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花瓣壺
『壹』 皇帝成長計劃2玉蘭花六瓣壺怎麼得
玉蘭花六瓣壺在一品樓隨機出現。
《皇帝成長計劃》是策略小游戲。年齡上限默認為62,達到62歲小桂子就會讓你禪讓,昏倒一次減一定上限。(這是為什麼快樂和健康很好還是會死的原因),可以通過吃葯提高上限。
《皇帝成長計劃》可以讓玩家韜光養晦,也可以征戰四方,統一天下,本游戲和另幾部養成類游戲的區別是:玩家有主角一生的時間來進行游戲。
當皇帝很累,沒體力時就去睡覺,或者去約炮(看當前是比較缺健康值還是快樂值而定)。最容易累到皇帝的地方是早朝。
【新人切忌】在第一次早朝時不要把體力消耗到100以下!所以寧可第一次早朝不要去,也不要因為上朝而累壞自己。在前期必做的事情就是外出打獵。越早的通過打獵把體力上限提升起來,皇帝就能越早的進入爆發期。(爆發期屬於進階內容)
當皇帝開始跟其他國家交戰時,他就需要經常進行【安全監視】匹夫一怒,流血五步。NPC是不怕什麼死的,不過皇帝死了就沒得玩了。
『貳』 玉蘭花壺的工藝介紹
高:80毫米 口徑:121毫米
壺設計奇巧,壺蓋與身自然垂我一朵玉蘭花,花蒂為蓋,花瓣與壺身為二重疊壓,厚朴端莊,玲瓏可愛。是紫砂筋紋器造型中優秀的傳統經典之作。歷來為後代藝人仿造,成為楷模。
『叄』 玉蘭花葯用價值
簡明導讀: 玉蘭花 葯用 價值 鼻塞不通 (包括慢性鼻炎) 高血壓、血管痙攣內頭痛 病經不孕容 - 食療菜譜 食補菜譜 食譜吃的營養 吃出健康 食物功效 食療大全 食補大全 葯效 高血壓 心臟病 癌症 防癌 治癌 高血脂 抗老 葯補 食療食補 飲食健康 美食中國 中國美食門戶
玉蘭花 即木蘭科植物木蘭的花。花瓣白色或有紫色條紋,民間用來做粉團。另一種大花玉蘭,又叫荷花玉蘭,花大,作行道樹供觀賞。紫玉蘭花瓣紫色,花蕾名"辛夷",作葯用。
≮美食性味≯
辛、溫,無毒。
≮美食成分≯
辛夷花含揮發油(為檸檬醛、丁香油酚、1.8-桉葉素、蒎烯),癸酸,油酸,維生素A,生物鹼。
≮美食功用≯
溫中解肌,利九竅,去頭風,治鼻病,明目。
鼻塞不通 (包括慢性鼻炎):
辛夷3克,蒼耳子6克,水煎溫服。
高血壓、血管痙攣頭痛:
大花玉蘭花,每日3~6克,開水沖泡代茶(或加白糖)。或鮮葉12~18克,水煎服。
病經不孕:
『肆』 玉蘭花壺的工藝風格
宜興紫砂筋紋器 ( 俗稱筋瓤貨 ) ,為紫砂茗壺造型體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它與紫砂光貨素器 ( 俗稱光貨 ) ,紫砂花貨塑器 ( 俗稱花貨 ) ,並存於世,相互輝映。它造型創作理念主要是依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瓤和紋理,經提煉加工創作。如瓜棱、菊花、玉蘭和水仙等。規則的紋理組織,等分勻衡,齊整協調,線條順暢,自然明快,具有強烈的節奏韻律美。是茗壺造型藝術中具有代表性、形制豐富、影響較大的門類之一。
紫砂筋紋器型制殘片最早見於宜興丁蜀鎮羊角山古窯遺址出土器皿,歷經宋、元及明代早期無數陶工的開掘,並逐漸演變,在明代中期以無名氏陶匠為先導,以時大彬、李仲芳、陳仲美、徐友泉等為傑出代表的特有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宜興陶器圖譜》所錄《砂壺考》雲:「鄧秋板砂壺全形拓本,刻大彬菱花式壺,工巧有致。大彬二字楷書款。」《菱花式壺》以對稱菱花瓣為造型特徵,陰陽交間,凹凸分明,十二瓤紋清晰端正,制工亦十分嚴謹,可謂是明代時大彬所創制的筋紋器代表作。
