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天蘭花品種
⑴ 岳西翠蘭茶的翠蘭名由來
取名「岳西翠蘭」,其主要原因是這種茶葉,色澤翠綠、形似蘭花,產在岳西。其他緣由還有,一是翠蘭茶是在岳西縣東北部姚河、頭陀河一帶生產的歷史名茶「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研製開發而成的,「翠綠鮮活」的品質特徵突出,因此得名。二是岳西縣屬大別山腹地,生態環境好,蘭草花漫山遍野,引人注目。明崇宗九年(1636年)張獻忠率部攻佔岳西後,將這里命為「蘭花縣」。由於蘭花多,這里的茶葉自然就浸潤了蘭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縣創制的新茶在安慶地區名茶評比中嶄露頭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議,將這種「色翠蘭香」的茶葉,叫「岳西翠蘭」,得到了廣泛認可。三是相傳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鄉境內,有一個叫蘭花的姑娘,美麗嫻淑、心靈手巧,所炒的茶葉質量特優。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攜巨資來到曉天,高價專購蘭花炒制的茶葉。由於家貧,懂事的蘭花姑娘,為了給家多掙錢,就不分晝夜,拚命采呀、炒呀,結果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當地人為了紀念蘭花姑娘,就將她炒制的茶葉叫「蘭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蘭的前身。
岳西翠蘭茶產地——岳西縣,自然生態環境特別優越。縣域地貌以中低山為主體,境內千米以上高峰236座,森林覆蓋率72%,為鄂、豫、皖大別山區唯一純山區縣,為國家生態示範縣。本縣氣候溫涼,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水1425mm,日照率47%,≥1 0℃的年有效積溫4477.7℃,空氣相對濕度77%。土壤呈弱酸性反應,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遠離工業污染,空氣清新,水質潔凈,非常適合名優茶生產。唐代陸羽《茶經》將此地列為壽州和舒州茶區,宋代以後,本區為大別山御用貢茶核心產地。當前,岳西全縣已有茶園1 O.8萬畝,年產干茶1970多噸,茶葉產值9040萬元。
⑵ 安徽舒城曉天有什麼特產
蘭花名優茶、萬佛山野菜、萬佛山板栗、萬佛山茶油、葛根粉條、橡栗粉條、「思根宅」根雕工藝品。
⑶ 岳錫粹蘭是花茶嗎
岳西翠蘭是什麼茶 岳西翠蘭名茶是生長在大別山區的優質雲霧茶。岳西翠蘭茶屬於新創名茶。岳西翠蘭茶產於皖西大別山腹地岳西縣境內的主薄、頭陀、來榜區。岳西翠蘭茶外形優美,芽葉相連,自然舒展,酷似小蘭花;其湯翠綠明亮,香氣持久;岳西翠蘭茶其味醇厚而回甘。 岳西翠蘭品質特點突出在「三綠」,即干茶色澤翠綠,湯色碧綠,葉底嫩綠。外形:芽葉相連,自然舒展成朵形,色澤翠綠鮮活。內質:清香高長,醇爽回甘,有花香味,葉底嫩勻成朵。 岳西翠蘭的由來 岳西翠蘭茶取名「岳西翠蘭」,其主要原因是岳西翠蘭茶是在岳西縣東北部姚河、頭陀河一帶生產的歷史名茶「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研製開發而成的,「翠綠鮮活」的品質特徵突出,因此得名。明崇宗九年(1636年)張獻忠率部攻佔岳西後,將這里命為「蘭花縣」。由於蘭花多,這里的茶葉自然就浸潤了蘭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縣創制的新茶在安慶地區名茶評比中嶄露頭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議,將這種「色翠蘭香」的茶葉,叫「岳西翠蘭」,得到了廣泛認可。