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互祝
塞納佳人給您結婚祝福語大全: 1.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前生註定,喜結良內緣。新婚大喜!百年好容合! 2.願你倆用愛去纏著對方,彼此互相體諒和關懷,共同分享今後的苦與樂。敬祝百年好合永結同心。 3.珍惜這愛情,如珍惜著寶藏,輕輕地走進這情感...
㈡ 荷花的象徵意義
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凈潔的象徵。荷花出塵離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和廣大佛教信稈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作為激勵自已潔身自好的座右銘。荷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
鬱金香 愛的表白、榮譽、祝福、永恆
鬱金香(紫) 無盡的愛、最愛
鬱金香(白) 純情、純潔
鬱金香(粉) 美人、熱愛、幸福
鬱金香(紅) 愛的告白、喜悅
鬱金香(黃) 高貴、珍重、財富
百合 順利、心想事成、祝福
香水百合 純潔、富貴、婚禮的祝福
百合(白) 純潔、庄嚴、心心相印
葵百合 勝利、榮譽、富貴
姬百合 財富、高雅
康乃馨 母親我愛您、熱情、真情
康乃馨(紅) 相信您的愛
康乃馨(粉) 熱愛、美麗
康乃馨(白) 吾愛永在、真情、純潔
翠菊 追想、可靠的愛情、請相信我
菊花 清靜、高潔、真愛、我愛
玫瑰 愛情
紅玫瑰 熱戀 粉玫瑰 永遠的愛
白玫瑰 純純的愛
黃玫瑰 失戀、褪去的愛
火鶴花 新婚、祝福、幸運、快樂
風信子 喜悅、愛意、濃情蜜意
愛麗絲 好消息、想你
小蒼蘭 純潔、幸福、清新舒暢
海芋 希望、雄壯之美
彩色海芋 愛情、富貴、真情
非洲菊 神秘、興奮、有毅力
劍蘭 用心、長壽、福祿、康寧
向日葵 愛慕、光輝、忠誠
牡丹 富貴
金魚草 愛出風頭
大理花 華麗、優雅
滿天星 真心喜歡
聖誕紅 祝福
菊花 清凈、高潔
星辰花 永不變心
玫瑰的花語
玫 瑰:純潔的愛、美麗的愛情、美好常在
紅玫瑰:熱戀、熱情、熱愛著你
粉玫瑰:初戀、求愛、愛心與特別的關懷
黃玫瑰:高貴、美麗或道歉
橙玫瑰:富有青春氣息、初戀的心情
白玫瑰:天真、純潔
綠玫瑰:純真簡朴、青春長駐
1朵:你是我的唯一
2朵:世界上只有你和我
3朵:I LOVE YOU
4朵:誓言、承諾
5朵:無悔
6朵:順利
7朵:喜相逢
8朵:彌補
9朵:長相守、堅定
10朵:十全十美
11朵:一心一意的愛
12朵:全部的愛
13朵:暗戀
14朵:驕傲
15朵:守住你的人
16朵: 一帆風順 婚
17朵:伴你一生
18朵:青春美麗
19朵:愛的最高點
20朵:兩情相愛
21朵:最愛
22朵:雙雙對對
24朵:思念、純潔的愛
30朵:請接受我的愛
33朵:三生三世
36朵:我的愛只留給你
40朵:誓死不渝的愛情
48朵:摯愛
50朵:無悔的愛
51朵:我心中只有你
66朵:我的愛永遠不變
99朵:天長地久
100朵:白頭偕老
101朵:直到永遠的愛
108朵:求婚
111朵:愛你一生一世
365朵:天天愛你
999朵:無盡的愛
㈢ 嘉興民俗有哪些
傳統節日和習俗
作者:《嘉興市志》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舊時為元旦,俗稱「年初一」,實行公歷後,改稱「春節」。據《古禾雜識》記載:「元旦黎明即聞拉燃爆竹聲,謂之開門炮仗。先禮佛像 、宗廟,次拜尊長。食團圓餌、長壽面,男女多持齋者。俗謂不可食湯飯,食之,一年出門逢雨。禾俗崇信鬼神,(是日)每燒香填塞街巷,城隍廟為最鬧」。此為清代風俗。
民國時,初一凌晨,嘉興居民爭去南門外小曹王廟燒頭香,得第一者大吉。海寧硤石則為「燒十廟香」(凌晨從家中出發,放一個爆竹迎新,然後依次去十個廟宇內燒香)。至天明「開門炮仗」此起彼落。清早拜天地祖宗,向尊長拜年,尊長對未成年晚輩給拜年錢。食米粉圓子,大人小孩穿新衣。早餐盛行吃「燒賣」。建國後,破除迷信,「燒頭香」等俗漸廢。80年代以來,「燒頭香」有抬頭之勢,城鄉居民中信佛者紛紛去覺海寺等處燒香。
