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脈秋海棠
A. 秋海棠的扦插方法!
秋海棠扦插繁殖通常在20℃左右的濕潤環境中進行,溫度超過25℃,容易腐爛。插床可用大花盆、木箱或苗床,選粗沙或蛭石效果最好。
枝插多用於竹節、銀星等須根類大株秋海棠。從優良健壯的母株上剪枝條作插穗,長8~10厘米,剪去下部葉片,扦插深度為插穗長的1/3左右。
插好後,上罩塑料薄膜或玻璃,保持空氣濕度,遮蔭50%~70%。用粗沙做扦插土的,每日需噴水;用蛭石等保水強的扦插土,可2~3天噴一次水。溫度21~25℃,約2周可生根上盆。
也可將剪好的插條下半部泡在清水中,水混濁發白時,用與原水溫度相同的水更換,3周左右可以生根,用素土上盆。
葉插:多用於葉片有毛的秋海棠,如毛葉秋海棠。選用健壯、成熟的葉片,每隔2~3厘米,將主葉脈用小刀劃斷,把葉片平鋪在洗凈的素沙土插床上,葉柄埋入沙中,並在葉面壓一些沙粒,使葉背與沙接觸貼實,注意經常噴水,保持插床濕潤。
溫度21~25℃,約40天在葉脈橫切口處會生根並長出幼苗來。另外,也可將葉子沿主葉脈切成三角形小塊,垂直插入沙床中,亦可生根長出幼芽。葉插技術要求較高,成活率不高。
(1)熒脈秋海棠擴展閱讀
秋海棠小知識
種植秋海棠主要為了它們的葉子的形狀,紋理和各種顏色而種植。 秋海棠的葉子可以裂片或復合。
顧名思義,秋海棠具有根莖。 根莖是厚莖,節間非常短。 根據物種的不同,它可能是地下,爬行或直立。
根莖的大小可以在0.18到8厘米之間變化。 大多數根莖秋海棠從中冬到晚春開花。 開花程度從一個物種到另一個物種差別很大,對生長條件很敏感。
蒙特利爾植物園的大部分根莖類物種來自美洲,但我們也有西印度群島,亞洲,非洲和大洋洲。 第一個毛皮葉種海棠,於1830年在墨西哥被發現。
成熟時葉子的直徑可達30厘米。 在這組植物中,我們發現了秋海棠,其直立的根狀莖,體積大,具有復合網狀葉。 該物種原產於墨西哥和瓜地馬拉,於1822年被引入聖彼得堡植物園。
但是今天種植的根莖秋海棠並非都是在19世紀被發現的。
對於根莖秋海棠的興趣,真正源於托馬斯麥克杜格爾於1948年發現的秋海棠 。 從秋海棠開始 ,它有一些小綠葉,其主脈與兩條黑帶接壤,已經創造了130多個品種。
托馬斯麥克道格爾是美國植物學家探險家,於1973年在墨西哥探險時去世; 他定期去這個國家收獲植物。 他發現了幾種新的秋海棠。
在20世紀40年代,他從墨西哥帶回了秋海棠在19世紀從來自宏都拉斯的植物所描述的物種,但從那時起它仍然是未知的 。 這種秋海棠具有大的復合網狀綠葉,其葉柄長度可超過1米,寬度可達5厘米。 花序高度可達兩米多。
1667年在蒙特利爾植物園創建了最美麗的秋海棠雜交品種之一。 在玻璃容器中生長的秋海棠有小的紅葡萄酒色的葉子。這種秋海棠有大的,革質的綠色葉子,中心有一個棕色的十字形斑點。
我們還發現非洲根莖秋海棠,非常有趣,雖然它們在培養中不太普遍,例如B. quadrialata ,這種秋海棠必須在玻璃容器中生長,具有小葉子,具有天鵝絨般的上表面。 在自然環境中,它生長在潮濕的地方,在岩石的牆壁上。
雖然種植很差,但已經知道很長一段時間了,因為它是由JD Hooker在1811年描述的。這種非洲雨林有一種匍匐的根莖,葉子上帶有綠色的葉子。亮澤。 花是淡黃色的。
另一種非常有趣的秋海棠來自亞洲i 。 在這種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和緬甸的秋海棠中,雄花和雌花被放置在不同的植物上。 在花園里,我們只有雌性植物。 它們有直立的莖,上面有閃亮的綠葉。
B. 愛麗絲秋海棠和朝雲秋海棠是一種嗎
愛麗絲秋海棠和朝雲秋海棠,不是同一種。
秋海棠,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
秋海棠,是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近球形,直徑8至20毫米,具密集而交織的細長纖維狀之根。莖直立,有分枝,高40至60厘米,有縱棱,近無毛。基生葉未見。莖生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兩側不相等,輪廓寬卵形至卵形,長10至18厘米,寬7至14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心形,偏斜,窄側寬1.6至4厘米,寬側向下延伸長達3至6.5厘米,寬4至8厘米,邊緣具不等大的三角形淺齒,齒尖帶短芒,並常呈波狀或寬三角形的極淺齒,在寬側出現較多,上面褐綠色,常有紅暈,幼時散生硬毛,逐漸脫落,老時近無毛,下面色淡,帶紅暈或紫紅色,沿脈散生硬毛或近無毛,掌狀7至9條脈,帶紫紅色,窄側常2至3條,寬側3至5條,近中部分枝,呈羽狀脈;葉柄長4至13.5厘米,有棱,近無毛;托葉膜質,長圓形至披針形,長約10毫米,寬約2至4毫米,先端漸尖,早落。
