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茅和蘭花
❶ 春劍蘭花紅太陽草型有什麼特徵
根:春劍根長15—30厘米,也有更長者,直徑0.7-1厘米;根的尾粗細均勻,罕有分支。
莖:春劍莖短縮、膨大、多節,通常稱其為假鱗莖。假鱗莖上有節,節上著生葉片和鞘葉,幼齡假鱗莖外圍通常被葉片和鞘葉包圍;老齡時由於葉片和鞘葉的脫落而使假鱗莖裸露。春劍的假鱗莖長l-25厘米,寬l一17厘米,偶有超越此大小者,常集生呈叢。
葉:春劍綠色至深綠色,4—7枚叢生,多排成兩列,長30—70厘米,寬0.8一1.5厘米,葉狹帶形、直立、薄革質、質地堅挺,葉面深度內凹,切面呈「V」字形。中脈明顯,向背面突出,側脈明顯可見。葉面以中脈對稱,葉緣具細鋸齒,葉尖端漸尖;葉柄痕不明顯;鞘狀葉長9一15厘米,薄革質,緊裹葉束,甚至成苗的葉基仍然緊抱成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芭茅腳子」。
春劍的葉、特別中葉因直挺如沖天之劍,因此得名春劍;
❷ 芭茅是不是蘭草類
不是,芭茅所屬科目與蘭草不是同一屬,蘭草專屬蘭科。另外,蘭花是從花,葉來區分。蘭葉不割手,芭茅會割破皮膚。莖上來說,芭茅葉隨莖長,像白菜一樣然後在頂端開茅花,蘭花莖都是另長,長出了就長花。這兩植物有本質區別,不可混淆了。
❸ 芭茅蘭什麼時候開花
巴茅蘭花多,香,就是不易開花。漂亮,欣賞了芭茅:草本植物,田間路旁,隨處可見。葉如劍狀,有細小的鋸齒狀邊緣,十分鋒利,秋天開花,上有絨毛,形如蘆葦,花色白、紅、紫漸變。
❹ 冬毛草和蘆葦是否一回事
摘要 你好,冬茅草並不是蘆葦,冬茅草材質為茅草,俗稱天草,學名「芭茅」,外表形似蘆葦,生長在高原寒冷地區,生長期短,草莖為空心,表皮堅韌,成熟為棕黑色。
❺ 歷史上的「兩把菜刀鬧革命」是怎麼一回事與賀龍有關么
歷史上的「兩把菜刀鬧革命」源自1916年賀龍率眾攻打芭茅溪鹽稅局一役,因手中無槍,賀龍借了兩把菜刀,取得革命的成功。
清末,湖南當局為控制川鹽入湖,曾在芭茅溪鄉向家屋場設稅卡。民國4年(1915年),正式設立鹽局,鹽局傍山而建,是方木條石構築的一棟2屋6間樓房。當年趕騾馬運鹽巴的賀龍,經常過往此處,備受鹽警之苦。
1916年3月16日,賀龍邀集谷績庭、韋敬齋、賀勛臣等21位志士,手執匕首、馬刀、火槍和菜刀,從洪家關星夜奔赴芭茅溪,刀劈芭茅溪鹽稅局,奪取槍支,打開賬櫃,把賬本付之一炬;打開鹽稅局倉庫,把囤積的大量鹽和財物分給當地群眾,取得了勝利。
(5)芭茅和蘭花擴展閱讀:
1916年賀龍以兩把菜刀鬧革命,奪取了反動派的武器,組織起一支農民革命武裝。1935年11月,賀龍、任弼時領導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他們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圍追堵截,轉戰湘鄂川黔滇康青甘。
1949年12月,賀龍率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兵團等部,由陝入川,配合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第二野戰軍,殲敵數十萬人於成都地區。1959年底,賀龍任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同羅瑞卿等領導了我國的國防工作建設。
❻ 芭茅在什麼環境下宜生長,其生長習性和自身特性是怎樣的高分求助,資料越詳細越好。
芭(巴)茅有兩種。究竟是哪一種。
一種就是芭(巴)茅,重慶地區稱為大芭(巴)茅,別名竿青、竿芒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稈為白色質軟的髓所填滿,高2-4m。葉鞘無毛,或邊緣具稀疏纖毛;葉舌長1-3mm;葉片條狀披針形,長50-90cm,寬15-30mm,除表面基部具微毛外,余均無毛。圓錐花序頂生,大型,由多數總狀花序組成,長30-50cm,主軸顯著延伸,幾達花序的頂端,或至少達到花序的2/3以上;分枝的腋間有微毛,通常細弱;小穗柄無毛,先端膨大,短柄長約1-1.5mm,長柄長約2.5-3mm;小穗有1兩性花,攣生於德軸之上;有不等長的柄,基盤具稍長的絲狀毛;穎稍不等長,厚膜質或紙質,第1穎兩側內摺成2脊,先端鈍或具有2微齒,背部無毛,第2穎先端漸尖,有3脈,邊脈不明顯,邊緣有小纖毛,背部無毛或疏生柔毛;第1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透明膜質,稍短於穎,邊緣有小纖毛,先端鈍圓,無芒,第2外稃有疏鬆扭轉而膝曲的芒,芒長(5-)7-11mm,其內稃微小而不存在;雄蕊3,花葯長約1.8mm。花、果期5-11月。耐旱、耐熱,不擇地,但以微酸土生長最好,海拔1000米以下最適。
