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發苗低
1. 請問如何提高蘭花的發苗率
4、如何提高發苗率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問題。發苗率高不高取決於球莖飽滿成熟的程度,球莖飽滿成熟的程度越高,則發率越高,出芽越早、越多、越壯。球莖飽滿成熟的程度取決於您選的肥料好不好,施肥足不足有關,選肥越好施肥越足球莖就更加飽滿成熟。我建議您選用蜀光蘭花專用肥能達此目的。具體操作為:春季施用1號營養液,催根、促芽、護老草;幼苗出土以後施用2號營養液,催根、促幼苗快速成長、預防各種生理性病害;新苗基本成苗以後施用3號營養液,3號營養液的主要作用就是促球莖飽滿成熟,按此操作能大大提高發苗率,且能促苗多、苗壯、苗齊,花多、花好之目的。我的發苗率能達一比一左右,少數能達一比二、個別可達一比三,歡迎光臨我的博客,或許能給您啟發和幫助。
2. 如何讓蘭花快速發新芽
1、加生長素
蘭花是一種觀賞性極高的植物花卉,如果依靠自然生長的情況下,它的生長速度會很慢,當蘭花怎麼養促發新芽才最好呢,其實可以養殖蘭花過程中,不定期的向盆土加入適量的生長素,主要可以促進細胞的分裂生長能力,這樣蘭花1~2個月就能長出新芽。
2、休眠期處理
要想蘭花長出新芽,最好在蘭花的休眠期積累更多的養分,主要是在休眠期期間給蘭花形成一個環境的溫度差,溫差大的氣候利於蘭花的生長發育,當溫度較高的時候,將蘭花放置於陰涼的環境中或者人工降溫處理,這樣可以促使植株長出新芽。
3、加強水肥
在蘭花的生長旺盛期間,澆水不宜過度,以薄水為主,春夏期間可適當向植株噴灑水霧,以增加植株周邊的濕度,然後每隔2~3周左右施加一次磷鉀肥,而且最好以腐熟的肥液為主,以促進根部的發育。
4、分株繁殖
一般蘭花在生長過程中,周邊會長有很多側莖,可以將這些側莖進行分株繁殖,先用清水清洗干凈,然後用適量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一次,再分別放入濕度大的沙床中,很快就會長出新芽。
3. 新種蘭花多久能發芽
春天養蘭花,一盼著開花,二盼著出新苗。很多花友的蘭花現在已經開完了花,或者正在開花當中,接下來就是怎樣考慮它出新苗了。蘭花出新苗的時間和當地環境、苗情的好壞有很大關系。當地溫度上升快,苗情好,新苗發的就會早一些。反之,新苗可能就遲遲長不出來,讓人著急。有花友問:「怎樣讓蘭花快點發新苗?有辦法嗎?」想讓蘭花快點發新苗,需要做好3件事,新苗最少能早出15天。
蘭花發新苗,自然少不了養分支持。要是好久沒有給蘭花換植料,或者冬天春天開花量比較大,花期長,就可能因為養分蓄積不夠而遲遲不發新苗。因此,春天想讓蘭花早發新苗,施肥工作要做好。在溫度偏低的情況下,可以給蘭花施一點有機肥,促進新苗萌發生長。在溫度適合施速效肥的時候(溫度高於12度),可以施一點速效復合肥,促進植株生長。養分供應充分的蘭花,新苗往往要發得早一點,而且會提高新苗的數量和質量 。
4. 蘭花總是不長新根,發出來的小苗也不長,是什麼原因
蘭花長勢的好壞,和根系有直接關系。根系好,不愁開花和發新苗。根系不好,即便葉子翠綠,也容易僵住不長。
有些花友的蘭花養一兩年都不發新苗,這是一種不正常的表現,不發新苗也就沒有新根長出。蘭花不長新根怎麼辦?掌握三個方法,白根擠滿盆。
秋天是蘭花換盆的好時間,要是你的蘭花長時間僵苗不長,也不長新根,試試上面的三個方法,長出白根並不難,養兩三個月,白根擠滿盆。覺得有用點個贊,關注我了解更多養花知識。
5. 蘭花為什麼發芽那麼慢
