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海棠果造林

海棠果造林

發布時間: 2022-07-13 16:50:38

A. 求庭院植物的種類

庭院綠化做到:春花、夏茂、秋實、冬枝。 春天開花的植物較多:例如:月季、櫻花、玉蘭、榆葉梅、等等。 夏茂:主要看植物長得怎樣。 夏季開花的:紫薇和木槿不錯。 秋實:如石榴、柿子。 冬枝:如龍爪槐、金絲柳等 草花如芍葯等 根據自己的愛好吧。

B. 哈爾濱常用綠化園林樹種

雲杉、紫葉稠李、小葉丁香、四季玫瑰、東北連翹、榆樹等。

1、雲杉

雲杉耐陰、耐寒、喜歡涼爽濕潤的氣候和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土壤,生長緩慢,屬淺根性樹種。海拔2400-3600米地帶,常與紫果雲杉、岷江冷杉、紫果冷杉混生,或成純林。

雲杉系淺根性樹種,稍耐蔭,能耐乾燥及寒冷的環境條件,在氣候涼潤,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棕色森林土地帶生長迅速,發育良好。在全光下,天然更新的森林生長旺盛。

雲杉為中國特有樹種,以華北山地分布為廣,東北的小興安嶺等地也有分布。產於陝西西南部(鳳縣)、甘肅東部(兩當)及白龍江流域、洮河流域、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及大小金川流域。

2、紫葉稠李

原產於北美洲。我國可在北至黑龍江及內蒙古南部,南至河北、山西、陝西北部。青海,新疆一帶的區域內生長。

3、四季玫瑰

耐寒,耐旱、耐瘠薄、耐修剪,在微酸性和微鹼性土壤中也能生長,但以肥沃的微鹼性土壤為宜。習性強健,喜光,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新枝萌發多,長勢強,多次開花的特點表現明顯,但任其自然生長,五六年後僅在五六月份開兩次花,多次開花的特點幾乎喪失。

喜濕潤涼爽、比較耐寒、最大極限負32度凍不死。喜歡陽光。耐乾旱,滿足各生育時期的肥水要求可大幅度提高鮮花產量、質量及出油率。土壤富有含有機質的中性或微鹼性土壤為佳。以棕壤土最好,黃壤土次之。

4、東北連翹

分布於中國遼寧雞冠山,沈陽也有引種栽培。生長於山坡上。喜光,耐半陰,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寒、耐旱,怕水澇,一般土壤均能正常生長。淺根性,根系發達,耐移植,具有很強的吸收和固土能力。耐-45℃低溫。萌發力強、生長快,適應性強。

5、榆樹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區、長江下游各省有栽培。朝鮮、前蘇聯、蒙古也有分布。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沖積土及黃土高原生長良好。可作西北荒漠、華北及淮北平原、丘陵及東北荒山、砂地及濱海鹽鹼地的造林或「四旁」綠化樹種。

C. 官莊公園門票多少錢

摘要 官莊公園南至化工路,北抵勁松東延路,東靠百子灣火車站,西鄰廣化大街,總佔地面積948畝,是一座千畝規模的「郊野公園」。公園有三個功能分區、四大景觀、八大景點。生態優先,服務百姓——森林如海、物種多樣、低碳環保、涵養水土,是朝陽區森林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官莊公園在生態上以「建設和撫育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在植物選擇方面,主打銀杏、海棠、丁香三大樹種,喬灌草各類植物品種共計百餘種;在景觀設計上三季有花、四季有彩,營造銀杏千株、海棠萬枝的植物景觀。

D. 馬尾松屬於紅樹林嗎

不屬於。
馬尾松是陽性樹種,不耐庇蔭,喜光、喜溫。適生於年均溫13-22℃,年降水量800一1800mm,絕對最低溫度不到-10℃。根系發達,主根明顯,有根菌。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澇,不耐鹽鹼,在石礫土、沙質土、粘土、山脊和陽坡的沖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縫里都能生長。馬尾松分布極廣,北自河南及山東南部;南至兩廣、台灣,東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貴州及雲南,遍布於華中華南各地。一般在長江下游海拔600-700m以下,中游約1200m以上,上游約1500m以下均有分布。幼年稍耐蔭蔽,能在雜草叢中生長,3—4年後穿出雜草逐漸郁閉成林,林區群眾形容馬尾松的生長特性:「三年見草不見樹,五年見樹不見人。」為中國長江流域各省重要的荒山造林樹種,也是江南及華南自然風景區和普遍綠化及造林的重要樹種。

紅樹林(英語:Mangrove),是由一群水生木本植物組成的海岸植物群落,具有特殊的生態地位和功能,是極為珍貴的濕地生態系統,對調節海洋氣候和保護海岸生態環境起著重要作用,素有「護岸衛士、鳥類天堂、魚蝦糧倉」的美譽。全世界紅樹林樹種共有24科30屬83種。在中國,紅樹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島、廣西、廣東和福建。紅樹林的成分以紅樹科的種類為主,紅樹科有16屬120種,一部分生長在內陸,一部分組成紅樹林,如紅樹屬、木欖屬、秋茄樹屬、角果木屬。此外還有使君子科的錐果木和欖李屬、紫金牛科的桐花樹(蠟燭果)、海桑科的海桑屬、馬鞭草科的白骨壤(海欖雌)、楝科的木果楝屬、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櫚科的尼帕棕櫚屬等。在紅樹林邊緣還有一些草本和小灌木,如馬鞭草科的臭茉莉(苦郎樹)、蕨類的金蕨、爵床科的老鼠簕、藜科的鹽角草、禾本科的鹽地鼠尾黍等。
在靠近紅樹林群落的邊緣還有一些伴生的所謂半紅樹林的成分,它們都具有一定的耐鹽力,如海杧果、黃槿、銀葉樹、露兜樹、海棠果、無毛水黃皮、刺桐。

