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亭蘭花展
① 蘇州園林簡介,,100-200字
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根據記載,蘇州城內有大小園林將近200處。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築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盪怡然自得的(怡園「畫舫齋」),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網師園也頗負盛名。
② 解答蘇州園林的題目急~
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美譽。蘇州園林源遠流長,明清全盛時200多處園林遍布古城內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數十處,分別代表了我國宋、元、明、清江南園林風格。蘇州古典園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是蘇州獨有的旅遊資源。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准了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會議批准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的造園家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並用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具陳設和各式擺件等來反映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境地。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評價。近年來蘇州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及《蘇州園林保護和管理條例》等,積極保護園林,鞏固擴展申報成果;深入挖掘園林文化內涵,弘揚吳文化。堅持「修舊如舊」原則,按照「保護、疏導、恢復、發展」方針,使園林之城名副其實。蘇州園林和綠化局從世界同行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運用國際標准實施對古典園林的保護、管理和規范,建立現代化的園林管理體制:一是恢復性保護;二是挖掘性保護,如拙政園再現明代文徵明《三十一景圖》,滄浪亭重現林則徐珍貴遺跡等;三是建設性保護;四是接軌性保護,拙政園被評為全國首批4A級景點,並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留園、獅子林、網師園也被評為4A級景點。蘇州園林不斷推出一系列特色旅遊活動,如虎丘藝術花會、金秋廟會,拙政園杜鵑花節、荷花節,留園吳文化活動,網師園特色夜遊及怡園水仙展,獅子林時令花展,天平紅楓節,石湖串月,滄浪亭蘭花、菊花展,耦園水鄉特色游等;蘇州園林還抓住「保護、開發、管理、服務」四個環節,使古典園林成為體現蘇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2003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
描寫蘇州園林之美的詩句
「君到姑蘇間,人家皆枕河。故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唐代詩人杜荀鶴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宋·蘇舜欽《滄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元·維則《獅子林即景》)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園圖詠·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謝公丘壑應無負。(清·徐崧《秋過懷雲亭訪周雪客調寄踏莎行》。懷雲亭即今蘇州北半園)
隔斷城西市語嘩,幽棲絕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題姜氏藝圃》)
誰謂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獅子林得句》)
居士高蹤何處尋,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賡言《游獅子林》)
鷗鳥群嬉,不觸不驚;菡萏成列,若將若迎。(蔣堂《北池賦》,北池為唐宋時代蘇州官府園林)
懶雲仙,蓬萊深處恣高眠……林泉愛我,我愛林泉。(吳西逸《殿前歡·懶雲窩》,懶雲窩為元代蘇州宅園)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滄浪亭聯
蒼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風是故人。(獅子林立雪堂聯)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拙政園與誰同坐軒聯)
閑尋詩冊應多味;得意魚鳥來相親。(拙政園綉綺亭舊聯)
俯水枕石游魚出聽;臨流枕石化蝶忘機。(虎丘花雨亭聯)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
塔從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老闆愛吃南邊菜,都到蘇州城裡來
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甌,細剝小庭幽
東西南北橋相望,畫橋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橋,兩岸朱樓夾柳條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夜讀蘇州詩,襟懷盡冰雪。
飄飄關塞雲,微微河漢月。
秋蘭南窗前,清香靜中發。
懷我千載心,歲晚更幽絕。
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③ 大明湖導游詞300字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遊人的要求,自八十年代開始,公園在湖西岸建成了總面積約9200平方米的游樂場。場內設有海盜船、Disco健身車、電子游戲、五爪章魚、摩天輪、碰碰車、直升飛機、電瓶車、天使轉椅、蹦蹦床等各種游樂設施,驚險刺激,新穎有趣,既滿足成年人的需求,又令孩子們開心。
