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宋代貢品蘭花

宋代貢品蘭花

發布時間: 2022-07-19 07:43:43

A. 蘭花名品有哪些 蘭花該怎麼種

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對蘭花品種的鑒別主要奉行三看原則:一看葉形,二看花苞,三看開品。
一看葉形:在無花季節,人們對名品蘭花鑒別的主要依據是看葉形,包括葉芽、株形等。蘭芽出土時的色澤對蘭花品種的鑒賞有一定參考作用,芽期需仔細觀察。一般而言.凡新芽為白色、白綠色、綠色的,春蘭一般為素心品種,蕙蘭大多為素心或綠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狀「白峰」的,有可能出細花。蘭花傳統名品大都相對穩定,其葉形也有一定的規律性,蘭藝家經長期實踐,對葉形特徵明顯的品種一般能憑眼看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如直立葉的汪字、泰素、老極品,環垂葉的宋梅、大一品,肥環葉的大富貴、扭曲葉的綠雲等。但蘭花由於種養環境不同,並非年年歲歲葉相同,於是蘭藝家們在觀葉的同時往往還要結合看花苞來鑒定品種。
二看花苞:蘭花傳統名品不但葉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們在鑒別時既要看葉形,又要看花苞。關於花苞的鑒定,前人總結出了蘭蕙頭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鈴的「五門八式」。

三看開品: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
常見栽培的蘭花有春蘭(草蘭)、蕙蘭(九節蘭)、建蘭(秋蘭)、墨蘭(報歲蘭)、寒蘭等。
(1)春蘭。根肉質、白色。葉狹線形,長約20厘米一25厘米,邊緣具有細銳鋸齒,葉脈明顯。每莖1~2朵花,黃綠色,香味清幽。早春2~3月開花。品種繁多,通常依花瓣的形狀分為梅花瓣、水仙瓣、荷花瓣、蝴蝶瓣、素心瓣等型。名貴的品種有小打梅、宋梅、綠雲、汪字、鄭同荷等。
(2)蕙蘭。根肉質、淡黃色,葉線形,比春蘭直立而粗長,葉緣粗糙。一莖著花5~13朵,淡黃色,唇瓣綠白色,具紅紫斑點。花甚香,花期4—5月。名貴品種有程梅、送春、盪字、隆昌素等。
(3)建蘭。葉闊線形,長30厘米~60厘米,多直立,葉緣光滑。一莖著花6~12朵。花黃綠色乃至淡黃褐色,有暗紫色條紋。香味甚濃,花期7~9月。名貴品種有十三太保、龍岩素心、鐵骨素、銀邊大貢等。
(4)墨蘭。葉長50厘米一100厘米,寬達3厘米,光滑,先端尖,直立性。花莖高約60厘米,一莖著花5一』10朵,花瓣多具紫褐條紋。花期冬季至早春,有香味。名貴品種有綠墨、白墨、鸚鵡墨、徽州墨等。
(5)寒蘭。葉狹而直立。花莖細、直立,著花5—9朵。花小、花瓣狹,有黃、白、青、紅、紫等色,清香。花期秋末至初春。名貴品種有銀鈴、翠玉、紫雲、黎明等

