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源賞荷花
1. 哪些花是在5月~6月開放的
5月
吊蘭--清新素雅的小花
天宮石斛蘭--白色中帶點粉紅, 毛茸茸的好可愛
南天竹--夏天開滿整叢的花, 到秋天就是鮮紅的果實了
水竹草--第一次留意到它的花
花蔓草--小巧可愛
巴西鳶尾--迎風招展似飛翔, 可惜每朵花只開個兩天就謝了
金蓮花--葉型奇特, 花亦艷麗
馬蘭--葯用植物, 我當花種
蒲公英--花開不落人後
麒麟花--清新脫俗
龍葵--紫黑色的果實可是我小時後的最佳零嘴呢
蜜蜂與蜘蛛--都為採食忙
長壽花--花開了兩個月還持續著
龍吐珠--從岳母家剪枝繁殖已數年
百合竹--常綠植物, 花不出色
蝶豆--去年從好友德源家帶回栽種
槐葉萍--荷葉也露出新葉
六月:
桐花馥。
菡萏為蓮。
茉莉來賓。
凌霄結。
鳳仙降於庭。
雞冠環戶。
夜來香
2. 隋朝辛德源的詩《芙蓉花》是什麼意思
芙蓉花就是蓮花
隋·辛德源《芙蓉花》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辛德源,字孝基,辛術族子,隴西狄道人也。祖穆,魏平原太守。父子馥,尚書左丞。德源沈靜好學,十四解屬文,及長,博覽書記。美儀容,中書侍郎裴讓之特相愛好,兼有龍陽之重。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殿中尚書辛術皆一時名士,並虛襟禮敬,同舉薦之。後為兼員外散騎侍郎,聘梁使副。德源本貧素,因使,薄有資裝,遂餉執事,為父求贈,時論鄙之。中書侍郎劉逖上表薦德源:弱齡好古,晚節逾厲,枕藉《六經》,漁獵百氏;文章綺艷,體調清華。恭慎表於閨門,謙捴著於朋執;實後進之辭人,當今之雅器。由是除員外散騎侍郎。後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陳。及還,待詔文林館,位中書舍人。
齊滅,仕周為宣納上士。因取急詣相州,會尉遲迥起逆,以為中郎,德源辭不獲免,遂亡去。隋受禪,不得調者久之。隱林慮山,鬱郁不得志,著《幽居賦》以自寄。素與武陽太守盧思道友善,時相往來。魏州刺史崔彥武奏德源潛為交結,恐有奸計,由是謫令從軍討南寧。及還,秘書監牛弘以德源才學顯著,奏與著作郎王劭同修國史。德源每於務隙撰集,注《春秋三傳》三十卷,注《揚子法言》二十三卷。蜀王秀奏以為掾,轉諮議參軍,卒官。有集二十卷,又撰《政訓》、《內訓》各二十卷。有子素臣。
3. 5月開的花中哪些代表堅強
5月開的花有石榴花 月季花 玫瑰花 紫雲英 含笑花 蔥蘭 代表堅強的7種花: 歐石南:勇敢 薄雪草:堅忍,純潔 蒲公英:勇敢無畏 劍蘭:性格堅強、用心 仙人掌:堅硬堅強 雪蓮:堅強純潔之美 葶藶:勇氣 朱蕉:堅毅、熱情 白楊:堅持、勇氣 波斯菊花語:堅強、樂觀、競爭 玉米百合:執著的愛、勇敢 綜上,沒有代表堅強的花是五月開的。 各種花代表的意思 紅和白玫瑰:共有。 粉紅玫瑰:親切及優美有涵養。 黃玫瑰:歡樂和高興。道歉, 享受與你一起的日子 桔色玫瑰:慾望。 紅黃玫瑰混合:快樂。 玫瑰花苞:美麗和青春。 黑色玫瑰花語:高貴,神秘你是我的女神. 藍色玫瑰花語:敦厚.善良. 紫色玫瑰花語:憂郁.夢幻,愛做夢. 橙玫瑰花語:羞怯, 獻給你一份神秘的愛 淡綠色玫瑰花語: 青春長駐,我只鍾情你一個 粉玫瑰花語:初戀, 喜歡你那燦爛的笑容 黃色海芋送給 橙紅色海芋象徵愛情,請送給心儀的人的花語--我喜歡你摯友,花語--情誼高貴 白色海芋送給同學、朋友,花語--青春活力 薰衣草花語--等待愛情 康乃馨 -- 母愛 米紅康乃馨 -- 傷感 鬱金香 -- 魅惑、愛之寓言 黃鬱金香 -- 絕望之愛 波斯菊 -- 純情、永遠快活 水仙花 -- 尊敬 紅鬱金香 -- 愛的誓言 文竹 -- 永恆 秋牡丹 -- 失戀 白山茶 -- 真愛、真情 紅山茶 -- 天生麗質 劍蘭 -- 性格堅強、用心 毋忘我 -- 永恆的愛 雞冠花 -- 多色的愛 雛菊 -- 清白、純真、纖細 蝴蝶蘭 -- 初戀、幸福漸進、純潔美麗 麒麟草 -- 警戒 紫丁香 -- 初戀、羞怯 梅花 -- 高潔 風鈴草 -- 溫柔的愛 飛燕草 -- 輕薄 桔梗 -- 氣質高雅、不變的愛 金縷梅 -- 靈感 金雀兒 -- 謙遜 桃花 -- 疑惑、好運將至、愛慕 石竹 -- 謙遜、多愁善感、莽撞 百日草 -- 思考 白茶 -- 無瑕 瑪格烈菊 -- 預言 橙花 -- 貞潔 矢車菊 -- 雅緻、優美 千日草 -- 不朽 杏花 -- 疑惑 大岩桐 -- 慾望 杜鵑花 -- 節制、移情別戀 梔枝 -- 清雅 罌粟花 -- 安慰、多謝 鳳仙花 -- 惹人愛、拒絕愛情 大丁香 -- 神秘 李花 -- 純潔 櫻花 -- 淡泊、歡樂 芍葯 -- 恐懼、惜別、害羞 大麗花 -- 華麗、吉祥 附子 -- 敬意 金盞花 -- 悲哀、離別、迷戀 三色堇 -- 思念 金魚草 -- 愉快、熱情、傲慢 花菖蒲 -- 優雅 長春花 -- 快樂的回憶 林檎 -- 引誘 泰山木 -- 威嚴 白頭翁 -- 命運 紅花 -- 差別 翠菊 -- 遠慮 福壽草 -- 回憶 美人蕉 -- 堅實、多福多壽 鐵線蓮 -- 高潔、雅緻 姬百合 -- 快樂、榮譽 愛麗絲 -- 穩重 滿天星 -- 愛憐,想念、關懷 玫瑰 -- 熱情 太陽花 -- 神秘 百合花 -- 純結、高尚 石斛蘭 -- 任性美人、父親之花 蓮花 -- 默戀 非洲菊 -- 崇高之美、欣欣向榮 星辰花 -- 勿忘我 文心蘭 -- 隱藏的愛、快樂 松、竹、梅 -- 歲寒三友 玉蘭、迎春、牡丹 -- 金玉富貴 吉祥草 -- 幸福吉祥 橄欖枝 -- 太平、和平 黃百合 -- 快樂、喜慶 紅百合 -- 喜氣洋洋 淡紅美女櫻 -- 家庭和睦 銀柳 -- 團聚、財源興旺 1康乃馨 母親我愛您 熱情 真情 2白康乃馨 吾愛永在 真情 純潔 3紅康乃馨 相信你的愛 4粉康乃馨 熱愛 美麗 5玫瑰 愛情 6白玫瑰 尊敬 7花蕾玫瑰 愛的表白 8紅蕾玫瑰 純潔可愛 9粉紅玫瑰 感動 10玫瑰捧花 幸福 11深紅玫瑰 害羞 12黃玫瑰 褪色的愛 13玫瑰葉 希望 14九重葛 熱情 15三色堇 沉思 請想念我 16夕霧 熱烈思念 一往情深 17大岩桐 華美 慾望 18大理花 華麗 優雅喜悅 19小蒼蘭 純潔 幸福 清新舒暢 20天竺葵 愛情 安樂 愉快 21天堂鳥 瀟灑 多情公子 22天鵝絨 不變的愛 高雅 23太陽花 神秘 興奮 有毅力 