三是相傳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鄉境內,有一個叫蘭花的姑娘,美麗嫻淑、心靈手巧,所炒的茶葉質量特優。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攜巨資來到曉天,高價專購蘭花炒制的茶葉。由於家貧,懂事的蘭花姑娘,為了給家多掙錢,就不分晝夜,拚命采呀、炒呀,結果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當地人為了紀念蘭花姑娘,就將她炒制的茶葉叫「蘭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蘭的前身。
⑷ 岳西翠蘭的製作工藝
1985年包家河的石佛寺和姚河的黃樹試制的岳西翠蘭,在安慶地區名優茶評比中奪得前2名。同年將2個試制點茶葉混合,送農業部參加全國評比,評為全國新創名茶。1989年全國名茶復評中,再次榮獲名茶稱號。
1990年代岳西縣又相繼開發岳西翠芽、岳西翠尖,形成了岳西翠蘭名優茶系列。
岳西翠蘭屬綠茶類特種烘青茶。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制茶流程有品種、栽管、植保、採制等基本步驟。其中制茶前的培植管理技術大致有:土壤、地形、選種、繁殖、施肥、採摘等,不一而足。手工製作工序有鮮葉採摘、攤放、頭鍋、二鍋、初攤、毛火、復攤、足火等八道,手法有抓、抖、撒、撈、滾、甩、攏、帶、磨等。
鮮葉標准:採摘標准現分三級:一級為單芽;二級為一芽一葉初展;三級為一芽二葉初展。
製作翠蘭技藝:包括:採摘、攤涼、殺青、整形、攤涼、毛火、攤涼、足火等。
採摘:岳西翠蘭對鮮葉要求嚴格,一般清明前後開采,要求做到「三要、三不帶、五不採」,即同一級別的鮮葉「要求大小勻齊,老嫩一致,壯瘦相同;不帶老葉、老梗、單片葉;不採魚葉、雨水葉、病片損傷葉,紫芽葉、對夾葉。」鮮葉放入隨身攜帶的竹籃中,上覆薄布,以防曝曬。
攤涼:採回的鮮葉要及時攤放,攤放場地要求陰涼乾燥、通風良好;攤放器具要求是潔凈的竹匾。攤放要勻、薄,邊攤邊揀剔。
頭鍋:頭鍋的作用是散發青氣、形成茶香,也就是翠蘭製作過程中的殺青。殺青是鮮茶綠葉製作的第一道關鍵工序,對翠蘭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殺青來破壞鮮葉中酶的活化,阻止多酚類物質氧化,防止芽葉變紅,形成綠茶「綠葉綠湯」的品質特徵,並隨著葉內水分的散失,鮮葉里的青草氣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增進茶香。頭鍋鍋溫為120℃-130℃,以葉片投鍋後「沙沙」響為宜,每鍋投入鮮葉量按茶的等級各不相同。翻炒要求干凈利索。炒制分為三個階段,手法分別是「抓、抖、撒」, 「抖、帶、甩」和「攏、帶、甩」。待葉質變軟,青氣消失,茶香出現時用小棕帚掃入第二鍋。
二鍋:二鍋的作用是理條、增香。這是茶葉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鍋溫為80℃-100℃,以手觸鍋底燙手為宜。其手法為「攏、帶、撒、磨、滾」,直到茶條成形,用棕帚掃出鍋面。不同等次的翠蘭,整形的手法都有微妙的區別,手工整形最大特點是干茶條形舒展自然。通過殺青和整形兩道環節後,茶葉已達到七成干。
初攤:初攤是將二鍋葉均勻薄攤於桑皮紙上,散去濕熱,使葉內水分均勻分布。讓茶葉的水分和青草氣進一步散發。完全冷卻後,再毛火烘乾。
毛火:毛火用的工具為烘籠,栗炭火烘焙。這是茶葉乾燥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在於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烘籠頂部溫度80℃—90℃。通過鋪皮紙、攤茶葉、提紙等手法,使茶葉滾落到烘籠之上。在毛火中,要定時輕翻,待至七成干時,下烘攤涼。