大明湖不僅是游覽觀光的極好場所,湖北岸還有數處茶社和明湖樓、荷香村兩處飯店,供遊客休息就餐。明湖樓建於1983年,是一座「外古內今」的中國傳統式仿古建築,樓高二層,總面積約2735平方米。明湖樓的飯菜講究色、香、味、型和營養,以魯菜系中濟南菜的「歷下風味」為主,尤擅長魚的烹制,製做的全魚宴令人叫絕。荷香村飯店位於鐵公祠院內,為一古典式二層樓建築。該店除烹制魯菜系中的「歷下風味」菜餚外,還擅長鍋貼製作。其配料和加工技術均引進濟南鍋貼老店便宜坊,所制鍋貼令遊客一飽口福。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和旅遊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大明湖公園的領導者們團結務實,開拓進取,利用自身優勢,舉辦多種活動,提高知名度,增強競爭力和吸引力,並逐步形成傳統。
荷花展是公園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動。自86年開始,已舉辦九屆了,其中有兩屆是全國規模的。荷花是我國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市的市花,舉辦荷花展覽,旨在宣傳市花,突出荷花的君子品質。荷展一般在7、8月份舉辦,此時荷花長勢最旺,花繁葉茂,最宜觀賞,是賞荷納涼的好去處。
龍舟賽也是公園大型的活動。大明湖水域遼闊,條件得天獨厚,自93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參賽單位均來自我市各大企業,規模逐步增大,是一項群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對於促進全民健身和增強企業向心力、凝聚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民族風情藝術節是最火爆、最熱烈的活動。大明湖是歷史的湖、人民的湖,在此舉辦民族風情藝術節,可謂珠聯壁合。今年4、5月份,我們與北京海淀區文化局聯合邀請了全國9個省市自治區40個少數民族200餘名演員來公園表演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轟動了整個泉城,這樣的活動要形成傳統,一年一度地搞下去。
迎春花展、蘭花展及盆景展,在我園也是傳統的活動。公園有全省最大規模的蘭花基地天香園,有一支技術比較過硬的花卉隊,他們日日辛苦勞作,將美和溫馨奉獻給遊客。
為了增加文化氣氛,提高檔次,公園內還闢建了書畫展覽館、碑刻展等文化層次較高的觀賞點。自今年6月份開始,公園又邀請了湖北隋州曾都古編鍾展演團來公園作為期半年的表演,向遊人展現中國古典音樂之精華。古編鍾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舉辦古編鍾展演,既豐富了觀賞內容,又使遊人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
社會在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在提高,大明湖公園將適應潮流,大膽創新,逐步形成集游覽觀賞、購物娛樂、文化欣賞、飲食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現代與古典相結合的旅遊區。
④ 園林文化的遺產保護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評價。蘇州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及《蘇州園林保護和管理條例》等,積極保護園林,鞏固擴展申報成果;深入挖掘園林文化內涵,弘揚吳文化。堅持「修舊如舊」原則,按照「保護、疏導、恢復、發展」方針,使園林之城名副其實。蘇州園林和綠化局從世界同行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運用國際標准實施對古典園林的保護、管理和規范,建立現代化的園林管理體制:一是恢復性保護;二是挖掘性保護,如拙政園再現明代文徵明《三十一景圖》,滄浪亭重現林則徐珍貴遺跡等;三是建設性保護;四是接軌性保護,拙政園被評為全國首批4A級景點,並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留園、獅子林、網師園也被評為4A級景點。蘇州園林不斷推出一系列特色旅遊活動,如虎丘藝術花會、金秋廟會,拙政園杜鵑花節、荷花節,留園吳文化活動,網師園特色夜遊及怡園水仙展,獅子林時令花展,天平紅楓節,石湖串月,滄浪亭蘭花、菊花展,耦園水鄉特色游等;蘇州園林還抓住「保護、開發、管理、服務」四個環節,使古典園林成為體現蘇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2003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
⑤ 我眼中的幽蘭作文400字
滄浪亭最近舉辦了一個蘭花展,來觀看的遊人絡繹不絕。今天我和媽媽也興致勃勃地來到滄浪亭觀賞蘭花。
剛走進滄浪亭我們就被眼前古樸優美的風景給吸引住了,錯落有致的假山上有許多小孩在玩捉迷藏,時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山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好多遊人坐在石條上一邊觀賞四周美景一邊休息,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滄浪亭。
沿著蜿蜒的小路向前走,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朝我們撲鼻而來。這里有一條叫「西爽」的長廊,筆直的走廊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蘭花,有的已經盛開,有的含苞待放,每盆的蘭花草都長得鬱郁蔥蔥,生機勃勃。
蘭花和梅花、菊花、翠竹被人並稱為「花中四君子」,它品質高貴,典雅秀麗。蘭花不像玫瑰那樣鮮艷奪目,而是開著白色的小花優雅文靜,花香也不似百合那般濃郁,而是淡淡的清香。我們辛勤耕耘的老師就像一株幽香四溢的蘭花草,不斷地傳授給我們新的知識,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才。古人以「蘭德」比喻「師德」,蘭花象徵著教師的清高廉潔,平凡中蘊含著偉大。
我們還參觀了看山樓,樓的周圍種滿了各種竹子,清脆欲滴。我們就應該像挺拔的翠竹一樣堅韌不屈,虛心接受各種知識,努力向上,不忘老師的教誨之恩。
⑥ 水鄉園林的來歷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水鄉園林就是蘇州園林,此乃華夏瑰寶.