一、認識蘭花發苗規律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理論基礎。 眾所周知,新蘭株是從假磷莖上發出來的,因此要弄清蘭花的發苗規律,首先得搞清假磷莖是怎麼一回事。蘭花的假磷莖是蘭化的變態莖,多呈橢圓形,具有儲存養料的功能,是長葉、生根、發芽、開花的載體,它通常由依0—依陸個縮短的節組成,每個節上都有芽點,頂部的幾節生長葉片,起光合和蒸騰作用;中上部幾節的芽點被腳殼(葉鞘)包住,稱上位芽,大都發育成花芽,也有少數發育成葉芽的;中下部陸個左右節位上的芽點大都被膜質化鱗片包住,稱下位芽,大都轉化為苗;最下部的幾節生根,用來吸收養份,並起支撐固定作用,有時也有發芽的現象發生。因此,每株成苗從理論上說至少可生六個左右的蘭苗,但一般情況下只發一苗,也有的發雙龍,少數發三苗,其餘的芽點則呈休眠狀態。 明白了蘭花發苗的規律,我們養蘭人的任務就是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採取必要的措施,不讓休眠芽沉睡,想辦法喚醒它,以達到多發芽的目的。 二、適度分株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主要措施 從理論上講,蘭株的營養是以鏈式輸送的,新的生長中心形成後,吸收了鄰近蘭株製造的營養物質,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頂端優勢」,從而抑制了其它休眠芽的萌發。據此我們可以採用截斷營養鏈的方法,誘導蘭株發苗,即通常說的「分株」,以促使休眠芽的萌發而達到多發苗的目的。 從實踐上看,適度分株也是完全必要的。 首先,盆里的蘭株多了,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營養供應不上,勢必少發苗,發小苗。 其次,盆里的蘭叢大了,蘭株多了,蘭根在盆中盤根錯節結成一團,下部所發蘭芽擠不出,甚至鑽進根部憋死,造成夭折,即使發出芽來,新芽的根也無立錐之地,芽也長得很弱。 再次,老苗新苗數代同堂,老蘭株不僅不發芽,還要消耗營養,要「兒孫贍養」,影響新草發芽。 第四,古人養蘭有「極弱則合,極壯則分」的說法,分就是「分株」,過壯過大過密的蘭叢,其發芽率往往極低,白白地浪費了資源。 本人有一盆極壯的崔梅,二次在蘭博覽會上得了銀獎,由於草極大,捨不得分盆,當年七苗大草只發了三苗,去年我將這依0苗草分成5盆,每貳苗一盆,其中有二盆發了三苗,其餘每盆均發了二苗,總共發了十二苗,如果不分最多也只能發三—四苗。由此可見,及時分株有利於多發苗,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三、老草另植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重要方法 一般說來,老草製造營養默默無聞地輸送給下一代,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也有一些無根或根系很差的老草本身所需的營養是新株為其提供的,這就是所謂「靠子女贍養」的,這樣的老株勢必影響新株的成長和發芽。 因此要科學地、合理地分株,這里所說的「科學、合理」,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老草另植」。 四、扭傷球莖連接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傳統經驗 扭傷球莖連接處,促使多發芽,是我國蘭界先輩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在理論上是正確的,實踐上也是成功的。 從理論上說,球莖連接處被扭傷了,也就是蘭株相互間營養的輸送受到了影響,老草製造的營養向前端輸送遇到了困難,從而激發了休眠芽,產生了新株。 具體做法是在春天三—四月,取出蘭草,用兩手分別捏住兩個假磷莖的中上部(勿捏傷芽點)分別向相反方向扭90—依吧0度,聽到「嗶啪」一聲即可。注意不可完全扭斷連接莖,要使其呈半分離狀態,扭傷處敷上甲基托布津粉末,以防感染細菌,再將蘭株種入盆中,不用多久,處於半分離狀態的爺代、父代、子代的假磷莖就可各自發出新芽有的還能發雙龍。採用這種方法發出的芽也較茁壯。 單株繁殖在宜在暮春及初夏的四—5月進行,此時溫度較適宜於蘭花發芽生根。 單株繁殖有二種做法:一是翻盆拆單另植,弊端較多,發出的草也小,管理難度也較大。另一種方法是不翻盆,撥去假磷莖以上的植料,露出二個假磷間的連接莖,用消毒過的剪刀或手術刀將連接莖截斷,在傷口敷上甲基托布津粉末消毒,嚴防感染病毒,過幾小時再填上消毒過的植料,最好是植金石,約二十餘日即可發現新芽萌動。