海寧一帶,此日早晨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敲鑼打鼓稱「年鑼鼓」。蠶農在此日掃地稱「掃蠶花」,見面互祝「蠶花廿四分」,祈蠶繭豐收。嘉善農村還有家家在門上插柏枝的習俗。嘉善、海寧有些地方初一都不燒飯,吃除夕燒好的飯,象徵年年有餘。是日,城鄉居民開始走親訪友拜年。民國時期有「接土地」、「接灶君」之舉,「接灶君」是在灶台上點蠟燭、線香,供「接灶年糕」,掛一張新的灶神幛、一塊「灶牌」,「迎接灶君自天上回歸」。解放以來已無此俗。
小年朝正月初三,舊俗嘉興人在此日禮佛祭祖。民國時,凡女婿都選 定此日到妻家拜年。
「財神」生日正月初五舊說為「財神生日」。據《古禾雜識》記載:「初四日午後接灶,至夜則接路頭,大家小戶門前各懸燈二盞,中堂陳設水果、粉團、魚肉等物,並有路頭飯、路頭湯,鄙俚之至。」「路頭」即民間所說的「五路財神」。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初五,各商店開始照常營業,並擺見神酒。凡被邀吃酒的店員即為繼續僱傭者。接財神陋俗,解放後本已消失,近年,初四夜初五清晨,有的商店大放鞭炮煙火,寓「接財神」之意,有的則在門上張貼神像。
人日舊俗正月初七為人日,又稱「人生日」。是日,人家懸巨秤,秤人之體重。並有為小姑娘穿耳朵戴耳環的習俗。據《古禾雜識》記載:「人日俗喜秤人,謂秤則可免一年疾病。此例大約始行於小兒,稱之以驗逐年增長若干。繼而婦女效之,漸至不問老幼男女人人效之矣」。
天生日舊俗正月初九為「天生日」,即玉皇大帝生日。民國時期,善男信女去城內玄妙觀進香,禮拜玉帝塑像。觀中設羅天大醮三日,末一天「上天表」,布施者名列「天表」。元宵節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俗稱「正月半」,又稱「元宵」、「上元節」。親友往來拜年至此漸止,鄉人有諺語,「拜年拜到正月半,拔出門閂追一段」。元宵為燈節,舊俗正月十三上燈,至十七日收燈。據《古禾雜識》記載:「上元燈市十三日上燈,十七日收燈。雜彩扎縛鰲山,綉球人物、樓台,燈有五色、明角、官紗、剔墨、料絲」。
是日,合家吃湯團(湯圓),夜晚迎燈。古代嘉興迎燈熱鬧非常,民國時期,國計民生艱窘,故「迎龍燈」自辛亥革命至建國前40年中,僅舉行數次。城內燈會以鰲山為華麗,燈傘(又稱「紙涼傘」,傘上刻有三國志、紅樓夢等戲文)為名貴。鄉間以調馬燈為娛樂。城區有王聚興紙扎店等七八家制燈,其製作較海寧燈粗糙。燈會以火流星開道,自荷花堤集合出發至北大街、宣公橋,沿途觀者如堵。迎燈的隊伍配有絲竹演奏以及高蹺、盪湖船、地戲等民間歌舞。五六十年代,元宵燈會頗盛,有抬閣、火流星、兔燈、魚燈、花籃燈、走馬燈、龍燈、獅燈及表現《西遊記》人物的燈彩,有組織地結隊遊行。
海鹽舊時有「滾燈」,歷史悠久。見本志《文學藝術》篇。建國後,海鹽縣長川壩一帶尚有人會玩滾燈,有劉海灑金錢、鰟鮍倚灘、仙鶴生蛋、燥煎䱗鰷、眾星拱月等程式動作,其實是一整套結合滾燈表演的雜技、舞蹈動作,如托舉、騰跳,側手翻、倒立、竄撲、疊羅漢等,均組合在內,頗為壯觀。
海寧硤石燈彩在歷史上最負盛名,始於唐,盛於宋,現更發揚光大,知名海內外。80年代,硤石數次舉行元宵燈會,火樹銀花,流光溢彩,萬人空巷,景象壯觀(參閱本志《名優特產》篇)。歷史上桐鄉濮院迎燈,可與硤石燈會相媲美,其「剔墨紗燈」造型美觀,融繪畫、雕刻於一爐。已有數百年歷史,惜現代衰落。
元宵習俗在桐鄉烏鎮為「走橋」,是夜男女老幼沿街自南而北走過每座橋,步月看燈,兆一年健康幸福。
嘉善干窯一帶,則盛行「走馬燈」,用竹扎紙糊馬頭馬尾,馬頭系於表演者腹部,馬尾系於腰後,人如騎馬上。表演者每隊12人,由2人騎馬,10人手持松鶴延年、龍鳳呈祥、蝴蝶、鳥獸等造型的花籃。也有的扮演《白蛇傳》、《三國演義》等人物。表演者邊舞邊唱,古稱「地戲」,馬燈隊每到一家,備受歡迎,視為吉利。
舉行燈會時有的地方也舞龍,1988年元宵,平湖的九彩龍在浙江省龍舞大賽上獲獎。
舊俗,嘉興一帶此日忌雨。諺語:「雨打正月半,一年勿好看」。民國前後,此日店家在帳台上點蠟燭,稱「歲燭」。二月初二舊時農歷二月初二稱土地誕辰。人家食油煎年糕,稱「撐腰糕」,以示即將開始農事,需強健身體之意。海寧一帶稱此日為「蘿卜生日」。據《古禾雜識》記載:「二月二日土地生日,俗食油赺年糕,謂之『撐腰』。是日鄉間下瓜茄諸菜種。廟中或醵錢奏樂一天,晚放花爆。」
花朝農歷二月十二日稱花朝,俗稱百花生日,依次為稻等作物生日。
放風箏正月、二月為放風箏季節,諺語:「正月鷂、二月鷂,三月放只斷線鷂。」建國後,放風箏成為群眾娛樂活動。1990年3月20日,郊區首屆風箏賽在嘉興體育場舉行,最大一隻「百腳鷂」有110節、55米長。
