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蒙古蘭花

蒙古蘭花

發布時間: 2022-07-23 04:26:04

1.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1、譯文

蘭花的姿容婀娜,葉子碧綠修長。風吹過來,就算身處幽谷里也難掩其香味。不因為被人摘取,就甘心作為配飾。就算無人欣賞,也默默地吐著芬芳。

2、原文

詠幽蘭

婀娜花姿碧葉長,

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

縱使無人亦自芳。

3、作者

愛新覺羅·玄燁

(1)蒙古蘭花擴展閱讀

1、賞析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在詩中道出了「蘭花」冰清玉潔的高雅氣質。他吟詠的不是蘭的孤高隱逸,而是推崇蘭的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品格。

2、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

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傳位於第四子胤禛。

2. 需要罕見花朵的資料

1.水晶蘭 水晶蘭為腐物寄生植物,無葉綠素,葉退化成鱗片狀,根系分枝極密,根表面覆以菌根. 水晶蘭生育環境分布於海拔1500~2500公尺,常見於涼冷潮濕的針闊葉混合林間. 世界上已知的水晶蘭品種有5種,我國約有兩種.主要分布於山西,浙江,陝西,甘肅,青海,湖南,台灣,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在中國傳統的武俠小說和傳奇當中,水晶蘭多被稱為"幽靈草""夢蘭花".2.芹葉鐵線 芹葉鐵線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細長,莖攀援,纖細. 芹葉鐵線主要生長於山坡.主產地為中國的東北,西北,華北,蒙古,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3.豹皮花 豹皮花,別名犀角,微紋掌,為蘿藦科,豹皮花屬,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多莖叢生,高10~20cm.花期夏秋不定時,花基生,單生或2朵至3朵並生. 豹皮花原產南非,20多年前我國引種栽培.性喜溫暖向陽,特別耐旱,忌滯怕冷4.淡煙色鬱金香 只生長在阿爾卑斯山上,被譽為世界最珍貴的花種之一.5.豐乳花6.火紅鬱金香7.綠色玫瑰花綠色玫瑰為暖溫帶喜光植物,垂直分布於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適生於年均溫20℃,最低溫度不低於-10℃8.雙頭鳳龍花9.曇花如果要圖的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0b6c201009uzq.html 不好意思……弄成一大段了!主要是太多了!你自己看下吧!

3. 多蘭花在蒙古語中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多蘭花在蒙古語中是一種花的名字,而且它象徵著和諧和睦平安幸福的意思。