此壺現藏香港茶具文物館。
『伍』 古代有位姓蘭的制壺人嗎
沒有古代紫砂壺名家 金沙僧:開基元祖金沙僧;正德年間人,因為他在宜興東南四十里金沙寺修行,所以尊稱金沙僧。 他為人閑靜有致,曾與陶工相處而習得一手陶藝,當時可能茶葉正改為壺泡,遂 築為胎規而圓之,再刳使中空,並 出口、柄、蓋的,然後拿去陶穴燒成,為人使用。據傳金沙僧喜用紫砂泥 壺,自然會有相當多的指紋留於壺上,此為鑒賞金沙僧壺的重要根據。但由於其作品並不署款,自無從認定有何傳器流之於世。至於也有人附會四大名壺的「無名壺」即為金沙僧所 築,是否真實,則尚待察考。 龔供春:明代四川參政吳頤山的家僮,隨侍主人到金沙寺讀書,因仿得老僧手藝,也習得一套本領,仍采 築方法,指紋也隱現其上,作品款式不一,栗色闇闇,如古金鐵,據傳用來盛茶,不失原味,故名公巨卿高人墨士無不索尋供春壺見圖,傳世作品有失蓋的樹癭壺等。 時朋(時鵬) 繼龔供春後即萬曆年間的董翰、趙梁、元暢合稱四大名家,仍沿供春作壺之法。 董翰之作著重纖巧新奇,其它三家則崇尚古雅拙樸。有水仙花六瓣方壺傳世。 李茂林名養心 善制小圓式及菊花八瓣壺,作品朴雅細致,壺藝屬上乘。 時大彬(號少山) 時朋之子,明嘉靖至萬曆年間宜興紫砂名藝人。茗壺製作技藝傳至時大彬已較為成熟,大彬對茗壺造型、配泥、技法、鐫銘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所制之壺初仿供春,落款為「大彬仿供春式」,敦樸妍雅,喜制大(高)壺,明清以來被推為壺藝正宗,後聞陳眉公品茶試茶之論,才改制小型壺,作品仍可發人逸遠之思,有提梁、僧帽、龍帶、蓮瓣、印包、玉蘭花瓣及開光、鼎足等款。 李仲芳李茂林之子,時大彬高足,凡仲芳之作被大彬賞識時,也會署題彬款,所以當時的人就稱「李大瓶、時大名」。有觚稜壺傳世。 徐友泉徐友泉原非陶藝中人,但因他的父親好大彬壺,遂特延致家塾。吳梅縣茗壺賦謂友泉「綜古今、極變化、技進乎道,集斯藝之大成」,對他推許備至。徐友泉所制壺式仿古尊諸器,泥色有海棠紅、硃砂紫、定窯白、冷金黃等傳世壺有三瓣三足式、三羊環耳梅花形、虎金亨式及異獸印包盒。 歐正春:萬曆時人,師從時大彬,所制壺大多是花卉果物,做工精研。 邵文金:萬曆時人,師從時大彬,仿漢方壺獨絕,有雙環耳瓶傳世。 陳信卿:萬曆時人,仿時大彬及李仲芳,作品有開光方壺等。 陳子畦:崇禎年間人,以仿徐友泉最佳,有貼玉籃樹段壺、南瓜壺,並有水洗、水滴、殘荷湖蟹、瑞獸等傳世。 陳鳴遠:(號鶴峰、鶴屯、壺隱、石霞山人等)活躍於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初的陳鳴遠,是繼時大彬後最偉大的宜興陶人,乃陳子畦之子。 子畦以擅作蟲蛀殘葉見稱,其所做的南瓜壺兼具筋紋與自然的特色。鳴遠更將自然型茶壺提升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稱此期為自然型的主流。鳴遠的手法在徐友泉與沈子澈之間,而所制款識、書法雅健,勝過徐沈。