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美譽。蘇州園林源遠流長,明清全盛時200多處園林遍布古城內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數十處,分別代表了我國宋、元、明、清江南園林風格。蘇州古典園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是蘇州獨有的旅遊資源。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准了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會議批准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的造園家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並用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具陳設和各式擺件等來反映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境地。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評價。近年來蘇州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及《蘇州園林保護和管理條例》等,積極保護園林,鞏固擴展申報成果;深入挖掘園林文化內涵,弘揚吳文化。堅持「修舊如舊」原則,按照「保護、疏導、恢復、發展」方針,使園林之城名副其實。蘇州園林和綠化局從世界同行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運用國際標准實施對古典園林的保護、管理和規范,建立現代化的園林管理體制:一是恢復性保護;二是挖掘性保護,如拙政園再現明代文徵明《三十一景圖》,滄浪亭重現林則徐珍貴遺跡等;三是建設性保護;四是接軌性保護,拙政園被評為全國首批4A級景點,並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留園、獅子林、網師園也被評為4A級景點。蘇州園林不斷推出一系列特色旅遊活動,如虎丘藝術花會、金秋廟會,拙政園杜鵑花節、荷花節,留園吳文化活動,網師園特色夜遊及怡園水仙展,獅子林時令花展,天平紅楓節,石湖串月,滄浪亭蘭花、菊花展,耦園水鄉特色游等;蘇州園林還抓住「保護、開發、管理、服務」四個環節,使古典園林成為體現蘇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2003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
⑦ 有關蘇州園林的問題
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美譽。蘇州園林源遠流長,明清全盛時200多處園林遍布古城內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數十處,分別代表了我國宋、元、明、清江南園林風格。蘇州古典園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是蘇州獨有的旅遊資源。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准了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會議批准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的造園家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並用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具陳設和各式擺件等來反映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境地。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評價。近年來蘇州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及《蘇州園林保護和管理條例》等,積極保護園林,鞏固擴展申報成果;深入挖掘園林文化內涵,弘揚吳文化。堅持「修舊如舊」原則,按照「保護、疏導、恢復、發展」方針,使園林之城名副其實。蘇州園林和綠化局從世界同行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運用國際標准實施對古典園林的保護、管理和規范,建立現代化的園林管理體制:一是恢復性保護;二是挖掘性保護,如拙政園再現明代文徵明《三十一景圖》,滄浪亭重現林則徐珍貴遺跡等;三是建設性保護;四是接軌性保護,拙政園被評為全國首批4A級景點,並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留園、獅子林、網師園也被評為4A級景點。蘇州園林不斷推出一系列特色旅遊活動,如虎丘藝術花會、金秋廟會,拙政園杜鵑花節、荷花節,留園吳文化活動,網師園特色夜遊及怡園水仙展,獅子林時令花展,天平紅楓節,石湖串月,滄浪亭蘭花、菊花展,耦園水鄉特色游等;蘇州園林還抓住「保護、開發、管理、服務」四個環節,使古典園林成為體現蘇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2003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
描寫蘇州園林之美的詩句
「君到姑蘇間,人家皆枕河。故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唐代詩人杜荀鶴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宋·蘇舜欽《滄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元·維則《獅子林即景》)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園圖詠·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謝公丘壑應無負。(清·徐崧《秋過懷雲亭訪周雪客調寄踏莎行》。懷雲亭即今蘇州北半園)
隔斷城西市語嘩,幽棲絕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題姜氏藝圃》)
誰謂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獅子林得句》)
居士高蹤何處尋,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賡言《游獅子林》)
鷗鳥群嬉,不觸不驚;菡萏成列,若將若迎。(蔣堂《北池賦》,北池為唐宋時代蘇州官府園林)
懶雲仙,蓬萊深處恣高眠……林泉愛我,我愛林泉。(吳西逸《殿前歡·懶雲窩》,懶雲窩為元代蘇州宅園)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滄浪亭聯
蒼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風是故人。(獅子林立雪堂聯)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拙政園與誰同坐軒聯)
閑尋詩冊應多味;得意魚鳥來相親。(拙政園綉綺亭舊聯)
俯水枕石游魚出聽;臨流枕石化蝶忘機。(虎丘花雨亭聯)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
