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正定荷花詩

正定荷花詩

發布時間: 2022-07-18 02:05:10

Ⅰ 元代的詩人有誰

1、張弘范(1238-1280年),元初大將,張柔第九子,字仲疇,今保定市定興縣河內村人。曾參加襄陽之戰,後跟隨元帥伯顏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滅宋之戰的主要指揮者,曾擊敗南宋將領文天祥與張世傑。

張弘范知名作品: 《木蘭花慢·功名歸墮甑》 《木蘭花慢·混魚龍人海》 《滿江紅·奔驛南來》 《清平樂·關河南北》 。

2、元好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

元好問知名作品:《摸魚兒·雁丘詞》《論詩·慷慨歌謠絕不傳》《鷓鴣天·酒興濃於琥珀濃》。

3、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

馬致遠知名作品:《江州司馬青衫淚》、《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開壇闡教黃粱夢》、《西華山陳摶高卧》。

4、王冕(1287年~1359年) ,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

王冕知名作品:《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白梅》《村居》等。

5、丘處機(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屬山東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學家和醫葯學家。

丘處機知名作品:《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無漏子假軀》《忍辱仙人春興》《水龍吟·洞天春色盈盈》等。

Ⅱ 鑽石荷花香煙多少錢一包

按照2019年行情,硬盒鑽石荷花煙零售32元

鑽石(荷花)香煙香煙大家都聽說過專,是鑽石香煙旗下的一屬款比較出名的系列,鑽石荷花清而淡雅,包裝挺好看的,喜歡這種比較復古的感覺是不少煙民的選擇。

河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鑽石荷花煙作為鑽石品牌的一款賀歲新品,包裝設計新穎獨特,融典雅、現代於一體,香氣醇厚,煙氣圓潤細膩,口感甜爽舒適。淡雅中不失醇厚,持灰性好,燃燒速度適中,不得不說受廣大煙友的青睞實至名歸。

(2)正定荷花詩擴展閱讀:

應用了原生態煙葉、天然本草香精香料、增香減害型薄片、個性化嘴棒等領域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將天然本草植物提取液溶於優質煙葉中,煙草本香與本草醇香在煙支燃燒後互為充補協調流轉,展現出香氣飄逸,優雅純正,投發性好的感官特徵,實現高香、舒喉的和諧統一。

產品從改變傳統的加工模式入手,烘絲形式以壁溫控制為主,風溫調節為輔的處理工藝,煙絲由蒸變烤,是葉組配方中的致香物質充分轉化協調,使其香氣量、香味濃度顯著增強,從而豐富煙葉本香,減少刺激,增強醇厚質感。

Ⅲ 描寫正定的詩句有哪些

1、《寄題真定明遠亭》

作者:元 趙孟頫

未到新亭上,先題明遠詩。

雲間歸雁小,山外夕陽遲。

後人知道正定有個明遠亭,皆因趙孟頫的這首詩;知道明遠亭的美麗,皆因「雲間歸雁小,山外夕陽遲」。這兩句詩,把明遠亭的高遠、開闊、空靈、幽雅全部展現在人們面前,語出天然,言有盡而意無窮,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如今這兩句詩題寫在隆興寺後龍騰苑假山亭柱之上。

2、《修滹沱河有感》

作者:明 尹耕

高築長堤深浚河,黃埃赤日奈如何。

休將汗滴滹沱水,滴入滹沱水更多。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簡捷上口,通俗易懂,既寫出修河的艱辛,又充滿生活的機趣。高築長堤,深挖河道,黃土飛揚,赤日當空,其艱其苦,不堪言說,然而詩人筆鋒一轉,卻說有汗也千萬不要滴到滹沱河裡,否則只怕河水會更多。

這句詩真真切切地出自修堤浚河的民夫勞工之口,體現了人們修河保家的快樂。

3、《陽和樓》

作者:明 袁宏道

青天一碧翠遮空,浪卷雲奔夕照中。

郭外荷花二十里,清香散作滿城風。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與朋友聚飲陽和樓時所見景色。樓上遠望,青天一碧,翠色連空。滹沱河的浪花伴著天上的白雲在夕照中奔騰。城郭外到處開滿荷花,清香化風散滿古城。詩句精短,句句言景,情隨景出。

陽和樓:在正定城南門里大街上,跨街而立,下有雙門供通行,上為樓。始建年代不詳。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和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兩次重修。後來不存。縣政府於2017年再次重修。