E. 拉丁美洲林業是什麼

(forestry in Latin America)

(王秉勇)

拉丁美洲森林面積為10.31億公頃,其中闊葉林面積約有10.29億公頃,占本洲森林面積的99.8%。森林覆蓋率為50%,居各洲之首。郁閉林面積7.34億公頃,蓄積量936億立方米。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和墨西哥四國。

森林分布

①拉丁美洲有全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在廣闊的亞馬孫河和奧里諾科河三角洲、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英屬貝里斯、哥倫比亞、厄瓜多、蓋亞那、蘇利南、巴西的山麓地帶以及布拉塔河支流沿岸區,總面積達4.4億公頃。雨林內生長著成千種喬木樹種,其中主要的有大葉桃花心木、拉美香椿、南美苦木、巴西海棠果、金雞納樹、橡膠樹和輕木等。平均每公頃蓄積量為200~300立方米。②濕闊落葉林分布在墨西哥南部、中美洲西部山地、西印度群島、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北部以及從安第斯山東部到阿根廷和巴西的部分地區。總面積85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蓄積量為200~300立方米。主要樹種有桃花心木、加勒比松和古巴松等。這些地區人口稠密,過伐嚴重。森林採伐的方式主要是強度擇伐和皆伐。③稀疏林和灌木林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一些地區、巴西的東北部和中部、玻利維亞、巴拉圭及阿根廷的查科地區,面積達3.5億公頃。主要樹種有紅破斧木、愈瘡木和金合歡等。平均每公頃蓄積量為20~50立方米。此類森林可作牧場,還能提供大量的薪炭材、小徑材和枕木。從破斧木里還可提取優質單寧。稀疏林的樹木天然更新困難,過度採伐後的林地很難恢復。④智利和阿根廷的溫帶混交林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面積達1600萬公頃。主要樹種有心葉皮革木、杜拜假山毛櫸以及智利柏等。平均每公頃蓄積量為200~400立方米。經營管理措施適當,這片林區的大部分樹種都能得到良好的天然更新。⑤天然針葉林生長在墨西哥的西北山地、中美洲、加勒比地區、巴西的巴拉那和桑卡塔林納州、智利的中南部以及阿根廷北部,面積達2200萬公頃。主要樹種狹葉南洋杉、智利假山毛櫸、卵果松等。平均每公頃蓄積量為200~400立方米。⑥拉丁美洲現有人工林面積為585.5萬公頃。其中:巴西385.5萬公頃,主要造林樹種是桉樹、雲南石梓和狹葉南洋杉;智利71.2萬公頃,主要造林樹種是輻射松;阿根廷53萬公頃,主要造林樹種是狹葉南洋杉、桉、松和楊樹等。

森林經營管理

拉丁美洲森林資源消失快,浪費嚴重,每年森林減少500萬公頃左右。其中毀林嚴重的國家有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巴拿馬和巴西。森林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長,農業用地擴展;能源危機,薪炭材產量增加。巴西為發展采礦業和畜牧業,近年來鼓勵國內外企業和個人進入亞馬孫雨林區,使林區每年失去大面積的森林。拉丁美洲原木產量達3.6億立方米,其中有2.8億立方米被用作薪炭材。拉丁美洲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但由於地埋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可及林面積很小。在4.4億公頃熱帶雨林中,僅有1/4是可及林。現在人口稠密區的易伐林所剩不多,如阿根廷米西奧內斯林區內的破斧木、假山毛櫸和狹葉南洋杉等都遭到強度採伐。

森林工業

70年代末期,拉丁美洲共有鋸材廠1.2萬家,其中的大部分廠家規模小,效率低,原材料浪費嚴重。1980年,全洲的鋸材產量為2300萬立方米,僅佔世界鋸材總產量的0.5%。刨花板、纖維板和膠合板的產量更低。林業生產產值在拉美各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很低,重要的林業國巴西的林業產值也僅占總產值的6%。全洲林業人員有250萬,其中的50%從事苗圃、造林和採伐作業。

林業教育和科學研究

拉丁美洲共有林業大專院校和高級研究中心72所,中等林業學校及研究站52所。其中著名的院校有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農業大學林學院、智利大學林業專科學校和阿根廷的國立米西奧內斯林業工程學校。巴西擁有的高等林業學校和研究中心最多,達34所。

蠟彩袋蛾

見袋蛾。

藍翅眼天牛成蟲

F. 沙棘能嫁接什麼樹

沙棘果實富含糖類、有機酸、蛋白質、脂肪、維生素、黃酮和礦質營養物質。其維生素C含量最高,每100克鮮果中含維生素C600~1300毫克,素有「維生素C王」之稱。沙棘果實一般用於加工,可加工成罐頭、果汁、沙棘油、果酒、飲料、果醬和果脯等,還可提取黃酮。沙棘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是我國蒙醫、藏醫的傳統中葯,對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等有明顯的療效沙棘分布於內蒙古、甘肅、寧夏、陝西和新疆等地。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其根系發達並能固氮,改良土壤,具有很高的生態效益。我國沙棘作為防護林,已有26.66萬公頃以上。但中國沙棘果實小,而且枝條上有刺,不易管理和採摘。目前各地已先後從俄羅斯和蒙古引進了既能防風固沙,又是果樹的優良品種。這些優良沙棘品種,枝條無刺,果實大,容易採摘和加工。用優良沙棘品種對我國大量的小果沙棘進行高接換種,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沙棘資源,使其變為優良品種,從而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沙棘果實,使其為豐富人們的生活,提高健康水平,發揮更大的作用。

