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荷花
A. 世界上最珍貴的幾種寶石都是什麼
寶石是岩石中最美麗而貴重的一類。它們顏色鮮艷,質地晶瑩,光澤燦爛,堅硬耐久,同時賦存稀少,是可以製作首飾等用途的天然礦物晶體。那麼,世界上什麼寶石最值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全球十大珍貴寶石排名榜單一覽
NO1、紅鑽
天然紅色鑽石並不像其他彩色鑽石那樣廣為人知,相反,紅鑽是非常神秘的。它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石,現在世界上已知的天然紅色鑽石數量非常稀少,在鑽石市場是幾乎見不到它們的身影,甚至許多資深珠寶從業者都無從得見!這種絢麗的紅色具有無匹的吸引力,不僅僅因為它的稀有,也因為這種充滿魅力的色彩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非常獨特的。參考價格$1,000,000+/克拉。
NO2、硅硼鎂鋁石
硅硼鎂鋁石,有人說它是寶石界的大熊貓。知道塔菲石很稀有很珍貴,卻不曾知道還有比塔菲石更為稀有的寶石。而且度娘能告訴的也少之又少。硅硼鎂鋁石,英文名Grandidierite,
於1902年在馬達加斯加南部被法國的礦物學家Alfred
Lacroix所發現。雖然這種礦物於1902年就被發現了,但是直到2015年的下半年,刻面的寶石級硅硼鎂鋁石才流到消費市場。參考價格$20,000+/克拉。
NO3、翡翠
翡翠的原產地很少,只有美國、日本、俄羅斯、瓜地馬拉、緬甸、中國等幾個國家,而緬甸是產量最高品質最好的國家,所以翡翠也被稱為「緬甸玉」。清代以後,大量的從緬甸進貢來的緬甸玉開始風靡皇宮。皇帝、皇後以及後宮的妃子用的碗筷、盆盂、盒子等日用品大多都是翡翠製品,而最著名的熱愛翡翠的人當屬慈禧太後,可謂對翡翠的痴迷已近瘋狂。參考價格$20,000/克拉。
NO4、紅寶石
紅寶石(Ruby)指的是紅色的寶石級剛玉,而其他顏色的寶石級剛玉都是藍寶石。雖然在自然界中紅色的寶石有很多種,但唯有紅寶石的紅色能夠給人帶來最震撼的視覺沖擊。歷史上不論是歐洲皇室,還是中國的高官,都爭相把紅寶石戴在自己的頭上。參考價格$15,000+/克拉。
NO5、鑽石
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簡單地講,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鑽石美麗、稀有,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代表永恆不破的愛情。參考價格$15,000/克拉。
NO6、帕拉伊巴碧璽
1989年,在帕拉伊巴,一種異常明亮的晶體被勘探者發現了——重10.5克、銅和錳含量極高、明艷湖水藍碧璽,被命名為「帕拉伊巴碧璽」。1989年,一種人們從來就不曾想像過的「霓虹」藍寶石破土而出,人們以她的產地「帕拉伊巴」作為她的名字。參考價格$12,000/克拉。
NO7、亞歷山大石
引用亞洲寶石協會(GIG)研究報告:變石的英文名稱為Alexandrite,俄文名稱「Александрит」,音譯為「亞歷山大石」。變石古稱紫翠玉。由於它具有在陽光下呈綠色,在燭光和白熾燈下呈紅色的變色效應,許多詩人贊譽變石為「白晝里的祖母綠,黑夜裡的紅寶石」。參考價格$10,000+/克拉。
NO8、紅綠柱石
在綠色寶石之王祖母綠的寶石家族中,就出現了與祖母綠具相同特性,但呈現紅色外表的寶石,它於1905年時在美國猶他州的Wah-Wah礦區被發現,至目前為止尚未在其它地區發現過;在1991年的國際寶石協會會議上,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將它正名為紅色綠柱石RedBeryl,以取代剛開始時流傳在珠寶商之間的稱呼,紅色祖母綠RedEmerald。紅色綠柱石又名柏比氏石bixbite,源於它的發現者命名的。目前,產量一直比較少,開采也比較艱難。參考價格$10,000/克拉。
NO9、祖母綠
母綠被稱為綠寶石之王,是相當貴重的寶石(五月的誕生石),國際珠寶界公認的四大名貴寶石之一(紅藍綠寶石以及鑽石)。因其特有的綠色和獨特的魅力,以及神奇的傳說,深受西方人的青睞,近來,也愈來愈受到國人的喜愛。在眾多硅酸鹽礦物中,唯獨祖母綠的色彩最為引人,所以倍受喜愛。參考價格$8,000/克拉。
NO10、塔菲石
說起塔菲石,相信很多人對它感到陌生,塔菲石在全世界的產量都很小,是一種稀少的寶石,據了解,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世界上為人所知的塔菲石數量也僅僅在20顆左右。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還有信息的廣范傳播,越來越多的塔菲石被發現。參考價格$6,000/克拉。
現在能在好多平台看到各種各樣的寶石、也可以到玩物得志平台看看、可以漲漲見識。
B. 陳文傑是否當上了皇帝
陳文傑沒有當皇帝,乾隆之後的皇帝是嘉慶皇帝永琰。
陳文傑,電視劇《九歲縣太爺》及其續集《少年大欽差》中的男主角,是乾隆皇帝與民女陳青蓮的私生子,遭魏貴妃迫害,為陳青雲所救,而隨陳青雲上京,被乾隆御賜為狀元,出任十全縣令,勇斗貪官為民做事。
電視劇《九歲縣太爺》及其續集《少年大欽差》中的陳文傑是虛構的,歷史上並沒有此人。
(2)微雕荷花擴展閱讀:
《九歲縣太爺》該劇講述了一個九歲的孩子陳文傑由於機緣巧合當上十全縣知縣,在十全縣與心遠除惡霸、懲貪官的故事。該劇於2002年正月初一在北京電視台影視頻播出。
該劇純屬虛構,以懲治貪官污吏為主題,描繪了9歲小縣官陳文傑除惡霸、懲貪官的故事,以喜劇性極強的方式來揭露封建社會官場的黑暗腐敗,用兒童的真善美來鞭撻大人世界的假惡丑,歌頌親情、世情和愛情的至聖至純。
C. 九歲縣太爺中徐蓮和陳文傑成親是哪一集
《九歲縣太爺》中徐蓮和陳文傑成親是在第九集。
在電視劇《九歲縣太爺》的第九集當中,城裡丟失姑娘讓各家各戶急著把女兒嫁出,陳文傑在尋找心遠的路上遇擔心嫁不出女兒的夏苦瓜,陳文傑一紙婚書將其保給不認字的王衙役。
半路上遇到鐵蛋,將陳文傑騙到徐宅與徐蓮拜了天地,正巧,王衙役來毀婚,陳文傑將婚書改變了標點推卸責任。
(3)微雕荷花擴展閱讀:
《九歲縣太爺》的劇情簡介:
乾隆皇帝微服出巡,路過荷花塘,邂逅陳青蓮,生下一子陳文傑,魏貴妃擔心自己的兒子永琰繼承皇位有潛在威協,暗遣太監徐安到陳家除掉孩子。
陳青雲義薄雲天把骨肉交出替死,乾隆的佛前替身瞭然方丈從徐安手中救下孩子,秘密帶回京城讓國寺撫養,連乾隆也被瞞住,陳青蓮痛失愛子由愛轉恨,離家出走學得武功,誓向乾隆討個說法。
陳青雲的妻子因痛失愛子投塘自盡,陳青雲把她埋在荷花塘邊,以陳青蓮的名義立墓碑,以絕皇宮追殺。九年以後,陳青雲以鄉試解元的資格帶著陳文傑進京會試,路遇劫匪。
陳文傑裝成雙腿殘廢,爬著要飯供養陳青雲到京,永琰化裝成破落子弟在民間歷練,與討飯的陳文傑發生沖突,九歲小和尚心遠出街化緣,以驚世駭俗的武功鎮住永琰。
同陳文傑相識,心遠即瞭然方丈當年抱回的陳青雲的兒子,武功超人,從乾隆留給陳青蓮的愛情信物佛珠串上學會一百零七種絕頂武功,其中一顆佛珠有乾隆刻的長春居士四字。
刻壞了微雕的水功秘訣,因此心遠不會水、怕水。表兄弟不知彼此身世,一見投緣,學大人拜把子成為異姓兄弟。
在陳青雲參加會試第一天,陳文傑憑其機智對對子勝過乾隆成為御賜狀元,並被乾隆派往十全縣任知縣,陳文傑在十全縣除惡霸、懲念官、不畏強權、智斗回鄉守制的禮部侍郎嚴祿。
D. 核舟記翻譯及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
