地里種植的不是蠶豆就是棉花。在每年五月份蠶豆成熟季節,許多人家拿蠶豆當菜又當飯。而城市則多把蠶豆當小菜吃。
蠶豆入口軟酥,沙中帶糯,柔膩適宜,美味可口。無論當小菜吃,還是當「閑食」吃,都有多種吃法。蘇北人對蠶豆更是情有獨鍾,在鮮蠶豆上市季節,常拿來炒鹹菜、燒筍絲湯吃。在端午節,有的還拿蠶豆來煮糯米飯、包粽子等,而每到青蠶豆上市時節,更是喜歡邀來三五好友,盡興品嘗蠶豆宴。
這蠶豆宴的第一道菜便是蘭花豆。所謂「蘭花豆」,也就是油炸蠶豆。因為油炸過的蠶豆,外殼微微張開著,露出裡面油汪汪的豆瓣,形狀酷似一朵蘭花,故有其美名。蘭花豆的口感在於酥、脆、香,油炸前要選用顆粒飽滿、大小均勻、完整無損的蠶豆用水淘洗干凈,除去雜質;而後用清水漂洗,剝去整個蠶豆1/3的豆皮,偷懶者可用刀在蠶豆上切一道口子即可;瀝盡水後即可入鍋油炸,炸至水分充分蒸發色澤微黃為止;撈出後瀝油冷卻,根據口味可適量撒拌些食鹽等。蘭花豆最適宜喝酒品味,呷一口小酒,嚼二粒蘭花豆,悠悠然如入蘭花園也。
接著來嘗嘗炒青豆。鮮蠶豆剝去豆莢,在開水裡滾煮兩分鍾,撈出、瀝干;炒鍋燒熱放油,放些香蔥段炸一下,然後倒入蠶豆粒翻炒至豆皮起皺為止,加一些精鹽炒一下;最後加少許水燜煮幾分鍾,在水未完全收干即可起鍋。也有不用香蔥用雪裡蕻配料的,味道也很不錯。清炒蠶豆,翠綠碧嫩,洋溢著鄉野氣息,口感鮮香,體會到了田野的新鮮和朴實。
繼而品味五香豆。五香豆做法並不復雜,選用大蠶豆帶皮洗凈晾乾,倒入鍋中;放入八角、花椒、五香粉、鹽等調料,加水淹沒蠶豆並高出一指;大火煮開,轉至最小火慢煨至酥爛即成。最喜歡吃五香豆,常將煮熟的五香豆用線串起來吊在脖子上慢慢吃。而魯迅先生筆下的茴香豆也就是五香豆,不管是尋常百姓還是文人騷客都很鍾情於它。
最後請喝豆瓣湯。豆瓣湯以酸菜為輔料最佳。可將青蠶豆去殼分瓣洗凈,將酸菜淘洗後用刀切成短絲,適當擠水;將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五成熱,下酸菜絲炒一下,再下蠶豆瓣炒,接著加水、加鹽,煮出酸味,豆瓣開花,即起鍋舀入湯盆中,加蔥花、胡椒粉、味精即可。豆瓣湯健脾開胃,十分爽口。
美味蠶豆宴,吃出了時鮮,吃出了風味,吃出了樂趣。
3. 串蠶豆的意義
串蠶豆的意義是:
蠶豆的「蠶」字與「纏」字諧音,所以寓意為纏綿,象徵著甜蜜永久的愛情。
4. 蘭花豆的功效與作用 蘭花豆吃多了會怎樣
蘭花豆中含有調節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鈣、鋅、錳等,並含有豐富的膽鹼,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如果你正在應付考慮或是個腦力工作者,適當進食蘭花豆可能會有一定功效。
蘭花豆中的維生素C可以延緩動脈硬化,蘭花豆皮中的粗纖維有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的作用。現代人還認為蘭花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作用。傳統醫學認為它能益氣健脾,利濕消腫。
蘭花豆是眾多雜豆的一種,含有較多的礦物質,可以適當補充植物蛋白.吃五穀雜糧對人體是有好處的.但因為是乾性,油炸食物,差不多有480-500大卡/100克,是蘭花豆經過油炸做成的,建議適量攝入,否則導致便秘,肥胖,熱量很高。
(4)蘭花豆寓意擴展閱讀:
蘭花豆的營養價值:
蘭花豆的營養豐富,每100克蘭花豆含9克蛋白質、19克碳水化合物,還富含膳食纖維、鈣、磷、鉀、維生素B、胡蘿卜素等多種有益健康的營養素。嫩蘭花豆中的蛋白質,在各種豆類里僅次於大豆。蘭花豆所包含磷脂是細胞膜、線粒體膜、微粒體膜結構的物質基礎,膜的通透性、突觸的作用、受體等也都依賴於磷脂,對人體的營養有重要意義。
蘭花豆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且不含膽固醇,可以提高食品營養價值,預防心血管疾病。蘭花豆是低熱量食物,對高血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都是很優質的綠色食品。
5. 蠶豆有什麼寓意啊
蠶豆有什麼寓意啊 1)吃蠶豆,過七夕
關於這個民俗,專家的解釋是:「因為蠶與「纏」諧音,從前福州的情侶們喜歡把煮好或炒好的蠶豆作為禮物彼此互送,以此寓意纏纏綿綿到永遠。從前福州人還把這一天當作「結緣」的好日子,送一碗蠶豆,交一個朋友。如果鄰里、朋友之間結了怨或有了隔閡,在這一天送上一碗蠶豆也是化敵為友重歸於好的好辦法。」
2)「蠶豆花開黑良心」
「蠶豆花開黑良心」,在戲文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唱。說的倒也是,好生奇怪的是那結出碧綠果實的蠶豆花,滿地里開起來時,花心確實是黑顏色的。於是大家把心底可惡的人寓意為黑心的蠶豆花。不過那些個青翠碧綠的蠶豆莢要是爛掉了,和蠶豆花的中間部分一樣,也是墨漆黑一片的,而且弄在手上難以洗干凈。
6. 蘭花的寓意是什麼
蘭花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
蘭花一般形容人君子,常形容女人空谷幽蘭。
文心蘭:隱藏的愛
劍蘭:高雅、長壽、康寧
蘭花的花語:淡泊、高雅,美好、高潔、賢德。
(6)蘭花豆寓意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蘭花是一種風格獨異的花卉,它的觀賞價值很高。蘭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綠、黃綠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為名貴。蘭花的香氣,清而不濁,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古人這首詩將蘭花的幽香表現得淋漓盡致。蘭花的花姿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富於變化。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剛柔兼備,姿態優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藝術品。「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這首詩就是用來形容蘭葉婀娜多姿之美。
7. 蠶豆的寓意和象徵
蠶豆的寓意和象徵
蠶豆的寓意和象徵,豆的寓意比較多,例如蠶豆的寓意是纏綿,還代表著天長地久的深厚友誼。綠豆的寓意是純情,象徵著單純美好的愛情,紅豆的寓意是相思,那麼蠶豆的寓意和象徵是什麼?
