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詠海棠的詩詞林黛玉

詠海棠的詩詞林黛玉

發布時間: 2022-07-05 06:50:27

⑴ 如何賞析林黛玉的詠白海棠

這首詩節奏明快,氣韻生動,感情較為直白。詩的首聯交待了季節、場景。開頭的「斜陽」二字,與詩尾的「黃昏」二字遙相呼應,定下了全篇蕭瑟、感傷的基調。「寒草」點明季節是在秋天。「苔翠盈鋪」形容年深月久,生長海棠的花盆表面已經布滿了青苔。

而一番新雨的洗刷,使景色在煥然一新的同時,又多了幾分凄涼,為寫海棠之「白」作了鋪墊。總的來看,這一聯描寫由遠及近,由大到小,從「斜陽寒草」寫到「重門」,再對生長海棠的花盆加以細致描寫,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海棠,但海棠已經呼之欲出了。

同時,這一聯也暗示出賈府這個大家族已經日薄西山的命運。

頷聯寫海棠之白,以白玉、冰雪比喻花的顏色的素白和品格的純潔。它的精神如玉,但是用玉來形容仍嫌不足,難以比擬其高潔;它的肌骨如雪,使人迷戀陶醉。這其實是探春的自我寫照。生長在日趨沒落的家族中,探春依然不屈不撓,極想有一番作為。

頸聯用比喻,透過環境,寫出花的嬌美無力的身姿和月下映出的麗影,寫出了海棠之柔。海棠雖然生機勃勃,但是終究嬌柔無力,它那下垂的細小花蕊彷彿正在嘆息。

那美麗的身姿在深夜的月光中,投下心事重重的陰影。這一聯暗含著探春的傷感。探春身為女兒之身,無力扭轉家族的命運,只能在暗中擔憂。

尾聯中,是說但得白海棠多情相伴,就不必理會飛升遠去的事了,「多情」的海棠與憂患的詩人融為一體。「縞仙」是將海棠形容為白衣仙子,它本有羽化成仙的可能,卻不願離去,而是留下來倍伴在黃昏中吟詠的詩人。

(1)詠海棠的詩詞林黛玉擴展閱讀:

林黛玉的《詠白海棠》詩中也有借海棠花來表明自己清新高潔的品質,她有梨花的三分潔白,也有梅花的一段香魂。她的「秋閨怨女拭啼痕」之句,表明無限心事難以訴說。

她的感情就如「半卷半掩」的窗門,那打開的半扇門代表著她想追求愛情,那關閉的半扇門就是世俗禮法的條條框框,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里,她上無父母做主,下無媒人牽線。

林黛玉是最後交稿的,而且是在看了薛寶釵和賈寶玉的詩作後提筆寫詩的,這或許是她故意與薛寶釵唱反調,又或者這本來就是她內心的真實情感。關鍵還是看首句,薛寶釵是「珍重芳姿晝掩門」,她把大門關嚴實,而林黛玉稍有不同,她是「半卷湘簾半掩門」。

她把窗簾捲起一半,把門開掉一半。林黛玉對窗外新奇的世界有些嚮往的,對美好的愛情還是滿懷憧憬的,況且這個想叩開她心扉的人是她最心愛的賈寶玉,這個更符合少女的真實性情。

⑵ 林黛玉詠海棠那詩是怎麼寫的

林黛玉和薛寶釵為海棠詩社中文采最盛之人物—當然,還有一個創社時缺席的史大妹子,詩才之高,足與瀟湘妃子聯詩於凹晶館。海棠詩以風格論,黛玉清新而寶釵溫厚。二人所作如下: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蘅蕪君 (寶釵)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瀟湘妃子 (黛玉)
都是作者所創,葬花詞和芙蓉女兒誄更是作者用力摹寫的文字,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文字功力。
至於評價,可以參考這個:
別人都交卷了,黛玉還沒作。李紈催她,她提筆一揮而就,擲給李紈等人,表現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寶釵「珍重芳姿晝掩門」相反,黛玉是「半卷湘簾半掩門」,任性任情,並不特別珍視貴族小姐的身分。「碾冰為土玉為盆」,表明她玉潔冰清,目下無塵。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潔白,有梅花的馨香。「月窟仙人」不就是「絳珠仙子」嗎?在清冷的月窟里縫白色的縞衣,多麼頹喪;在秋天的深閨里悄悄哭泣,又多麼可憐。滿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傾訴,只好在西風落葉的季節,凄凄涼涼地送走一個又一個寂寞的黃昏。
詩社眾人看了黛玉的詩,「都道是這首為上」,李紈卻說:「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寶釵)稿。」李紈的評價未必公允,但她的評論確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詩的特點。所謂「風流別致」,就是構思新巧,瀟灑通脫,所謂「含蓄渾厚」,就是溫柔敦厚,哀而不傷。李紈從「大家閨秀」的標准來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穩的寶釵的詩評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寶玉理解了她的詩的內蘊,要求重新評價薛、林詩的高下,被李紈頂了回去