花葶高7.1至9厘米,有縱棱,無毛;花粉紅色,較多數,2至4回二歧聚傘狀,花序梗長4.5至7厘米,基部常有1小葉,二次分枝長2至3.5厘米,三次分枝長1.2至2厘米,有縱棱,均無毛;苞片長圓形,長5至6毫米,寬2至3毫米,先端鈍,早落;雄花:花梗長約8毫米,無毛,花被片4,外面2枚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至1.3厘米,寬7至10毫米,先端圓,內面2枚倒卵形至倒卵長圓形,長7至9毫米,寬3至5毫米,先端圓或鈍,基部楔形,無毛;雄蕊多數,基部合生長達1至3毫米,整個呈球形,花葯倒卵球形,長約0.9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梗長約2.5厘米,無毛,花被片3,外面2枚近圓形或扁圓形,長約12毫米,寬和長幾相等,先端圓,內面1枚,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圓,子房長圓形,長約10毫米,直徑約5毫米,無毛,3室,中軸胎座,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或2短翅退化呈檐狀,花柱3,1/2部分合生或微合生或離生,柱頭常2裂或頭狀或腎狀,外向膨大呈螺旋狀扭曲。
蒴果下垂,果梗長3.5厘米,細弱,無毛;輪廓長圓形,長10至12毫米,直徑約7毫米,無毛,具不等3翅,大的斜長圓形或三角長圓形,長約1.8厘米,上方的邊呈平的,下方的邊從下向上斜,另2翅極窄,呈窄三角形,長3至5毫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斜,或2窄翅呈窄檐狀或完全消失,均無毛或幾無毛;種子極多數,小,長圓形,淡褐色,光滑。花期7月開始,果期8月開始。
C. 秋海棠科有哪些植物
雙子葉植物,有5屬,920種,中國有1屬,有90多種。有名的有以下幾種:
花卉植物名 球根秋海棠
拉丁名/別名 Begonia tuberhybrida / 茶花海棠
產地與習性 由多種原產南美山區的野生親本培育出的園藝雜交種,為多年生球根花卉。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不耐高溫,超過32℃,莖葉枯萎脫落,甚至塊莖死亡。生長適溫6-21℃,相對濕度為70%-80%。冬季亦不耐寒。
形態特徵 株高約30cm,塊莖呈不規則扁球形。葉為不規則心形,先端銳尖,基部偏斜,綠色,葉緣有粗齒及纖毛。腋生聚傘花序,花大而美麗。品種極多,有單瓣、半重瓣、重瓣、花瓣皺邊等。花色有紅、白、粉紅、復色等。花期春季。
繁殖與栽培 常用扦插和分割塊莖法繁殖,也可播種繁殖。生長季節可經常澆水,但盆土不宜太濕,否則會引起腐根,空氣乾燥則會落花。生長後期逐漸降低澆水量。生長季節和花瓣,每半月施肥一次。
花卉植物名 四季秋海棠
拉丁名/別名 Begonia semperflorens / 瓜子海棠
產地與習性 原產巴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怕乾燥和積水,生長適溫18-20℃,低於10℃生長緩慢,要求空氣濕度大的環境。
形態特徵 屬須根類秋海棠,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具光澤,卵形,葉緣有鋸齒。花淡紅色,腋生,數朵成簇。園藝品種很多,株型有高有矮;花有單瓣和重瓣;花色有紅、白、粉和中間色;葉色有綠、紫紅與深褐色。
繁殖與栽培
繁殖與栽培 播種、扦插與分株法繁殖。春、秋均可播種。分株多春季結合換盆進行。
花卉植物名 蟆葉秋海棠
拉丁名/別名 Begonia rex / 蝦蟆葉秋海棠
產地與習性 原產巴西和鯿東部一帶,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暖,不耐寒,宜陰濕環境和濕潤的土壤,夏季忌陽光直射。