B. 桂花、桃花、梅花、荷花、竹子、杏花、梨花、松柏、柳樹、菊花、蘭花在哪個朝代開始種植

你網路看下就知道了

C. 蘭花的價值如何又是怎麼樣區別各種蘭花

花是棵草,還是個寶?應如何來理解名蘭奇蘭的價值? 蘭花是一種植物。人類對植物的價值的認識最初是從食衣住行開始的。人類需要食物才能生存,植物中不少可供食用,有作食物的價值。其次可蔽體禦寒,再次可構築居室,製造舟車。蘭花是一棵小草,其葉味苦澀,纖維極粗,其根據說有小毒,均不能作食物。其花偶見有記載可入菜餚者。清代有一個人今采蘭花或浸蜜或漬鹽以食之。但蘭花畢竟數量少,不能果腹。衣、居、行之用更談不上,所以沒有食、衣、居、行、用之價值。據說神農氏嘗百草,發現植物還有葯用。屈原時代所說的蘭,為菊科植物澤蘭、佩蘭類,多有理氣、止痛、辟邪、開竅之葯用,但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所說,現在蘭科觀賞植物的蘭不能誤作澤蘭、佩蘭用,也沒載其有何明顯葯效,可見其葯用價值也甚微。 綜上所述,蘭花在人們的物質需要方面,可說沒有多少價值。它的為人們所關注,開始時完全是由於它有觀賞價值。觀賞價值屬於人們精神需要方面的價值。即或在這方面的價值,蘭花之被發現也比其他許多名花為遲。菊有三千年以上的觀賞栽培史,梅也有二千年以上的觀賞栽培史,蘭則只有千把年,,這也許是由於它在中國產地范圍較窄,產量不多,植株又較小,所以在歷史上,它的觀賞價值才較遲被發現。 一般來說,滿足人的精神需要方面的東西比滿足人的物質需要方面的東西其價值要高些,有時甚至高出很多很多倍。有欣賞價值的時裝與只為蔽體禦寒之需的一般服裝,雖用的是同一種布料,其價值就相去甚遠。同一種木材,木雕的價值就比一般木製傢具的價值要高得多。所以,蘭花的價值之一被發現,就出現在為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的較高的價值的檔次上。其發展到今天的有的名蘭奇花價值連城的情況,大抵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純自然經濟狀況下的蘭花的價值。這時人們採集栽培蘭花一般只為自己觀賞。最早把蘭花作為觀賞植物採回栽培的應是村夫野叟、處土和尚道士之類的人物。這在古代很多詩文中都有提到。他們自采自栽自賞,或有用來饋贈的,也是一種情感的表示。他們一般都認為蘭花是高潔之物,不好用它來賺錢。 第二個階段:某些地方出現了商品經濟,蘭花進入市場,出現商品價值。有二個因素可以促使蘭花進入商品市場,出現商品價值。一個是蘭花成為貢品,產蘭區的官員為了取悅皇上,把蘭列為貢品,為了徵集貢品,有時就要出錢收購。第二個因素是蘭花成為群眾性的觀賞愛好物,群眾需要量大,光靠自采或饋贈不能滿足需要,於是就出現了蘭花市場。據史料記載,在宋代已有把蘭花列為貢品的。明清時代把蘭花列為貢品的就更多了。有些蘭就是因被列為貢品而出名的,如「魚」(也叫「玉」)、「銀邊大貢」、「金邊大貢」等等。「魚」這種名花在宋代人趙時庚所著《金漳蘭譜》中已有記載,是一種傳統的貢品。群眾性的蘭花市場至少在清代初期就已出現,鄭板橋就曾非議過蘭花被賣的「十字街頭論擔挑」的有傷蘭花之風雅的現象。蘭花既然成為一種商品,也就有遠地販售的現象。據歷史記載清代就有江浙、福建的蘭花進入廣州販售的情況。當然,蘭花的商品價值出現之後,其自采自栽自賞、互相饋贈的非商品價值也依然存在。 第三個階段:蘭花中的極少數名蘭奇花其價值輒升驟長,出現了超高價值的超商品價值,成為所謂有生物生命,有藝術生命,有文化生命的活的「股票」,就象名畫、古董一樣。一種東西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自有其主、客觀之條件。有的人說一株蘭花價值成百萬這是荒謬的,毫無道理的。黑格爾有一句名言: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東西都是存在的。