明朝有一個技藝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還有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根據木頭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的圖案。
核舟的船頭到船尾大約長八分多一點,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設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可以看到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一副對聯,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都塗成了石青色。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胡須濃密的人是蘇東坡,佛印位於右邊,魯直位於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幅書畫長卷。東坡右手拿著卷的右端,左手輕按在魯直的背上。魯直左手拿著卷的左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些什麼。
蘇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身子都略微側斜,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佛印像極了佛教的彌勒菩薩,袒胸露乳,抬頭仰望,神情和蘇東坡、魯直不相類似。
他平放右膝,曲著右臂支撐在船板上,左腿曲膝豎起,左臂上掛著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簡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名撐船的人。位於右邊的撐船者梳著椎形發髻,仰著臉,左手倚在一根橫木上,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呼喊的樣子。
左邊撐船的人右手拿著一把蒲葵扇,左手輕按著火爐,爐上有一水壺,那個人的眼光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聲音似的。
船的背面較平,作者的名字題寫在上面,刻的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筆畫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楚明白,字體的顏色是黑色。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顏色是紅的。
計算這一條船上統共刻了五個人;八扇窗戶;用箬竹葉做的船蓬,做的船槳,做的爐子,做的茶壺,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計三十四個。
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還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4)微雕荷花擴展閱讀:
歷史淵源:
民間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掛在身上作為"辟邪"之用。有製成佩件、扇墜、串珠等為文人清玩。其藝術特點是在較小的果核上表現出復雜的題材,雕刻手法也細致入微。
所刻有詩文或漁家樂、百花籃、羅漢等題材。江蘇蘇州和揚州、山東濰坊、廣東等地均有核雕,較有特色。
確鑿見於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
《清秘藏》記載明代宣德年間有個叫夏白眼的,"能於橄欖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鷥,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於方寸小核"。
明人魏學洢作《核舟記》,描述明代天啟年間虞山(今蘇州常熟)核雕藝人王毅(字叔遠)所作核舟"東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畫,《核舟記》已被選進人教版初二語文課本。
明代王叔遠精雕之桃核,邢獻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欖核可謂之核雕三絕,其作品傳世絕少
E. 我國民間傳統工藝有哪些
1、木版年畫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間年畫達到了鼎盛階段。
在中國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徵,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年畫已不僅是節日的裝飾品,它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它成為反映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木版年畫有大大小小幾十個產地,發源於河南朱仙鎮,其中著名的有:重慶梁平、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四川綿竹等地。其中以河南朱仙鎮的木版年畫最為著名。清末民初年間,年畫的使用地區覆蓋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包括台灣在內。
2、撲灰年畫
撲灰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山東高密地區漢族民間年畫中的一個古老畫種,始見於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盛行於清代。
從現有的資料看,現在中國只有高密一地存在這種年畫,主要集中在高密北鄉姜庄、夏庄一帶三十多個村莊。所謂撲灰,即用柳枝燒灰,描線作底版,一次復印多張。藝人繼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臉、手,敷彩,描金,勾線,最後在重點部位塗上明油即成。
3、紙馬
紙馬俗稱 ,中國民間祭祀財神、月神、灶神、壽星等神祗時所使用的物品。古人祭祀用牲幣,秦俗牲用馬,唐代玄宗以後始以紙馬祀鬼神。
紙馬的形式實質上就是木刻黑白版畫,因為它只存在於民間,為區別其它的書籍插圖版畫、佛、道經版畫等,我們稱它為民間版畫。
雲南有關民間美術研究的人士多稱其為"甲馬紙",這是根據最初收集這種民間版畫的保山、騰沖、大理等部分滇西地區的民間稱呼而來,於是沿襲成俗。
4、吹糖人
吹糖人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中國民間手工藝品之一。小販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櫃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里放滿了糖稀(是麥芽糖溶化所得)。
據傳,吹糖人兒祖師爺是明朝宰相劉伯溫。
5、皮影戲
皮影戲(Shadow Puppets),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F. 古詩詞大全,絕句
五言絕句