24孔雀草 柔情 嫉妒 25尤加利 回憶 26木瓜花 平凡 27水仙 尊敬 28火鶴 新婚 祝福 幸運 快樂 29仙丹 團結 30卡斯比亞 喜悅 31古來稀 好靜 32白頭翁 堅忍 追隨 33矢車菊 優美 34石斛蘭 任性美人 35石蒜 甜蜜的回憶 36向日葵 愛慕 崇拜 忠誠 光輝 37百日草 思念 38杜鵑 節制 快樂的愛情 39牡丹 圓滿 富貴 40夜來香 尋樂 41孤挺花 努力向上 堅持 42松紅梅 勝利 堅定 高升 43波斯菊 野性美 44金魚草 愛出風頭 傲慢 45狗尾草 勢力 46金盞花 離別 迷戀 47帝王花 勝利 圓滿 48洋綉球 驕傲 自尊 酷 49美人蕉 無礙 50美人櫻 同心協力 51茉莉花 你屬於我 52風信子 喜悅 愛意 濃情蜜意 53風鈴草 感謝 54飛燕草 清明 慈悲 驕傲 55海竽 希望 雄壯之美 56茴香 值得稱贊 57茶花 魅力 58針墊花 歡樂 無限祝福 59馬櫻丹 嚴格 60高山羊齒 優雅 61彩色海竽 愛情 富貴 真情 62彩葉竽 歡喜 愉快 63梅花 堅毅 獨立高潔 64梨花 安慰 愛情 65牽牛花 冷靜 虛幻 66荷花 幸運 君子 67袋鼠花 毅力 溫柔 68紫丁香 愛苗漸萌 初戀 69紫羅蘭 永恆之美 70菊花 清凈 高潔 真愛 我愛你 71黃金葛 無盡的愛 72愛情花 愛情 73愛麗斯 好消息 想你 74紐西蘭葉 高升 欣欣向榮 75萬壽菊 友情 76聖誕紅 我心燃燒 祝福你 77嘉德麗亞 優雅女性魅力 78滿天星 衷心歡喜 79熊草 柔情 優美 俏 80瑪格麗特 亮麗 滿意 喜悅 驕傲 81翠菊 追想 可靠的愛情 請相信我 82銀柳 迎春 83劍蘭 用心 長壽 福祿 康寧 84燕子花 激情 想像 女性的貞節 85綉線 祈福 努力 86雛菊 活潑 87雞冠花 愛美 痴情 88臘梅 喜悅 執愛 89櫻花 優雅內在美 90百合 順利 心想事成 祝福 高貴 91水仙百合 喜悅 期待相逢 92玉米百合 執著的愛 勇敢 93白百合 純潔 庄嚴 心心相印 94狐狸百合 尊貴 欣欣向榮 傑出 95香水百合 純潔 富貴 婚禮的祝福 96姬百合 快樂 榮譽 97聖誕百合 喜洋洋 慶祝 98葵百合 勝利 榮譽 富貴 99鬱金香 愛的表白 榮譽 祝福 永恆 100白鬱金香 純情 純潔 101羽毛鬱金香 情意綿綿 102紅鬱金香 愛的告白 喜悅 103粉鬱金香 美人 熱愛 幸福 104紫鬱金香 無盡的愛 最愛 105黃鬱金香 高貴 珍重 財富 106雙色鬱金香 喜相逢 美麗的你 107桔梗 不變的愛 柔情真心 水仙花語 中國水仙:多情、想你 西洋水仙:期盼愛情、愛你、純潔 黃水仙:重溫愛情 山水仙:美好時光、欣欣向榮 鬱金香花語 鬱金香:愛的表白、榮譽、祝福永恆 鬱金香(紅):愛的宣言、喜悅、熱愛 鬱金香(粉):美人、熱愛、幸福 鬱金香(黃):高貴、珍重、財富 鬱金香(紫):無盡的愛、最愛 鬱金香(白):純情、純潔 鬱金香(雙色):美麗的你、喜相逢 鬱金香(羽毛):情意綿綿 百合花語 百合:順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貴 百合(香水):純潔、婚禮的祝福、高貴 百合(白):純潔、庄嚴、心心相印 百合(葵):勝利、榮譽、富貴 百合(姬):財富、榮譽、清純、高雅 狐尾百合:尊貴、欣欣向榮、傑出 玉米百合:執著的愛、勇敢 編笠百合:才能、威嚴、傑出 聖誕百合:喜洋洋、慶祝、真情 水仙百合:喜悅、期待相逢
4. 歷史上有哪些畫僧﹖
唐代著名的畫僧應首推唐代中期的道芬,他是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擅長山水、松石,常為江南等寺院創作壁畫。詩人顧況有《稽山道芬上人畫山水歌》
道芬的弟子法號宗偃,俗姓徐,名表仁,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頗得道芬樹石之三昧,作畫時筆力奮疾,氣勢撼人。《歷代名畫記》亦有記載。
稍晚於道芬的畫僧智暉,俗姓高,陝西人,為洛陽中灘浴院僧人
山水畫僧還有道玠,朱景玄《唐朝名畫錄》稱他所制山水,能曲盡自然之致.
陝西同州(今大荔縣)畫僧法明擅長寫貌,曾被唐玄宗召入禁中,為麗正殿張說等十七位學士畫像,各具神態,無不畢肖,因而受到皇帝的賞識,此圖亦被皇家畫院珍藏。事見《歷代名畫記》。
活動在開封的畫僧智儼、瑰師,以繪制大相國寺的佛教群像壁畫而出名。智儼的《三乘因果入道位次圖》,瑰師所畫九門下《梵王帝釋圖》、東廊內壁《法華經二十八品功德變相圖》,皆以人物繽紛、妙相生輝而被時人稱作相國寺一絕。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載其事.
晚唐的畫僧較為獨出機杼,如江僧,以擅長畫松樹出名。僖宗(八七三——八八八年在位)時,他為傳經院畫巨松壁畫,使人觀後謖謖如聞松濤之聲。名士鄭谷詩興勃發,在《雲台編》中有稱頌江僧畫藝高妙之詩。
南海(今屬廣東省廣州市)僧人僧徽,乃以畫龍見稱,所繪藏首隱尾,頗得神龍不可端睨之慨。
唐代還有一些多才多藝、兼擅數科的畫僧,如智瑰,《歷代名畫記》稱他擅長山水、鬼神,所作氣韻利落;又如蜀州什邡(今屬四川省)人楚安,俗姓句,不但善畫人物、樓閣,而且大幅、小幅,皆得其妙。如所作《明皇幸華清宮避暑圖》、《吳王宴姑蘇台圖》,均有大型壁畫與小品團扇之作;雖大小殊異,而功夫不減,被公侯交相引重,贊為妙筆。事見黃休復《益州畫錄》;再如京師普光寺僧明解,俗姓姚,釋道宣《續高僧傳》稱他琴、棋、書、畫俱佳,名動京城。以上種種,足見唐代畫僧之活躍。
五代十國的巨然為最著。據《宣和畫譜》,他是江寧(今屬江蘇省南京市)人,居於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開元寺,為山水畫大家董源的弟子。宋滅南唐(九七五年),他隨李後主至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居於開寶寺,以畫藝超群而聲譽鵲起。曾應邀為學士院創作《煙嵐曉景圖》壁畫.
後蜀的山水畫家惠堅,廣政(九三八——九六五年)中為三學院僧,曾應成都大聖慈寺之邀繪壁畫《吳王宴姑蘇台圖》,人物薈萃,山水秀美,氣勢恢宏,甚得太平氣象。《益州名畫錄》著其事。
後蜀的令眾,繼之而起,亦長於佛教畫像。他是四川廣漢人,曾為成都興國寺浴室院、大聖慈寺三學院、揭諦堂等處畫大型壁畫,以《達摩西來人物圖》著稱.
