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紋樣蘭花

紋樣蘭花

發布時間: 2022-07-23 13:02:39

『壹』 男人身上紋蘭花寓意

蘭花紋,一種中國古典傳統寓意紋樣。蘭花紋的含義:自古以來人回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答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形成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蘭文化。蘭花紋,寓意淡泊高雅的精神。
蘭花所代表的就是淡泊和高雅的品質,是君子的標榜。所以都以蘭花來比喻君子所以男人紋身這個蘭花是表示他高尚情節,是個正人君子

『貳』 中國古代紋樣有哪些

1、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組織運用到各種器皿器物上,形成了莊重大方、自然諧調的裝飾花紋,開創了一代風格。

2、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青銅藝術為其魁首。無論是造型多樣的食器、酒器、樂器等,還是各種紀念性陳設器皿,都裝飾著精美的花紋圖案。有的還直接借用動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夔鳳紋、蟬紋、玉帶紋、重環紋、鱗紋、乳丁紋、竅曲紋、雲雷紋、渦紋、冏紋、四瓣花紋及象形文字紋。圖案適應鑄銅工藝製作要求,多為非常工整的陽紋或陰紋圖案。紋樣精細,組織嚴緊,具有神奇感。考古學者稱之謂「燦爛的青銅藝術」。

3、戰國、秦漢時代,鐵器興起,金銀錯和漆器等新展起來,營造業大興,磚石雕刻也興旺起來。裝飾圖案的題材更為廣泛,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裝飾紋樣有:怪獸紋、蟠螭紋、虺紋、龍鳳紋、各種動物(鹿、馬、牛、羊、虎、雁、魚……)紋及四神紋等。「四神紋」也秒「四靈紋」,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四種動物形象作標志。青龍為我國傳說中的東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它們標志了四個方向。又標志了四種顏色:青龍—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紋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漢畫象石、畫象磚、瓦當,題材直接反映了人類生活、生產、戰爭的場面。筆簡意繁,以少勝多,為以後各代的裝飾開辟了新途徑。

4、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不安,佛教藝術興旺起來。圖案同樣也受到了宗教的影響,這時期的題材、內容許多都與佛經故事有關。常用的紋樣有:忍冬草(即金銀花,也稱:寶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蓮花紋(別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莖—花之節」之意,是美德的象徵)、玉鳥紋(玉鳥也稱迦陵頻迦,吉祥鳥,傳說人是玉鳥脫生出來的,故而圖案中常有人面獸身之圖像)、鹿紋(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徵)。人物圖案中出現了「飛天」仙人形象,表達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處於封建社會中期,對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藝美術的門類也空前發展。絕妙的唐三彩、宋瓷、絲綢、金銀製品等等上的裝飾圖案也出現了繁花似錦的局面。唐代紋樣豐盛飽滿,富麗豪華。宋代紋樣秀麗,靈巧。常用的紋樣有:卷草紋、寶相花(以蓮花和牡丹相結合的圖案,採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構成方法)、海石榴、花鳥紋、華蓋紋、聯珠紋、綬帶紋、人物紋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還有茱萸(中葯)紋、柿蒂紋、幾何紋等。裝飾手法有寫實的、誇張變形的,並採用了花中套花,葉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構成巧妙、氣韻生動,敷彩絢麗,唐、宋是我國傳統圖案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6、元、明、清封建社會末期圖案,保留了民族特點,吸取了外國工藝之長,花色品種,裝飾風格產生了變革。景泰藍就是當時的新工藝,瓷器、織錦、磚雕、木雕等也較前有了很大進步,裝飾題材增加了很多。動物圖案常見的有獅子、孔雀、蝙蝠、鹿、鷺鷥、羊、鶴、鷹、錦雞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實題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蘭花、牽牛花、竹子、松樹、靈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結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為廣泛多變。如禽鳥與花卉組合,昆蟲與花卉組合等,強化了裝飾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構成的圖案也甚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鍾、鼎、杯、盤、壺、碗、瓶、書畫等,具有典雅之風,稱為「博古紋」。還有用八種佛教用供器組成的「八吉祥」(也稱佛八寶),用道教持物組成的「道八寶」等等。這個時期的圖案多為吉祥圖案,應用范圍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程度。日用品、服飾、建築、商品上處處可見。

我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來源大致可分三個部分。其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綉、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揮創造的,一般比較朴實、粗獷、鄉土氣息濃郁。其二來自宗教藝術,如宗教傳說和神話傳說,廟宇、石窟中的壁畫、藻井、龕楣、塑像服飾、基座、建築、雕刻以及各種供器裝飾。最典型的敦煌圖案,是佛教傳統圖案的精華部分。它是我國的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揮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理想。其三是來源於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富豪商賈等所佔用的陳設品、日用品、服飾、首飾、建築……這些工藝品圖案是為了滿足奢侈者的物質生活和空虛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設計的,並沒有專門的作坊由專人監督製作的,所以圖案非常精細,色彩富麗豪華。除了如前所說的那些傳統圖案外,相當一部分是福、壽、祿及文人字畫、詩歌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多數採用了「米」字格和「九宮」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紋樣,組成了我國傳統圖案的主流。

竊曲紋
竊曲紋·波紋·蛟龍紋 西周中期以後,逐漸抽象化,形成一種新的主導性的紋飾:竊曲紋。其名稱也是據《呂氏春秋》:「周鼎有竊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離俗覽》)竊曲紋的基本特徵是一個橫置的S形,正符合於「上下皆曲」的特點。周代的一種重要裝飾紋樣。又稱竊曲紋、窮則曲。是一種適應裝飾部位要求而變形的動物紋樣,是動物的簡化和抽象化。周代打破了商代以來,以直線為主的裝飾特點,也打破了對稱格式。一般由兩端回鉤的或「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形圖案,中間常填以目形紋,但又未完全擺脫直線的雛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圓、圓中有方的特點。
竊曲紋由鳥紋、龍紋衍化而來的痕跡是很明顯的。試將一部分鳥紋加以排比,可以推測出它向竊曲紋衍化的具體過程,較早的鳥紋在翅膀後邊接連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後來這個尾巴與軀體分離開來,成為一個彎卷的抽象紋飾,再後,鳥身部分也抽象化了,卻保留著原先的一根長長的羽毛,最後,這根羽毛也消失了,形成了典型的竊曲紋。
竊曲紋適應性很強,可以隨機變化,裝飾於器物各種不同的部位,以竊曲紋構成的裝飾,一般不刻雲雷紋的地紋。與竊曲紋同時流行的抽象紋飾還有重環紋、垂鱗紋等,重環紋多以長圓和圓形圖像連續排作為裝飾帶施加於器物口沿或圈足部分。垂鱗紋像水族動物身上的鱗片,作交錯排列飾於水器之上。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呂氏春秋·適威》:「周鼎有竊曲(一作窮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始見於西周,盛行於西周中、後期,春秋戰國時仍見沿用。