⑶ 紅樓夢林黛玉寫的詩......(要全的)~ 謝謝~

紅樓夢林黛玉的詩如下:

一、《秋窗風雨夕》

作者:清 曹雪芹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譯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燈光使秋夜顯得更加漫長。已經覺得窗外是無盡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風雨使秋天更加凄涼。秋天的風雨來的何其迅速,驚破了夢中的綠色。懷著秋日的感傷無法入眠,向著屏風移動流淚的蠟燭。

晃動的燭焰點燃了短柄的燈台,牽動了愁怨和離別的情緒。誰家的庭院沒有秋風侵入,那裡秋日的窗外沒有雨聲?絲綢的被子無法抵擋秋風的力量,秋夜將盡的更漏聲催來更急的雨聲。

整夜連綿的秋雨,就像陪伴著即將離別的人哭泣。庭院在秋日雨霧籠罩下更加蕭條,窗前稀疏的竹葉上時有水珠滴落。不知風雨何時才能停止,淚已經打濕了窗紗。

二、《詠白海棠.林黛玉》

作者:清 曹雪芹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抉,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譯文:

湘竹簾子半卷著,門也半開半掩,把冰雪碾碎做花土,用玉盆作為花盆。

海棠花的白凈猶如梨花花蕊,風韻優雅,可比梅花的花魂。

又似月上仙境中仙人縫制白色衣衫,秋日深閨里哀怨女子在擦拭淚痕。

嫵媚含羞,默默的姿態,向誰傾訴?倦了累了依靠著西風,夜已經深了。

《詠菊》

作者:清 曹雪芹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譯文:

無法擺脫的詩情從早到晚把我糾纏,或繞著籬笆漫步或停下來倚著石頭獨自沉思吟誦。

筆尖上積聚著靈秀,面對著霜寒把秋菊描寫,口齒闖含著菊花的芳香,仰對明月把菊花吟詠。

滿紙上寫的都是平日自我憐惜的哀怨,誰又能透過片言只語了解我的愁思。

菊花自從經過陶i淵明的品評後,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稱道。

《問菊》

作者:清 曹雪芹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俗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譯文

想要打問秋天的消息卻沒有人知曉,我只好背著手輕聲地詢問東籬:

你的品格如此孤高傲世,又有誰能夠和你一同隱居,同樣都是花而你為什麼又開放得這么晚?

落滿霜露的庭院和園圃多麼寂寞,鴻雁南飛蟋蟀低吟你是否相思。

且不要說整個世間沒有能夠和你談論的人,你如果懂得人的話語不妨和我小敘片刻。[4]

《菊夢》

作者:清 曹雪芹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譯文:

東籬的菊花下,酣夢一覺方醒,只覺得天上的雲與月混在一起,還看不分明。

如此花下飄飄欲仙的酣眠,不是為了追尋莊子夢蝶的感覺,只是為回憶陶淵明愛菊、賞菊的風雅。

睡去以後,心思隨著南歸的大雁遠去,美夢卻被蟋蟀的鳴叫聲每每驚醒。

醒來以後,我的幽怨還能找誰去訴說?只有把無限的情思寄託於衰草寒煙

《世外仙源》

作者:清 曹雪芹

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

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譯文

這名園建在了什麼樣寶地啊!如此美麗的園子,就像是隔絕人間煙火的仙境一樣。

這里雖然沒有天然的秀色,但我們賈府受到皇恩浩盪,人力穿鑿出的山川景物更具一種優雅脫俗。

富麗堂皇!香氣融進了那金燦燦的美酒,鮮花為皇妃增添了幾分嫵媚的神韻。

我們賈府多麼榮幸邀到皇家的恩寵!頻繁來往的宮車使我們賈府門楣生輝!

《杏簾在望》

作者:清 曹雪芹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黛玉《題寶玉參禪》

作者:清 曹雪芹

無端弄筆是何人?作踐南華<<莊子因>>。

不悔自己無見識,卻將丑語怪他人!

