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塢雕塑
Ⅰ 有關蘇州園林的散文
陳從周<說園>堪稱經典,兼具文學和美學價值,共五篇
。現附其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說園
我國造園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林中樹立著獨特風格,自來學者從各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見,如今就我在接觸園林中所見聞掇拾到的,提出來談談,姑名「說園」。
園有靜觀、動觀之分,這一點我們在造園之先,首要考慮。何謂靜觀,就是園中予游者多駐足的觀賞點;動觀就是要有較長的游覽線。二者說來,小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庭院專主靜現。大園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前者如蘇州網師園,後者則蘇州拙政園差可似之。人們進入網師園宜坐宜留之建築多,繞池一周,有檻前細數游魚,有亭中待月迎風,而軒外花影移牆,峰巒當窗,宛然如畫,靜中生趣。至於拙政園徑緣池轉,廊引人隨,與「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彷彿,妙在移步換影,這是動觀。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動靜之分,有關園林性質與園林面積大小。象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園,則宜以靜觀為主,即為一例。
中國園林是由建築、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疊山理水要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山與水的關系究竟如何呢?簡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縮小(網師園水池仿虎丘白蓮池,極妙),處理原則悉符畫本。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貫通,全園生動。我曾經用「水隨山轉,山因水活」與「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隨地作低平」來說明山水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從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啟示。明末清初疊山家張南垣主張用平岡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園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們能初步理解這個道理,就不至於離自然太遠,多少能呈現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國園林的樹木栽植,不僅為了綠化,要具有畫意。窗外花樹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間古樹三五,幽篁一叢,乃模擬枯木竹石圖。重姿態,不講品種,和盆栽一樣,能「入畫」。拙政園的楓楊、網師園的古柏,都是一園之勝,左右大局,如果這些饒有畫意的古木去了,一園景色頓減。樹木品種又多有特色,如蘇州留園原多白皮鬆,怡園多松、梅,滄浪亭滿種箬竹,各具風貌。可是近年來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品種搞亂了,各園個性漸少,似要引以為戒。宋人郭熙說得好:「山水以山為血脈,以草為毛發,以煙雲為神采」。草尚如此,何況樹木呢?我總覺得一地方的園林應該有那個地方的植物特色,並且土生土長的樹木存活率大,成長得快,幾年可茂然成林。