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畝荷花
㈠ 荷花分為多少種....有什麼故事....有什麼顏色
荷花--花中仙子
學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 Lotus
別名:蓮花、芙蕖、水芝、芙蓉、水華、水芙、水旦、水芙蓉、 澤芝、玉環、草芙蓉、六月春、中國蓮等
科名:睡蓮科、蓮屬。本屬植物含兩種,另一種為美國黃蓮N.pentapetala 產於美洲
形態特徵: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荷花為竊根水生花卉。藕是荷花橫生於淤泥中的肥大地下莖。藕的 橫斷面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孔道,這是荷花為適應水中生活形成的氣腔。此種氣腔在葉 柄、花梗里同樣可以見到。 在莖上還有許多細小的運輸水分的導管,導管壁 上附有 增厚的粘液狀的木質纖維素。它具有一定的彈性,當折斷拉長時,使出現許多白色相 連的藕絲。老藕的絲尤多於微藕。 種藕的頂芽叫"藕苫",被鱗片包著。它萌發後抽出白嫩細長的地下莖,稱為 "藕帶"。藕帶分節,節的周圍環生不定根。節上抽葉和花。從藕帶先端形成的新藕叫 主藕,旺盛者有4-7節藕筒,簡長10-25厘米,直徑約6-12厘米。主藕 上分出支藕叫子藕;從子藕再長出的小蔥稱孫藕,常僅1節。藕的大小、形態、色澤、生 藕的遲早、入泥深淺、品質風味等,均因品種而異,又受栽培和條件的影響。 葉大,直徑可達70厘米,全線,呈盾狀圓形,具14-2l條輻射狀葉脈。葉面深綠色、 粗糙、滿布短小鈍刺。刺間有一層蠟質白粉,故能使雨水凝成滾動的水珠。
所謂"掉拂 珠碎卻圓"(唐·杜甫詩句),贊美的正是雨後荷花特有的動態景觀。葉背談綠,光潔無毛, 脈隆起,中央有圓柱狀葉柄挺舉荷葉出水。柄上倒生較密剛刺,葉柄與地下莖相連處呈白 色,水中及水上部分則為綠色。
葉分三種:以頂芽最初產生的葉,形小柄細,浮於水面,稱為錢葉,或叫荷錢;最早 從藕帶上長的葉略大,也浮於水面,叫浮葉;後來從藕帶上長的挺出水面的葉叫立葉。無 論是錢葉、浮葉或立葉,出水前均相對內捲成棱條狀。立葉依生長早晚,其大小、高矮、 順序表現出明顯的上升階梯和下降階梯。在新藕形成時抽出的立葉,比前張大而剛刺較短, 叫"後把葉",在其前方再出現一張形小、柄短、葉背微紅的葉,叫"終止葉"。人們只 要辨別出終止葉,就能找到泥中新藕的方位。
荷花的花原基著生於藕帶處芽內、幼葉基部的背面;花單生、兩性;萼片4-5,綠色, 花開後脫落;營長桃形、桃形或圓桃形,暗紫或灰綠色;花有單瓣、復瓣、重台、千瓣之分,色有深紅、粉紅、白、談綠及間色等變化;花期6-9月,單朵花期只3-4天,多展開 午閉,千瓣類能開10天以上;花徑最大可達30厘米,小者不足10厘米;雄蕊60-450枚或 瓣化,花葯之附屑物多黃色,花絲白色;校頭頂生,子房上位,心皮多數分離,散生於碗 形、喇叭形的綠色花托內。花謝後膨大的花托稱蓮蓬,上有3-30個蓮室,發育正常時,每 個心皮形成一個橢圓形小堅果。有時心皮"泡化"或瓣化,不能形成果實。 果實俗稱蓮子,青熬時果皮青綠色,老熟時變為深藍色。果皮表面有氣孔和保衛細胞, 表皮下有堅固而緻密的柵欄組織,氣孔下有一條氣孔道,成熟蓮子果皮的氣孔道縮得很小, 不讓空氣和水分自由出入,甚至能阻止微生物進入。這種特殊的組織結構,就保證了蓮子 的長壽。它可埋在地層中千百年,而不致損壞,甚至還可用來播種發芽。
荷花與花中君子-菊花、花中仙子-荷花、花中之王-牡丹、花中君子-梅花、天下第一香-蘭花、九里飄香-桂花、花中西施-杜鵑、花中皇後-月季、花中珍品-山茶花、凌波仙子-水仙並稱為中國十大名花。
自北宋周敦頤寫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後,荷花便成為「君子之花」。據史書記載:遠在2500多年前,吳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濱的靈岩山離宮(今江蘇吳縣)為寵妃西施欣賞荷花,特自修築「玩花池」,移種野生紅蓮。可說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實錄。至今南北各地的蓮塘比比皆是。湖南就是我國最大的荷花生產基地。每逢仲夏,采蓮的男女,泛著一葉輕舟,穿梭於荷叢之中,那種「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的情景多麼美妙。至於旅遊賞荷的去處就更多了。諸如濟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慶七星岩等都可看到連片荷花的芳容。昔日曾是「鐵道游擊隊」的故鄉——山東濟寧微山湖竟有10萬畝野生荷花的壯麗景觀,年年花繁葉茂,吸引無數遊人。真可謂「多情明月邀君共,無主荷花到處開」了。
