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根發白
㈠ 新買的下山春蘭上盆前,植根要不要泡一下多菌靈
不要用多菌靈葯水浸泡蘭根。 生長越旺盛的蘭株,它的根系和土壤中所含的蘭菌肯定越充足。蘭菌是在蘭根與土壤中共存的,下山蘭的根系中本來就自帶蘭菌。 如果在上盆時浸泡殺菌葯水的話,在殺滅雜菌的同時,蘭根中所自帶的蘭菌也可能被殺滅,這種效果有點類似生病的人再去做化療一樣(而且是非靶向的),雖然病毒被滅了,但身體機能也遭到摧毀。這樣的蘭株在種植後,服盆期會明顯延長,嚴重的甚至不服盆都是有可能的。
㈡ 我的蘭花根爛了,還有白色的東西附在上面
花盆土質透氣性不好,水不易滲透,滋生細菌而使根部生病,建議殺菌、換土、加強通風
㈢ 蘭花根白是缺養料嗎
當然不是,蘭花根生長在土面以下,白色是正常的顏色。
㈣ 蘭花根發霉是什麼樣
蘭花的根部發白黴,葉片發黑變黃。
蘭花根在發霉後,要及時的切掉爛根的位置,把所有的爛根點全部修剪掉,切的時候要狠一點,當然要適當的修剪死根黃葉,然後放於通風處遮陰晾曬幾天幾天,不要立即上盆,直接晾曬到根癟掉脫水以後再上盆養護,當然建議在上盆以前,盆土植料消毒以後處理再使用。
㈤ 我的蘭花根部長了像白色線一樣的東西,接著根部也爛了,整株發黃慢慢就枯了,請問這是什麼病,怎麼治療
蘭花白絹病,白絹病又稱白絲病、菌核病。發病始自蘭株近地莖部,初呈黃色至淡褐色的流水病斑,後變褐至黑褐色腐爛,並在根際土壤表面及莖基部蔓延,破壞莖部並感染幼葉和根部,葉鞘、根群產生白色菌絲;被害部位呈水漬狀,腐爛變軟,發黑,直至葉片枯萎,病菌擴散至假鱗莖,菌核由白色變為赤褐色至茶褐色壞死,嚴重時整株葉叢枯死。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真菌。4至5月開始侵染,6至8月發病高峰期,病害發生迅速,導致被害蘭株爛枯死亡。
白絹病
防治措施
1.改變養蘭的基質酸鹼度
此病在基質偏酸(pH值小於5.3)時易發病。所以在基質中拌入1/10體積比的草木灰,或澆施0.3%石灰水將pH值調高,使之達到6.5左右,可減少白絲絹病的發生,效果明顯。
2.土壤消毒
基質土壤用0.2%五氯硝基苯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消毒,也可用五氯硝基苯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800倍液噴灑根際和土壤,或用五氯硝基苯粉50克拌半干濕細沙土4至5公斤,撒在病株根莖處,可抑制病情蔓延傳播。
3.撒新鮮草木灰預防
南方5至6月多雨季節,土壤濕度較大,易在盆面發生白絹病,應迅速搬出蘭場「隔離」,並將基質扒開,將染有菌絲的基質取出,將病根剪除,噴施高猛酸鉀溶液1000倍液消毒,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噴施根系、傷口,並撒新鮮草木灰在蘭根周圍,然後覆上基質護根,2至3天後才澆水,如基質濕可推遲5至 7天後再澆,防治效果良好。
4.改善通風條件
當病害發生時,用醫用氯黴素針劑2000倍水溶液,淋施病株,每日一次,連澆3次。一旦發病應剪去病葉,改善通風條件,將全株蘭浸於10%的硫酸銅溶液中消毒。對附近蘭株,也要全面噴施,淋濕基部、盆面,每日一噴,連施2次,可控制病情,防治效果良好。
5.氯黴素噴灑
新芽長出土面後,每周用0.05%氯黴素噴施一次,連噴2至3 次,如盆土乾燥時,可用此葯澆施,以預防細菌感染。也可澆噴阿斯匹林1500倍液,可增強蘭株免疫力,阻止病菌侵入、擴散。
6.其他噴葯
新芽伸長期和展葉期,可選用醫用青黴素、鏈黴素、氯黴素或青黴素混合稀釋成2000倍液,淋灑病株,並全面噴葯,每3至4天一次,連噴2次,防治效果良好。
發病後噴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7至10天噴一次,連噴2至3次,防治效果良好。也可在陰雨或降雨前後噴葯防治,可採用50%速克靈粉劑500倍,或50%農利靈(乙烯菌核利)粉劑500倍液,殺毒礬500至600倍液,5%井岡黴素水劑300倍液,噴施株莖、葉片、盆面,防治效果顯著。
㈥ 請問蘭花出現這種情況怎麼辦
蘭花的葉子總是變黃變黑。這些設計可以被處理。
蘭花不能一蹴而就,並不是所有的結果都是按照標准化操作來處理的。根據蘭花的最適宜的作法,不適合於實踐,我們首先要談一種保持蘭花的文化,使它有最有效的編纂。最近,一些蘭花朋友問,蘭花葉子變成黃色和黑色怎麼辦?