它與植物園有別,是以觀賞為主,而非以種多斗奇。要能做到「園以景勝,景因園異」,那真是不容易。這當然也包括花卉在內。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國園林是各具風格的。古代園林在這方面下過功夫,雖亭台樓閣,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風花雪月,光景常新。我們民族在欣賞藝術上存乎一種特性,花木重姿態,音樂重旋律。書畫重筆意等,都表現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達到耐看耐聽,經得起細細的推敲,蘊藉有餘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討上,這些似乎對我們有所啟發。
園林景物有仰觀、俯觀之別,在處理上亦應區別對待。樓閣掩映,山石森嚴,曲水灣環,都存乎此理。「小紅橋外小紅亭,小紅亭畔、高柳萬蟬聲。」「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這些詞句不但寫出園景層次,有空間感和聲感,同時高柳、杏梢,又都把人們視線引向仰觀。文學家最敏感,我們造園者應向他們學習。至於「一丘藏曲折,緩步百躋攀」,則又皆留心俯視所致。因此園林建築物的頂,假山的腳,水口,樹梢,都不能草率從事,要著意安排。山際安亭,水邊留礬,是能引人仰觀、俯觀的方法。
我國名勝也好,園林也好,為什麼能這樣勾引無數中外遊人,百看不厭呢?風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還有個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歷史。我曾提過風景區或園林有文物古跡,可豐富其文化內容,使遊人產生更多的興會、聯想,不僅僅是到此一游,吃飯喝水而已。文物與風景區園林相結合,文物賴以保存,園林藉以豐富多采、兩者相輔相成,不矛盾而統一。這樣才能體現出一個有古今文化的社會主義中國園林。
中國園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入尋味立峰是一種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細看才象。九獅山亦然。鴛鴦廳的前後梁架,形式不同,不說不明白,一說才恍然大悟,竟寓鴛鴦之意。奈何今天有許多好心腸的人,惟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裝了人工大魚,熊貓館前站著泥塑熊貓,如做著大廣告,與含蓄兩字背道而馳,失去了中國園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風景。魚要隱現方妙,熊貓館以竹林引勝,漸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過去有些園名,如寒碧山莊(注二)、梅園、網師園,都可顧名思義,園內的特色是白皮鬆、梅、水。盡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亭榭之額真是賞景的說明書。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人臨其境,即無荷風,亦覺風在其中,發人遐思。而對聯文字之雋永,書法之美妙。更令人一唱三嘆,徘徊不已。鎮江焦山頂的別峰庵,為鄭板橋讀書處,小齋三間,一庭花樹,門聯寫著「室雅無須大;花香不在多」。游者見到,頓覺心懷舒暢,親切地感到景物宜人,博得人人稱好,游罷個個傳誦。至於匾額,有磚刻、石刻,聯屏有板對、竹對、板屏、大理石屏,外加石刻書條石,皆少用畫面,比具體的形象來得曲折耐味。其所以不用裝裱的屏聯,因園林建築多敞口,有損紙質,額對露天者用磚石,室內者用竹木,皆因地制宜而安排。住宅之廳堂齋室,懸掛裝裱字畫,可增加內部光線及音響效果,使居者有明朗清靜之感,有與無,情況大不相同。當時宣紙規格、裝裱大小皆有一定,乃根據建築尺度而定。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畫家講畫樹,要無一筆不曲,斯理至當。曲橋、曲徑、曲廊,本來在交通意義上,是由一點到另一點而設置的。園林中兩側都有風景,隨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顧盼有景,信步其間使距程延長,趣味加深。由此可見,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有些曲橋,定要九曲,既不臨水面(園林橋一般要低於兩岸,有凌波之意),生硬屈曲。行橋宛若受刑,其因在於不明此理(上海豫園前九曲橋即壞例)。