這樣做既可保住原有蘭根的吸收能力,又減少了植株的復盆的時間,不僅發芽早,而且發的芽也相對茁壯得多。 五、利用激素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科學措施 所謂激素即是能促使細胞分裂、激活休眠芽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它的使用能使新苗和老草均能多發新芽,當新芽生長還未成熟時,又可陸續發出新芽,這樣一年發二至三代甚至四代苗,是完全可能的事情,科學終於使夢想成為現實。 依、使用激素確能使蘭芽怒發,一年發貳—三代甚至四代苗是完全可能的。 貳、在自然環境下激素芽並不能完全成活,只有健壯的大芽才能正常生長(當然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三、利用激素催出來的新草由於刺激太過,元氣早衰引種後在自然環境下第二年並不能正常發芽,需休養一年才能正常發芽。 鑒於利用激素催芽的利和弊,我覺得激素催芽只能用於以繁殖為目的的珍稀品種,一般的品種則不應使用,使用了也沒有多大意義。 本人至今尚未有使用激素的親身經歷,故在具體操作上沒有實踐經驗,敬請各位諒解。 六、摘除花蕾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重要手段 我們已經知道,花蕾一般產生在父代草上,由上位芽產生,花蕾一旦產生便消耗大量營養。由於蘭株製造的養分集中向花蕾輸送,該蘭株的其它芽點便受到抑制而不能萌發,直到花期結束並休養一段時間後,芽點才逐漸萌發。開花的植株由於營養消耗太多,發芽受到嚴重影響,真可謂是發芽遲,發芽少,發芽小。本人連續數年參加蘭展感受頗深。 我有一盆可說是天下無二的特大解佩,每年發出的花苞均在5個以上,參展時均留三箭花,連續三次參加蘭展,分別奪得金、銀、銅獎,立下赫赫戰功。然而這盆花由於連年南征北戰,現已元氣大傷,處於衰落狀態,今年中國(南京)蕙蘭展回來後分盆,至今只發了幾苗小草,已經風光不再。 另有一盆解佩,去年冬天所發花苞一律摘去,早春即發雙龍大芽,且大芽旁又帶了一芽現已出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由此可見,開花也要有一定的「度」,即使參加蘭展花苞也不宜留得過多,一般以依—貳株為好,其餘的應全部摘去。 摘除花苞要有時間性,摘早了還會再發花苞,摘晚了又消耗較多的營養,因此摘花苞也要適時為好,一般說來摘除花苞的時間以冬季或早春為好
6. 蘭花如何提高發苗率
讓蘭花多發芽是養蘭者的共同心望,大家都千方百計,各顯神通,促使蘭花多發芽,人人都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 要使蘭花多發芽,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適應蘭花的生長習性,盡量為它創造最佳的生長條件,同時適當地使用肥料和少量植物促長劑,適時地分盆換土,只要掌握得當,就能使蘭花芽多苗壯,生機盎然。
蘭花的生長環境主要由陽光,溫度,水分(濕度),通風,施肥五大因素組成,要讓蘭花發好芽也必須圍繞這五點來做。
(一)陽光。光照充足是蘭花發芽的首要條件,缺少光照的蘭花不僅發芽遲緩,而且新芽瘦小纖弱,易得病害。創造光照條件的辦法,一是蘭棚的遮蔭必須適度;二是可對蘭花適當階段性地增強光照,俗稱"曬盆".具體操作可在春節過後,氣溫漸暖之時就開始多接受日光,3月底前,氣溫在20攝氏度以下的可採取全日照,之後,春蘭在氣溫20度以上蓋一層遮蔭網,30度以上蓋二層遮蔭網.蕙蘭在5月底前皆可接受全日照,氣溫達到30度以上蓋一層遮蔭網,35度以上蓋二層遮蔭網.全年根據季節與氣溫及時調節遮陰度,讓蘭花最大限度地接收光照,蓄足元氣. (二)溫度.蘭花生長最適宜的氣溫是20-25攝氏度,8度以下,30度以上生長緩慢。因此我們要想讓蘭花多發芽並生長健旺,就要想法避開或縮短不利於蘭苗生長溫度的空間與時間,有條件的可建玻璃溫室,用空調或水簾來調節室溫,創造讓蘭花避暑與避寒的小環境,沒有條件的也可採取以塑膜大棚升溫;以蘭場地面灌水或灑水,場內裝風扇降溫等辦法來調節溫度。如果能保持適宜的溫度,蘭花當年的新芽四季都會正常生長,當年的新苗還能再發秋芽,並能於當年長成大苗,這就使蘭花的發苗率提高近一倍。