主要新優品種介紹
1.豐產沙棘樹高2~3米,樹勢中庸,枝條無刺。果實橢圓形至圓柱形。深橙黃色,果柄長,味酸,平均單果重0.8克。栽後4~5年開始結果,6~8年進入盛果期,株產量為18千克左右。抗寒性強,抗病蟲害。屬早熟品種。2.巨人沙棘樹勢較強,枝條無刺。果實圓柱形,橙黃色,酸甜,適於鮮食。平均單果重0.9克,4~5年開始結果,6~8年進入盛果期,株產量為12千克左右。

抗寒,抗病蟲害。早熟品種。3.琥珀沙棘樹冠橢圓形至圓柱形,枝條無刺。果實圓柱形,醬黃色,酸甜。平均單果重0.7克,加工性能好,4年生開始結果,6~8年生進入盛果期,株產量為15千克左右。抗病蟲害,抗寒性稍差。為晚熟品種。4.丘伊斯克樹體較矮,根櫱少,枝條稀有軟刺。果實橢圓形至圓柱形,橙黃色,酸甜。平均單果重0.9克。

3年生開始結果,5~7年生進入盛果期,株產量為15~20千克。豐產性好,耐寒,抗病蟲害。為中熟品種。5.橙沙棘樹勢中庸。枝條無刺,較柔軟,有韌性。果實橢圓形,橙紅色,酸甜。果柄長。平均單果重0.6克。不裂果,易與柄端分離。4年生開始結果,6~8年生進入盛果期,株產量為15千克左右。抗寒性及抗病性強。為晚熟品種。

中國沙棘的高接換優
中國沙棘根系發達,可以作為合適的砧木。根據砧木樹齡和生長勢的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嫁接方法。1.幼樹和生長旺樹的高接可以根據樹齡的大小進行多頭高接(參考圖7-1),一般嫁接在幼樹的分枝上。如5年生的幼樹,可接5~10個頭。由於一般立地條件比較差,生長量小的沙棘樹,嫁接頭數要少一些。嫁接時期,以在春季砧木芽開始萌動時為好接穗要提前採集,為2~3年生的粗壯枝條,但要帶有1年生枝上的飽滿芽。也就是切削在2年生或3年生的枝上,而上端有1年生枝,1年生枝前端要留有飽滿芽。

接穗在嫁接前要蠟封,放在窖內貯存備用。嫁接方法的採用,考慮到西北沙荒地風大的氣候特點,以採用介面牢固、不易被風吹折的嫁接方法為好。對於介面較粗的可採用劈接法,介面較細的可採用合接法嫁接後用塑料條捆緊。2.樹齡大、長勢較弱樹回縮後芽接」對於樹齡大及生長勢較弱的沙棘樹,嫁接前要先進行截干壓縮修剪。在芽萌發之前,將大枝回縮,小枝清除,使弱樹更新,長出新的枝條。在新枝條上嫁接,有2種情況:一是新梢生長很旺盛,當年8月份可以進行「T」字形芽接。嫁接數量要多,幾乎所有旺盛的新梢都要嫁接。嫁接時,要注意盡量少傷砧木,接後不剪砧。到翌年春季,在接芽前1厘米處剪砧,以促進接芽生長。二是新梢生長不很旺盛,當年不能嫁接,到翌年春季進行嵌芽接。接後剪砧,促進接芽萌發。大樹芽接換頭時要注意,當需要接穗生長時,一定要及時除萌櫱,同時嫁接數量要多,使大樹接後能迅速恢復樹冠。嫁接成活後,不能像管理中國沙棘那樣粗放,應像管理果樹那樣,進行集約化管理,以迅速提高經濟效益。

G. 海棠樹苗什麼時間種植

一般來說,它是在年年的4月和10月種植,有些地區會選擇在5月或6月進行。但是這時的存活率會低於春季和秋季種的存活率。

栽後管理
主要加強土肥水管理。及時除草、鬆土、翻耕防土壤板結。在行間可適當種植矮桿豆科作物抑制雜草。

喬化栽培施肥量方法:3~7月施復合肥每株1~1.5kg,
9~10月每畝施土雜肥等有機肥3t。水分管理尤為重要, 它對苗木成活、植株生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及時澆水、排水, 要保持土壤良好墒情。

(7)海棠果造林擴展閱讀:

一、海棠樹繁殖方法

海棠通常以嫁接和分株方法繁殖,亦可用播種、壓條及根插等方法繁殖。

嫁接:砧木一般用實生苗,枝接、芽接均可。枝接於春季發芽前進行,可用切接、劈接。接穗選取發育充實的1年生枝,取其中段(有兩個以上飽滿的芽),接後壅上細土蓋沒接穗。

分株:多於早春未萌芽前或秋冬落葉後進行,挖取從根際萌生的櫱條,分切成若干單株,或將2~3條帶根的萌條為一簇,進行移栽。

壓條和根插:均在春季進行。小苗可攀枝著地,壓入土中,大苗用高壓法,壓泥處均用利刀割傷,保持土壤濕潤,待發根後割離母株分栽。

二、「海棠花城」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山體綠化提升及山體公園建設全面推進。城區山體綠化提升遵循自然規律,以生態修復為主,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做到喬、灌、花、藤、草相結合,常綠樹與落葉樹混交造林,突出「一季一景」的景觀特色,形成多樹種、多色彩、季相變化豐富、成片有型的山體容貌景觀。

