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蛇絲
⑴ 熙春園的餐飲
飲食中心熙春園餐廳(原招待餐廳)自建成以來,接待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學者、專家,成為學校內外事活動比較頻繁的場所。位於工字廳西側80米左右,建築面積約750m2,是典型的徽派建築,餐廳內部環境幽雅,文化底蘊豐厚,吸引了不少用餐者在此拍照留影。
餐廳大廳可容納120人同時用餐,可接納會議團體用餐及婚宴用餐。內設包間五個,幽靜舒適,風格各有不同,其中單桌包間3個,兩桌包間1個,三桌包間1個,靠近西側的綠園共擺放了11張小桌。客人用餐時就可看到窗外綠茵茵的草坪,風格獨特。
熙春園餐廳以經營淮揚菜為主,特色菜有:揚州蟹粉獅子頭、乾菜燜肉、東坡肉、黃燜河鰻、杭椒牛柳、蟹粉第一鮮、避風塘炒羔蟹、富貴茄子、奶香玉米烙等,有上百種菜餚可供選擇。推出了幾種冬季滋補鍋仔煲.菜餚的主要原料有蛇、野兔、山羊、麂等野味及豬肉、鮮魚、禽蛋、蔬菜、豆類、香菇、紅菇、筍等。當地特色菜有雞茸金絲筍、蘭花蛇絲;菊花草魚、泥鰍粉絲、家鄉豆腐;另有腌雪裡蕻、熏鵝(嵐谷的最好)、田螺、熏田鼠(上梅的最好)、鍋貼豆腐、青炒麥豆、鯉魚煮豆莢、文公菜等民間家常菜。 武夷山還是不少富有特色的「宴」,「幔亭宴」是武夷山最具傳奇色彩的神仙宴;「八卦宴」盛行800年而不衰;「蛇宴」花樣繁多,鮮美無比;另外關於地方酒,如:武夷留香、武夷沁泉、菊花酒、五步蛇酒以及十月白米酒都是不錯的選擇。
⑵ 中國福建的武夷山的人口有多少
武夷山在福建省內,它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有碧水丹山之美稱。那的人很多。
⑶ 武夷山雙飛三日游 廈門 詳細景點介紹
武夷山包括武夷山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其中風景區方圓60平方公里,人們稱它為「奇秀甲東南」,其景色被概括為「三三九九」,「三三」指盤曲山中長約9公里的九曲溪,「九九」指的是夾崖森列的99岩。
武夷山風景的精華在九曲溪,溪水碧清,折復繞山,形成「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勝,武夷山中最著名的一些山峰和高插於懸崖峭壁上的神秘懸棺都列在九曲溪邊。景區內還有遇林亭宋代瓷窯遺址、武夷宮等游覽景點,極具人文價值。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東南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區內峰巒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渾、古樸、雋秀於一體,而且有著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被納入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區。
這里不僅風景秀麗,還有著悠久的人文傳統,歷史上有過夏商、西漢和南宋等多次鼎盛時期,如以架壑船棺為象徵的古越族文化時期,以城村古漢城為標志的西漢文化時期和以朱熹為代表的宋朝理學文化時期,這些都為這座名山增添了深厚的歷史感。
武夷山市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旅遊城市,它的前身為崇安縣,建置於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撤縣建市。境內氣候宜人,風光秀美,物產豐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全國著名的茶區、糧區、林區和革命老區。改革開放後,國家先後在此設立重點自然保護區、重點風景旅遊區、旅遊度假區和一類航空口岸;現在武夷山市已成為福建北部的旅遊、經濟和文化中心。
武夷山景區門票:現在都是通票,分一天兩天和三天的三種,價格分別是110元、120元、130元。
到武夷山旅遊不用擔心找不到滿意的住處。這里的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建有各類賓館、酒店。多數賓館都是設施齊全、環境優雅;如果想體驗當地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可以選擇服務態度良好的各類中小型招待所或旅店。
武夷山市區有些家庭旅館和小型招待所,通常價格是空調房間60元/床,不帶空調的30元/床,旺季、黃金周、周末會漲價。
提醒:無論是在機場、火車站還是長途汽車站,遇到拉客的司機等都不要輕易跟從,他們一般可以從住宿地拿到近50%的回扣。最好是事先定好房間,即使是在當地找房間也要把隨身行李分散,不要讓拉客的司機認為是還沒有入住,到住所談價錢的時候要說明是自己去的。
武夷山菜餚的主要原料有蛇、野兔、山羊、麂等野味及豬肉、鮮魚、禽蛋、蔬菜、豆類、香菇、紅菇、筍等。當地特色菜有雞茸金絲筍、蘭花蛇絲;菊花草魚、泥鰍粉絲、家鄉豆腐;另有腌雪裡蕻、熏鵝(嵐谷的最好)、田螺、熏田鼠(上梅的最好)、鍋貼豆腐、青炒麥豆、鯉魚煮豆莢、文公菜等民間家常菜。
