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北梨海棠
⑴ 慶余年海棠結局是什麼
《慶余年》海棠朵朵結局沒和范閑在一起,而是一個人留在荒原上生活。
小說原文:內
「朵朵阿姨什麼時候容再來看我?」范淑寧明顯擁有比她年齡更加成熟的思維。一見父親的神情便猜到他在想什麼極為體帖地問了一句反正這時候兩位母親都不在身邊。誰也不會管什麼。
范閑笑了起來說道:「等她在草原上累了自然就會來看你。」是地海棠又回到了草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回來。
(1)顧北梨海棠擴展閱讀
慶余年結局:
皇帝派范閑回京求援,范閑用槍殺死燕小乙回京之後粉碎太子,二皇子,長公主陰謀,在葉重幫助下殺死秦業,這時大家才知道葉家是皇帝一邊的。大家都以為皇帝必死,這時傳來皇帝還活著的信息。
原來皇帝自己是大宗師,洪太監只是幌子,葉流雲也是皇帝的人,皇帝藉此將苦荷,四顧劍打成重傷沒多久兩個都死了。長公主,太子,二皇子,皇後自殺,太後也死了 。
經過上面的事情之後,陳萍萍,范建,范閑發現當年殺葉輕眉的主謀竟然是皇帝。原因是因為葉輕眉太光彩奪目,皇帝多疑又自私,不能容忍葉輕眉遮蔽他的光芒,阻擋他一統天下的決心。
范建歸鄉,陳萍萍與皇帝決裂,欲殺皇帝,後失敗被凌遲處死。范閑為給葉輕眉,陳萍萍報仇,與皇帝反目,最後在五竹,影子,海棠,王十三的幫助下殺死皇帝。
⑵ 語文閱讀《海棠花》!!!
22..(示例1)這句話里的「遠」是指時間和空間上的遙遠,「近」是指心理上的時時思念和牽掛;作者對「距離」的體驗就是遙遠的時空距離反而能拉近心理距離,強化了思念之情。這種距離體驗,我在高中住宿時經歷過。起初離家住進學校宿舍,對一切都感到新鮮。最愜意的是再也不用忍受父親嘮叨我多學習少上網,母親嘮叨我少跟異性同學交往。吃不吃早飯,加不加件衣服,看多長時間課外書……通通自己做主,我肆意享受著「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暢快。可是當自己用涼水洗衣服時,當食堂的飯菜不合口味時,當不小心凍得感冒時……我最初的愜意漸漸消散了,代之以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他們既要起早貪黑地為我的衣、食、學、行操勞,又要為防止我「學壞」而時時警惕,還要忍受我的種種不滿。他們活得很辛苦,卻毫無怨言。高中的住宿生活拉開了我與父母的時空距離,卻拉近了我與他們的心理距離。我把他們深情地裝在心裡,用勤學和溫順來回報他們,使一家人更親密更幸福。
(示例2)這句話里的「遠」是指時間和空間上的遙遠,「近」是指心理上的時時思念和牽掛;作者對「距離」的體驗就是遙遠的時空距離反而能拉近心理距離,強化了思念之情。這種距離體驗在許多文學作品裡出現過。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廣為傳誦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浸透著季羨林式的距離體驗,相知的友情可以「藐視」時空距離的無情阻隔,心靈的高度契合消解了時空距離存在的意義。再比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愛情故事,也是兩顆心碰撞在一起超越時空、超越生死距離的悲壯頌歌。當痴情的梁山伯因為與祝英台的時空距離憂郁而終時,勇敢的祝英台毅然用死亡去彌合這生死的距離,留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烈女形象。文學作品中,遙遠而無情的時空距離彰顯了美麗的心靈距離,人的美好情感在時空距離中得到了凈化甚至神聖化。文學作品中的「遠」與「近」的距離體驗,使我們窺見了人心的高貴。
望採納
⑶ 慶余年:南慶四大九品上高手,狼桃天下九品排名第幾
電視連續劇《慶余年》第一季早已完成了,而第一季完成是在北齊篇。范閑被慶帝威協,迫不得已押運瓦萊麗前往北周,而范閑在北周碰到了許多的絕對高手,在其中以苦荷的大徒弟狼桃更為強勁,也是范閑最懼怕的。狼桃被苦荷稱為天地九品排前三的角色,而他也說別的倆位沒有北周,換句話說迄今為止他的整體實力在北周排第二,是苦荷下的第一人。但是狼桃確實能排進天地九品前三么?就現階段而言南慶就會有四位九品上的高手比他更加強勁,大家先看來一下。
之上這四位整體實力都是在狼桃高於一切,即使苦荷把洪四庠作為了四大宗師之一,但最少也是有三個比狼桃強,更何況還有一個他不曉得是什麼時候登場的秦業,苦荷說狼桃是天地九品前三確實不是適當的。
⑷ 慶余年中,海棠朵朵喜歡的人是誰
海棠朵朵出身高貴,又有一個武功高強的師傅,其本人武器也是比范閑高了一截,不過出身高貴的她竟然喜歡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更不喜歡權謀的外界,一場打鬥讓她和男主意外相識,加上男主的聰明,聖女海棠朵朵情不自禁地喜歡上我們男主了。
海棠朵朵喜歡著范閑,為了他毀了神廟,然而范閑只是把她當做是好友,心中喜歡的人只有遠在慶國的未婚妻林婉兒,所以海棠朵朵最後並沒有跟他在一起,獨自一人在荒漠上生存,也為了北齊的安全而去西胡幫助單於建國。
⑸ 《慶余年》里的高手都有誰實力怎麼劃分
第一個就是五竹,這個在范閑在幼兒的時候,就是一個比肩於四大宗師的人物,他在儋州的時候教給范閑武功,而且還是一個沒有任何劍氣的人物,人家唯一的本事,那就是快。快到難以想像,只肯與四大宗師比武,而且有輸有贏。這個人的唯一缺點就是記不住以前的事情了,尤其是跟葉輕眉相處的日子。
《慶余年》裡面的高手如雲,范閑這樣的,只能算是一個九品或者九品上的,連燕小乙鬥打不過,而他只是一個九品的箭手而已。所以,在這個電視劇里,論武力值,范閑不上輸,但是,論謀略,他可算是頂級的!