荷花原產亞洲熱帶地區和大洋洲。除中國外,日本、蘇聯、印度、 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均有分布。在人工栽培前,早有野生的荷花。古植物學家徐仁教授,曾於40年前在柴達木盆地發現荷葉化石,該化石距今至少有1000萬年。1973年在浙江餘姚縣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中,發現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鄭州市距今5000系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兩粒炭化蓮子。西周初期(公元前ll世紀),古人食用蔬菜約 40餘種,藕是其中之一。《峪經》中有"腮有荷華"之句,意指祖國大地上凡有沼澤水 域的地方,都生長著荷花。中國是世界上栽培蓮花最多的國家。在江南蘇州一帶,農歷6月24日為觀蓮節,稱為荷山生日。屆時人閃成群結隊,興高采烈地觀賞荷花。特別是佛教徒對它最為尊崇,如觀音菩薩坐的就是蓮花。1990年被人暗殺的印度總理拉吉夫,其名字就是他的外公尼赫魯在獄中時給他取下的,按印語為「潔白無瑕的白蓮花」之意。199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於澳門的區旗和區徽也用蓮花為圖案,表達當地人民特別崇尚蓮花,以象徵純潔和高貴。由於荷花是花卉王國里的名門望族,它經群眾評選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1989年在北京專門成立中國荷花協會,促進它在中華大地上碧波萬頃,香飄無涯。
中國的荷花品種約有200多個。分為花蓮、藕蓮和子蓮三大類。花蓮多用於觀賞,常見的有宮粉、桃紅、純白等色。 民間最喜愛一梗能開雙花的並蒂蓮。但急促的生活旋律,常令人們難以出外賞荷,那麼,改在家居植養缸荷也別有一番情趣。
中國有八大荷花觀賞地:新都桂湖、湖北洪湖、杭州西湖、武漢東湖、岳陽蓮湖、山東微山湖、濟南大明湖、南京玄武湖。
㈡ 荷花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荷花在中國被譽為十大名花之一,其花朵碩大,花色凈潔,葉大雨圓,清香遠溢,花態葉貌使人賞心悅目、古往今來雅俗共賞。公元前900多年前的殷周時代,人們稱荷花為芙蕖,名稱的由來當追溯到土地國有的「井田制」。《孟子·滕文公上》記載:「……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是說土地為國家公有,國家把每方里的土地按井字形劃作九區,中間一區為公田,餘八區為私田,分授八夫(即八家),公田由八家助耕。三國時代陸機《毛詩草木魚蟲疏》中載:「何物可以為夫,可以為渠,故稱荷為芙蕖」。「夫」在這里是一百畝土地的代稱;「渠」《說文》釋:「水所居」,在當時居又作積蓄、囤積解。例:《漢書·張湯傳》中有「居物積富」之句。水所居相當現代漢語水積聚之處的湖、泊、淀之類的靜水。陸機是說:什麼植物很快長滿一百畝土地,長滿湖泊,只有芙蕖(荷花)才有這樣的生長勢,「芙蕖」是以其長勢而命名。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敘》在六書定義(六種造字條件)中說:指事(依此造出的字),「視而可識,察而見義」是說根據事物的內涵造出的字,看到就可認識本身的形態,觀察其形態就知道字的含義。芙蕖為草本,故從草成為專用名詞。到了春秋時代,荷花高雅的風韻進入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以荷言志,以荷比物,以物興思的文風開創了先河。楚大夫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6年)在《離騷》辭中寫到「制芰荷以為灰兮.