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蝶蘭花晏殊

蝶蘭花晏殊

發布時間: 2022-07-28 03:47:34

『壹』 晏殊的蝶戀花

歐陽修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李清照 臨江仙
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闕,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貳』 蝶戀花 晏殊詩詞

蝶戀花
作者: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作品注釋
⑴檻(kan3):欄桿。
⑵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⑶不諳(ān):不了解,沒有經驗。諳:熟悉,精通。
離恨苦:蘇教版語文書作「離別苦」
⑷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⑸凋:衰落。碧樹:綠樹。
⑹彩箋:彩色的信箋。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作品譯文
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恨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凋零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叄』 蝶戀花 晏殊

蝶戀花(8首)
• 《蝶戀花·南雁依稀回側陣》- 晏殊 - 宋
• 《蝶戀花·一霎秋風驚畫扇》- 晏殊 - 宋
• 《蝶戀花·紫菊初生朱槿墜》- 晏殊 - 宋
• 《蝶戀花·簾幕風輕雙語燕》- 晏殊 - 宋
• 《蝶戀花·玉碗冰寒消暑氣》- 晏殊 - 宋
• 《蝶戀花·梨葉疏紅蟬韻歇》- 晏殊 - 宋
•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 晏殊 - 宋
•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晏殊 - 宋

『肆』 宋晏殊《蝶戀花》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簘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蝶戀花 (宋晏殊)

『伍』 晏殊的《蝶戀花》全文和意思!!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於景
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
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
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
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歐陽修、辛棄疾的詞句
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本詞之負盛名。全詞
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
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
起來又象在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
(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
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
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
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
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
羅幕之間盪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在聯系,但在充滿哀愁、
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
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
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
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盪漾著因孤孑凄凄而
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
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
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
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
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
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
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
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
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
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
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
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聽西風落
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
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
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在幾乎言盡
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
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固然有
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
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
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
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
來的。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
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
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本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
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里指題
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
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
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
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
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
「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在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
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
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
詞,卻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陸』 蝶戀花 晏殊的意思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⑴,羅幕輕寒⑵,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⑶,斜光到曉穿朱戶⑷。
昨夜西風凋碧樹⑸,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⑹,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
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凋零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3]

『柒』 晏殊的《蝶戀花》原文是什麼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捌』 晏殊的《蝶戀花》原文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玖』 蝶戀花——晏殊的翻譯

晏殊——《蝶戀花》

【年代】:宋
【作者】:晏殊——《蝶戀花》
【內容】: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 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卒謚元獻。他一生富貴優游,所作多吟成於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筆調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浣溪沙》中「無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注釋】:
檻:欄桿。
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賞析】:
此詞經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謹嚴的章法,傳達出作者的暮秋懷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筆。「檻菊愁煙蘭泣露」,開篇即推出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正為寫照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羅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輕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飛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特徵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不難想像,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明月不諳」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前人往往視明月為聊寄相思懷抱的多情之物。如張九齡 《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孟郊《古怨別》:「別後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張泌《寄人》便徑直贊嘆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而作者卻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當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發——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嗎?後來,蘇軾在《水調歌頭》中的悵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正是從同一方向去發掘明月這一意象的豐饒而復雜的內蘊。
下片寫登樓望遠。「昨夜西風」句,使固有的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馳騁想像,作者亦當是朱顏盡改。而從結構上看,碧樹盡凋,野外才能變得格外空曠,作者也才能騁目遠眺。這樣,「凋碧樹」又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的一種必要的鋪墊。「獨上西樓」,正面點出「獨」字,與上片的「雙飛」遙相照應,是章法謹嚴的又一實例。「望頸,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 於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箋」 二句。「彩箋」與「尺素」都是指代書信。二詞重疊使用,一則是表示寄書意願之熱切,二則表示欲書內容之繁富。「山長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詞有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踏莎行》)另詩亦有句:「魚書欲寄何由達,山遠水長處處同。」(《無題》)措辭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長。
徐育民《歷代名家詞賞析》:作者工於詞語,煉字精巧,善於將主觀感情熔於景物描寫之中。菊愁、蘭泣、幕寒、燕飛、樹凋、西風、路遠、山長、水闊,這一切景物都充滿了凄楚、冷漠、荒遠的氣氛,從而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從詞的章法結構來講,以時間變化為經線,以空間轉移為緯線,層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蝶戀花》寫出了閨中人秋日懷人的氣氛,而沒有堆金垛玉,鋪排錦綉。是他深婉含蓄、「風流蘊藉」(王灼《碧雞漫志》)詞風的一首代表作。
王國維《人間詞話》: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的三種境界中的「第一境」。(按:這是用來作比喻,說對於大事業大學問,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熱點內容
燕郊植物園梅花展2017 發布:2025-08-24 14:46:44 瀏覽:2
兒童插花的意義 發布:2025-08-24 14:43:49 瀏覽:930
如果你是一朵白雲 發布:2025-08-24 14:43:38 瀏覽:548
插花效果圖 發布:2025-08-24 14:43:37 瀏覽:49
牡丹江熊寶樂園門票 發布:2025-08-24 14:37:55 瀏覽:962
插花長壽花 發布:2025-08-24 14:28:34 瀏覽:34
花藝紋身 發布:2025-08-24 14:27:33 瀏覽:464
九件荷花壺 發布:2025-08-24 14:12:57 瀏覽:344
最好花盆栽 發布:2025-08-24 14:10:33 瀏覽:647
一朵雲吶 發布:2025-08-24 13:57:07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