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澱寫作年代
① 荷花淀的主要情節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十一段),寫夫妻話別,是小說的開端。
第二部分(第三十二至第六十一段),寫探夫遇敵,是小說的發展。
第三部分(第六十二至第八十四段),寫助夫殺敵,是小說的高潮。
第四部分(第八十五段),寫學夫衛國,是小說的尾聲。寫婦女們像丈夫一般,保家衛國。真實地反映了根據地的婦女,怎樣由於戰爭的教育,逐步地打破家庭小圈子,擺脫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女人低男人一頭的思想,一步步地站到了社會斗爭、民族斗爭的行列里。
(1)荷花澱寫作年代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荷花澱》是孫犁1945年創作的。寫的是抗日戰爭最後階段的冀中人民的斗爭生活。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孫犁毅然投身抗戰,在平漢路西的山裡工作。
聽到從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講過兩個戰斗故事,其中一個是關於白洋淀青年組成雁翎隊,這個素材觸發了孫犁的創作靈感,1945年,在延安便寫成了《荷花澱》。
小說通過對話、動作和典型的生活細節細致入微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生動逼真地刻畫人物性格。水生嫂是小說的主人公,當她聽說丈夫要赴前線打擊日寇時。
作者通過對她正在編葦席時手指劃破、鼻子發酸,為丈夫打點包裹等細節描寫,真實地展示了她把對丈夫的依戀與離別的感傷,轉化為對丈夫赴前線抗戰的理解和支持的心理過程。從而塑造了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農村婦女形象。
② 荷花澱的寫作時間是什麼時候
荷花澱是當代作家孫犁於1944年發表的,寫作時間應該是差不的時間,和文中的背景也符合。
③ 《荷花澱》一書是誰寫的
孫犁(1913~2002年7月11日),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被譽為「荷花澱派」創始人。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學畢業後流浪到北平,在圖書館讀書或去大學旁聽,當過職員。1936年到安新縣的小學教書,了解到白洋淀一帶勞動群眾的生活。後任教於冀中抗戰學院和華北聯大,在晉察冀通訊社、《晉察冀日報》當編輯。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發表了著名的《荷花澱》、《蘆花盪》等短篇小說。1945年回冀中農村,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1956年起因病輟筆。1977年以後,又寫有不少散文和評論以及少量小說。從40年代起,孫犁作品結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說集《蘆花盪》、《荷花澱》、《采蒲台》、《囑咐》,中篇小說《村歌》、《鐵木前傳》,長篇小說《風雲初記》,敘事詩集《白洋淀之曲》,通訊報告集《農村速寫》,散文集《津門小集》、《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書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澤集》、《曲終集》,論文集《文學短論》,還出版了《孫犁小說選》、《孫犁詩選》、《孫犁散文選》、《孫犁文論集》以及《孫犁文集》等。2003年7月,孫犁紀念館在河北省安新縣白洋淀荷花大觀園落成,2004年7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七卷本四百餘萬字的《孫犁全集》。 孫犁的作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澱》、《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孫犁的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戰斗情景。茅盾說過:「孫犁的創作有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反映社會主義躍進的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
④ 荷花澱派出現在哪個年代
荷花澱派 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即白洋淀,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於白洋淀這個地方,也源於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澱》。《荷花澱》以白洋淀明媚如畫的風當作背景,具有樸素、明麗、清新、柔美的風格。洋溢著詩情,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孫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強烈的影響;他在編輯《天津日報·文藝周刊》時,通過這塊園地,團結和培養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帶的一批文學青年。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著力追求詩情畫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華北的泥土和水鄉的清新氣息。後來,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維熙就寫出了不少慨慷悲壯的作品,與「荷花澱」派的風格不同。
《荷花澱》寫於1945年。發表後,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有許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寫作技巧,並在藝術實踐中體現其風格,不久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評論界稱為「荷花澱派」。
⑤ 孫犁 的荷花澱寫作年代是
1944年發表了這篇小說
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被譽為「荷花澱派」創始人。原名孫樹勛,曾用筆名芸夫,河北安平人。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1933年畢業於保定育德中學,研究生。1936年參加工作,任安新縣同口鎮小學教師,1939年後參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戰學院教官,晉察通訊社、晉察冀邊區文聯、晉察冀日報社及華北聯合大學編輯、教師,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教師,《平原雜志》編輯。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在延安發表《荷花澱》《蘆花盪》等短篇小說,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此外,還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三集),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文學評論集《文學短評》。《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的一部小說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澱》《蘆花盪》等作品,成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品。1949年後歷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第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顧問、第五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
⑥ 荷花澱,寫作年代是
1945年於延安
⑦ 《荷花澱》的寫作時間
《荷花澱》以抗日戰爭時期冀中水鄉白洋淀人民組織地方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斗生活為背景,著重刻劃了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婦女的形象。通過尋夫、遇敵、戰斗等情節和行動,表現了她們的成長過程和他們英勇抗敵的愛國思想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小說筆調清新、活潑,語言優美、流暢,通篇充滿輕快歡樂的氣氛,洋溢著濃郁的詩情畫意和鄉土氣息,有「詩體小說」之稱。作品發表後,在文藝界影響很大,許多作家都研究和學習其寫作技巧和藝術風格,不久就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即「荷花澱派」。代表作家有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等。以孫犁為首的「荷花澱派」和以趙樹理為首的「山葯蛋派」,是我國現代文學後期最有影響而又各具千秋的兩大文學流派。
⑧ 荷花澱寫作年代
1945年於延安
⑨ 荷花澱主要情節概括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十一段),寫夫妻話別,是小說的開端。
第二部分(第三十二至第六十一段),寫探夫遇敵,是小說的發展。
第三部分(第六十二至第八十四段),寫助夫殺敵,是小說的高潮。
第四部分(第八十五段),寫學夫衛國,是小說的尾聲。寫婦女們像丈夫一般,保家衛國。真實地反映了根據地的婦女,怎樣由於戰爭的教育,逐步地打破家庭小圈子,擺脫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女人低男人一頭的思想,一步步地站到了社會斗爭、民族斗爭的行列里。
(9)荷花澱寫作年代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荷花澱》是孫犁1945年創作的。寫的是抗日戰爭最後階段的冀中人民的斗爭生活。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孫犁毅然投身抗戰,在平漢路西的山裡工作。
聽到從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講過兩個戰斗故事,其中一個是關於白洋淀青年組成雁翎隊,這個素材觸發了孫犁的創作靈感,1945年,在延安便寫成了《荷花澱》。
小說通過對話、動作和典型的生活細節細致入微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生動逼真地刻畫人物性格。水生嫂是小說的主人公,當她聽說丈夫要赴前線打擊日寇時。
作者通過對她正在編葦席時手指劃破、鼻子發酸,為丈夫打點包裹等細節描寫,真實地展示了她把對丈夫的依戀與離別的感傷,轉化為對丈夫赴前線抗戰的理解和支持的心理過程。從而塑造了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農村婦女形象。
⑩ 孫梨寫荷花澱時是啥背景呀准確一點
作品的時代背景:本文寫於1945年春,當時抗日戰爭已經進入最後階段.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正回在不斷發展壯大,抗日根答據地也在不斷擴大.在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根據地的廣大群眾在黨的領導和教育下,同仇敵愾,奮起抗敵,表現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保衛祖國,維護民族的獨立與尊嚴,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荷花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的斗爭生活為題材,經過精心構思譜寫出的一曲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贊歌.
記得加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