另一種就是五節芒,重慶地區稱為小芭(巴)茅,別名芒草、管芒、管草、寒芒、中國草等。禾本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芒節有白粉。葉互生,葉緣含有製造玻璃原料的硅質,會割傷皮膚且非常痛。大型圓錐花序,長的30-50公分,小穗成對著生,但穗柄不等長,成熟時全穗呈淡黃色。花期4至7月,花初期為淡黃色、成熟時呈黃褐色,圓錐花序,小穗長2至4公釐。果實呈橢圓狀。耐旱、耐熱,不擇地,但以微酸土生長最好,海拔1000米以下最適,野外群生,在山坡土、道路邊、溪流旁及開闊地成群滋長,但排水良好更能體現品種特性。
❼ 蘭花 有一品荷品種 怎麼養啊
蘭花養殖十妙招
1、盆土要求:以含大量腐質、疏鬆、排水良好的中性偏酸性土壤為佳,PH值一般為5.5至.5左右,四川多採用峨眉仙土及「興宏牌」精製蘭花植料,更普遍的是採用「竹根泥「及山區潤葉林下的腐葉土栽培蘭花。
2、放置場所:蘭花在春、夏、秋可在室外及陽台蒔養,要求選擇通風良好、空氣濕潤、又無環境污染處。靠近池塘、河濱當然好,至少要喬木或竹林及置遮陽網,減少陽光照射降低溫度。蘭盆最好放在木架(或鋼架)上,若放地面要墊以磚頭,居家陽台也可以用白鐵皮製小水壇貯水墊上磚頭蒔養,增加濕度。
3、適當遮蔭:蘭花多屬於半蔭性植物,多數種類怕陽光直曬,需適當遮蔭。蘭花4月上中旬可去網開窗,多照陽光促其生長。5月份除中午陽光外,可照6個小時;從6月開始,全天候遮蔭,10月以後,除中陽外,可以全敞開養護。記住諺語:「蔭多葉好,陽多花好」。
4、合理施肥:蘭花本吃「素」,施肥要看所選盆土及生長情況而定。凡是生長茂盛無病害的可以施肥,生長差的則不宜施肥或少量施肥。新植上盆根未發全的蘭花,需經1—2年後方可施肥。一般6—7月當蘭花葉芽伸長約1.5厘米時,每隔三周施一次腐熟的液肥(濃度以稀為宜約10%)。忌用化肥,如遇高溫季節不宜施肥,8—9月每隔二至三周施一次稀釋液肥。蘭花每次施肥宜在傍晚進行,早晨澆清水,叫「回水」。
5、適當澆水:蘭花澆水以雨水和泉水為好,自來水或淘米水需隔夜使用。澆時從盆邊澆,不可澆入花苞內。澆水量應按照氣溫、盆土干濕程度及蘭草生長情況而定。葉大多澆,葉細少澆。4—5月新芽尚未生土,盆土宜干一些,過濕新芽易腐爛;6—9月為蘭花新芽生長期,澆水量要增加,晴天每日清晨或澆水一次,切忌中午烈日澆水。秋天的酌減少水量,可採用葉面噴霧水,保持盆土潤濕為好,冬季更應控制水量,保持「八成干,二成濕」為宜。
6、傍晚噴霧:蘭花原生長在空氣濕潤的環境,所以乾旱季節里,除蔽蔭外,還必須傍晚噴霧,增加空氣濕度,降低溫度;也可向盆蘭地面(檯面)上澆水,「一冷一熱」更能激發蘭花生長。
7、防風防雨:「二月鬼風」老葉黃退屬正常現象,可剪去枯枝敗葉。蘭花可淋小雨,但忌霉雨、暴雨或連續下雨,否則易爛心、爛葉。雨水多的季節,可適當撒少量草木灰。
8、修剪摘花:在蘭花培養中要經常剪去枯黃斷葉和病葉。以利通風。名貴蘭花,如花芽太多,只留壯芽,每盆1—2朵花芽為宜。春蘭開花半月後摘除,名貴蘭花 7天應摘除,春葉芽生長茁壯,創來年開好更好。夏蘭花序上最後一朵花開放一周時,離盆面3厘米處剪下。
9、防寒保暖:蘭花因品種不同,原產地各異,抗寒性強弱也不一樣,所以冬天進房的時間及在室內放置的位置也不相同。寒蘭、秋蘭、報歲蘭生長在南方,宜在氣溫5℃時進室(或關窗圍網),並盡可能放在南面向陽處。而春、夏蘭抗寒能力強,可直至0℃時才進房,放在東北面即可。在晴天無風中午前後,朝南面或東南面要開窗,拉網通風。秋蘭在攝氏1—2℃的晴天,不可開窗。當然有溫室的,可用電光採暖。
10、防病治蟲:盆土一般要進行殺菌處理(烈日曝曬也可),以防病害發生。蘭花在多雨高溫季節最易發生白絹病,少量可用濕布刷除,盆量多可用500— 800倍波爾多液或托布津,每隔7—10天噴灑一次。害蟲以介殼蟲(俗稱「蘭虱」)發生多,在孵化期間用1%氧化樂果和25%亞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周噴灑一次。治標要治本,盆缽要稀密適當,高低擺放,增加透氣通風,減少發生病害為宜。
養蘭四大秘笈
大凡養蘭,都要經過由不會到會,由養不好到好,由養得好到養得精的過程。我養蘭的「蘭齡」也不算太短,但養蘭的水平仍處在「初級階段」。參觀養得好、養得精的蘭圃和蘭室友之後,再看看自己的蘭花,真是自嘆不如,由於這個緣故,結合自己的養蘭實踐,進行一番思考和總結,得出一些「粗線條」的東西,體會到要養好蘭花,需要處理好四個關系,即蘭與環境的關系,養根要與護苗的關系,群體與個體的關系,管理與適時的關系。
在蘭花的環境上,既要陰濕又要通風,應處理好蘭與壞境的關系。各種植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態習性。蘭花是半陰性植物,野生蘭花生長在有散射光、陰濕、通風和土壤疏鬆、肥沃、透水的半山坡,因此養蘭要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就一個既有光照又不暴曬,既有雨露濕潤又不積水,既有清新空氣流動又避惡風的小氣候環境。樓房養蘭,既有被西曬太陽曬死蘭苗的經驗,也有雨季過濕,通風不好而病蟲害滋生,導致蘭苗「爛心」死亡的教訓。因此,結合擴修陽台,增添養蘭設施。東邊陽台,上有遮陰,下有水池,能曬晨光,並防煙霧;西邊陽台,蓋有活動玻纖瓦,還圍有竹簾,既能接雨曬陽,又能防雨遮陰,可防寒風暴吹,因而改善了養蘭條件。