既然蘭展上存在一株蘭花成百萬的現象,就有它的合理的成份在。我們不能用否定這個事實的存在的態度去對待它,我們只能分析這個事實出現的各種因素。有的人說物以稀為貴,這有一點點道理,但不盡然。天下稀有的東西多的是,並不是每一件都能成為價值昂貴的東西。臭蟲現在就很稀少,但它怎麼也貴不起來。極少數名蘭奇花之所以會一再長價,我想是有如下的一些主、客觀因素的。 從蘭花本身來說,極少數的名蘭奇花的確具有同某些高級藝術品一樣的高度的觀賞價值,每一次看到都能給人以新鮮感,有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魅力。更何況蘭花是有生物生命的藝術品,每天都在生長,會出現季節性的變化,比起沒有生命的藝術品來,自有其更為豐富的賞玩魅力。另外,名蘭奇花還具有類似高級藝術品一樣的不可復制或難以復制性。梵高的名畫之所以一再長價,就是由於這種藝術品的不可復制性,只此一幅,人無我有,價值就貴了。君子蘭之所以只熱一陣子,就溫度驟降,就是由於它的易復制性。君子蘭的種子繁殖問題很易解決,其種性的變異也不大,很容易就可大量生產,所以其價值就很快地跌了下來。國蘭為蘭科植物,蘭科植物是植物中的最進化者,也是最易變異者,其種子繁殖周期很長(一般要十年左右才能開花)靠分株繁殖的速度也很慢,無性繁殖的問題也未完全解決,且由於其多變異,同一株植物的種子或細胞繁殖出來的植株不一定能保證具有原來植物的一切具有高度觀賞價值的性徵。所以說難以「復制」。再者,是國蘭具有廣闊的文化背景,其栽培觀賞的歷史悠久,是眾所周知的名花。其深遠的文化淵源也使它具有同古董一樣的超商品價值的文化價值。這是存在於蘭花本身的因素。 單有主體因素還不行,還要有客觀條件。其主要的客觀條件是社會上出現梯級經濟現象,社會各階層的人的經濟情況出現了梯級分布的狀況,也就是說,有的人的錢特別多,多到用不出去,這些人或者為了滿足心理上的獵奇,或者為了精神刺激的特別需要,或者為了炫耀財富、地位和權力的需要,或者為了滿足其一種特殊的癖好,或者確是為了一種崇高的審美追求,或者是為了籌辦一件特殊的禮品,或者是為了進行一次經濟活動,等等,就找到蘭花這種東西來花錢。多少錢都買,只要能滿足需要,反正有的是錢,更何況有時這種非常具刺激性的做法往往能提高一個人、一個公司的知名度、信用度,知名度、信用度高也是一個賺錢的必要條件,到頭來,買蘭花的錢還是可以從其他地方賺回來的。日本一家財團高價購買梵高的畫就是為了追求這種效應。由於上述種種原因,使蘭花從商品市場一躍而進人類股票市場,即持有名蘭奇花者就象持有股票一樣,可「炒」,今天以一百萬元購進,說不定明天就可以一百一十萬元售出,一兩天就可賺一二十萬元,何樂而不為,這是一種市場經濟畸形發展的產物。既然出現了,它就存在著,只要其主體本身的條件和客觀的條件仍存在,它就還會繼續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即或如此,在一般人中,蘭花的傳統的自栽自賞,或互相禮贈的本來價值卻還是廣泛地存在著。 對於蘭花的這種市場現象,我們的態度應該是,保護正當貿易,反對把蘭花當作投機商品,當作「股票」來炒,堅決揭露打擊蘭販子的蘭騙行為,及其走私活動,打擊蘭偷者的偷蘭活動,堅決制止破壞蘭花資源的濫採行為,引導廣大的蘭花愛好者開展健康的賞蘭、育蘭、對蘭花進行科學研究的活動。同時,我們也可利用港澳台和國際上蘭花貿易出現的新特點,利用國蘭的有利優勢,開展對外貿易,搞活蘭農經濟。各種宣傳報道也要注意正確的導向,既要注意教導蘭花愛好者善於發現奇蘭、栽培奇蘭,也要防止助長人們的僥幸心理,引起人們放棄正當的職業,紛紛上山尋找奇蘭,以為只要找到一株奇蘭就能大發橫財。須知,這種想法同想在開荒時挖出一枚大金剛鑽,在搞基建時挖出一大塊黃金一樣,往往只是一種夢想,到頭來損失的還是自己。 正確認識蘭花的價值,普及育蘭知識,把賞蘭活動引向健康的方向去,這才有益於社會。