塔從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老闆愛吃南邊菜,都到蘇州城裡來
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甌,細剝小庭幽
東西南北橋相望,畫橋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橋,兩岸朱樓夾柳條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夜讀蘇州詩,襟懷盡冰雪。
飄飄關塞雲,微微河漢月。
秋蘭南窗前,清香靜中發。
懷我千載心,歲晚更幽絕。
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⑧ 急求,中國古代園林具體作品的調研分析
在江蘇吳縣城內郡學之南,錢氏廣陵王元璙別圃,宋蘇舜欽得之,築亭曰滄浪,因作滄浪亭記,積水彌數十畝,旁有小山,高下曲折,與水相縈帶,舜欽死,屢易主,紹興時曾歸韓世忠家,俗名韓王園,由元迤明,廢為僧居,舊有飛虹橋、濯纓亭、清香館、翠玲瓏、瑤華境界諸勝,明歸有光、清宋犖皆有記,至今為吳中勝境。在湖北陽新縣放生池上,蓮花彌望,夾堤皆垂柳,群山環列,有浮屠突兀在雲煙紫翠間,記稱江山之勝,頗似武林西湖。
「滄浪亭」始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傍水造亭,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蘇氏之後,滄浪亭幾度荒廢,南宋初年(12世紀初)一度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撫宋犖重建此園,把傍水亭子移建於山之巔,形成今天滄浪亭的布局基礎,並以文徵明隸書「滄浪亭」為匾額。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滄浪亭雖因歷代更迭有興廢,已非宋時初貌,但其古木蒼老郁森,還一直保持舊時的風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園林的風格。
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滄浪亭景觀
滄浪亭踱步滄浪亭,未進園門便見一池綠水繞於園外,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園內以山石為主景,山上古木參天,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滄浪亭外臨清池,曲欄迴廊,古樹蒼蒼,壘疊湖石。人稱「千古滄浪水一涯,滄浪亭者,水之亭園也」。
滄浪亭主要景區以山林為核心,四周環列建築,亭及依山起伏的長廊又利用園外的水畫,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溝通園內、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園中山上石徑盤旋,古樹蔥蘢,箬竹被覆,藤蘿蔓掛,野卉叢生,樸素自然,景色蒼潤如真山野林。
滄浪亭風景(一)(20張)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藏在山頂上,它高踞丘嶺,飛檐凌空。亭的結構古雅,與整個園林的氣氛相協調。亭四周環列有數百年樹齡的高大喬木五、六株。亭上石額「滄浪亭」為俞樾所書。石柱上石刻對聯: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上聯選自歐陽修的《滄浪亭》詩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句,下聯出於蘇舜欽《過蘇州》詩中「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句。全園漏窗共108式,圖案花紋變化式端,無一雷同,構作精巧,環山就有59個,在蘇州古典水宅園中獨樹一幟。
滄浪亭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築是假山東南部面闊三間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觀聽無邪,則道以明」意為堂名。為明、清兩代文人講學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嚴肅穆。牆上懸有三塊宋碑石刻拓片,分別是天文圖,宋輿圖和宋平江圖(蘇州城市圖)。相傳乾隆帝南巡時,曾召譽滿江浙的蘇州評彈藝人王周士於此堂內說書。堂南,「瑤華境界」、「印心石層」、「看山樓」等幾處軒亭都各擅其勝。折而向北,有館三間名「翠玲瓏」,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瓏」意而為名。
滄浪亭風景(二)(16張)竹是滄浪亭自蘇舜欽築園以來的傳統植物,亦是滄浪亭的特色之一。現植各類竹20餘種。「翠玲瓏」 館連貫幾間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館曲折,綠意四周,前後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風乍起,萬竿搖空,滴翠勻碧,沁人心脾。同「翠玲瓏」相鄰的是五百名賢祠,祠中三麵粉壁上嵌594幅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平雕石像,為清代名家顧汀舟所刻。五百名賢只是取其整數而言。每五幅像合刻一石,上面刻傳贊四句,從中可知這些古賢的概況,他們是從春秋至清朝約2500年間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名賢中的絕大部分是吳人,也有外地來蘇為官的名宦。名賢像多數臨自古冊,也有的來自名賢後裔,具有文獻價值。
園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樓可覽遠近蘇州風光。此外還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映襯。滄浪亭著名的建築還有觀魚處等。另有石刻34處,計700多方。
傳說
滄浪亭到過滄浪亭的人都知道,在滄浪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乾隆皇帝南巡,路過蘇州,住在滄浪亭。有一天,皇帝吃完晚飯,覺得寂寞無聊,便想尋個消遣。他聽說蘇州的說書很有名氣,唱得動聽,說得入情,有聲有色,非常有趣,於是,傳下旨意,要聽說書。
蘇州城內有個說書的名角叫王周士,名氣響徹江浙。蘇州知府親自去請王周士,還特別關照他,在皇上面前,多為他美言幾句。到了滄浪亭,乾隆皇帝正等得不耐煩,要他馬上開書。王周士不動聲色,慢吞吞地說:「萬歲坐在明燭邊上,難道不知道四周一片漆黑?小人在黑暗裡彈唱動作,萬歲如何看見?」 乾隆聽了,雖覺得話里帶刺,但也有幾分道理。只好面帶尷尬,命左右賜王周士明燭一根,好令他快快開書。王周士手捧三弦,站立在那裡,仍舊怕不響。皇上不禁生起氣來,問「何故還不開書?」王周士不卑不亢:「啟稟萬歲,小人說書雖是小道,但只能坐下,立著不能說書!」
乾隆沒聽過蘇州說書,不知道有這樣的規矩。虎起了面孔,粗聲粗氣地說道:「賜座!」內侍馬上去搬座位,心裡卻犯嘀咕:皇帝面前一等大官,也不敢坐著說話。眼前這個說書的,居然討到了金凳,心裡著實不服氣。王周士可不顧這些,大模大樣地坐下來。把三弦一拔,「叮叮鐺鐺」的聲音,既像百鳥朝鳳,又像金鼓齊鳴。乾隆聽得是眉開眼笑。王周士最拿手的是《白蛇傳》。於是就挑了最精彩的一個片斷說起來。說到端午節白娘娘怎樣誤 滄浪亭吃雄黃酒,怎樣現出了原形嚇死許仙,真是講得繪聲繪色,活靈活現。乾隆聽得津津有味,點頭晃腦,脫口喊出「好」字。王周士字正腔圓,越說精神越足,一直說到白娘娘盜仙草,回到蘇州,救活了許仙,方才落回。王周士把三弦一放,講一聲「明日請早」!