在蘭花栽培上,盆土要適中,處理好養根與護苗的關系,養蘭先養根,這已是養蘭的共識。蘭根與蘭葉是相互聯系的,傷根必傷苗,筆者在初學養蘭時,發現蘭苗死亡,翻盆一看,蘭根都腐了,其原因是盆土板結積水,蘭根缺氧。後改換腐殖土栽培,也有的蘭盆由於質過細,澆水後表皮濕而水透不下去,造成蘭根乾死而苗亡。為了養好蘭根,根據蘭花品種,採用腐殖土搭配不同比例的紅土,這樣土壤既通氣透水,又保濕保水,並根據蘭花根系,選項用適合的蘭盆,栽培時做到底空,中松,邊緊,盆口的培養土成「饅頭形」,保證蘭根和蘭莖和積水。
在蘭花的繁殖上,分盆要慎重,處理好蘭苗群體與個體的關系,蘭花喜叢生,往往是爺兒孫「三代同堂」,依靠「集體的力量」,戰勝惡劣環境,系衍子孫後代,我曾急於求成,想「快速發展」,分苗移栽過勤,過單,結果蘭苗瘦弱,先後死亡。實踐告訴我們,要培養好一盆蘭花,最起碼也要三五年的時間,這段時間,不要翻盆分栽,特別是蘭苗興旺發達的時候,更不要翻盆,以免傷筋動骨,但要視情況補充流失的土壤,當然,病蟲害嚴重時,非翻不可。
【古人養蘭花的經驗】:
許齊樓的《蘭蕙同心錄》的「種蘭蕙四季口訣」
正月:又是春風月建寅,暖房安置倍留神。向陽窗拓勤宵閉,不使寒侵到晌晨。
二月:杏花春雨鬧枝頭,喜見幽芳日漸抽。檐下避霜更防凍,惜花時動夜寒愁。
三月:清明時節雨如絲,濕透苔痕蕊長時。防悶更移宣爽處,臨檐猶禁朔風吹
四月:蕙蘭開罷又清和,漸覺陽驕奈曬何。整頓護花障簾架,半陰爭比竹林窠。
五月:霉雨連朝長翠莖,舊叢又見子芽萌。陰陽天氣宜珍護,莫使驕陽漏竹棚。
六月:暑浸中庭熱不消,重簾晨蔽夜方挑。明年花信胚胎試,謹慎還宜草汁澆。
七月:涼風乍動暑猶薰,泥燥留心灌澆勤,得氣蕊應先出土,計時不必定秋分。
八月:桂花蒸後烈秋陽,乾涸防將根本傷。記取時逢菱角燥,一壺清水即瓊漿。
九月:木葉摧殘霜暗飛,任它夜露受風微。直看瓦上痕添薄,始置南檐納曙暉。
十月:嶺梅乍放小春回,又恐暄和霜雪來。移置草堂迎爽氣,瓦盆高供小窗開。
十一月:廣寒月冷仲冬交,天地無情凍怎熬。旁午拓窗申又閉,周圍護惜更編茅。
十二月:九九嘗防凍不開,窗封更恐雪飛來。倘逢滴水成冰候,爐火能將春喚回。
----------------------------------------------------------------------------------
《都門藝蘭記》是北京地區的栽蘭經驗,他提出的澆水方法,是根據一年內24個節氣而分別對待的:
(1)立春、雨水:春蘭已著花,土不宜太干,沿盆邊微微潤濕:秋蘭盆如未乾至底,則不澆。
(2)驚蟄:春蘭盆干至蘭盆(上空下實)時,可以泣水,惟不宜多;秋蘭同前。
(3)春分:春蘭已花謝,忌潮濕,盆半干時,可以潤水。
(4)清明、穀雨:盆土勿使過干,每5日潤水一次。
(5)立夏:蘭開始出房,宜澆透水一次。
(6)小滿:盆土勿過乾和過濕,葉上生斑即為過濕,新芽枯尖即為過干。每4日澆水1升使盆土自下而上 2/3濕潤為宜。
(7)芒種:北京氣燥,更宜注意勿過干過濕。
(8)夏至:盆土忌過干。若遇大雨,只能忍受一日,如遇連朝陰雨,須將盆移至通風處。
(9)小暑:此時空氣過濕,不患干而患過濕,盆宜放於通風處;若燥熱少雨,每2日澆水1升。大雨或大濕一次,必須俟干至盆土2/3,否則不宜再澆。
(10)大暑:盆土易一干到底,須注意每日只宜大雨或大濕一次。
(11)立秋:蘭於此時正需水分,每3日須澆水2升,並宜稍為避風。
(12)處暑:每5日澆一次,除連朝霪雨外,可令其受雨露。
(13)白露:秋蘭較春蘭尤須勤澆水,但大濕之後必須大幹,始可再澆。
(14)秋分:秋蘭若已出花,澆水宜稍少;若未出花,澆水宜稍增加。
(15)寒露:秋蘭宜澆透水,春蘭則不宜透,宜潤。
(16)霜隆:蘭宜入房,澆水時間改為日中,澆後須置日中曝曬1-2小時。
(17)立冬:只宜潤水,每5日約半升。
(18)小雪:花房忌暖;不宜過濕,若過潮濕,可引起爛根、瘢葉以至枯萎。若盆土不幹至底,只須稍潤土皮。
(19)大雪:秋蘭不須水,春蘭宜微潤。
(20)冬至:均不宜灌溉。
(21)小寒:均忌澆水。
(22)大寒:秋蘭仍不須水,春蘭可微潤。
-------------------------------------------------------------------------------
《嶺海蘭言》是廣東嶺南地區的栽蘭經驗。其中提出6宜免,4宜加,5宜減的澆水方法:
6宜免:天雨則免,天陰則免,天雪則免,將換泥則免,將灌茶麩、煙骨則免(即將施農葯時),將換盆則免。
4宜加:暑氣太酷則加,北風過緊則加,近陽多處則加,盆小蘭盛則加。
5宜減:天時頻雨則減,盆泥融化則減,近陰多處則減,盆大蘭小則減,蘭頭黑、葉起點則減。
------------------------------------------------------------------------------------
蘭花葉片常見病症的根源在於:
1)葉色泛黃,生長正常:是光照過強。
2)葉色變黃,新芽較小:光照過度,缺少氮肥和必要的濕度。
3)老葉黃化脫落:正常老化或翻盆引起。
4)老葉快速黃化脫落:澆水過多太勤、翻盆栽種不當。