⑹ 描述海棠的詩詞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國艷」之譽,陸游詩雲:「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便是形容海棠艷美高雅。以下是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海棠之作:
《海棠》
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宋·蘇軾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
《海棠》
宋·陸游
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
我為西蜀客,辱與海棠游。
再見應無日,開圖特地愁。
《驛舍見故屏風畫海棠有感》
宋·陸游
厭煩只欲長面壁,此心安得頑如石。 杜門復出嘆習氣,止酒還開慚定力。
成都二月海棠開,錦綉裹城迷巷陌。 燕宮最盛號花海,霸國雄豪有遺跡。
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 繁華一夢忽吹散,閉眼細思猶歷歷。
憂樂相尋豈易知,故人應記醉中詩。 夜闌風雨嘉州驛,愁向屏風見折枝。
《蝶戀花》
宋·葛勝仲
只恐夜深花睡去。 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
鳳燭千枝花四顧,消愁更待尋何處。
漢苑紅光非浪語。 棲靜亭前,都是珊瑚樹。
便請催尊鳴酹鼓,明朝風惡飄紅雨。
《好事近》
宋.周紫芝
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誰染玉肌豐臉,做燕支顏色。
送春風雨最無情,吹殘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喚小鬟催拍。
《春寒》
宋.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虞美人》
宋·李彌遜
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可憐新綠遍殘枝。不見香腮和粉、暈燕脂。
去年攜手聽金縷。正是花飛處。老來先自不禁愁。這樣愁來欺老、幾時休。
海棠花
宋 劉子翚
幽姿淑態弄春晴,梅借風流柳借輕。初種直教圍野水,半開長是近清明。
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煙脂畫不成。詩老無心為題拂,至今惆悵似含情。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其二》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以下有關海棠詩出自曹雪芹《紅樓夢》 :
探春《詠白海棠》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寶釵《詠白海棠》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寶玉《詠白海棠》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黛玉《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湘雲《詠白海棠》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愛冷,非關倩女亦離魂。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卻喜詩人吟不倦,豈令寂寞度朝昏。
湘雲《詠白海棠》其二
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角也宜盆。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
⑺ 關於海棠的古詩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專紅妝。
白話譯文
裊裊的東屬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7)顧北梨海棠擴展閱讀
《海棠》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
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極富浪漫色彩。
⑻ 《海棠》的一些問題,幫一下忙
1、琴詩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賞析
賞析
【賞析】
唐朝的韋應物寫了一首《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鑿岩泄奔湍,稱古神禹跡。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貽之道門舊,了此物我情。」這位作家對水石之間關系的疑惑與領悟,亦同於蘇軾之於琴指。這其實是個高深的哲學問題,因為在佛教看來,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事物與事物之間只是由於發生了聯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謂「四大」,《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五說:「譬如機關由業轉,地火水風共成身。