這種好書,乾隆哪肯罷休。他連連擺手,「寡人興致正濃,豈能掃興?」內侍上前稟報:「皇上,已是五更天了。」乾隆不得已,吩咐內待,將王周士留宿在滄浪亭。乾隆皇帝聽書聽得如醉如痴,神魂顛倒,一天也不能斷,成了一個道地的書迷。後來,他要回京,這樣的好書又舍不下,就命王周士隨駕進京,外加賜七品冠戴。王周士到了紫禁城,住在皇宮里,真所謂平步青雲。吃的順口,穿的舒坦,住的寬敞,連走路的地面都是軟乎乎、滑溜溜的。
可是,這么愜意的日子,王周士反而過不慣。他覺得關在皇宮里彈唱,就像一隻身陷金絲籠的百靈鳥,唱不出新歌,伸不開翅膀。所以,他找機會借口生病,稟明皇上,又回到了蘇州。這正應了王周士說過的話:「我們唱書,總想把書唱好,該怎樣總是怎樣呀!」不僅是蘇州的說書,滄浪亭更是以自己的特色吸引了乾隆皇帝。人微言輕宋代園林藝術的代表,滄浪亭以清幽古樸見長。在造園藝術上,不落凡響,別具一格。
滄浪亭環境
滄浪亭從北門渡石橋入園,兩翼修廊委蛇,中央山丘石土相間,林木森郁。沿西廊南行,至西南小院,有楓楊數株大可合抱,巨干撐天,枝繁葉茂,院牆表面嵌有多幅雕磚,刻畫歷史人物故事。東側為清香館和五百名賢祠,祠建於道光七年,內壁嵌砌本地歷代名人線刻肖像及小傳數百方。再南有廳屋翠玲瓏和看山樓,環境清幽。由此折東,為明道堂一組庭院,此堂為園中最大建築,格局嚴整。堂北山巔,綠蔭叢中,有石柱方亭名滄浪亭。下山有復廊景通內外,復廊外側臨水。還有小亭觀魚處和廳屋面水軒,可俯覽園外水景。
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
此園數易其主,歷經滄桑,但多是建物的傾毀修復,而園中假山,園外池水,大多保持舊觀。
花窗借景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所謂自然,一是不矯揉造作,不妄加雕飾,不露斧鑿痕跡;二是表現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風景。滄浪亭園外景色因水而起,園門北向而開,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池水由西向東,環園南去清晨夕暮,煙水彌漫,極富山島水鄉詩意。而園內布局以山為主,入門即見黃石為主,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機勃勃,翠竹搖影於其間,藤蔓垂掛於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築亦大多環山,並以長廊相接。但山無水則缺媚,水無山則少剛,遂沿池築一復廊,蜿蜒曲折,既將臨池而建的亭榭連成一片,不使孤單,又可通過復廊上一百餘圖案各異的漏窗兩面觀景,使園外之水與園內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為一體,此可謂借景的典範。
園內還有五百名賢祠,壁上嵌有五百餘人像石刻,運刀細膩,頗值觀賞。
滄浪亭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06年05月25日,滄浪亭作為元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滄浪亭詩歌
滄浪亭水圍牆 月漏窗
折復廊 曲水流觴
花雕梁 石刻像
明道堂 墨潤水鄉
水一涯千古滄浪 亭何傍
翠色濃重無處扛 滲透窗 蒼莽
老樹霜 綠楓楊
觀魚塘 樹色天光
詩畫舫 莫回望
淚千行 碧波盪漾
水一涯千古滄浪 亭何傍
日光穿林竹桿黃 在水一方
水一涯千古滄浪 亭何傍
人生苦短似又長 伊人發蒼
水圍牆 月漏窗
折復廊 曲水流觴
詩畫舫 莫回望
淚千行 碧波盪漾
竹桿黃 在水一方
似又長 伊人發蒼
滄浪亭
作者:胡珵 年代:宋
昔聞滄浪亭,未濯滄浪水。
先賢眇遺跡,壯觀一何侈。
飛橋跨木末,巨浸折胡壘。
糟床行萬瓮,繚牆周數里。
廢興固在天,庶用觀物理。
緬懷嘉佑世,周道平如砥。
相君賢相君,子美東南美。
如何一網盡,禍豈在故紙。
青蠅變白黑,作俑弱焉始。
所存醉翁文,垂耀信百世。
無忘角弓詠,嘉樹猶仰止。
同來二三子,感嘆咸坐起。
縹瓷酹新漢,毀譽均一洗。
忽逢醒狂翁,一別垂二紀。
雋哉老益壯,論事方切齒。
我欲裂絳幔,推著明光里。
安得上天風,吹落君王耳。
旅遊指南
門票
開放時間:7:30~17:30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細雨天賞雨是個不錯的選擇,而蚊蟲多時慎去。二月中旬至二月底有蘭花展,九月底至十月上旬有竹展。
住宿:蘇州市滄浪賓館:蘇州市烏鵲橋路53號
門票價格:旺季(4.16~10.30)20元,淡季(10.31~4.15)15元。60歲以上老人憑老年證可享受半票優惠,70歲以上老人憑高齡證、現役軍人憑軍人證、殘疾人士憑殘疾證及1.2米以下兒童免票。交通:乘游2、游4、游5 、1路、5路、27路、30路、39路、101路、102路、103路、218路、261路、308路、309路公交均可到達。特別提醒:滄浪亭里的蚊蟲十分了得,特別是夏天去時一定要准備好蚊不叮、風油精之類的防蚊蟲叮咬的東西。滄浪亭隔壁有個美術館,目前還是免費開放,值得一去。
地址:三元坊滄浪亭街3號
⑨ 結合吳地園林,舉例談談吳地繪畫、書法在園林構建中的作用及其意義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商周時期我們的先人就已經開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澤、水泉、樹木、鳥獸進行初期的造園活動.最初的形式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圍內讓草木和鳥獸滋生繁育;還挖池築台,供帝王和貴族們狩獵和享樂.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曾建「靈囿」.