4. 誰知道代表中國各個省市的動、植物都有哪些

能代表中國各個省市的動、植物,意思即是各個省市的市花、市樹、市鳥 市花、市樹、市鳥 如: 1、海南三亞市:市樹:椰樹、酸豆樹 市花:三角梅 市鳥:白鷺 2、天津 市花:月季 市樹:白蠟樹 3、浙江杭州 市花:桂花 市樹:樟樹、國槐 溫州 市花:山茶花 市樹:榕樹 市鳥:海鷗 4、內蒙古呼和浩特 市花:丁香 市樹:油松 5、廣西桂林市 市花:桂花 6、福建廈門市 市鳥:白鷺 7、廣東廣州市 市鳥:畫眉 8、北京市 市鳥:北京雨燕 9、佳木斯市 市鳥:白鸛 10、齊齊哈爾市 市鳥:丹頂鶴 ·天津市市鳥--海鷗 ·雲南昆明市鳥--紅嘴鷗 ·首都北京市鳥--雨燕 ·江蘇南京市鳥--畫眉 ·廣東省珠海市鳥--海鷗 ·內蒙古赤峰市鳥--百靈鳥 ·海南三亞市鳥--黃嘴白鷺 ·黃山市鳥--紅嘴相思鳥 ·山東省曲阜市鳥--鷺鷥 ·伊春市市鳥--啄木鳥 ·廣東省廣州市鳥--畫眉 ·佳木斯市市鳥--白鸛 ·福建省廈門市鳥——白鷺 詳情請見:http://bird.hainet.cn/niao/zggsn_10/index_2.shtml 等等,等等,太多,太多。 市花、市樹、市鳥 舉辦市花、市樹、市鳥評選活動,得到全市各族各界群眾的響應。《赤峰日報》刊出推薦品種和選票以後,在機關、工廠、部隊、學校以及家庭里,許多人都認真討論、精心評選,把自己中意的市花、市樹、市鳥填寫在選票上。這充分反映了赤峰人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之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市花、市樹、市鳥,是一個城市興旺的象徵,文明的標志。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各自的國花、國樹和國鳥。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日本的櫻花、蘇聯的向日葵、芬蘭的鬱金香、墨西哥的仙人掌、保加利亞的玫瑰等.我國的國花、國樹目前尚無定論,但已有許多城市選出了市花、市樹。如天津的市花月季、市樹白蠟樹;杭州的市花桂花,市樹樟樹、國槐;呼和浩特的市花為丁香、市樹為油松。 市花、市樹、市鳥,都有某種象徵意義,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也有一定作用。提起牡丹,人們就會想到洛陽;說到水仙,則首推漳州;談到君子蘭,則非長春莫屬。如果一個城市能與某種花、鳥和樹木聯系起來,那對這個城市的經濟建設也是有益的。比如舉行花卉展覽,開辦鳥市,不但吸引大量遊客來賞花觀鳥,還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舉行各種洽談會,促進當地的經濟和社會進步。還有的把市花,市樹和市鳥作為自己城市的標記,或為市旗、市徽之圖案。市花、市樹、市鳥可以表達市民的情感,寄託民族的理想,象徵民族的特徵。尤其是在改革開放、政局穩定的今天,評選市花、市樹和市鳥更成了一項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的活動。盡早把其確定下來,對於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振奮民族精神,樹立民族進取心和自豪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通過評選,還可以推動我市各地的綠化美化工作,把我們的城市建成一個絢麗多彩的大花園。 評選市花、市樹、市鳥,是一項科學性較強的工作,必須根據本地條件、民情、風貌來選擇,要有較強的觀賞價值,好看、實惠、大家喜愛、栽培普遍、適宜發展。最好還要有詩文、民謠、傳說、掌故諷誦,以激發鄉土情意。同時盡可能做到不與外省、市重復和雷同。