作品兼具筋紋型、自然型、幾何型,壺杯瓶盒,清供果子,筆擱無所不制。傳世作品甚多。作品有《天雞壺》、《蓮蓬壺》、《梅樁壺》、《四足方壺》、《瓦菱壺》、等,傳世作品《南瓜壺》現藏於南京博物館。附圖:陳鳴遠印章 陳子畦: 崇禎年間人,以仿徐友泉最佳,有貼玉籃樹段壺、南瓜壺,並有水洗、水滴、殘荷湖蟹、瑞獸等傳世。 陳用卿: 天啟崇禎間人,俗名陳三獃子。制工細致豐美。有弦紋金錢如意壺。陳仲美 明季時MAO 源人,好配壺土,造諸遠、塑大士像,無所不精;有束竹柴圓壺傳世。 陳鴻壽:(字子恭,號曼生)1768-1822,原籍浙江錢塘。擅長砂壺設計,書畫,是著名的「西冷八家」之一。嘉慶六年(1801年)任何淮安同知。詩、文、書、畫、皆以資勝。為溧陽知縣時,公餘時辨別砂質,創制砂壺新樣,設計壺樣十八式,請制陶名工楊彭年、楊鳳年兄妹,邵二泉等製造,然後由陳曼生及其幕客江聽香,高爽泉,郭頻迦、查梅史等銘刻書畫裝飾,世稱「曼生壺」。造型有石銚橫雲、井欄、合歡、卻月、半瓦、方山、瓜形、覆斗等式。陳曼生,酷嗜摩崖碑拓,所刻銘文篆、隸、行皆有,篆刻追蹤秦漢。曼生壺底部常用「阿曼陀室」、「桑連理館」印記,且有「彭年」二字小章,現有《瓦當壺》藏於上海博物館。 陳仲美:明末人,好配壺土,造諸遠、塑大士像,無所不精;有束竹柴圓壺傳世。 陳漢文:清雍正-乾隆年間制陶名藝人。 承雲從:天啟崇禎間人,有桂花四瓣壺。 徐次京:天啟崇禎間人,傳世品中獨不見壺,但有三足龜水滴及葫蘆瓜。 惠孟臣:天啟崇禎間,荊溪人,所制大壺渾朴,小壺精妙、後世仿製者甚多。落款以竹刀劃款,蓋內有『永林』篆書,小印者為最精。有高身、梨形、鼓腹等小壺傳世。
『陸』 請問紫砂壺中的「水扁壺」和「虛扁壺」的區別何在
沒區別。「虛扁壺」「水扁壺」還有「書扁壺」發音相近,宜昌發音幾乎相同,指的是同一紫砂壺樣式。意思上,書扁更恰當,水扁或虛扁都不大通順,但虛扁用得較多。
順便抄書一段
「從馬背到書桌」——紫砂扁壺造型來源略考
□ 李 琦
一直以來,對於虛扁壺形就非常喜愛,其扁圓的器型,給人一種虛懷若谷,逍遙自在的感覺。它的個性鮮明,造型美觀,令人玩味不盡。也正因為其獨特的造型,使我產生了探尋它造型來源的想法,故以此篇小文略作鉤沉。
說到紫砂中的扁壺,最早見於明代時大彬款製作的調砂「虛扁」,其後名家均有製作,此類器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扁」。根據紫砂壺造型不外乎仿生象形、仿古青銅器、幾何抽象等方法,我們還是先看青銅器的扁壺,以資對比。
扁壺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約公元前770-700年)。隴縣曾出土高20cm,寬20cm的銅扁壺,作酒器用。戰國時代的銅扁壺就已經很精美了(見藏於史密斯博物館的戰國扁壺)。這就說明,扁壺造型在中原文化中出現是在春秋戰國時代。春秋時期的扁壺是什麼樣子的呢?在介紹中說它是「扁體長方形高圈足。前有流,插子器的中腹為龍形,後為龍形。腹飾大鳥紋,圈足飾波曲紋,間飾似雲紋。此器造型獨特,紋飾新奇流暢。一改西周時期造型及紋飾風格。」尤其最後一句「一改西周時期造型及紋飾風格」最關鍵,也給我們提出了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大約相近朝代中器物造型會出現了突變?