造園在選地後,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作為此園之特徵,表達出預想的境界。北京圓明園,我說它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園內景物皆因水而築,招西山入園,終成「萬園之園」。無錫寄暢園為山麓園,景物皆面山而構,納園外山景於預園內。網師園以水為中心。殿春簃一院雖無水,西南角鑿冷泉,貫通全園水脈,有此一眼,絕處逢生,終不脫題。新建東部,設計上既背固有設計原則,且復無水,遂成僵局,是事先對全園未作周密的分析,不加思索而造成的。園之佳者如詩之絕句,詞之小令,皆以少勝多,有不盡之意,寥寥幾句,弦外之音猶繞梁間(大園總有不周之處,正如長歌慢調,難以一氣呵成)。我說園外有園,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內。園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於「時」,花影、樹影、雲影、水影、風聲、水聲、鳥語、花香,無形之景,有形之景,交響成曲。所謂詩情畫意盎然而生,與此有密切關系(參見拙作《建築中的借景問題》)。
萬頃之園難以緊湊,數畝之園難以寬綽。緊湊不覺其大,游無倦意,寬綽不覺局促,覽之有物,故以靜、動觀園,有縮地擴基之妙。而大膽落墨,小心收拾(畫家語),更為要諦,使寬處可容走馬,密處難以藏針(書家語)。故頤和園有煙波浩渺之昆明湖,復有深居山間的諧趣園,於此可悟消息。造園有法而無式。在於人們的巧妙運用其規律。計成所說的「因借(因地制宜,借景)」,就是法。《園冶》一書終未列式。能做到園有大小之分,有靜觀動觀之別,有郊園市園之異等等,各臻其妙,方稱「得體」(體宜)。中國畫的蘭竹看來極簡單,畫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摺子戲,亦復喜看,每個演員演來不同,就是各有獨到之處。造園之理與此理相通。如果定一式使學者死守之,奉為經典,則如畫譜之有「芥子園」。文章之有八股一樣。蘇州網師園是公認為小園極則,所謂「小而精,以少勝多」。其設計原則很簡單,運用了假山與建築相對而互相更換的一個原則(蘇州園林基本上用此法。網師園東部新建反其道,終於未能成功),無旱船、大橋、大山、建築物尺度略小,數量適可而止,亭亭當當,象一個小園格局。反之,獅子林增添了大船,與水面不稱,不倫不類,就是不「得體」。清代汪春田重葺文園有詩:「換卻花籬補石闌,改園更比改詩難;果能字字吟來穩,小有亭台亦耐看。」說得透徹極了,到今天讀起此詩,對造園工作者來說,還是十分親切的。園林中的大小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無大便無小,無小也無大。園林空間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變化,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因此大園包小園,即基此理(大湖包小湖,如西湖三潭印月)。是例極多,幾成為造園的重要處理方法。佳者如拙政園之枇杷園、海棠塢、頤和園之諧趣園等,都能達到很高的藝術效果。如果入門便覺是個大園,內部空曠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入園亦未能游遍全園,故園林不起游興是失敗的。如果景物有特點,委宛多姿,游之不足,下次再來。風景區也好,園林也好,不要使人一次游盡,留待多次,有何不好呢?我很惋惜很多名勝地點,為了擴大空間,更希望一覽無余,甚至於希望能一日游或半日游,一次觀完,下次莫來,將許多古名勝園林的圍牆拆去,大是大了,得到的是空,西湖平湖秋月、西泠印社都有這樣的後果。