復攤:在紅炭火上架上竹編的烘罩(俗稱焙籠),烘罩上再放一層皮紙,目的是防止茶葉的細末從烘罩的縫隙漏下,產生煙霧影響茶葉的味道。把整形、攤涼後的茶葉用紙盛著,兩手捏緊紙邊,有節奏地輕輕篩動,使茶葉均勻地落在烘罩里的皮紙上進行烘焙。
足火:足火是低溫慢烘。烘籠頂部溫度為50℃-70℃。毛火烘焙能使茶葉達到九成干。再將茶葉攤放至完全冷卻,再足火提香至十成干。在用火上,也十分講究,從殺青、整形,到毛火、足火,用的是無煙無味、火力均勻的木炭火。烘焙中要定時翻動,直至足干後,下烘攤放備裝。
製作工具:一般工具有攤青架(若干)、鍋灶(兩口)、火鉗(1把)、小掃帚(2把)、接料盤(2隻)、烘籠(4隻)、笸箕(竹匾)(8個)為一組用具。
其它材料:乾柴、栗炭若干。
製作人員:一般一組4-5人。
工作時間:一般一組1小時製作毛火茶0.8斤左右,足火0.6斤左右。
名稱典故
取名「岳西翠蘭」,其主要原因是這種茶葉,色澤翠綠、形似蘭花,產在岳西。
其他緣由還有:
1. 翠蘭茶是在岳西縣東北部姚河、頭陀河一帶生產的歷史名茶「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研製開發而成的,「翠綠鮮活」的品質特徵突出,因此得名。
2. 岳西縣屬大別山腹地,生態環境好,蘭草花漫山遍野,引人注目。明崇宗九年(1636年)張獻忠率部攻佔岳西後,將這里命為「蘭花縣」。由於蘭花多,這里的茶葉自然就浸潤了蘭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縣創制的新茶在安慶地區名茶評比中嶄露頭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議,將這種「色翠蘭香」的茶葉,叫「岳西翠蘭」,得到了廣泛認可。
3. 相傳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鄉境內,有一個叫蘭花的姑娘,美麗嫻淑、心靈手巧,所炒的茶葉質量特優。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攜巨資來到曉天,高價專購蘭花炒制的茶葉。由於家貧,懂事的蘭花姑娘,為了給家多掙錢,就不分晝夜,拚命采呀、炒呀,結果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當地人為了紀念蘭花姑娘,就將她炒制的茶葉叫「蘭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蘭的前身。
⑸ 舒城小蘭花是花茶嗎
當然不是花茶了。 舒城小蘭花系歷史文化名茶。
蘭花茶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版說,芽葉相連於枝上,形權狀好像一枝蘭草花,二是說,採制時正值山中蘭花盛開,茶葉吸附蘭花香,故而得名。
以前蘭花茶有兩種。安徽省舒城縣的曉天、山七里河、梅河、毛竹園等地,主產大蘭花,舒城南港、溝二口和廬江的湯池、桐城大關等地,主產小蘭花。目前,大蘭花基本不再生產了。
舒城蘭花茶的產地有舒城、廬江、桐城、岳西。以舒城曉天白桑園的產品最著名,為蘭花茶之上品,舒城、廬江交界處的溝二口、果樹一帶所產蘭花茶也久負盛名。
舒城曉天一帶地處大別山支脈,屬大別山腹地,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土壤屬山地烏沙土,肥沃疏鬆,通氣透水性好。茶樹常年在雲煙飄渺、霧露籠罩下生長,加上精細培育管理,故而根深枝繁,芽葉肥壯。
⑹ 銀邊蘭花
一年期銀邊吊蘭出售價每盆10元.聯系電話63065217
⑺ 舒城廬鎮和曉天的茶葉哪個好
曉天的,曉天是舒城小蘭花和六安瓜片的產地,而且是山中,環境比廬鎮鄉好多了
⑻ 安徽都有什麼品種的綠茶叫什麼名字
