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山西荷花池

山西荷花池

發布時間: 2022-07-27 22:40:21

⑴ 古蓮花池簡單的歷史小故事

蓮葉托桃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了北京城,慈禧太後連夜逃出了北京,經八達嶺、山西到了西安。第二年「議和」後回到北京。光緒二十九年,慈禧想起來要到西陵祭祖,還要繞過省城保定。直隸總督袁世凱為贏得慈禧的歡喜,命保定知府在幾個月內建起一座富麗堂皇的行宮。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圓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來,限期完工。有個老木匠手兒怪巧的,聽說為慈禧老妖婆建行宮,就來了個新花招。限期到了,行宮也建成了。慈禧來到保定,知府陪她去後花園看戲。慈禧一抬頭,見戲樓頂上雕著一個大壽桃,還用荷葉托著,真是巧奪天工。慈禧笑著問知府:「這是誰雕的?怪喜歡人的。」狗官見慈禧高興忙說:「是卑職派人給老佛爺刻的壽桃。」
慈禧吩咐太監拿銀子賞工匠,工匠們都暗暗地笑開了。原來是罵慈禧在八國聯軍入北京時,連(蓮)夜(葉)脫(托)逃(桃)呢。不知是誰把這事告了上去,慈禧氣得把桌子一拍,喝道:「叫狗官來!」保定知府跪在地上,混身篩糠,磕頭如搗蒜,請求饒命。慈接罵道:「是誰刻的蓮葉大桃,找不出人來要你狗官的腦袋!滾!」
慈禧和保定知府想把工匠全部抓來,又怕官逼民反,拆掉戲樓吧,又怕後人恥笑,只得啞巴吃黃蓮一一有苦難言了。可這個故事卻在保定府流傳開了。

⑵ 古詩池上中.池上是什麼意思

池上是荷花池的意思。

《池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

原文: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譯文: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

他不知道怎麼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2)山西荷花池擴展閱讀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這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但極富韻味,令人讀後忍俊不禁、啞然失笑。 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確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間的心情,勾畫出一幅采蓮圖。

蓮花盛開的夏日裡,天真活潑的兒童,撐著一條小船,偷偷地去池中採摘白蓮花玩。興高采烈地採到蓮花,早已忘記自己是瞞著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沒想到去隱蔽自己的蹤跡,得意忘形地大搖大擺劃著小船回來,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輕輕盪開,留下了一道清晰明顯的水路痕跡。

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富有韻味。

作者簡介: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

⑶ 關於橋的資料與圖片

答復共 3 條中國十大名橋
盧溝橋 位於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建於1189年,是一座聯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廣濟橋 位於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說。

五亭橋 位於楊州瘦西湖內。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

安平橋 位於福建晉江安海鎮。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宋塔一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趙州橋 位於河北趙縣的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

十字橋 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風雨橋 位於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構。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緻牢固。

鐵索橋 位於四川瀘定縣的大渡河上。全長136米,寬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系在兩岸的懸崖峭壁上。其中9根並排著的鐵鏈上面鋪有木板,就是橋面,另外各2根在橋面兩側,就是扶手。每根鐵鏈重約2000千克。

五音橋 位於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能發出奇妙的聲音。

玉帶橋 位於北京頤和園。用白石建成,拱圈為蛋尖形,橋面呈雙向反彎曲。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
回答者:花花的美麗世界 - 進士出身 九級 10-18 20:11
我說下蘇州的覓渡橋、滅渡橋吧
似乎杜甫有「覓渡」詩雲雲
古舊、斑駁,位於蘇州南護城河的拐角,最秀麗的沿河風光帶。
上周為新聞攝影實踐,照了些許照片,若眼見為實,我再發於你。
我十分愛這座橋,為它的名字,他的歷史,他的氛圍,故希望閣下也能喜歡。

⑷ 梁山伯究竟是哪裡人

梁山伯是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人。
典故:梁山伯與祝英台同學多年而同枕, 後梁發現祝為女兒身,隨提娶之意。而祝配於馬氏弟子,梁抑鬱而終。後祝嫁馬道上遇梁墓,墓開而入,合而為一。為主要故事情節。唐朝張讀的《宣室志》中寫道:「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⑸ 山西省靈石縣關於春遊的建議~作文