北宋早期的山水畫僧以善作寫意小景的惠崇最著。他是福建建陽人,工詩擅書,與贊寧、圓悟等有「九詩僧」之稱。惠崇擅丹青,尤為出眾。所畫寒汀遠渚、煙雨蘆雁,展示了江南村野的蕭疏虛曠之象,富有逸致。
宋初還有一位以畫太湖石而聞名遐邇的畫僧修范,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人。所繪湖石或狀若雲層,或皴如波瀾,奇崛多變,而崚嶒玲瓏,自成一格。事載鄧椿《畫繼》。
北宋中期江陰畫僧象微,則以善於畫水而出名。他曾為江陰廣福寺法堂楣間畫水圖,據《江陰新志》,所繪之水,或白浪滔天,洶涌澎湃;或微波盪漾,春水如天,皆有一種靈動不拘、隨物賦形之妙,時人稱作「象微水」。
北宋後期的山水畫僧有和州歷陽(今屬安徽省和縣)人德正,後遷居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晚年住廬山壘石庵。好游名山大川,歸而繪所見作臥遊,畫風清雅,詩意洋溢。他兼工白描人物,有李公麟爽利之風。事見《吳縣志》。
乙、人物畫僧
人物畫向是畫僧的強項,北宋也不例外。善繪肖像的畫僧,有宋初活動於京城的法相,為真宗(九九八——一○二二年在位)時人,西湖孤山隱士林逋的《林和靖詩集》有《寄輦下傳神法相大師詩》,贊其畫藝道:
禁寺諸供奉,如師藝學稀。
另一位畫僧平上人,曾為大學者李覯畫肖像,甚得神韻。李覯《盱江集》有詩謝之。
北宋諸帝好請畫師畫御容,太宗(九七六——九九七年在位)時,京城相國寺僧無靄就應召為皇帝寫真,以技高而受到太宗的褒獎。他兼工畫竹,劉道醇《聖(宋)朝名畫評》稱他與五代畫家唐希雅、董羽同為開寫竹畫科的先驅。
仁宗(一○二三——一○六三年在位)時,嘉禾(今浙江省嘉興市)僧人維真,應召赴京畫御容,稱旨,賞齎甚厚,一時名公貴人皆以他畫像為榮。事見《圖畫見聞志》。又據《畫繼》載,僧人妙善亦奉旨給皇帝畫像,蘇東坡有詩贈之。而據《乾道庚寅奏事錄》,哲宗(一○八六——一一一○年在位)時,成都僧人表祥,俗姓蘇,則在妙高台壁間為蘇東坡畫像,蘇氏愛之,自題像雲:
目若新生之犢,心如不系之舟。
要問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崖州。
北宋的佛教人物畫僧亦身手不凡。江陰人曇素,嘉佑(一○五六——一○六三年)時曾為江陰廣福寺西廡殿後壁繪《梁武帝召張僧繇寫志公變相圖》,筆力遒勁,神氣欲生,見者莫不驚奇不已,事載《江陰新志》。吳縣人法能,善繪羅漢,有《五百羅漢圖》,形態生動,各具個性。秦觀將他譬為東晉大畫家戴逵,事載《吳縣志》。成都清涼寺僧智平,以擅長繪觀音出名,曾為水陸院普賢閣畫觀音像,頗得慈祥威儀之旨;成都柏齡院僧人虛已,亦為水陸院普賢閣作壁畫,人物之外,兼工山水;成都華陽(今屬四川省成都市)畫僧周純,佛像師法李公麟,不用朱碧傅染,而以白描為之;兼長花鳥、山水,並提出書畫相通之說。以上三畫僧事,俱見《畫繼》。
丙、花鳥畫僧
北宋前期的花鳥畫僧以江南為盛。如與晚唐畫僧同名的夢休,好用顫掣之勢作花鳥竹石,多飛白墨趣,虛實相間,分外靈動,給人以美的享受;又如毗陵(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居寧,所畫草蟲,筆力勁俊放逸,墨簡而趣遠,梅堯臣《宛陵先生集》有詩句評其曰:
寧心實神授,坐使群輩伏。
北宋中後期的花鳥畫僧不局於江南一隅,有《畫繼》所載之善繪花鳥的建陽人寶覺;《圖繪寶鑒》所載之善繪梅竹的筠州(今屬江西省高安縣)人惠公,善繪墨竹的嘉州(今屬四川省嘉定市)人道臻,善繪草蟲的夾江人覺心;《畫史會要》所載之善繪白描荷花的長沙人希白等;而黃庭堅《山谷集》所載之善繪梅花的會稽人仲仁,則為同儕中最出色者。
仲仁居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華光寺,故號華光。他酷愛梅花之高潔,便在寺的周圍遍植梅樹,每逢花盛時節,乃移床於梅花之下,呤詠終日;偶見月夜窗前疏影橫斜,肅然可愛,遂鋪紙落墨繪梅花之形,因此畫藝猛進,愈作愈高。仲仁畫梅,改傅彩為水墨,甚得清雅之風,華鎮對此別開生面的創舉殊為欣賞,於《雲溪居士集•題仲仁墨卷梅花》詩雲:
世人畫梅賦丹粉,山僧畫梅勻水墨;
淺籠深染起高低,煙膠翻在瑤華色。
寒枝鱗皴節目老,似戰高風聲淅瀝,
三蒼兩朵筆不煩,全開半函如向日。
疏點粉黃危欲動,縱掃香須輕有力,
不待孤根暖氣回,分明寫出春消息。
仲仁的作品流傳日本,君台觀藏有其作梅、竹圖,見日本《君台觀左右帳記》。仲仁的藝徒也很多,如江西清江人楊補之,畫僧松齊、稱上人等。楊補之的弟子畫僧仁極,字澤翁,俗姓童,善墨梅,堪稱仲仁的再傳弟子,他還兼作山水竹石,有出藍之勝,事見《圖繪寶鑒》等。
丁、其他畫僧
北宋畫僧中還有一位畫龍水的高手傳古,他是四明(今浙江省寧波市)人,因居於海濱,故對波濤之勢多所領悟,筆墨遒爽,善為巨龍蜿蜒之狀。建隆(九六○——九六二年)間名重一時,垂老筆力益壯。皇建院有其所畫龍水屏風,似有龍呤濤聲,時號絕筆。據《宣和畫譜》所記,僅御府收藏其作就達三十一幀之多。傳古的法徒德饒、無染、岳闍黎,皆善畫龍水,各臻其妙,有聲於畫壇。
4.南宋的畫僧
甲、山水畫僧
宋南渡後,政局稍安,朝廷便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恢復畫院。爾後一百餘年間南方因相對無戰事,經濟繁榮,宗教、繪事亦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山水畫僧初期以隆師為出名。其畫風簡率,以意取勝,鄭剛中《北山文集》記其事。淳熙(一一七四——一一八九年)時的畫僧老悟,所繪江南山水頗類巨然,得平淡天真之意,《裘竹齋詩集》有句詠之。
南宋中期的山水畫僧德止,號清谷,江西人,書畫詩文俱精,曾為廬山尋真觀左右壁作山水畫,朱熹為之題詩,事見《畫史會要》。
南宋後期的山水畫僧以若芬影響最大,他字仲石,號玉澗,婺州(今浙江金華)人。少年出家,雲游江湖四十載,山川萬象,摹記於心。晚年居杭州上天竺寺,將胸臆丘壑傾諸筆端,所作奔放簡括,水墨淋漓,變金碧繁麗為蒼茫雄奇,駭人心目。金履祥《仁山文集》、王柏《魯齋集》、吳師道《吳禮部集》,皆有詩詠之。若芬的畫作《廬山圖》、《遠浦歸帆圖》等,今藏於日本,深受日本觀眾喜愛。
會稽僧人超然,為晚宋山水畫家,其作之峰巒礬頭,酷似郭熙,多北方雄峻之勢;而水口、屋宇、林石、坡灘,多南方蕭散之致,人譬之如巨然。亦畫人物及竹圖,見《圖繪寶鑒》。
乙、人物畫僧
吳興僧人梵隆,是南宋有名的人物畫家。他字茂宗,號無住,所繪佛像,以高古游絲白描取勝,筆墨閑遠,頗類李公麟。宋高宗(一一二七——一一六二年在位)極喜其畫,每見輒品題之,並賜庵居於禁苑附近的萬松嶺金地山。陸游《渭南文集》著錄其事。
稍晚於梵隆的江西畫僧德源,亦善繪人物,有《三壽圖》,描繪老翁壽高神旺之態,給人以幸福與慈祥之感。丞相周必大《平園集》有句贈雲:
香山已寫丹青像,洛誦仍憑副墨傳。
另一位江西畫僧慧上人,為吉水南禪寺上座,曾學畫於杭州,以擅長護法天王像出名,事見文天祥《文山集》。
丙、花鳥畫僧
南宋前期的畫僧因師,以善畫花果見稱,所作葡萄,晶瑩鮮熟,令人生津,陳造乃作《題因師浦桃圖詩》見贈,載陳氏《江湖長壽集》。剡溪(今屬浙江省嵊縣)畫僧瑩上人,以善繪梅花著名,陸游題詩稱贊;客居南嶽(今屬湖南省衡陽市)的光上人,亦以畫梅聞名,道學大師張栻為之題畫,皆見《題畫詩類》。
南宋後期的花鳥畫僧法常獨秀於眾,他號牧溪,俗姓薛,四川人,住浙江天台山萬年寺。富正義感,曾因抨擊權相賈似道誤國,而遭受迫害。法常為畫僧無準的弟子,善繪猿鶴、龍虎、山水、人物等,皆隨筆點墨,兼工帶寫而成,趣味簡遠,形似而神完;寫生疏果尤見功力,富有天趣。吳太素《松齋梅譜》、庄肅《畫繼補遺》皆敘其事。無准、法常師徒之作,在南理宗(一二二五——一一二六四年在位)時即已傳到日本,今東京大德寺藏有法常繪《猿圖》、《觀音像》等。法常的畫作對日本的禪畫產生巨大地影響,因此被日本列為國寶或重要文化財產。
居住杭州西湖六通寺的蘿窗,與法常畫意相類,頗多禪趣,影響也遠播東瀛,日本君台觀藏其作,見《君台觀左右帳記》。
此外尚有善畫梅花的僧定,趙孟堅《梅竹譜》稱其作梅花,枝粗而花工,甚得工意相濟之趣;鐵鑒,善畫墨竹,彭蘊燦《耕硯田齋筆記》稱,宋元詩人對其墨竹多所題詠;圓悟,號枯崖,福州人,住崇安開善院,與朱熹友善,所繪竹石常得朱熹稱頌,事見《福州府志》。
丁、其他畫僧
樓鑰《攻瑰集》記杭州靈隱寺僧智融為南宋初期畫僧,俗姓刑,名沚,開封人。南渡後出家,善畫龍、牛等,寥寥數筆,而形神俱見。牛圖尤其活潑可愛,乃以「老牛」自號。
宋代還有許多畫僧,活躍於畫壇。如山水畫僧有四川之志堅,成都四天王院之智永,遂寧之智深,浙江杭州之真慧,佚籍之明川;人物畫僧有四川峨嵋之道宏,導江(今四川省灌縣)之紹祖,成都清涼寺之智平及其弟子、成都不動尊院之祖瑩,彭城(今江蘇省銅山縣)之敏行,浙江永嘉之擇仁,佚籍之智什、彥深、行上座等;花鳥畫僧有佚籍之真惠,杭州西湖長慶寺之惠舟等,因文獻僅載其事,而未詳其南、北宋之時代,故列於此,以見宋代畫僧發展的興旺。
5.元代的畫僧
元代雖前後不足百年,但作為統治者的蒙古貴族因信奉藏傳佛教,且倡多教並重,所以佛教長盛不衰;同時元代取消科舉,許多文人不得入仕,受到民族歧視,乃轉隱於禪,使佛界文化素養比以往有所加強。畫僧的文人趣味亦濃烈於前代,畫作寫意功能得以深化,人們尤鍾情於梅、蘭、松、竹、葡萄等題材,藉以抒寫高潔之懷,花鳥畫科出現前所未有的發展。相對而言,其他畫科就略見遜色。
甲、山水畫僧