D. 有關素心蘭花的

素心蘭花就是指全花純凈一色或唇瓣上單一顏色(以白、綠、黃舌為多,全紅舌的極少)的蘭花,反之則是彩花(也稱暈花)。蘭界還根據蘭花色澤純凈的程度不同,又分素舌(唇)、桃腮素、艷口素、紅(赤)芽素、紅頸素和麻殼素等。通常人們所說的素心蘭花,多指素花或素舌(唇)。

中國蘭花具有其他花卉無可比擬的觀賞性、怡情性,受到國人的喜愛。國蘭中的素花更是受到人們的青睞,自古到今,寵愛有加,經久不息。宋朝以後,建蘭素花中出了多個貢品,如銀邊大貢、永安貢素、魚魫大貢等。南宋趙時庚在《金漳蘭譜》中極力推崇建蘭素花中的魚魫,指出「其具十二萼(朵),花片澄澈宛如魚魫(魚籽),采而沉入水中無影可指,葉頗勁綠為白蘭之奇。」對魚魫蘭說明的十分透徹。按蘭界傳統鑒賞觀點,國蘭素花不論其瓣型如何,通常都把它列入細花行列。

素花是國蘭中自然變異的結果。在自然生態中素花(或白或黃或綠)極為罕見,(或白或黃或綠),其概率只有十幾萬分之一,甚至更低。物以稀為貴,素花相對比較稀少,是成為人們追棒它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各類蘭花中,建蘭(夏秋蘭或四季蘭)素花最多,其次是春蘭,再次是蕙蘭,更次是墨蘭、寒蘭中素花最少。

蘭花是蟲媒花,蘭花舌瓣的色塊是用來吸引昆蟲傳播花粉的,那麼素花國蘭沒有色斑不就失去吸引昆蟲的優勢了?別急,自然造化就是這么神奇,素花國蘭雖然沒有誘人的色斑,但它具有特別的香味,它就靠它的香味來吸引昆蟲。如果不具有香味,素花國蘭在自然生態中就可能自生自滅。清香不濁,淡而純正,這是人們喜歡國蘭素花的又一原因。

人們養蘭,更多的是為了怡情,為了欣賞。人們賞蘭,不僅要欣賞外在的自然美,也追求蘭花的精神美,而追求蘭花的精神美時往往將感情寄託在蘭花的自然美之中,在自然美中尋覓其精神之所在。素花蘭花從外表上看,清新高雅、晶瑩碧透、一塵不染、純潔雅緻,不以無人而不芳,不以艷麗取龐,見之使人忘俗,心靈頓受凈化。素花蘭花更能寄情於斯,表現蘭如其人的氣節、高雅和純潔,這是人們崇尚國蘭素花的又一重要原因。

素花雖然屬細花行列,但其品位因外在表現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認為,在素心國蘭中,以素花品位最高,素舌(唇)次之,其他如桃腮素等更次。晶白、黑色為貴,金黃、大紅、翠綠、凈白為上,乳黃、乳白、老綠、淺紅為中,紙白無華為下。當然,人們對國蘭的認識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對國蘭素花的認識也同樣會不斷深化。通過歷代藝蘭人士的努力,已發現和推出了許許多多優良素花品種,逐步形成了獨具個性的國蘭素花品種系列,國蘭素花培植日漸普及。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愛蘭藝蘭人士的不斷增加,芳香馥郁、適應性強、惠而不貴、內涵豐富的國蘭素花將會大放異彩。