黛玉哭花陰

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

《哭花陰詩》

作者:清 曹雪芹

顰兒才貌世應希,獨抱幽芳出綉閨。

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題帕三絕》林黛玉

作者:清 曹雪芹

其一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

尺幅鮫あ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其二

拋珠滾玉只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其三

綵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琴曲四章》林黛玉

作者:清 曹雪芹

其一

風蕭蕭兮秋氣深,

美人千里兮獨沉吟。

望故鄉兮何處,

倚欄桿兮涕沾襟。

其二

山迢迢兮水長,

照軒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銀河渺茫,

羅衫怯怯兮風露涼。

其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煩憂。

之子與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無尤。

其四

人生斯世兮如輕塵,

天上人間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輟,

素心如何天上月。

《葬花辭》

作者:清 曹雪芹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樹,落絮輕沾撲綉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綉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研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依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依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喪。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譯文

花兒凋謝了,落了一地,被風吹得滿天飛舞;紅顏褪盡了,芳香斷絕了,可是有誰來憐惜?

有的落花飄到了亭台上,被藤絲系住憑風兒吹擺;有的被飛揚的柳絮粘住,一起撲向閨房的窗簾上、門窗上。

閨中的女兒惋惜春景已殘暮,滿腹愁情無處訴說,

一手拿起花鋤、一手提了花籃步出閨房,忍痛在鋪滿落花的地上反復來回踏著,把落花收集起來埋葬到花冢。

楊柳青青、榆樹的果實結得飽滿,它們只顧自己生長、吐露芬芳,哪管桃花、李花飄零;

桃花、李花到了明年能再度開放,明年閨中不知道還有誰來居住?

暮春三月燕子在屋粱上把香巢築成了,面對閨中滿懷愁情的女兒,雙雙對對飛進飛出,真是太沒有同情心了!

到了明年花開的季節,燕子會回來銜泥涿花再把香巢修繕,卻沒有想到這里人已亡故,燕巢傾毀,唯剩空空屋樑。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可恨那些風如刀、霜似劍的惡劣天氣嚴加相逼;

明媚春光、艷麗花兒能夠維持多少日子,花兒一旦凋落就難以尋覓。

這真是花開的時候容易看見,花落的時間不易見,台階前愁壞了葬花女:

獨自一人手把花鋤暗暗地傷心落淚,淚珠灑上空盪盪的枝頭化成點點血痕。

聽那杜鵑啼叫忽地停了下來,想必血已滴盡而無聲,黃昏降臨,還是收拾起花鋤、花籃回家吧,將閨房的里外門都關上;

把青紗燈籠點上,讓四壁生亮,早點上床休息,好使心情稍轉舒暢,只是擔心春寒落夜雨,冷雨敲打著門窗,被寒、身寒、心更寒,反使愁上又添愁、愁更深!

請不要驚訝我為什麼竟會這樣地悲愁傷神,我是一半為愛春,一半為恨春;

愛春忽來報到,恨春忽然離去,來到時含情無語,離去時也悄然無聲。

昨夜庭院外奏響悲涼的歌聲,不知道是花魂歸去留音,還是鳥魂送別歌吟?

花魂歸去,鳥魂畢竟難以把她挽留,然而鳥兒再無言語表示,花兒也含羞難啟齒;

我願意今日生出一雙翅膀,隨花魂飛到天的盡頭。

但是,天的盡頭啊!哪兒有美麗芬芳的花冢?

不如讓我用錦袋收起落花,用一捧干凈的泥土築起一個花冢,掩埋了這一世美貌傑出的落;

她生來純潔無暇,歸去也要干凈清白,絕不能讓她陷進污濁的爛泥巴溝里。

生前美貌傑出的落花啊,你今日死去有我為你來收葬,我不能預料到哪一天我身亡?

我今日葬花被人們嘲笑為愚痴,以後哪年我死了收葬我的又是誰呢?

看著春景殘暮、花兒漸漸凋謝飄落,也就是閨中女兒紅顏衰老死亡之時,

一旦春光殆盡,花兒凋謝完了,閨中女兒也死了,那時閨中女兒、花兒兩不知,再也不會相互憐惜了!