4、《韓河》

作者:清 梁清標

漠漠溪田接遠峰,韓河雲黑鎖蛟龍。

水村煙雨無朝夕,十里黃昏聽暮鍾。

韓河,正定縣西北地區重要的灌溉河流。這首詩前兩句講的是韓河的景緻和歷史傳說。韓河兩岸無邊的水田連接著遠處的山峰,河上的濃雲好像鎖住了河裡的蛟龍。後兩句描寫的是人民的生活狀況。

豐衣足食的人們在煙雨中可以不問朝夕,靜靜地享受黃昏時分遠處傳來的悠揚鍾聲。這首詩簡捷明快,語出自然,寓情於景,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生活的熱愛之情。

5、《柳溪道院》

作者:元 薩都拉

城北青溪出洞門,道人歸去日長曛。

柳花滿地無人掃,隔水遙看是白雲。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過正定城北柳溪道院時所見景象。一條清澈的小溪從洞門流出。院中不見道人,只有落日餘光,顯得十分幽暗。地上落滿柳花無人打掃,穿過門前溪水,看到的是滿天白雲。全詩筆法曲折清遠,含而不露,意象幽深,妙不可言。

Ⅳ 故鄉一別久經秋,切切歸心不暫留。我念彌陀佛念我,天真父子兩相投。說著蓮邦兩淚垂,閻浮出世思惟遍,不

此偈出自《凈土偈語》,全文如下:
身在華中佛現前 佛光來照紫金蓮
心隨彌陀往生去 無去來中事宛然

以名召德本融通 彼佛分明在口中
果得持名無異念 聲聲露出紫金容

眾生信佛佛知之 眾生稱佛佛聞之
眾生禮佛佛見之 三業與佛不相離

念佛無礙之一道 天神地只皆敬伏
魔界外道不能障 惡不感報善不及

輪回苦海似油煎 念佛如同救命船
忙裡勿忙黃金父 恐教鼻孔被人穿

彌陀名號願無邊 普攝凡愚頓且圓
惡逆回心才十念 火車化作紫金蓮

眾生垢重道難修 苦海茫茫怎出頭
法藏因斯立誓願 但將名號度群流

莫嫌念佛法門低 一法能收萬種機
上自文殊與遍吉 同心發願盡歸依

西方有佛號彌陀 接引眾生出愛河
諸佛同宣當諦信 臨終免得見閻羅

愚人無愧造多惡 臨死能稱彼佛名
三聖忽然隨念至 慰言罪滅我來迎

莫聽閑言說是非 晨昏唯可念阿彌
世間萬事皆虛假 畫餅不能止得飢

彌陀身心遍法界 進入眾生心念中
眾生常能念彌陀 彌陀眾生一體融

日落西山暮鼓催 娑婆苦趣實堪悲
世出世間思惟遍 不念彌陀更念誰

六欲諸天現五衰 三禪猶患有風災
縱饒修到非非想 不如西方歸去來

人間四相難逃死 天上何曾免五衰
寧可九蓮居下品 不來塵世受胞胎

千秋萬劫長安泰 五趣三途盡罷休
縱使身沾下下品 也勝豪貴王閻浮

散亂持名大有功 幽途蒙照悉皆通
莫令佛日西山落 那怕迷雲萬里重

一句彌陀法中王 雜念紛紛也不妨
萬里凈雲遮赤日 人間處處有餘光

一句彌陀最方便 不費工夫不費錢
但教一念無間斷 何愁難到法王前

一句彌陀萬事休 娑婆苦海莫相留
唯冀早見彌陀面 悟入無生再出頭

一句洪名養聖胎 娑婆報謝佛親來
放光接引西歸後 托質蓮華含笑開

此界一人念佛名 西方便有一蓮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 此花還到此間迎

蓮池無日不花開 四色祥光映寶台
金臂遙伸垂念切 眾生何事不思來

一寸光陰一寸金 勸君念佛早回心
直饒鳳閣龍樓貴 難免雞皮鶴發侵

一世竟成何事業 百年還有幾朝昏
急須立志求贍養 休更甘心赴死門

世間物我皆成幻 莫戀紅塵失此身
念念有如臨終日 心心准備往生時

昔有士夫吳子才 扣棺日日喚歸來
雖然跡未離三界 已送神棲白藕胎