5)新葉先端灼焦:施肥過量,栽植材料不清潔。
6)新葉和老株均焦尖呈黑色:盆內濕熱過度,根系中有爛根。
7)新芽出土後又停止生長:新芽旁有爛根或不潔之物,翻開新芽周圍殖材,清除不潔物即恢復生長。
8)葉片上有焦斑,周緣無黃色:烈日燒灼斑。
9)葉端出現浸燙縮頭:澆水的水溫過高;澆水時氣溫過高;夏日高溫時淋到陣雨等。
10)新芽爛心:澆水灌入芽心後水份蒸散和吸收不了,盆內殖材不清潔產生葉腐病等。
11)葉片上有斑周緣有水浸狀:濕度過度、盆濕和空氣濕度相夾產生窒息、並伴有葉腐病菌。通風和通氣不良。
12)葉片上有黃褐斑:根部受熱所致。
13)葉片上有不規則黃斑、葉肉組織壞死而凹陷:病毒病又稱「巴拉斯」所致。
14)葉片上有黃色小斑點:甲殼蟲所致。
15)葉片上出現紫黑色,葉背面仍綠色:低溫霜凍所致。缺磷肥也會發生。
16)葉片脫水,假球莖縐縮:盆內長期過乾燥脫水所致。
-----------------------------------------------------------------------------
-----------------------------------------------------------------------
挑選蘭花草訣竅
此訣主要適用於春蘭品種的挑選,其次可作為四川春劍品種挑選參考。其它蘭種雖標准不同,但有大同小異之別。凡有一定栽培價值的希望草,都有共同的優化特徵,挑選時要靈活運用要訣,方能在萬變之中求其本質。
一、對蘭葉的要求:葉基(炳)硬、細而直立;葉中段寬而厚實,剛勁有力而柔潤,尾部微下垂,尾尖鈍圓堅硬起兜,微上翹者為上。葉介質組織沙暈細糯而瑩密,葉片呈半圓中起溝槽,油臘質而微光亮,手感滑如玉,全葉色純正單一,新、老葉色一致色差小,以嫩綠為一,翠綠為二,老綠次之。葉主脈透光明亮,側脈淺入平出,似藏似露,條條細脈長而通達葉梢,葉緣有明顯白色或黃色虛光邊,葉尖呈白或黃色透明,峰尖者為上。
二、對草腳殼的要求:草腳殼高健直立,緊圓而形如芭茅腳子,殼片多而短闊圓,殼尖緊貼草束而無倒八*(字)者為上。若殼長大而尖銳且薄而硬者也無妨。殼色必鮮明純正,伴有沙暈如珠如粉或異彩斑暈,由下而上,由淡而逐漸濃尖者,殼尖起雪峰、綠峰、鮮紅或異彩峰者為上。若峰尖內向起勾者更為上。殼必光亮,脈、沙光亮者更為上。
三、對假鱗球的要求: 假鱗球大而圓實,色澤白或翠綠晶瑩,形如荸薺、慈姑頭、蒜頭者為上。
四、對蘭根的要求: 蘭根要圓滑飽滿,粗與細都應勻直,質地細,色潔白。春蘭以細圓為上,春劍以根粗大方正者為上。
五、對草蟲(芽)的要求: 初萌草蟲形如珠蓮或半球凸圓很飽滿,其護芽膜殼尖長也無妨,定有好瓣型花產生。草芽分葉前殼、脈、色的變化以先淡後深者而花色較穩定。具體殼、脈、色請參照本二訣為上。
六、對花蟲(蕾)的要求:花蕾出土月余後,鼓而緊圓大者,多出瓣型或奇異花。蕾殼素凈或麻色談者,多出素花或淡色麻花。蕾殼色重及麻沙濃烈者,多出暈麻色花、彩心花及濃麻花。手摸蕾殼(鈴),緊圓大而上半截虛空頂平者,出梅瓣;鈴如橄欖果形者,出荷辨;須殼尖起白頭或殼緣掛異彩色輪者有望。若蕾形奇異、怪皺,可望出奇異。須沙暈異彩滿殼而濃烈起絨、起皺,蝶者育望。
七、對嬌色(艷麗)花的要求:嬌色花多出自淺淡色腳殼,葉的色澤也相對淺淡一致,葉翠瑩如嫩綠殼、翠青、白中透翠綠、淺白黃中透銀紅殼者,多出花色純正的紅、白、粉紅、翠青綠等嬌色花品。深紅殼、老銀紅殼、黃中透紫紅、姜黃殼透紅脈者,多出牙黃、姜黃、金黃等嬌色花品。深青麻殼、深紫麻殼、沙暈稀薄者,多出深青、紫麻暈色花。有殼尖起各彩而及左右者,可望出變異色嬌麻花。
八、對雜交變異蘭的要求:蘭種雜交多產變異花,須葉蘊精華特徵明顯,此種葉脈多粗而較軟垂,葉面臘質光亮,葉色晶瑩或起灰粉狀,雜交變異特徵明顯,腳殼沙暈呈花斑、塊雲紋,殼脈細短而顯斷續。葉脈粗而根細圓者或春蘭與線蘭雜交者多出瓣型花。葉脈細而根粗大方正者或春蘭與其它蘭種雜交者,多出變異花。
以上八條各訣都是選希望品種。要知道,凡不具備或已具備與普通蘭草不同特徵的,只要特徵明顯,有個性,都可選入試種。有的草,各項指標都套不上標准,可恰出現好花乃珍稀佳品。這充分體現了蘭花基因變化莫測、神秘的誘人魅力,往往是很難斷言的。
------------------------------------------------------------------------------------
蘭花翻盆「八注意」 翻盆(換盆)是養護蘭花的一項工作。通常,盆栽蘭花兩年就要翻一次盆。因為此時,盆內養料幾乎消耗光,且蘭株繁多,根系過密,新根無舒展餘地,死亡空癟老根殘留盆中,可能傳染病菌。翻盆時要做到「八注意」。
一、注意換盆時間正常生長的盆蘭,並非每年都要翻盆,一般是2年翻盆一次。翻盆一年四季(除酷暑嚴寒)都可進行。大多數蘭花在春、秋兩季換盆。春季通常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秋季則以9月下旬至11月中旬為宜。但必須做到一點的是,翻盆前兩天,應控制澆水,讓盆內稍幹些,既便於脫盆,又可避免蘭根含水重而折斷。