據李日華《六研齋三筆》載,元初山水畫僧以「四隱僧」之一的本誠為著名。他號覺隱、凝始子、道元等,山水學巨然,疏曠自然;兼工翎毛竹石。常托古人之名作畫,以避世俗求索。同時的北方畫僧溥光,字玄暉,號雪庵,俗姓李,大同人,及其法弟溥圓,俱工山水,多中原雄峻氣象。溥光還被趙子昂薦舉入朝,賜號玄悟大師,事載陶宗儀《書史會要》。此外,陳繼儒《書畫史》所載之僧用,字汝舟;王逢《梧溪集》所述慈報寺長老南嶽雲,亦善繪山水。元末的山水畫僧以順帝(一三三三——一三六八年在位)時瑞上人為出名,所作蕭散寧和,給人以出塵之思。劉伯溫《劉文成公集》有贈其句雲:
上人性癖耽山水,應是王維第二身。
乙、人物畫僧
元代有幾位專攻佛教人物的畫僧,雖在國內名氣不大,但其作品卻因禪趣洋溢而在日本頗受歡迎,如善繪彌勒佛的諭法師,善繪文殊菩薩的雪澗,和善繪羅漢的道明,皆名播扶桑。《日本現存支那名畫目錄》、《君台觀左右帳記》、東京大學鈴木敬教授編《海外所存中國繪畫圖目》等書均有記錄。另據蒲道源《閑居叢稿》,元代畫僧樵枯子也善繪羅漢,雖不如五代貫休,但亦得其彷彿,頗多誇張之美。
除佛教人物外,元代畫僧工寫貌者以京口(今江蘇省丹徒縣)人鏡塘為出名,貢師泰《玩齋集》中有詩頌其藝;長蘆(今河北省滄縣)人僧海,字一舟,亦工人物肖像,見《書畫史》。
丙、花鳥畫僧
元初杭州西湖瑪璃寺僧溫日觀以善繪葡萄出名。他字仲言,號知歸子,華亭(今屬上海市松江縣)人。為人正直,曾面斥盜掘南宋皇陵的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伽。溫日觀好以草書法畫墨葡萄,以手潑墨,然後揮毫,迅於行草,收拾散落,頃刻而就。可謂手指、毛筆合用,技藝高超,別出一格。他借葡萄以喻玄珠,表達皈依佛門、不肯阿附權貴的磊落襟懷。袁桷《清容居士集》頌其高尚氣節雲:
醉里蒲萄墨為骨,秋葉東西雲鬱勃;
裹繒急點數玄珠,不識公卿是何物。
溫日觀的葡萄圖早就流傳到日本,人們欣賞其氣節、畫藝,視其作如珍品。如今美國也珍藏其作,如柏克萊加州大學高居翰(James F•Cahill)教授之「景元齋」就藏有溫日觀的《葡萄圖軸》。
居住南嶽的畫僧松庵上人,也好作水墨葡萄以抒志節,《傅與勵詩集》有詩誦其品德。
溫日觀的松江同鄉普明,則以畫蘭出名。他號雪窗,俗姓曹,居蘇州承天能仁禪寺、嘉定菩提寺。普明所作,蘭葉扶疏,幽香浮動,將蘭花清高純潔之象徵含義,一一流露於縑素,深受僧俗的好評,以致江南一帶出現「戶戶雪窗蘭」的風俗,黃晉《金華先生文集》記錄其事。他的作品及《畫蘭筆記法》被日本來華僧人攜歸,對日本畫壇產生了影響。借蘭抒情的畫僧還有李祁《雲陽集》所載之無詰,《圖繪寶鑒》所載之妙圓,《書畫史》所載之蘇州畫僧宗瑩,《平湖縣志》所載之道隱,邵瑛《桂隱集》所載之天台僧人枯林等。
四明畫僧祖柏,字子庭,為南宋大臣史彌遠的後代,入元後為僧,著有《不系舟集》,表達對自由的嚮往,並畫松柏言志。他筆下的松柏,超然出塵,有一種卓然獨立的傲骨和無畏寒暑的浩然氣勢,藉以自喻堅貞高尚之心。顧瑛《草堂雅集》有詩贊曰:
虛舟元不系,湖海至今稱;
悟得庭前柏,方為物外僧。
空空無我相,落落有誰應;
背向東山往,東山氣倍增。
祖柏的松樹圖等,亦被日本來華僧人攜歸,有的至今保存完好。此外,《梧溪集》所載的東吳(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畫僧僧蓮,也是元代畫松的高手,所繪亭亭獨立,偉岸雄奇。
竹子向有虛心、不易節等特徵而被畫家當成高風亮節的象徵。元代畫僧借墨竹寄託胸臆者甚多,名著者有《圖繪寶鑒》所載之妙圓、智浩、允才、海雲及弟子智海,《畫史會要》所載之華亭人時溥,《書畫史》所載之南昌人大訴,《六研齋三筆》所載之方崖等,往往筆下三梢五葉,而情趣自生。借梅表達高潔的畫僧有《嘉興府志》所載之慧梵,《松雪齋集》所載之惟堯、恢上人等。其中畫僧慧梵兼工水仙,並在居處遍植梅花、水仙,用作寫生與欣賞,故而落墨功夫不凡,深得其妙。
丁、其他畫僧
除上述題材外,元代畫僧涉獵蟲、魚、龍等畫題,如慧甄作《腐瓜行蟻圖》,藉以諷刺一些貪官污吏如逐臭之蟻,虞集為之題詩,事見虞氏《道園學古錄》;順帝時畫僧仲山,好繪游魚,以寄託自由自在之思,劉伯溫《劉文成公集》有詩稱賞;而畫僧性天然、絕照善繪龍,以示對護法神物之尊重,前者事見富恕《林屋山人漫稿》,後者見李存《俟庵集》。
三、唐五代宋元畫僧的美術貢獻
經過上述的發潛彰幽,史實不僅雄辯地說明唐五代宋元畫僧的人才濟濟,佛教界的多才多藝。而且還向世人揭開如此真諦:隨著歷史的演進,畫僧們不斷地在美術上大顯身手,對佛教文化、美術事業、中外文化交流皆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除去畫僧對佛教文化的重要貢獻(如以繪畫形式去形象地弘揚佛教之偉大、佛教之善良,如以繪畫去美化環境等)及對中外文化交流的卓越成就(如以繪畫交流佛教思想、記錄中外僧人活動等)外,我認為畫僧對美術事業的貢獻至少在以下幾方面是值得大書的:
一是畫僧在繪畫的各個領域,如山水、人物、花鳥、動物等畫科及美術理論、美術教育上皆有成績,發展是全面的。
二是藝術貴於創新,畫僧聰穎好學,在美術發展史上亦有許多創新與建樹。如:
五代山水畫僧巨然,與其師董源一起,為江南山水畫派的創立奠定基礎,使山水畫至「董巨」為之一變。
人物畫僧貫休,以誇張浪漫的手法表現梵式羅漢,既使畫像增添了抒情之趣,又給羅漢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從而更富有藝術感染力,對後來的釋像人物寫意畫之發展起到啟蒙的作用。
北宋惠崇的山水小景,活潑多趣,如突起之異軍,打破當時崇岳峻嶺式與全景式山水一統畫壇的局面,以詩情畫意、情景相融的鄉野逸致而令人耳目一新,使繪畫的抒情趣味得到深化,自然界局部之美得以顯現。
仲仁的梅花,變傅彩為水墨,梅花象徵的清純高潔品性,在濃淡有致的墨韻中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前無古人,後有來者,推動了水墨寫意畫的發展。
元靄寄情於竹,成為開畫竹一科的先驅。
周純的書畫相同之說,成為文人畫家趙子昂「書畫同源」說之嚆矢。
南宋的法常,將禪宗的悟性融入畫理,以中得心源的筆觸,簡率而概括地將對象形象地表達出來,促使畫壇擺脫物界之束縛,發揮主觀能動。
元代的溫日觀、雪窗、柏子庭,借葡萄、蘭花、松樹等自喻喻人,激勵氣節,表達高尚之情操,深化了繪畫的象徵意義,拓展了繪畫的表現功能,張揚了中國畫的內在精神。
三是畫僧對當時與後世的畫壇皆產生了積極地影響。如:
唐代師道的護法諸天像、法成的菩薩像,以形神兼備而被奉為當時宮廷藝術與民間繪畫匠繪制佛教人物的樣本。
五代巨然的江南山水,不僅當時就有人起而效尤,而後元代高克恭、「元四家」之吳鎮,明代「吳門畫派」之沈周、文徵明,「松江畫派」之董其昌,清初「四王畫派」之王時敏、王石谷等,皆奉其為南宗山水之圭臬,從中涉取技法營養。
貫休的誇張畫風,對北宋梵隆的佛教人物,明末陳洪綬、清代金農之變體人像的創作,均起到不同程度的啟發。
北宋惠崇的山水小景,受到蘇東坡、米芾、沈周、徐渭、董其昌等歷代文人畫家的推許,而南宋宮廷畫師馬遠、馬麟父子,元代民間畫工王崇玉等,亦師法其意,捕捉山水小景,野趣盎然。
仲仁的墨梅,經其徒楊補之的弘揚,卓然秀出,南宋趙孟堅、元人王冕、清人石濤等皆宗其藝。
居寧的逸筆草蟲,在江南常州一代甚為流行,元人方君端、明人呂敬甫等皆學之彌篤,影響達數百年之久。《武陽縣志》、《書畫史》亦記其事。
四是畫僧在中外美術交流中有重要的作用。如:
北宋仲仁之墨梅、若芬之山水,南宋無准、法常師徒之花鳥、人物、動物,大多通過中日佛教界人士之交流,傳入東瀛,被奉為禪畫之典型。日本室町時代(一三三三——一一五七三年)的大畫家可翁、默庵靈淵、大巧如拙、雪舟等揚、狩野元信等,皆被其澤,其中默庵靈淵還有「牧溪再來」的美譽,日本學者町田甲一的《日本美術史》記此史實。
四、余論:不容忽視的畫僧畫
唐五代宋元畫僧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應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一是畫僧的虛心好學與刻苦努力。如唐代師道之師事吳道子,五代巨源之師事董源,不二不異,殊見成就;如唐代道芬之潛心繪事,精進不懈,死而後已。
二是畫僧與民間畫工、宮廷畫師以繪畫為謀生手段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是以畫為寄託,以畫為樂趣,故能不受外界商品經濟之干擾,能較獨立地作畫,抒發自己對美的追求,創造出高於生活的作品。
三是畫僧在晨鍾暮鼓聲中生活,較失意宦海的文人士大夫畫家而言,更少一層凡俗的束縛,而多一層禪思的切身體會,因能將自己對自然的感悟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誠如六祖《壇經》所雲:吹卻迷妄,內外明澈,於自性中,萬法皆見。從而能發揮「中得心源」的主觀能動,不被見聞覺知所縛,將一切惡境皆變為殊勝之境,令人身心無礙,所作亦充溢出塵之思、清高之感。
四是畫僧所居大多為自然環境保護較好之叢林蘭若,能直接接觸自然、接觸鄉野,較他人易獲得自然天真、淡泊寧靜的創作環境,外師造化。而這正是畫家創造佳作所需的基本客觀條件。
基於上述原因,畫僧所作乃易具有較強之哲學性、文學性、自然性及藝術感悟性,從而形成簡遠不凡的畫風,對明末清初畫僧群體的藝風,產生了直接地影響。如八大、石濤的花鳥畫,多法常之禪思、仲仁之墨韻;石溪、弘仁的山水畫,多巨然之天真、惠崇之空靈;八大的蟲魚、無可的樹石,多溫日觀之情緒、雪窗之含蓄,令人尋思不已。凡此種種,即可知畫僧畫風之淵源。