形態特徵 無地上莖,地下根狀莖平卧生長。葉基生,一側偏斜,深綠色,上有銀白色斑紋。花淡紅色,花期較長。
繁殖與栽培 用扦插與播種法繁殖,生長季節10天左右施淡肥一次,應注意及時摘心,夏季通風不良,易受白粉虱危害。
花卉植物名 鐵十字秋海棠
拉丁名/別名 Begonia masoniana / 馬蹄海棠
產地與習性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冬季濕度不得低於10℃。夏季要求涼爽、半陰和空氣濕度大的環境,溫度以22-25℃為宜,不耐高溫,超過32℃,則生長緩慢,怕強光直射。空氣濕度80%左右。喜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
形態特徵 根莖橫卧,肉質。葉柄上長有長絨毛,葉柄直接長在根莖上。葉近心形,長16-20cm,狀突起和刺毛,淡綠色。中間有一類似十字形的紫褐色斑紋。花小、黃綠色。
繁殖與栽培 分株或葉插法繁殖。換盆時分株。葉插一般在夏季進行分株,保持床面潮濕,空氣濕度不宜過高,否則易爛。約30餘天,即能長出小植株。待長出小葉後即可移植。
花卉植物名 秋海棠
拉丁名/別名 Begonia evansiana / 八月春、斷腸花、相思草
產地與習性 原產中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濕,忌陽光直射。怕乾旱和水澇。冬季有休眠習性。花期8-9月。
形態特徵 屬球根類秋海棠,株高50-70cm,塊莖球形,莖直立,上部分枝。葉片寬卵形,頂端漸尖,基部斜心形,邊緣細波狀,通常背面為紫紅色。聚傘花序,腋生,花朵淡紅色。
繁殖與栽培 分株或播種法繁殖。4-5月播種,播後15天左右發芽,因種子較小,覆土宜淺。採集葉腋間的小珠芽栽種,一星期後可發芽,當年開花,夏、秋季除及時澆水外,還要向葉面噴水。夏季應避免日光直射。
花卉植物名 彩葉秋海棠
拉丁名/別名 Begonia cathayana / 紅脈秋海棠、絨葉秋海棠。
產地與習性 原產中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暖和半陰環境,越冬溫度需在10℃以上,夏季宜涼爽環境,忌曝曬和乾燥,生長適溫為16-20℃。
形態特徵 屬須根類秋海棠,葉片斜卵圓形,鮮綠色,葉脈紅色,花朱紅或淡紅色。
繁殖與栽培 用扦插法繁殖,春、秋季最宜。在20-25℃的條件下,20-25天即可生根。生長季節應充分澆水,每15天施淡肥一次。
花卉植物名 銀星秋海棠
拉丁名/別名 Begonia argenteo-guttata / 麻葉秋海棠
產地與習性 原產巴西,為多年生小灌木狀,夏季生長適溫25℃左右,較耐寒,怕日光直射。冬季生長適溫15℃,需陽光充足,應適當控制水分。
形態特徵 屬須根類秋海棠,莖直立,。具分枝。葉片斜卵形,葉面綠色,嵌有稠密的銀白色斑點,葉背面紫紅色。花淡紅色。
繁殖與栽培 用扦插法繁殖,四季均可進行。也可進行葉插,但不定芽的產生較為困難。每年春天需換盆,並進行修剪。
D. 這是哪種秋海棠
這個屬於紅葉秋海棠
是一種人工引種栽培植物,多年生草本,根內狀莖球形容,地上莖短縮,直立。
根狀莖球形,直徑1-1.5厘米,周圍發出多數纖維狀之根。地上莖短縮,直立,高3-5厘米,粗1-2毫米,僅具1-2葉並常無莖。基生葉1-2,具長柄;葉片兩側不相等,輪廓長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7-16.5厘米,寬5.4-1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偏斜,窄側圓形,寬側下延伸長1-1.2厘米,呈寬耳狀,邊緣具不規則淺疏帶短芒的銳齒和不規則5-7淺裂,上面紅褐色,散生帶白色略捲曲刺毛,下面色淡,被白色捲曲刺毛,在葉脈基部較密,掌狀6-7條脈;葉柄長7-20厘米,幼時密被淡褐色捲曲長毛,逐漸脫落減少;托葉膜質,早落;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但稍小。