集芙蓉以為裳」,超凡脫俗的氣質,表現了他高風亮節的品德。又如《詩經·鄭風》「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陳風》「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荷花的秀麗,荷花的風韻引出思念戀人的由衷之言。荷花的形態特徵在公元前700多年己有記載,各部器官詳有專稱。《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莖「茄」(葉柄),其葉「蕸」(立葉),其本「密」(地下莖的初期,又稱藕帶或鞭),其華「菡萏」(華通花、花蕾花瓣部分),其實「蓮」(花托、蓮蓬),其中「菂」(堅果,俗稱蓮子),南中「薏」(種子的胚芽),其根「藕」(地下莖生長後期先端膨大部分)。荷花,花字是後綴詞,例:桃花、李花等,第一字是該物的名稱,也是命名的依據。荷字《說文》釋:「荷,芙蕖葉」。東漢·鄭玄《毛詩》箋註:「荷,芙蕖之莖也」。這里說的「莖」,是指荷花立葉的葉柄。相對而言,巨大的葉片是依靠細長莖的負荷,才能挺立,遠離水面,這與《爾雅·釋草》中的「其葉蕸」(遠離之意)是一致的。荷字其指事,是負荷之意,名稱的由來即源於此。荷花名稱由來另一說出自宋·陸佃《埤雅·釋草》,「荷總名也,花葉等名俱眾義,以不知為問謂之荷也」,是說各部器官均有專稱,只有總體不知叫什麼,所以叫荷。《說文》註:「何,儋也」(通擔)。宋·徐鉉等人注釋:「儋何即負何也,借為誰何之何¨…」是說「何」本字是負何。陸佃所說:以不知為問,謂之荷也,其意是何事的何。詞意擴大後「何」字用於疑問是假借字。在六書定義中說:「假借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依此而論荷的命名是負荷之意,不是不知為問的謂之荷。芙蓉的名稱最早見於楚辭、漢賦,鑒於這一時期的文風修辭手法「芙」應是芙蕖的芙。「蓉」《說文》注釋:「盛也」。芙蓉是對花態的描述,有荷花盛開,此起彼伏的會意。如楚辭《九歌·山鬼》「雲容容兮而在下」。《東京賦》「……芙蓉覆水,秋蘭被涯……」。《風賦》「……徘徊於桂椒之間,翱翔於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芙蓉一辭發展到用以比喻人的美貌、儀容,唐代最為盛行,如《長恨歌》中的「芙蓉如面柳如眉」。《采蓮曲》中的「芙蓉向臉兩邊開」等。蓮花的名稱是隨佛教傳入中國後使用的,在此之前「蓮」是指蓮蓬,在中國大江南北幾乎通稱為荷,如東晉·郭璞(公元276~324年)《爾雅注》載:「別名芙蓉,江南人呼荷」。宋·邢禺(炳)(公元932~1010年)《爾雅疏》載:「北人以蓮為荷」。又「芙蕖總名也,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佛教崇拜蓮花出污不染,奉為聖潔。後秦弘治三年(公元401年),王姚興在長安(今西安),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一鳩摩羅什到長安,入西明閣及逍遙園,待以國師之禮,並以使女十人,逼命受之。不住僧坊,別立廨舍。羅什常於眾前自說:「譬如臭泥中生蓮花,但取蓮花,勿取臭泥」。羅什所譯《阿彌陀經》中載:「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世謂七寶蓮花即出於此。蓮是以其形態而命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釋:「蓮者連也,花實相連而生也」。
㈢ 史上是誰的荷花畫的最好
王冕 王冕(1310—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市長寧鄉郝山下人。他的別號很多,有竹齋生、會稽山農、會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浮萍軒子、竹冠草人、梅叟、飯牛翁、煮石道者、閑散大夫、老龍、老村等。另外,他還給自己的草堂,先後取了水南軒、浮萍軒、竹齋軒、滿目青山軒、梅竹軒、耕讀軒、心遠軒、竹西軒、聽雪軒、聽秋軒等名稱。他是元代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傑出的詩人和畫家。 