「花城」建設初見成效。以栽植櫻花、海棠、月季、紅楓等花灌木、彩葉植物為主,補植宿根花卉、時令草花為輔,大力推進特色花卉景觀大道建設;採取立體造型、橋體掛花、組合花箱等方式,因地制宜營造花壇花境,扮靚「花城」容貌景觀。

H. 北方園林綠化常綠樹種有哪些

北方園林綠化常綠樹種有:

1、銀杏:銀杏分布大都屬於人工栽培區域,主要大量栽培於中國、法國和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毫無疑問,國外的銀杏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的。銀杏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歐、亞、美洲,中生代侏羅紀銀杏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白堊紀晚期開始衰退。

2、女貞:女貞原產於中國,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華北、西北地區也有栽培,能耐-10℃左右低溫,是園林綠化中應用較多的鄉土樹種。主要分布江浙、江西、安徽、山東、川貴、兩湖、兩廣、福建等地。採用播種、扦插、壓條法繁殖。葉可蒸餾提取冬青油,用於甜食和牙膏等的添加劑。

3、廣玉蘭: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城市有栽培。蘭州及北京公園也有栽培。該種廣泛栽培,超過150個栽培品系。花大,白色,狀如荷花,芳香,為美麗的庭園綠化觀賞樹種,適生於濕潤肥沃土壤,對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毒氣體抗性較強;也耐煙塵。木材黃白色,材質堅重,可供裝飾材用。

4、雪松:是松科雪松屬植物。葉針形,長8-60厘米,質硬,灰綠色或銀灰色,在長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產於亞洲西部、喜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國只有一種喜瑪拉雅雪松,分布於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分布於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帶,中國多地有栽培。

5、毛白楊:為楊柳科、楊屬落葉大喬木,生長快,樹干通直挺拔,是造林綠化的樹種,廣泛應用於城鄉綠化,其品種適應性強,主根和側根發達,枝葉茂密。毛白楊分布廣泛,以黃河流域中、下游為中心分布區。雌株以河南省中部最為常見,山東次之,其它地區較少,北京有引有雌株。模式標本采自北京南口、西拐子(八達嶺)。