三月三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是日競往小武當進香」。桐鄉、平湖鄉間婦女頭戴薺菜花,謂入夏頭不暈。晚食螺螄謂「挑青」。嘉興人在門上掛野菜花,裹以紅紙,稱為「野菜花開結牡丹」,以圖吉利。婦女、兒童於是日頭插薺菜花。民國時期,是日嘉興有迎水會習俗,在參加水會的船上扮演各種戲文,從南堰出發至北門結束。
舊時桐鄉濮院三月初三舉行「珠寶會」,約始於明朝後期,初稱神會,民間稱之為珠寶會。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載:「萬曆三十八年,濮院鎮神會,結綴羅綺,攢簇珠翠,為台閣數十座,閣上率用民間娟秀幼稚扮故事人物,備極巧麗,迎於市中。遠近士女走集,一國若狂。」至清初,神會改稱佑聖會,每隔數年舉行一次。民國時已停止。
清明古代清明為與春節相似的大節日,俗諺雲:「清明大似年。」因其時春光明媚,又在農事蠶事繁忙前夕,所以廟會、水會、競渡、踏青等活動均於其時舉行,特別是清明掃墓歷史悠久。民國時期,城市居民多雇小船,攜紙錠、享菜、青團子等供物,去郊外祭掃祖墳,並借機踏青。建國後,各地清明掃墓習俗不變,並有瞻仰、祭掃革命烈士墓、碑,緬懷先烈的新風俗。近年,人們多於是日埋葬先人骨灰盒。
立夏舊俗相傳立夏為「酒仙生日」,人家飲酒者多。亦有秤人的習俗,謂立夏秤人,可保人不疰夏。民國時期,是日吃「麥芽搨餅」。立夏前後,市上亦有麥芽搨餅出售,稱為立夏搨餅。舊時立夏還興吃櫻桃、海螺螄等。是日兒童各湊柴米,從田中採摘新鮮蠶豆,在野外搭鍋燒煮蠶豆飯(也有的加入少量鹹肉、春筍),謂「燒野米飯」。勞動者是日歇工一天,本地農諺曰:「跨出絲車,踏進水田」。意指即將開始插秧。燒野米飯、秤人等習俗,建國後仍多見於農村。端午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天中節」、「重午」。是日鬥草、吃粽子、飲雄黃酒、吃咸鴨蛋,又有吃「五黃」(黃瓜、黃魚、黃鱔、黃泥蛋即咸鴨蛋、雄黃酒)之俗。掛菖蒲、大蒜、艾葉;燃熏蒼術、白芷,有消毒、驅蟲的用意。小孩額頭上用雄黃寫王字,佩掛香囊,婦女頭上插黃繭剪成的小老虎,門上貼道士所送的黃紙符,花瓶插石榴花,中堂懸鍾馗畫像,都為驅邪祛病之徵。舊時郊區新豐、凈相鄉一帶,農家有以磚測午(在院子當中豎磚一塊,當看不到磚影時即為正午)的習俗。並在此日熏黃煙(用硫黃、雄黃等物驅蟲),在大門上貼「端午送百蟲,一送影無蹤」字幅。又將蒜頭埋在火灰里焐熟食用,稱燒蒜頭,此俗至今仍存。端午節吃粽子、醬鴨廣泛流行,至今不變。
分龍日舊俗五月二十為「分龍日」,各地民間聚「水龍」作消防演習,又稱「水龍會」。嘉興「水龍會」集中在南湖舉行。此俗延續至50年代。
燒「汰腳香」、「賽花船」舊時嘉興新豐及平湖縣一帶農村,插秧完畢,農民都上寺廟燒香稱「汰腳香」,有的地方舉行「賽花船」。據記載,「賽花船」已有300多年歷史。主船上豎寶傘,掛彩旗,參賽的船均是小巧玲瓏,油漆一新的艄船,故又名「賽艄船」。近時此俗消失。
獻灶日舊俗六月初四為「獻灶日」,祭祀灶君菩薩。荷花生日舊俗嘉興六月二十四為「荷花生日」,又稱雷祖(嫘祖)生日,盛行於清乾隆及民國時期,是日市民傾城游南湖,可不付擺渡錢。農民去煙雨樓側雷祖殿(嫘祖殿)進香。此日南湖遊船匯集,大小船隻數百。大船中有「絲網船」,俗稱「雙夾弄」、「單夾弄」,可供酒菜。小船蓋船篷,擺渡載客。
夜晚南湖湖面放荷花燈,以紙扎燈,下系木片,中燃紅燭,飄浮水上,多至千盞。煙雨樓通宵達旦供應茶酒麵食,又有崑曲社在湖上舉行曲會助興。
長工生日嘉興鳳橋鄉一帶舊俗稱七月初一為「長工生日」,是日鎮上市況熱鬧。
七夕農歷七月初七晚稱「七夕」,又稱「乞巧節」。舊俗是日晚,婦女在月下穿針乞巧。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七夕,婦女結綵縷穿針月下,陳瓜果祀牛女星,曰:乞巧,搗鳳仙花染指甲。女子於月下穿針,三穿而過者,謂之得巧」。七夕習俗起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日演戲,一般都點演《牛郎織女》。嘉善農村家家用西瓜祭牛郎織女,用臉盆接露水,謂露水為牛郎織女眼淚,抹眼和手,可使人眼目清亮,心靈手巧。桐鄉濮院七夕有請機神的習俗。
民國時期,嘉興有童謠:「七七星,扁擔星,念巧七遍就聰明。」夜晚齋星,供品以西瓜、藕、菱為主。是日南湖盛會再度出現,不亞於六月二十四夜。七月半俗稱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又稱「鬼節」。有「探亡人」、「燒陰香」等活動。民國時期,城隍廟香火鼎盛。在城隍廟焚化紙錠,名「寄庫」。前一夜,鄉村婦女紛紛匯集城隍廟,席地而坐,燒香念佛,名「伴城隍」。民間祭祖一如清明,唯以餛飩代替團子。桐鄉縣東南部與海寧市西北部農村,七月半吃餛飩。建國後,「伴城隍」等活動廢止,但民間祭祖、吃餛飩等習俗仍延續。