河南省社科院任崇岳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原地區歷史上的民族融合與同化》論文中有這樣一段論述:中原地區是夏、商、周三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一時期邊陲的蠻、戎、夷、狄等少數民族也乘機內徙,與中原諸夏雜居,至戰國時有些少數民族因融入華夏族而消失了,於是有了新的華夏族。從時間上看,經過夏商周三代長達數百年的民族融合,不光是語言、人種的變化,使用器具也必然會有互相的借鑒和演變。戰國時代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即便是兩個對手之間也會通過學習對方的長處來提高自己的能力。綜上,無論是和平還是戰爭時代,都不能擋住民族文化的交流。提到少數民族以及它們和漢民族文化的交流,對於扁壺是怎麼來的似乎是扯的遠了點,但是請注意,從大的方面有服裝,語言,小的方面呢?那就是他們的器具——水(酒)囊。下面一段摘自《土爾扈特部落史》的記錄詳細記載了蒙古族同胞們水囊的製作方法:
「蒙古土爾扈特人盛酒皮囊,用氂牛皮或駱駝皮製成。製作時首先剃光皮子上的毛,壓上精美的圖案,在坑裡煙熏十天左右,這樣就製成了長期不腐爛不發臭,而且有異香的皮革。將皮革用香腸線縫實,再用牲畜骨膠將針眼裡外抹密實即成。酒囊大的可盛50-60公斤,小的可盛1公斤。具有不走味,不撒酒,不怕擠壓,不怕摔打,不怕顛簸的優點,便於駝背上,馬背上攜帶。一個酒囊可用70-80年,傳至三代。每一家祖父祖母要替未來的孫子製作2-3年酒囊做為遺傳紀念,不送給別人。有的客人如果不懂客人的習俗想要,會得到說明式的婉拒。土爾扈特人的酒囊也從不製作往外賣。」
「囊」,口袋的意思,盛入水後形狀扁圓。形狀扁圓不佔空間,背負在腰間或是駝在牲畜上都比較方便,用獸皮製作,取材容易。有資料顯示1957年西安市唐墓出土的三彩駱駝俑上,所馱兩件酒器都是扁體的,而左側的小扁壺與北齊釉陶扁壺一模一樣。以此兩點來看,扁的造型非常適合於游牧民族在馬背上使用。中原漢族人為定居生活,從他們的使用習慣來看,並不以方便為首要目標。日常使用的盛器中以容量大,便於使用,取材方便是需要首先考慮的目標。裝飾,祭祀是次要的,而且它們也都是從實用器皿發展而來的。漢族人製作盛器材質以陶和金屬為主。以青銅器或陶器製作扁壺會出現一、容量小,二、擺放不穩定的後果。因此無論是為了抽象的表現美觀還是實際使用來說都不會,也沒有必要發明出這種造型。至此,唯一結論就是從少數民族的實用盛器「囊」借鑒而來。
由此初步有了扁壺的形成過程。
春秋之後,宋元明清歷代均有扁壺的製作,但是材質從金屬逐步的轉變為陶瓷器。到了明代,由於質地相近,紫砂的興起使一大部分陶瓷的從業者轉變到了紫砂工藝裡面來。他們的轉變也同時使陶瓷的造型創作方法融合到了初生的紫砂文化中來。時大彬,這個紫砂歷史上的奇才,他創作了的玉蘭花瓣、印包、僧帽等壺的造型都是通過借鑒瓷器,日常仿生,象形提煉抽象而來的。下面的松石綠魚藻紋高執扁壺圖片給了我們一個階段性的實物演變參考,從最早的囊演變到青銅器,嘴、蓋、頸部都更接近於紫砂壺了。然後,紫砂從業者在創作過程中還是考慮到了實用性,因為以前的扁壺多做酒壺用,不必頻繁的淋水,沖洗,也不必考慮到功夫茶沖泡時候高壺身對於茶葉、茶湯的控制上的影響,也不必更多的考慮出水和容量等等一系列茶道的要求。將壺身放倒,首先不會水位太高悶茶,而且實用時候擺放更加穩定,放倒後的壺身高度恰巧和當時一本線裝書的高度差不多,也是放在書桌上泡茶品飲時所用,所以,取了個名字叫「書扁」。這位紫砂壺歷史上的奇才也許就是通過瓷器的扁酒壺而發明了紫砂壺的虛扁。