春秋戰國時期的園林中已經有了成組的風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園林已經萌芽,而且在園林中構亭營橋,種植花木.園林的組成要素都已具備,不再是簡單的囿了.
秦漢時期出現了以官室建築為主的宮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長池,並在池中築蓬萊山以象徵神山仙境.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園林發展中的轉折點.佛教的傳入及老莊哲學的流行,使園林轉向崇尚自然.私家園林逐漸增加.
唐宋時期園林達到成熟階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園林或參與造園工作,將詩與畫融入園林的布局與造景中,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地主階級的詩意化生活要求.另外,唐宋寫意山水園在體現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疊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時期,園林藝術進入精深發展階段,無論是江南的私家園林,還是北方的帝王宮苑,在設計和建造上,都達到了高峰.現代保存下來的園林大多屬於明清時代,這些園林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園林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
二、中國古代國林的特色
(一)造園藝術,「師法自然」
「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上包含兩層內容.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然.山與水的關系以及假山中峰、澗、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觀規律.二是每個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律.如假山峰巒是由許多小的石料拼疊合成,疊砌時要仿天然岩石的紋脈,盡量減少人工拼疊的痕跡.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狀.花木布置應是疏密相間,形態天然.喬灌木也錯雜相間,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間,融於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築來圍蔽和分隔空間.分隔空間力求從視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融於自然,表現自然.為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與靜、因與借、真與假、有限與無限、有法與無法等種種關系.如此,則把園內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和擴展開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通、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互相滲透的作用.在漏窗內看,玲瓏剔透的花飾、豐富多彩的圖案,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美學價值;透過漏窗,竹樹迷離搖曳,亭台樓閣時隱時現,遠空藍天白雲飛游,造成幽深寬廣的空間境界和意趣.
(三)園林建築,順應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台、閣、館、齋、舫、牆等建築.人工的山,石紋、石洞、石階、石峰等都顯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邊曲折自如,水中波紋層層遞進,也都顯示自然的風光.所有建築,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地下自然環境吻合,同時又使園內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並收到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四)樹木花卉,表現自然
與西方系統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自然.松柏高聳入雲,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數里盛開…… 乃至於樹枝彎曲自如,花朵迎面撲香……其形與神,其意與境都十分重在表現自然.
師法自然,融於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於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三、中國古代園林分類.
中國古代園林的分類,從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一般有兩種分類法.
(一)按佔有者身份分
1,皇家園林
是專供帝王休息享樂的園林.古人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統治階級看來,國家的山河都是屬於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點是規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園中建築色彩富麗堂皇,建築體型高大.現存為著名皇家園林有:北京的頤和園、北京的北海公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
2,私家園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賈等休閑的園林.其特點是規模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築小巧玲瓏,表現其淡雅素凈的色彩.現存的私家園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蘇州的拙政園、留國、滄浪亭、網獅園,上海的豫園等.
(二)按園林所處地理位置分
1,北方類型
北方園林,因地域寬廣,所以范圍較大;又因大多為百郡所在,一所以建築富麗堂皇.因自然氣象條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園石和常綠樹木都較少.由於風格粗擴,所以秀麗媚美則顯得不足.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於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其中尤以北京為代表.
2,江南類型
南方人口較密集,所以園林地域范圍小;又因河湖、園石、常綠樹較多,所以園林景緻較細膩精美.因上述條件,其特點為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積小,略感局促.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於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揚州等地,其中尤以蘇州為代表.
3,嶺南類型
因為其地處亞熱帶,終年常綠,又多河川,所以造園條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顯的特點是具有熱帶風光,建築物都較高而寬敞.現存嶺南類型園林,有著名的廣東順德的清暉園、東榮的可園、番禹的余前山房等.
四、中國古代園林的組成要素
一、築山
為表現自然,築山是造園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漢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島,象徵東海神山,開創了人為造山的先例.
東漢梁冀模仿伊洛二峽,有園中累土構石為山,從而開拓了從對神仙世界嚮往,轉向對自然山水的模仿,標志著造園藝術以現實生活作為創作起點.
魏晉南北朝的文人雅士們,採用概括、提煉手法,所造山的真實尺度大大縮小,力求體現自然山巒的形態和神韻.這種寫意式的疊山,比自然主義模仿大大前進一步.