五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范的小詩,屬於近體詩范疇。有仄起、平起二格。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到了唐代與近體律詩如孿生姐妹,並蒂雙花,以其嶄新的異彩出現在詩壇上。五言絕句僅二十字,便能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畫圖,傳達一種種真切的意境。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
五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近體詩范疇。絕句,或稱截句,斷句,短句;或以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各家解釋並不一致。絕句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而六言絕句較為少見。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范的小詩,叫做五言絕句,簡稱五言絕句。
從北周詩人庾信的一首題為「絕句」的五言詩來看,五言絕句不是唐代詩人創造的,其文體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經歲月,羈旅故情多。近學衡陽雁,秋分俱渡河。」這是庾信的《和侃法師三絕》之一。此詩平仄粘綴,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聲韻,第一、三句尾都用仄聲字,詩題已稱為「絕」。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絕句並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後,產生了近體詩,五言絕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詩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由於受字數的限制,較之其他體制的詩歌,五言絕句在創作時對其語言和表現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簡練、概括,創作難度就更大。張謙宜對此就以「短而味長,入妙尤難」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絕句自然而然的成為盛唐詩歌中最為璀璨的明珠,是唐詩中的精華。
五言絕句古詩大全:
《春曉》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詩如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翻譯】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來只聽到到處有鳥兒啼叫。想起昨夜裡風聲緊雨聲瀟瀟,花兒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靜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翻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登鸛雀樓》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之渙。其古詩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翻譯】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江雪》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詩如下: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翻譯】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登樂游原》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商隱。其全文古詩如下: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翻譯】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將要結束。
《尋隱者不遇》作者是唐代文學家賈島。其全文古詩如下: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翻譯】
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徒弟,他說師傅采葯去了。就在這座山中,可是林深雲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獨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翻譯】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雲也不願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鹿柴》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翻譯】
空寂的山中不見一個人,只聽到一陣人語聲。太陽的一抹余暉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送崔九》作者為唐朝文學家裴迪。古詩全文如下: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翻譯】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淺都要去看看;山巒溝壑清凈秀美要盡情地賞玩。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遊了幾天就匆匆出山。
《竹里館》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翻譯】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對天唱歌。深林中沒有人與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來相照。
《終南望余雪》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祖詠。其古詩全文如下: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翻譯】
終南山的北面,山色多麼秀美;峰頂上的積雪,似乎浮在雲端。雨雪晴後,樹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漸生,城中覺得更冷更寒。
《山中送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翻譯】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宿建德江》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詩如下: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翻譯】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渡漢江》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宋之問。其古詩全文如下: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翻譯】