武夷山還有不少富有特色的「宴」,幔亭宴是武夷山最具傳奇色彩的神仙宴;「八卦宴」盛行800年而不衰;「蛇宴」花樣繁多,鮮美無比;如果你能喝二盅的話,那麼武夷留香、武夷沁泉、菊花酒、五步蛇酒以及十月白米酒都是不錯的選擇。還有景區內的餐館基本上都是3、5、8元的菜餚,價格相對比較便宜,味道也一般,有些餐館不是明碼標價的,最好是先還價。
小貼士:1、不要食用國家保護的動植物,即使有人拉你去吃,也還應該以潔身自好為上。
2、包車司機或導游帶去吃飯的餐館通常價格會高一些,記得還價,如果覺得不合適,可以自己找地方吃。
武夷山最引人入勝的傳統娛樂活動是乘竹筏游九曲溪,坐上寬約兩米、長約九米的仿古竹筏,在碧清的溪水中隨波逐流而下,溪面忽而平緩,忽而湍急,竹筏隨之上下顛簸,在有驚無險中經過一峰又一峰,兩岸美景盡收眼底。轉眼間,竹筏已到三曲,步上淺灘,就見3800年前的「武夷船棺」高掛於懸崖絕壁之上。
在這里也能享受到大都市的娛樂活動,夜總會、彈子房、美容廳、健身房、游藝室一應俱全,那裡有豪華美式檯球,有全套進口的健身器材,還有舒心的微笑服務;也可以到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去走走,那裡有高爾夫度假區、綜合娛樂區、特色游覽區、民俗風情區、武夷文化博覽區等娛樂活動區。
從武夷山市到武夷山景區有15公里,所有的景點坐公交車都可以到達,票價1、2元不等,公交線路:市區——星村。此外,沿途還有招手即停的旅遊專線車,票價在5元以內。如果打的話車費在30~40元之間。市區內有湖桃、西門、南門三個汽車站,景區內的車站設在三姑、武夷宮和星村。在武夷宮、玉女峰、九曲賓館、水簾洞、一線天、星村碼頭、永樂禪寺和蓮花峰等處均設有停車場。
廈門是中國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它是閩南、贛南、湘南的東向出海口,將發展成為環太平洋的國際性海港。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廈門是一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島、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襯,僑鄉風情、閩台習俗、海濱美食、異國建築融為一體,四季如春的氣候更為海的魅力錦上添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可以說這里是全國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海水環繞、沙灘廣闊、陽光和煦,由於生態環境良好,廈門的空氣清新,棲息著成千上萬的白鷺,形成了廈門獨特的自然景觀,又因為廈門的地形就像一隻白鷺,它因此被人稱為「鷺島」;除了自然風光優美,廈門的城市環境也非常整潔,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
廈門還是一個著名的僑鄉,在海外的廈門籍華僑、華人有38萬人之多,華僑也為廈門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主要景點:
1、日光岩的詳細說明
俗話說「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廈門」。日光岩是鼓浪嶼的龍頭景點,包括日光岩和琴園兩部分。日光岩頂峰一直徑40多米的巨石凌空聳立,成為廈門的象徵。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時,曾屯兵於此,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景區奇石疊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樹木蔥蘢,繁花似錦,富有亞熱帶浪漫氣息。擁有「一片瓦」、「鷺江龍窟」、「古避暑洞」、「龍頭山寨」、「水操台」、「百米高台」勝景。歷代文人石刻題詠甚多,為名岩增添古風異彩。攀天梯,登臨極頂,鼓浪嶼、廈門、大擔、小擔諸島盡收眼底。琴園通過纜車與日光岩相連,以現代游樂項目為主,有「百鳥園」、「電影院」、「英雄園」等,與日光岩自然景觀形成動與靜、今與古的有機結合。景區注重環境的保護,1999年12月通過ISO14001標准,成為全國首家通過該標準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2、鼓浪嶼的詳細說明
鼓浪嶼,以500米的鷺江與市區相隔,面積1.77平方公里,素有「海上花園」的美稱。鼓浪嶼古名圓洲仔,因西南海濱礁穴受浪沖擊,聲如擂鼓,明代改稱「鼓浪」嶼。嶼上龍頭山、升旗山和雞母山並列,岡巒起伏,碧波、白雲、綠樹交相輝映,處處給人以整潔幽靜的感覺。小島完好地保留著許多具有中外各種建築風格的建築物,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嶼上人口約2萬,居民喜愛音樂,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前茅,被贊為琴島。現在,鼓浪嶼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主要旅遊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港仔後海濱浴場、鄭成功紀念館等。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人來此觀光游覽。