(三)水分(濕度).蘭花有假鱗莖儲存水分,是比較耐乾旱的植物,但是水分對其生長同樣非常重要.古人有"喜雨而畏潦,喜潤而畏濕"之稱.在蘭花的發芽期更需要及時供應充足而不過度的水分,以利新芽生長,俗話說:乾乾濕濕,澆則澆透,精闢地概括了蘭花的澆水經驗.但不少初養蘭者往往過分理解了這個"干"字,非等盆土幹得發白發硬才去澆水,這對蘭芽的萌發是有害無益的.本人以為,要掌握適度,最好把握在盆土微潮,上干下潤,尚未乾透就及時澆水為宜,同時應適當增加蘭圃空氣中的水分,在蘭花生長期,空氣的相對濕度為60%-75%,可通過噴水灑水來增加小環境的相對濕度,如能配置自動電控的增濕機則效果更佳.蘭花澆水的原則是:生長期多澆,休眠期少澆;葉片薄的多澆,葉片厚的少澆;長勢旺的多澆,長勢弱的少澆.總之還應千萬注意,發芽期必須保持盆土滋潤,避免蘭盆過干.
(四)通氣.新鮮空氣對蘭花的健康生長非常重要,不僅蘭室應注意空氣流通,而且盆土也要注意保持較好的透氣性,最好用仙土,碎磚,風化岩等配製成顆粒狀的蘭土栽培,較有利於蘭花發芽. (五)施肥.蘭花在深秋須施足基肥,早春應適當追肥.在萌芽前,再適量用好催芽激素,就能促使蘭花發芽率更高.常用的制劑有催芽素,喜多蘭,收尚好,花寶,蘭菌王等,按說明書使用即可.許多蘭友反映上半年用植全稀釋噴葉,下半年用植全顆粒埋放表土,順隨澆水緩釋追肥,既能使蘭芽多發,又能使蘭苗茁壯,不妨一試.
7. 蘭花發的苗瘦小可以用復合肥水罐根嗎
蘭花發的苗瘦小可以用有機復合肥水罐根,但是濃度要掌握好。復合肥分為人造復合肥和有機復合肥,作用在蘭花上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一、人造復合肥,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化肥,雖然氮磷鉀的比例比較均衡,但蘭花不一定能長得好。
1、人造復合肥的元素比例太過固定,缺少蘭花生長必須的某些微量元素,短期使用有促進生長的作用,長期使用就可能會導致蘭花生長不良,只能勉強活命,卻難以長得茂盛,難以順利開花。
2、人造復合肥長期給蘭花使用,容易造成栽種介質板結、鹼化等問題,影響蘭根的正常生長和對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
3、人造復合肥長期使用不利於給蘭花養形,葉片寬窄長短、葉脈紋路等,都會有變化,觀賞價值可能會有所下降。
二、有機復合肥也就是日常我們用到的農家肥、豆餅肥和一些自然界中其他有機質漚制發酵的肥料,蘭花能長好的可能性比較大。
1、有機肥中的氮磷鉀元素比例並不是固定不變,有機質不同,氮磷鉀的含量也就不同,能夠滿足蘭花生長需求的養分。
2、有機肥中含有蘭花生長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長期使用不存在因為缺少某種微量元素而生長不良。給蘭花長期使用自己漚制、發酵的有機肥,只要把握好濃度和使用時間,對蘭根的生長很有好處,也不容易造成栽種介質板結或者鹼化。
3、有機復合肥使用時配合適當的光照和澆水,蘭花會在該發芽的時候發芽,該開花的時候開花。在養護蘭花的過程中,不同季節使用不同的有機肥,蘭花不論長新芽還是開花,都很正常。平時養護蘭花以使用腐熟好的有機肥為主,春天蘭花發新苗的時候適當使用氮肥,秋天蘭花長花芽的時候,適當使用磷鉀肥。這樣比較有針對性的施肥,蘭花生長會更好。
8. 蘭花怎麼種才會發苗多
一、利用激素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科學措施
所謂激素即是能促使細胞分裂、激活休眠芽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它的使用能使新苗和老草均能多發新芽,當新芽生長還未成熟時,又可陸續發出新芽,這樣一年發二至三代甚至四代苗,是完全可能的事情,科學終於使夢想成為現實。二、摘除花蕾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重要手段