而我市的花、樹、鳥畢竟太多了,太美了,究竟誰能「壓群芳」、「占魁首」,一時又成了難題擺在人們面前。一場聲勢浩大的、帶有點學術味道的爭論由此開始了。有的說,市樹應選柳樹,柳樹婀娜多姿,渾身是寶,栽植容易,適應性強,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性格,是難得的益樹。三國魏文帝曹丕稱柳為「中國之偉木」。尤其我市是「百柳之鄉」,更應選柳為市樹。有人認為應選油松王。油松樹干挺拔、耐寒抗旱,冬夏常青;還有人認為選樟子松最佳,油松遍布全國12個省市,但樟子松(又名蒙古赤松)唯內蒙古獨有。還有的提楊樹、雲杉等。 關於市花的選定,爭論尤烈。有的說應選玫瑰。玫瑰花是愛情、和平、友誼和勇氣的象徵,它耐寒、抗旱、病蟲害少,在赤峰生長得不錯。有人立馬反對,說蘭州、佛山等市已選它為市花了,咱們不能跟他們重樣。於是又有人提出選一串紅或山丹丹花,說這兩種花紅艷艷的,很像蒙古人熱情奔放的性格,用它來點綴街道,與綠樹相映,紅綠分明,最漂亮了。還有的人主張選綉線菊,說此花花序大且形狀美,品種有八、九個之多。白色的花朵在藍天的襯托下,就像羊群在綠色草地上撒歡。然而,更多的園林專家們,根據赤峰的氣候條件等原因,主張選市花以木本植物為好,如大麗花等。在熱烈的討論中,眾香國里的芍葯、孔雀草、美人蕉,牡丹……也被作為候選者被評說了一番。關於市鳥的爭論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蒙古百靈鳥上。 幾經醞釀討論,1989年7月6日,赤峰市首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請審議赤峰市市花市樹市鳥的議案》,決定玫瑰(木本)、大麗花(草木)為市花,油松為市樹,百靈鳥為市鳥。我覺得我市評選出來的市花、市樹、市鳥,都是比較適合我們赤峰的風情和特徵的。玫瑰與大麗花共同榮登我市市花的寶座,許多人為之雀躍。的確,玫瑰以她那絢麗的色彩、嫵媚的姿態和濃郁的芳香贏得了人們的贊嘆,玫瑰作為美好意願和崇高希望的象徵,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大麗花華麗典雅,形態優美,花色豐富,色彩嬌艷,象徵著我市欣欣向榮,繁榮昌盛。大麗花生長比較健壯,自仲夏到秋末開花不斷,它那堅強的性格和不斷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是赤峰人永葆青春活力,祟尚真、善、美的寫照;它花大色艷,千姿百態,有的一花多色,有的一株多花,又是我市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體現。 油松是松科松屬常綠大喬本,是我市的鄉土樹種,一九三五年開始在赤峰縣大地引種營造。長期實踐證明,油松在我市生長迅速,發育健壯,適合我市的土壤、氣候條件。作為全市大地營造用材林、防護林主要樹種,僅紅山區就蓄存504公頃。油松也是較好的園林綠化觀賞樹種,它樹形高大雄壯,老樹蒼勁挺拔,針葉翠綠,冬夏常青,凌寒不凋。檀於行道、幽徑之旁、假山,亭台之間,或孤植、群植於綠地均極為美觀。 蒙古百靈,通稱百靈鳥,屬鳥綱,百靈科,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草原上。在百靈科里,中國有十三種。蒙古百靈體態健美、鳴聲動人,摸仿力強,能發出多種鳥的叫聲,視為珍貴的鳴禽,有「草原歌手」的美稱。百靈鳥以草籽和昆蟲為食,是維護草原生態系統的一個積極因素,是重要的益鳥。 美好的生活離不開綠樹、香花和鳥語。評選市花、市樹和市鳥是熱愛赤峰、熱愛自然的一次全民自我教育過程。它不但能培育人們養花、愛樹、護鳥的情感,而且還能培養人們講求環境美、行為美、心靈美的高尚情操.我們大家都要來認識、宣傳和珍惜市花、市樹、市鳥,把我們的家鄉建設成為綠樹繁茂、鮮花盛開、百鳥歡歌的美好樂園。