E. 秋海棠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近球形,直徑8-20毫米,具密集而交織的細長纖維狀之根。莖直立,有分枝,高40-60厘米,有縱棱,近無毛。基生葉未見。莖生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兩側不相等,輪廓寬卵形至卵形,長10-18厘米,寬7-14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心形,偏斜,窄側寬1.6-4厘米,寬側向下延伸長達3-6.5厘米,寬4-8厘米,邊緣具不等大的三角形淺齒,齒尖帶短芒,並常呈波狀或寬三角形的極淺齒,在寬側出現較多,上面褐綠色,常有紅暈,幼時散生硬毛,逐漸脫落,老時近無毛,下面色淡,帶紅暈或紫紅色,沿脈散生硬毛或近無毛,掌狀7(-9)條脈,帶紫紅色,窄側常2(-3)條,寬側3-4(-5)條,近中部分枝,呈羽狀脈;葉柄長4-13.5厘米,有棱,近無毛;托葉膜質,長圓形至披針形,長約10毫米,寬約2-4毫米,先端漸尖,早落。
花葶高7.1-9厘米,有縱棱,無毛;花粉紅色,較多數,(2-)3-4回二歧聚傘狀,花序梗長4.5-7厘米,基部常有1小葉,二次分枝長2-3.5厘米,三次分枝長1.2-2厘米,有縱棱,均無毛;苞片長圓形,長5-6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早落;雄花:花梗長約8毫米,無毛,花被片4,外面2枚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1.3厘米,寬7-10毫米,先端圓,內面2枚倒卵形至倒卵長圓形,長7-9毫米,寬3-5毫米,先端圓或鈍,基部楔形,無毛;雄蕊多數,基部合生長達(1-)2-3毫米,整個呈球形,花葯倒卵球形,長約0.9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梗長約2.5厘米,無毛,花被片3,外面2枚近圓形或扁圓形,長約12毫米,寬和長幾相等,先端圓,內面1枚,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圓,子房長圓形,長約10毫米,直徑約5毫米,無毛,3室,中軸胎座,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或2短翅退化呈檐狀,花柱3,1/2部分合生或微合生或離生,柱頭常2裂或頭狀或腎狀,外向膨大呈螺旋狀扭曲,或U字形並帶刺狀乳頭。
蒴果下垂,果梗長3.5厘米,細弱,無毛;輪廓長圓形,長10-12毫米,直徑約7毫米,無毛,具不等3翅,大的斜長圓形或三角長圓形,長約1.8厘米,上方的邊呈平的,下方的邊從下向上斜,另2翅極窄,呈窄三角形,長3-5毫米,上方的邊平,下方的邊斜,或2窄翅呈窄檐狀或完全消失,均無毛或幾無毛;種子極多數,小,長圓形,淡褐色,光滑。花期7月開始,果期8月開始。
F. 蟆葉秋海棠的外形有哪些特徵
蟆葉秋海棠又名蝦蟆秋海棠,為秋海棠科多年生常綠草本。葉從根莖抽生,斜心形或卵圓形,葉面深橄欖綠色,中間具不規則的銀白色環紋,表面有毛及皺紋,葉背紫紅色。
花淡紅色高出葉面。園藝變種較多,常見的有灰葉秋海棠,葉面銀灰色,葉緣和心部為不規則的褐綠色,有金屬光澤,葉背脈紅色;彩葉秋海棠,葉面淺玫瑰色,邊緣及心部呈褐紫色;花葉秋海棠,葉面草綠色,其上生有不規則的白色斑塊,葉緣深紫色。
與蟆葉秋海棠同屬的觀葉種類,常見的有虎耳秋海棠、斑葉秋海棠、蓮花秋海棠、鐵十字秋海棠等。原產印度。
蟆葉秋海棠
性喜溫暖濕潤、半陰及空氣濕度大的環境,忌強光直射。生長適溫為22~25攝氏度,不耐高溫,超過32攝氏度則生長不良。宜含腐殖質豐富、保水力強又排水暢通的培養土。由於蟆葉秋海棠的根莖細嫩脆弱,故應注意選用疏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栽培基質。通常可用腐葉土加1/5河沙和少量腐熟豆餅末混勻配置的培養土。北方地區盆栽,一般可從5月初到10月上旬放置在北面陽台上或廊檐下,也可放在朝北房間窗檯上,但要注意通風。乾燥天氣及夏季需每天向葉面上噴水2~3次,增濕降溫,保持涼爽濕潤的環境,對其莖葉正常生長極為重要。高溫乾燥的環境會使葉片變小而厚,嚴重時葉緣乾枯,幼葉不能展開,甚至枯死。
G. 鴛鴦湖蝶派作家秦瘦鷗創作的小說叫什麼