隨彼因緣招異果,一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具一篋。」《圓覺經》說:「恆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嚴經》曾對什麼是「濁」有一段闡發:「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凈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也就是說,「濁」是塵土和清水發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論述說得更為明確:「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蘇軾的詩簡直就是這段話的形象化。
2、蘇東坡《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東坡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一直到北宋的蘇軾,這期間,悼亡詩(詞)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他們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寫愛侶去後,處孤室而凄愴,睹遺物而傷神;或寫作者如今既富且貴,追憶往昔,慨嘆世事乖舛、天命無常;或將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憶之情,用愰忽迷離的文字和色彩抒發出來,讀之令人心痛。而蘇軾的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但與前人相比,東坡這首詞的表現藝術卻另具特色。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雖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訴悲懷的。寫的真摯樸素,沉痛感人。
3、 浪淘沙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傑出的代表。它寫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游黃風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此詞對於一度盛行纏綿悱惻之風的北宋詞壇,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開篇即景抒情,時越古今,地跨萬里,把傾注不盡的大江與名高累世的歷史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卓犖氣概,並將讀者帶入歷史的沉思之中,喚起人們對人生的思索,氣勢恢宏,筆大如櫞。接著「故壘」兩句,點出這里是傳說中的古赤壁戰場,借懷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筆極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詞題,又是為下闋緬懷公瑾預伏一筆。以下「亂石」三句,集中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雲霄,洶涌的駭浪猛烈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捲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這種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於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煞拍二句,總束上文,帶起下片。「江山如畫」,這明白精切、脫口而出的贊美,是作者和讀者從以上藝術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偉畫卷中自然得出的結論。以上寫周郎活動的場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聲兼備,富於動感,以驚心動魄的奇偉景觀,隱喻周瑜的非凡氣概,並為眾多英雄人物的出場渲染氣氛,為下文的寫人、抒情作好鋪墊。
4、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賞析】
元豐二年(1079),蘇軾被貶黃州。次年二月,抵達貶所。這首詩作於初到黃州時。
牢騷而出以自嘲詼諧,逆境中多能苦中作樂,這是蘇軾人格的基本特徵。詩人說自己平生都在為口忙,沒料到這次被貶到黃州,反到如了心願,有水產山蔬。官屬員外安置,但這樣的官自古就是為詩人專設的,別人還輪不上。你們貶我做散官,讓我得著空閑,卻還要費你們一些酒袋。這些幽默的說法,雖然實質上仍屬於苦中尋樂,但又不能不說反映了詩人勇於面對人生挫折,更能超然自解的樂觀態度
5、春宵
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賞析】
春天的夜晚,是那麼寶貴,因為花卉散放著清香,月亮也有朦朧的陰影之美。詩的開始兩句就寫出了夜景的清麗幽美,景色宜人。歌管樓台兩句,描繪那些留連光景,在春夜輕吹低唱的人們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良夜春景,更顯得珍貴。全詩寫得華美而含蓄,耐人尋味。