因此,在中國繪畫史上,畫僧不僅譜寫了燦爛的篇章,而且完全可以與文人士大夫、民間畫工、宮廷畫師相侔,在美術家的行列中佔有重要的一席。
5. 2021濟寧最新賞花地圖 濟寧賞花去哪裡
任城區賞花地圖 高新區賞花地圖 太白湖新區賞花地圖 嘉祥縣賞花地圖 賞花地點推薦 在濟寧如果是想要去賞花,可以考慮一下下面的這些地方,其實目前在濟寧不同的區域都會有不同的景點可以去賞花,大家可以自己規劃好路線,不過周末的人一般都會比較多呢。
任城區賞花地圖
1、洸河路
紫荊(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國旗紅紫薇(花期6月至10月)、高桿月季(花期5月至11月)
2、琵琶山路
高桿月季(花期4月至11月)
3、鳳凰台植物公園
玉蘭花、桃花、櫻花、梨花、海棠花(花期3月至4月上旬)
4、南池公園
連翹、玉蘭花、杏花、梨花、桃花、垂絲海棠、西府海棠、櫻花、紫荊(花期3月至4月)、荷花(花期6月至7月)、紫薇(花期7月至9月)
5、森林公園
櫻花、碧桃(花期3月至4月)、牡丹(花期4月下旬)、芍葯(花期5月中上旬)
6、琵琶山北路
白玉蘭(花期3月)、月季花(花期5月至10月)、紫薇(花期7月至9月)
7、西二環
櫻花、碧桃、北美海棠、西府海棠、絢麗海棠、紅寶石海棠(花期3月至4月)、紫薇花(花期7月至9月)
8、古槐北路
北美海棠(花期3月中下旬)、高桿月季(花期4月至11月)
9、北二環西延
櫻花、碧桃、北美海棠、紅寶石海棠、絢麗海棠(花期3月至4月)
高新區賞花地圖1、蓼河公園
美人梅、榆葉梅、碧桃、櫻花、紫葉李、紫荊、丁香、海棠(花期3月中下旬)、鬱金香(花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月季(花期4月至11月)、木槿、紫薇(花期6月至9月)
2、楊家河公園
榆葉梅、海棠、紫葉李、玉蘭、碧桃、櫻花(花期3月中下旬)、鬱金香(花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木槿、紫薇(花期6月至9月)
3、聯華路
紫荊、桃樹、紫葉李、海棠、櫻花(花期3月中下旬至4月)
4、崇文大道
連翹、桃樹、紫荊、紫葉李、海棠、丁香、櫻花(花期3月中下旬至4月)、高桿月季(花期4月至11月)、木槿、紫薇(花期6月至9月)
5、德源路
海棠、丁香、美人梅、桃樹、櫻花、紫荊、紫葉李(花期3月中下旬至4月)、木槿、紫薇
(花期6月至9月)
6、327國道
紫葉李、桃樹、海棠、櫻花(花期3月中下旬至4月)、月季(花期4月至11月)
7、孟子大道
白玉蘭、連翹、海棠、櫻花、紫荊、紫葉李(3月中下旬至4月)、木槿(花期6月至9月)
8、祥濟路
櫻花(花期4月中上旬)
9、凱旋路
紫葉李(花期3月中下旬)
太白湖新區賞花地圖1、漁皇路
染井吉野櫻(花期3月中下旬)
2、河都路
巨紫荊、叢生紫荊(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
3、譚崗路、許庄路
流蘇花(花期4月底至5月初)
4、奧體路、洸府河路
絢麗海棠、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
5、北湖西路
碧桃(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
6、濟安橋南路
榆葉梅(花期3月中上旬)
7、石佛路、火炬路
連翹(花期3月中上旬)
8、北湖灣
杏花(花期3月上旬)
9、市民公園
玉蘭花、大島櫻、普賢象櫻、染井吉野櫻、垂絲海棠(花期3月中下旬)、粉黛亂子草(花期9月至11月)
嘉祥縣賞花地圖曲阜市賞花地圖
金鄉縣賞花地圖
鄒城市賞花地圖
賞花地點推薦楊家河公園
每年4月中下旬,楊家河公園鬱金香會大面積開放,紅的、黃的、紫的、粉的花朵高高佇立在葉片中央,在陽光的映照下嬌艷奪目。
蓼河濕地公園
漫步蓼河畔,鬱金香已含苞待放,4月初將是盛花期,盛開的鬱金香嬌艷欲滴,色彩艷麗,特別適合近距離欣賞。
濟寧人民公園
濟寧人民公園始建於1962年,是濟寧市區建成最早的一處公園,每到春季,迎春花、櫻花、海棠、牡丹花等競相開放。
老運河
春滿運河兩岸,運河兩岸的垂柳冒出了新芽,在運河邊閑坐,樹蔭下享受這份來濟寧古建老運河的靜謐。
6. 成都在哪裡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市名
成都市(英語:Cheng 拼音:Chéngdū Shì)英文舊譯:chengtu。別稱「蓉城」、「錦城」、「天府之國」。
經緯度
市中心位於北緯30.67度,東經104.06度。遠眺市中心(點擊查看大圖)
轄區
19個。成都市共轄9個區、4個市、6個縣。
主要領導
市委書記李春城,市長葛紅林。
城市面積
12390平方公里(中國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第8名)。中心城區面積598平方公里。市轄區面積1418平方公里。
海拔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海拔最高處為大雪塘峰,海拔5364米。
人口
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2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7萬人。常住人口1270.6萬人,增加12.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
民族
成都市擁有中國56個民族中的54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為漢族。少數民族總人口60538人。2/3的人居住在市區。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UTC+8)。成都市所在的時區為UTC+7。
郵政編碼
610000
電話區號
028(+86)
汽車號牌
川A
市花
芙蓉
市標
太陽神鳥,從金沙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圖樣代表成都
市樹
銀杏
[編輯本段]氣候
一、氣候概況
成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日照較少。多年年平均氣溫為16.2℃,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7.3℃,年極端最低氣溫為-5.9℃,最熱月出現在7~8月,月平均氣溫為25.4和25.0℃,最冷月出現在1月, 月平均氣溫為5.6℃;年總降水量為918.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月降雨量分別為225和229毫米,降雨最少月份為12和1月, 月降雨量分別為6毫米左右.暴雨期普遍出現在5~9月,常年暴雨出現的始終期分別在6月底7月初和8月下旬。
二、各季的主要氣候特點
冬季:冬無嚴寒,對小春和畜牧生長有利,連續的多霧天氣對交通航運影響較大,冬干、寡照比較明顯。
春季:氣溫回升較早,對林木和小春作物生長有利,但忽升忽降不穩定,易出現持續低溫或「倒春寒」,影響大春作物適時播種或造成爛種爛秧。
初夏:溫度適中,日較差較大。
盛夏:夏熱多雨、光照強
秋季:秋短陰涼多綿雨的天氣和秋長秋高氣爽的天氣都有出現。
[編輯本段]簡介
成都(Chéngdū)位於中國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會,中國副省級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經濟、文教中心,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單列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國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成都古為蜀國地,秦並巴、蜀為蜀郡並建城,漢因織錦業發達專設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之稱,五代蜀時遍種芙蓉,故別稱「芙蓉城」,簡稱「蓉」,1921年設市。
1993年,成都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樞紐,綜合實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已獲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海濱新區之後又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編輯本段]一、歷史沿革
市名來歷
解放前的成都