秦瘦鷗(1908-1993),原名秦浩。上海嘉定人。民進成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新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 192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秋海棠》、《危城記》、《梅寶》、《第十六樁離婚案》、《孽海濤》、《永夜》,散文集《晚霞集》、《海棠室閑話》、《戲迷自傳》,評論集《小說縱橫談》,札記集《里讀雜記》,短篇小說《恩、仇、善、惡》,短篇小說集《第三者》,譯著《瀛台泣血記》、《御香縹緲錄》、《茶花女》等。 民國30~31年(1941~1942年)間,小說《秋海棠》在《申報》上連載後,由多家書店出版,1956年修改後由上海文化出版社重印。《秋海棠》曾被改編為話劇、滬劇、粵劇、評彈等廣泛演出,後又改編成電影,搬上電視熒屏,還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H. 秋海棠電視劇袁七爺扮演者是誰
田雨 - 國家話劇院演員
田雨,祖籍山東文登,1977年12月21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國家話劇院二級男演員。
1999年,田雨與鮑國安老師合作,主演了人生中的首部電影《真心》。2004年,田雨主演由林兆華執導的話劇《廁所》。2008年,田雨參加莎士比亞戲劇節,主演了由田沁鑫導演執導的話劇《明》;同年在拍攝的電視劇《愛你所以離開你》中,飾演馬東升一角;同時,他作為非華誼演員,主演了毛衛寧導演的電視劇《身份的證明》,飾演李天綱一角,田雨在該劇扮演了內斂而溫和的人物 。2010年初,田雨和王曉鷹導演合作,主演話劇《肖邦》,獲得由國家文化部頒發的優秀表演獎,同時也是田雨戲劇上的首個個人獎;同年,主演張猛導演的電影《鋼的琴》飾王抗美。2014年,在姚曉峰執導的當代都市劇《大丈夫》中飾演任大偉;同年田雨主演都市喜劇《老爸回家》;同年12月,田雨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博士老公》在北京影視頻道播出,他在該劇中扮演田衡一角。2015年,再度與姚曉峰導演合作,出演電視劇《虎媽貓爸》,在該劇中與佟大為合作飾演其姐夫薛子峰一角;同年主演閆非、彭大魔執導的電影《夏洛特煩惱》飾王老師。
基本信息
個人概況
中文名:
田雨
國籍:
中國
祖籍:
山東文登
民族:
漢族
星座:
射手座
血型:
A型
身高:
178cm
體重:
73KG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77年12月21日
個人成就
影視成就:
《真心》榮獲華表獎
個人背景
職業:
演藝 演員
畢業院校:
中央戲劇學院
代表作品
影視作品:
《鋼的琴》、《小丈夫》、《我的博士老公》
其他作品:
《暗戀桃花源》
家庭成員
家庭成員:
妻子:王玥
早年經歷
田雨田雨,1977年12月21日出生於北京,成長在老北京胡同。常經過北京人民劇場 ,長時間的耳濡目染,讓田雨對舞台和戲劇萌生了好感 。
田雨在環境的熏陶下,積極學習與藝術有關的學科,在高考那年考上中央戲劇學院。大學期間,出演過舞台劇,在梁伯龍老師、閆剛老師的栽培下,出演畢業戲 。
1999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同年進入前中國青年藝術劇院 。
演藝經歷
《身份的證明》田雨張涵予對手戲。1999年,田雨與鮑國安老師合作,主演了人生中的首部電影《真心》,在電影中飾演吳登雲一角 。
2001年,參演唐曉白導演的電影《動詞變位》;同年在拍攝的電視劇《慾望時代》中,飾演韓子成一角;同時參演電影《黃金驛站》 。
2002年,在參演的電視劇《秦始皇》中,飾演張良一角;同年主演王曉鷹導演的話劇《薩勒姆的女巫》 。
2004年,田雨主演林兆華導演執導的話劇《廁所》 。
2006年,田雨出演賴聲川導演的話劇《暗戀桃花源》。2007年,田雨主演的電視劇《星火》開始出現在電視熒屏,曾在央視播出13餘遍;同年參演了大陸版電視劇《秋海棠》,在劇中扮演袁紹文 。
2008年,田雨參加莎士比亞戲劇節,主演了由田沁鑫導演執導的話劇《明》;同年在拍攝的電視劇《愛你所以離開你》中,飾演馬東升一角;同時,他作為非華誼演員,主演了毛衛寧導演的電視劇《身份的證明》,飾演李天綱一角 。
2009年,田雨主演董志強執導的電視劇《復婚》飾丁磊 。
2010年初,田雨再次和王曉鷹導演合作,主演話劇《肖邦》 ,[7]獲得由國家文化部頒發的優秀表演獎,同時也是田雨戲劇上的首個個人獎;同年在主演由張猛執導的電影《鋼的琴》中飾王抗美;在2010年底,田雨與好友張嘉譯合作,主演刑偵電視劇《沉默》中,飾演關偉一角 。