「地藏王」誕辰舊俗七月三十為「地藏王誕辰」,此夜點燃地香,地上支放瓦片,成燈形,內置油膏、香屑之類,大街小巷遍地皆是,點燃後形同白晝。民間一說「地藏香」是祀地藏王;另一說「燒九四香」,是為元末的張士誠燒香。張原為農民起義領袖,在蘇州稱吳王,後被朱元璋所滅。他小名九四,生日在七月二十,是日燒香稱「九四香」,後訛為「救世香」,甚至稱為「狗屎香」。舊時,此日人家抱嬰兒到廟中寄名,求佛保佑,作「佛子」。小孩於是日都穿新鞋。此風俗久廢。
燒八寺香民國時期,八月初八嘉興大批農民(以中年以上婦女為多)進城燒「八寺香」。八寺者:楞嚴寺、精嚴寺、祥符寺、天寧寺、報忠寺、金明寺、東塔寺、茶禪寺。另有加燒「四塔香」的,四塔指:東塔、壕股塔、真如塔、三塔。建國後廢。中秋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俗稱「八月半」,吃月餅,賞月,全國同俗。嘉興獨特者,中秋夜有載酒游南湖之舉。又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女郎於是夜種罌粟花」。清初朱彝尊亦有詩記述:「秋燈無焰剪刀停,冷露濃濃桂樹青。怕解羅衣種罌粟,月明如水浸中庭」。所種植的罌粟供觀賞。此俗久廢。
觀潮節舊俗八月十八為潮神誕辰,人們多去鹽官觀海潮,現代更加興盛。辛亥革命前,地方官於是日備三牲香燭,在鎮海塔旁之大觀亭內祭潮神,朝廷有時亦派大員在海神廟致祭。
重陽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是日登高用米粉、栗子做糕,插三角彩旗,稱「重陽糕」。舊俗一般人家在此日砌新灶,民國時期本地人延續清代舊俗去郊區胥山、城內瓶山、真如塔登高。郊區新豐鄉登青村有登青墩,系胥山余脈,「廣尋數丈」,附近群眾到此登高。城中怡情曲社於是日在寄園舉行「同期」,拍曲賞菊。桐鄉濮院重陽興吃赤豆糯米飯,稱「增智飯」。建國後,有關重陽諸習俗漸淡。80年代後,定為「老人節」,開展敬老活動。
十月朝舊俗農歷十月初一稱「十月朝」。民國時期,農民進城至紙扎店購置冥衣冥器祭祖,建國後此俗已廢。
冬至冬至古代為大節日,嘉興重冬至,俗諺「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風。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民國時期,冬至重祭祖,並掩埋浮棺骨殖焚燒廢棺。民間崇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參湯、白木耳、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海鹽一帶以吃羊肉為食補。人家在冬至前後腌魚肉,准備過年,稱「年魚」、「年肉」,又腌制青菜、雪裡蕻,為入冬蔬菜之備,進補、腌制魚肉鹹菜之俗延續至今。是日,上墳祭祀先人者亦多。近年,人家多在此日擇地或上公墓埋葬逝者骨灰盒。
臘八舊俗農歷十二月初八稱「臘八」,以果棗等物煮粥,名「臘八粥」,近時,尚有少數人家保持此習俗,精嚴寺等寺廟亦煮粥供信徒。
送灶日舊俗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稱「送灶日」,有打掃室中灰塵之俗。民國時期,人家在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夜「送灶」,以糖糕、米粉糖餡團子或麥芽飴糖等物祀「灶君」,迷信「灶君」上天會言人家過失,用飴糖等物糊其口,俗稱「醉司命」,用麻秸、蘆席等做成「轎子」,取出灶君像塞轎內焚燒。此俗建國後城內漸廢,農村仍存在,唯儀式已簡化。
嘉興舊俗此夜還吃赤豆糯米飯、小湯團、飴糖做的元寶、炒毛豆等。
送灶過後為「謝年」、酬神。在二十五至二十八日,四天中擇一天夜晚舉行,供品豐盛,具桌圍、點紅燭、線香。供品上插紅紙剪的花鳥人物和如意,稱為「年花」。用糯米粉製成成套大小元寶。還用紅線懸掛活鯉魚。農歷除夕是日吃年夜飯,合家團聚、守歲。舊時嘉善農村,年夜飯有吃「塌棵菜」習俗。「塌棵」與「脫苦」諧音。嘉興吃年夜飯,花生稱「長生不老」,黃豆芽稱「如意菜」,醬蛋稱「元寶」,均取其吉利之意。飯不能吃盡,以示年年有餘,飯吃畢不可說「吃完」,要說「吃好」等。剩飯盛在新飯籮,用紅紙封好,稱「隔年飯」,放置到年初一。餐桌上的魚不能吃,也是表示年年有餘之意。是夜,各商店伙計手執燈籠,奔走催收欠帳。債戶則躲避逃債,舊習過半夜後欠債就可延期歸還。理發店、浴室一直營業至半夜。守歲,長輩給小輩「壓歲錢」,壓於枕下,有的在枕下還放荸薺、桔子、花生等果物。