6、定 風 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後的第三年。寫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現象,談人生哲理。屬於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這種情懷,遇事便觸發了。《東坡志林》中說:「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寫出這樣一首於簡朴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的詞來。
7、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按】這是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一作「東風…,香霧霏霏月轉廊。只…,高燒銀燭照紅妝」
【海棠】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詩戲之。
【裊裊】風細貌
【崇光】月光或花光
【霏霏】迷濛狀
【紅妝】用美女比海棠
海棠,迷濛的海棠,昏昏欲睡的海棠。
擬人的手法。
愛花,惜花。
8、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曲。」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作了這首《水調歌頭》。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啟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許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很豪放、氣質很浪漫的人。當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著那團圍、嬋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著。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9、琴詩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賞析】
唐朝的韋應物寫了一首《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鑿岩泄奔湍,稱古神禹跡。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貽之道門舊,了此物我情。」這位作家對水石之間關系的疑惑與領悟,亦同於蘇軾之於琴指。這其實是個高深的哲學問題,因為在佛教看來,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事物與事物之間只是由於發生了聯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謂「四大」,《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五說:「譬如機關由業轉,地火水風共成身。隨彼因緣招異果,一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具一篋。」《圓覺經》說:「恆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嚴經》曾對什麼是「濁」有一段闡發:「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凈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也就是說,「濁」是塵土和清水發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論述說得更為明確:「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蘇軾的詩簡直就是這段話的形象化。
10、江城子·密州①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②,右擎蒼。錦帽貂裘③,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④,親射虎,看孫郎⑤。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⑥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蘇軾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嘉佑二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蘇軾是傑出散文家、詩人、詞人、書畫家、文藝評論家和審美鑒賞家。詞集有《東坡樂府》。其詞視野廣闊,風格豪邁。
【賞析】
出獵對於蘇軾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蘇軾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願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於地方政績外,一直要求大用於世。當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攻環、慶二州。四年,陷撫寧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