大克鼎上的竊曲紋
雲紋
早期階段:彩陶上的原始旋紋是十分典型的抽象幾何紋。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它們就是早期的紋樣式。作為遠古的文化遺存,它在當時是否有「雲」的指征意義,現在還無法斷定。僅從形態來看,似乎可以看出:楚漢雲氣紋、先秦卷雲紋、商周雲雷紋與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旋紋,有著一種比較明顯的承繼關系。但人們一般把多見於商周青銅器裝飾的雲雷紋,視為雲紋的早期形態。在雲紋的發展歷史中,雲雷紋具有重要的意義。
鼎盛時期:漢代是我國雲紋運用面最廣,也是雲紋形態最為豐富和最為生動的時期之一。出現了雲氣紋、卷雲紋、雲獸紋等新型雲紋形式。在雲雷紋的基礎上,卷雲紋通過對其構形元素的「簡化」和結構模式的「打散」。確立了自身的存在形式,簡化的勾卷也從此成為後來雲紋形態演繹普遍採用的定型化元素。在卷雲紋的基礎上,漢代出現了極具時代感的雲氣紋,構形元素除了依然作主體的勾卷形外,雲氣紋中還出現了「雲尾」這一新的成分。在紋樣構成中起著加強力量和速度感的作用,增強了漢代雲氣紋特有的一種氣勢。這時雲紋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漢代雲氣紋統攝全局的流動感和生機勃勃的雄渾氣息,在魏晉南北朝的流雲紋上得以繼續保持。作為中國雲紋意向最透徹也最簡潔的感性闡釋,流雲紋把自雲雷紋以來的「簡化」變化趨勢強化到極致,使魏晉南北朝的裝飾空間呈現風起雲涌、情馳神縱的生動。
成熟時期:隋唐是朵雲紋盛行時期。宋代雲紋在總體上依然是朵雲樣式。元代朵雲紋往往呈現較強的組合感。唐宋以來,順應時代的審美要求而日趨豐富的裝飾元素,使朵雲紋的架構顯得負荷日重。元代所呈現的構形元素單位必然加強,正是朵雲形態化過程中,疊雲紋是一種呈面狀展開,鋪張、繁復的雲紋類型。它一般由層疊茂密的勾卷雲頭,加上彎轉曲折、流動通暢的排線雲軀而夠成。在中國雲紋體系中,如意雲紋是最具抽象品格又認同普遍、應用廣泛的一種類型。
雲紋形態的整體演變趨勢呈現為:在原有的基礎上,結構日趨復雜、造型日趨豐厚、形象日趨細膩。這些可以概括為精緻化的發展趨勢,根本體現了中華民族為滿足自身審美需要所作的不斷努力。藝術形成發展的一般規律表明,日益增進的審美經驗和表現要求一旦到了一定程度,便會突破原先的形式構架去尋求適合自己的表達形式。
雲氣紋
漢魏時代流行的裝飾花紋之一。是一種用流暢的圓渦形線條組成的圖案。一般作為神人,神獸、四神等圖像的地紋。也有單獨出現的。雲紋寓意高升和如意。雲氣紋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漢魏時代,對自然的崇尚和對神仙的崇拜。
雲氣紋是一種用流暢的圓渦形線條組成的圖案,是我國傳統的紋樣。從商周的「雲雷紋」、先秦的「卷雲紋」、兩漢的「雲氣紋」和隋唐以來的「朵雲紋」、「如意紋」,都是當時典型的、定型化的紋飾,在陶器,青銅器,漆器,銅鏡到陶瓷,都能看見它活躍的身影。
原始的藝術形式以至整個人類認識的最初來源,都與人類生存的外部環境以及這種環境所給予的感官經驗有密切的關系。新石器時代農耕文化需要對天象、地形、植物習性等作更為周密的觀察和注視,這可視為是對「雲」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時的首次關注。如:商周青銅器上的「雷紋」在形態上與「雷「字有相同之處,體現了原始先民對雲、雷等自然現象的認識和形象特徵的模擬。
先秦和兩漢時期,作為商周青銅器上的典型的具有獨立性裝飾的雷紋被春秋戰國時期的卷雲紋所代替,成為先秦雲氣紋了漢代雲氣紋的先導。從漢初到漢代絕大部分時間里的說明性、闡釋性表象演化成了漢末逐漸有藝術意味的意象。「雲氣紋」與其時的天界、飛升思想相關。為雲紋逐漸向抽象的精神形態或哲學思想層面的升華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實踐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和佛教盛行,魏晉人開始從「氣、韻、形、神」的角度開始研讀作品的內涵。表現在形象上,從重視形似發展到重視神似,從追求外貌的酷肖對象發展到了追求內在的審美特性。此後,中國人表現在形象方面的審美理想才開始朝著藝術的方面發展了。
唐代雲紋有單勾卷和雙勾卷兩種最基本的樣式,以雲氣之神氣沖和萬物之情態的「衍化」造型意向為基礎,集中體現雲紋的盤繞盤曲、生動飄逸的形式意味。在這一時期的藝術樣式上富麗堂皇、雍容華貴、雄渾博大,圓潤飽滿的審美取向。以定型化姿態崛起的朵雲紋,對後代整個中國雲紋發展的格局也有代表性的意義。
宋代雲紋裝飾則逐漸向小巧精緻發展,向靜態內向、符號化的發展,總體上依然是朵雲紋樣式。只是增多了波折曲線,在形態上顯得較為復雜。這或許是由於皇權的集中、強化,使宋人以儒家理學為代表的文化心理向保守的、封閉的、退讓的、內傾的、虛靜的方向發展的審美心理的體現。元代朵雲紋在宋代基礎上更趨復雜化,在保持「雲朵」整體感的同時,更具有組合感。使元代的雲紋在格式上是比較散漫、寫意性的以安詳、沉靜為主,卻又洋溢著生氣。也使得雲紋裝飾開始逐漸離開表現客觀對象的本質。成為一種服從並服務於主體心境的又具有相對獨立審美價值的裝飾形式,使它成為既有時代特點又超出於時代局限的普遍而又恆定的審美典範。
夔龍紋
夔龍紋是在古鍾鼎器物上所雕刻的一種的裝飾紋樣,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夔龍相傳是一種奇異動物,似龍而僅有一足;也有記載說是舜的二臣名,分別指樂官和諫官。
古鍾鼎彝[1] 器等物上所雕刻的夔形紋飾。也稱夔紋。
補充:一種瓷器裝飾紋樣。夔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奇異動物,似龍而僅有一足。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記述:「夔如龍一足」。
夔紋始流行於商、西周青銅器及玉器上,商代的白陶因造型和紋飾均模仿當時的青銅器,因此也有印夔紋裝飾的。瓷器上的夔紋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如宣德青花夔紋罐、嘉慶青花夔龍福祿萬代瓜棱形龍耳瓶等。
相傳舜的二臣名。夔為樂官,龍為諫官。《書.舜典》:"伯拜稽首,讓於夔龍。"孔傳:"夔龍,二臣名。"唐杜甫《奉贈蕭十二使君》詩:"巢許山林志,夔龍廊廟珍。"後用以喻指輔弼良臣。古器物上的夔龍紋飾。夔龍又稱且角龍。3.夔者,見於《書·舜典》,《國語·魯語》,《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諸典中,或為樂官,或為木石之怪,或為國名。又作地名,...夔、夒,字形相近,義亦頗相似。《說文》「夔,神魖也,如龍,一足。從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夔,形與龍相似,《韓非子》:「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說文解子》:「夔,神魅也,如龍、一足。」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隻足的類似龍的形象,都稱之為夔或夔龍,有的夔紋已演變為幾何圖形的裝飾。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銅器上的龍紋常被稱為夔紋和夔龍紋。後人便將青銅器表現一足的、類似龍的形象都稱之為夔,紋飾稱為夔龍紋或龍紋。
萬字紋
中國古代傳統紋樣之一。萬字紋即「卍」字形紋飾,紋飾寫成「卍」。「卍」字為古代一種符咒,用做護身符或宗教標志,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卍」字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有吉祥、萬福和萬壽之意,唐代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採用漢字,讀作「萬」。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又可演化成各種錦紋,這種連鎖花紋常用來寓意綿長不斷和萬福萬壽不斷頭之意,也叫「萬壽錦」。
《辭海》載:「卐」(音「萬」)是「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此標志在古印度、波斯、希臘等國的歷史上均出現過:後來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羅門教、佛教等都曾使用。後來,發展引申為堅固、永恆不變、辟邪趨吉,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徵,是表示永恆的吉祥符號。「卐」起源於史前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西亞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陶器上,就發現了「卐」字元號。進入青銅時後代,「卐」字紋在歐洲也甚為流行,作為裝飾性符號,在早期基督教藝術和拜占庭藝術中亦屢見不鮮。過去的研究曾一度認為「卐」形紋是通過佛教傳入中國的,但其實中國境內出現「卐」形紋可以追溯到距今約4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馬家窯文化,而佛教在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不過隨著佛教的傳入,「卐」形符號在中國的流行和使用確實更為普遍了,新石器時代陶器、古巴蜀國的銅帶鉤、唐代銅器、清代織錦、鏤空門窗上比比皆是。但這些器物上使用的「卐」形紋大多是取吉祥寓意,曾經濃厚的宗教意味,漸漸失去了原來的含義,而審美成分越來越濃,漸漸演變成民族傳統的審美對象了。
宗教含義
「卐」字元在藏族苯教中是代表太陽的符號。太陽神是苯教最大的神靈之一,因此宗教圖案「卐」字元在藏族服飾上的運用非常頻繁。它在藏族婦女的心目中,是美好的象徵,視為吉祥之物。逢年過節,婦女們總要在自家門口,用白石灰畫上「卐」字元,以示來年吉祥如意,有些地方的藏族婦女,還喜歡把「卐」字元綉在衣服的背部。她們認為這樣可以免除天災人禍,保佑平平安安。在甘肅青海民間刺綉、針織藝術品中,「卐」字元及其變體運用極廣。它的紋路變化,氣勢韻味無不洋溢著濃郁的民族氣息,藏族婦女頭面上佩戴的辮筒、腰間掛的荷包、腰帶、袖口、領子、鞋幫、襪墊等處亦綉有「卐」的變體。
婚禮含義
「卐」字元在婚禮上呈現出宗教情感和審美情感的交融。青海湟源日月鄉居住的藏民有一種習慣,他們娶親時,婆家將羊皮鋪在院子里,在羊皮上用青稞繪制「卐」字元,新娘進門時,腳踏在「卐」字元中心,以示「男女同生、陰陽相配、吉祥如意、堅固永久」之意。「卐」字元由簡到煩、由單到雙,字元四端縱橫伸延,互相銜接,形成的紋圖,稱「萬字錦」、「長腳萬字」。藏傳佛教寺院建築物的窗牆、門格、梁頭上常常刻有這樣連綴而成的「卐」字元,民間四合院的門窗圖案也有「卐」或者「卐」字元的變體,即取此「富貴不斷頭」的意思。