暫居此地非吾土 遙憶西方是我家
極樂人民無量壽 不將日月計年華

西方故國早修持 生死無常不可期
窗外日光彈指過 為人能有幾多時

西方故國早回歸 人命無常呼吸間
有限光陰當愛惜 今生蹉過出頭難

未歸極樂尚閻浮 漂泊風塵更幾秋
不向此生生凈土 投胎一錯悔時難

極樂逍遙長不死 閻浮逼迫最堪哀
念念若能離溷濁 生生從此脫胞胎

生死循環那可逃 此心未了漫徒勞
如今不作輪回夢 只走人間這一遭

故鄉別早話歸遲 何待君言我自知
客路伶俜無一好 人生惆悵不多時

生死茫茫古渡頭 彌陀撥動度人舟
夙生有分今生遇 快上船來歸去休

娑婆苦海泛慈舟 此岸能登彼岸否
直指迷源須念佛 橫波徑度免隨流

時光減處命光微 到眼繁華轉眼非
莫在險途貪五欲 彌陀日夜望兒歸

人間苦樂事縱橫 達者須尋徑路行
福報天宮猶有死 神棲佛國永無生

佛袈裟下失人身 重得人身有幾人
萬行不如修白業 一心何苦戀紅塵

娑婆生者極愚痴 眾苦縈纏不解思
在世更無清凈日 臨終那有出離時

道人來到道人家 一炷清香一盞茶
不說世間塵俗事 聲聲只贊白蓮華

有口不須閑講論 一句佛號度晨昏
吟聲未若佛聲好 書味何如道味真

勸君莫要閑言語 只要今生出苦輪
殷勤苦口緣何事 只為娑婆是火坑

世上萬般渾是夢 無如急早念彌陀
妄想來時隨他去 只管持名莫厭多

繫心一句彌陀佛 日夜閑忙任寡多
如是盡終不妙悟 也教帶業出娑婆

念佛方能消宿業 竭誠自可轉凡心
大抵熏修須及早 臨終免被業緣遮

子到英年親白頭 風光雖好夕陽流
肥甘供養孝猶淺 要勸雙親凈業修

隔壁今宵送往生 靜聽念佛一聲聲
送他送我有何別 不過他先我後行

每為娑婆苦所縈 誰聞凈土不求生
莫謂大悲應愍濁 化他須是自功成

須知念佛還成佛 大勝為僧又作僧
身登上品方為貴 心悟真如始立勛

土凈令人道果圓 娑婆性習一時遷
來往輪回從此息 死生煩惱莫能纏

天人莫不證神通 一一黃金色皆同
天人一樣黃金色 盡未來時但少顏

八十年來願已周 生期報盡豈堪留
莫將老實門風改 一句彌陀萬事休

久已還元觀自在 名標贍養紫金台
最喜逍遙無一事 無寒無暑亦無災

西歸已入無生派 徹體逍遙實快哉
圓明本來超三界 十方三際一心該

本來心佛兩俱空 凈域高超願力功
莫道持名無實驗 吾曾念佛證圓通

偶游勝地欲棲身 殿宇須臾一夜成
莫道修真無實驗 果然護法有神靈

普陀護法事非輕 水府龍宮奉敕行
莫道修行非勝事 果然念佛眾神欽

大師末後放光明 靈骨珠華色色新
凈土真修有實證 從教火化不為塵

念佛臨終見寶台 寶幡寶蓋滿空排
彌陀勢至觀音等 合掌相隨歸去來

身在華中佛現前 佛光來照紫金蓮
心隨諸佛往生去 無去來中事宛然

碧玉池中開白蓮 庄嚴色相自天然
生來骨格超凡俗 正是人間第一仙

但得蓮中托化來 縱教經劫未華開
華中快樂同忉利 不比人間父母胎

百八輪珠六字經 消磨歲月度光陰
平生只有西歸願 肯為他緣負此心

臨終不能觀及念 但作生意知有佛
此人氣絕即往生 大法鼓經如是說

奉勸世人速念佛 人命只在呼吸間
若待臨時方修行 神昏氣弱心艱難

先修凈土見彌陀 再來娑婆度有情
生死去來無掛礙 一靈不昧自由人

骨肉怨憎是夙因 平居忍受莫生瞋
他年撒手西歸去 聚會無非上善人

百歲光陰能幾何 勸君急早念彌陀
莫貪五濁娑婆界 極樂蓮邦勝得多

閑忙動靜不妨修 耕讀漁樵亦可求
貴賤賢愚無簡擇 彌陀一句便相投

時光滅處命光微 到眼繁華轉眼非
莫在險途貪五欲 彌陀日夜望兒歸

彌陀發願之本意 為救罪惡深重人
我身本有無量罪 慶哉彌陀救贖我