3、菽庄花園的詳細說明
菽庄花園在日光岩南麓海濱。台灣富商林爾嘉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攜眷內渡,寓居鼓浪嶼,1913年始建此園,以寄託對台北板橋故園的懷念,並以其號「叔臧」諧音為園名。園主銅像,現屹立園中。全園借山藏海,巧為布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令人流連忘返。有壬秋閣、四十四橋、疊石、假山、談瀛軒、頑石山房諸景,為廈門名園之最。左側港仔後海濱浴場,沙清水凈,可容數千人游泳。附近有延平公園,為紀念鄭成功而建,其中有指凈泉,俗稱「國姓井」,相傳是鄭氏屯軍時開設的水井。
4、南普陀寺的詳細說明
南普陀寺在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始建於唐代,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建築精美,雄偉宏麗,各殿供奉彌勒、三世尊佛、千手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妙相庄嚴,海內外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鼎盛。
千手觀音工藝精絕,千手千眼,金光閃耀。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有經典、佛像、宋代銅鍾、古書等,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花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寺宇周圍保留眾多題刻,著名的有明萬曆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後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寬一丈。寺後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號「五老凌霄」,是廈門大八景之一。登臨遠眺,山風海濤,盡收眼底。
5、鰲園的詳細說明
鰲園位於集美學村東南角海濱。鰲園分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和陳嘉庚先生陵墓三個部分。進入園內就是一條長50米的門廊,兩廂牆上鐫刻著40幅古今歷史人物的青石浮雕,立體化連環雕像,許多人物千姿百態,形象生動。且能雕出喜、怒、衰、樂的 各種表情,漫卷的紅旗,薄如紙片,高舉的干戈,細如筆箸,真是巧奪天工,人間奇跡。 屏風石牆南面是陳嘉庚先生的陵墓,墓蓋用磨光的13塊青斗石拼鑲而成壽龜形,墓欄屏風內壁有15幅陳嘉庚先生傳記浮雕,陵墓前是一座長方形拜亭。鰲園石刻精粹,琳琅滿目,遍布全園。分浮雕、沉雕、圓雕、鏤雕、影雕等種類,匯集閩南石刻精華。
6、萬石山植物園的詳細說明
位於廈門市區東南獅山北面的萬石植物公園,是獨具一格的公園和植物園的結合體。這里文物薈萃,自古為游覽勝地,清出名士薛起鳳贊稱「山岩多勝概,萬古獨稱奇」。
萃集了廈門大小八景的「天界曉鍾」、「高讀琴洞」、「萬石鎖雲」、「中岩玉笏」、「太平石笑」諸景點,且有百十餘處摩岩石刻。
1952年修建了萬石岩水庫,周圍拓建萬石植物園,辟有棕櫚、竹類、蘭花、盆景、葯用植物等二十多個植物區、圃和展覽室、栽培數以萬計熱帶、亞熱帶植物,因富於科研成果而聞名海內外。
萬石蓮寺建於明末康熙年間,靖海侯施琅重建,近年又加整修。山門有聯:「一句彌陀聲傳鷺島,千年常住業紹廬山」是弘一法師為該寺住持會泉題寫的。大雄寶殿及禪室僧房興嵯峨巨石相映帶,清幽典雅。寺前海會橋下泉水淙淙,宛然仙境。
醉仙岩位於萬石植物公園西部,包括醴泉洞、天界寺和長嘯洞諸景點。天界寺居高臨下,清晨撞鍾,聲聞遐邇,「天界曉鍾」成了一景。寺後眾多摩崖石刻,以長嘯洞前明萬曆年間(征倭諸將詩壁)尤為珍貴。
譽稱「太平石笑」,為廈門小八景之一。石旁題詩,有「笑中多樂事,惟有不能言」之句,它被擬人化了,更加逗人尋味。這里還是鄭成功讀書處遺跡。
「虎溪夜月」是廈門大八景之一。山間岩石密布,古榕盤踞,奇險天成。農歷每月十五晚,皓月東升,照在洞內的泥塑羅漢和老虎上,影隨光幻,泥虎仿如活虎,極富神秘色彩,中秋之夜,遊人萬千,爭觀神 奇佳景。明萬曆年間,名士林懋時在岩間辟洞,建棱層石室(亦名「棱層洞」),並在洞頂題刻「棱層」、「攀天」擘窠楷書,字徑數尺,筆力雄健。洞旁建有佛殿,僧房,還有鯉魚法、虎牙洞、夾天徑、一線天、飛鯨石等景。
在萬石蓮寺北側,以形肖得名。附近溪邊有「鎖雲」石刻,相傳為鄭成功殺鄭聯處遺跡。
⑷ 武夷山有什麼特色小吃
武夷山特色菜有雞茸金絲筍、蘭花蛇絲;菊花草魚、泥鰍粉絲、家鄉豆腐;另有腌雪裡蕻、熏鵝(嵐谷的最好)、田螺、熏田鼠(上梅的最好)、鍋貼豆腐、青炒麥豆、鯉魚煮豆莢、文公菜等,慢亭宴、八卦宴、蛇宴等花樣繁多,配武夷留香、武夷沁泉、菊花酒、五步蛇酒以及十月白米酒都不錯,還有火燒豆莢、胡麻飯、稞仔、苦儲糕、涼水仔、薜荔凍、鼠曲稞等特色小吃。