炒青涌溪火青——主產安徽涇縣東南的黃(山兌)山一帶的腰圓形炒青綠茶。敬亭綠雪——主產於安徽宣州敬亭山的直條形炒青綠茶。黃山銀鉤——主產安徽歙縣北部大谷運、岱嶺一帶的條形炒青綠茶。黃山松針——產於安徽黃山市屯溪區的直條形炒青綠茶。黃山翠竹——主產安徽歙縣紹濂石耳山一帶的直條形炒青綠茶。天山真香——主產於安徽旌德西南邊陲天山一帶的直條形炒青綠茶。天華谷尖——原名「南陽谷尖」,產於安徽太湖的直條形炒青綠茶。瑞草魁——亦稱「橫紋茶」,主產安徽郎溪與宣州、廣德、寧國三市縣接壤的鴉山一帶的直條形炒青綠茶。屯綠——產於安徽黃山市休寧、歙縣、黟縣、祁門東鄉和屯溪區的長條形炒青綠茶。休寧松蘿——產於安徽休寧城北松蘿山一帶的條形炒青綠茶。老竹大方——亦稱「竹葉大方」,產於安徽歙縣東北部皖浙邊境的昱嶺關一帶的扁條形炒青綠茶。天柱劍毫——主產安徽潛山天柱山地區的直扁條形炒青綠茶。天湖雲螺——產於安徽宣州的捲曲形炒青綠茶。香山雲尖——產於安徽東至的扁形炒青綠茶。昭關銀須——產於安徽含山的直條形炒青綠茶。祠崗翠毫——產於安徽廣德的直條形炒青綠茶。碧色天香——主產安徽東至環溪山堯渡河源頭一帶的直條形炒青綠茶。蓬萊仙茗——產於安徽石台的扁條形炒青綠茶。黟山石墨——主產於安徽黟縣桃源洞石墨嶺一帶的直條形炒青綠茶。丹山翠雲——產於安徽宣州丹山一帶的扁條形炒青綠茶。天竺雲芽——主產於安徽宣州天竺山一帶的直條形炒青綠茶。雲綠——產於安徽宣州的直條形炒青綠茶。甘露青峰——產於安徽東至的扁形炒青綠茶。百杯香芽——產於安徽郎溪的直條形炒青綠茶。貴池翠微——產於安徽貴池城南高坦一帶的直條形炒青綠茶。雪針——產於安徽郎溪的直條形炒青綠茶。舒綠——主產安徽江淮地區金寨、舒城、霍山、六安、廬江等地的條形炒青綠茶。蕪綠——產於安徽廣德以及寧國、郎溪、蕪湖、宣州等地的直條形炒青綠茶。獅峰雲霧——主產於安徽宣州獅峰一帶的曲條形炒青綠茶。陽春白雪——產於安徽郎溪的直條形炒青綠茶。綠霜——產於安徽郎溪的直條形炒青綠茶。蒼山春雪——產於安徽宣州的直條形炒青綠茶。金山時雨——主產安徽績溪金山一帶的直條形炒青綠茶 烘青黃山毛峰——產於安徽黃山市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楊村、長潭一帶的條形烘青綠茶紫霞貢茶——主產安徽黃山市徽州區潛口紫霞山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六安瓜片——主產於安徽六安、金寨、霍山三市縣響洪甸水庫周圍的片形烘青綠茶。太平猴魁——主產於安徽黃山市黃山區(原太平縣)新明、龍門一帶的一類尖形烘青綠茶。涇縣特尖——主產安徽涇縣愛民、汀溪、茂林、銅山、南容等地的一類尖形烘青綠茶。桐城小花——主產安徽桐城龍眠山區的直條形烘青綠茶。黃花雲尖——主產安徽寧國花山、高峰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舒城蘭花——產於安徽舒城曉天、廬江、桐城、岳西的尖形烘青綠茶。 霍山翠芽——產於安徽霍山的直條形烘青綠茶。黟山雀舌——產於安徽黟縣的直條形烘青綠茶。霍山菊花茶——產於安徽霍山的花朵形烘青綠茶。黃山貢菊——產於安徽黃山市徽州區富溪一帶的花朵形烘青綠茶。九華毛峰——主產安徽青陽九華山的直條形烘青綠茶。九山雲針——產於安徽蕪湖的直條形烘青綠茶。小峴春——主產安徽霍山諸佛庵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六安碧毫——亦稱「六安龍芽」,主產安徽六安獨山、毛坦廠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太極雲毫——原名「廣德雲霧」,主產安徽廣德石溪、楊灘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五溪山毛峰——產於安徽黟縣五溪山的直條形烘青綠茶。白雲茶——產於安徽涇縣城西白雲山的尖形烘青綠茶。仙寓霧毫——主產安徽石台西南仙寓山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陽峰長谷——主產安徽廣德的東亭陽岱山一帶的扁條形烘青綠茶。