『叄』 旗袍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民國時期旗袍有什麼裝飾紋樣

1.植物紋樣。花草等植物紋樣是民國旗袍上運用得最多的紋樣。這些來自大自然的植物被提煉出來構成紋樣元素,與女性所處的生活環境非常協調,跟動物紋樣相比顯得更加柔和,因而更加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傳統的牡丹、芍葯、荷花等花卉紋樣深受人們的喜愛。中國傳統文人墨客所喜好的梅、蘭、竹、菊等題材也經常出現在旗袍裝飾紋樣之中,顯示了人們高潔的品格,和整體淡雅的風格成為一體。很多西方流行的紋樣,比如具有浪漫色彩的玫瑰花紋樣在民國時期也受到追捧,但並不是用寫實手法呈現,而是以被適當概念化和抽象化的玫瑰紋出現在旗袍上,鼓勵女性追求浪漫的生活。

『肆』 清代瓷器上的花卉有哪些畫法

明清時期,文人畫占據繪畫主流,文人繪畫時強調畫家的主觀創造,個體意識較濃,喜歡以物喻人,以物詠志,因此對瓷器繪畫有巨大影響。作為一種圖案,瓷器繪畫中既有純粹裝飾意味的植物紋樣,也有借鑒文人畫以物喻人、以物明志的植物紋樣,如松竹梅、梅蘭竹菊等等。

歲寒三友

松竹梅為「歲寒三友」,備受文人推崇,是文人畫鍾愛的題材。


① 清乾青花松竹紋盤口瓶


② 清羅天池松樹竹石圖軸

松,為常綠喬木,百木之長,經冬而不凋,多比喻堅貞高潔的節操。


① 清乾隆 青花竹石紋碗


② 清趙焞夫 竹石圖軸

竹,多年生常綠植物,清高而有節,性堅韌,寧折不屈,開懷大度。


梅,為落葉喬木,花朵早春先葉開放,耐寒開花。

這三種植物組成的歲寒三友圖常被用於文人畫中象徵君子的高鳳亮節。明代瓷繪上松竹梅常與洞石欄桿構成庭園景緻,清代瓷繪松竹梅紋比較喜歡刻意追求寫實效果。

四君子

梅蘭竹菊並稱「花中四君子」,也是文人極喜愛的植物,明清兩代瓷器當中也大量繪制該主題。竹和梅的寓意,上面已經提到。



蘭花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居幽處而香氣素淡,象徵著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

菊花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為世外隱士。菊花作為士人人格的象徵,成為君子自得自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徵。

植物紋的流行跟社會主流風氣關系很大。明代是我國發展的集大成時期,植物的題材非常豐富。清代瓷器中的植物紋樣也非常廣泛,自然界中有的植物幾乎在瓷器上都有所反映,加上繪畫技巧進一步成熟,以及瓷器胎釉更加潔白細膩,使得瓷器上的紋飾襯托的更加精緻與生動,達到了明代無法企及的高峰,極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形成了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可以說,清代是我國瓷器植物紋表現裝飾的黃金時代。