急須念佛莫悠悠 欲超苦海要船舟
稱名決定生安樂 永絕閻浮生死流

我今胸中無片雲 心滿意足往西方
回顧彌陀之救度 更喜愚痴之我身

日月猶如螢火光 彌陀光明耀大千
明日誰亦無所懼 彌陀懷里悠悠眠

閑言雜語損精神 有限光陰勝貴金
不念彌陀真可惜 閻王推書靠何人

念佛不曾妨日用 人於日用自相妨
百年幻影誰能保 莫負西天老願王

直截根源不用修 算來此語少來由
會須把本逃生死 念念彌陀勿外求

人命無常如剎那 永劫沈淪惡趣多
急急須專念彼佛 共汝相將出愛河

紅蓮常映白蓮開 只有金蓮不易栽
念念若能離溷濁 生生從此脫胞胎

懇修齋戒莫因循 千聖同開念佛門
一旦功成歸凈土 白毫光里奉慈尊

萬劫死生如重病 一聲佛號最良醫
到頭葯病俱忘卻 不用重宣母憶兒

一句彌陀火里蓮 五宗諸教莫能詮
聲聲不斷魔難過 念念無差佛現前

世界何緣稱極樂 只因眾苦不能侵
道人若要尋歸路 但向塵中了自心

便就今朝成佛去 樂邦化主已嫌遲
那堪更欲之乎者 管取輪回沒了時

心中有佛將心念 念到心空佛亦忘
撒手歸來重檢點 花開赤白間青黃

十萬余程不隔塵 休將迷悟自疏親
剎那念盡恆沙佛 便是蓮華國里人

打破虛空笑滿腮 玲瓏寶藏豁然開
直饒空劫生前事 六字洪名畢竟該

普願有情皆念佛,臨終往生極樂邦,
家親眷屬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

引開大路透西方,西方本是我家鄉;
家鄉望子回心轉,轉見初生一老娘。

西方步步踏蓮華,指路開門謝釋迦,
三復叮嚀無別囑,一心念佛早歸家。

著事而念能相繼 不虛入品之功
執理而心實未明 反受落空之禍

釋迦普勸念彌陀 意在眾生出愛河
上品華台見慈主 到者皆因念佛多

相好光明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直將果用為吾用 不改凡身作佛身

設能信願求彼土 雖曾有犯亦成機
是以我今但念佛 一句彌陀法界師

四十八願度眾生 逆惡歸心也來迎
非是混濫無簡擇 憐彼是佛尚未成

休言極樂苦難生 才說難生是障門
佛力自能除業力 信根端可拔疑根

八德池中蓮已種 果然一念甚宏深
滋培雖藉如來力 長養全憑決定心

莫聽閑言說是非 晨昏只好念阿彌
若將狂語為真實 畫餅如何止得飢

人間善事孝為先 割愛辭親最可憐
罔極深恩還來報 椿萱共渡救生船

一聲彌陀悲心生 聲聲佛號入耳根
阿賴耶識源頭凈 流露安詳自在心

莫聽閑言說是非 晨昏唯可念阿彌
世間萬事皆虛假 畫餅不能止得飢

彌陀本願弘誓力 廣度十方諸眾生
今日在此行破土 講堂順利早圓成

諸佛皆歸彌陀佛 念彌陀即念諸佛
生極樂即生諸土 經言一向專念佛

彌陀慈悲不真實 惟救念佛之眾生
彌陀慈悲雖平等 有蓋之水不宿月

千里起於足下 高山始於微塵
一念者多念之始 多念者一念之積

信受彌陀救渡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凈土 廣度十方眾生

三世諸如來 出世正本意
唯說阿彌陀 不可思議願

若想念我時 請念彌陀佛
我也居住在 六字名號中

十方微塵界 念佛之眾生
攝取而不舍 故名阿彌陀

眾生所願樂 一切能滿足
是故願生彼 阿彌陀佛國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轉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共成佛道