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不但場面熱烈,音節嘹亮,而且情豪志壯,顧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蘇軾其他豪放詞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壯的壯詞。把詞中歷來軟媚無骨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孔武剛建的英雄氣了。蘇軾對此也頗為自負,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於侁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是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就是指的這首詞。
⑼ 求後宮甄嬛傳番外:《玄清番外之奈何天》《 甑嬛番外之鵲橋仙 》《 玉蕈秋(雪魄帝姬)》《玄汾、玉嬈》
番外—奈何天
玄清回到王府時已經月上中天,初七的月色有點黯淡的黃,輝色灑在清河王府深茂的花樹叢里,隱隱有了幾分凄涼之意。他微微黯然,又是七夕了。再好的月色都已經過去,也再沒有一晚的月色能抵的過當日。她回眸對她微笑,小舟泛於河中自行漂泊,她說,「你瞧,月色多好。」
月色多好,他悵惘地想,再美的月色都比不上她真心的一笑。與她相識多年,她其實甚少真心的歡悅。
幾乎在宮中每一次見面,她都是不快樂的。那樣絕美的容顏,被隱約的哀傷覆沒。只是再如何傷心,她,執意不肯落淚。是那樣倔強的女子,情願把心事寄託在琴聲里。嗚咽婉轉的琴聲遊走在深宮迴廊梨花如雪的轉角,是她難以低訴的心事。
誰也不曾看破,惟有自己,目睹她一次次的蕭索和黯然。她的傷心之後是自己的傷心。
玄清搖一搖頭,極力想擺脫這樣的回憶,他自嘲,還有什麼可以去想,她已經是他的淑妃,後宮中最得意的女子。
庭中階下,幾張涼簟隨意鋪在那裡,卻是人去簟涼。玄清的心稍微放下了一點。這么晚,玉隱應該已經睡下了。
不見也好。他總是潛意識地想要避開玉隱,也許是因為她那雙酷似心底牽念不忘的人的眼睛;或許是害怕那雙眼睛中流露出來的炙熱又痛苦的光芒。讓他害怕,那樣相像的眼睛,那樣相似的情意,只是,她們不是同一個人。
姻緣總是錯落……
其實,玉隱也沒有什麼不好。或者說,很好,她溫順、她愛他、她為他把王府中的一切操持得井井有條、她是他的側妃,唯一的。
他無聲的嘆息,只是,自己愛的,是她的姐姐。
月亮已經升至半天,樹叢中無數飛舞的流螢,在這些帶著寒意的藍色微光中,那平正高大的屋宇,檐上蹲伏的鎮庭獸,顯得格外幽異和寧靜。
流螢,那些美麗的螢火,曾是她執了他的手一起看,被她輕輕攏於手心,復又放出。她只是微笑,如白蓮綻放於河心。那麼美,他幾乎感覺暈眩,即使粗陋的佛衣,依舊無法掩蓋住她的風華。
玄清踏著滿地密匝的樹影走進永慕堂准備睡下。忽然斜眼看見旁邊玉隱居住的積珍閣依然有蒙朧的燭光透出。
她還是這么晚睡。
忽然有一個清婉的聲音在身後怯怯地喚:「王爺。」
他知道是玉隱,回過頭去溫和道:「你還沒有睡么。」
玉隱微微踟躇,終於還是走上前,「妾身在等王爺回來。」她微微遲疑,「今天是七夕。妾身想與王爺同飲一杯。」
玄清道:「其實你不必等我,我在外面,也不曉得自己什麼時候才會回來。」
玉隱只是搖頭,道:「妾身也不知道王爺什麼時候會回來。但是妾身知道,只要妾身一直等下去,王爺終究會回來。」
玄清臉上微微一怔,她這樣的情意,叫他害怕,也叫他不忍。原以為娶她只是陰差陽錯,以為是各自的無奈,以為她只是受淑妃所託來照顧他的人,於那次救他於困厄之中。只要這樣相安無事相處下去就好,就好。
他待玉隱很好,雖然只是側妃,但是他不會再娶了,他會盡力給她正妃的待遇,給她錦衣玉食榮華富貴,給她持家的權力。只要這樣秋毫無犯地生活下去。
可是直到娶了她,直到淑妃在自己面前說「浣碧一直喜歡你,她對你的情意不比我對你少.流朱早死,她是我的妹妹,你要好好待她。」
直到淑妃含淚轉首:「我成全不了我和你的,不能連她也不能成全。」
他才猛然驚覺,浣碧對自己的情意。
那名女子,最初不過是在為她預備芳辰前見過的,跟在槿汐身邊,一色青碧的衣衫,容顏如清水蓮子、新荷初綻。他並不介意,宮中美麗的女子這樣多,從前的母妃、後來的純元、還有如今的莞貴嬪。他殷殷叮囑了不宜請貴嬪往太液池邊走動,浣碧忽然笑了,眼風一閃,如水含煙的眸子靈動而清明,道:「王爺是要給我們小姐驚喜么?」
他忽然覺得,眼前這個小侍女的眼睛那麼像她.然而自己還未及答話,她含笑望著自己道:「我們小姐從不在金珠玉器上用心,王爺的法子小姐必定會歡喜的。」
不知怎的,忽然被她的話打動了,手不自覺地握住身邊那枚小小的矜纓——裡面藏著怎樣一個秘密呵。
但一想到她生辰那一日,看到為她而開的滿湖蓮花,心下忽然舒暢地愉悅了。
浣碧,她曾經安靜的侍立在那個女子身邊,相伴左右。在她小產時奔來向自己求助,在她成為廢妃離宮後陪她隱居山中。
可是他眼裡只有那個女子,怎會再看見其他。是什麼時候呢,她對自己有了這樣的情意?連自己也未曾察覺,竟是他忽略了,那個叫浣碧的女子追隨自己身影的目光。
不,她現在不叫浣碧了,也不再是淑妃身邊如影子一樣的侍女了。她叫玉隱,淑妃的義妹,甄府名義上的二小姐,名列族譜。
他微微嘆氣,本想拒絕。可是舉眸看見她懇切渴望的目光和一臉的倦容,終於還是不忍別過頭去,他說,「好罷。」
雖然是這樣勉強的答應,玉隱卻是無比歡喜,伸手來拉住他的衣袖,滿目是掩飾不住的喜色。玄清忽然覺得愧疚,自己答應她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她竟會歡喜如斯,難道自己,的確待她不好?