我們已經知道,花蕾一般產生在父代草上,由上位芽產生,花蕾一旦產生便消耗大量營養。由於蘭株製造的養分集中向花蕾輸送,該蘭株的其它芽點便受到抑制而不能萌發,直到花期結束並休養一段時間後,芽點才逐漸萌發。開花的植株由於營養消耗太多,發芽受到嚴重影響,真可謂是發芽遲,發芽少,發芽小。本人連續數年參加蘭展感受頗深。
三、捂老蘆頭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積極方法
所謂老蘆頭即是有根無葉、有葉無根或無根無葉的老球莖。這些球莖大多在翻盆時剝下,原來是應扔掉的東西。
但較名貴蘭花的老蘆頭不妨利用一下,使老蘆頭上尚存的休眠芽再度萌發,以培育出新的蘭株,亦不失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一種方法。具體做法:
1、時間:春末夏初,白天溫度穩定在15度以上時進行。
2、修剪老蘆頭,在修去不健康的蘆頭後,以2—3個蘆頭為一叢,修去爛根枯葉,注意不要傷及芽眼。
3、浸泡消毒:將老蘆頭放在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中浸泡10分鍾,取出晾乾。
4、將稀釋過的催芽劑滴在球莖上,晾乾待種。
5、用消毒過的水苔浸泡促根生溶液,包裹老蘆頭。
6、放入盆中,四周填上植金石,並將球莖埋入1~2厘米深處,放陰涼通風處養護。
7、正常澆水,不可大幹大濕,不可用肥,20天後即可見新芽萌動,有的發芽時間可能要遲一點,要有耐心去等待。
8、新芽放葉後,可放至通風透光處,並逐漸接受光照。不要根系施肥,可施葉面肥,以稀、薄、淡為好,否則燒傷新根新葉,得不償失前功盡棄。
9、第二年春取出蘭株,剔除枯爛老球莖,可象其它蘭株一樣正常栽培管理。
必須說明的是,這種方法得到的蘭株終究是小苗弱草,僅適用於名貴蘭花為留種而進行的繁殖,對一般蘭花也就無需如此大動干戈了。四、適當延長生長期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正確途徑
蘭花一年中有春季和秋季二個生長高峰,同時也有兩次休眠期,當盛夏溫度高於30度便停止生長,當冬季溫度低於15度也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
據此我們可以用加強管理改善環境的辦法,從而適當延長蘭花生長期的方法,達到多發芽的目的。
具體的做法是:1是從立春開始,將蘭室溫度提高到15度以上,時間約半個月左右,也就是使蘭花提前半月進入長生期,使蘭花早發芽。
2是當夏季蘭棚溫度高於30度時,想辦法將小環境溫度降至25度以下,從而縮短休眠時間,延長生長時間。
3是當秋冬溫度降至15度以下時,採取措施將蘭室溫度提高到15度以上,使蘭花延遲進入休眠期,時間亦在半個月左右,從而延長了蘭花的生長時間。
用這種方法延長蘭草的生長時間,只要用得適當,二年多發一代苗是完全可行的,問題是要控制好溫度,特別是每次時間不可過分長,一定要讓蘭花有一個休眠過程,否則蘭株的抗病能力會下降,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從而功虧.五、加強管理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關鍵措施
要使蘭花多發芽,早發芽,發大芽是一個系統工程,牽涉到方方面面的管理,只有管理到位措施得當,為它創造了最好的生長條件,才能使蘭花芽多苗壯。為此我們還要抓好下面幾個環節:
首先,要適當深栽。前人提倡上盆時「土蓋蘆頭的三分之二」,這是指用腐葉土養蘭的情況。現在人們都用顆粒植料,也淋不到雨,因而盆面容易干透,再提倡「土蓋蘆頭的三分之二」,則有點生搬硬套了。因此要適當深栽,一般蘆頭需埋下1—2cm許,這樣才具有蘭芽萌發及生長所需要的濕潤的土壤,蔭蔽的環境,以及穩定的溫度。如果仍用古法「土蓋蘆頭的三分之二」,則新萌發的芽容易脫水枯萎,造成夭折。