⑸ 福建武夷山好玩嗎
武夷山風景區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是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武夷山通常指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稱福建第一名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方圓60公里,海拔750米。相傳早在殷朝末年,八百年長壽老人彭祖來到武夷隱居幔亭峰下,茹芝飲瀑遁跡養生。生二子,一名武,一名夷,武夷山因此得名。 武夷山風景區有「三三」、「六六」、「七十二」、「九十九」之勝。三三指的是碧綠清透盤繞山中的九曲溪,六六指的是千姿百態夾岸森列的三十六峰,還有七十二個洞穴和九十九座山岩。碧水丹山,一曲一個景,曲曲景相異,構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水之勝。臨水可觀山景,登山可望水秀。乘上一葉竹筏游覽世間一絕的九曲溪,順流而下。山沿水立,水隨山轉,山光水色,交相輝映,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一覽無余,其間更有距今約3800年前高插於懸崖峭壁之上的船棺,令人嘆為觀止。這種山水交融的景色,正是武夷山風景的特色。武夷山的山峰,與一般的山峰不同,全是由砂礫岩構成,千姿萬態。峰頂多簇生松竹,蒼翠蔥蘢;而崖壁卻峭拔削立,多呈淺絳色。一般山峰都是下大上小,而這里有些山峰卻是上大下小,而且群峰皆翹首向東,有如萬馬奔騰之勢。武夷山諸峰並不高,平均海拔約650米,既可觀賞,又可登臨。體力稍差的人,也可以循著曲徑,登上峰頂。有的地方,是縣崖峭壁,但前人卻在這樣險峻之處開出一條條絕妙的登山小徑,遠遠望去,登山的遊人就像是「飛車走壁」似的尺險,但是,遊人自己卻並不介意。武夷山的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有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大王峰屹立在九曲溪口,陡壁如削,就像是擎天巨柱一般,屹然高聳,顯得極為雄偉壯觀,古人認為它王者的威儀,因而將它命名為大王峰。此峰四面都是無徑可登的峭壁,只有南面,從一條直上直下的岩石裂縫中,攀梯而上,過此險處,就有盤旋的山路直通峰頂當中還有幾個險處,而山路,是後人不斷地修砌成的。武夷山水得天獨厚,到處是懸岩峭壁,一條溪流,行經各岩之間,形成彎彎曲曲的九曲溪,沿溪36峰,99岩。就在二曲流水之畔,有一石晶瑩綽約,亭亭玉立。岩頂花團錦簇,宛如少女發髻垂釵,而體態圓潤婀娜,如一朵出水芙蓉,這就是人人稱頌的玉女峰。玉女峰屹立溪邊,遠看宛如亭亭玉女,觀之可親。天游峰被認為是武夷第一勝地。這里是觀賞九曲山水全景最好的地方。武夷奇勝在山,龍在於水。武夷之水精華在九曲溪。溪水碧清,曲曲彎彎,如玉帶盤繞群峰。山回溪折,折復繞山,環結成「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勝。九曲就是溪水共彎九曲,全約15華里。九曲溪自星村順流而下、倒游九曲,每曲景觀,言其大者:九曲,溪光秀色;八曲,淺灘飛渡;七曲,瀾回峰征;六曲,空谷傳聲;五曲,峰羅翠擁;四曲,溪山勝概;三曲,溪轉峰迴;二曲,坐峽觀天;一曲,萬丈丹青。武夷山著名的山峰都列在溪邊。游武夷山精彩的節目就是乘竹筏游九曲溪。乘竹筏順九曲溪而下,在15華里的遊程中,山挾水轉,忽而水平似鏡,忽而急流湍湍,一峰過後又一峰,兩岸美景盡收眼底,無登山之勞,有涉水之樂,妙不可言。九曲溪水淺,乘竹筏最相宜,而這正是武夷游的一大特色。武夷山是座歷史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時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懸崖絕壁上遺留的「架壑船」和「虹橋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漢時,漢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乾魚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並刻石記載,還明令保護山林,不準砍伐。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里,把武夷山列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稱之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宋紹聖二年(1095年),禱雨獲應,又封武夷君為顯道真人。武夷山又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陳朝顧野王首創武夷講學之風。宋代學者楊時、胡安國和朱熹等都先後在此聚徒講學。