隨玉隱的腳步進去。多久前,他也是這樣跟隨著玉隱的腳步,走入那個女子的禪房。也是這樣靜悄悄的夜,然後玉隱走出去,將房門輕輕掩上。
然後整個世界,只有他和她,她輕輕喚他—六郎。那樣溫柔,是彼岸隔世的呼喚。如許深情摯意。
玄清一個恍惚,玉隱已經坐在他面前,桌上的菜都是他平日愛吃的。玉隱抱歉地微笑,「妾身不曉得王爺什麼時候才回來,這菜熱了好多遍恐怕已經不那麼可口了。要不妾身再讓人重新做了來吧,請王爺稍候。
玄清溫和道:「不用了,這就很好。」說著舉筷嘗了一箸。玉隱仔細看著他的神情,生怕他皺一皺眉頭覺得不好。
玄清只是吃了,並沒有一絲不喜的神色,玉隱懸著的心才稍微放下。舉起筷子陪著他一起用。
夜涼如水,夏蟲在草叢間的鳴叫一聲近一聲遠的傳了過來,難得和他坐的這樣近,細細看他吃飯舉筷的一舉一動,玉隱心裡反而有些不安起來。北窗洞開,偶爾一陣涼風吹過,吹得桌上一盞紅燭微微搖動,光影離合之間,他的臉反而看的不真切,有種蒙朧的溫和與哀傷,讓她長久等待的心怦然一動。
風近乎無聲,月光投注下溫柔的顏色,周遭似乎安靜得過了頭,只剩下他手中筷子上細細的銀鏈子發出細碎的聲響。
玉隱有些坐卧不寧,不自覺地伸手去撫摸鬢角十分光滑伏貼,袖子是否平整光潔。雖然這是在他來之前已經察看過無數次確保儀容美好的。玄清察覺到她的不安,抬起頭來一笑:「這衣裳很好看,很襯你。」
玉隱驚喜地笑,「真的么?」
玄清淡淡微笑:「真的。」
她這才安心微笑。她這樣愛他,只有他說好,她才會覺得真正的好。就像那一日,他和長姊挽手走在一起,忽然目光落在跟隨身後的自己身上,見自己發髻邊斜簪了一朵杜鵑花,隨口道「很好看」,便這樣沒來由的愛上了杜鵑,那樣柔弱嬋娟的花朵,其實並不適合用來簪戴,那日,也不過是一時興起。只是因為他說好看,於是春日裡簪在鬢邊的,永遠只是那一朵嬌弱的杜鵑。
她的目光微微黯然,只是自己再美再溫順,他的眼底心中,都只有她一個。
幾乎要落下淚來,只是這近乎良辰美景的獨處時光,這樣難得,怎能夠哭。玉隱曉得,他待自己其實並不是不好,那樣客氣,視她如正妃一樣尊敬,只要她提出的要求,他往往不會拒絕。
只是,成婚十四個月以來的每一個夜晚,除了新婚那日他在自己身邊和衣而眠,以後的日子都在永慕堂中一人度過。
幾乎每晚都可以瞧見,雪白窗紙上他如剪的身影和微默的嘆息。
和他那樣近,終究,也只是隔在天涯兩端。
這樣的距離,讓她幾乎失去希望。
他已經說過,他會待她很好,他不會再娶正妃。甚至連外間的人都傳言,他對這個出身頗有爭議的側妃這樣好,為了她連正妃也不納。可是誰曉得,他竟然,從來也不曾碰自己一下,從來都不曾。
玄清靜靜看一眼身前坐著的人,粉荷色紗衣綉著淺色的繁花茂葉,紗衣里又襯了件雪白絹衣,玉色煙蘿的輕紗絲帛挽在袖上,腰間系一條盈盈裊娜的月白描金花的畫裙,上綉幾支將開未開的並蒂蓮花,一抹清麗的溫潤色澤。清爽的服色,首飾也是十分的簡單,清簡的碧玉珠翠零散點綴於發髻間,耳邊帶著紫瑛石墜子,唯一奪目的只是一面海棠葉形狀的通透玉佩,沉靜地伏在她的修長的頸上。
玉隱,她不是不美麗的。只是她,才是心底的那個人。
目光落在那枚海棠葉的玉佩上時,心中突然一痛,手中的筷子已經重重落在桌上。
玉隱受了一驚,忙問:「什麼事?」見他目光怔怔落在自己頸前,下意識的摸到那塊玉佩,霎時已經明白過來—海棠,那是淑妃最喜歡的花朵。自己竟然一時疏忽佩帶了與海棠有關的飾物。不由心頭陣陣苦楚,極力笑著道:「妾身疏忽了。王爺若不喜歡,妾身換下就是。」
他擺一擺手,目光已然收回,聲音暗啞,「不用。不關你的事。」
玉隱鼻尖酸楚,終於忍不住落下淚來,「是妾身不好,教王爺傷心了。」
玄清黯然搖首,「原是我對不住她。是我逼她回宮里去的。」