其次,要掌握分株時節。分株的時節一般在10—11月的秋冬之交或2—4月的春季,這時的平均氣溫約在15oC左右,正處在蘭株冬季休眠的前後時期,適宜於蘭花傷口的恢復,不利於病菌繁殖,安全程度高。那麼是「秋分前後好」,還是「春分前後」好呢?其實各有利弊,「秋分前後」分株的蘭草,芽一般在春節前就開始萌動,發芽相對要早一點,一到春天便可快速生長,但要渡過漫長的冬季,管理難度大。蘭盆數量不多的蘭友不妨採用此法。「春分前後」分株的蘭草,蘭芽萌發要晚一點,恢復快,生長迅速,但比起「秋分前後」分株的蘭花來說發芽相對要稍晚一點。但單株繁殖還是以春未夏初為好。另外盛夏高溫病菌繁延速度快,危險性大,還是不分為好。嚴寒的冬季分株,不利於蘭株恢復,也最好不要分。
再次,消毒不馬虎。蘭花分株勢必要留下切口,春蘭的切口小一點,蕙蘭的切口要大一點,都要採取消毒措施,以防止病菌趁勢侵入。古人用硫磺粉、木炭粉,現在最好用甲基托布津粉末敷傷口,效果更好。刀具也要徹底消毒,特別是對於名貴草的分株,手術刀片用一次就扔掉,不要吝惜。蘭草、蘭盆、植料也要全面消毒,防止感染病毒,確保蘭株安全。
第四,植料最關鍵。植料是蘭花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蘭花能否多發芽,發壯芽的關鍵因素之一。我認為植料最關鍵條件是:通風透氣但不快乾,保濕保潤但不漬水,肥性溫和但不暴烈,無病菌無病毒微酸性。植料要混配,比例要恰當,優勢要互補,質地要輕些。用這樣的植料栽培蘭花,根系才會粗壯,蘭芽也自然多發,且健康茁壯。
第五,施肥最重要。蘭花生長在盆中,現在又多數使用顆粒植料栽種,植料中肥分難以滿是蘭花生長的需要,如不施肥則蘭株發出的芽不可能是大芽壯芽。因此適時施肥是完全必要的。發壯芽、大芽的關鍵是要施壯芽肥,葉面噴施的1‰尿素和1‰的磷酸二氫鉀較為安全,還有蘭菌王、植全、喜碩等也可以,唯濃度不能太大,要注意安全以免傷芽。
第六,澆水不大意。澆水當否對蘭芽的萌發和生長關系也很大。澆水是養蘭的一門絕活,所謂「養蘭一點通,澆水三年功」,有的人種了幾年蘭花尚不能完全把握。蘭花萌芽時節,水澆多了不僅病菌易繁殖,而且植料太濕也要爛芽,太幹了蘭芽要乾枯萎縮,因此關鍵是一個「潤」字,既保證蘭芽萌發水份的需要,又不至大水傷芽。如何把握好這個度一言難盡,只能靠在實踐中慢慢領悟掌握。如一時難以把握,最好全部使用植金石作植料,澆水比較容易把握。第七,要通風透光。通風透光是蘭芽萌發和生長的重要因素。「陰養多發芽」,是說養蘭要遮陰,蘭花發芽才多,陽養花苞多,這都是相對而言的,如片面認為「陰養芽多」而一味強調陰養,則大謬也。萬物生長靠太陽,光照充足是蘭花發芽的首要條件,如果光照不足,蘭花不僅發芽遲,而且新芽瘦小易得病。但光照也要適度,我這里用「透光」這個詞,意見是說當溫度低於25oC時,用50%遮光網遮光,高於25oC時用二層50%遮光網遮光,既有適當光照又避免了強光照射。當溫度低於20oC或陰天無太陽時,要拉掉遮陽網讓蘭花沐浴在自然環境的新鮮空氣中,有利於蘭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效率的提高,也必定是芽多苗壯。一般說來通風條件好、陽光充足的蘭園不僅發苗率高,而且苗情好長得快。
第八,要防病治蟲。在蘭芽的萌發和成長過程中,病蟲的危害是最令蘭友們頭痛的事。最可怕的是軟腐病,蘭芽剛長出不久就爛掉了;還有的蘭芽尚未出土就被蝸牛、蛞蝓啃得傷痕累累,當然還有其它病蟲害的威脅,我們決不可掉以輕心,防治病蟲害要以預防為主,確保蘭花健康生長,才能減少由病蟲的危害造成的損失。一旦病蟲害已發生,無論如何防治,損失均已無可挽回,真是悔之晚矣。
要讓蘭花多發芽,確有很多學問要我們去探討、去研究,真是「蘭藝無止境」。
親愛的蘭友,為了讓蘭花多發芽,你一定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辛勞,如果你的蘭寶寶多而茁壯,那是蘭花仙子在感謝你精心養育它的回報;如果它在一年中又第二次生育,那是它再次對你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
親愛的蘭友,當你漫步在蘭叢間流連徘徊,看到群芽怒發的時侯,難道你不覺得這是蘭歡蕙暢,天道酬勤嗎?難道你不覺得這就是一疊一疊的鈔票呈現在面前嗎?難道這不就是你種蘭的最大樂趣嗎?屆時你一定是心曠神怡,欣喜不已吧!