我離開家鄉到了五嶺之外,經過了一個冬天,又到了春天。因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沒有聯系,已經很長時間了。現在我渡過漢江趕回家鄉去,怎知離家越近,心情就越緊張。因為怕傷了美好願望,以致遇到同鄉,也不敢打聽家鄉情況。
《相思》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翻譯】
紅豆樹生長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將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採摘一些紅豆,它最能夠引起人們的思念之情。
《怨情》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白。古詩全文如下: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翻譯】
美人兒捲起珠簾一直等待,一直坐著把雙眉緊緊鎖閉。只看見她淚痕濕滿了兩腮,不知道她是恨人還是恨己。
《鹿柴》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翻譯】
空寂的山中不見一個人,只聽到一陣人語聲。太陽的一抹余暉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八陣圖》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杜甫。其全文古詩如下: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雜詩三首其二》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翻譯】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送靈澈上人》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長卿。其全文古詩如下: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翻譯】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遠遠傳來黃昏報時的鍾聲,你(指友人:靈澈上人)背著斗笠披著斜陽,獨自向青山歸去,越走越遠。
《問劉十九》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白居易。古詩全文如下: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紅泥爐的小火苗,燒得殷紅。天色陰沉,貌似晚上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哥舒歌》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西鄙人。古詩全文如下: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翻譯】
黑夜裡北斗七星掛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邊夜帶寶刀。吐蕃族至今牧馬只敢遠望,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
《春怨》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金昌緒。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翻譯】
我敲打樹枝,趕走樹上的黃鶯,不讓它在樹上亂叫。它清脆的叫聲,驚醒了我的夢,害得我在夢中不能趕到遼西,與戍守邊關的親人相見。
《幼女才六歲》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施肩吾。其古詩全文如下: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翻譯】
幼小的女兒才剛剛六歲,還不知道什麼是靈巧和笨拙。傍晚時分在院子里,她也學著大人的樣子拜月乞巧。
《田家》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聶夷中。古詩詞全文如下: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翻譯】
爸爸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穀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的倉庫已經修好了等待征斂。
《昨日歌》作者是明代文學家文嘉。其古詩全文如下: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過去了,今日徒懊惱。
【翻譯】
嘴裡總是在說著昨天的成功事跡,但是昨天又在哪呢?昨天能成功,現在為什麼不做點同樣成功的事情?現在你的不切實際的回憶昨天往事,而你現在無為浪費的時間終究會變成你未來日子裡的昨天。早知道當初你的成功事跡會讓你像現在這樣無所事事,那麼你的昨日還不如做點平平淡淡的事呢!多做點平常的小事吧,也比只有一天光輝歷史要強。別把昨天當今天,昨天只能成為過去。
《今日歌》作者是明代文學家文嘉。其古詩全文如下: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翻譯】
總是今日又今日,今日能有多少呢!今天又不做事情,那麼這件事情何時才,能完成呢?人這一生能有幾個今日,今日不做事情,真是可惜啊!假如說姑且等。
《梅花》作者是宋朝文學家王安石。其古詩全文如下: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翻譯】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江上》作者是宋朝文學家王安石。其古詩全文如下:
江上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翻譯】
江面上吹過一陣秋風,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紛紛飄落。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並隨秋風吹到亂山的東面。
《陶者》作者是宋朝文學家梅堯臣。其古詩全文如下: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翻譯】
燒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門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卻沒有一片瓦。那些富貴人家,十指連泥也不碰一下,卻住在鋪滿瓦片的高樓大廈。
《蠶婦》作者是宋朝文學家張俞。其古詩全文如下: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翻譯】