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御書「學達性天」頌賜宋儒朱熹,匾額懸掛於朱熹親手創建的武夷精舍,故後人稱武夷山為「三朝理學駐足之藪」。至今山間還保存著宋代全國六大名觀之一的武夷宮、武夷精舍、遇林亭古窯址、元代皇家御茶園、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山寨以及400多處歷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跡,為研究武夷山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東南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區內峰巒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渾、古樸、雋秀於一體,而且有著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被納入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地勢高聳,其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是我國大陸東南最高峰。由於山峰海拔較高,形成一個天然的氣候屏障,在冬季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在夏季則保存了大量溫暖濕潤的海洋氣團,使這里發育著大片完好的綠葉闊葉林。森林覆蓋率達95%,天然植被是東南地區保存最良好的部分。同時,這里又是植物區系發生的北極植物區和古熱帶植物區的交匯處。因此,不但植物垂直分布帶明顯,而且以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著名。據有關專家介紹,武夷山有分屬191個科的高等植物約1800種,其中有上了中國植物紅皮書的銀杏、鵝掌楸、南方鐵杉等22種。哺乳動物有約100餘種,佔全國同類動物的四分之一;其中有虎、豹、毛冠鹿等珍稀獸類。鳥類有400餘種,約佔全國同類動物的三分之一,其中僅掛墩附近就記載有160種,其中包括白鷳、黃嘴角鴞、掛墩鴉雀等40餘種本地發現的新種。
⑹ 去福建旅遊
鼓浪嶼,天風海濤圍日光岩上看廈門島
成的島嶼,琴韻歌聲造就的花園;國家地理雜志評選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素有「海上花園」的美稱。島上完好地保留著許多具有中外建築風格的建築物,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嶼上居民喜愛音樂,鋼琴擁有密度很高,被贊為琴島。主要旅遊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海濱浴場、鄭成功紀念館等。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人來此觀光游覽。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始建於唐代,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建築精美,雄偉宏麗,各殿供奉彌勒、三世尊佛、千手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有經典、佛像、宋代銅鍾、古書等,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花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寺宇周圍保留眾多題刻,著名的有明萬曆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後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寬一丈。寺後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號「五老凌霄。廈門大學,依山傍海,正大門與南普陀寺景區大門緊鄰,另一邊則是美麗的海濱沙灘與胡里山炮台,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校園之一」。環島路,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的主賽道,被譽為世界最美的馬拉松賽道。路間的綠化是《鼓浪嶼之波》的樂譜,路旁還有馬拉松塑像,還有紅色道路的部分,這一段道路只有行人通行哦。繞著環島路騎自行車,聆聽海浪,輕拂海風,也是一種享受。附近的椰風寨和胡里山炮台都是不錯的去處。胡里山炮台,位於廈門東南端海岬突出部,靠近廈門大學,是中國