王冕隱居在山明水秀的諸暨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戶人家,一年到頭辛苦過活。一條溪水像帶似的流過,挺秀的山巒聳立在屋後,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蔥蘢。山光水色相映,景色秀麗,環境清幽,正如他詩篇中所說:「青山隱隱帶江流,江上軒窗面面幽。」他在此地「種豆三畝,粟倍之,梅千樹,桃杏居其半,芋一區,薤韭各百本;引水為池,種魚千餘頭」(《芝園後集》卷十)。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這么一個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山村中度過的。朴實的生活與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性格,賦予他的詩畫創作以濃厚的生活氣息。 王冕的祖代,原住在關西的王景(函谷關以西)。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遠軍節度使的官。王德元有兩個兒子,一是王琪,曾任閬州觀察使;一是王琳,做過統制官。從王琳開始遷居諸暨,傳到王冕已經八代了。 王冕的遠祖,無疑是官僚家庭,但傳到王冕的父親已成為一個一貧如洗的農民。徐顯的《稗史集傳》載:「父力農,冕為田家子。」在王冕的《竹齋詩集》中說:「九里先生兩鬢皤,今年貧勝去年多。敝衣無絮愁風勁,破屋牽蘿奈雨何。數畝豆苗當夏死,一畦蘆穄入秋瘥。相知相見無他語,笑看生前白鳥過。」(《九里山中》)「白日力作夜讀書,鄰家鄙我迂而愚。破甑無粟妻子悶,更采黃精作朝頓。」(《過山家》)「江南古客無寸田,半尺破硯輸租錢。好山好水難夤緣,荃房日薄蒙荒煙。」(《有感》) 從這些詩句來看,他是親身參加各種勞動的,讀書作畫不過是他的農余活動,而且是為了生活,以賣畫易米糊口和納租付稅,他寫詩作畫自然與一般士大夫吟風弄月、消愁遣恨有所不同。由於他「耕無寸田,牧無風芻」,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冬天無棉絮過冬,草屋破漏無力修補,莊稼抗不住天旱,家中破甑無糧,妻子忍飢挨餓,不得已只好采野菜充飢。在此情況下,自己就不得不直接參加體力勞動,蓬頭赤腳,下田耕種,栽植竹、茶、桑、麻及雜糧等來維持生活。對這種貧苦生活的描述,在有關的著錄中到處可以找到。例如在《竹齋詩集》中還有「我窮衣袖露兩肘,回視囊中無一有」的描寫。在《鐵網珊瑚》里有「今年老異於上年,須發皆白,腳病行不得,不會奔趨,不能諂佞,不會詭詐,不能幹祿仕,終日忍飢過」的記載。盡管有此慘苦遭遇,但他寧願耕作賣畫度日,不願奔走豪門乞食,充分表現了一個藝術家的堅貞不屈的性格。 王冕的出生,一說生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卒於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享年七十三歲。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持此說。吳譜還載王冕生日為七月廿二日。一說生於元至元元年(1335),卒於明永樂五年(1407),享年七十三歲。
㈣ 灑金到王莾千畝荷花園
火車;凡是經過福泉的都可以坐。下火車的地方是馬場坪,還要轉車到福泉。長途大巴;乘坐219.229路公交到金陽客站乘坐到福泉的大巴。
㈤ 山東菏澤哪裡有荷花
曹縣有荷花,水岸嘉園後面趙王河
㈥ 蘇州荷塘月色濕地公園大王荷幾月開花
荷塘上架起了曲橋,塘中小島上建設起了觀景塔和荷文化展示館,荷花塘中還安置了漢白內玉質地的荷花仙容子雕塑,建造了荷花水景植物展示觀光棧道、百米荷韻文化長廊、荷塘垂釣中心等十多個特色項目。不久前,荷花塘東側還建起了有「蘇州版外白渡橋」之稱的荷塘月色大橋,氣勢宏偉的大橋橫跨在接天碧葉和映日荷花的盡頭,組成了一幅現代版「荷塘月色」圖。為了彌補荷花季節性強的不足,相城人還在荷塘里搞起了杜鵑展、牡丹展、菊花展,在荷塘的淺水區中種植了具有觀賞價值的水生植物和耐濕樹種,增強趣味性,延長觀賞期。
公園以迷人的景觀、自然的布局規劃建設荷花展示風情園、江南農舍休閑園、水生植物科普園、水趣運動園以及美食花卉購物園等五大功能區域。全部建設將分二期完成。目前一期已種植面積2000餘畝、近200個品種荷花睡蓮,建設荷花水景植物展示觀光棧道、百米荷韻文化長廊、遊船碼頭、荷塘垂釣中心、蓮香品茗館、荷花餐廳、荷塘風情燒烤堤、荷花仙子雕塑、荷文化展示館以及觀景塔和觀景索橋、水趣園、燈光夜景等十多項特色項目。