1,水是不合適的。一是蘭花水泛濫,蘭花土太濕,不能做蘭花根。這意味著早期的葉子都變黃,然後變黑。最後,蘭花的整個植物都死了。二是新牙齒不水,有的花友直接進入新梢的水,如果通風不好,就會腐爛下來。設置:這種情況會增加水量,嚴重後果會從盆中除掉蘭花,除去落葉栽培土壤,根和黑蘭葉留有修剪,然後向根部消毒,放在冷卻和VE中。去勢1~2天,可從耕作開始時更換新的土壤。
2,光線不正常。如果你把蘭花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太陽直射的上部會顯示一年的大年夜變黃,然後它會變黑,最後蘭花葉子會枯萎。設置:這種情況是把蘭花移到光線散開的地方,不能直接照射光,然後切斷黃色和發黑的部位,經常噴灑潮濕,以及如何促進新芽的恢復。
3、疾病。疾病也是引起蘭花黃黑色葉子的罕見原因。結果表明,該病早期僅部分褪色和葉片變黑,然後延伸到整個葉片。加工設置:顯示這種情況,有必要切斷切葉,然後蘭花全植物包衣噴霧處理。
栽培技術
分盆
滿盆以後進行分盆,一般2~3年1次,以3月至4月上旬(秋蘭),或10至11月中旬(夏蘭、春蘭)進行為宜。分盆時,盆土要乾燥些。如是濕泥,則操作不便,容易使根折斷受傷。母株翻出後,輕輕除去泥塊,按自然株分揩,修剪敗根殘葉,注意不可觸傷葉芽和肉質根。然後用凈水將根部洗干凈,放蔭涼處,待根色發白,呈乾燥狀時,才可分拆上盆。如天氣漸濕,還須先在陽光下曝曬10分鍾左右,有利蘭花生長。
上盆
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苗須植於瓦盆,2~3年後方可換入紫砂盆或瓷盆。先在盆底孔上蓋以蚌殼、棕片等,上加粗砂、煤渣和木炭成饅頭狀,約占容量1/3。上加培養土約厚3~5厘米。一般不加基肥。然後將蘭放入盆中,將根疏密排好,加拌好的細土至距盆2~3厘米處為止,將蘭株稍稍提起,高度以假鱗莖上端與土面平齊為准,不可過淺或過深。輕壓盆土,使土與根緊密接觸,再用手指沿盆周圍壓實,以免澆水時造成空洞。最上層若敷一層青苔或碎瓦片,澆水不容易造成板結,並可減少水分蒸發。第一次澆水採用坐盆法,使盆吸足水分。最後將盆蘭放於蔭處約半月至1個月。這段時間須控制澆水,不可太濕。以後放置於半蔭半陽,透風透氣,早上能照到太陽處。盆台要高1米左右,不能擺在平台上,以防螞蟻和蚯蚓從盆底孔中進入,影響蘭花生長。培養土可用山上第一層山坡土,或用細沙與壤土3:7加腐殖質堆肥30%拌勻。培養土都要經過篩經消毒處理後使用。
施肥
不施不行,多施、重施更不行。如新蘭上盆,盆土太肥,常不能成活,即使能成活,亦很少開花。如夏肥太多,則秋葉偏旺,常致明春報葉開花不佳。如秋肥太少,則影響秋冬之交地下花芽形成。如平日氮肥太多,葉子太肥,使葉與花的生長營養失調,就會發生不開花或少開花的現象。一般來說,葉芽新出,可用少量淡肥施幾次。春分秋分和花謝後20天左右,都是比較恰當的時節。施肥時間以傍晚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澆1次清水。每隔2-3星期施1次。同時每隔20天噴霧伯示麥磷酸二氫鉀1次,促使孕蕾開花。視葉色施肥,是較妥當的辦法,葉顯黃而薄是缺肥,應追肥,黑而葉尖發焦是肥過多,應停止施肥。肥料一定要腐熟,未經腐熟不能使用,忌用人糞尿。
澆水
實踐證明,蘭花八分干,二分濕最好,花期與抽生葉芽期,澆水要少些。梅雨季節應搬回室內,或搭棚遮雨。夏季於清晨或傍晚澆水,也不宜太多,秋天澆水量可以酌增。乾旱季節,每天傍晚噴霧。噴時要向上噴,則霧點細勻,使葉面濕潤,地面潮濕,增加空氣濕度。有時一日最好噴數次,澆水要從盆邊澆水,不可當頭傾注,不可中午澆。冬季澆水雖可大減,但不是不澆,注意不能讓盆土干透,冬未春初和澆水致使葉片葉鞘沿濕,待曬干後搬入室內,以免發生腐爛。總之,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為原則。用水以雨水、泉水為好,各種用水均應先取來積蓄在罐中,使水中污染物沉澱,水溫正常,使自來水中氯氣逸盡,然後再澆。
㈦ 今天給蘭花插葉子發現有一株蘭花根部發白,一不小心拉下兩片葉子,這是怎麼回事
因為正是長葉子時節,基部非常的嫩,所以一拉就斷了。現在這個時候擦葉子,要一手抓住下部,一手擦拭,這樣才不會拉出嫩葉。
㈧ 我的蘭花根上生有白菌絲 是怎麼回事
真常,這是蘭菌沒有這個蘭花活不了,注意控水就是了!!!別太潮濕
㈨ 西蘭花萎焉根部腐爛怎麼了用什麼葯
根腐病發病原因: 1、地勢低窪,土壤粘重,排水不良; 2、土壤板結,透內氣性不好,造成根系呼吸容困難受阻,根部積水腐爛; 3、地下害蟲危害或栽植傷口沒處理好,傳染病菌從傷口侵入,使根系發病。 防治措施: 1、增施有機肥,提高樹勢改良土壤,提高抗病蟲能力; 2、深翻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 3、深開排水溝,防止漬害; 4、土壤消毒處理,可使用土壤消毒劑對土壤處理(乙蒜素、鏈黴素、五氯硝基苯等) 5、使用「惡霜靈」『苯甲嘧菌酯』「嘧菌酯」拌毒土撒施或灌根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