虛扁,它隨著歷史一路演變而來。從少數民族的皮具到漢族的青銅器——陶瓷,從馬背上的實用器皿到中原文人墨客們書桌上發閑遠悠思的雅玩,從盛水酒到注滿幽香的茶湯,皮具粗獷的美,通過紫砂轉變為了含蓄,包容,典雅……
『柒』 用玉蘭花做酵素蜂蜜和玉蘭花和水的比例是多少
10瓣左右需要1L水。
玉蘭花蜂蜜茶做法:
1.將玉蘭花瓣拆開,洗凈,在清水中加入半茶匙的鹽,將花瓣浸泡片刻。
2.將洗凈的玉蘭花瓣瀝干水分,放入茶壺中。
3.在壺中注入足夠多的開水,加蓋泡20分鍾。
4.根據口味加入適量的蜂蜜或者糖即可飲用。
『捌』 時大彬真品紫砂壺有多少品種
時大彬(1573——1648)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別具情趣。
時大彬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銘刻,都極有研究,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生於明代萬曆年間,歿於清代順治初年。時大彬制壺技藝全面,在泥料配製、成形技法、器形設計以及屬款書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書扁壺
玉蘭花瓣壺
『玖』 玉蘭花能泡來喝嗎
玉蘭花,又名玉蘭、木蘭、應春花、望春花,屬木蘭科植物,原產於長江流域,早在春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離騷》中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的佳句,以示其高潔的人格,到唐代已在庭園廣為栽培。現中國特有的名貴園林花木之一,城市綠化常用樹種,上海市的市花。 玉蘭花潔白如玉,先花後葉,外形極像蓮花,花潔白美麗且清香濃郁,花瓣展向四方,早春開花時滿樹晶瑩清麗,如冰似雪,使庭院青白片片,白光耀眼,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白蘭花與茉莉花、梔子花並稱為「盛夏三白」,花朵潔白如皚雪,濃郁的香味沁人心脾,悠遠綿長。曾有詩贊它「百步清香透玉肌,滿堂皓齒轉明眉。」玉蘭花中的龍女花,又叫大理木蘭,花色潔白而馨香,據《滇海虞衡志》載:「龍女花,止一株,在大理之感通寺苛趙加羅修道於此,龍女化美人以相試,趙起以劍之,美人入地生此花」,花以龍女相喻,可見其美。 白蘭花還是窨制花茶的重要原料,白蘭花屬體質花,花朵雖已開放,但花香仍存在花瓣中,窨制花茶時,可直接用鮮花,也可將花瓣曬干備用,一般是在茉莉花茶窨制時,用白蘭花「打底」以突出茉莉花茶的鮮靈度。 玉蘭花採收以傍晚時分最宜,用剪刀將成花一朵朵的剪下,剛自樹上摘下的花卉,浸泡在8至10℃的冷水中一到二分鍾後,將水瀝干,經嚴格的氣流式窨制工藝,即分拆枝(打花邊)、攤花、晾制、窨花(拌和)、通花、續窨復火、勻堆裝箱等工序,在經照射滅菌製成花茶。 玉蘭花不僅花大而艷美,花姿婀娜,氣味幽香,觀賞價值高,病蟲害少,而且其花蕾名辛夷,歷來是中醫治鼻病的主葯。 