結語

明清瓷器是我國瓷器裝飾藝術的兩大高峰,我們在欣賞古代陶瓷藝術作品的時候,既要注意整個瓷器裝飾藝術的發展脈絡,也要結合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文化風尚,才能深入理解瓷器藝術的深刻內涵。

『伍』 蘭花和蘭草有什麼區別

中國蘭花——中華民族浩然正氣與優秀品種的象徵 中國蘭花是我國原產十大傳統名花之一,習稱國蘭,簡稱蘭;又名侍女花、 燕尾春、蘭草、媚世等。國蘭花葶高出,葉色亮綠,四時常青,瀟灑矯健,風 度翩然;花開四季,花姿俊秀,香氣遠溢,清雅沁人。既能在優越環境中生長, 也能在風霜凜冽之中孕育花蕾,尤能在春寒料峭中散發沁人心脾芳香,表現出 頑強的生命力,自古以來,受到國人尊崇和珍愛。 古人說:「書之騷,草之蘭,果之橄欖,可稱三絕」。「竹有節而嗇花,梅 有花而嗇葉,松有葉而嗇香,惟蘭獨並有之。」把蘭譽為「香祖」、「國香」、 「王者香」、「天下第一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等等。故自古從至 聖先師到忠義之士,文人墨客,以及現代文學家、藝術家、革命者都酷愛蘭,崇 尚蘭,蘭為正氣所宗。 中國原產,栽培歷史悠久 中國蘭通常指原產於中國境內蘭屬(Cymbidium)植物中地生蘭種類,主 要是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春劍、蓮瓣蘭等。中國蘭則包括在我國 境內分布的野生種類約有30種,全國除東北、華北外,都有分布。其種數占 世界蘭屬植物一半以上。 中國蘭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十分久遠。據《廣博物志》中記載,帝堯之世就 有金道華種蘭花之傳說。蘭花最早見諸文字記載,則是在《周易·系辭》中有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禮記》中有「諸侯執薰,大 夫執蘭」、「婦或賜之茝蘭,則受而獻諸舅姑」,表明我們祖先3000多年前就把 蘭花作為貴重的禮儀用品和孝順之物。中國蘭栽培,最早見於屈原的《離騷》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在《招魂》中有:「高堂邃字,檻層軒 些。層台累謝,臨高山些……。光風轉蕙,汜崇蘭些。經堂入奧……。」意思 是說在楚懷王宮苑中有樓台、亭、水榭,假山中有溪水潺潺,微風搖動雨後陽 光下的蕙葉閃閃發光,叢叢蘭花擴散蘭芳,香氣飄進大堂,溢滿內屋。 漢代,王室、諸侯已開始大墾養蘭。蘭花栽培和園藝技術有較大提高,提 出養蘭應填上砂石,則蘭會長得更好。魏晉時,蘭花已從宮廷禁苑中逐漸發展 到士大夫及豪門私家花園中。曹植有「秋蘭被長坂」,嵇康有「息徒蘭圃,秣 馬華山」,陶淵明有「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等詩句。 唐代,蘭花逐漸發展到一般庭園,民間栽培蘭花已很普遍。唐太宗有「蘭 氣已薰宮,新蕊半妝從。」李白的「孤蘭生幽園,從草共蕪沒。」白居易的「種 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劉禹錫的:「上國庭 前草,移來漢水潯。朱門雖易地,王樹有餘蔭。」唐末楊夔《植蘭說》載有:「或 種蘭荃,鄙不遄茂。乃法圃師,汲穢以溉。而蘭凈荃潔,非類乎眾莽。苗既驟 悴,根亦旋腐。」總結了種蘭經驗。 宋代養蘭、賞蘭之風更為盛行,藝蘭技術日漸普及,詠蘭、畫蘭之風也隨 之興起,且出現蘭花品種分類和蘭花專著。宋趙時慶撰《金漳蘭譜》(1233年) 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研究蘭花專著。還有王貴學的《蘭譜》(1247年),兩書共記 載30多個蘭花栽培品種形態特徵,並總結了栽培方法。至明、清兩代,蘭花 栽培已進入了昌盛時期,藝蘭專著逐漸增多,藝蘭名家輩出,也積累為數可觀 的蘭花珍品和豐富的栽培經驗。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藝蘭事業有了更大發展。朱德同志視蘭如寶,大力提 倡種蘭,並向北京、上海、蘇州、南昌、廣州、長沙、成都、福州、貴陽等城 市植物園、花圃多次贈送自已培育出來的蘭花珍貴品種,倡導在公園、花圃、 風景名勝區與植物園辟蘭花專門種植園,以便搜集蘭花品種,進行蘭花研究, 供群眾觀賞,推動藝蘭事業的發展。 80年代以來,愛蘭養蘭人越來越多,蘭事活動日趨活躍,整個蘭界呈現出 一片欣欣向榮景象。蘭圃紛紛建立,蘭花葯用價值、食用價值逐漸得到開發, 社會、環境、經濟效益顯著,蘭花市場正在形成。各種蘭花專著業版了近20 部,把蘭花研究提高到了現代科學新水平。 特色顯著,品種繁多 我國蘭花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株型矮小、早春二三月開花的春蘭系列; 有葉秀花多四五月開花的蕙蘭系列;有葉短直立六至八月開花的建蘭系列;有 花多葉狹十一至十二月開花的寒蘭系列;有花多葉長,冬季一二月開花的墨蘭 系列,還有線藝葉蘭系列。 中國蘭屬地生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肉質,細長圓柱狀,不分枝或分枝; 其根中心有線狀「筋」,無須根與根毛;健壯根顏色為亞白色,幼根為白色, 根與蘭菌共生。中莖極短,短縮成卵球狀,俗稱假鱗莖,其形狀、大小因蘭花 種類不同而異,作用為貯藏養分和水分。假鱗莖常叢生在一起,通常一個假鱗 莖只能抽出一支花與3——7枚葉片,但依蘭種類不同而有差異。葉為線形帶 狀或劍狀,邊緣有鋸齒,質地革質,葉態、葉色因蘭的種類不同而不同。蘭屬 植物的花為不整齊花,分為花萼內外兩輪,均為3片,中辨轉化為唇瓣,雌蕊 和雄蕊合生在一個蕊柱上,稱為蕊柱,俗稱為「鼻頭」,是區別蘭科與其他科 植物主要特點。蘭為總狀花序,一支花序上通常生著多朵花,但春蘭只一葶一 花,稀二花,且葶短。蘭花花瓣有梅花瓣、荷花瓣、水仙瓣、蝴蝶瓣、菊瓣、 牡丹瓣、竹葉瓣、素心瓣、奇瓣等,包容了一系列名花的口味和藝術內涵。 中國蘭的蘭香高雅,是花香中最具特色的。