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蘇軾贈海棠

蘇軾贈海棠

發布時間: 2022-07-11 09:57:41

A. 蘇軾《海棠》翻譯

《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白話內譯文:裊裊的東風容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海棠》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被選入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語文六年級教科書。這首絕句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時作者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已經五個年頭。

(1)蘇軾贈海棠擴展閱讀:

此詩開頭兩句,並不拘限於正面描寫,首句「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

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

暗示夜已深,人無寐,從中還可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這兩句把讀者帶入一個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艷麗,然而略顯幽寂。

B. 蘇軾的《海棠》是什麼意思

1、原詩:
海棠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2、譯文:
東風輕拂著海棠,花透出美妙的光華,迷茫的夜霧中彌漫著花香,朦朧的月光轉過迴廊。夜很深了,因為擔心海棠會像人一樣而睡去,所以趕忙點燃蠟燭,照耀著海棠。
3、賞析: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後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我,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

C.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蘇軾寫給誰的詩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蘇軾寫給張先的詩。《一樹梨花壓海棠》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用來調侃好友張先在八十歲時迎娶十八歲小妾。原文如下: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梨花指的是白發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一個「壓」道盡無數未說之語。

一樹梨花壓海棠鑒賞:

梨花的白,海棠的紅,激起無數文人騷客為之潑墨,清代袁枚七十歲的時候寫的《不染須》一詩,其中的「開窗只替海棠愁,一樹梨花將汝壓」,用的也是此典。不管怎樣,「一樹梨花壓海棠」成了後人對「老牛吃嫩草」的委婉說法,倒是事實。

D. 蘇軾的海棠詩

海棠
作者: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按】這是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一作「東風…,香霧霏霏月轉廊。只…,高燒銀燭照紅妝」
【海棠】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詩戲之。
【裊裊】風細貌
【崇光】月光或花光
【霏霏】迷濛狀
【紅妝】用美女比海棠
寫出了海棠昏昏欲睡的特點。
使用了擬人的手法。
表達了詩人愛花,惜花。

E. 蘇軾寫的海棠這首詩表達出作者的什麼情感

整首詩使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既表現了海棠優雅脫俗的美,也抒發了回詩人愛花惜花的感情,更答書寫了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這首絕句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時作者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已經五個年頭。

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寫此詩時,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5)蘇軾贈海棠擴展閱讀:

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白話譯文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F. 蘇軾的《海棠》全詩意思是什麼

清風微微的吹拂著雲朵露出了淡淡的月光,花香與朦朧的霧氣融合在一起而月亮已經移過院中的迴廊。只是害怕這深夜花兒已經睡去,因此點燃高高的蠟燭去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樣子。

G. 蘇東坡寫海棠花的詩

海棠

宋代: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內燒高燭照紅妝。

譯文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容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
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希望能幫助到你

H. 海棠詩句蘇軾

東風裊(niǎo)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東風:春風。裊裊: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一作「渺渺」。泛:搖動。崇光:高貴華美的光澤,指正在增長的春光。空濛:一作「霏霏」。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贊楊貴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故:於是。紅妝:用美女比海棠。故燒高燭照紅妝:一作「高燒銀燭照紅妝」。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裊裊的東風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濃。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只害怕夜深人靜花兒獨自開放無人欣賞,特意點燃蠟燭來照亮海棠的美麗姿容。
首句是起。詩人寫道:「東風裊裊泛崇光。」 「東風」即春風。「裊裊」形容煙氣繚繞升騰。「東風裊裊」這里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秋風吹來啊陣陣清涼,洞庭起浪啊落葉飄揚)。之句,屬於用典中的「語典」。「泛」即彌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崇」推崇,引申為「增長」。其中,詩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濃濃的景象,也為海棠的盛開營造氛圍。

次句是承句。詩人寫道:「香霧空濛月轉廊。」這一句側寫海棠。「香霧」指的是氤氳的霧氣中的海棠花香。「空濛」即細雨(煙霧)迷茫的樣子。南朝齊謝眺《觀朝雨》中寫道:「空濛如薄霧,散漫似輕埃。」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寫道:「仿像識鮫人,空濛辨魚艇。」宋代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這里,「香霧空濛」描寫了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的景象。詩人從嗅覺的角度來寫,香飄四溢,不但擴大了詩歌的空間,也提高詩歌的審美境界。「月轉廊」即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其中的「轉」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動態性,給詩歌增添空間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難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I. 蘇軾的《海棠》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海棠》這首詩的釋義如下: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J. 《蘇軾《海棠》》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
原文
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版照紅妝。
翻譯
裊裊東權風在皎潔的月光下徘徊,香霧朦朧。依稀可見遠處的亭台海棠花沐浴在月色之中,溫柔而可愛
運用手法
運用了對比、暗喻.擬人等手法,將詩人的失意以及鬱郁寡歡的心情體現了出來。

熱點內容
鄭州東花卉市場 發布:2025-08-28 18:13:22 瀏覽:849
盆景根大了 發布:2025-08-28 18:12:02 瀏覽:182
油茶花黃得 發布:2025-08-28 18:03:24 瀏覽:212
蘭花香結局 發布:2025-08-28 18:01:13 瀏覽:486
浪漫七夕情人節手抄報 發布:2025-08-28 17:54:17 瀏覽:898
紅苕盆栽 發布:2025-08-28 17:49:30 瀏覽:76
江寧海棠花 發布:2025-08-28 17:31:29 瀏覽:272
百合花開課文 發布:2025-08-28 17:29:43 瀏覽:948
盆栽白桿 發布:2025-08-28 17:17:59 瀏覽:587
荷花帶橋 發布:2025-08-28 17:14:41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