㈣ 荷花的相關詩句
《詩經·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詩經》中已有荷花出現。那時,古代人民早已發現了荷花之美,多用來借喻。
《青陽渡 》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簡直就是對荷花的形象寫照。就這樣不加任何修飾的詞語,也不能掩蓋荷花的清新之美呀。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荷花從來都是一片一片的生長著的,所以,當她們生長時,綠葉一片,荷花映著日頭,顯得更加紅艷,這就是西湖的荷花,其實,又何嘗不是別處的荷花呢。
《蘇幕遮》
【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這是一首思鄉詩,詩人用荷花為媒,懷念那荷花遍布的江南家鄉。這篇作品將荷花的風姿寫得形象入神,歷來被人贊誦。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傳誦非常之廣,就是因為「小荷才露尖尖腳,早有蜻蜓立上頭」這種景象十分常見,很多時候,當人們看到類似這種景象時,都會不自覺的吟誦出這兩句。
《南鄉子》
【前蜀】李珣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
游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
此詞寫的是南國水鄉少女的一個生活片斷,寫春女游蓮塘,相與戲謔的情景。蓮塘泛彩舟,棹歌驚睡鴛,游女帶香,競折團荷,笑遮晚照而猶不忘自呈其姿容。活生生一幅活潑俏麗的風俗畫。
《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雲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
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
記得童年時,在老家,荷花池隨處可見,晚上睡覺時,荷花的清香伴著風吹來,真是恬淡美好的記憶呀。
《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李商隱剛剛新婚。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這首詩明裡句句都是寫花。但實際上句句都是寫人。借荷花表明自己的心曲。既說明自己與女方可堪匹配。是天生的一對兒;又表明了兩人相配之美滿;又表明了自己的心願與憂慮。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㈤ 荷花的象徵是什麼 荷花的象徵意義
荷花象徵清白。
荷花花朵艷麗,清香遠溢,碧葉翠蓋,十分高雅。周敦頤之名篇《愛蓮說》內稱其「容出污泥而不染」,贊美荷花的高貴品格,將其視為清白、高潔的象徵。
㈥ 日本的一種習俗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在社交活動中,日本人愛用自謙語言,如「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談話時也常使用謙語。在與日本人交談時,不要邊說邊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切忌插話打斷。在交談中,不要打聽日本人的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等私事。對年事高的男子和婦女不要用「年邁」、「老人」等字樣,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諱。日本人姓名一般是三至六個漢字,姓在前,名在後。通常對人只稱姓,不呼名。日本人在節慶日和某些重要場合愛穿傳統服裝——和服,配以木屐。