5. 這個是什麼植物啊

野萵苣(學名:Lactuca serriola)為菊科萵苣屬的植物。分布於俄羅斯、印度、伊朗、哈薩克、蒙古、高加索、歐洲、烏茲別克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750米至2,0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谷以及河漫灘,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基本信息中文名稱野萵苣拉丁學名 Lactuca sativa Linn. 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亞綱合瓣花亞綱目桔梗目科菊科亞科舌狀花亞科族菊苣族 萵苣亞族屬萵苣屬種野萵苣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莖單生,直立,無毛或有時有白色莖刺,上部圓錐狀花序分枝或自基部分枝。中下部莖葉倒披針或長橢圓形,長3-7.5厘米,寬1-4.5厘米,倒向羽狀或羽狀淺裂、半裂或深裂,有時莖葉不裂,寬線形,無柄,基部箭頭狀抱莖,頂裂片與側裂大等大,三角狀卵形或菱形,或側裂片集中在葉的下部或基部而頂裂片較長,寬線形,側裂片3-6對,鐮刀形、三角狀鐮刀形或卵狀鐮刀形,最下部莖葉及接圓錐花序下部的葉與中下部莖葉同形或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全部葉或裂片邊緣有細齒或刺齒或細刺或全緣,下面沿中脈有刺毛,刺毛黃色。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圓錐狀花序。總苞果期卵球形,長1.2厘米,寬約6毫米;總苞片約5層,外層及最外層小,長1-2毫米,寬1毫米或不足1毫米,中內層披針形,長7-12毫米,寬至2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外面無毛。舌狀小花15-25枚,黃色。瘦果倒披針形,長3.5毫米,寬1.3毫米,壓扁,淺褐色,上部有稀疏的上指的短糙毛,每面有8-10條高起的細肋,頂端急尖成細絲狀的喙,喙長5毫米。冠毛白色,微鋸齒狀,長6毫米。花果期6-8月。就是俗稱的"指南草"。如果你到廣闊的內蒙古大草原旅遊,那裡美麗的草原景色迷住了你,你不幸迷了路。正在那兒放牧的蒙古族牧民一定會告訴你:只要看看指南草所指的方向就知道了。 "指南草"是人們對內蒙古草原上生長的一種叫野萵苣的植物的稱呼。一般來說,它的葉子基本上垂直地排列在莖的兩側,而且葉子與地面垂直,呈南北向排列。為什麼指南草會指南呢? 原來在內蒙古草原上,草原遼闊,沒有高大的樹木,人煙稀少,一到夏天,驕陽火辣辣地烤著草原上的草,特別是中午時分,草原上更為乾燥,水分蒸發也更快。在這種特定的生態環境中,野萵苣練就了一種適應環境的辦法:它的葉子,長成與地面垂直的方式,而且排列呈南北向。這種葉片布置的方式,有兩個好處:一是中午時,亦即陽光最為強烈時,可最大程度地減少陽光直射的面積,減少水分的蒸發;二是有利於吸收早晚的太陽斜射光,增強光合作用。科學家的考察發現,越是乾燥的地方,其生長著的指南草指示的方向也越准確。其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在草原或沙漠上旅遊,如果了解了指南草的習性,就不會迷路了。在墨西哥的崇山峻嶺中,生長著一種奇特的"指南草"。其葉片總呈南北方向,因而當地土著居民在狩獵時均*指南草辨別方向