E. 什麼是蘭花結奇楠沉香

一、蘭花結:俗稱紫棋或蜜棋 產自越南的蘭花結奇楠 按台灣業界的說法: 第二等奇楠稱蘭花結(俗稱紫棋或蜜棋)香味帶甜,黏牙為其特色。僅次於第一等的鶯歌綠奇楠(俗稱綠棋),同業中很多把此級奇楠亦稱綠棋,此有爭議,經筆者用心查審應是二種可能: (1).年代很久的紫棋其實是綠棋轉化而來,若不從油脂及香味分辨,其外表與綠棋其實相同或相似. (2).香味每人所愛不同,有人認為紫棋香味勝過綠棋故其才是真綠棋,如果以完全醇化凈脂的紫棋與資淺或含纖維未凈化的綠棋的相比,此理論並沒錯,但在同凈脂同級數的比較中,以品香爐做實驗,筆者認為鶯歌綠還是勝過蘭花結一籌,主要前者香味富麗多變化又持久,後者香甜帶果味但香味屬保守. 還有一個分辨紫棋.綠棋何者優秀的方法,分享同好:將紫棋及綠棋最好部份各削屑一公克左右,分別用小瓷罐封藏,待三天後開封用鼻聞之即可分出優劣. 二、香味更勝鶯歌綠 另有一種說法:蘭花結沉香是沉香中最珍貴的稱為奇楠沉香 ,蘭花結綠奇楠僅次於金絲綠奇楠,其次是鶯歌綠奇楠,這些均為極品奇楠。非常的難得,香氣細膩婉轉、甘涼鑽透,晨昏有變,不同的天氣和濕度溫度香氣都有少許的變化。 奇楠香是沉香中最上等的品級,古名瓊脂,中國古時音譯有,奇南、茄藍、奇藍、伽南、棋楠等。奇楠香的成因與普通沉香基本相同,但兩者的性狀特徵又有很多差異,奇楠香不如沉香密實,上等沉香入水則沉,而多數上等奇楠沉香卻是半沉半浮,極少數罕見奇楠入水即沉,沉香大都質地堅硬,而奇楠則較為柔軟,有黏韌性,削下的碎片甚至能團成香珠;在顯微鏡下可發現,沉香中的油脂腺聚在一起,而奇楠的油脂腺則是歷歷分明。在熏燒時,沉香的香味很穩定,而奇楠的頭香、本香和尾香卻會有較為明顯的變化。 三、關於奇楠: 就是枷楠,與死沉本是共生體,但油脂在醇化的過程中產生質變,形成與沉香完全不同的新物質,也就是說,挖到一個沉香的坑,可能全是死沉,也可能會有極少部分奇楠,但更多的情況是只有沉香沒有奇楠沉香。 與沉香最基本的區別在於: 1:表面干澀,但切開後油脂豐富,幾乎全是油脂。 2:加熱後散發的味道完全不同。 3:相同含油的奇楠很軟,而沉香很硬。 4:咀嚼後會粘牙,感覺類似年糕,而沉香咀嚼後的結果是木渣。 5:味道辛辣,麻,但回甘,生津則更持久,更強烈。 6:相同含油量的沉香絕對會沉水,而奇楠絕對不沉。 四、購買需要提防假貨奇楠 目前坊間所見的假奇楠有三種:煮油、高壓灌油、泡葯水等,是非常不道德的商品,除害人破財,萬一食用治病或養生真可謂傷天害理.所以消費者若欲購買高價奇楠,除依上述經驗小心求證外,多聞.多問.多看,先小買多樣,再針對自己所愛香味選購養生.健康又保值的好奇楠. 五、越南芽庄蘭花結綠奇楠 美妙的香氣凌空飄來直沖百會,源自正產區越南芽庄蘭花結綠奇楠,初香濃郁,本香甜涼,尾香乳香婉轉持久;珠珠圓潤,似有玫瑰的香氣,又覺蜜餞的酸甜;嘗其碎料味辣舌麻,變化豐富,香氣溫細,如品陳年普洱,滋味豐厚。經活佛加持開光,靈性奧妙自在其中。無論禮佛還是養身怡情佩戴,還是作為有升值潛力的珍貴物品都是難得的可遇不可求之物。 沉香中最珍貴的稱為奇楠香,蘭花結綠奇楠僅次於鶯歌綠奇,均為極品奇楠。自古以來奇楠香的珍貴及稀有性成為國與國最珍貴的貢品,更是古代帝王或達官貴人展現富貴地位及佩戴身上的專屬護身品,是救人濟世的護身至寶。 在最早葯典中記錄奇楠香的特性——嗅其味,如練氣功,外可消百毒之氣,內可祛除體內惡氣調節體內真氣的運行;佩於身,避邪解穢清心安神。聞奇楠可行五臟通六脈,通氣行血靜心醒腦,適用於心臟病、高血壓、氣血不順。『醫林篡要』記載:益腎補命門,溫中燥脾濕,瀉心降逆氣;『本草綱目』中記載: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小便氣淋,閉精固氣,冷風麻痹,濕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 一萬棵沉香中,才能發掘到一棵奇楠。奇楠深埋在叢林沼澤中,尤其藏在樹心中,甚難發掘。特殊的是,世界上最難得的寶物,往往都有奇珍異獸圍繞保護,奇楠正是如此,它的四周繞著毒蛇,圈圈保護,故能取得奇楠香是極為難得的福分。 奇楠香是沉香中最上等的品級,古名瓊脂,中國古時音譯有,奇南、茄藍、奇藍、伽南、棋楠等。奇楠香的成因與普通沉香基本相同,但兩者的性狀特徵又有很多差異,奇楠香不如沉香密實,上等沉香入水則沉,而多數上等奇楠卻是半沉半浮,極少數罕見奇楠入水即沉,沉香大都質地堅硬,而奇楠則較為柔軟,有黏韌性,削下的碎片甚至能團成香珠;在顯微鏡下可發現,沉香中的油脂腺聚在一起,而奇楠的油脂腺則是歷歷分明。在熏燒時,沉香的香味很穩定,而奇楠的頭香、本香和尾香卻會有較為明顯的變化;而且,奇楠香的產量比沉香更少。由於這種種原因,使得奇楠香尤其珍貴。在宋代的時候,占城(今越南境內)奇楠就已經是「一片萬金」了。直到現在,最好的奇楠仍然大多產自越南。民間有說法說,一個人要積了三輩子的陰德,才能聞得奇楠香,要八輩子修來的福氣,才可品或飲用奇楠沉香。