2011年,田雨在董志強執導的諜戰戲《風聲傳奇》中飾吳志國。[9]2012年,在參演的電視劇《吃虧是福》中,飾演醫生一角 。
田雨飾演沙溢表弟2013年初,田雨第三次與張猛導演合作,主演電影《勝利》,飾演嬌哥一角;同年4月,在主演電視劇《亂世豪情》(又名《浦江危情》)中飾演龍雲天一角;同年主演由張猛、張惠中聯袂執導的電視劇版的《鋼的琴》,飾演大劉一角 。
2014年,在姚曉峰執導的當代都市劇《大丈夫》中飾演任大偉;同年田雨主演都市喜劇《老爸回家》;同年12月,田雨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博士老公》在北京影視頻道播出,他在該劇中扮演田衡一角 。
2015年,再度與姚曉峰導演合作,出演電視劇《虎媽貓爸》,在該劇中與佟大為合作飾演其姐夫薛子峰一角 ;同年10月主演閆非、彭大魔執導的電影《夏洛特煩惱》中飾演王老師一角。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15
夏洛特煩惱
王老師 閆非、彭大魔 沈騰、馬麗、尹正
2014
勝利
張猛
黃海波、張歆藝、 國永振
2010
鋼的琴
大劉
張猛
王千源、秦海璐、張申英
2008
別說抱歉別說再見
張嘉駿
劉健魁
商蓉、 林家輝
2004
喜從天降
王鳳奎
彭丹
2002
冰峪溝
潘大剛
張惠忠
張洪傑、張英立
2001
動詞變位
唐曉白
錢宇、趙虹、田宇
2001
黃金驛站
李小瓏
樊志啟、張詠荷、陶蓉
2008
耳朵大有福
張猛
范偉、程樹波、張繼波
2006
警花燕子
端木長春 張菁
湯唯 /李佳璇
折疊參演電視劇
首播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16
小丈夫
袁帥
姚曉峰
俞飛鴻, 張萌, 楊玏
2014
大丈夫
任大偉
姚曉峰
李小冉、王志文、俞飛鴻
2014
養父的花樣年華
醫生
何群
養父的花樣年華
2014
老爸回家
林璜
斗琪
劉威、吳冕、楊紫
2014
我的博士老公
田衡
唐曉白
沙溢、梁靜、春夏
2013
浦江危情
龍雲天
董志強
車曉、劉威葳、胡海峰
2012
吃虧是福
醫生
何群
姚芊羽、趙毅、柏寒
2011
風聲傳奇
吳志國
董志強
張歆藝、廖凡、劉威葳
2010
沉默
關偉
何群
張嘉譯、劉鈞、金鑫
2010
復婚
丁磊
董志強
陳小藝、許亞軍、胡可
2008
愛你所以離開你
馬東升 斗琪
李立群、車曉、曹翠芬
2008
我們倆的婚姻
李自人
李亞鵬、苗圃、柯藍
2008
身份的證明
李天綱 毛衛寧 張涵予、羅海瓊、車曉
2007
星火
陳燈籠
劉毅然
江一燕、林熙越、梁冠華
2006
秋海棠
何群
辛柏青、黃奕、楊蕊
2003
林海雪原
欒超家
李文岐
王洛勇、於洋、童瑤
2003
伊田事件
金家齊
李自人
孫淳、廣正裕子、劉冠軍
2003
遠去的北京人
王福明
錢曉鴻
塗松岩、戴嬈、果靜林
2002
此碑無文
岳志文
2002
秦始皇
張良
閆建鋼
參演話劇
時間 話劇名
2002 《薩勒姆的女巫》
2002 《俄亥俄小姐》
2004 《廁所》
2005 《地質師》
2006 《暗戀桃花源》
2008 《明》
2009-06-16 《第十二夜》
2009-12-03 《欽差大臣》
2010 《肖邦》
2011-05-04 《保爾·柯察金》
2011-11-11 《仲夏夜之夢》
2012 《在路上》
2012 《熱線電話》
2013-12-13 《長子》
個人生活
田雨與王玥登記結婚戀愛經歷
田雨與湯唯因合作電影《警花燕子》而結緣戀愛,感情穩定一度達到談婚論嫁的程度,最後也因戲而分手 。
家庭婚姻
2009年11月18日,《暗戀桃花源》排演三周年在北京演出當天田雨與王玥登記結婚,有一個女兒,三口之家其樂融融。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屆次
獎項名稱
獲獎作品
備注
2011
第28屆
金雞獎 鋼的琴
提名
2011 第48屆 金馬獎 鋼的琴
獲獎
2010 —— 優秀表演獎
肖邦
提名
2001 —— 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真心
獲獎
2000 —— 「華表獎」優秀 故事片獎
真心
獲獎
人物評價
