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四面荷花的

四面荷花的

發布時間: 2022-07-09 04:15:42

A.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什麼意思

釋義:大明湖四面是荷花三面是柳樹,紅荷綠柳相映襯,分外美麗。濟內南滿城都容映著千佛山的山色,大明湖佔了城的一半。

出自:清朝清劉鳳誥的對聯。

解釋:

一城山色:千佛山在城南,為附近最高的山,全城人都能看到它蒼翠的山色。

半城湖:大明湖在城的北部,周約八里多,所以說它佔了「半城」。

(1)四面荷花的擴展閱讀

劉鳳誥軼事:

劉鳳誥以才學超群,被主考列入向皇帝推薦的前十卷名單,呈送皇帝御覽。乾隆帝聽了殿試讀卷官讀過試卷,對劉鳳誥的才學十分贊賞,便傳劉鳳誥面試。

等到乾隆帝向劉鳳誥臉上一瞧,一時卻怔住了。原來這位劉鳳誥是個獨龍眼。乾隆沉吟了半晌,便對劉鳳誥說:「朕要當面考考你,你若果真才學超群,朕定然點中你;若才學平平,你就休怪朕無情了。」

乾隆出一聯:「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誰是摘星漢?」才華橫溢的劉鳳誥當即應對:「春牡丹,夏芍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一個以「東西南北」四方星宿巧出奇題,天子天象,氣勢不凡,一個用「春夏秋冬」四季名花應對,尤其後三字的「探花郎」一語雙關, 令人擊掌贊嘆。

乾隆帝一聽,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韻律和諧,不禁龍顏大悅。哈哈大笑地說:「好!朕成全你。」朱筆一點,劉鳳誥就被錄取為一甲第三名探花。

B.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什麼意思

意思:上聯大明湖四面是荷花三面是柳樹,紅荷綠柳相映襯,分外美麗。下聯濟南滿城都映著千佛山的山色,大明湖佔了城的一半。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一則對聯,通常用以贊濟南之美。

出處:清劉鳳誥(gao)題山東濟南大明湖滄浪亭的對聯。

對聯註解

一城山色:千佛山在城南,為附近最高的山,全城人都能看到它蒼翠的山色。半城湖:大明湖在城的北部,周約八里多,所以說它佔了「半城」。



(2)四面荷花的擴展閱讀:

描寫大明湖的古詩: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雙調憶王孫·賞荷》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譯文:

微風輕拂著湖水,更覺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時候,紅花葉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與人親近,唉!我也說不清這無比的美好。

蓮子已經成熟,蓮葉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滌著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灘的水鳥也不回頭,似乎怨恨人們歸去的太早。

賞析

次句寫荷。「秋已暮」,就是「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王勃《滕王閣序》中語),用以點明節候。這時湖中荷花已經葵謝,枝葉開始凋零,只有殘存著的紅花點點,不時散發出斷續余香,整個湖面上呈現出一派秋日蕭瑟的氣象。

但,這無損於湖上的秀麗風光,它仍然是如濟人劉鳳浩詠湖詩說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刻雖因節候不同,有所變化,但湖上景象仍然一樣。

盡管荷花色褪,乃至零落,而群山諸峰,倒影湖中,特別是遍山紅葉與湖邊垂柳,交相映襯,更加嫵媚。樹上鳴禽,吱吱喧喳;洲諸鷗鷺,負日眠沙;一動一靜,饒有情趣,在給人以快慰之感,極盡游賞之樂,真有說不盡的無窮好。

C.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出自哪詩、誰寫的以及詩意

出自:劉鳳誥《詠大明湖》
原文: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舫穿藕花。
釋文:
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秋天一盞油燈照著菊花,三更時分畫船從藕花中駛過。
(3)四面荷花的擴展閱讀
劉鳳誥
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大門的楹柱上有一副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幅楹聯將濟南風光特徵概括得恰到好處,吸引了大量的遊客。這幅楹聯的作者就是被譽為「江西才子」的劉鳳誥。
劉鳳誥(1760?1830),字丞牧,號金門,是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鄉石觀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後,授翰林院編修。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其後歷任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其間先後任過廣西、山東、浙江等省的學政,充當過湖北、山東、江南等省的鄉試正考官。乾隆皇帝很賞識他,稱他為「江西大器」。

D.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首詩的全詩是什麼作者等等……

這不是一首詩,是一副對聯,為清代劉鳳誥描繪濟南風光的著名對聯。 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這兩句是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E.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全詩是什麼

這不是一首詩,是一副對聯,為清代劉鳳誥描繪濟南風光的著名對聯。

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這兩句是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5)四面荷花的擴展閱讀

大明湖歷史悠久,湖名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濟水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而現今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

大明湖勝景自唐代起就名揚四海。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恆定,並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橋,使之漸成游覽景觀。

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經過歷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麗景色。

1958年濟南市政府將大明湖一帶正式闢建為大明湖公園,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跡,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游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乃至全國著名風景游覽區。

F.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誰的詩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紅。出自:
劉鳳誥《詠大明湖》
[原文]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
,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附:
「江西才子」劉鳳誥
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大門的楹柱上有一副
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
幅楹聯將濟南風光特徵概括得恰到好處,吸引了
大量的遊客。這幅楹聯的作者就是被譽為「江西
才子」的劉鳳誥。

G.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上一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上一句;
兩岸垂柳一色青。

H.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意思

大明湖的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倒映在湖水中。出版處:山東權濟南大明湖。

大明湖風景區位於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是集水域風光、園林景觀、古建築為一體的公園。而被譽為「中國第一泉水湖」的大明湖就在公園中心,更可以說公園是依湖而建的。

大明湖是一處天然湖泊,水源來源於城內諸多泉水,有「眾泉匯流」之說,且它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時期。

(8)四面荷花的擴展閱讀:

大明湖地區,浮游動物主要有原生動物、輪蟲類、枝角類和橈足類組成。原生動物在大明湖內共計32種,15屬,11科。

濟南市有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共20餘種,遍布河流、湖泊、水庫、坑塘。挺水植物有:蘆葦、蒲草、茨菰、蓮藕、荊三、旱草蓼。

浮葉植物有:子午蓮、荇菜,漂浮植物有:紫背浮萍、水花生、水浮萍。沉水植物有:馬來眼子菜、輪葉黑藻、聚草、菹草、金魚藻、苦草。

I.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出自哪詩、誰寫的以及詩意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一則對聯,通常用以贊濟南之美。
出自清劉鳳誥題山東濟南大明湖滄浪亭的對聯。
上聯大明湖四面是荷花三面是柳樹,紅荷綠柳相映襯,分外美麗。下聯濟南滿城都映著千佛山的山色,大明湖佔了城的一半。

熱點內容
東西方插花特點 發布:2025-08-29 16:43:52 瀏覽:289
丹東海棠管 發布:2025-08-29 16:42:21 瀏覽:788
最有意義的情人節活動 發布:2025-08-29 16:35:27 瀏覽:608
荷花的持點 發布:2025-08-29 16:13:48 瀏覽:571
玫瑰純露痘痘 發布:2025-08-29 15:48:37 瀏覽:755
焰火綠植 發布:2025-08-29 15:34:13 瀏覽:704
山地玫瑰長徒了怎麼辦 發布:2025-08-29 15:31:22 瀏覽:355
洛神玫瑰圖片 發布:2025-08-29 15:19:24 瀏覽:811
七夕戀人歌 發布:2025-08-29 14:54:24 瀏覽:68
盆栽入門級 發布:2025-08-29 14:48:01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