(3)詠海棠的詩詞林黛玉擴展閱讀

《葬花吟》作品鑒賞

《葬花吟》是曹雪芹創作的章回小說《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詩。

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全詩血淚怨怒凝聚,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暗淡而凄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復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等復雜的斗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

將花擬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運與人的命運緊相聯系,有力地控訴了那些摧殘花的自然界和扼殺人的黑暗社會惡勢力。明寫花,實寫人,將人物的遭遇、命運、思想、感情融匯於景與物的描繪之中,創造出內涵豐富、形象鮮明生動的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整首詩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價值的真實寫照。

全詩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把林黛玉對身世的遭遇和感嘆表現得入木三分。

《葬花吟》寫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是為其思想價值。

《葬花吟》「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等末了數句,書中幾次重復,特意強調,甚至通過寫鸚鵡學吟詩也提到。可知紅顏老死之日,確在春殘花落之時,並非虛詞作比。同時,這里說「他年葬儂知是誰」,前面又說「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飄泊難尋覓」等等,則黛玉亦如晴雯那樣死於十分凄慘寂寞的境況之中可以。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幾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間,憐落花而怨及燕子歸去,用意甚難把握貫通。

這樣,「花落人亡兩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說寶玉,正是完全切合的。賈寶玉凡遭所謂「丑禍」,總有別人要隨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釧,後有晴雯,終於輪到了黛玉,所以詩中又有「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的雙關語可用來剖白和顯示氣節。

「一別秋風又一年」,寶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賈府,但所見怡紅院已「紅瘦綠稀」(脂評),瀟湘館更是一片「落葉蕭蕭,寒姻漠漠」(脂評)的凄涼景象,黛玉的閨房和寶玉的絳芸軒一樣,只見「蛛絲兒結滿雕梁」(脂評謂指寶黛住處),雖然還有薛寶釵在,而且以後還成其「金玉姻緣」,但這不能彌補他「對境悼顰兒」時所產生的巨大精神創痛。

⑷ 林黛玉詠白海棠的全文翻譯

譯文:

梨花伸進庭院里,卷開竹簾,打開門,她把冰塊當做泥土,把玉當版做盆。

她比梨權花還要白了三分,又有梅花的一點傲骨。

她像月宮中的嫦娥縫制的白色的舞衣,又像秋天閨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淚痕。

她倦倚昏夜西風之中,嬌羞默默,無處訴說自己的一片深情。

(4)詠海棠的詩詞林黛玉擴展閱讀

原文: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賞析:

黛玉此詩的特點是以人寫花,新穎別致。詩中的種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擬花之「秋閨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寫照。詩中所表現出來的瀟灑、機靈、高潔、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

⑸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誰能幫我翻譯一下嗎

翻譯:

半卷湘妃竹簾半掩著門,啊,白海棠,你高潔白凈,該是碾冰不土以玉為盆來栽培你。

你偷來梨花花蕊的三分潔白,又借得傲雪梅花一縷香魂。

一、原文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二、譯文

半卷湘妃竹簾半掩著門,啊,白海棠,你高潔白凈,該是碾冰不土以玉為盆來栽培你。

你偷來梨花花蕊的三分潔白,又借得傲雪梅花一縷香魂。

你像月官中仙女縫制的白色舞衣,又像秋閨中哀怨的少女在擦試淚痕。

嬌羞怯怯默默無言衷腸無處訴,我倦倦倚在西風窗下不覺日已昏。

三、出處

《紅樓夢》·《詠白海棠》

(5)詠海棠的詩詞林黛玉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詠白海棠》出自《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是賈探春發起的海棠詩會的作品,由賈探春、薛寶釵、賈寶玉和林黛玉完成四首作品,其中這首詩是由林黛玉所作。

海棠詩會這一時間看起來還是大觀園的「太平盛世」,但正統與異端的激烈搏鬥;嫡庶之間的生死相爭,已經連續發生。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年輕一代,在這座實際是危機四伏的「樂園」里,賞花飲酒,而衰亡的預感,也正在侵襲著他們的享樂生活。

二、作品賞析

這首《詠白海棠》與薛寶釵淡而不露的風格不同,此詩淡化了現實的外部環境,突出了詩人的主體形象,寫出了一個熱戀中的少女的心聲。

三、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

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

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

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⑹ 《詠海棠》含苞如胭脂綻放比梨花近聞浸心扉遠望若彩霞清照惜紅瘦黛玉葬落花沉出處