成都歷史悠久,有「天府之國」、「蜀中江南」、「蜀中蘇杭」的美稱。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築城池。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綉」,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成都是中國城址未變、延續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於前311年),僅次於江蘇的蘇州(建於前514年)。
歷史沿革
成都是我國西南開發最早的地區,是全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有確切記載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但在21世紀出土的金沙遺址把成都的建制歷史提前到(約前1200~前650)。已經超過蘇州的建城時間。早在公元前四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並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陽建制修築城垣。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其他手工業如巢絲、織綢、煮鹽、冶鐵、兵器、金銀器、漆器等手工業也很發達。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成為全國六大都市(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成都)之一。「少城」為成都商業最發達的城區,那裡商品堆積如山,商店、貨攤櫛比。此外,漢代成都的文學藝術也達到很高的水平,司馬相如、揚雄、王褒是為時全國最有名的文學家,成都出土的漢代畫象磚和畫象石,繪畫精美,內容廣泛。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四大名城(長安、揚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經濟地位有所謂「揚一益二」(揚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綉」為全國三大名綉之一,「蜀錦」被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一。成都是中國雕板印刷術的發源地之一,唐代後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國重要的菜市、蠶市外,還有「草市」,即分布在鄰近地區的鄉鎮集市。唐代成都文學家雲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開發了開摩河池、百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一叢林」。
宋朝時期,成都鼎興,經濟文化更加發達。絲綢業規模擴大,品種增多,蜀錦花樣由唐時的10多種發展到宋朝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樣,每年成都上交絲綢商品,佔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成都造紙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規定,國家圖書館的書必須用成都造的麻紙來抄寫。唐宋之時,成都城東西南北都設有專門的蠶市、葯市、花市燈會。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
宋元以後,成都為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設立布政使司,設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順治將四川布政使司改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歷史上正式出現。辛亥革命後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廢除成都府設治所,改稱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1921年,成都、華陽兩縣合並為市,成立市政籌備處,處以下設總處、文牘、法治、會計、調查、庶務六科。1922年,市政籌備處改名為市政公所。1928年,設市政公所為市政府,國民政府置成都市為省轄市和四川省省會。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銷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為四川省省會。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成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城市之一。
載入史冊
世界第一:始建於公元前250年左右,歷時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61年在臨邛開采深井天然氣,用於制鹽、煮飯和照明;成都的蜀錦,又稱「錦綉緞」,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錦緞絲織品,東漢(公元25-220年)年間的足踏織錦機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織機;到漢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成都成為了世界漆器工藝的中心和茶文化的誕生地;到唐代,成都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雕版印刷術,成都的卞家《陀羅尼經咒》、西川過姓金剛經殘頁、成都樊賞家歷殘頁為世界現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北宋(公元960-1126年)年間這里的商人聯合發行了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這里設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
中國第一: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這是中國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這里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官辦學堂「文翁石室」;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時的司馬相如、枚乘、賈誼、楊雄、王褒奠定了漢賦的基礎;後蜀主孟昶(公元943-965年)親筆書寫了中國第一幅春聯「豐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公元355年之前,常璩編纂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誌書《華陽國志》;後蜀人趙崇祚編輯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花間集》;公元1082年前後北宋名醫唐慎微撰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葯典《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公元10世紀,成都畫家黃筌開創了中國工筆花鳥畫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後蜀主孟昶特創「翰林圖畫院」,成為中國最早的皇家畫院;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早在漢代,成都的俳優百戲就很突出,在成都出土的漢代說唱俑,造型活潑,在中國同類文物中無出其右者。這是成都獻給世界的珍貴禮物,也是成都文化的精華所在。
[編輯本段]二、地理環境
方位
成都市區圖
成都位於成都平原中部。介於東經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緯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間。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資陽市毗鄰,西南與雅安市相接,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與眉山市相連。東西最大橫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6公里,轄區總面積1239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98平方公里。現轄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雙流縣、郫縣、溫江區、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等9區6縣,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4市。