所以我們都十分喜歡它我家養了一隻寵物狗名叫阿福。它滿身都是黑白的花點毛。一有別人來的時候它就會大叫起來,小腦袋上長著一雙非常有神的眼睛,還有兩只黑黑的但十分靈敏的耳朵,好想告訴我們有客人來,經常垂下來,好像在打聽消息。它挺讓人喜愛,但它重不挑吃。它每天吃兩次飯,就主動跑過去玩,一般吃我們的剩飯剩菜。它經常去遊玩的時候看到別的小狗,但主人一叫它的時候它就馬上跑回來,真的好乖巧

⑹ 雁山園內有哪些景區

雁山園全園依據地形,按照功能分區需要來組織園林空間,布置樓堂館榭、園牆洞門,點綴奇花異卉。

園林空間多為開敞的,兼有部分封閉和半封閉的,空間相互穿插,巧加安排,使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在雁山園正西方門前,有一座與眾不同的照壁,上書」嶺南第一名園」。一般來說,照壁都是直的,而它呈弧形,向大門外彎曲。

為何雁山園的照壁與眾不同呢?據說,按照當地風水學玄關的設計而言,該地所處之地是主雁山,雁山的主要龍脈在這個地方,這個弓稱為「順弓」,就是圍著自己的弓,在勘輿學上叫「有情」。

如果是反弓,則叫「無情」。這就像上古時代的後羿射日的弓箭一樣,把箭射向明堂,反過來等於自己射自己,所以這個壁照如此構成。

所謂「前有照,後有靠」,就是門前有水,門後為山,這就是風水學中向來認為的風水寶地。在照壁後的正門兩旁,書寫有一副對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雁山園的風水佳境就從這個古大門開始,大門坐東朝西,是桂北典型的富貴人家的樣式,三重馬頭牆,呈階梯狀對稱立於牆頂兩側,近看一朵朵菊花鐫刻在馬頭牆上樸素中帶貴氣;遠看白牆綠瓦,高聳在烏磚地面之上,氣勢恢弘。

正門內,園中小道被稱為「龍道」。龍道仿龍身而造,喻主人平步青雲,一塊塊天然成形的青石整齊地半鑲嵌在地基內,露出半邊石頭像龍鱗一樣,透出青色的潤澤。這樣的路在嶺南唯一在此可見。

岑春煊設立的問津門是整個園子的第一道關卡。據說,岑春煊之所以設置這道門,是因為他是兩廣總督一品大員,他不允許誰都能隨便進入雁山園。

經問津門,入園內後,有一座名為「玄珠橋」的單栱石橋,曾是南明王朝秘密行宮唯一一座通往外面的橋,也是雁山園內的金水橋。

在玄珠橋旁有一片重陽木林。每到冬天,葉子全落了,枝條扭扭曲曲,盤旋著,構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形成了入園第一景,叫「冬林觀雁」,因橋正對雁頭而得名。

其中,雁山園內的龍道,就是「古道」;園子的西面有風來了,似乎在問遊客中是否有屬馬的?

玄珠橋又稱觀雁橋或虹橋,是觀「雁落坪沙」妙景之處。此區設施雖簡,但給遊人的印象是非常活潑而深入的。用如此洗練之筆法,勾畫出這般動聽的美景,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雁山園全園按方位布局分為園林入口區、稻香村、涵通樓碧雲湖、方竹山和乳鍾山五大景區。

園林入口區,包括大門外的寬闊水面,入口廣場、大門到乳鍾山西面直壁,南到清羅溪一帶。大門設在全園北端西面,乳鍾山正對大門作屏障。既自然舒展又宏偉瑰麗,使整個雁山園隱而不露,欲揚先抑,起到了增加全園景色層次和深度的作用。

大門為一重閣門樓,背山面西北,外有一元寶形集散廣場,寓意為聚寶福地。往西隔之以寬闊水面,置一拱橋引人渡入,步移景異。

至門前,透過園門可窺見重閣石壁,桂花樹海,山石嶙峋,猶似一幅天然圖畫,引人入勝。門額上書「雁山別墅」四個大字,左右書「春秋多佳日,林園無俗情」楹聯,詩情畫意使人浮想聯翩。

此處運用「欲揚先抑」的障景手法精心設計,把門內的空間延伸至門外,幾乎把整個園林空間擴大了一倍,匠心獨運,天衣無縫。

入園之後,面向石壁花叢,在賞壁之餘,沿路右轉向南,突見一水面,有豁然開朗之感。彼岸的水榭、綉花樓和各種花木倒影水中,頗有「半畝方塘一鑒開,波光雲影共徘徊」的詩意。