唐宋以後,由於山水詩、山水畫的發展,玩賞藝術的發展,對疊山藝術更為講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愛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築的良岳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巧、以石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藝術,更為成熟和普及.(明)計成在《園冶》的「攝山」一節中,列舉了園山、廳山、樓山、閣山、書房山、池山、內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魚缸、峰、巒、岩、洞、澗、曲水、瀑布等17種形式,總結了明代的造山技術.清代造山技術更為發展和普及.(清)造園家,創造了穹形洞壑的疊砌方法,用大小石鉤帶砌成拱形,頂壁一氣,酷似天然消壑,乃至於可估喀斯特溶洞,疊山倒垂的鍾乳石,比明代以條石封合收頂的疊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現存的蘇州拙政園、常熟的燕園、上海的豫園,都是明清時代園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為表現自然,理池也是造園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論哪一種類型的園林,水是最富有生氣的因素,無水不活.自然式園林以表現靜態的水景為主,以表現水面平靜如鏡或煙波浩森的寂靜深遠的境界取勝.人們或觀賞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觀賞水中治然自得的游魚,或觀賞水中芙蕖睡蓮,或觀賞水中皎潔的明月……自然式園林也表現水的動態美,但不是噴泉和規則式的台階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頭、礬口,以表現經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為如此,園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園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種:
(一)掩.以建築和綠化,將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臨水建築,除主要廳堂前的平台,為突出建築的地位,不論亭、廊、閣、謝,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猶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邊的視線局限;或臨水布蒲葦岸、雜木迷離,造成池水無邊的視角印象.
(二)隔.或築堤橫斷於水面,或隔水凈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橋,或涉水點以步石,正如計成在《園冶》中所說,「疏水若為無盡,斷處通橋」.如此則可增加景深和空間層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破.水面很小時,如曲溪絕澗、清泉小池,可用亂石為岸,怪石縱橫、犬牙交齒,並植配以細竹野藤、朱魚翠藻,那麼雖是一窪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風致的審美感覺.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猶如山巒之發,水景如果離開花木也沒有美感.自然式園林著意表現自然美,對花木的選擇標准,一講姿美,樹冠的形態、樹技的疏密曲直、樹皮的質感、樹.葉的形狀,都追求自然優美;二講色美,樹葉、樹干、花都要求有各種自然的色彩美,如紅色的楓葉,青翠的竹葉、白皮鬆,斑駁的糧榆,白色廣玉蘭,紫色的紫薇等;三講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綠,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臘梅最為淡雅、蘭花最為清幽.花木對園林山石景觀起襯托作用,又往往和園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關.如竹子象徵人品清逸和氣節高尚,松柏象徵堅強和長壽,蓮花象徵潔凈無暇,蘭花象徵幽居隱士,玉蘭、牡丹、桂花象徵榮華富貴,石榴象徵多子多孫,紫薇象徵高官厚祿等.
古樹名木對創造園林氣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樸幽深的意境.所以如果建築物與古樹名木矛盾時,寧可挪動建築以保住大樹.計成在《園冶》中說:「多年樹木,礙箭檐垣,讓一步可以立根,研數椏不妨封頂.」構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樹艱難.
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於嚮往中的自然.
四、動物
中國古典園林重視飼養動物.最早的苑圍中,以動物作為觀賞、娛樂對象.魏晉南北朝園林中有眾多鳥禽,使之成為園林山水景觀的天然點綴.唐代王維的耕J;I別業中養鹿放鶴,以寄託「一生幾經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的解脫情趣.宋徽宗所建良岳,集天下珍禽異獸數以萬計,經過訓D練的鳥獸,在徽宗駕到時,能乖巧地排立在儀仗隊里.明清時園中有白鶴、鴛鴦、金魚,還有天然烏蟬等.園中動物可以觀賞娛樂,可以隱喻長壽,也可以藉以擴大和滌化自然境界;令人通過視覺、聽覺產生聯想.
五、建築
園林中建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滿足人們生活享受和觀賞風景的願望.中國自然式園林,其建築一方面要可行、可觀、可居、可游,一方面起著點景、隔景的作用,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以小見大,又使園林顯得自然、淡泊、恬靜、含蓄.這是與西方園林建築很不相同之處.中國自然式園林中的建築形式多樣,有堂、廳、樓、閣、館、軒、齋、榭、航、亭、廊、橋、牆等.
(一)廳堂
是待客與集會活動的場所.也是園林中的主體建築.「凡園圃立基,定廳堂為主.」時成《園冶》廳堂的位置確定後,全園的景色布局才依次衍生變化,造成各種各樣的園林景緻.廳堂一般坐北朝南.向南望,是全園最主要景觀,通常是理池和造山所組成的山水景觀,使主景處於陽光之中,光影多變,景色顯得變幻無窮.廳堂建築的體量較大,空間環境相對也開闊,在景區中,通常建於水面開闊處,臨水一面多構築平台,如北京園林大多臨水築台、台後建堂.這成為明清時代構園的傳統手法,如拙政園的遠香堂、留園的涵碧山房、獅子林的荷花廳、恰園的鴛鴦廳等,都採用此法布置廳堂.
(二)樓閣
是園林中二類建築,屬較高層的建築.一般如作房闊,須回環窈窕;作藏書畫,須爽皚高深;供登眺,在視野要有可賞之景.樓和閣體量處理要適宜,避免造成空間尺度的不和諧而損壞全園景觀.閣,四周開窗,每層設圍廊,有挑出乎座,以便眺望觀景.