9. 春劍蘭花,花劍低,不出架怎麼辦
蘭花花劍低很有可能是沒有經過低溫春化導致的,可以把它放在冰箱冷藏室,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春化的過程,然後就可以長出花芽了。還有可能是因為光照、養分、溫度、澆水等原因導致的,養護蘭花的難度比較高,需要各項指標都適合它,才能夠開出花朵。
蘭花栽培技術
分開的蘭叢,不要拆得太零星,每叢至少有3~5苗,最好是一年生植株、二年生植株和三年生植株保留在同一叢中。
墊盆
盆底用—塊瓦片蓋住排水孔,再用磚塊,瓦片或貝殼逐步填充,其中大隙縫填充以泥粒或豆石,一般約為盆內高度的1/2~1/3。上余的凈高約10~15厘米,留作培養土層。其具體高度應根據蘭花的種類及蘭根的長短和盆的高矮而定。鋪墊物不要填得太密太實,應保留一點孔隙。實踐證明,有的新根能在鋪墊層的孔隙中生長良好。
栽植
在鋪墊層上,先填上2~3厘米的培養土,用手稍壓實,即可將蘭花正立擺布其上,根據植株與花盆大小,可以幾個單株、2叢、3叢或更多叢種在一個盆里。3叢宜栽成鼎足之勢。4叢可栽成四方形,五叢宜列成梅花形。蘭根要自然舒展,葉片要四方披拂。要緩緩地將蘭根放入盆內,使蘭根自然舒展,盡量不與盆內壁碰擦。
填土
栽植時,一手扶葉,一手添加營養土,執住蘭株基部稍往上提,以舒展根系,同時搖動蘭盆。讓培養土深入根際;繼續添土,並搖動蘭盆,調整蘭株的位置和高度。用手沿盆邊按壓,但切勿過重而傷根,繼續添土並擠壓,直至盆面土壤高出盆口2~3厘米,略呈饅頭形。培養土應將全都蘭根蓋住,掩至假鱗莖基部,填土的深淺,傳統認為:春蘭宜淺,惠蘭宜深,但一般以不埋及假鱗莖上的葉基為度。新發蘭花在山野里生長時,植株上留下了土表上下的明顯標志,可以此標志為准。
鋪面
栽植完畢後,可在盆土表面鋪上一層小石粒或青苔,最好是林下優質苔蘚,既美觀、又可調節水分,還可保護葉面不被泥水污染,新芽也不致感染泥土中病菌而爛心;此外,還可減緩雨水對盆土的沖刷,保持盆土疏鬆。
澆水
栽植完成後,即澆第一遍水,必須讓盆土濕透,水滴宜小,沖力忌大。若置於水盆中浸水、切不可浸泡太久。盆土一經浸濕,立即將蘭盆搬出,然後移置於蔭蔽之處養護。
施肥
蘭花在開花期,生長旺盛期,需要養分,可以在盆中施用沃葉水溶肥,幫助蘭花開花,延長花期。
10. 蘭花一般幾月開始發苗,我的蘭花怎麼長得那麼慢呀
分什麼蘭,發苗有固定季節,還要看濕度夠不夠。一般開花後2—3個月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