抱兒雲峰——主產安徽金寨抱兒山一帶的條形烘青綠茶。金台毛峰——主產安徽休寧南源(汊口)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金龍雀舌——主產安徽休寧北金龍山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羅漢盪雲霧——產於安徽宿松的烘青綠茶。金地雀舌——原名「東岩雀舌」,產於安徽青陽九華山的直條形烘青綠茶。岳西翠蘭——主產安徽岳西的主簿、姚河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秋浦玉龍——產於安徽石台的直條形烘青綠茶。高峰雲霧——亦稱「塌泉雲霧」,主產安徽宣州塌泉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紫石蘭花——主產安徽東至紫石塔、紅旗嶺、清水源一帶高山區的直條形烘青綠茶。野雀舌——主產安徽銅陵銅官山、天門山、尖山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皖西早花 產於安徽舒城的直條形烘青綠茶。新安江香芽——主產於安徽歙縣長標、谷豐、外山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翠魁——產於安徽郎溪的尖形烘青綠茶。潛川雪峰——主產安徽廬江柯坦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橫岩雲霧——產於安徽績溪清涼峰西、大障河源頭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汀溪蘭香——主產安徽涇縣與寧國、宣城毗鄰的汀溪一帶的尖形烘青綠茶。龍潭翠毫——主產安徽寧國青龍鄉龍潭寺一帶的尖形烘青綠茶。白霜霧毫——主產安徽舒城龍河口水庫上游山區的條形烘青綠茶。湯池春蘭——主產安徽廬江湯池一帶的條形烘青綠茶。古北翠香——主產安徽涇縣晏公鎮古北村的蘭花形烘青綠茶。安徽條茶——產於安徽黃山市黃山區(原太平縣)及涇縣、宣州、巢湖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徽州烘青——產於安徽黃山市歙縣的長陔、長標、磺蔚、璜田、巨川及徽州區豐樂河上游的條形烘青綠茶。 烘炒漪湖霧螺——主產於安徽郎溪茶場的捲曲形烘炒綠茶。晏山月芽——主產於安徽東至茶樹良種繁殖示範場的針形烘炒綠茶。神泉珍珠綠——主產於安徽東至茶樹良種繁殖示範場神泉池一帶的珠形烘炒綠茶。周王雲綠——主產安徽周王茶場的微扁條形烘炒綠茶。萬山春茗——主產安徽廬江縣水關鄉的扁形烘炒綠茶。西澗春雪——主產安徽滁州西澗施集茶場一帶的扁形烘炒綠茶。龍泉玉劍——主產於安徽東至茶樹良種繁殖示範場的扁形烘炒綠茶。
⑼ 蘭妃茶屬於什麼茶產地
蘭妃茶屬於花茶,而且是蘭花茶,是中國的一個高科技產品,用鮮花窖制而成,是名貴的花茶品種,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蘭花茶正宗產地是安徽省涇縣里塢坑,在皖西霍山縣境內的楊三寨風景區也有5千畝的蘭花茶生態茶園。
舒城的曉天、七里河、梅河、毛竹園等地,主要出產大蘭花茶;舒城的南港和溝二口,湯池、桐城的大關等地,生產小蘭花茶,也是蘭花茶主產區;此外在臨縣霍山縣東西溪鄉楊三寨村栽培有5千畝生態蘭花茶。五十年代初開始改制炒青,出產「舒綠」。當年只南港一地就改制炒茶青3500擔,以後逐年增長,1954年舒城出產炒青10000擔。此後,蘭花茶產量大減。1954年全省只出產蘭花茶6630多擔,其中舒城2880擔,無為1200擔,巢縣2300擔,1958年增到8400擔。根據以上歷史資料,可以肯定當時舒城為創制蘭花茶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