宋代黃庭堅在談到蘭花時,對 「國香」「字解釋道「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子之色蓋一國,則曰國 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中國蘭之香集眾香之長,清幽獨特,給人以 淡遠感、深悠感、沁心感;似有若無,似遠忽近。具有四大顯著特色;其一是 「清」。蘭的香氣,清而不濁,無刺鼻之弊,又無脂粉之氣,格調高雅。沐浴 在蘭香之中,世塵全消,如對明月,如臨清泉,真仙界中人也。其二是「幽」。 也稱暗香。「香來無覓處」,初則有久則無,遠或有近卻無,似遠忽近,似有忽 無,使人留戀不已,餘味無窮。其三是「遠」。古人歌頌蘭香的詩句常有「蘭 生林樾間,清芬倍幽遠」,「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之類佳句,可知即便在 森林或曠野之中,蘭香也能在林滿林,在谷滿谷了。其四是「超」。蘭花開在 群芳競發之時,超凡出眾,卓然不群。春蘭醇香,蕙蘭濃香,建蘭、寒蘭清香, 墨蘭淡香。 多元文化 正氣所宗 古人貴蘭,將蘭花比作人格化身,有國香、香祖、王者香、人格之花、民 族之花的比喻,而且滲到人們精神世界裡,世代承沿,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徵 的蘭文化體系。把蘭花推上王位則是春秋末期的孔子。孔夫子稱「蘭當為王者 香」,對蘭美德推崇備至。比孔子稍晚一點的越王勾踐在渚山種蘭花以示明志。 蘭與高尚品德修養相融和,從而使蘭有更深刻文化內涵。 楚時屈原也酷愛蘭花。他在被流放到沅湘後,在那裡種植大片蘭花,身上 佩掛著蘭,嘴裡吟詠著蘭,以蘭自喻高潔,袒露出一顆愛祖國、愛人民赤子之 心。漢代楚騷之風大興,對蘭花尊崇和珍愛有增無減。漢武帝大唱《秋風辭》: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漢代築有倚蘭殿、蘭台等建築物。蘭 台為漢代宮廷藏書處,並置蘭台令史,掌書奏,至唐有蘭台,蘭省官司署,其 令官都前置「蘭」字。古人把優秀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蘭藻」, 把言論之精美或肺腑之言叫做「蘭言」,把人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質」,將 資質堅貞稱之為「蘭石」,孝順父母喻為「蘭陔」,把友人相契為兄弟稱為「金 蘭結拜」,將良朋好友稱之為「蘭容」、「蘭交」,將得意的弟子稱之為「蘭玉」, 把身懷絕技之人稱為「蘭子」,把傑出人物去世比作「蘭摧玉折」,把他人書信 等為「蘭訊」,良時或春日叫做「蘭時」,婦女所居之寶叫做「蘭房」,七月金 秋稱為「蘭秋」或「蘭月」等等,對諸多美好之人和事或物與願望都以蘭喻之。 近現代,也有許多愛蘭名人,如魯迅,1931年,他在《送O.E.君攜蘭 回國》一文中寫道:「椒焚桂折佳老人,獨托幽岩展素心。豈惜芳馨遺遠者, 故鄉如醉有荊榛。」意思是讓遠方日本朋友將這芳馨蘭花帶去吧,這里環境惡 劣,無法種蘭了。借詠蘭揭露國民黨製造白色恐怖,鎮壓革命人民的憤怒心情。 朱德元帥有「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等。陳毅元帥《詠蘭》:「幽 香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贊賞蘭花本質好,自有 更多的人喜愛它。董必武贊蘭有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愛國將領世 紀老人張學良在50年綿綿的幽夢歲月中,寄情於蘭花,以寓君子之志,對祖 國大陸所產蘭花尤為鍾愛,在他花園里,都擺在突出位置。由於他的聲望及對 蘭花的精深研究,被蘭花界推舉為世界蘭蕙交流協會名譽會長。曾期望國人「應 發揚它的幽光,以為復興中華文化之一助,當有賴有心人共同努力」。 中國蘭文化還反映在蘭飲食文化、葯用文化、裝飾文化上。在《神農本草 經》、《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中醫葯書中都有蘭的葯用記載。蘭花紋為傳 統裝飾紋樣,紋樣高雅純潔,是常見花卉裝飾紋樣圖案之一。 我們說的國蘭素花品系,比傳統稱謂「素心蘭」有所拓寬。歷史上選育出的國蘭優秀品種多要求花被脈紋隱密細膩,其中花被不見雜色且舌瓣也純凈的,其花容更為雅緻,香味上乘;唇瓣位置在整件蘭花綻展時居中,異化為頗似尋常花花蕊形態,在我國賞蘭習慣中稱之為「素心蘭」。素心蘭一詞的定義,其實就是「素色的花蕊」詞義演釋而來。國蘭歷史上選育出的素心蘭花容多具備這一固有的品種特徵。這就是我國在一個相當漫長的蘭花文化發展歷史階段中所形成的「素心蘭」品種。 近十多年來,隨著我國蘭花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全國產蘭區野生蘭花資源得到空前的開發,新品種層出不窮,整個藝蘭界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藝蘭咨訊、蘭文化刊物、理論著作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國蘭中素花品系也推出了許多前所未聞的優良品種,如元寶素、雙寶素、綠苔素、紅舌素、素色花、復輪素花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與歷史上選育出的「素心蘭」名品薈萃,已形成較傳統意義上的「素心蘭」姿色多元而又獨具個性的國蘭素花品種系列。 國蘭素花基本色調明快、姿韻簡約而妖嬈,在品態紛呈的國蘭種群中獨具風格,一改國蘭不如洋蘭媚麗的認知習慣,令人耳目一新。可以預料國於素花品系會以其豐富的人文內涵、生態環境適應性廣泛、花香馥郁等優勢而遠遠超過洋蘭觀賞與實用價值,而為世界人民喜愛,其經濟與社會效益可拭目以待。 從目前已選拔出的國蘭素花種群宏觀狀況來看,傳統「素心蘭」品種定義已很囊括整個素花品系豐姿綽約的形態特徵了。因此,筆者在本文中稱作「國蘭素花」。「國蘭素花」這一新概念的形成是廣大藝蘭家勇於實踐智慧的總結,並非筆者別出心裁的創意。各位藝蘭家、藝蘭愛好者在為其選拔的素花品種冠名時己多有論及,稱素花而鮮有稱「素心」的。從追求單純「素」的舌態己演釋為追求內容多元的全花「素」的審美印象。