若人慾疾至 不退轉地者
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

若人造多罪 應墮地獄中
才稱彌陀名 猛火為清涼

慈眼視眾生 平等如一子
遂至使眾生 憶念其慈恩

凡夫信本願 與佛成一體
日夜同起卧 出入共相隨

常憶佛念佛 三業不離佛
現生得安穩 自然生極樂

修行無別修 貴要識路頭
路頭若識得 生死一齊修

愛河千尺浪 苦海萬丈波
欲免輪回苦 急早念彌陀

西方有凈土 人天皆所依
汝能修此門 安穩無驚疑

覺海虛空起 娑婆業浪流
若人登彼岸 極樂有歸舟

凈土無門坎 賢愚齊往生
既不羨慕人 亦不自生卑

若人種善根 疑則華不開
信心清凈者 華開則見佛

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

莫疑宿業重 十念功德輕
萬年有暗室 日照當時明

弱羽不離枝 嬰兒不離母
念念阿彌陀 決定生凈土

彌陀願力重 光明照塵沙
念佛若不退 即生如來家

世事等一夢 人生誰百年
念念彌陀佛 池中結寶蓮

萬般將不去 唯有業隨身
但念阿彌陀 定生極樂國

念佛休教徹 念念心專切
瞥見念佛人 迸出寒江月

得生西方去 蓮花朵朵開
花開無數葉 葉葉見如來

彌陀聲聲念 蓮花朵朵開
翻身歸凈土 合掌禮如來

念佛掃塵埃 心花片片開
烏雲消散盡 明月照上台

念得天神喜 念得地只歡
念得魔王懼 念得佛開顏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念佛生凈土 因果亦如是

身爛還歸土 魂魄隨因緣
若能修凈業 神歸極樂天

兼修福與慧 又復念阿彌
九品蓮花里 第一復何疑

兼修福與慧 不知念阿彌
未得阿羅漢 輪回無了時

少說一句話 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一炬性空火 焚燒夢幻身
娑婆業塵盡 凈土現全身

毀形守志節 割憂無所親
棄家弘凈土 願度一切人

一切罪中 疑罪為最
一切功德 信為其首

有事無事 隨閑隨忙
一句彌陀 不離心口

東亦客也 不可以久
圖久遠者 莫如西歸

住於念佛 心印不壞
以箭射地 無有不中

我身罪重 必墮地獄
唯佛能救 別無他法

極重惡人 無他方便
唯稱彌陀 得生極樂

尺璧豈寶 寸陰當惜
正念彌陀 信光赫奕

一邊登山 一邊念佛
佛光圓頂 步步蓮生

百年如寄 終有所歸
得蒙佛接 何幸如之

慈父彌陀 數數親覲
可以永年 況乃卻病

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
樂邦有路 起信即生

所持之佛 歷歷分明
能持之心 了不可得

念佛虔誠便是丹 念珠百八轉循環
念成舍利超生死 念結菩提了聖凡
念意不隨流水去 念心常伴白雲閑
念開妙竅通靈慧 念偈今留與汝參

悟後莫言休見佛 應知悟後正求生
童蒙未可離師學 稚子猶宜傍母行
哲老後身休更蹈 青公覆轍豈堪成
會須親證無生後 回入娑婆度有情

宗乘教義兩融通 所悟與佛無異同
惑業未斷猶壞器 經雨則化棄前功
由此力修念佛行 決欲現生出樊籠
苦口切勸學道者 生西方可繼大雄

紙畫木雕泥塑成 現成真佛甚分明
皈依不是他家事 福德還從自己生
萬樹華開因地暖 千江月現為波清
朝參暮禮常如此 在處皆通極樂城

朝朝暮暮道心中 歲歲年年佛事同
一往進修安樂界 六時朝禮法王宮
方袍不厭香煙黑 坐具何妨手汗紅
如此出家今有幾 灼然認得主人公

彌陀即是毗盧師 極樂即是華藏界
八萬四千相好中 一一具足剎塵相
西方一一微塵中 具足世界差別種
是故普賢大願王 究竟導歸贍養土

五劫思惟兆載苦行 正為你預修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正為你完成
無邊大利無上功德 皆為你准備
念佛眾生攝取不舍 你何懼之有

漸漸雞皮鶴發 看看行步龍鍾
假饒金玉滿堂 難免衰殘老病
任汝千般快樂 無常終是到來
惟有徑路修行 但念阿彌陀佛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 具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悲心 利益諸群品

阿彌陀一句 萬法之總持
聲與心相依 念茲復在茲
感應不思議 蓮開七寶池

行也阿彌陀 坐也阿彌陀
縱饒忙似箭 不廢阿彌陀
日暮而途遠 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凈心 但念阿彌陀

欲速離生死 二種勝法中
且擱聖道門 選入凈土門
欲入凈土門 正雜二行中
且拋諸雜行 選應歸正行
欲修於正行 正助二業中
猶傍於助業 選應專正定
正定之業者 即是稱佛名
稱名必得生 依佛本願故