鮮花入珍饈唇齒留香,玉蘭花不但可以泡茶還可以煮粥、配菜、釀制糕點等,均有疏通肺竅、化痰止咳、通脈明目的作用。玉蘭花為中葯材辛夷的又一品種,二者性味功用相同。其揮發油中含檸檬醛、丁香油酚、l,8-枝葉素。性味辛溫,能祛風通竅,歷代用治頭痛、鼻淵、鼻塞不通、齒癰。近代葯理研究認為它有降壓和興奮子宮作用,故能治痛經不孕。功效1、香氣濃烈持久,有和氣、消痰、益肺功效。加蜂蜜尤佳。玉蘭花茶香氣鮮濃持久,滋味醇厚,湯色黃明;具有和氣、消痰、益肺之功效。 2、適宜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油膩食品食用過多、醉酒者。 3、不適宜發熱、腎功能不良、習慣性便秘、消化道潰瘍、神經衰弱、失眠、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浸泡方法備具: 一般品飲花茶茶具,選用的是白色的有蓋瓷杯,或蓋碗(配有茶碗、碗蓋和茶托),如沖泡茶坯特別細嫩,為提高藝術欣賞價值,也有採用透明玻璃杯的。 燙盞: 就是將茶盞置於茶盤,用沸水高溫沖茶盞、茶托,再將蓋浸入盛沸水的茶盞轉動,爾後去水,這個過程的主要目的在於清潔茶具。 置茶: 用竹匙輕輕將花茶取出,按需分別置入茶盞。用量結合各人的口味按需增減。 沖泡: :向茶盞沖入沸水,通常宜提高茶壺,使壺口沸水從高處落下,促使茶盞內茶葉滾動,以利浸泡。一般沖水至八分滿為止,沖後立即加蓋,以保茶香。 聞香: 花茶沖泡靜置3分鍾後,即可提起茶盞,揭開杯蓋一側,用鼻聞香,頓覺芬芳撲鼻而來。有興趣者,還可湊著香氣作深呼吸狀,以充分領略香氣給人的愉悅之感,人稱」鼻品「。 品飲: 經聞香後,待茶湯稍涼適口時,小口喝入,並將茶湯在口中稍時停留,以口吸氣、鼻呼氣相配合的動作,使茶湯在舌面上往返流動1-2次,充分與味蕾接觸,品嘗茶葉和香氣後再咽下,這叫」口品「。所以民間對飲花茶」一口為喝,三口為品「之說。 花茶一般可沖泡2—3次,接下去即使有茶味,也很難有花香之感了。
『拾』 新鮮玉蘭花怎麼吃
可製作酥炸玉蘭,步驟如下:
1、 新鮮玉蘭花摘蒂去蕊,玉蘭花瓣洗凈控干水分。
拓展資料:
玉蘭花為木蘭科落葉喬木玉蘭的花,在早春三月開放,鮮用或曬干用。玉蘭花是名貴的觀賞植物,其花朵大,花形俏麗,開放時溢發幽香。其花瓣可供食用,肉質較厚,具特有清香,清代《花鏡》謂:「其(花)瓣擇洗清潔,拖面麻油煎食極佳,或蜜浸亦可。」 玉蘭花含有揮發油,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玉蘭花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竅、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於頭痛、血瘀型痛經、鼻塞、急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症。現代葯理學研究表明,玉蘭花對常見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玉蘭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有祛風散寒,通氣理肺之效。可加工製作小吃,也可泡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