三月的廈門(20張)洋務運動的產物,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炮台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1.3萬多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內開砌暗道,築造護牆、彈葯庫、兵房、官廳、山頂瞭望廳等。炮台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和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曾厝垵,包容了如此多的風俗信仰:不僅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四種宗教齊全,更有廈門獨有的、香火旺盛的民間聖媽崇拜,實在可算得上是極具代表性的閩南原生態自然村。天竺山森林公園,位於廈門市郊西北部的國營天竺山林場內,景區以同處在150米等高線的東、西兩大山門為主軸分成兩個部分。150米等高線以上的山地為森林公園部分,建成天竺湖、兩二湖、皓月湖、百竹園、攬月路、好望角、鴛鴦溪谷等景點,另有真寂寺和龍門寺遺址等人文景觀。150米等高線以下的平緩地帶為休閑娛樂度假區,擁有風情度假區、高級度假酒店區、體育公園區、動物園區、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閩台果蔬花卉區。
⑺ 武夷山有什麼特色小吃啊
武夷山特色菜有雞茸金絲筍、蘭花蛇絲;菊花草魚、泥鰍粉絲、家鄉豆腐;另有腌雪裡蕻、熏鵝(嵐谷的最好)、田螺、熏田鼠(上梅的最好)、鍋貼豆腐、青炒麥豆、鯉魚煮豆莢、文公菜等,慢亭宴、八卦宴、蛇宴等花樣繁多,配武夷留香、武夷沁泉、菊花酒、五步蛇酒以及十月白米酒都不錯,還有火燒豆莢、胡麻飯、稞仔、苦儲糕、涼水仔、鼠曲稞等特色小吃。
⑻ 如何登臨武夷山水
我國有許多著名的河流湖泊,也有許多名山,比如泰山、華山、黃山、廬山、峨眉山和「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等。它們或庄嚴雄偉,或陡峭秀麗,或有厚重的文化積淀。每一座山都有不一樣的風景。如果說「五嶽歸來不看山」的話,那你就會錯過比五嶽更有靈秀之氣的武夷山。
武夷山是山與水的完美結合,不像五嶽那樣,岩石硬朗的線條掩蓋了水的柔美。如果說桂林山水才是山與水的完美結合,那麼武夷山的山水就是無可挑剔的自然之造。「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小丘」這句話便印證了武夷山的地位。
武夷山脈位於江西東部和福建西北部的交界處,是一座具有悠久地質演變發展歷史的世界名山,也是一座經過大陸內部造山運動而最終成形的具有地學典型代表意義的天下名山。位於武夷山脈北段依臨主峰黃崗山的西北坡的江西武夷山,與東南坡的福建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接壤,是中國東南大陸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也是目前世界同緯度帶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
我們通常所說的武夷山,是指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內的武夷山風景區。武夷山風景區位於武夷山脈的中部,方圓60平方千米,盤曲山中的長約9千米的九曲溪和夾崖森列的36峰,構成一幅碧水丹山的天然美景。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武夷山同時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中國一批歷史文化名人朱熹、陸游、辛棄疾等都先後在武夷山生活、講學,留下了不少文化遺產。1999年12月1日,武夷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如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觀賞大自然景觀,探索大自然奧秘,領略大自然神韻和開發科普教育,進行大自然保護宣傳的佳境。
武夷山地處熱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終年氣溫不高,寒暑變化不大,年平均氣溫18.5度。武夷山最熱的月份是7月,沒有特別寒冷的冬季,所以這里是全年全天候避寒、消暑、度假、旅遊的好地方。不過,武夷山最旺的旅遊時間是從5月份到11月底,這個時候的人會多些。3月、4月是多雨的季節,如果選擇這個時候前來,一定要記得帶傘。
武夷山其實是一組出神入化的巨石群雕,一組嶙峋鏗鏘的巨石交響樂章。壁立萬仞的巨石拔地插天,憑空而起,凌雲而去,雲霧繚繞。線條剛健遒勁又不失飄逸空靈,不以肖物類物取勝,重神而不重形。一座山峰就是一整塊峻峭的巨石,珍奇秀麗。
說武夷山不是「山」,是因為它同武夷山脈那些土石堆起來的山根本不是一回事。它也不像一般的名山,凡山都必須攀登才能領略其風光,武夷山則不必攀登。它簇擁於九曲溪畔的平地上,平易近人,隨處都可欣賞奇偉的山姿。武夷山是山的精魂,因九曲溪水的浸潤滋養而與眾不同。九曲溪是水的精魂,因山的靈秀而出類拔萃。有些地方有山無水,有水無山。武夷山山奇水異,山水俱佳。在一曲竹排靠岸處,順石階上去,有一漢白玉「佳境坊」,上有著名書法家潘主蘭題撰的一副對聯「如此名山宜第幾,相當曲水本無多」,可謂妙極。贊美之中,也為武夷、桂林之爭作了無言的回答——武夷奇秀甲天下。