日本人給老人祝壽,是選一些有特定意義的年歲。如61歲為「還歷」,意思是過了6O為1歲,返老還童;7O歲為「古稀」;77歲為「喜壽」;88歲為「米壽」,因漢字「米」拆開可變成八十八;99歲為「白壽」,因為「白」字上面加一橫為「百」。
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和佛教,他們不喜歡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還忌諱3人一起「合影」,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這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及淡黃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願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圖案的東西或禮物,因為它是皇室家族的標志。日本人喜歡的圖案是松、竹、梅、鴨子、烏龜等。
通信時,信的折疊、郵票的貼法都有規矩,如寄慰問信忌用雙層信封,雙層被認為是禍不單行;寄給戀人信件的郵票不能倒貼,否則意味著絕交。日本人在飲食中的忌諱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鴨子;招待客人忌諱將飯盛過滿過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諱客人吃飯一碗就夠,只吃一碗認為是象徵無緣;忌諱用餐過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撫摸、整理頭發,因為這是不衛生和不禮貌的舉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時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時,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並擺動手指,侍者就懂了。談判時,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點頭同意,日本人就會認為你將給他一筆現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頭皮是憤怒和不滿的表示。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42」的發音是死的動詞形,所以醫院一般沒有4和42的房間和病床。用戶的電話也忌諱用「42」,監獄一般也沒有4號囚室。「13」也是忌諱的數字,許多賓館沒有「13」樓層和「13」號房間,羽田機場也沒有「13」號停機坪。在婚禮等喜慶場合,忌說去、歸、返、離、破、薄、冷、淺、滅及重復、再次、破損、斷絕等不吉和凶兆的語言。商店開業和新店落成時,忌說煙火、倒閉、崩潰、傾斜、流失、衰敗及與火相聯系的語言。交談中忌談人的生理缺陷,不說如大個、矮子、胖墩、禿頂、麻子、瞎聾、啞巴等字眼,而稱殘疾人為身體障礙者,稱盲人為眼睛不自由者,稱聾子為耳朵不自由者等。
日本人送禮時,送成雙成對的禮物,如一對筆、兩瓶酒很受歡迎,但送新婚夫婦紅包時,忌諱送2萬日元和2的倍數,日本民間認為「2」這個數字容易導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萬、5萬或7萬日元。禮品包裝紙的顏色也有講究,黑白色代表喪事,綠色為不祥,也不宜用紅色包裝紙,最好用花色紙包裝禮品。
日本人對坐姿很有講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裡日本人保持著坐「榻榻米」的傳統習慣。坐榻榻米的正確坐法叫「正座」,即把雙膝並攏跪地,臀部壓在腳跟上。輕松的坐法有:「盤腿坐」和「橫坐」:「盤腿坐」即把腳交叉在前面,臀部著地,這是男性的坐法;「橫坐」是雙腿稍許橫向一側,身體不壓住雙腳,這常是女性的坐法。現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輕一代在逐漸增多。