一個住在鄉下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鎮里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把手巾都浸濕了。因為她在集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畫》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翻譯】
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聽水卻沒有聲音。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爭奇斗艷,人走近,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
《山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翻譯】
荊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頭,天氣慢慢地變涼了,枝頭的紅葉漸漸稀少。彎曲的山路上原來沒有下雨,可這濃濃的青松翠柏中煙霧迷濛,水氣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濕了行人的衣裳。
《山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勃。其古詩全文如下: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翻譯】
長江好似已經滯流,在為我不停地悲傷。萬里遠游之人,思念著早日回歸。更何況秋風風寒,黃葉在漫山飄飛。
《易水送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駱賓王。其全文古詩如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翻譯】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沖冠。那時的人已經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曲池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盧照鄰。其全文古詩如下: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翻譯】
荷花香氣浮動盤繞在曲折的河岸,圓月籠罩著荷葉重重疊疊的覆蓋在池塘上。常常害怕秋風早早的吹來,到那時只有荷葉飄零,君也不知道了。
《憫農》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紳。其全文古詩如下:
第一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譯】
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麼的辛苦。
《聽箏》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端。其全文古詩如下: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翻譯】
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弦。
《風》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嶠。其全文古詩如下: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翻譯】
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采蓮曲》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方平。其全文古詩如下:
落日清江里,荊歌艷楚腰。
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翻譯】
《采蓮曲》是樂府詩舊題,又稱《采蓮女》、《湖邊采蓮婦》等,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采蓮婦女的生活。歷來寫采蓮曲的很多,但寫得出色也頗不容易。而這首小詩只用了二十個字就維妙維肖地塑造了一個可愛的采蓮勞動婦女形象。這具「象牙微雕」是從環境描寫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靈逐層深入,情景兼容,由於詩人擇詞煉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歷其境。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濃,寥寥數語,涵蓋萬千。
《彈琴》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長卿。其全文古詩如下: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翻譯】
七弦琴上彈奏出清幽的琴聲,靜靜地聽就像寒風吹入松林那樣凄清。雖然我十分喜愛古老的曲調,但如今的人彈奏的不多了。
《贈蕭瑀》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世民。其全文古詩如下:
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翻譯】
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拜新月》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端。其全文古詩如下:
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翻譯】
李端這首《拜新月》,純用白描勾勒人物,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將人物一片虔誠純真之情烘托而出,讀之餘音裊裊,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表面看,似即寫作者之所見所聞,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線條勾勒輪廓:隱秘處仍歸隱秘,細節處只寫細節。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誠純真的高尚情感躍然紙上,沁人肌髓。這正是詩人高超藝術功力所在。
《夜宿山寺》是唐朝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翻譯】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這里,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秋浦歌》是唐朝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翻譯】
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劍客》作者是唐朝文學家賈島。其全文古詩如下: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試君,誰為不平事?