天游峰
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勝地,位於六曲溪北,武夷山景區中部的五曲隱屏峰後,海拔408.8米,北臨六曲溪,東接仙游岩,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獨出群峰,雲霧彌漫,山巔四周有諸名峰拱衛,三面有九曲溪環繞,武夷全景盡收眼底。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漫山谷,風吹雲盪,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登峰巔,望雲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游」。
天游峰是觀雲海、賞日出的最佳之處,也是欣賞九曲山水全景最好的地方。雨後初晴,只見群峰出沒於雲端,宛如置身蓬萊仙境,有時還可看到奇妙的「佛光」;雲開霧散之後,憑欄四望,溪、山盡收眼底,武夷山水一覽無余。峰頂的胡麻澗,澗水如白練從峰頂直瀉而下,落差100多米,飄逸瀟灑,又稱「雪花泉」,也為山中一大奇觀。山上還有妙高台、天游觀、天壟、天游亭等勝跡。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為上天游;下有崎嶇丘,沿胡麻山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觀賞台。從這里憑欄四望,雲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盪,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茶洞
又名玉華洞、升仙洞、幽微碧玉洞天,據傳原產茶葉極佳,故名。接筍、隱屏、玉華、仙游、清隱、仙掌諸峰環護如屏,人在洞中如隱井底。唐時曾建石堂寺於此,宋代劉衡、明末黃道周、清朝董天工等曾隱居於茶洞,有留雲書屋、望仙樓等遺址。南北有二蹬道,可分別登臨接筍、天游二峰。
隱避峰
因峰巒方正如屏,故名。峰西有一尖銳直上且半腰有橫裂三痕的奇石即為接筍峰。隱屏蹬道極為險峻,號為「雞胸」、「龍脊」,原為明代道士汪三寶、劉端陽所開鑿。峰頂有玄元道院、清微道院遺址,還有仙凡界、仙奕亭、南溟靖諸勝,古代號為「隱屏真境」。峰南的平林渡畔有朱熹構築的「武夷精舍」遺跡。往峰頂向東盤繞,向北可至天游,由東南而下則可至仙釣台下。
雲窩
雲窩是天游峰的別致景觀,有上下雲窩之分,背岩臨水,響聲岩、丹爐峰、晚對峰、天游峰、隱屏峰等環列於四周。磊落的岩巒之下,隱藏著許多洞穴,冬春時節常有縷縷煙雲從洞中逸出,在峰石間舒捲,故名雲窩。此外還有鐵象石、伏虎岩、聚樂洞以及叔圭精舍、水雲寮、幼溪草廬等遺址,另有水月亭、問茶處等設施。
響聲岩
響聲岩與雲窩隔溪相對,因遊人在岩前呼叫歡笑均能聽見回聲,故又稱之為「空谷傳聲」。岩上題刻縱橫,琳琅滿目,僅朱熹題寫的就有「逝者如斯」等三幅。岩下有一石倚於溪畔,名墨魚石;岩右有一石,名老鴉石,橫插溪中形成一個險灘,名為「老鴉灘」。位於溪南,臨水而立。這里是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精華所在,鐫刻著南宋至清代的23段摩崖石刻,其中尤以宋代理學家朱熹題刻的「逝者如斯」最引人注目。岩石上還有宋儒蔡抗、鄒應龍和明儒湛若水的記游題刻,記載了宋明理學在武夷山傳播的盛況。元代名士徐夢奇、毋逢辰和明朝歸隱官員陳省到此觀賞朱熹墨寶的題刻,也赫然列於岩刻之中。響聲岩的佳妙之處還在於可以傾聽回聲。除了身臨其境體驗聽覺美之外,此處還驗證了老子說的「空是無,無是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道家之說。這是道家追求的空靈美,是超脫塵世、淡泊功利的一種境界。該岩與東側的梧崗東西相對,形成一個喇叭形的穹谷。穹谷所對的北岸,群峰環峙壁立,遊人的歡笑聲在穹谷和北岸峰壁之間往返回盪,經久不息。響聲岩之名也由此而來。遊人至此,都會大喊幾聲,體驗一下聲音回盪的感覺。
九曲溪
九曲溪發源於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沛,水質清澈,全長62.8千米,流經中部的生態保護區,蜿蜒於東部丹霞地貌,分布峰巒岩壑間,在深刻的斷裂方向控制下,形成深切河曲,在峰巒岩壑間縈回環繞,9.5千米的河曲,直線距離只有5千米,曲率達1.9千米。九曲溪兩岸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布著36奇峰、99岩,所有峰岩頂斜、身陡、麓緩,昂首向東,如萬馬奔騰,氣勢雄偉,千姿百態。優越的氣候環境,又為群峰披上一層綠裝,山麓峰巔、岩隙壑嶂都生長著翠綠的植被,造就了「石頭上長樹」的奇景,構成了罕見的自然山水景觀。
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個幽邃的峽谷里有著名的「一線天」景觀。岩石傾斜而出,覆蓋著三個毗鄰的岩洞:左為靈岩洞,中為風洞(洞中常年風聲颼颼,涼透肌骨),右為伏羲洞。在伏羲洞入口處,抬頭仰望,但見岩頂裂開一罅,就像是利斧劈開一樣,寬僅1米,長約100多米,從中漏進天光一線,宛如跨空碧虹,即是令人驚嘆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線天。