蠶豆的寓意和象徵1
豆的種類較多,不同的種類,寓意也不同。蠶豆的「蠶」字與「纏」字諧音,所以寓意為纏綿,象徵著甜蜜永久的愛情。將蠶豆送給好朋友,還有有益友誼天長地久的意義,若是將蠶豆送給陌生人,代表著結交或交好的意思。
綠豆寓意
綠豆外形小巧,光滑圓潤且顏色青綠,有著純情的寓意,象徵著單純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甜蜜的生活。綠豆可以煮食,也可以將其加工製成綠豆糕等其它食品。綠豆糕的「糕"字與「高」諧音,寓意著向上騰達,象徵著生活富足。
紅豆寓意
紅豆外皮光滑,顏色赤紅,代表著熱情和深情,寓意為純潔的愛情。紅豆又被稱為相思子,寓意為相思,表達了對所愛之人的無盡想念之情。紅豆在古代常作男女的定期信物或是婚嫁象徵物,兩人可以贈送,寓意為百年好合。
黃豆寓意
黃豆光滑圓潤,顏色淡黃,寓意為飛黃騰達,象徵著事業順利。黃豆屬於吉祥植物,顏色淡雅,寓意為富貴,象徵著富足美滿生活。黃豆外形圓潤,可以食用且營養價值較高,還有圓滿和團圓的寓意,象徵圓滿幸福的生活。
蠶豆的寓意和象徵2
一、蠶豆的作用與功效
1、蠶豆可以健腦益智,蠶豆中的鈣、鋅、錳、磷脂較多,而且膽石鹼的含量豐富,能夠調節大腦和神經組織,具有增強記憶力的功效,並且還有保健作用,適宜腦力工作者食用。
2、蠶豆具有降低膽固醇的效果,由於蠶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並且所含的粗纖維能夠促使腸胃蠕動,從而幫助消化,同時還能清除毒素和排泄物,凈化內部環境。
3、蠶豆有助於促進骨骼生長,蠶豆的含鈣量高,鈣元素骨骼對鈣的吸收與鈣化有一定的幫助,同時能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
二、蠶豆的禁忌人群
1、蠶豆過敏人群禁止食用蠶豆。
2、患有蠶豆病以及有家族蠶豆病史的人群忌食蠶豆。
3、有患有痔瘡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結腸炎及尿毒症者不宜食用蠶豆。
三、食用蠶豆的注意事項
1、不宜食用過多。
2、蠶豆有毒,應煮熟後食用。
蠶豆的'寓意和象徵3
蠶豆有什麼作用呢?
1、保護心臟
蠶豆中所蘊含的蛋白質是優質的蛋白質,不含有膽固醇,另外蠶豆中也會含有粗纖維成分,能夠達到降低膽固醇的效果,經常性食用蠶豆就可以有效防治高脂血症以及動脈硬化,所以各方面都會有好的效果。
2、健腦益智
蠶豆中會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比如鈣元素或者磷脂等等,具有調節大腦以及促進神經組織的效果,裡面會擁有著豐富的膽石鹼,能夠促進於記憶能力的增加,蠶豆是一種非常適合學生所吃的食物,具有健腦益智的作用。
3、補鈣
每100克蠶豆裡面所含有的鈣元素大概是16毫克左右,經常性吃蠶豆能夠有效促進骨骼的吸收,可以給人體補充所需要的鈣元素,具有預防骨質疏鬆的效果,也同樣可以有效促進於骨骼的增長。
4、補中益氣
中醫認為蠶豆具有益氣健脾,清熱止血以及利濕消腫的效果,比較適合於脾虛腹瀉的患者,這類患者如果多吃就能夠有效改善症狀。
蠶豆雖然比較常見不過卻擁有著很多的效果,能夠保護心臟,具有健腦益智,還有補充鈣元素的效果,與此同時也可以達到補中益氣的效果,可以發揮利濕消腫的作用。
8. 七夕為什麼要吃蠶豆
問度娘算了...
「七夕節」與「分豆結緣」
《中吳紀聞》載:蘇州地區稱七夕為「小兒節」、「回乞巧會」。屆時,人們用答溲麵簇花及剪蠶豆入油煎之,曰「巧」。
各家各戶都分要食蠶豆,謂之「咬鬼頭」,驅邪的意思。
《三山志》記載古時福州七夕乞巧,早在清時便已為「分豆結緣」所全面取代。當時「分豆結緣」,是福州「七夕」的特有風俗。此俗緣出郊區,後傳入城中。節日里,福州人相互贈送蠶豆,並在七夕夜月光下分啃蠶豆談天說地,以作結緣紀念。七夕成為促進家人和睦、朋友緣深、鄰里友好相處的「結緣節」。平日,小孩、鄰里之間難免會磕磕碰碰,蠶豆一分,積怨便煙消雲散了。
參考資料:《半斗書齋》民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