西泠飯店造了高層,葛嶺矮小了一半。揚州瘦西湖妙在瘦字,今後不準備在其旁建造高層建築,是有遠見的。本來瘦西湖風景區是一個私家園林群(揚州城內的花園巷,同為私家園林群,一用水路交通,一用陸上交通),其妙在各園依水而築,獨立成園,既分又合,隔院樓台,紅杏出牆,歷歷倒影,宛若圖畫。雖瘦而不覺寒酸,反窈窕多姿。今天感到美中不足的,似覺不夠緊湊,主要建築物少一些,分隔不夠。在以後的修建中,這個原來瘦西湖的特徵,還應該保留下來。拙政園將東園與之合並,大則大矣,原來部分益現局促,而東園遼闊,遊人無興,幾成為過道。分之兩利,合之兩傷。
本來中國木構建築,在體形上有其個性與局限性,殿是殿,廳是廳,亭是亭,各具體例,皆有一定的尺度,不能超越,畫虎不成反類犬,放大縮小各有范疇。平面使用不夠,可幾個建築相連,如清真寺禮拜殿用勾連搭的方法相連,或幾座建築綴以廊廡。成為一組。拙政園東部將亭子放大了,既非閣,又不象亭,人們看不慣,有很多意見。相反,瘦西湖五亭橋與白塔是模仿北京北海大橋、五龍亭及白塔,因為地位不夠大,將橋與亭合為一體,形成五亭橋,白塔體形亦相應縮小,這樣與湖面相稱了,形成了瘦西湖的特徵,不能不稱佳構,如果不加分析,難以辨出它是一個北海景物的縮影,做得十分「得體」。
遠山無腳,遠樹無根,遠舟無身(只見帆),這是畫理,亦造園之理。園林的每個觀賞點,看來皆一幅幅不同的畫,要深遠而有層次。「常倚曲闌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如能懂得這些道理,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等等,見其片斷,不逞全形,圖外有畫,咫尺千里,餘味無窮。再具體點說:建亭須略低山巔,植樹不宜峰尖,山露腳而不露頂,露頂而不露腳,大樹見梢不見根,見根不見梢之類。但是運用上卻細致而費推敲,小至一樹的修剪,片石的移動,都要影響風景的構圖。真是一枝之差,全園敗景。拙政園玉蘭堂後的古樹枯死,今雖補植,終失舊貌。留園曲溪樓前有同樣的遭遇。至此深深體會到,造園困難,管園亦不易,一個好的園林管理者,他不但要考查園的歷史,更應知道園的藝術特徵,等於一個優秀的護士對病人作周密細致的了解。尤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不能魯莽從事,非經文物主管單位同意,須照原樣修復,不得擅自更改,否則不但破壞園林風格,且有損文物,關繫到黨的文物政策問題。郊園多野趣,宅園貴清新。野趣接近自然,清新不落常套。無錫蠡園為庸俗無野趣之例,網師園屬清新典範。前者雖大,好評無多;後者雖小,贊辭不已。至此可證園不在大而在精,方稱藝術上品。此點不僅在風格上有軒輊,就是細至裝修陳設皆有異同。園林裝修同樣強調因地制宜,敞口建築重線條輪廓,玲瓏出之,不用精細的掛落裝修,因易損傷:傢具以石凳、石桌、磚面桌之類,以古樸為主。廳堂軒齋有門窗者,則配精細的裝修。其傢具亦為紅木、紫檀、楠木、花梨所制,配套陳設,夏用藤棚椅面,冬加椅披椅墊,以應不同季節的需要。但亦須根據建築物的華麗與雅素,分別作不同的處理。華麗者用紅木、紫檀,雅素者用楠木、花梨:其雕刻之繁簡亦同樣對待。傢具俗稱「屋肚腸」,其重要可知,園缺傢具,即胸無點墨。水平高下自在其中。過去網師園的傢具陳設下過大功夫,確實做到相當高的水平,使游者更全面地領會我國園林藝術。古代園林張燈夜遊是一件大事,屢見詩文,但張燈是盛會,許多名貴之燈是臨時懸掛的,張後即移藏,非永久固定於一地。燈也是園林一部分,其品類與懸掛亦如屏聯一樣,皆有定格,大小形式各具特徵。現在有些園林為了適應夜遊,都裝上電燈,往往破壞園林風格,正如宜興善卷洞一樣,五色繽紛,宛或餐廳,幾不知其為洞穴,要還我自然。蘇州獅子林在亭的戧角頭裝燈,甚是觸目。對古代建築也好,園林也好,名勝也好,應該審慎一些,不協調的東西少強加於它。我以為照明燈應隱,裝飾燈宜顯,形式要與建築協調。至於裝掛地位,敞口建築與封閉建築有別。有些燈玲瓏精巧不適用於空廊者,掛上去隨風搖曳,有如塔鈴,燈且易損,不可妄掛,而電線電桿更應注意,既有害園景,且阻視線,對拍照人來說,真是有苦說不出。凡茲瑣瑣,雖多陳音俗套,難免絮聒之譏,似無關大局,然精益求精,繁榮文化,愚者之得,聊資參考!