彌陀救恩 猶如空氣
平等惠施 一切眾生
眾生信心 猶如呼吸
凡呼吸者 必蒙救度

以果地覺 為因地心
因該果海 果徹因源
如染香人 身有香氣
如祝螟蛉 久則化之

愚夫愚婦 顓蒙念佛
致恭致敬 唯誠唯懇
潛通佛智 暗合道妙
業消慧朗 障盡福崇

一邊登山 一邊念佛
步步蓮花托足 聲聲佛光護身
身輕體健 怯病延年

念佛之人:
彌陀住頂 光明繞身
諸佛護念 菩薩相隨
天神擁衛 地只恭敬
消災免難 卻病延年

念佛即是:
大善根大福德
現世常得安穩
臨終往生凈土

不參禪 不學教 彌陀一句真心要
不談玄 不說妙 數珠一串真風調
由他譏 任他笑 念不沉兮亦不掉
晝夜稱名誓弗忘 專待慈尊光里召
懸知蓮萼已標名 請君同上慈悲舟造

惡人念佛 尚得往生 何況惡未必如善和
畜生念佛 尚得往生 何況靈而號為人類
以此比況 知必生也

對佛有信心
對己有愧心
對人有愛心

阿是橫遍十方
彌是豎窮三際
陀是光明遍照

此生如夢幻泡影 離開彌陀皆戲論

但願眾生得離苦 何妨示現種種身

無量光無量壽佛 任何時空度眾生

萬古是非渾短夢 一句彌陀作大舟

我苦惱彌陀苦惱 我安樂彌陀安樂

西方韻奏般般樂 凈土花開朵朵蓮

眾生心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必見佛

不向娑婆界上行 要來贍養國中生

念極心開見佛時 自然身到碧蓮池

情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凈土

同一念佛無別道 遠通四海皆兄弟

千經萬論不須標 共指西方路一條

一句彌陀功已滿 此外尚有何可求

六字洪名真法界 不須方便自橫超

百億劫中生死罪 才稱名號盡消除

煩惱障眼雖不見 大悲無倦常照我

一句彌陀好用功 聲聲喚醒主人翁

一向專稱彌陀名 隨緣雜善恐難生

疑者不可信 信者不可疑

念佛才開口 華池已種蓮

Ⅳ 正定有荷花池嗎

石家莊的荷花應該還沒有開,要的7月左右。

Ⅵ 青山綠水下一句的詩句

下一句是:白草紅葉黃花。

出處:出自元代白樸《天凈沙·秋》。

原文: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

輕煙淡淡飄向空中,幾只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遠處一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互相夾雜,好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啊。

(6)正定荷花詩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牆記》等。

創作背景

白樸《天凈沙》共四首,這是第三首,主要寫秋景。是作者於宋亡後寓居金陵(今南京)時所作,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寫秋的詩歌

1、元代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黃昏時分,一群烏鴉落在老樹上,纏繞著枯萎的藤蔓,發出悲傷的叫聲。橋下的水沙沙作響,橋旁的農舍冒出煙來。在古道上,一匹瘦馬在西風中掙扎。日落逐漸失去光澤,從西邊落下。在凄涼的夜晚,只有孤單的遊子在遠方徘徊。

2、元代朱庭玉《天凈沙·秋》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解與詩人意同。辭柯霜葉,飛來就我題紅。

譯文:庭院前落盡了梧桐的葉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當日的風姿。彷彿是通曉詩人我的心思。一片經霜的紅葉離開樹枝,飛近身來讓我題詩。

3、宋代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難以入睡,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白了鬢發,淚滿衣襟。

Ⅶ 荷花煙在哪裡能買到

鑽石荷花煙分為粗支和細支,我到底應該怎麼告訴您呢?至於哪裡的問題迎刃而解。

熱點內容
盆栽山影圖片 發布:2025-08-27 05:54:27 瀏覽:39
心裡美蘿卜插花圖片 發布:2025-08-27 05:51:53 瀏覽:229
櫻花社區免費 發布:2025-08-27 05:49:39 瀏覽:61
綠蘿凍壞如何救護養植 發布:2025-08-27 05:44:42 瀏覽:493
牛蟹力盆景 發布:2025-08-27 05:31:28 瀏覽:862
描寫景的花語 發布:2025-08-27 05:15:20 瀏覽:543
盆景藝術班 發布:2025-08-27 05:15:07 瀏覽:181
樹樁盆景品種 發布:2025-08-27 05:13:40 瀏覽:37
情人節獅子 發布:2025-08-27 05:01:23 瀏覽:794
畫梅花簡單的 發布:2025-08-27 05:00:39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