田雨中國國家話劇院台柱級青年演員的田雨,多年來一直活躍在戲劇舞台和銀幕上,演技突出,做人低調。還有每次他的出現都風格不同,扮演的角色恰到好處,讓喜歡他的觀眾有一種新的收獲 。(新浪網評價)
跟田雨合作也有很多部戲了,每部戲合作下來都很順利很滿意。他是一個用心感悟表演,與角色交心的一個演員,很多細節上的處理,包括人物角色的揣摩他都拿捏的很到位,這點讓我覺得非常難得。他很努力,對所扮演的角色學他都會積極查閱資料,以至於他很好的將人物扮演的很真,這和他的努力有很大關系 。(姚曉峰導演評價)
中戲畢業的田雨在多部電視劇中都有著上佳的表現,在話劇《暗戀桃花源》中田雨成功飾演了袁老闆和老陶兩個角色,成為該組嘗試了兩個角色的實力派演員 。(騰訊娛樂評價)
在工作上,田雨態度平和,做事認真;在生活上,很會帶孩子,是位「超級奶爸」 。(新華網評價)
I. 寫出<<秋海棠>>的讀後感
迷濛而精緻的語言,細膩的如同仕女手中的綉針的文筆,美艷得簡直令人屏息。
通過對人物的刻畫與細節描寫,
運用比喻,
描繪了一幅月夜獨憶圖,
雋永而優美
昔有女子,懷人不至,淚灑地,遂生此花。其色如婦面,甚媚,名日斷腸。斷
腸即海棠,敷衍的故事,朦朧的意境,沁出淡淡的憂。
迷濛而精緻的語言,細
膩的如同仕女手中的綉針的文筆,
美艷得簡直令人屏息。
通過對人物的刻畫與細
節描寫,運用多種手法,如用象徵的手法,藉助意象表達幻滅後哀傷、頹廢、孤
獨的情緒。通過依事托物、抒情寄興的手法,拓寬了抒情散文的領域和特點。文
章以精煉、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作者一幅月夜獨憶圖,寓情於景,寄託了美妙而
深邃的情思,文筆細膩,想像豐富,具有夢幻和綺麗的色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
藝術風格。思想深刻,華美空靈,有藝術韻味,能抓住人、吸引人、感染人。
何其芳曾這樣表達自己的追求
「我企圖以很少的文字製造一種情調:
有時敘述著一個可以引
起許多想像的小故事,
有時是一陣伴著沉思的情感的波動„„我追求著純粹的柔和,
純粹的
美麗」
。在各種文體相互滲透,而散文日益朝「敘事化」和「說理化」方向發展的
30
年代,
何其芳的上述自覺追求具有別具一格的意義,
而且他的嘗試是成功的。
這些充滿田園詩風格
的感傷散文,在
30
年代的文壇獨樹一幟,風靡一時。
思想憂郁,生活單調的何其芳較多地偏於藝術上的琢磨,再加之他畢竟是一位詩人,
他有意無意地以詩人的態度進行散文創作,
他的詩人氣質為他詩性散文觀的實現提供了完全
的可能。在他早期散文,特別是《畫夢錄》的創作中,他愛傾聽一些飄忽的心靈的語言,捕
捉一些在剎那間閃出金光的意象,
刻意追求散文詩化的想像和意境,
刻意追求散文的
「情趣」
。
劉西渭先生曾經作過這樣的評價:
「何其芳先生更是一位詩人。
„„在氣質上,
卻更其純粹,
更是詩的,
更其近於十九世紀初葉。
也就是這種詩人的氣質,
讓我們讀到他的散文,往往沉
入多情的夢想,„„」
也有學者稱何其芳把詩、小說、散文打通,用詩的手法寫散文,以
散文的手法寫詩。
《畫夢錄》
散文集中《秋海棠》這一篇散文則極為明顯地體現了何其芳早期散文詩化的
特點。何其芳曾經表示:
「我喜歡那種錘煉,那種色彩的配合,那種鏡花水月,我喜歡讀唐
人的絕句。那譬如一微笑,一揮手,縱然表達著意思,但我欣賞的卻是姿態」
,他說的唐人
絕句指的是溫庭筠、
李商隱的詩詞。
不難看出,
《秋海棠》
中,
「秋海棠」
、
「思婦」
、
「石闌干」
這樣一些主要意象都是古典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而散文中不僅選用了「顫悸」
、
「柔波」
、
「幽
輝」等華美的詞,明喻、暗喻、通感修辭技巧的運用也都顯示出唯美主義的特色。這些都是
典型的「溫詞」式寫法。此外,我們更應該注意到,文中「彷彿聽得見夜是怎樣從有蛛網的
檐角滑下,落在花砌間纖長的飄帶似的蘭葉上」
、
「
剛才引起她凄涼之感的菊花的黃色已消
隱了」
、
「這初秋這夜如一襲藕花色的蟬翼一樣的紗衫,
飄起淡淡的哀愁」
這樣一些句子用了
極為繁富的修飾語,雕飾得十分華美,而長長的句式帶來的又是一種靜美的狀態。
正如上文分析,
《秋海棠》在詞、句、修辭上的獨特之處都不免讓讀者聯想到溫庭筠的
《菩薩蠻》
:
「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雲欲渡香腮雪„„」