傳統定義的「素心蘭」面對蘭花文化發展中的新形式、新時尚顯然需要加以拓寬。 花卉傳統意義上的「素心」所指何物?從字面上理解應處於花朵中心部位的花蕊,蘭花則應指蕊柱——唇瓣居蕊柱下部,但並非科學意義上的花蕊器官。可見囿於歷史認知條件下產生的「素心蘭」概念,是沒有較確切的科學含義的。僅以約定俗成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現代,名品中的姣姣者選拔尚無科學規律可循,不知湮沒了多少優良品種。也許這就是國蘭素花理論上定位遠遠落後於辯型理論水平歷史的偏頗吧。 應當認為,國蘭素花理論的進步,新品種得到科學公正的評價與選拔,得益於國蘭文化改革開放後與世界賞花藝術文化交流與結合。我們在自我陶醉於「賞素心蘭、做素心人」,執著地追求國蘭「人文美」文化價值之餘,難道不應該更多地關注國蘭自然美的藝術真諦嗎?藝蘭形式與內容有機的結合,才是我國蘭花文化走向世界的正確方法論。 「國蘭素花」概念若能為藝蘭界同仁認同,應該及時討論規范國蘭素花品系植物學特徵及選種的基本原則。作者淺見:國蘭素花品種基本要求其主、副瓣色彩相同或差異不大,「舌」瓣嚴格要求純凈,「舌」瓣上朱點要求碩大、完整、鮮明、端莊或者獨具韻味,不具備這些基本條件者概不能入選。 花被、舌瓣、花莛基本色調相同為全素花,又符合國蘭瓣型標准者其品位上乘。在此基礎上花被邊緣復輪異色完整、素凈,舌瓣上有碩大、鮮明、端莊朱點者,較全素花更可觀瞻,姿韻獨特難求,視為珍品。主、副瓣、舌瓣同色,花莛異色或主副瓣同色、舌瓣異色者為中。各種花器官雖純凈,但色彩相互間差異較大者,只能按瓣型標准品評。 同為國蘭素花,基本色調未必相同。依據色彩美學原理立論,對比度鮮明為優選原則。晶白、黑色最能體現國蘭素花對比度強烈的獨特風格,且資源稀少,尤為珍貴。金黃、大紅、翠綠、凈白為上品。乳黃、乳白、老綠、淺紅為中。紙白無華為下。 桃腮、艷口之類,著色淺暈、若不太損及全素花的總體印象,亦可入選。 國蘭素花綻展姿態基本上亦要求符合國蘭瓣型理論標准,不合瓣型要求而姿韻獨特者仍可入選。 國蘭素花以其獨具明快的色彩、鮮明的對比度,在整個蘭花家族中表現出獨領風騷的自然美風采,已深深受到現代人特殊的青睞與追求。因為最能體現大自然氣息與本色的自然物種——一國蘭素花,尤其能與現代人生理需要與心理渴求自然整合,且惠而不貴,江山氣韻蘊溢於方寸盆盅之中,足不出戶即能陶情於自然的恩澤。 歷史久遠,底蘊深厚的中國蘭花文化一旦從少數人構築的亭台樓閣文化圈內走向大眾文化之路,一定能讓中國蘭花走向世界,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壺天散墨,小兒塗行。莽夫拋磚,欲引玉出焉。筆者自勉。 蓮瓣蘭和線葉春蘭(豆瓣綠)的區別 蓮瓣蘭和線葉春蘭極為相象,即便是這兩種蘭草的產蘭區的養蘭熟手,也有誤識的現象。這兩種蘭草的普草價格懸殊,我們這里的蓮瓣蘭10元一苗,線葉春蘭0.5元一苗,識別不清,買草是要吃大虧的。 一般說來,蓮瓣蘭和線葉春蘭的葉寬的大都在0.5cm左右,葉長40~50cm者居多。蓮瓣蘭葉片上有不太明顯的兩條副脈(副筋),少有四條副脈;線葉春蘭大多有2~4條明顯副筋。蓮瓣蘭葉面順滑,線葉春蘭葉面較糙手。蓮瓣蘭收腳緊,每葉的葉柄部剛勁有力;線葉春蘭葉腳較散,且葉柄部淺u形居多,因而顯得沒有「骨力」。 蓮瓣蘭假鱗球大多錯位分布,線葉春蘭假鱗球大多成一字排列。蓮瓣蘭根粗壯,根尖部鈍圓;線葉春根亦粗壯,蘭根尖部錐形明顯。 蓮瓣蘭一箭多花,大多著花2~4朵,花色多為麻白,幽香、長橢圓瓣形居多;線葉春蘭一箭單花,少有雙花,花色大多為深綠或淺綠,荷形居多,基本不香。 線葉春蘭的株芽出土前比較肥壯,光澤度弱;蓮瓣蘭出土前較為尖利,光澤度強。 線葉春蘭分布較寬,海拔800~2000多米的山坡多有生長;蓮瓣蘭分布帶較窄,一般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適宜環境中才能生長,且生長比較集中,生長蓮瓣蘭的地方也往往伴生著線葉春蘭。 蓮瓣蘭也有象線葉春蘭的,而且出好花的蓮瓣蘭中,相當一 部分粗看有線葉春蘭的特徵,開花才是最後鑒別的依據。 線葉春蘭也有象蓮瓣蘭的,也只能在開花後最終裁定。 不過,葉腳、假鱗球排列、根尖(沒有剪掉)是識別的關鍵!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提高識別准確率的基礎。寫了這么多,其實有經驗的蘭友一看草就已經涇渭分明了。此文只作參考,特殊情況不在討論之列。 精品蘭花的定位與前瞻 國蘭精品成為觀賞植物中的精靈與尤物,從古至今受到無數愛好者追棒與熱 愛。古時的富商大賈、官紳仕宦、文人墨客置蘭養蘭,很少有利而謀者。當時精品蘭花猶如古董,品高價昂。人們購置蘭花,可以一擲千金;人們蒔養蘭花,遍求養蘭能手。蘭蕙被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被作為精神依託,蘭花也因此附著了么深厚的文化色彩。 如此定位古人養蘭,我們又該怎 樣看待今天的人們為什麼將蘭花當成聖物追棒,且人數和價值的取位皆遠遠超越了古人? 坎坎坷坷養植蘭花這么多年,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失敗的沉痛,真可謂「漫漫長路苦追索,九死一活猶不悔」。如今基本上把握了養蘭技術,花也漸多了起來,但為什麼養蘭,怎 樣認識手中這些精品蘭花,諸多有關蘭花的問題始終在頭腦中縈繞。 從養蘭的初衷到為養植規模的擴大、檔次的提高而付出的所有努力,相信大多數養蘭人不僅僅是為一個錢字。養蘭花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麼?這么多年對這個問題的深深思考,今天終於可以做這樣一個初步回答:養蘭對養蘭人是重要的精神訴求。中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封閉轉向開放,終於進入發展商品經濟的門檻,從那時起很多人抓住了機遇,腰包鼓了起來,但社會轉型期最易使人群出現精神危機,導致支撐著人們的精神和信仰的傾圮,使人們失去了精神家園。我們的大多數養蘭人就是在尋找精神依託的過程中而走上養蘭育蘭之路的。「濁世」中養蘭育蘭,人們追求的是精神清醒,我想這就是蘭花事業發展的原動力。 