I. 水果介紹

一種水果:蘋果
【詞語】蘋果(蘋果)
【拼音】píngguǒ
【解釋】
1.落葉喬木,葉橢圓形,有鋸齒,花白微紅,果實圓形,味甜,是普通的水果。
2.這種植物的果實。
[編輯本段]1.概括介紹
①名字
中文名稱:蘋果
英文名稱:apple
英文復數:apples
日語名字:リンゴ
韓語名稱:사과(sa/gua)
②營養價值
吃蘋果既能減肥,又能幫助消化,老人吃了會很好的。蘋果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糖類、脂肪等,構成大腦所必須的營養成分。 蘋果中的纖維,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益,能促進生長和發育。蘋果中的鋅對兒童的記憶有益,能增強兒童的記憶力。但蘋果中的酸能腐蝕牙齒,吃完蘋果後最好漱漱口。
[編輯本段]2.分類介紹
蘋果是薔薇科(Rosaceous)蘋果屬(pomaceous)植物的果實,該屬約25種,蘋果樹是栽培最廣泛的果樹。蘋果是梨果的一種,由子房和子房外圍的組織發育而成。蘋果樹多為異花授粉,有2∼4%的花座果較為理想。雖然成熟蘋果的大小、形狀、顏色和酸度因品種和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差異很大,但通常圓形,直徑50∼100毫米(2∼4吋),帶紅色或黃色。
蘋果品種數以千計,分為酒用品種、烹調品種、尾食品種3大類。3類品種的顏色、大小、香味、光滑度(可能還有脆性、風味)等特點均有差別。不少品種含糖較高,中等酸度,丹寧含量很低。蘋果除生食外,烹食方法也很多,常用作點心餡,蘋果餡烤餅可能是最早的美國式甜尾食。炸蘋果常與香腸、豬排等菜餚同食,尤其在歐洲是如此。
蘋果屬原產於兩半球溫帶。最早期的歐洲人已食用蘋果,並對之進行了改良和選育,一些品種早見於2,000多年前,在向美洲殖民前,歐洲已知品種達數百個。以後隨著移民浪潮湧遍北美,實生苗蘋果品種也到處傳播,變成當地傳奇人物的巡迴使者,在蘋果的傳播中起了主要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查浦曼(John Chapman,綽號「蘋果佬」〔Johnny Appleseed〕),他在俄亥俄及印第安納廣泛種植蘋果。印第安人和設陷阱捕獸者可能也傳播了蘋果。
蘋果樹需要一定時期的休眠期,在冬季明顯的地區(一般在南、北緯30°∼60°之間)生長良好。再向北由於冬季太冷以及生長季短,栽培受限。種植蘋果需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肥力不足時需施肥。起伏不平的小丘頂部或山坡最適於種蘋果,在這種地形下,於嚴寒的春夜、較冷較重的空氣會向下流入山谷,否則蘋果花及嫩果會被凍壞。以選定品種作為接穗,砧木通常為約18個月的耐寒苗圃實生苗,嫁接後1∼2年移植果園。6∼8年後方有相當的產量;在此以前,管理工作多限於除草除蟲,也要修剪整枝(尤其是最初5年),以使主枝分布合理,較弱的分枝也不會在果實的重壓下折斷。對成年果樹須嚴格按規定噴灑農葯以防治害蟲,這樣做可能亦可延緩其春季旺長、疏幼果及減少秋季落果。晚夏成熟的品種一般不宜貯藏。晚秋成熟的品種精心保管可貯藏達一年之久。在溫度略高於蘋果的冰點的條件下可將其保存較長時間。亦可將蘋果置於惰性氣體或成分受控制的空氣中貯藏。 蘋果
世界蘋果年產量約為3,200萬公噸。美國所產的蘋果通常有一半鮮食;約1/5用以制醋、果汁、果凍、蘋果泥等;約1/6做成罐裝蘋果醬及用作餡餅原料。在歐洲,很大部分蘋果用制蘋果酒和白蘭地。用制蘋果酒的蘋果佔世界產量的1/4。美國、中國、法國、義大利和土耳其是最大的生產國,法國、義大利、匈牙利、阿根廷、智利、南非和美國是最大的輸出國。蘋果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C,所含纖維量多,亦為身體所必需。
①形態習性
蘋果樹,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5米,栽培條件下一般高3~5米左右。樹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規則的縱裂或片狀剝落,小枝光滑。單葉互生,橢圓至卵圓形,葉緣有鋸齒。傘房花序,花瓣白色,含苞時帶粉紅色,雄蕊20枚,花柱5枚。果實為仁果,顏色及大小因品種而異。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適於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心土為通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繁殖栽培用嫁接繁殖。砧木有喬化砧和矮化砧。常用喬化砧有:楸子、西府海棠、山荊子,矮化砧主要引進英國品種。採用寬行密植,行向南北。偏南部地區秋冬土壤封凍前栽植,偏北部地區春季解凍時栽植。蘋果自花結實力差,栽植時必須配置授粉樹。蘋果(Pyrus malus)的花、果實及樹形
②蘋果的繁殖習性
一、花芽和花:
蘋果的花芽分化,多數品種都是從6月上旬開始至入冬前完成,整個過程分為生理分化、形態分化和性細胞成熟三個時期。花芽為混合芽,花序為傘房狀聚傘花序。每個花序開花5—8朵,多為5朵,中心花先開,邊花後開,以中心花的質量最好,坐果穩,結果大,疏花疏果時應留中心花和中心果,多疏邊花和邊花果。花芽先發葉後開花,並從果台上抽生副梢,果台副梢抽生的多少、長短隨品種和結果母枝的營養條件而異。果台副梢抽生的力強(二個)、枝條長而壯的品種,如祝光,果實小,產量不高,結果枝群鬆散。對這類品種,應用疏1留1和摘心扭梢等方法控制副梢生長。副梢生長力中(1個或2個)、枝條短(10厘米以下)而粗的品種,如金帥、喬納金等,果實大、豐產,結果枝群緊湊,更新容易,連續結果能力強。副梢生長力弱(1個)、枝條短(3厘米以下)的品種,如元帥系、恩派等,果實大,結果枝群緊湊,易形成雞爪枝群,更新容易,但果台多為隔年結果,應多留預備枝,以減少大小年結果。
二、果實:
蘋果的果實是由子房和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其中子房發育成果心,花托發育成果肉,胚發育成種子。果實的體積膨大,前期靠細胞迅速分裂的細胞數目的增多,後期靠細胞體積的膨大。
果實體積的膨大,中期到成熟之前較快,初期和末期較慢,果實重量以成熟前一個月增長最快。果實發育期的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為137—168天。
果實色澤是商品的重要指標。蘋果著色的好和差與糖分的積累、礦質元素的協調、環境條件和激素種類、含量等關系很大。後期控施氮肥,增施鉀肥,減少果皮的中的葉綠素,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日光照射度,做好排水,降低空氣濕度,噴施萘乙酸和2.4—D等激素,都可促進蘋果上色。
蘋果從花蕾出現到果實採收,一般有四次落花落果。第一次在終花期,花梗隨花謝而一起脫落,通常稱為落花。第二次在落花後一周左右,子房略見增大,可持續5—20天,稱為前期落果。第三次在第二次落果後的7—14天,果實已達到拇指指甲大,對產量影響較大,稱為生理落果,雲南一般發生在5月份,北方的物候期比雲南晚,發生在6月份,故稱「6月落果」。第四次在果實採收前,落下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實,故稱采前落果。
第一、第二次落花落果,主要是營養不足和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第三次落果,除果實之間爭奪養分、胚內生長素缺乏外,是梢果爭奪養分激烈所致。因葉片的滲透壓大於幼果,爭奪養分的力量比幼果強,所以除枝時做好摘心、剪梢等抑制新梢生長外,還應及時追施謝花花肥,補充養分。
③種子:
為胚囊中的受精卵發育而成。蘋果的正常果實,每果有5個心室,每心室有種子2粒。在果實發育過程中,種子分泌激素刺激果肉生長,所以授粉受精良好、種子充實飽滿的,果形端正,果肉豐腴;反之,種子發育不良或無種子的一方,果肉凹陷瘦削而成畸形果,因此一定要配置授粉樹和改善授粉。
④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
溫度:
蘋果樹是喜低溫乾燥的溫帶果樹,要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宜的溫度范圍是年平均氣溫9—14℃,冬季極端低溫不低於-12℃,夏季最高月均溫不高於20℃,≥10℃年積溫5000℃左右,生長季節(4—10月)平均氣溫12—18℃,冬季需7.2℃以下低溫1200—1500小時,才能順利通過自然休眠。低溫時間不足,發葉、開花推遲而不整齊,有的花芽甚至不萌動,到了5月鱗片松開脫落,成為枯樁,嚴重降低產量;絕對低溫低於-30—-32℃,又發生凍害。據調查,蘋果在雲南省不同海拔和溫度地區的表現如下表。
表 蘋果在雲南不同海拔和溫度地帶的表現
海拔高度(米) 年平均氣溫(℃) 豐產性 果實品質 病蟲害 生長規律 適宜性
1800以下 15以上 差 差 重 不正常 不適宜
1800—2000 14—15 中 中 較重 較正常 次適宜
2000—2200 13—14 較高 次優 輕 正常 適宜
營養分析:
1. 蘋果中的膠質和微量元素鉻能保持血糖的穩定,還能有效地降低膽固醇;
2. 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中,多吃蘋果可改善呼吸系統和肺功能,保護肺部免受污染和煙塵的影響;
3. 蘋果中含的多酚及黃酮類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以減少肺癌的危險,預防鉛中毒;
4. 蘋果特有的香味可以緩解壓力過大造成的不良情緒,還有提神醒腦的功效;
5. 蘋果中富含粗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協助人體順利排出廢物,減少有害物質對皮膚的危害;
6. 蘋果中含有大量的鎂、硫、鐵,銅、碘、錳、鋅等微量元素,可使皮膚細膩、潤滑、紅潤有光澤。
相關性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氣滯不通者,便秘、慢性腹瀉、神經性結腸炎,高血壓、高血脂和肥胖患者,癌症患者、貧血和維生素缺乏者尤其適合。准媽媽每天吃個蘋果可以減輕孕期反應;