F. 蘭花的歷史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

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哪一點適合你,你自己挑吧!

G. 古代文獻中對蘭花的提交有哪些

古代文獻抄中經常蘭蕙並稱,兩者有何襲異同?北宋黃庭堅曾予解釋,認為蘭蕙叢生,蒔以砂石則茂,灌以湯茗則芳,是其相同之處,至其發花,一干一花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三國時曹植的《清夜遊西苑》詩中有「秋蘭被長堤」之句,說明當時蘭花已用於點綴庭院,美化環境。唐宋時代蘭花栽培更盛,唐代詩人王維喜種蘭花,曾「用黃磁斗,養以奇石,累年彌盛」。宋代寇宗_《本草衍義》說:蘭花「四時常青,花黃,中聞葉上有細紫點,有春芳者,為春蘭,色深;秋芳者為秋蘭,色淡。」[1]較確切地描述了蘭花的形態。宋代趙時庚《金章蘭譜》是流傳至今的最早的蘭花專著,描述了陳夢良、金棱邊、魚()蘭等40個蘭花品種,主要為建蘭
[2]。明清為蘭花栽培的興盛時期,《閩部疏》提到福興四郡栽培建蘭尤盛,民間普遍傳種建蘭。清代乾隆以後,江浙一帶漸成為蘭花的栽培中心,上海、蘇州、嘉興等地花會盛行。到了嘉慶年間,浙江餘姚一帶,不少農民以蒔養蘭蕙為業。蘭蕙珍品價值百金,甚至數萬金。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園林建設的發展,全國各地對蘭花進行了大量的引種栽培,並經常舉辦蘭花展覽,商品化的蘭花栽培得到較大的發展。

H. 蘭草在古代指什麼植物

古人所喜好的「蘭」與我們今天所說的蘭花不是同一件事物。古蘭是一種菊科專植物的澤蘭。清代屬學者吳其浚在《植物實名圖考》中也為當代植物學家初步鑒定:古代所說的蘭中的蘭草即現在的菊科植物佩蘭、澤蘭、華澤蘭等。古代所說的蘭中的蕙草(薰草)即現在的唇形科霍香之類的植物。