中國蘭花養植和觀賞皆盛於明清前後,尤其是清一代,由於復雜的社會環境、污濁的社會風氣,使社會的知識 階層頓感虛無,人們將現實社會中失落的人的寶貴品質,寄託在蘭花上,賦予蘭花那麼多美好的品德和氣度,蘭花就是精神家園的平台,使知識階層流浪的精神著陸了。回看和反思蘭花和現實的關聯,同我們今天的現實情形多麼驚人的相似。 從帶有這么深厚的文化色彩的蘭花養植和觀賞的歷史和當今和情態中,再探索蘭花、尤其是精品蘭花的現實和今後的定位與發展,就能給人們很多啟迪。 日前拜讀劉涌教授的銘文《音樂、蘭花、紫砂壺》,受到教誨和教益。是否可以這樣講,在蘭花家族中,有很多自古流傳有序的銘品,像雲南大雪素,江浙的程梅、宋梅等上百個品種,完全可以當做活的古董視之。而像雲貴川、江浙等地發掘整理出來的新品,完全可視做高檔現代藝術品。當然,這樣的比喻只是在一個角度為蘭花設定的位置。如果大而視之,蘭花更是祖國巨大植物物種種質資源庫中的珍貴物種,稱得上是中國乃至人類的寶貴財富。而蘭花中的精品,更是這筆財富中璀璨奪目的瑰寶,因此,把這部分蘭花定位於高檔藝術品,是恰如其分的。如果如此定位合適,精品蘭花該如何繁育和流傳呢? 時下,有很多人想像或計劃大規模繁育精品蘭花,想讓精品蘭花走進千家萬戶。對此,筆者認為,當謀個品種的蘭花還被定為精品的情況下,就不可能走進萬戶千家,能夠普及到百姓家中的蘭花則只能是普通蘭花。這部蘭花因數量多、價格低廉,出口 可以成規模,內銷可以為普通人接受。而對精品蘭以組培的方式進行大規模培植,進而採取工業化的形式來「生產」精品蘭,這且不說能否辦到,更是嚴重違背精品蘭花發展規律。而只有人工的、作墳式操作生產的東西,才能稱得上高檔藝術品。再談劉清涌教授的文章的精妙的喻蘭題目-《音樂、蘭花、紫砂壺》。音樂中有流行音樂,全社會都可以傳唱;而音樂中的交響樂,就只可以為少數人來享受。而紫砂壺中的粗品,是人人都 可以用上一把的,其中的主高檔品卻不是人人可以承受的。蘭花中的普通草與精品關系,不也是如此嗎?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大規模生產精品蘭花,會使附加在這部分蘭花身上的巨大潛在價值迅速消失,導致今後的國蘭不會再有精品,時而導致國蘭魅力無存,後果不堪設想。 先是精品蘭花養植在相對少數人手中,隨著更新的精品蘭的出現和數量的增加,價格下落後慢慢有序地傳入更多愛蘭者手中,此時的精品變為佳品,這才應該是國蘭精品的正確走勢。 追求蘭品,是為大多數養蘭人的精神需求和人格取向;養植精品,是高品位、高層次的藝術活動。此過程產生的精神愉慰問品 和經濟價值是應該得到承認和肯定的。 蓮瓣的名稱及表性品種 蓮瓣蘭之稱謂,據明朝段寶姬《點蘭譜》(約1399)一詩和《南中幽芳錄》(1412)對「金鑲玉」等有關記述,約始於600年前。至《蒙化府志》(1698)稱:「蘭四季皆有,春蘭、朱蘭、百日、虎頭、發、綠蘭、蓮瓣各類不一、惟冬春者香。可判斷「蓮瓣蘭」名稱,在滇西約定俗成並普遍使用,到今天已有300年以上歷史了。 滇西民眾為產於本地的這一特有蘭種取名,從現掌握的古、今材料看,是眾兩個方面結合起來考慮的。一是根據蓮瓣蘭花色多粉紅、藕紅,近似於蓮花之色。二是根據蓮瓣蘭外三瓣和捧瓣多兩頭窄、中間寬,近似於蓮花之形。這一命名的貼切巧妙,給人啟發,耐人尋味。 由蓮瓣蘭之得名,可知這一蘭種的代表性品種一概是藕紅色荷形蓮瓣(見本期封二彩照「人人喜歡」)。果真如此嗎?帶著這一問題,筆者進行了多年學習、觀察,得出了初步肯定的結論。 首先,讓我們看看有關文獻、書籍的說法。成書於1714年的《鶴慶府志》:「蘭,山蘭、紅蓮瓣、白蓮瓣、綠蓮瓣俱香。」此為第一次按顏色劃分蓮瓣,把「紅蓮瓣」列於首位。二是1911年《蒙化志稿》:「蓮瓣有紅、白、麻三種。」將紅蓮瓣放在首位。三是1983年,羅真傑著《雲南蘭花初探及栽培技術》,書中介紹的第一個品種就是紅蓮瓣,並指出紅蓮瓣「又名藕荷蓮瓣……花瓣粉紅色,背面有紅脈,形如蓮花瓣而得名紅蓮瓣。四是1984年,彭增盛、劉兵著《雲南蘭譜》,在敘述蓮瓣時:「依其花瓣顏色分為紅蓮瓣……藕色蓮瓣五個變型」。五是1993年7月,趙琴等著《蓮瓣蘭名品鑒賞》:「蓮瓣蘭……形狀與荷花的花瓣相似。除此之外,花瓣成粉紅色的蓮瓣是蓮瓣的代表性品種,俗稱藕色蓮瓣。這種藕色蓮瓣的花色與荷花的顏色相近。」 從上所述,我們可知,藕紅色荷形蓮瓣對於蓮瓣蘭的代表性,早在289年前就受到了前人重視,並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認識越來越清晰,於是世紀90年代給予了確認。同時,我們還發現,民間藝蘭不把紅、粉紅、藕色蓮瓣作明確區別,而把它們看面同一類型,統稱為藕荷蓮瓣,也就是說蓮瓣的代表性品種不是某一個單一品種,而是由顏色相近的眾多品種組成的類型:即紅色荷形蓮瓣、粉紅荷形蓮瓣、藕紅荷形蓮瓣、藕色荷形蓮瓣都 是蓮瓣蘭的規范表性品種,並可用藕荷瓣統稱之。 其次,讓我們再來看看實地考察的情況。今年春節休假,筆者請朋友駕車,專程到部分蓮瓣蘭產區進行考察。考察路線是:從大理劍川至蘭坪縣城,向西翻越瞭望台雪山到瀾滄江峽谷。經啦井、兔峨、表村,由老窩轉達六庫,進入怒江峽谷。沿峽谷北上,經古登、匹河到福貢,返回南下,一直到怒江壩折往保山。不管是在屬於瀾滄江峽谷的蘭坪、兔峨、表村、種蘭處,還是在屬於瀾滄江峽谷的六庫、古登、匹河、福貢植蘭人家,都 見到了大量下山蓮瓣蘭,僅說當時開著花的,顏色藕紅,瓣形中間寬、兩頭窄的佔有多數。之前,筆午還到過同屬瀾滄江流域,為瓣蘭主產區的巍山、昌寧、鳳慶,物品特別是這三個縣山水相連地區所產的稱為「五印草」的蓮瓣蘭,其花瓣顏色和瓣形與在上述兩路峽谷看到的相類似。所以,藕荷蓮瓣不光是從色、形上是蓮瓣蘭的代表性品種,就是從產量上說,也當如此。 筆者認為,針對雲南近年不少高價蘭讓人「望蘭興嘆」的狀況,有必要提倡選育一些檔次不一定很高,但卻美觀、能滿足人們基本觀賞要求、適宜於普及的品種,讓大家「玩得起,養得輕松」。於此,蓮瓣蘭的代表性品種藕荷 蓮瓣則最有資格充當這一角色。因為,凡具有藕紅顏色的蓮瓣,已很漂亮,只要瓣形不太差,它就具備了相當觀賞價值,叫人人見了都 喜歡。這樣的花,相對容易選 到,從產量大的藕荷 蓮瓣中呢,機會會更多。甚至,我們可能從中選育出一系列這樣的品種,培育成藕荷蓮瓣品種系列,充分滿足不同愛好者需要,進一步創造出蓮瓣蘭普及於大眾的條件。由此可見,認清和明確藕荷 蓮瓣是蓮瓣蘭的代表性品種,對更好地推動蓮瓣蘭的開發利用具有積極意義。