湖畔有一座別致的公子樓是陽台式小樓,曾為園主兒子所居住,因而俗稱「公子樓」。此區結合自然式布局設計為半封閉的園林空間。沿山路曲徑可達乳鍾山區,越過西南小橋,即為稻香村區。

稻香村區,位於方竹山以北,清羅溪以西一帶地區。此區有稻田菜地、荷花池和稻香村,建築是茅房陋舍風格,加之田野菜地,花籬瓜棚,具有濃烈的村野生活氣息。

在私家園林中,一派暢朗明快的荷蕖紅、菜花黃、稻浪香的自然田園風光在園內,是很少見的,可算此園的特色之一。

涵通樓碧雲湖區,是全園的主要景區和高潮區。范圍是方竹山以北,西至清羅溪,東至碧雲湖,南至梅林桂花林區。主要建築有涵通樓、澄研閣、碧雲湖舫、水榭、長廊和亭台等。

涵通樓是全園的主體建築,在清代嶺南園林建築中負有盛名,是園主藏書、宴客、聚友玩樂之處。是以兩條二層長廊把碧雲湖和澄研閣連接成為一組龐大的建築群。由於各個單位建築位置得宜,高低錯落,又以高大的方竹山作為背景加以襯托和對比,因而顯得造型優美。

涵通樓為歇山二層樓閣,畫棟雕梁,十分堂皇,可覽全園之勝。人稱之為「層樓巍聳,高甍華宇,氣象具細……」。

此樓是園主曾經的藏書樓,其內「藏書千卷」,是清末廣西第一藏書樓。樓前設一戲台,據說四角還設有4個小亭,可以看戲。

涵通樓外有一牆院,有二門,可關閉,東臨碧雲湖畔有一廊榭,與碧雲湖似隔非隔,使樓前成為一小獨立空間,由院前往北有桂花林、綉花樓、蓮塘、乳鍾山,層次豐富,頗有高樓深院感覺,也造成一種鬧中有靜的氛圍。

涵通樓後有小湖和清羅溪,隔水與相思洞相望,山石林立,頗有石林氣氛,可以攀登。小湖與溪之間為一大山石所分,但水流可以連通。湖中有一組散石,水濯其間,上置一八角亭,名為「釣魚亭」,有「流水清音」之韻意,可戲水垂釣。

另有一石欄小曲平橋與岸聯通,十分雅緻。樓西南有依山面水的兩層樓閣,名為「澄研閣」,是園主的卧室,其裝飾「精工綺麗,特冠全園」,有二層長廊曲折有致跨水與涵通樓連接,廊邊有山道可登至山頂方亭,鳥瞰全園,並遠眺園東奇峰。

澄研閣南山根石頭上構一六角形的「棋亭」,內置石桌和石凳,用來賞景、對弈。涵通樓東設有長廊與碧雲湖舫相連,使小湖與碧雲湖舫一廊之隔,形成了大小水面,襯托出碧雲湖深遠的氣象。

碧雲湖中,設有一座高兩層、局部三層的大水閣建築,形若舟,謂之「碧雲湖舫」,可登臨憑欄眺望,觀賞湖光山色和深林煙樹,也可以讀書、游樂、歌飲其間,為全園的重點建築之一。

湖北岸有一重檐敞亭與之隔水相望,湖東北角設有一綴石種竹竹影相襯、造型別致清雅的琳琅仙館,湖西部水中有一孤石小島,島上植柳數棵,在湖舫內透過絲絲垂柳,隱約可見西岸水榭和涵通樓,顯得層次深遠。環湖建築,亦互為因借,對景成趣。

湖內置畫舟小艇,可飲可歌。長廊東築花牆洞門一道,粉牆花影搖綴,十分清麗。出洞門南折可達後山,沿湖北行,有琳琅仙館、敞亭、水榭,環湖一周。洞門旁半山依崖而築一方亭,可以遠眺。