二、注意選則晴朗的天氣翻盆須選個晴朗的天氣。翻盆的第一步是脫盆,若是顆粒(仙眉仙土、蘭基石一類)植材栽培的,只要將蘭盆倒置,用手指夾住葉束基部,另一手輕拍盆邊,使植料松動,很快就可將蘭株與植料分離。如若採用傳統方法,用「蘭花泥」栽種的,首先把蘭盆橫放,用手指從蘭盆底孔往內推,將盆土推動,再倒置蘭盆,用手指夾住蘭葉基部,托住泥垛;另一手將蘭株連泥垛推出蘭盆。
三、注意根系處理修剪需用刀具,最好備專用剪刀,先放在開水中浸泡幾分鍾,消毒後使用。
首先整修根系。剪除發黑的根,以及腐爛的空癟根,修剪時要留心勿碰傷新根,尤其是注意保護好極尖透明狀的「水晶頭」,那可是蘭花的生長點,非常脆嫩,一不小心便會折斷。其次是修剪和去掉腐朽空癟的球莖。修剪時要特護新芽,千萬不可碰傷。
修剪的蘭株,務必進行嚴格消毒,消毒可用高錳酸鉀1000倍水製成溶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水製成溶液,將蘭根在溶液中浸泡5至10分鍾,目的是將病菌殺死。
應特別注意的是,蘭根在溶液中浸泡消毒後,根內含有充足的水分,不能急於上盆,蘭根容易脆斷。應將蘭株放在陰涼通風處,待蘭根呈乳白色,方可上盆種植。
四、注意蘭盆消毒舊的或原用的蘭盆再用時,必須用清水洗刷干凈後,放在陽光下曬干,這可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新用的盆(素燒盆一類),要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方可使用,既清潔又消除「火氣」。
五、注意蘭盆大小、高低選擇蘭盆,主要是根據蘭花種類、蘭株多少、蘭苗健壯程度,選取大小適中的盆。如植株較多,長勢又旺,應選口徑大些的蘭盆。種小苗、弱苗不能用大盆與深盆,大苗不能栽在小盆與淺盆中。一般情況下,蕙蘭、建蘭類的盆選擇略微大一些、深一點的盆,春蘭類的盆選擇小一些、淺一點的。
六、注意覆蓋水孔盆底的排水孔上應覆蓋一塊窗紗,在窗紗上壓一塊瓦片,防止盆土流失,又不失排水作用,如果是深盆,除瓦片外,再填盆高1/5的白塑料泡沫,或粗粒仙土,構成盆底的泄水透氣層,然後鋪一層培養基質,便可植蘭。
七、注意定植扶正蘭株:如果是一盆只栽一叢,應使老球莖偏於盆蘭一側,為日後留有發展空間。用手扶正蘭株,盡量不讓蘭株擁擠在一起。
填料植蘭:一手扶蘭,另一手用鏟鏟植料,待植料掩至球莖時,把蘭株輕輕往上提,致使根系更加舒展。同時搖動蘭盆,讓植料緊挨根部。
栽蘭深淺宜適度:春蘭類球莖微露一點在外,蕙蘭類球莖要全部掩蓋。
八、注意植後管理翻盆後應放在半陰和通風良好的地方,然後用噴嘴孔細小的噴壺在表土層細細澆灌。注意定根水必須澆透。10至15天後,可進行正常管理。
-------------------------------------------------------------------
認識春蘭珍品——萬字
萬字
萬字——又名鴛湖第一梅,相傳在清同治年間發現於浙江嘉興縣南湖,為杭州萬家花園首先栽培,花為正梅瓣。由於花色翠綠油亮,有透明感,質細糯,花品端莊神韻軒昂,給人以心曠神怡美不勝收的視感。萬字存量很少,極其珍稀,確屬地道的國蘭一珍,由於許多書籍中都將瑞梅當萬字刊出,有些大型蘭展上將瑞梅當萬字展出,甚至有些蘭商將瑞梅當萬字出售,傷害了很多蘭友,大家對萬字的存在心生疑慮,對認識萬字更是困難重重。其實,萬字還是比較容易區別的。
1、 根。萬字的根明顯比別的春蘭要細長。
2、 葉:萬字的葉比宋梅寬,質軟,葉脈平,邊葉有行龍,葉片的肉質感強,有光澤,但易起黑斑點,二年以上的葉片則很明顯,葉尾4-5cm左右處是上翹的,顯得很瀟灑。中心葉呈細帶狀,最寬處一般不超過0.5cm,而瑞梅直立性強,不具以上特徵。
3 、花:包殼出土時鮮紫紅色,短包殼一層比一層艷麗,貼肉包衣綠彩濃且有肉質感,而瑞梅則是紫紅色無明顯綠彩。萬字花莛高,約20cm左右,頂節是白綠色,節帶紅彩,以下幾節是白淡紅色帶綠底,瑞梅花莛為全紫紅色。萬字棒為標准蠶蛾捧,緊抱花鼻,上側泛紅暈,如意舌直出不反卷,舌根背部有鮮紅的色點塊,分布很規則,而瑞梅是不標準的蠶蛾捧,較勉強。萬字花瓣緊園頭,細收根成平邊狀,整體顯得緊湊,很有神韻,而瑞梅顯得有些鬆散,欠具精神。
❽ 蘭花品種鑒別法
蘭花品種鑒別要「三看」 品種鑒別是對蘭花綜合素質的鑒定,是最能展示藝蘭功力的一門學問。因此,歷代藝蘭大家都對此格外慎重,從不妄下結論,始終奉行「三看」原則。 一看葉形 「觀花一時,賞葉終年」。在無花季節,人們對名品蘭花鑒別的主要依據是看葉形,包括葉芽、株形等。蘭花傳統名品大都相對穩定,其葉形也有一定的規律性,藝蘭家經長期實踐,對葉形特徵明顯的品種一般能憑眼看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如直立葉的汪字、泰素、老極品,環垂葉的宋梅、大一品等。但蘭花由於種養環境不同,並非年年歲歲葉相同,於是藝蘭家們在觀葉的同時往往還要結合看花苞來鑒定品種。 二看花苞 蘭花傳統名品不但葉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們在鑒別時既要看葉形,又要看花苞。