2. 腎炎和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食療作用:
蘋果味甘、酸,性涼,歸脾、肺經;
具有生津、潤肺,除煩解暑,開胃、醒酒,止瀉的功效;
主治中氣不足,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輕度腹瀉,便秘,煩熱口渴,飲酒過度,高血壓等。
蘋果治小兒腹瀉配方
【配方】蘋果若干個。
【製法】將蘋果用開水洗凈,削皮,隔水蒸熟,搗爛成泥,備用。
【服法】每日4次,每次約一百克,一歲以下嬰兒每次約五十克,日服3~4次,此時不食其他食物,待症狀好轉後可減少吃蘋果泥,而適當增加牛乳酪。
【功效】益脾健胃,厚腸止瀉。還適用於經常大便溏薄。
食物相剋:
蘋果忌與水產品同食,會導致便秘。
製作指導:
將削掉皮的蘋果浸於涼開水裡,可防止氧化使蘋果清脆香甜。
蘋果栽培史
中國蘋果即綿蘋果,古稱柰,從有文字記載起,至少已有2200多年的栽培歷史;沙果作為果樹栽培大致也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海棠栽培則較晚。
一、柰的栽培歷史
柰最早見於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公元前125-前118)中:"梈柰厚朴"。其中"柰"多數學者認為就是後來的綿蘋果,即中國蘋果的古稱。據《西京雜記》(公元3-4世紀間)記載:當時"上林苑"中的各種果樹,都是"初修上林苑時,群臣遠方各獻(的)名果異樹……"其中有"柰三:白柰、紫柰、綠柰"。柰既然以名果貢獻,則在原產地的栽培就必然更早了。公元3世紀20年代,曹植有《請白柰表》和《謝賜柰表》,《史記·貨殖列傳》中曾記述當時內地已大面積生產的幾種果樹,但並沒有提及柰。總之,根據漢代以來柰的名稱與內涵的變化,反映了中國綿蘋果也存在一個發展的過程。
二、西洋蘋果栽培歷史
19世紀中葉後,海禁開放,西方文化大量輸入,果樹資源交流更加頻繁。蘋果屬果樹也隨之引入。
1、早期蘋果引進概述 早期引種蘋果的途徑是多方位的。其中以山東最早,據煙台的地方史志記載,1861年美國長老會成員約翰·倪維思(John L.Nevius)受長老會派遣,由上海來山東登州(今蓬萊市)。因倪妻患病,1864年返美。1871年倪氏夫婦重返煙台時,帶來西洋蘋果、洋梨、美洲葡萄、歐洲李及甜櫻桃等果樹品種,在煙台毓璜頂東南山麓建園栽植,取名"廣興果園"。
2、20世紀前半期蘋果引種及生產概況 20世紀初,遼寧、山東蘋果發展較快。1909年旅順最大一處蘋果園(後改為旅順農場)中有國光96株、倭錦550株。日俄戰爭後,旅順、大連的租借權轉歸日本後,1909年在熊岳建立苗圃(1913年改為農事試驗場),再從日本引進一些主栽品種,1910年引入紅魁、祝光、旭和國光等;1914-1921年間又引入玉霰等3個品種。
3、蘋果生產恢復時期 從1950-1952年,國家採取了一系列休養生息政策,扶持農業生產,對果樹生產發放無息貸款,減免果業稅收,同時還在重點果區建立果樹技術指導機構,通過供銷社組織果品運銷,提高果農收入,促進了果樹業的復甦。在老蘋果產區,殘存的蘋果老樹迅速恢復了樹勢,主要病蟲害得到有效防治,並開始組建第一批國營園藝場(其中北方以蘋果為主),因此,產量急速回升。
4、50-60年代蘋果業的興起 從l953年起,中國農村互助合作運動興起,大大地鼓舞了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l955年農業部提出了"以互助合作為中心,大力提高現有果樹的產量和質量,有計劃地積極向山區、荒山擴大墾辟新果園",新建果園一律免徵農業稅,並相應改善購銷工作。
5、商品基地的建立與發展 從1985年起,由於蘋果收回投資快,效益高,除廣東、廣西、湖南、海南及上海等五地不適於商品生產栽培外,其他地區都把發展蘋果生產作為開發山區、脫貧致富或積累資金支持農業生產的重要手段,其中陝西省發展尤為突出,在渭北地區建立25個優質蘋果基地縣,秦冠、富士等品種佔了絕對優勢,產量也迅速上升,有後來者居上的趨勢。從1992年達到年產8.429×105t,僅次子山東、遼寧。1993年超過了遼寧,居全國第2位。1995年全國各省的面積與產量。
病蟲害防治
蘋果水心病又名糖化病,這是一種果實生理病,渭北旱塬果區的富士系、嘎啦系和元帥系蘋果受害比較嚴重,果實品質變劣,不耐貯藏。
發生特徵,多在果心處及其果實表面發病,有時果面表現很明顯,病果果皮呈水漬狀,透明似蠟,病果內部組織的細胞間隙充滿糖液而呈現水漬狀,病果內的質地較堅硬而呈現半透明狀,或稱斑點,病果有特異甜味,靠近果頂部或萼窪附近病斑多。
水心病是由於糖積累、鈣、氮不平衡而打亂了果實正常習性所致,推遲了採收果實,初結果樹上的果實,樹冠外圍直接暴曬在陽光下,出現日灼症狀的果實,以及在近成熟期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果實易發病,大果比小果發病多,平常善用高氮低鈣肥的果農,會加重果實發病。品種不同,抗病能力不同。
防治技術: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無機、生物菌肥(龍飛大三元),實行配方施肥,避免單施銨態氮肥,注意耕作保墒,勤修剪,巧留果,調整好葉果比例。
樹上補充營養,方法是:斯得考普+乳酸鈣或鈣利施。
通過實踐,這是一個解決水心果病的有效方法。