碧雲湖又名「鴛鴦湖」,為全園內最大水面,山石為岸,湖畔植柳,湖內種有「並蒂蓮」。蘆蓼繁殖、紅荷點點,畫舟翩翩,翠峰倒影,微風夾歌,碧波漣漪,游魚穿梭,景緻如畫。

其藝術布局體現了「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水無柳不韻,水無蓼不秋,水無魚不歡,水無鳥不遠,水無船不活,水無亭不涼,水無荷不雅,水無瀑不麗」的造園匠意。

這里是全園之腹地,通過幾道牆院、樓廊和方竹山,組成一個獨立的園林空間,也為內園,加上水面的阻隔,又顯得十分幽靜安全。

方竹山區系一狹長地帶,主要由方竹山南坡、花神祠、桃源洞、桃林李林組成。除祭祀活動外,是納涼、散步和讀書的好去處。

洞因桃林而名,亦有「世外桃源」之意,岩以幽為勝,洞戶彎廣,蒼崖壁立,洞中有洞,洞下有洞。洞西山邊坡腳,為花神祠,圍以短垣,其外遍植桃李。

這里桃李爭春,古藤方竹,奇岩異洞,清曠靜謐,林茂風生,可以避暑休閑,是全園後院之後院,為全園的安靜休息區及讀書消暑的好場所。

乳鍾山區包括乳鍾山、桂花廳、丹桂亭、水榭、綉花樓、蓮塘等。入園後沿山邊小道東行,有大小水塘各一,有土埂相隔,水體與清羅溪溝通,水漲時塘水可漫至山腳下淺岩內,岩內亦有清泉湧出,有小堤可通。

山腰間有一高台,其周圍遍植丹桂,因而稱「丹桂台」,台上置一亭,曰「丹桂亭」,與涵通樓遙相對應。

桂蔭濃翳、懸崖臨水、高曠開朗、花香襲人。亭下有二塘,石出水中,古木橫斜,十分優美,塘內種紅蓮和白蓮,叫蓮塘。

乳鍾山南,下有一洞,「蛇岩」。蓮塘東,蛇岩前,有一兩進建築,原名臨水樓,周圍植有桂花、翠竹,又稱「桂花廳」。廳後窪地一片,與碧雲湖通,春夏水至成潭,又稱「白鵝潭」。臨水樓前有石徑通琳琅仙館和碧雲湖邊小亭。

蓮塘西南清羅溪邊,有水榭和綉花樓,憑欄觀荷賞魚,平湖倒影,別有情趣。區內風景優美,山水相依,林茂花繁,有自然山水園風度,為起居遊憩的重要場所。

⑺ 九月旅遊最佳地點

九月旅遊最佳地點--鼓浪嶼

現在的鼓浪嶼是無數小資文藝青年的嚮往地,已經成為他們旅途中必去的一個景點。而這個時節,躲過夏日的驕陽、秋日的落寞,走進鼓浪嶼,漫步島上,在弄堂街區,在個性小店,無車馬之喧,空氣清新,心曠神怡。
日光岩——島上海拔最高峰,可以登高俯瞰整個鼓浪嶼的全景。日光岩絕對是游覽鼓浪嶼的必去之處,俗話說,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廈門。日光岩頂峰一直徑40多米的巨石凌空聳立,成為廈門的象徵。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時,曾屯兵於此,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
鼓浪嶼上有許多值得一看的老別墅,這些老別墅寫滿了滄桑的味道。這里既有風格純正的歐美風情建築,也有少量保存完好的燕尾式或馬鞍式的典型的紅磚閩南民居,而大多數的別墅或者普通民居卻是中西並蓄的風格。他們依起伏的地勢而建,沉靜而質朴,散發著百年古樸的優雅。

熱點內容
燕郊植物園梅花展2017 發布:2025-08-24 14:46:44 瀏覽:2
兒童插花的意義 發布:2025-08-24 14:43:49 瀏覽:930
如果你是一朵白雲 發布:2025-08-24 14:43:38 瀏覽:548
插花效果圖 發布:2025-08-24 14:43:37 瀏覽:49
牡丹江熊寶樂園門票 發布:2025-08-24 14:37:55 瀏覽:962
插花長壽花 發布:2025-08-24 14:28:34 瀏覽:34
花藝紋身 發布:2025-08-24 14:27:33 瀏覽:464
九件荷花壺 發布:2025-08-24 14:12:57 瀏覽:344
最好花盆栽 發布:2025-08-24 14:10:33 瀏覽:647
一朵雲吶 發布:2025-08-24 13:57:07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