關於花苞的鑒定,前人總結出了蘭蕙頭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鈴的「五門八式」。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鑒別品種大有裨益,值得我們很好的消化吸收。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人們在藝蘭實踐中發現,既使同一盆蘭花,有時其花苞的顏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對此我有體會。經多年觀察,我栽培的大富貴、元字等名品蘭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時會有差異,有的年份花苞色澤深些,有的年份色澤淺些。據無錫陳耀明先生講,他種養的集圓有時抽出的花葶為「深赤紅色」,有時抽出的花葶為「綠中見紫」,有一年他的一大盆集圓拔出五個花葶,有三個是紅的,兩個綠中見紫。可見,單純從花苞的色澤、形狀來鑒別品種有其局限性,還必須看其開品。 三看開品 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種的蘭蕙往往因種法不同開出的花品有時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開出四五種花形,綠雲、西神亦能開出幾種不同的花形,但我們不能因其開品有異就斷定他們是不同的品種。故一代藝蘭大家吳恩元言:「因種法有好歹,致開品有高下耳」。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品種鑒別真學問。對蘭花品種的鑒別應辨證的看、綜合的看,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妄下結論。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看葉形、看花苞、看開品。 一、春蘭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單生或雙生。 3、花葶(花箭):5-10厘米。 4、苞片(殼、苞衣):比子房長,膜質半透,貼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5-7厘米,共4-5片,半透,貼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狀。 6、苗(束)狀:成苗葉基逐漸張離,而不再緊密抱合-即「絲茅腳子」。 7、每苗(束)葉片數:4-6葉。 8、葉緣:具細鋸齒。 9、葉柄痕:較明顯。 10、鞘狀葉:長6-8厘米,薄革質。 二、春劍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總狀花序,著花2-5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17-35厘米。 4、苞片(殼、苞衣):比子房長,膜質半透,貼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5-7厘米,共5-6片,貼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狀。 6、苗(束)狀:成苗葉基仍緊密抱合成束--即「芭茅腳子」。 7、每苗(束)葉片數:4-6葉。 8、葉緣:具極淺細鋸齒。 9、葉柄痕:不明顯。 10、鞘狀葉:長9-15厘米,薄革質,緊裹葉束。 11、其他:葉堅硬,多剛健直立,尤如綠色寶劍。 三、蓮瓣蘭 1、花期:12-3月。 2、花序:2-4枚,總狀花序,罕見5朵,生長不良時僅開一朵。 3、花葶(花箭):16-20厘米。 4、苞片(殼、苞衣):苞片大,比子房連梗長。 5、葶鞘(包殼):約4厘米,端尖。 6、苗(束)狀:成苗葉基張離,而不抱合。 7、苗(束)葉片數:6-7葉。 8、葉緣:具細鋸齒。 9、葉柄痕:不明顯。 10、鞘狀葉:長7-10厘米,薄革質。 11、其他:葉線性,葉質較硬,葉片斜上生長5-6厘米後逐漸彎曲下垂。 四、送春 1、花期:3-4月。 2、花序:1-3枚,總狀花序,著花3-9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30-45厘米。 4、苞片(殼、苞衣):比子房長,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5.5-9厘米,共4-6片,貼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狀。 6、苗(束)狀:成苗葉整齊抱合,排在一條線上,迭套成扇形;再因其葉片多,故其基部寬--即「鵝毛腳子」。 7、苗(束)葉片數:7-15葉或更多。 8、葉緣:具細鋸齒。 9、葉柄痕:較明顯。 10、鞘狀葉:長5-10厘米,薄革質。 11、其他:葉較柔軟,上部披分下垂或不顯著下垂,葉綠色或稍帶黃綠色,光澤較差。