(三)書房館齋
館可供宴客之用,其體量有大有小,與廳堂稍有區別;大型的館,如留園的五峰仙館、林泉香石館,實際上是主廳堂.齋供讀書用,環境當隱蔽清幽,盡可能避開園林中主要游覽路線.建築式樣較簡朴,常附以小院,植芭蕉、梧桐等樹木花卉,以創造一種清靜、淡泊的情趣.
(四)謝
建於水邊或花畔,藉以成景.平面常為長方形,一般多開敞或設窗扇,以供人們游想、眺望.水謝則要三面臨水.
(五)軒
是小巧玲瓏、開敞精緻的建築物,室內簡潔雅緻,室外或可臨水觀魚,或可品評花木,或可極目遠眺.
(六)舫
是仿造舟船造型的建築,常建於水際或池中.南方和嶺南園林常在園中造防,如南京煦園不系舟,是太平天國天王府的遺物,蘇州拙政園的香洲是舫中使使者.大多將船的造型建築化,在體量上模仿船頭、船倉的形式,便於與周圍環境和諧協調,也便於內部建築空間的使用.
(七)亭
一種開敞的小型建築物.(漢)許慎《說文》:「亭,停也,人所停集也.」主要供人休憩觀景.可眺望,可觀賞,可休息,可娛樂.亭在造園藝術中的廣泛應用,標志著園林建築在空間上的突破,或立山巔,或枕清流,或臨澗壑,或傍岩壁,或處平野,或藏幽林,空間上獨立自在,布局上靈活多變.在建築藝術上,亭集中了中國古代建築最富民族形式的精華.按平面形狀分,常見的有三角亭、方亭、短形亭、六角亭、八角亭、圓亭、扇面亭、梅花亭、套方亭.按屋頂形式分,有單檐亭、重檐亭、攢尖亭、蓋頂亭、歇山亭,攢尖高聳,檐宇如飛,形象十分生動而空靈.按所處位置分,有橋事、路亭、井亭、廊亭.凡有佳景處都可建亭,畫龍點睛,為景色增添民族色彩和氣質;即使無佳景,也可從平淡之中見精神,使園林更富有生氣和活力.蘇州滄浪亭中的滄浪亭,拙政園中的松風亭、嘉實亭都是著名的亭.
(八)路與廊
路和廊在園林中不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觀賞的作用.是中國園林中,最富有可塑性與靈活性的建築.婉蜒曲折也好,高低起伏也好;曲折如游龍也好,高下如長虹也好,是一種生動活潑頗具特色的民族建築.它既可在交通上連通自如,將園林申通一氣;又可讓遊人移步換景,仔細品味周圍景色.它既可使遊人於烈日之下免受曝曬之苦,又可使遊人於風雨之中不遭吹淋之罪,在酷暑風雨之時,仍然可以觀賞不同季節和氣象時的園林美.廊,又有單席與復席之分.單廊曲折幽深,若在庭中,可觀賞兩邊景物;若在庭邊,可觀賞一邊景物,還有一邊通常有碑石,還可以欣賞書法字畫,領略歷史文化.復廊是兩條單席的復合,於中間分隔牆上開設眾多花窗,兩邊可對視成景,既移步換形增添景色,又擴大了園林的空間.蘇州滄浪亭的復廊最負盛名.
(九)橋
園林中的橋,一般採用拱橋、平橋、廊橋、曲橋等類型,有石制的,有竹製的,有木製的,十分富有民族特色.它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用以隔景,在視覺上產生擴大空間的作用.同時過了一橋又一橋,也頗增遊客游興.特別是南方園林和嶺南類型園林,由於多湖泊河川,橋也較多.
(十)園牆
這是圍合空間的構件.中國的園林都有圍牆,且具民族特色;比如龍牆,境蜒起伏,猶如長龍圍院,頗有氣派.園中的建築群又都採用院落式布局,園牆更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上海豫園,在五條龍牆,即伏卧龍,穿雲龍(口下有金蟾),雙龍搶珠,睡眠龍.將豫園分割成若干院落,南北園林通常在園牆上設漏窗、洞門、空窗等,形成虛實對比和明暗對化的效果,並使牆面豐富多彩.漏窗的形式有方、橫長、圓、六角形等等.窗的花紋圖案靈活多樣,有幾何形和自然形兩種.園林中的院牆和走廊、亭謝等建築物的牆上往往有不裝門扇的門孔和不裝窗扇的窗孔,分別稱洞門和空窗.洞門除供人出入,空窗除採光通風外,在園林藝術上又常作為取景的畫框,使人在游覽過程中不斷獲得生動的畫面.
六、匾額、楹聯與刻石
每個園林建成後,園主總要邀集一些文人,根據園主的立意和園林的景象,給園林和建築物命名,並配以匾額題詞、楹聯詩文及刻石.匾額是指懸置於門振之上的題字牌,楹聯是指門兩側柱上的豎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題詩刻字.園林中的匾額、楹聯及刻石的內容,多數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現成詩句,或略作變通.如蘇州拙政園的浮翠閣引自蘇東坡詩中的「三峰已過天浮翠」.還有一些是即興創作的.另外還有一些園景題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論是匾額楹聯還是刻石,不僅能夠陶冶情操,抒發胸臆,也能夠起到點景的作用,為園中景點增加詩意,拓寬意境.。 望提問者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