地理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內海拔387-5364米,東界龍泉山脈,西靠邛崍山。西部為縱貫南北的龍門山脈。平原面積佔36.4%,丘陵面積佔30.4%,山區面積佔33.2%。平原地區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降0.3%。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日照時數1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區位於成都平原東部,平均海拔約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位於岷江幹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網呈扇形展開在廣闊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
[編輯本段]三、行政區劃
成都市共轄10個區、4個市、6個縣。行政區劃
青羊區
面積6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75.3萬。郵政編碼610031。區人民政府駐江漢路222號。轄太升路、草市街、西御河、汪家拐、黃瓦街、新華西路、草堂、府南、東坡、金沙、黃田壩、蘇坡、文家14街道。
錦江區
面積62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67.4萬。郵政編碼610011。區人民政府駐書院南街。轄鹽市口、春熙路、督院街、合江亭、龍舟路、蓮新街、雙桂路、沙河、書院街、水井坊、牛市口、東光街、獅子山、柳江、三聖、成龍路16街道。
金牛區
面積10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104.8萬。郵政編碼610036。區人民政府駐沙灣路65號。轄九里堤、駟馬橋、黃忠、人民北路、西華、茶店子、撫琴、西安路、五塊石、金泉、荷花池、營門口、鳳凰山、沙河源、天回15街道。
武侯區
面積7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約90.7萬。郵政編碼610041。區人民政府駐武侯祠大街。轄漿洗街、望江路、玉林、跳傘塔、火車南站、雙楠、晉陽、紅牌樓、機投橋、金花橋、簇錦、簇橋、華興13街道。
成華區
面積111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80.9餘萬。郵政編碼610051人民政府駐一環路東二段。轄二仙橋、猛追灣、跳蹬河、新鴻路、萬年場、雙橋子、桃蹊路、雙水碾、建設路、青龍、保和、聖燈、龍潭、府青路14街道。
高新區 轄芳草、肖家河、石羊場、桂溪、合作5街道。
龍泉驛區
面積555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57.4萬。郵政編碼610100。區人民政府駐龍泉街道。轄龍泉、大面、十陵、同安4街道,洛帶、西河、柏合、黃土、茶店、洪安、山泉7鎮和萬興鄉。
青白江區
面積392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38.5萬。郵政編碼610300。區人民政府駐大彎街道。轄大彎、紅陽2街道,姚渡、龍王、彌牟、大同、城廂、清泉、祥福7鎮,福洪、人和2鄉。
新都區
面積481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66.6萬。郵政編碼610500。區人民政府駐新都鎮。轄大豐、三河、石板灘、新民、新都、新繁、泰興、斑竹園、清流、馬家、龍橋、木蘭、軍屯11街道。(同名鎮和街道合署辦公)。
溫江區
面積277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39.3萬。郵政編碼611130。區人民政府駐柳城街道。轄柳城、天府、湧泉、公平4街道,永寧、永盛、壽安、和盛、萬春、金馬6鎮。
崇州市
面積1090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65.5萬。郵政編碼611230。市人民政府駐崇陽鎮。轄崇陽、懷遠、元通、三江、三郎、廖家、街子、文井江、觀勝、羊馬、道明、王場、隆興、江源、白頭、大劃、梓潼、崇平、榿泉19鎮,雞冠山、濟協、集賢、錦江、公議、燎原6鄉。
邛崍市
面積1377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65.7萬。郵政編碼611530。市人民政府駐臨邛鎮。轄臨邛、固驛、平樂、羊安、火井、夾關、水口、桑園、牟禮、冉義、回龍、高埂、前進、高何、臨濟、卧龍、天台山、寶林18鎮,道佐、油榨、茶園、南寶、大同、孔明6鄉。
都江堰市
又名:灌縣,面積1208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61.7萬。郵政編碼611830。市人民政府駐灌口鎮。轄灌口、幸福、蒲陽、聚源、崇義、天馬、石羊、柳街、玉堂、中興、青城山、龍池、胥家、安龍、大觀、紫坪鋪、翠月湖17鎮,向峨、虹口2鄉。
彭州市
面積1420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78.6萬。郵政編碼611930。市人民政府駐天彭鎮金彭東路8號。轄天彭、葛仙山、隆豐、敖平、九尺、蒙陽、新興、通濟、麗春、磁峰、桂花、軍樂、三界、昇平、紅岩、致和、白鹿、龍門山、丹景山、小魚洞20鎮。
金堂縣
面積1156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87.3萬。郵政編碼610400。縣人民政府駐趙鎮。轄趙鎮、淮口、五鳳、竹篙、土橋、白果、三星、官倉、清江、隆盛、雲合、廣興、高板、福興、趙家、金龍、轉龍、三溪、又新19鎮,平橋、棲賢2鄉。
雙流縣
面積1068平方千米,2006年末戶籍人口93.5萬。郵政編碼610200。縣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轄東升、西航港、華陽、中和4街道,太平、永興、籍田、正興、彭鎮、大林、煎茶、黃龍溪、永安、九江、黃水、金橋、黃甲、公興、勝利、新興、興隆、萬安、白沙、三星、合江21鎮。
郫縣
面積437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49.1萬。郵政編碼611730。縣人民政府駐郫筒鎮。轄郫筒、團結、犀浦、花園、唐昌、安德、三道堰、安靖、紅光、新民場、德源、友愛、古城、唐元14街道(鎮與街道合署辦公)
大邑縣
面積1548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51.8萬。郵政編碼611330。縣人民政府駐晉原鎮。轄晉原、王泗、出江、西嶺、斜源、董場、韓場、三岔、上安、蘇家、新場、安仁、悅來、青霞、沙渠、蔡場、花水灣17鎮,霧山、金星、鶴鳴3鄉。
蒲江縣
面積580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26.6萬。郵政編碼611630。縣人民政府駐鶴山鎮。轄鶴山、大塘、壽安、西來、大興、甘溪、朝陽湖、成佳8鎮,復興、白雲、長秋、光明4鄉。
新津縣
面積332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30.1萬。郵政編碼611430。縣人民政府駐五津鎮。轄五津、花橋、金華、興義、安西、新平、永商、鄧雙、普興、花源、方興11鎮和文井鄉。
[編輯本段]四、國民經濟
成都的奮斗目標是成為中國中西部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實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並致力於構建中國中西部英特爾位於成都的工廠的金融中心,欲執中西部「總部經濟」之牛耳,目前共有130家世界500強在這里投資興業,有上百家全球研發中心在這里為世界的改變和科技的進步做著貢獻。成都目前在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葯產業,化學化工產業,傢具和鞋業製造產業,動漫和傳媒產業,會展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旅遊業等取得巨大成就,穩步奠定了成都作為我國十大城市的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