❾ 蘭花的品種有那些特別是自己在山上挖的,怎樣去鑒別
蘭花的品種很多,以花形分,有梅花瓣,水仙瓣,荷花瓣等;以花梗苞殼分,有赤殼,綠殼,赤綠殼等;以花色分,有白蘭,紫蘭等。
但人們一般以花期來分別蘭花的品種,常見的有春蘭,約3月下旬開花;報歲蘭,春節前後開花;蕙蘭,花期在5月,又名夏蘭;秋蘭統稱建蘭,花期在7月至10月,花開2次;寒蘭,在11月至12月開花。
豆瓣蘭屬於春蘭類。
綠蘭屬於春蘭品種。
火燒蘭屬於建蘭,是其中的一個變種,4至5月發芽,芽尖純、健壯,冬筍形狀,包葉緊。
朵香屬春蘭,是春蘭中的寬葉品種,多數開尖瓣花朵,色麻白、麻綠或麻紅,極少開荷型瓣花。
❿ 查我家的蘭花品種與價位
沒有圖片怎麼知道吖
品種鑒別始終奉行「三看」原則。
一看葉形「觀花一時,賞葉終年」。在無花季節,人們對名品蘭花鑒別的主要依據是看葉形,包括葉芽、株形等。
二看花苞蘭花傳統名品不但葉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們在鑒別時既要看葉形,又要看花苞。
關於花苞的鑒定,前人總結出了蘭蕙頭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鈴的「五門八式」。
既使同一盆蘭花,有時其花苞的顏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
三看開品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
常見蘭花品種的鑒別
一、春蘭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單生或雙生。
3、花葶(花箭):5-10厘米。
4、苞片(殼、苞衣):比子房長,膜質半透,貼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5-7厘米,共4-5片,半透,貼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狀。
6、苗(束)狀:成苗葉基逐漸張離,而不再緊密抱合-即「絲茅腳子」。
7、每苗(束)葉片數:4-6葉。
8、葉緣:具細鋸齒。
9、葉柄痕:較明顯。
10、鞘狀葉:長6-8厘米,薄革質。
二、春劍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總狀花序,著花2-5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17-35厘米。
4、苞片(殼、苞衣):比子房長,膜質半透,貼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5-7厘米,共5-6片,貼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狀。
6、苗(束)狀:成苗葉基仍緊密抱合成束--即「芭茅腳子」。
7、每苗(束)葉片數:4-6葉。
8、葉緣:具極淺細鋸齒。
9、葉柄痕:不明顯。
10、鞘狀葉:長9-15厘米,薄革質,緊裹葉束。
11、其他:葉堅硬,多剛健直立,尤如綠色寶劍。
三、蓮瓣蘭
1、花期:12-3月。
2、花序:2-4枚,總狀花序,罕見5朵,生長不良時僅開一朵。
3、花葶(花箭):16-20厘米。
4、苞片(殼、苞衣):苞片大,比子房連梗長。
5、葶鞘(包殼):約4厘米,端尖。
6、苗(束)狀:成苗葉基張離,而不抱合。
7、苗(束)葉片數:6-7葉。
8、葉緣:具細鋸齒。
9、葉柄痕:不明顯。
10、鞘狀葉:長7-10厘米,薄革質。
11、其他:葉線性,葉質較硬,葉片斜上生長5-6厘米後逐漸彎曲下垂。
四、送春
1、花期:3-4月。
2、花序:1-3枚,總狀花序,著花3-9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30-45厘米。
4、苞片(殼、苞衣):比子房長,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5.5-9厘米,共4-6片,貼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狀。
6、苗(束)狀:成苗葉整齊抱合,排在一條線上,迭套成扇形;再因其葉片多,故其基部寬--即「鵝毛腳子」。
7、苗(束)葉片數:7-15葉或更多。
8、葉緣:具細鋸齒。
9、葉柄痕:較明顯。
10、鞘狀葉:長5-10厘米,薄革質。
11、其他:葉較柔軟,上部披分下垂或不顯著下垂,葉綠色或稍帶黃綠色,光澤較差。
五、春蕙(穀雨蘭、峨眉蕙)
1、花期:4-5月。
2、花序:1-2枚,總狀花序,著花3-8朵。
3、花葶(花箭):13-20厘米。
4、苞片(殼、苞衣):接近子房長,貼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4-4.5厘米,共4-5片,貼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狀。