白海堂(賈寶玉) 寶玉的這首詩寓進和他關系最密切的兩個人,就是寶釵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詠海棠詠寶釵.寶釵長得「肌膚豐澤」,和楊貴妃同具健康豐滿的美.第三十回書中寶玉就曾以「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的話譏誚過額.「捧心西子玉為魂」,是借詠海棠詠黛玉.黛玉行動如「弱柳扶風」,和西施同具病態柔弱的美.第三回書中寶玉送黛玉的「顰顰」的稱呼,就是「捧心而顰」的意思.「 冰作影」是形容寶釵的肌膚,「玉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靈. 曉風不散愁千點」,是暗示寶釵日後寡居時的苦悶,「宿雨還添淚一痕」,則顯然是喻黛玉善哭.最後兩句似乎是合說釵、黛都對寶玉大有情意,但結局都不好. 詠白海棠(林黛玉) 先看首聯.「半卷湘簾半掩門」說明海棠並非是尋常向陌可見的野花,而是深院大宅的香花.「碾冰為土玉為盆」,碾冰和玉是何等美好高潔的事物!海棠既然生長在這樣高潔美好的環境中,可謂是得先天優勢.頷聯「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說明它具有冰清玉潔的品質也就不奇怪了.從首聯和頷聯可以看出海棠既出身高貴又具有雅潔的品質,可以說是內外兼修的美好之物了.那麼,這樣美好之物的命運如何呢?中國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於「曲高和寡」之說.也就是說,越是美好的東西,了解它的人越少,而想摧殘它的人就越多,而美好的東西往往只是曇花一現.(「曇花一現」這個詞本身就已經包含了美好的東西盛景不長的意義了.)? 接下來表現「曲高和寡」的心情.「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月窟仙人指的是嫦娥.夫嫦娥縫衣與怨女涕泣有什麼關系呢?首先一個相同點是她們都是孤獨的,所以天上的嫦娥用縫衣來排遣心靈的孤寂,而人間的怨女用涕泣來發泄內心的愁苦.雖然我們不知道她們為何孤獨,但是我們能夠感受到她們的孤寂,而這種孤寂表現出來是一種「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敦厚高潔的品質.雖然說「怨而不怒,哀而不傷.」但既然有怨有傷,則固然高潔如海棠,也不得不發出「嬌羞默默同誰訴」的感嘆了.這裡面,就有上文所說的「曲高和寡」的意思,夫知音既然難尋,而若來日方長尚還有一線希望.但是海棠面對的卻是「倦倚西風夜已昏」.

⑺ 《紅樓夢》中 林黛玉、薛寶釵的海棠詩各是什麼又各自表現了什麼

薛寶釵 《詠白海棠》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寶釵這詩,寫盡了豪門千金端莊矜持的儀態。作為豪門閨秀,有著白海棠般的風姿。她十分愛惜自己,恪守婦德,保持身份。薛寶釵是封建社會的淑女,她滿腦子封建正統思想。從「珍重芳姿晝掩門」就可看出。她筆下的白海棠是賢淑而端莊的。像花一樣身居深深的庭院之中。白天也要關上院門不與外人接觸。手提水罐澆花洗草,修身養性。換來冰雪般的靈魂鮮花般的面容。於白海棠自喻,同時也說明她喜歡一些清新淡雅的東西,「洗出」「胭脂」就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盡顯豪門千金那種美麗幽雅且富於智慧的形象。「愁多焉得玉無痕」這裡面的「玉」指的應該就是黛玉和寶玉兩個人,帶有嘲諷之味地道出他們兩個成天多愁善感。最後的這兩句話,於花,是描繪花的晶瑩如雪,於寶釵,卻是凄冷孤寂。她品格端莊,容貌美麗,才華出眾,學識淵博,卻被封建禮教所毒害至毀滅。但這詩總體來說,寫得雍容華貴,符合她的態度矜持,深藏不露的性格。 詠白海棠(林黛玉) 先看首聯。「半卷湘簾半掩門」說明海棠並非是尋常向陌可見的野花,而是深院大宅的香花。「碾冰為土玉為盆」,碾冰和玉是何等美好高潔的事物!海棠既然生長在這樣高潔美好的環境中,可謂是得先天優勢。頷聯「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說明它具有冰清玉潔的品質也就不奇怪了。從首聯和頷聯可以看出海棠既出身高貴又具有雅潔的品質,可以說是內外兼修的美好之物了。那麼,這樣美好之物的命運如何呢?中國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於「曲高和寡」之說。也就是說,越是美好的東西,了解它的人越少,而想摧殘它的人就越多,而美好的東西往往只是曇花一現。(「曇花一現」這個詞本身就已經包含了美好的東西盛景不長的意義了。) 接下來表現「曲高和寡」的心情。「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月窟仙人指的是嫦娥。夫嫦娥縫衣與怨女涕泣有什麼關系呢?首先一個相同點是她們都是孤獨的,所以天上的嫦娥用縫衣來排遣心靈的孤寂,而人間的怨女用涕泣來發泄內心的愁苦。雖然我們不知道她們為何孤獨,但是我們能夠感受到她們的孤寂,而這種孤寂表現出來是一種「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敦厚高潔的品質。雖然說「怨而不怒,哀而不傷。」但既然有怨有傷,則固然高潔如海棠,也不得不發出「嬌羞默默同誰訴」的感嘆了。這裡面,就有上文所說的「曲高和寡」的意思,夫知音既然難尋,而若來日方長尚還有一線希望。但是海棠面對的卻是「倦倚西風夜已昏」。時間永是無情的流駛,轉眼夜已昏,花已倦。雖然今日還是「梨蕊三分白,梅花一縷魂」的冰肌玉骨,但從來「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可憐「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通觀全詩,無一不是作者自己的心聲,無一不是作者的感慨。只是她的抒情比較含蓄比較委婉,與我們平時看慣的許多直抒胸臆的抒情詩不同。這正是此詩的動人所在。試想林妹妹若是直接說我出身名門品質高潔但苦於知音難尋而生命短暫歲月無情我怕遇不上知心人有誰能了解我的一片冰心呢?那麼詩豈不流於叫囂了嗎?而讀者也定不會讀下去了。