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 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 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 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 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 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 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 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 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 一餐空心面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2007-08-08 21:45鏡餅 [習俗]: 鏡餅就是約10~20公分大小的兩個圓平年糕相疊在台架上的東西。正月時會
將鏡餅擺在壁龕用以供奉神明。在日本有一古老的信仰就是,相傳在正月的時候會有年
神到家裡拜訪,而為供奉年神就必須准備鏡餅。但是近年來持守此具神話般習俗的人越
來越少了。通常都只是將鏡餅當成一裝飾品而已。
稻草繩 [習俗] :稻草繩是正月時掛在門上用來驅邪的東西。稻草繩因為是表示迎神的一
個清凈場所代表,所以原本稻草繩是使用橘子、伊勢蝦等吉祥物集合在一起而成的掛飾
。橘子有子孫繁榮等意味,其它的吉祥物也都各擁有不同的意義存在。新年結束後稻草
繩就會和門松一同拆下來再帶到神社燒掉。
年賀狀 [習俗] :年賀狀就是在過年的時候,寄給好朋友、親戚、長輩等寫有祝賀內容的
信。其實也就是所謂的賀年卡。原本年賀狀是在1月2日的時候開始寫,然後在松之內的
這段期間〔1月7日為止〕再寄出去。但是現在為配合元旦的特別年賀郵政制度所以都會
在年底就開始准備年賀狀,反而1月2日才開始寫的人越來越少了。
屠蘇 [習俗]: 日本飲用屠蘇的習俗是從平安初期開始的。屠蘇是一種加有山椒、桔梗、
肉桂等葯草的葯酒,據說喝了可以驅除邪氣還可延年益壽,是過年時不可或缺的。通常
在家人互祝今年一切健康後,就會依長幼順序來喝屠蘇http://..com/question/23304305.html?si=4
㈦ 結婚送荷花有什麼講法
蓮花潔凈、美麗,最適合作純潔、美好愛情的象徵。在民間,新婚洞房的布置,對聯內和窗花就常有「並容蒂蓮」、「魚戲蓮」、「荷花鴛鴦」這些元素,古人也常以「並蒂蓮開」來形容夫妻的恩愛。蓮花的根:藕又與「偶」諧音,而藕中又有千萬條細絲,藕雖斷,絲還連,這簡直就是天造地設的愛情象徵物。而蓮花的果實:蓮子,因其生長於蓮房中,一子一隔,互不幹涉,又與我國傳統倫理「多子多福」、「兄弟有序」的觀念極為吻合,因此被賦予了「多子」的意義。又因「蓮」與「連」諧音,所以民間還有用「蓮生貴子」來祝賀他
㈧ 荷花 作文語文書中
(1)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我們迎著晨風來到荷花亭,嗬!荷花已經開了,一張張深
綠色的荷葉像一個個大圓盤似的,非常青翠,荷葉上面滾動著小水珠像透亮珍珠一樣,
美麗
極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
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
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
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
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那片片荷葉,像撐開的張張綠傘,亭立在碧波
之上,似層層綠浪,如片片翠玉。湖面上碧綠的荷葉,托出「少女」粉紅的面頰。荷花的花瓣
兒潔白如玉,花里又托著深綠色的蓮蓬,隨風舞動。
再細看。荷花千姿百態,潔白無暇,像水晶一樣純潔。有的才只有一個青里泛白的花
苞,嬌羞欲語,含苞欲放;有的只開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擁在花蕊旁,猶如
一位衣衫未整的美人;那些全開了的,像一個個穿著潔白素凈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還