【翻譯】
用了十年工夫磨製出一把寶劍,劍刃寒光閃閃卻還沒有試用過。今天,把它拿給您看,請告訴我誰有不平的事要伸張。
《行宮》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元稹。其古詩全文如下: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翻譯】
空曠冷落的古舊行宮,只有宮花寂寞地艷紅。幾個滿頭白發的宮女,閑坐無事談論唐玄宗。
《塞下曲》作者為唐朝文學家許渾。其古詩全文如下: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翻譯】
桑乾河北邊一場夜戰,秦地士兵一半未能歸營。早晨後方送來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訴他寒衣已經寄來。
《何滿子》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張祜。古詩全文如下: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翻譯】
故鄉遠隔三千里,(別了兄弟父母);深宮幽閉二十年,(好比籠中鸚鵡)。聽一聲何滿子曲,(不禁想我身世);雙眼落淚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
《玉台體·昨夜裙帶解》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權德輿。古詩全文如下: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翻譯】
昨晚我裙帶忽然鬆弛解開,早晨又看見蟢子雙雙飛來。要趕緊描眉擦粉梳妝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來。
《愛碣石山》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叉。其古詩全文如下:
碣石何青青,挽我雙眼睛。
愛爾多古峭,不到人間行。
【翻譯】
這首詩中所描寫的山峭拔鋒利,含有激憤不平之氣。通過作者本人藉此所抒發的思想、性格來看,他之所以這么喜愛碣石山,就是因為碣石山地處偏隅,卻古老峻險,峭拔不群,正好使詩人觸景生情,藉以寄託自己所引以為豪的品格、情操。也正是由於這個緣故,詩人在結束自己的碣石山之行時,目光幾乎都收不回來了。
《聞雁》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韋應物。其古詩全文如下: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翻譯】
故鄉遙遠,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裡啊?歸家的思緒正無窮無盡。在淮河的南部下著冰冷秋雨的夜晚,我聽到大雁的叫聲由遠而近的傳來。
《答李瀚》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韋應物。其古詩全文如下:
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鷗閑。
楚俗饒詞客,何人最往還。
【翻譯】
在林子里看過一段窮究天人的《易經》之後,悠閑地來到溪邊與鷗鳥相對。自古以來楚地就是詞人墨客最多的地方,但是誰跟你最投契呢。
《過山農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顧況。其古詩全文如下: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翻譯】
當我走過橫跨山溪上的木板橋時,有淙淙的泉聲伴隨著我;來到農家門前,太陽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雞在咯咯鳴叫,像是在歡迎來客;山農陪伴我參觀焙茶,深表歉意地說,不要嗔怪被煙熏了;到打穀場上,山農為天晴可以打穀而欣喜不禁。
《山中雜詩》作者為宋朝詩人吳均。古詩詞全文如下: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翻譯】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雲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夕陽的余暉。鳥兒歡快地在房檐上飛來飛去,潔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詠史》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高適。古詩詞全文如下:
尚有綈袍贈,應憐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翻譯】
像須賈這樣的小人尚且有贈送綈袍的舉動,就更應該同情范雎的貧寒了。現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這樣的天下治世賢才,把他當成普通人看待。
G. 綉,雕,蓮,密怎麼組詞
絲綉 蘇綉 緹綉 綉梓 綉虎 綉文 綉腑 綉陌 綉嶺 綉戶 綉胸 湘綉
雕斲 雕鵬 雕衰 雕轀 雪雕 牙雕 石雕 透雕 晩雕 微雕 椰雕 玉雕
睡蓮 雙蓮 玉蓮 渚蓮 王蓮 香蓮 心蓮 碧蓮 法蓮 趺蓮 楚蓮 翠蓮
層密 綢密 促密 麤密 稠密 銳密 森密 三密 沈密 慎密 湛密 榛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