玉隱低呼一聲,道:「其實那是皇上的旨意,淑妃娘娘也不能違抗的。只是皇上,他一定要您去宣旨。」
玄清一急,伸手抓住玉隱的指尖,「玉隱,她恨極了我,是不是?!」
玉隱連連搖頭,道:「不是,淑妃娘娘她並不恨您。真的,王爺。」
他的眼神蕭索若秋風中飄零的黃葉,聲音低迷:「這一生,終究是我虧欠了她。」
玉隱用力抓住他的手,急切道:「王爺,不管您是不是覺得虧欠了淑妃娘娘,玉隱求求您不要再這么想。長姊現在是宮中最得寵的淑妃娘娘,她有皇子,有帝姬,有皇上,她現在很好很好,您並沒有虧欠她。」玉隱哽咽,「您…您是虧欠您自己。」
玄清的手被她握得微微發疼,他不知道她竟有這樣大的力氣。他抬頭看她,哭得那樣傷心,幾乎比自己還要傷心。隱約記得還是成婚那一日,屋裡看得分明紫檀雕月洞門架子床,那玫瑰紅紗的床幔,黃金鉤挑在兩邊,綉龍鳳的被褥整齊垛在床里,帳檐上下懸滿五彩攢金繞絨花球,下面墜著尺來長的赤紅穗子。紅燭高高燃燒,映著櫃子上燙金的喜字,六扇梨花木嵌八寶屏風是皇帝御賜的,被燭火映得寶光燦爛,桌上滿滿放著赤色的喜果…滿眼火紅的顏色傾壓下來,將他壓得幾乎無法呼吸。
帶著酒意挑開赤紅蓋頭的那一刻,那雙眼睛抬起來盈盈望著他的那一刻,他幾乎以為,是把她娶了回來。幾乎,歡快要將他吞沒。直到他仔細看清那張臉,那種神情,彷彿冰冽的雪水迎頭澆下,整個人激靈靈一冷—終究,不是她。
玉隱伏在膝下,再難耐心底深藏的委屈和痛楚,哭泣道:「王爺只顧著為淑妃傷心,為過去傷心。玉隱請王爺垂憐,淑妃娘娘有夫有子有女。玉隱不敢祈求王爺真正成為我的夫君,但請王爺念在玉隱長夜孤苦伶仃垂憐玉隱,給玉隱一個孩子好不好?好不好?」
是哪一句話驚動了自己的心?「長夜孤苦伶仃」,曾經那個女子對著自己抱膝而言,她說「我幾乎是看著星沉月落,整夜整夜思念著你。可惜,你不能一直這樣來看我。」
他惶然舉目,淚水迷濛的浮光里,眼前這個女子用這樣的話來求他。那雙像極了她的眼睛全是眼淚。
他曾經這樣用心承諾過,「嬛兒,我不會讓你再哭。」
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她沒有再傷心過。直到那一日,他親口對著她讀出了讓她返回宮廷的聖旨。她的淚水,終於再度落下。
他不自覺的伸出手去,替眼前的人擦去滿臉的淚水,那雙眼睛,他不容許它們再飽含淚水。他輕輕說,「你別哭。」
玉隱忽然覺得他瞧他的目光無比深情而專注,搖曳恍惚好似清晨花瓣上的露珠,隨時會消失一般。她猛然一驚,彷彿從他沉醉的雙眸中看到了那個女子的倒影。心幾乎絞痛起來,絞痛到說不出話來。她明明知道,明明知道的,他這樣深情望著的,並不是自己。
然而不由自主的,雙手慢慢伸出去,抓住了他的衣襟。她這樣喚他,「六郎…」
不是不知道,明明知道的,可是她依舊貪戀,這一刻他目光中近乎痴怔的狂熱與深愛。哪怕,是虛幻也好;哪怕,他貪戀著的,是另一個女子。
他低低喃喃,「嬛兒…」伸手攬她入懷。緊緊,緊緊,彷彿害怕再度失去。
然而,他終於失去她。
淚水模糊了視線。
就像那一日瓢潑大雨中,她終於不再壓制自己的感情,投身於自己的懷抱之中。雨水那樣大,嘩嘩嘩嘩,是清涼的芬芳,漫天漫地都彌漫著她身上溫柔的氣息,盈滿心與意。
他終於,緊緊,緊緊攬她入懷。
雨水漸漸模糊了她帶淚的笑容,只是他知道,她在自己懷中,那樣真切,再不是隔著人世迢迢的遙遠的一個夢。
夜更深了,滿天星斗漸漸失去了光彩。風一吹,房中搖曳的燭火瞬間熄滅無跡,只餘一室的黑暗與沉寂。被風吹得吱嘎作響的窗戶外,呼啦啦,一隻喜鵲扇著翅膀飛了過去,驚動了七夕寂靜的黑夜。
奈何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