6. 幫我看看這些野花都叫什麼名字

圖1:蒙古蕕(學名:Caryopteris mongholicaBunge):為馬鞭草科蕕屬落葉小灌木。常自基部即分枝,嫩枝紫褐色,圓柱形,有毛,老枝毛漸脫落。葉片厚紙質,線狀披針形或線狀長圓形,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聚傘花序腋生,無苞片和小苞片,花萼鍾狀,花冠藍紫色。蒴果橢圓狀球形,無毛,果瓣具翅。花果期8-10月。

生長在海拔1100-1250米的乾旱坡地,沙丘荒野及乾旱鹼質土壤上。分布於中國、蒙古。是國家三級保護稀有種。

7. 蒙古族民歌特點

轉載;
中國民歌的分布

根據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風格色彩,中國民歌大體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風格色彩區。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2.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藏族民歌區;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5.東北受薩滿教影晌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7.中原及東部沿海有著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區。
至於每個民歌區的民歌分類。由於民族不同,各自有其傳統的分法,不可能劃一,只能存異。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主要處於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以蒙古族民歌為代表。蒙古族歷來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民歌可分「長調」、「短調」兩大類,「長調」民歌主要流行於東部牧區以及陰山以北地區,特點是字少腔長,富有裝飾性,音調嘹亮悠揚,節奏自由,反映出遼闊草原的氣勢與牧民的寬廣胸懷。牧歌、思鄉曲、贊歌等大多屬於長調。聞名的曲目有《遼闊的草原》、《牧歌》等。「短調」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農半牧區,其特點是結構短小,節奏規整,不少敘事歌、情歌、婚禮歌都屬於「短調」。著名的短調民歌有《森吉德馬》、《小黃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現出草原牧民的質朴、爽朗、熱情、豪放的情感與性格。此外,在西蒙還有一種「蒙漢調」(蠻漢調),它是蒙、漢兩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產物。流行於河套一帶的「爬山調」也是蒙、漢民族共同喜愛的歌種。
2.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地處新疆,以維吾爾、哈薩克民歌為代表,它受過來自中亞伊斯蘭傳統文化的影響,與阿拉伯音樂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藝術以「十二木卡姆」聞名於世。民歌有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四大類。維吾爾民歌在音調方麵包括了中國音樂、阿拉伯、歐洲三種音樂體系,它是中國民歌音調多元化來源最突出的一種。有不少民歌是與舞蹈相結合的,具有活潑、風趣的格調。聞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薩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從事牧業。民歌可分為三大類:(l)詞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獵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興填詞的民歌(包括山歌、漁歌、謎語歌等);(3)習俗歌(包括婚禮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數量最多,大都表現情人離別的痛苦和祝福。哈薩克民歌中有中國音樂和歐洲音樂兩種體系。中國音樂體系以宮、羽調式最多。聞名全國的有《瑪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藏族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區。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勞動歌、愛情歌、鳳俗歌、頌經調五大類。民歌演唱活動大都與佛教節日有關,民歌中不少是與舞蹈結合在一起的,如「囊瑪」、「堆謝」、「果謝」、「鍋庄」等歌舞品種。音樂屬於中國音樂體系,民歌一般特點為熱情、開朗、誠摯、動人,極富高原特色,節奏律動性強。聞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來是一首箭歌(即狩獵歌),最初流傳在西藏的東南部林區。如今成了流傳全國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少數民族地區一帶。有二十幾個不同民族聚居在這里。該區民歌有著不同層次的古老文化特徵,具有特殊的社會功能,民歌大多為「詩、歌、舞」相結合的演唱形式,內容復雜多樣,同時存在著不同歷史階段的民歌。由於許多民族沒有文字,民歌成了他們記載歷史、傳播知識以及進行社交活動的重要手段,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層次的文化現象。這一地區代表性民歌是多聲部民歌。多數民族都有二聲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類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壯族等民族的最聞名,大歌又分男聲、女聲、童聲三種,男聲大歌一般節奏性較強,曲調明快。女聲大歌節奏較自由,旋律細膩、柔和。小歌除二聲部外也有單聲部民歌。內容以愛情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內用小嗓輕聲唱。此外還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歷史最悠久。內容敘述天地的形成,人類的起源。遊方的起因等。曲調富於吟誦性,歌唱者多為老人。侗族大歌50年代即聞名全國,其他民歌如《桂花開放貴人來》、《阿細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東北部受薩滿教影響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主要包括東北大、小興安嶺一帶,以鄂倫春族民歌為代表(包括鄂溫克、赫哲、達斡爾、滿族籌),鄂倫春族在1949年前還保留著不少原始社會的痕跡。這是一個喜愛歌舞的民族,過去以狩獵為生,每當狩獵滿載歸來,或者民族節日,都要進行歌舞狂歡。他們的民歌可分為三大類:(l)山歌,(2)歌舞曲,(3)薩滿調。山歌又分「長調、「短調」,「長調」高亢剛健,節拍自由;「短調」曲調平穩,節奏規整。歌舞曲大多為一領眾和形式。薩滿調是為請神、跳神、祭祖、葬禮時唱的歌,曲調吟誦式,多為領和。鄂倫春民歌為五聲音階。以宮調式、羽調式居多。他們最喜愛的民歌有《額呼蘭•德呼蘭》,是一首歌頌大自然的歌。此外《鄂倫春族小唱》在全國也很聞名。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的黃河上游地區,有漢、回、土、撒拉、保安、東鄉、藏、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區域。自古以來屬於半農半牧文化范疇。歷史上曾經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東西文化交流較早,由於長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產生了八個民族並有的歌種——「花兒」。該區民歌可分「家曲」,「野曲」兩大類,「家曲」包括各種酒麴、宴席曲、小詞、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兒」在內的各種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兒」為代表性歌種,曲調高亢悠長,格調深沉婉轉,氣質粗擴、淳樸。不論哪個民族都使用漢語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襯詞,中外聞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7.中原及東部沿海有著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區