『陸』 蘭花靈芝紋刺綉的來歷

蘭花靈芝紋流行於明清時期,靈芝作為瑞草在明代工藝裝飾紋樣專中為常見的題材,靈芝紋樣有屬纏枝式、穿枝式、折枝式及與竹葉、長春花、桃子或「壽」字組合象徵靈芝祝壽。

有將靈芝、竹葉、如意方勝組合,寓意祝壽如意。以靈芝、蔓草組合象徵延年長壽。靈芝與連雲組合象徵仙壽。靈芝與「壽」字、竹子組合,象徵靈仙祝壽。

(6)紋樣蘭花擴展閱讀:

傳統織綉紋樣中的蘭花紋樣,常見者為一莖數花,單獨成紋;也有和桂花配合成紋者,取」蘭桂齊芳「的吉祥寓意。

殷商和西周 那個時期的出土文物,粘附在泥土上的絲織物的紋路和刺綉的花紋依稀可見。特別是在1982年從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中,出土了綉衾(被)和禪(單)衣,上面綉著龍、鳳、虎和花卉等,形神兼備,綺麗多變。

『柒』 器物紋飾往往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梅蘭竹菊

紋飾自古是人類美化自己生活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中高端奢侈品、藝術品、收藏品…中更是將紋飾描繪刻畫的淋漓盡致。

作為家庭的陳設和使用的重要物品,茶道器具也是如此,人們除了重視其質地和造型外,更是傾向於從其工藝上去品味,因此,凡是上檔次的作品無不在鏨刻紋飾上下工夫。

菊花飄香銀壺使用及細節

菊花紋飾象徵長壽,又用以表現人不屈不撓的氣節,此明顯地從菊花有耐霜雪的特性引申發展而來。明初菊花紋用得較多。明後期多同有關人物畫在一起,如陶淵明愛菊圖之類。

明代菊花的特點是:花瓣變得比較小,花蕊變大作旋渦狀。清代的菊花亦有畫者,但無多少特徵。現在器物設計製作中,菊花紋仍然得到了大量應用。

『捌』 中國傳統花紋有哪些

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歷象日月星紋

『玖』 古代衣服上的花紋有哪些

1. 龍鳳呈樣

龍鳳呈祥,古代吉祥圖案。封建時代以男性喻龍,女性喻鳳,男女結婚喜回慶,以龍鳳作圖案象徵龍鳳相答配,吉祥幸福。故常有用龍、鳳、靈芝、祥雲構成裝飾紋樣。民間稱之謂「龍鳳呈祥」。

2.二龍戲珠

兩條雲龍、一顆火珠。《通雅》中有「龍珠在頜」的說法,龍珠被認為是一種寶珠,可避水火。有二龍戲珠也有群龍戲珠,還有雲龍捧壽,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頌平安與長壽之意。

3.鶴鹿同春

鶴鹿同春是中國傳統寓意紋祥之一。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東南西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萬物欣欣向榮。中國民間運用諧音的手法,以「鹿」取「陸」之音;「鶴」取「合」之音。 「春」的寓意則取花卉、松樹、椿樹等。這些形象,組合起來構成「六合同春」吉祥圖案。

4.歲寒三友

中國傳統寓意指松、竹、梅經冬不衰,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松竹梅傲骨迎風,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徵常青不老的松、象徵君子之道的竹、象徵冰清玉潔的梅三種植物組成,因其寒冬臘月仍能常青。

5.三星高照

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顆星,也指福星、祿星、壽星三個神仙。指有福、祿、有壽,命運好。 出處:《詩經·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拾』 中國傳統紋樣是流傳已久,它們是從何而來

中國的傳統紋樣來源不一,有的是來自於遠古圖騰的演變,有的是來自於對花鳥魚蟲的藝術化提煉,還有的是從漢字演變過來的。關注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人們都知道,中國傳統紋樣源遠流長,也體現在很多傳統器物和物品上,其中有很多都具有高超的美學價值,讓後世的人能夠從各種物品上的傳統而又多變,多彩的紋樣窺見中國傳統藝術的美。我們從一件精美的瓷器,到古人的服飾及裝飾物,再到古代園林建築的牆壁瓦片,經常能看到一些我們熟悉的紋樣,比如龍紋,鳳凰紋,牡丹紋,壽字紋,祥雲紋等等。它們的出現為這些器物物品增添了美感和意趣,也讓我們從器物中感受到流傳已久的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另外,還有一些由漢字演變過來的紋樣。比如壽字紋、囍字紋等等,都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願望。

熱點內容
德安荷花園 發布:2025-08-26 20:48:08 瀏覽:650
白水百合 發布:2025-08-26 20:36:23 瀏覽:266
mk情人節款 發布:2025-08-26 20:33:35 瀏覽:860
七夕何其多 發布:2025-08-26 20:33:31 瀏覽:575
花藝大師是G 發布:2025-08-26 20:26:57 瀏覽:910
綠植營養液能噴蘭花嗎 發布:2025-08-26 20:15:31 瀏覽:417
土牆盆景 發布:2025-08-26 19:53:52 瀏覽:836
木根花卉 發布:2025-08-26 19:39:28 瀏覽:407
茶花多少錢一盆 發布:2025-08-26 19:27:32 瀏覽:859
蘭花的花期有多久 發布:2025-08-26 19:25:54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