I. 全面介紹蘭花!

學名:Cymbidium goeringii 科屬:蘭科,蘭屬

別名:春蘭、蘭花、山花、草蘭、朵朵香

蘭花 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長筒狀。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稍具革質,2至3片成一束。總狀花序,花被2輪,肉質狀,內輪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紅色斑或無,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黃褐至淺黃,以不具褐色的純顏色者為貴異。根簇生,肉質,圓柱形。萌果三角形,種極小。早春由葉叢間抽生多數花莖,每莖頂開一花,花淡黃綠色,清香。
蘭花通常分為中國蘭和洋蘭兩種,蘭花源產我國,故稱中國蘭。中國蘭主要產於亞洲的亞熱帶,主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各省山區、西南、華南和台灣各地亦有分布;洋蘭大多產在熱帶和亞熱帶林區。

蘭花是我國古老的花卉之一,栽培歷史已有二千多年,約有一百多個品種。依開花的時間分,有春蘭、夏蘭、秋蘭、寒蘭、報歲蘭。

蘭花極具觀賞價值,其朴實無華,葉色長青,葉質柔中有剛,花開幽香清遠,發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們將蘭花尊為「香祖」、「國香」、「天下第一香」。蘭花原生於深山幽谷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故有「花中君子」之譽。蘭花,葉態優美,花姿嬌媚,香馥幽異,是我國名貴花卉之一。所以,我國人民一直非常喜愛蘭花,總結積累了不少養蘭經驗,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幹,冬不濕。」和《養蘭中訣》。

蘭花入葯,葯名草蘭。葉治百日咳,根治扭傷,籽治目翳,花可治滯痢。

蘭花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蘭科(Orchidaceae)植物,是單子葉植物中 的一個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蘭科是有花植物中最 大的科之一,估計有800個屬,3萬~3.5萬個原生種。另外,在英國《國際散氏蘭花雜種登記目錄》中正式登記的人工雜交種約有四萬種以上,而且每年以1000種以上的數目增加。
我們常看到的國蘭和洋蘭,只是蘭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觀賞價值的栽培種類,還有大量的野生蘭科植物分布於世界各地

國蘭

中國蘭花簡稱國蘭,通常是指蘭屬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種。假鱗莖較小,葉線形,根肉質;花莖直立,有花1至10餘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綠色有紫紅色斑點。種類不同葉和花形態及花期變化較大。產秦嶺以南及西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形成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蘭文化。用分株、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氣排水好;喜半陰和濕潤的環境,墨蘭建蘭和寒蘭越冬溫度10℃左右,另外幾種5℃左右。

國蘭的起源與歷史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J. 古時蘭花的分類怎麼分

宋代我國著名詩人王庭堅說:「一干一花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這是我國最早的蘭花分類。用這種簡單的分類方法來區分現代已知的種種蘭屬植物,當然是不完備、不具體的。但這個簡單的分類方法至今仍有一定參考價值。而且它比西歐現代蘭屬植物分類方法要早600多年,這不能不說是我國古代愛蘭者的一大貢獻。花千姿百態,種類豐富。不同蘭花,生長習性和生態適應性也不一樣,其栽培方法也就不同。栽培蘭花的場所稱蘭圃。蘭花在我國栽培極為廣泛,但因各地氣候條件差異,栽培和管理蘭花方法的也不同。

熱點內容
盆景補洞 發布:2025-08-27 02:45:57 瀏覽:725
和風櫻花圖解 發布:2025-08-27 02:45:07 瀏覽:406
綠植高檔 發布:2025-08-27 02:38:23 瀏覽:466
電梯玫瑰金板 發布:2025-08-27 02:37:42 瀏覽:5
衫葉牡丹 發布:2025-08-27 02:35:26 瀏覽:44
性敢情人節動態圖片大全 發布:2025-08-27 02:28:59 瀏覽:998
春玉酒業荷花 發布:2025-08-27 02:28:04 瀏覽:42
梅花組合畫 發布:2025-08-27 02:18:58 瀏覽:923
根據荷花寫 發布:2025-08-27 02:14:36 瀏覽:842
海棠書備用 發布:2025-08-27 02:08:38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