漢族民歌區在六個區中屬於最大的一個,從寒冷的北方到亞熱帶的南方,從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到東部沿海平原,地理條件、風俗習慣、生活、生產方式多種多樣。語言雖同屬漢語,但各地方言不同。東、西、南、北差異很大,民歌的風格特點也呈現出多種特徵。另一方面漢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區、西北半農半牧民歌區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區都有千萬以上的人口,因此,民歌區部分重疊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基於以上情況,漢族民歌區又可以分為十個支區和一個特區。
(l)東北都平原民歌支區;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區;
(3)江淮民歌支區;
(4)江浙平原民歌支區;
(5)閩、台民歌支區;
(6)粵民歌支區;
(7)江漢平原民歌支區;
(8)湘民歌支區;
(9)贛民歌支區;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區,
(11)客家民歌特區。
漢族民歌品種繁多,僅其不同的社會功能可以分為十大類:即勞動號子、山歌、小調、田歌、漁歌、茶歌、秧歌(包括燈歌)、風俗歌、兒歌、搖兒歌。
(1)東北部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山東、河北、河南東北都、蘇北北部等黃河下游地帶,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區,基本上是一個沿海平原地帶。自古以來黃河下游屬於文化比校發達地區。根據風格上的微小差異,該區又可分為兩個小區,山東、河北及河北、蘇北的一部分為第一小區;遼、吉、黑為第二小區。第二小區實際是第一小區的移民區。所以民歌同屬近似風格。全區使用東部北方方言。這里民歌以小調為主,其次是秧歌、號子,山歌極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畫扇面》、《沂蒙山小調》、《小看戲》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山西、陝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內蒙河套地區以及甘、青、寧漢族聚居地區。東面以太行山為界與東北部民歌區分開,南北各為陰山以南,秦嶺以北,屬於黃河中上游地區。過去交通不便,民間音樂較少與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調」以及「花兒」。其次為秧歌、小調。全國聞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趕牲靈》、《蘭花花》、《推炒麵》、《五哥放羊》、 《刨洋芋》、《綉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淮河流域的蘇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東南部地區、西面以大別山與江漢民歌區為界。該區處於黃河、長江流域之間,音樂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帶有過渡性的特徵。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調突出,秧歌、山歌次之。聞名的曲目有《鳳陽花鼓》、《王三姐趕集》、《打麥歌》、《彼根蘆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江蘇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處長江下游,是古代的吳、越之地。文化比較發達,人民生活較富裕,歷來有江南漁米鄉之稱。使用方言為吳語。民歌以小調為主,聞名的曲目有《紫竹調》、《無錫景》、《茉莉花》、《哭七七》、《對鳥》等。
(5)閩、台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福建大部、台灣大部以及廣東潮汕地區。福建與台灣自古以來就有文化的淵源關系,台灣當地漢族一直使用閩南語,此外,兩地還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戲曲、說唱音樂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詩、小調突出,聞名的曲目有《採茶撲蝶》、《茶童歌》、《天烏烏》等。
(6)粵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珠江流域的廣東大都,廣酉東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區,北面以南嶺為界與贛民歌區相鄰。這里地處亞熱帶,珠江橫貫東西,文化與海外交流較早,使用粵方言。過去廣大漁民成為該區一個重要的社會階層。民歌以漁歌——鹹水歌最為突出。聞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調》、《哩哩美》等。
(7)江漢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區,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帶。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較發達,民間藝術源遠流長,至今在許多方面仍保留著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燈歌、小調、風俗歌、山歌。聞名的曲目有《黃四姐》、《洪湖漁歌》等。
(8)湘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湖南以及廣西東北角上的幾個縣。地處長江中游南岸,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風,地襲楚俗,它與江漢民歌區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不過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區通用湘語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聞名曲目有《馬桑村兒打燈台》、《一塘荷花一塘蓮》、《上四川》等。
(9)贛民歌支區
該區以江西中、北、東部為基本范圍,使用贛語方言。地處古代吳、楚之間,吳楚文化對其都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具有長江流域東西部文化交流的過渡地帶性質,民歌交融性強。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為小調、燈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聞名的曲目有《杜鵑花開》、《摘茶籽》、《送郎當紅軍》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陝南以及廣西西北部分地區。北以秦嶺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燈歌。此外川江船夫號子也很有特色。聞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趕馬調》、《槐花幾時開》、《我住貴州貴陽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區
客家人分布較廣,全國有八千餘萬人口,民歐特區主要指包括廣東東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東南部三省交界地帶。這里客家人比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戰亂由北方中原一帶來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遺風,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為山歌,聞名的曲目有《燈紅歌》、《風吹竹葉》等。