[2]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經初步核定,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24.4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35.5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04.0億元,增長18.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84.9億元,增長13.6%。一、二、三產業比例關系為7.1∶45.2∶47.7。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26527元(按2007年平均匯率折算為3634美元),增長13.7%。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691.9億元,增長21.2%,佔GDP的比重為50.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6.7%,拉動GDP增長10.2個百分點。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市從業人員達687.1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99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達360.17萬人,增加50.08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4.5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6萬人,「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7萬人。失地農民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新增11.0萬人。農村勞動力勞務輸出人數達158.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
[編輯本段]五、綜合實力
成都是中國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成都是內陸開放城市和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綜鹽市口商業區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1992年被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評價委員會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第十一位,投資硬環境進入全國40強,在省會城市中第一個榮獲國家衛生城市殊榮。《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3~2004)》成都綜合實力大陸排第九位。
成都市的中央商務區
(CBD)北起新華大道、南至府南河,東起紅星路、西達東城根街,總面積5.5平方公里。其中,中央商務區的核心地區2.45平方公里,包括了春熙路、紅星路、鹽市口、騾馬市、順城街等傳統主要商務、商業區域,全國唯一的品牌格子店「瑪賽格」也坐落於此。今後,將以金融、商務、行政、辦公、賓館等為主。核心區之外的片區是中央商務區的外區,該區域3.05平方公里,將有少量的居住區域。據悉,整個中央商務區總建築面積將達到1300多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僅有130多萬平方米。
金融、證券和保險
2007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39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1.4%,其中企業存款2452億元,增長33.2%;儲蓄存款2466億元,增長7.2%。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4119億元,增長23.8%。個人消費貸款余額874億元,增長60.1%,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794億元,增長64.6%。全年金融機構現金凈回籠175億元。
還有很多內容,是在是復制不了了
7. 誰知道什麼橋上有什麼對聯
渡船橋:
南側聯:一線橋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帶吳歌;
北側聯:春入船唇流水綠,人歸渡口夕陽紅。
東溪橋:泓月色含規影;兩岸書聲接榜歌。
梅縣橋:上聯是「一門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鴻圖,四海揚名,五指峰巒鍾沛國」;下聯是「六朵荊花,七行樓屋,八方齊慶賀,九如獻壽,十分聲價壯橋溪!
南星橋:淑氣風光架嶺送登彼岸,洞天雲漢橫梁穩步長堤。
安平橋:暴雨驟傾萬斛珍珠浮水面;長虹多掛一條金帶束天腰
金鰲玉蝀白練橋:南向題有「銀潢作嶠」四字,有聯曰:
玉宇瓊樓天上下;方壺員嶠水中央。北向題有「紫海四瀾」四字,有聯曰:綉彀紋開環月珥;錦瀾漪皺煥霞標。
爽且靜兮濠濮澗:南邊的橫額是「山色波光相罨畫」,北邊的是「汀蘭岸芷吐芳馨」,對聯分別是:日永亭台爽且靜;雨余花木秀而鮮。蘅皋蔚雨生機滿;松峰橫雲畫意濃。
頤和園中綉漪橋:螺黛一丸,銀盤浮碧岫;鱗紋千疊,璧月漾金波。
諧趣園里知魚橋:月波瀲灧金為色;風籟琤琮石有聲。
鬼斧神工趙州橋: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蒼龍背上行。
懸崖百丈橋樓殿:殿前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
二十四橋明月夜:得勝轅門卸甲;太平沙河洗馬。`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風吹到月三更。
勝水橋頭徐霞客:東側:勝景重新,舟馳人行通海宇;水形依舊,流清湍激映天然。西側:曾有霞客居北坨;依然虹影墜南陽。
蘇州古豐樂橋:水連天長,萬古川源連泰瀆;年老人樂,四時風景勝滁陽。
蜀山大橋:南側:室歙溯來源,兩岸靜涵荊水綠;浙吳通要道,一弓長抱蜀山青。北側:不霽何虹,天遠媧皇來補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為題橋。
蘇州橋:青山綠水百花苑;聚龍醒獅萬年城。
清橋:淮水東邊舊時月;金陵渡口去來潮。
杭州半山橋:欲泛仙槎向何處;偶傳紅葉到人間。
西湖斷橋:斷橋橋不斷;殘雪雪未殘。
浙江新安白沙橋:姿若虹霓,為湖山爭秀色;固如磐石,與水月競久長。
青藤書屋橋亭:未必玄關別名教;須知書戶孕江山。
洛陽江頭萬安橋:潮來直涌千尋雪;日落斜橫百丈虹。
兩翼石碑扶海出;三秋水月渡空行
太守二千石;宗道五百年。
王道扶翼,萬年紀有;皇閣廣大,四海不波。
南浦橋:綠水橋邊,金石足濟交友渡;白雲鄉畔,山川猶護睦親亭。
福建晉江安平橋: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
下黃河第一橋鎮遠橋:天險化康衢,直如海市樓中,現不住法;河堧開畫本,安得雲梯關外,作如是觀。
曾經滄海千層浪;又上黃河一道橋。
大渡橋: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戌嚴防帝國侵。
瀘淀橋:上下影搖波底月;往來人渡鏡中梯。
峨眉雙飛橋:雙飛兩虹影;萬古一牛心。
竇圌山上雙索橋:上下影搖波底月;往來人渡鏡中橋。
青城曲徑多亭橋:青城橋:跋山尋鳥道;磊石壓虹腰。
過溪橋:切斷眾流憑一柱;仰觀四面擁千峰。
凝翠橋:瀑落瑤琴響;山幽薜荔封。
州貴陽城北關外頭橋:說一聲去也,送別河頭,嘆萬里長驅,過橋便入天涯路;盼今日歸哉,迎來道左,喜故人見面,把手還疑夢里身。
泰山雲瞳橋:橋東側建有「酌泉亭」,有題聯多副:且依石欄觀飛瀑;再渡雲橋訪爵松。
曲徑通幽處;連山到海隅。
拔險驚心,到此浮雲成幻夢;登高極目,從茲俗慮自消沉。
風塵奔走,應盡艱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積成功德敢朝山。
斷崖瀑落晴天雨;一線路入青冥端。
廣東大埔高陂橋:一道飛虹,人在青雲路上;半輪明月,家藏丹桂宮中。
武昌蛇山橋:裊裊白雲,不盡帆飛,三峽浪開東海日;
翩翩黃鶴,無邊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一池金玉如如化;滿眼青黃色色真。
8. 我彈琴弦你瑟歌,愛韻共奏兩情歌,曉風拂柳春光照,清蓮雅緻盪煙波,想問這首詩的意思
我彈著琴,你高聲唱歌,琴聲悠揚,愛意纏綿合奏這首情歌。春風吹拂著柳樹,陽光明媚,高貴典雅的清水蓮花盪漾在無盡的煙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