武夷宮位於九曲溪竹筏游的終點晴川,前臨溪流,背倚秀峰,沃野碧川,巧構林立,為遊客集中輻輳之處。是歷代帝王祭祀武夷山君(神)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勝地之一,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宮院,位於大王峰腳下,初建於唐朝天寶年間(742—755年),宋朝時擴建至三百多間,賜為「沖佑萬年宮」,每年中秋在觀中祭祀武夷君、皇太姥。現存的兩口龍井和萬年宮、三清殿已辟為景點,有仿宋商業街及茶觀、朱熹紀念館、中山堂、萬春植物園等景點,附設許多旅遊服務設施。
萬年宮
從宋徽宗至寧宗喜定年間,有朱熹、陸游、辛棄疾等25人至沖佑觀任提舉,主管祠事,萬年宮現在是朱熹紀念館。
三清殿
現在國際蘭亭學院所在地,殿內有四塊珍貴的碑刻:忠定神道碑、洞天仙府、明龔一清和現代郭沫若游武夷的詩題。
仿宋街
仿宋街位於武夷宮,全長300米,取南北向,街頭建有石坊門,街尾構築了古門樓,模仿宋代建築遺風,以朱熹紀念館為龍頭。
水簾洞
水簾洞武夷山水簾洞,原名唐曜洞天,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位於章堂澗之北。進入景點處,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岩頂飛瀉而下,稱為小水簾洞,拾級而上,即抵水簾洞。洞頂危岩斜覆,洞穴深藏於收斂的岩腰之內。洞口斜向大敞,洞頂涼爽遮陽,四周峰岩森峭,峽谷幽深,別具岩壑之勝。峰岩有的孤立,有的斜靠,有的高仰,有的如疊,有的如劈,奇形異勢,難以名狀。兩股飛泉傾瀉自百餘米的斜覆岩頂,宛若兩條游龍噴射龍涎,飄灑山間,又像兩道珠簾,從長空垂向人間,故又稱珠簾洞。
水簾洞掩映著題刻縱橫的丹崖。其中有擷取朱熹七絕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篆體字。有明代景點題刻「水簾洞」以及楹聯石刻「古今晴檐終日雨,春秋花月一聯珠」,琳琅滿目。水簾洞不僅以風景取勝,又是武夷山道教聖地,古來道觀多擇此構建,為山中著名的洞天仙府。洞室軒宇明亮,洞底岩疊數層,呈長條形,設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憩。全洞面積約100平方米,洞沿設石欄護衛,憑欄可盡賞洞外飄灑飛散的水簾。透過明亮的水晶珠幔,還可觀賞山中盆景式茶園勝景。
桃源洞
桃源洞位於武夷山六曲畔內,此地窮極幽深,石崖相倚成門,復履婉轉而入,石橋下溪澗流水,內忽平曠,日月放生潭布列洞口,四面環山,桃林片片;田疇可一二十畝,仿如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故得名。桃源洞道觀重修面積佔地約為六千多平方米,主殿有三清殿、玉皇殿、靈官殿、山門(中軸部分)組成,左右配殿有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經閣等殿堂組成。道觀創建於唐朝天寶年間(742—756年),是時武夷山仙靈之說吸引大批高士來此隱居修煉。
會稽女冠孔氏、庄氏、葉氏(後人稱三皇元君)結伴來武夷修煉,後皆結茅於桃源洞,並開發成一方避世隱居的樂土,桃樹成林。宋儒陳石堂、高士吳正理也曾居此煉養著述,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隱居桃源煉丹。元朝時擴建劉文簡祠、三元庵,主奉三官大帝、劉文簡公等神像。明朝,桃源道觀已遠近聞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觀之一。1995年桃源道觀和武夷山景區籌集資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
武夷山是我國江南著名的茶葉產區。全市現有茶園9.66萬畝,年產茶8萬多擔,大多出口外銷。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武夷岩茶就產於此,主要有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四季春、萬年青、肉桂、不知春、白牡丹,等等。其中以「大紅袍」最為出名。
武夷山是「閩筍」的主要產地。主要有毛竹筍、花殼筍、黃竹筍、苦竹筍、石竹筍、麻竹筍、鞭筍,等等。這些筍中最著名的是毛竹冬筍。這里產的「黃泥冠」、「白肉筍」,品質最好,風味最佳,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等無機質,營養價值很高,被視為「八閩山珍」中的精品。此外,武夷山的方竹筍、紫竹筍、腫節筍和矮竹筍也很有名,為珍貴稀有之筍。武夷山製作的筍干,技藝特殊,味道醇厚,土色土香,深受人們的喜愛。
武夷山菜餚的主要原料有蛇、野兔、山羊、麂等野味及豬肉、鮮魚、禽蛋、蔬菜、豆類、香菇、紅菇、筍等。當地特色菜有雞茸金絲筍、蘭花蛇絲、菊花草魚、泥鰍粉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