有些,花瓣都掉光了,露出碧綠碧綠的蓮蓬,蓮子上面的小孔,似乎是一張張小嘴巴,正放
開喉嚨大喊著:「我成熟了,快來摘啊!」荷花散發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來花蝶飛舞,嬉戲
其間,令人賞心悅目。而那調皮的蜻蜓,扇動著翅膀,從那朵花飛到另一朵花,與荷花快樂
地嬉戲著。我陶醉了,覺得眼前的荷花是一位位風姿綽約的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
荷花的姿態各不相同,有的像在睡覺,躺在寬大的荷葉上進入了夢鄉;有的彎著身
子,像在給夏哥哥招手,給太陽公公問好;還有的挺直細細的腰,像在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
有的花瓣張開了自己美麗的笑臉,似乎在告訴我們:「看看我的小臉蛋吧!」而有的還是花骨
朵。看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的傲然挺立在水面上,有的藏在葉子底下,它們都在耐心地
等著根的喂養,陽光的撫育,時刻盼望著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梅花、茉莉花等雖美,但荷花更美,因為它代表純潔讓人感覺美。我喜歡你,荷花!
純潔的荷花
==============================
(2)
荷花是聖潔美麗的象徵,她出污泥而潔白無暇,灑清香而天然獨秀,極玲瓏又純潔謙虛,亭亭玉立,惹人喜愛。
走近荷花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荷葉,像綠色的海洋。有的荷葉才只冒出一點嫩尖,可愛極了;有的已經長成手掌般大了,微風吹來,隨風搖曳,高高挺立;有的已經長成「大玉盤」了,生機勃勃。一片片荷葉挨埃擠擠,好象是一群兄弟姐妹,心連著心,親密無間。這時,吹來一陣風,「綠的海洋」霎時間波濤起伏,荷葉一片連著一片翻騰著,美麗極了。風停了,「綠的海洋」又平靜下來了。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地滾動著,晶瑩剔透,像一顆顆漂亮的珍珠。真是「一陣風來碧浪翻,珍珠零落難收拾」。
再細看。荷花千姿百態,潔白無暇,像水晶一樣純潔。有的才只有一個青里泛白的花苞,嬌羞欲語,含苞欲放;有的只開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擁在花蕊旁,猶如一位衣衫未整的美人;那些全開了的,像一個個穿著潔白素凈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還有些,花瓣都掉光了,露出碧綠碧綠的蓮蓬,蓮子上面的小孔,似乎是一張張小嘴巴,正放開喉嚨大喊著:「我成熟了,快來摘啊!」荷花散發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來花蝶飛舞,嬉戲其間,令人賞心悅目。而那調皮的蜻蜓,扇動著翅膀,從那朵花飛到另一朵花,與荷花快樂地嬉戲著。我陶醉了,覺得眼前的荷花是一位位風姿綽約的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
荷花不僅美麗,而且很有用處。它的葉子能泡茶、做中葯,蓮藕能吃,蓮子則是夏天清涼解暑的最佳食品。總之,全身都是寶。
荷花不像牡丹一樣雍容華貴,不像梅花那樣迎寒吐芳,也不像蘭花那樣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無聞地為酷暑散陣陣芬芳,送絲絲清涼。啊!我愛荷花,愛它那亭亭玉立的姿態,更愛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風亮節!
shaorunjia2001真心為您解答~~
~親,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如果我做錯了歡迎大家指出我的錯誤,畢竟我不是萬能的】
~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好評和採納後重新另外起一題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祝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