J. 淄河鎮的區域管轄

淄河鎮工農業生產發展迅速,各種工農業產品質優價廉。主導產品有電纜、礦泉水、鋁鎂合金棒、新型儀表、酒類、閥門等。其中金源公司生產的電視電纜被評為省、部優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農產品主要有林果、蔬菜、中草葯、食用菌等。生產的池梨,以甜脆可口,皮薄肉嫩而著稱,清乾隆年間被選為貢品,多次被評為省市名優特產品;生產的蒜黃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年產3.5萬噸,被評為「淄博名牌」,暢銷京滬津等各大城市;香椿也是全市聞名的淡季蔬菜。全鎮干鮮果產量達1200萬公斤,蔬菜年產量達2200萬公斤以上,是全市名副其實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遍布全鎮,是淄博市礦泉水、山泉水生產基地,淄博市水資源保護地。
發展特色經濟,唱響旅遊主旋律。我鎮地下水源豐富,且水質良好,是淄川東水西調工程水源地。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保護環境就是生產力的原則,大力發展礦泉水等特色經濟,礦泉水廠達到13家,年產礦泉水20萬桶,占淄博礦泉水市場總量的一半。夢泉、湧泉等村充分發揮自然優勢,大力發展旅遊事業,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全鎮已形成馬鞍山、夢泉、湧泉、孟良台、聚峰等5大景區,紅色游、生態游、歷史文化游、民俗游等多門類旅遊格局,年接待遊客共達30萬人次以上。2008年,淄河鎮被評為山東省十大旅遊強鎮。
第一產業1949年糧食總產345.2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71公斤,總產達到611.8萬公斤。
1979年,口頭公社前香峪大隊在全市率先實行農業生產大包干責任制。全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倡科學種田,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對境內的河灘礫石地進行填土造田400餘畝,1996年對大口頭村、東石門村搬遷後舊村址進行復墾,增加耕地面積220畝。對淄河沿岸修築堤壩,打深井32眼,維修水利設施,解決人畜飲水。沿河階地澆灌面積305公頃,占可耕地面積的40.4%。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糧田面積減少,全鄉糧食自給有餘,改變吃返銷糧現象。2000年推廣優質面條專用小麥5000畝,為「淄河牌」蔬菜面條提供優質原料。
該鎮眾多的中低山梯田,適宜發展林果生產。以淄博池梨、仁用杏、長虹棗、牛心柿、花椒、海棠果為主,1998年果園面積13000餘畝,主要分布在幸福、聚峰兩溜。淄博池梨因產於淄河鎮池板村而得名,現有結果樹3萬余株,年產200萬公斤。杏有麥黃杏、大臻、油臻、酸臻等42個品種,杏米佔全市杏米產量的一半以上,現有結果杏樹15萬株。淄河鎮每年產柿餅40萬公斤以上。花椒現有栽植面積3000多畝,年產椒皮10萬公斤以上。1987年農業結構內部調整, 2002年實施太河庫區省級扶貧開發。
淄河鎮利用境內山地海拔較高,夏秋季節氣候濕潤涼爽,淄河水源充沛,大力發展越夏菜、蒜黃、食用菌,1997年對蔬菜果品等農副產品注冊為「淄河牌」,實施萬畝「無污染無公害」蔬菜開發,成為淄博市越夏菜種植示範鎮。幸福溜、聚峰溜17個村,利用海拔300—600米山地梯田,種植西紅柿、菜花、芸豆。越夏西紅柿畝收入1500—3000元。種植面積發展到300公頃。利用淄河沿岸豐富的地下泉水資源,冬春季在河邊建窖生產蒜黃,1990年,利用河灘面積300畝,生產面積1500畝,年生產蒜黃800—1000萬公斤,總收入1200—2000萬元,凈收入600—800萬元,2002年 「淄河牌」蒜黃被山東省農業廳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經北京市肉菜放心工程批准為第一批無公害農產品進入北京市場。到2000年沿河菜田發展到135公頃,畝收入2000元左右。聚峰村為淄川區最早食用菌生產單位之一,現已有5000m生產規模。
淄河鎮利用豐富的野草資源發展食草動物,年出欄肉兔4萬只。2000年雙泉村引進福建貢雞,年出欄優質肉食雞15萬只。2002年在西股、池板、陳家等村建起養殖小區,佔地面積60畝,入園養殖戶15戶,養豬、雞、奶牛等品種,年畜牧業收入40萬元。
1983年開始對幸福流域進行小流域治理,到2002年治理面積3859公頃,植樹397萬株,造林1636公頃,其中經濟林52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7 %。
2002年底,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4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49萬元,畜牧業收入734萬元。 新中國建國初成立口頭鐵木業社,1958年開始發展社隊工副業,先後建起酒廠、粉坊、磨坊。1965年成立果脯廠,從業人員300人,固定資產總值6.3萬元,1969年建立煤井。1972—1977年先後成立建築隊、磷肥廠、石礦、運輸隊、陶瓷廠、磚廠、砂場,1978年始,先後辦起預制廠、紙箱廠、棉織廠、塑料廠、食品廠、儀表廠、化工廠。1978年社辦企業總產值130.8萬元,村辦企業總產值16.2萬元。1984年建立(淄博)電纜廠。1994年成立山東金源線纜集團,成為全鎮的龍頭企業,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電子行業百強企業,「金盤牌」電視電纜榮獲亞太國際貿易博覽會金獎,產品主要出口西歐、東南亞各國。1985年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出現鄉、村、聯戶等多種形式辦企業,是年鎮辦企業總產值546萬元,村辦企業總產值107萬元。1992年建立淄博柳泉礦泉水廠、翻砂廠等企業,20世紀90年代,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依託資源優勢,以開發礦泉水為主,建立淄博市礦泉水生產基地,有柳泉、神來、劈山、浩寶、康麗源、神泉、淄龍潭等10家礦泉水廠;1998年,鎮辦企業金源線纜集團、柳泉礦泉水、淄博閥門廠、淄博染料化工廠、建安公司、淄博涇源酒廠、淄博儀表廠全部進行了改制。
2002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310家,年末工業總產值2.45億元,利稅2662萬元,實交稅金90萬元。
第三產業新中國建國初群眾入股,辦起口頭地區聯村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集體商業日益壯大。1953年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私營工商業納入合作化軌道,1978年之後,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1987年有集體網點46處,個體網點發展到62處。90年代,個體私營經濟步入快車道,集體商業服務網點大多實行私人承包或拍賣。1993年成立口頭基金會,融資總額達到1755萬元,1998年10月,根據區里《關於清理整頓農村基金會的實施意見》要求,多渠道回收清欠資金為股民進行兌付,2001年10月31日摘牌關門。鎮政府出台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先後建起淄河、幸福、岳陰商業街3條,城子、北鎮後季節性蒜黃批發市場2處。利用自然山水田園風光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旅遊業,每年觀光遊客1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00多萬元。2002年,第三產業人員613人,年末固定資產總值870萬元,實現總收入1380萬元,創利稅16.6萬元。
1987年開始,利用閑散農村勞動力進行勞務輸出,先後成立10支勞務隊,在淄礦集團、雙溝、埠村、嶺子、西河、龍泉等煤井承包煤井採煤或到淄川、張店等企業打工,增加收入,2002年在外務工人員1030人,總收入824萬元。

熱點內容
減肥可以吃百合嗎 發布:2025-08-28 00:49:55 瀏覽:654
鵝蘭石盆景 發布:2025-08-28 00:36:42 瀏覽:863
球蘭花有毒嗎 發布:2025-08-28 00:35:55 瀏覽:45
梅花地庫 發布:2025-08-28 00:35:53 瀏覽:797
紅葉石楠盆景造型 發布:2025-08-28 00:28:52 瀏覽:767
一朵雲葉子 發布:2025-08-28 00:26:22 瀏覽:331
7月初7是情人節 發布:2025-08-28 00:22:40 瀏覽:237
孤僻花語 發布:2025-08-28 00:16:48 瀏覽:625
罐子花盆盆景 發布:2025-08-28 00:14:34 瀏覽:772
榆林花卉門市 發布:2025-08-28 00:01:20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