6、苗(束)狀:成苗葉基逐漸張離,而不再緊密抱合--即「絲茅腳子」。
7、每苗(束)葉片數:4-6葉。
8、葉緣:全緣無齒。
9、葉柄痕:不明顯。
10、其他:葉柔軟,上部披分下垂,葉綠色而略顯黃綠色,葉面較粗糙。》
六、蕙蘭(夏蘭、九子蘭、九節蘭、芭茅蘭)
1、花期:4-5月。
2、花序:1-2枚,總狀花序,著花7-15朵。
3、花葶(花箭):35-55厘米或更高。
4、苞片(殼、苞衣):接近子房長,膜質半透,貼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4-5厘米,共4-5片,貼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狀。
6、苗(束)狀:成苗葉基逐漸張離,而不再緊密抱合--即「絲茅腳子」。
7、每苗(束)葉片數:7-15葉。
8、葉緣:具明顯細鋸齒,並很鋒利,易劃破手上皮膚。
9、葉柄痕:不明顯。
10、其他:葉堅硬,上部披分稍彎,葉面較粗糙,平行脈明顯
七、建蘭(四季蘭、秋蘭、秋蕙、雄蘭、劍葉蘭、劍蕙、駿河蘭)
1、花期:7-9月。
2、花序:1-2枚,總狀花序,著花3-9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25-40厘米或更高。
4、苞片(殼、苞衣):顯著短於子房,且不足其1/2,為0.8-1.1厘米;膜質半透,貼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3-4厘米,共5-6片,貼抱花葶,基部不合生而不成管狀。
6、苗(束)狀:成苗葉基張離,而不抱合。
7、每苗(束)葉片數:2-4葉。
8、葉緣:全緣。
9、葉柄痕:較明顯。
10、鞘狀葉:長8-10厘米,薄革質。
11、其他:葉薄革質,較硬,直立勁健,上部稍向外斜伸;葉深綠色,葉面平展,中脈向背面突出。
八、寒蘭
1、花期:10-11月。
2、花序:1-2枚,總狀花序,著花6-18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40-60厘米或更高,與葉齊平或高出葉面。
4、苞片(殼、苞衣):顯著短於子房,為1.9-2.3厘米;膜質半透,貼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5.5-7厘米,共5-8片,貼抱花葶,基部合生成管狀,愈往上合生愈短,到最上一枚不合生。
6、苗(束)狀:成苗葉基逐漸張離,而不再緊密抱合--即「絲茅腳子」。
7、每苗(束)葉片數:3-7葉。
8、葉緣:全緣或先端有鋸齒。
9、葉柄痕:可辯認。
10、鞘狀葉:長10-11.5厘米,薄革質。
11、其他:葉薄革質,上部披拂下垂;葉深綠色,葉面平展,光亮,中脈向背面突出。
九、套葉蘭
1、花期:10-11月。
2、花序:1-2枚,總狀花序,著花4-10朵或更多,直立。
3、花葶(花箭):35-40厘米或更高,與葉齊平或低於葉。
4、苞片(殼、苞衣):長於或等長於子房,為2.4-2.6厘米;膜質半透,貼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5-7厘米,共4-6片,貼抱花葶,基部合生成管狀部分佔2/3。
6、苗(束)狀:成苗葉整齊抱合,排在一條線上,迭套成扇形,似送春--即「鵝毛腳子」。
7、每苗(束)葉片數:10-14葉。
8、葉緣:具細鋸齒,葉基邊緣呈膜質鱗片狀,寬0.3-0.5厘米。
9、葉柄痕:明顯。
10、鞘狀葉:長6-13厘米,薄革質。
11、其他:葉薄革質,深綠色,葉面平展,光滑,中脈向背面突出。
十、虎頭蘭(大花建蘭、青蟬)
1、花期:1-3月。
2、花序:1-2枚,10-18朵。
3、花葶(花箭):45-70厘米或更高。
4、苞片(殼、苞衣):很短,僅為0.8-1厘米;膜質半透,貼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14-16厘米,共7-8片,貼抱花葶,下面基部合生成管狀,向上漸漸不合生。
6、每苗(束)葉片數:7-11葉。
7、葉緣:全緣。
8、葉柄痕:明顯。
9、鞘狀葉:長10-12厘米,厚革質。
10、其他:革質較厚,質地堅韌,上部披分下垂(也有直立剛健的),綠色或深綠色,葉面平展,光亮,中脈向背面突出。
十一、黃蟬蘭
1、花期:3-4月。
2、花序:1-2枚,總狀,9-16朵。
3、花葶(花箭):40-50厘米。
4、苞片(殼、苞衣):很短,僅為0.9-1.1厘米;膜質半透,貼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殼):12-14厘米,共7-8片,貼抱花葶,下面基部合生成管狀,向上合生漸短,以致最後一枚不合生。
6、每苗(束)葉片數:7-9葉。
7、葉緣:全緣。
8、葉柄痕:明顯。
9、鞘狀葉:長12-15厘米,厚革質。
10、其他:革質較厚,質地堅韌,上部披分下垂(也有直立剛健的),綠色,葉面平展,光滑,中脈向背面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