Ⅱ 園林綠化中那些植物不能種一起
園林綠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園林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喬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發揮它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園林植物配置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園林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它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築、園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植物種類的選擇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園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態和形態特徵。它們的干、葉、花、果的姿態、大小、形狀、質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們(主要指樹木)在幼年、壯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觀也頗有差異。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長,充分發揮其觀賞特性。選擇園林植物要以鄉土樹種為主,以保證園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長發育條件,並反映出各個地區的植物風格。同時也不能忽視優良品種的引種馴化工作。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嶺崗阜上和河湖溪澗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組成和自然景觀,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藝術創作源泉。中國古典園林和較大的公園、風景區中,植物配置通常採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區、特別是主體建築物附近和主幹道路旁側也採用規則式。園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和群值等幾種。孤植主要顯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對孤植樹木的要求是:姿態優美,色彩鮮明,體形略大,壽命長而有特色。周圍配置其它樹木,應保持合適的觀賞距離。在珍貴的古樹名木周圍,不可栽植其它喬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獨特風姿。用於庇蔭和孤植樹木,要求樹冠寬大,枝葉濃密,葉片大,病蟲害少,以圓球形、傘形樹冠為好。對植即對稱地種植大致相等數量的樹木,多應用於園門,建築物入口,廣場或橋頭的兩旁。在自然式種植中,則不要求絕對對稱,對植時也應保持形態的均衡。列植也稱帶植,是成行成帶栽植樹木,多應用於街道、公路的兩旁,或規則式廣場的周圍。如用作園林景物的背景或隔離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樹屏。叢植三株以上不同樹種的組合,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藝術構圖規律,務求既能表現植物的群體美,也能看出樹種的個體美。群植相同樹種的群體組合,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美為主,具有"成林"之趣。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在園林空間中,無論是以植物為主景,或植物與其它園林要素共同構成主景,在植物種類的選擇,數量的確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採取上都應強調主體,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現園林空間景觀的特色和風格。對比和襯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徵,運用高低、姿態、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的對比手法,表現一定的藝術構思,襯托出美的植物景觀。在樹叢組合時,要注意相互間的協調,不宜將形態姿色差異很大的樹種組合在一起。動勢和均衡各種植物姿態不同,有的比較規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種動勢,如松樹、榆樹、合歡。配置時,要講求植物相互之間或植物與環境中其它要素之間的和諧協調;同時還要考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和季節的變化,不要因此產生不平衡的狀況。起伏和韻律道路兩旁和狹長形地帶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縱向的立體輪廓線和空間變換,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產生節奏韻律,避免布局呆板。層次和背景為克服景觀的單調,宜以喬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進行多層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間分層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觀豐富多彩。背景樹一般宜高於前景樹,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綠色屏障,色調宜深,或與前景有較大的色調和色度上的差異,以加強襯托效果。