⑻ 《紅樓夢》中誰做過《詠白海棠》詩

薛寶釵做的《詠白海棠》詩。

薛寶釵的《詠白海棠》見《紅樓夢》第三十七回。薛寶釵筆下的白海棠是端莊矜持、穩重和平的淑女化身,也是她的一個日常的自我形象。

⑼ 哪位高手能提供有關古人詠海棠的詩詞。要全文!

詠白海棠 林黛來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源,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如夢令
作者: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⑽ 求紅樓夢中詠白海棠的詩句

詠白海棠·賈探春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詠白海棠·賈寶玉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庚辰雙行夾批:這句直是自己一生心事。】宿雨還添淚一痕。【庚辰雙行夾批:妙在終不忘黛玉。】 獨倚畫欄如有意,【庚辰雙行夾批:寶玉再細心作,只怕還有好的。只是一心掛著黛玉,故手妥不警也。】 清砧怨笛送黃昏。 詠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庚辰雙行夾批:且不說花,且說看花的人,起得突然別致。】碾冰為土玉為盆。【庚辰雙行夾批:妙極!料定他自與別人不同。】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庚辰雙行夾批:虛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脫落自己。】 詠白海棠·史湘雲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門,【庚辰雙行夾批:落想便新奇,不落彼四套。】種得藍田玉一盆。【庚辰雙行夾批:好!"盆"字押得更穩,不落彼四套。】 自是霜娥偏愛冷,【庚辰雙行夾批:又不脫自己將來形景。】非關倩女亦離魂。 秋陰捧出何方雪,【庚辰雙行夾批:拍案叫絕!壓倒群芳在此一句。】雨漬添來隔宿痕。 卻喜詩人吟不倦,豈令寂寞度朝昏。【庚辰雙行夾批:真好!】 (其二) 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角也宜盆。【庚辰雙行夾批:更好!】 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 玉燭滴干風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 幽情慾向嫦娥訴,無奈虛廊夜色昏。【庚辰雙行夾批:二首真可壓卷。詩是好詩,文是奇奇怪怪之文,總令人想不到忽有二首來壓卷。】

熱點內容
看電視劇海棠 發布:2025-09-10 22:01:16 瀏覽:592
澳洲梅花鹿 發布:2025-09-10 21:50:46 瀏覽:709
南平蘭花 發布:2025-09-10 21:34:49 瀏覽:280
金茶花的氣溫 發布:2025-09-10 21:33:59 瀏覽:528
七夕節遊玩 發布:2025-09-10 21:30:51 瀏覽:158
黑松盆景風水 發布:2025-09-10 21:18:48 瀏覽:247
牡丹江百好花園 發布:2025-09-10 20:56:13 瀏覽:220
櫻花電視機 發布:2025-09-10 20:46:21 瀏覽:449
朽木樁盆景 發布:2025-09-10 20:21:40 瀏覽:210
花卉黑白設計圖 發布:2025-09-10 19:45:40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