8. 詠幽蘭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這首詩是誰的作品

詩名《詠幽蘭》

作者:康熙(清代)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內,縱使容無人亦自芳。

釋義:

蘭花的花朵婀娜多姿,葉子碧綠狹長,風吹過帶來了蘭花的香氣。

蘭花不因可以被別人摘取作為佩帶裝飾而自貴,即使沒有欣賞的時候也自己發出芬芳。

(8)蒙古蘭花擴展閱讀:

康熙皇帝一首《詠幽蘭》,道出了「蘭花」冰清玉潔的高雅氣質。他吟詠的不是蘭的孤高隱逸,而是推崇蘭的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品格。 蘭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愛的花,喜愛她的品格高潔,清香宜人,在他的書房以及養心殿內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蘭。

在康熙皇帝寫下的詠花詩中,也以詠蘭詩寫得最好。以詠蘭寄託了自己崇尚高潔的情愫。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喜愛素淡、雅緻、潔凈的風格,推崇忠貞、廉潔、質朴、堅韌的情操,而蘭花正是這種風格和情操的和諧統一。蘭花深厚的文化內涵,延續了蘭花旺盛的生命力,促進了蘭花的蓬勃發展。

9.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這首詩是誰寫的

這首詩是清代康熙皇帝所寫,詩名《詠幽蘭》。譯文如下:

蘭花的姿態婀娜,碧綠的葉子長長的,風吹過來難隱藏谷中的芳香。不能被縫紉只能夠被佩戴,縱使四下無人它也在獨自散發著香氣。

這首詩是贊頌蘭花的美好品質,贊美蘭花無論有沒有人看得到它,它依然自己散發著香氣而顧世俗的眼光。

(9)蒙古蘭花擴展閱讀: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先後平定三藩、收復台灣(鄭氏台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尼布楚條約確保清王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

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10. 中國鄰國的國旗,首都,國花是什麼

1、俄羅斯

國旗:白、藍、紅三色旗(橫向)、首都: 莫斯科、國花: 向日葵

2、日本

國旗:太陽旗 、首都:東京、國花 櫻花

3、朝鮮

國旗:紅色五角星旗、首都: 平壤 、國花:木蘭花(中國習慣稱杜鵑花)

4、韓國

國旗:太極旗 、首都:首爾 、國花:木槿花

5、蒙古

國旗:兩邊為紅色,中間為藍色的旗(縱向)、 首都:烏蘭巴托 、國花:牡丹

6、越南

國旗:金星紅旗 、首都:河內 、國花:蓮花

(10)蒙古蘭花擴展閱讀

一、朝鮮國旗詳解: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自上而下由藍,紅,藍,三個長方形組成。藍紅之間由白條隔開。在紅色寬條中的靠旗桿一側有一白色圓地,內有一紅色五角星。紅色寬條象徵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頑強斗爭的精神,白色象徵朝鮮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藍窄條象徵團結、和平,紅五角星象徵革命傳統。

二、國徽:

中心圖案是一座雄偉的大壩和一座發電站。連綿起伏的淡藍色群山環抱著寧靜的湖泊,藍白色的湖水由水閘傾瀉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大壩下聳立著高壓輸電塔架。正上方紅色五角星金光四射,迸發出力量的焰火。國徽上的水電站代表以重工業為基礎的現代工業和工人階級,兩側由紅色飾帶束起的金色稻穗則代表農業和農民,山巒和湖泊象徵朝鮮的「三千里錦綉江山」。

三、國花:

朝鮮杜鵑,朝鮮稱為金達萊,學名迎紅杜鵑。其寓意長久開放的花,象徵長久的繁榮、喜悅、幸福。

熱點內容
木根花卉 發布:2025-08-26 19:39:28 瀏覽:407
茶花多少錢一盆 發布:2025-08-26 19:27:32 瀏覽:859
蘭花的花期有多久 發布:2025-08-26 19:25:54 瀏覽:296
十八歲姑娘一朵花對跳 發布:2025-08-26 19:25:34 瀏覽:620
頭戴荷花帽 發布:2025-08-26 19:21:06 瀏覽:645
櫻花漫畫下載 發布:2025-08-26 19:19:26 瀏覽:264
梅花黑板報 發布:2025-08-26 19:18:42 瀏覽:73
玉樹花盆景 發布:2025-08-26 19:14:05 瀏覽:709
淡粉色的茶花 發布:2025-08-26 19:13:27 瀏覽:51
夢綠植發旺 發布:2025-08-26 18:47:46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