溫詞中
「金」
、
「香腮」
等詞顯得華美、
富麗堂皇,而詞人又用「小山」
、
「雲」
、
「雪」這樣一些自然意象來做調和。同時又與李商隱
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
《秋海棠》和溫李詞不僅僅是在技巧上存在契合之處,而且在意象上也構成了一
種「互文」關系。因此,我們可以說這篇散文並非寫實,而是一種虛擬,是對古典詩詞進行
再創造,亦即用現代白話以散文的形式來復制中國古典詩詞,或許又可以稱之為「改寫」
。
詩化之外,
《畫夢錄》的特質還體現在內斂的「獨語」敘述方式的採用上。
「獨語」最大
的特點便是封閉性與自我指涉性,
它並不顧及與傾聽者的交流,
因而作者抒發內心感觸往往
不通過直抒胸臆,
而是採取一種間接的方式表達。
如果從以上角度來細讀這篇散文,
讀者便
不難理解
「思婦」
這一意象的設置了。
作者為什麼要設置一個思婦的形象呢?溫庭筠的
《望
江南》
:
「梳洗罷
,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
斜暉脈脈水悠悠
,
腸斷白蘋洲」
;
王昌齡的
《閨
怨》
: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都寫出了
思婦在家鄉思念遊子的幽怨之情,可見「思婦」這一意象是寂寞的失意的。
「思婦」在《秋
海棠》中實際上是一種象徵,何其芳正是以「思婦」象徵自己內心的寂寞及失意。這也可以
看作是對英國詩人艾略特所提出的
「客觀對應物」
理論的暗合,
這樣便實現了對個人情感的
客觀對象化。
「客觀對應物」的採用可以說是何其芳《秋海棠》詩化的另一個佐證,當然這
里主要表現出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理論對其創作的影響。
由此可見,在中國古典詩詞及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影響下,何其芳在散文集《畫夢錄》
中創造了一種獨具詩性的獨語體散文,
拓展了散文的藝術表現手法,
促進了中國現代散文藝
術化走向成熟,也實現了其提出的「為抒情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的目的。
J. 銀星秋海棠花怎麼養殖
盆土宜選擇肥沃、排水性能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培養土,為了有利於排水,原盆底孔要鑿大一些,並要施入基肥。生長期間要保持盆土濕潤,每2周施1次淡液肥,夏季和冬季停止施肥。平時需向葉面、地面噴水,以增加環境濕度。夏天氣溫不能超過30℃。忌陽光直射。故要採取遮陰、噴水等降溫措施;冬天溫度不能低於10℃,需進行保溫,並置於有散射光、通風良好的條件下培養。
銀星秋海棠叢生性不強,為了增加分枝,需進行摘心。同時在每年春季翻盆時,對植株進行強修剪,每根枝條的基部僅保留2-3個芽,促使新枝萌發。
可用扦插繁殖,一年四季都可進行,但以伏天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上、中旬扦插成活率高。扦插方法是切取長約15厘米壯枝具三、四節為插穗,扦插在砂土中,適當澆水,置陰處,插後月餘生根,兩個月左右發芽,長出新葉後就可分苗。當伏天扦插生長到九、十月間就可上盆分栽。
(10)熒脈秋海棠擴展閱讀
銀星秋海棠是多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莖粗約1厘米,節間長5-10厘米,無毛。葉片稍肉質,偏斜的卵狀三角形,寬大於長,長5-7(-11)厘米,寬11-16(-22)厘米,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稍偏斜心形。
邊緣有不規則淺裂,裂片三角形,有不規則鋸齒,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無毛,有時葉面具銀白色斑點,掌狀脈5-6條,向外基出脈3-4,向內基出脈2-3,葉脈在葉面稍下凹,背面突起;葉柄長2.5-5厘米。托葉卵狀三角形,長2-2.5厘米,寬1.2-1.5厘米,先端銳尖至漸尖,兩面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