㈦ 荷花的花名來源,花期,生長地,用途,傳說
花名來源:
三國時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解釋"芙蕖":"何物可以為夫,可以為渠,故稱荷為芙蕖。"意指長滿百畝的湖沼或河渠里的荷花稱"芙蕖"。宋陸佃《埤雅》稱荷的來歷:"荷總名也,花葉等名俱眾義,以不知為問,謂之荷也。"是說各部器官均有專稱,只是總的不知叫什麼,於是將"何"字加上草字頭而成為"荷",含負荷之意。
宋以後書籍多用"荷",少用"芙蕖"。《爾雅》明確"蓮"的定義,指荷花的蓮蓬。但東晉郭璞《爾雅注》提出:"北方人便以藕為荷,亦以蓮為荷。"此後,芙蕖、芙蓉逐漸改稱荷或蓮,荷蓮同義,混稱至今。至於荷後加花成荷花,蓮後加花成蓮花,則是符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後來加上去的。
花期:6-9月份。
生長地: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對穩定的平靜淺水、湖沼、澤地、池塘,是其適生地。
用途:荷花從根到徑、葉、花全都是寶,荷花的花、蓮子、蓮藕等都可食用,蓮子可與大棗大米等食材加在一起做八寶粥吃,蓮藕可涼拌、炒菜吃。蓮藕切成片把糯米灌進蓮藕孔眼裡用牙簽串到一起放到鍋里,加上水蓋過蓮藕,放半斤紅糖大火燒開鍋,轉小火燉三個小時左右收汁,女生吃有美容養顏功效。
㈧ 荷花有哪些特點
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開的花鮮艷而美,荷花的胚芽被鱗片包裹著,和單子葉植物相似。從版花的結構權看,荷花具有3、4層花被,外輪萼片狀,內輪花瓣狀,雄蕊多數,雌蕊離生,花粉粒為單溝舟形。 荷花一般長到150厘米高,橫向擴展到3米。
荷葉最大可達直徑60厘米,荷花有超過800個栽培品種,花色從雪白、黃色到淡紅色及深黃色和深紅色,其外還有分灑錦等等的花色。
(8)王畝荷花擴展閱讀:
荷花葉大,全線,呈盾狀圓形,具14-21條輻射狀葉脈。葉面深綠色、粗糙、滿布短小鈍刺。刺間有一層蠟質白粉,故能使雨水凝成滾動的水珠。
荷花的根莖種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葉挺出水面。故說蓮花是出淤泥而不染。在伸出水面幾厘米的花莖上長著花朵單朵,少數花莖上長著雙朵或更多。
荷花葉背談綠,光潔無毛,脈隆起,中央有圓柱狀葉柄挺舉荷葉出水。柄上倒生較密剛刺,葉柄與地下莖相連處呈白色,水中及水上部分則為綠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荷花
㈨ 荷花的特點和品質
特點: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黃色或間色等變化;荷葉矩圓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10厘米,寬3-5厘米,由外向內漸小,有時變成雄蕊,先端圓鈍或微尖,雄蕊多數;
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葯條形,花絲細長,著生在花托之下;花柱極短,柱頭頂生;花托(蓮房)直徑5-10厘米。
品質: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歷來為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9)王畝荷花擴展閱讀
荷花是最古老的雙子葉植物之一,同時又具有單子葉植物的某些特徵。荷花的胚芽被鱗片包裹著,和單子葉植物相似。從花的結構看,荷花具有3、4層花被,外輪萼片狀,內輪花瓣狀,雄蕊多數,雌蕊離生,花粉粒為單溝舟形。蓮的莖有明顯的分節現象,地下莖節長滿須根。
這些都是單子葉植物的特徵。荷花的芽為混合芽,人們所見的蓮芽,是藕的頂芽以及各節腋芽的位置。根分為種子根和不定根兩種,播種所出的由種子的胚根所形成的主根不發達,發揮功能作用的是不定根。荷花的莖就是藕,是荷花的地下根狀莖,是荷花儲藏養分和供繁殖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