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葉、花、果色彩十分豐富。可運用單色表現、多色配合、對比色處理以及色調和色度逐層過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實現園林景物色彩構圖。將葉色、花色進行分級,有助於組織優美的植物色彩構圖。要體現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個植物空間內,一般以體現一季或兩季的季相,效果較為明顯。因為樹木的花期或色葉變化期,一般只能持續一、二個月,往往會出現偏枯偏榮的現象。所以,需要採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層配置,以延長花期;或將不同花期的花木和顯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別是宿根花卉)彌補木本花卉花期較短的缺陷等方法。大型的園林和風景區,往往表現一季的特色,給遊人以強烈的季候感。中國人有某時某地觀賞某花的傳統,如"靈峰探梅"、"西山紅葉"等時令美景很受歡迎。在小型園林里,也有櫻花林、玉蘭林等配置方式,產生具有時令特色的藝術效果。園林植物空間園林中以植物為主體,經過藝術布局,組成適應園林功能要求和優美植物景觀的空間環境。設計園林植物空間的創作是根據地形、地貌條件,利用植物進行空間劃分,創造出某一景觀或特殊的環境氣氛。這種創作同其它藝術創作一樣,"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構圖上的林椽線和在立面構圖上的林冠線的設計,是實現園林立意的必要手段。相同面積的地段經過林緣線設計,可以劃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間;或在大空間中劃分小空間,或組織透景線,增加空間的景深。經過林冠線設計,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立體輪廓線;在林冠線起伏不大的樹叢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樹,可以起到標志和導游的作用。同時,由於樹木分枝點有高有低,在林冠線設計中,也可根據人體的高度,創造開敞或封閉的植物空間。經過設計的植物空間,通常都有主景,而且大多以觀賞價值高的喬木或灌木為主景。以喬木作主景時,一般為孤植、叢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時,一般為群植或叢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壇與建築物、山石結合為主景的。植物空間里,以草皮鋪地,可統一整個空間的色調。在局部地區或樹下,可鋪植耐蔭的地被植物。植物空間邊緣的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間,曲折有致,高低錯落,色調相宜。常綠樹與落葉樹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觀。當需要形成安靜、封閉的空間時,則以常綠的喬木和灌木作多層配置,緊密栽植,起隔離作用。面積較大的植物空間,為了增添植物情趣,可適當設置各類園林小品。如在地形略有起伏的草坪上,半埋石塊或立一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在色彩平淡的季節,可擺設盆花,構成各種圖紋等。實例中國杭州花港觀魚公園中的一個園林植物空間,面積2150平方米,地形呈東南向傾斜,四周以樹木圍成封閉的空間。主景為自由栽植的五株合歡樹,位於空間的最高處。主景樹對面坡下為九株懸鈴木,懸鈴木背後為一片柏木林。空間南部為櫻花,北部為各色春花灌木。合歡樹的西側為一片三角楓樹林。春天,南有櫻花、北有各色春花灌木遙相開放;夏天,在四周一片碧綠的樹叢中,紅花盈盈的主景合歡樹,格外鮮艷奪目;深秋,合歡樹葉落,三角楓林的紅葉和懸鈴木的黃葉,東西遙相輝映;冬季,在一片青翠的柏木林前,襯托出九株白綠色的懸鈴木樹干,不顯凋零。精心設計的植物配置,使這個空間出現了四季景觀都很優美的效果。景和植物配置分述如下:水景植物配置園林中的各種水體如湖泊、河川、池泉、溪澗、港汊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體生態環境要求,水景創造要注意堤和島劃分水面和增加景深的作用。水邊植物宜選用耐水喜濕、姿態優美、色澤鮮明的喬木和灌木,或構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結合裝飾駁岸。要選用花木或色葉木以豐富水景。在較大的水體旁種高大喬木時,要注意林冠線的起伏和透景線的開辟。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擴大空間感,將遠山、近樹、建築物等組成一幅"水中畫"。路旁植物配置要注意創造不同的園路景觀,如山道、竹徑、花徑、野趣之路等。在自然式園路中,應打破一般行道樹的栽植格局,兩側不一定栽植同一樹種,但必須取得均衡效果。株行距應與路旁景物結合,留出透景線,為"步移景異"創造條件。路口可種植色彩鮮明的孤植樹或樹叢,或作對景,或作標志,起導游作用。在次要園路或小路路面,可鑲嵌草皮,豐富園路景觀。規則式的園路,亦宜有二至三種喬木或灌木相間搭配,形成起伏節奏感。建築物旁的植物配置首先要符合建築物的性質和所要表現的主題。如在杭州"平湖秋月"碑亭旁,栽植一株樹冠如蓋的較大的秋色樹;"聞木樨香軒"旁,以桂花樹環繞等。其次,要使建築物與周圍環境協調。如建築物體量過大,建築形式呆板,或位置不當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擋或彌補。再次,要加強建築物的基礎種植,牆基種花草或灌木,使建築物與地面之間有一個過渡空間,或起穩定基礎的作用。屋角點綴一株花木,可克服建築物外形單調的感覺。牆面可配植攀緣植物,雕像旁宜密植有適當高度的常綠樹作背景。坐椅旁宜種庇蔭的、有香味的花木等。假山石旁植物配置假山一般以表現石的形態、質地為主,不宜過多地配置植物。有時可在石旁配置一二株小喬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時,可種攀緣植物。半埋於地面的石塊旁,則常常以書帶草或低矮花卉相配。溪澗旁石塊,常植以各類水草,以助自然之趣。中國古代園林的植物配置中國古代園林植物配置的記載,最早見於宋代的有關花譜、藝花一類書籍,明代的《群芳譜》、《園冶》、《長物志》中均已論及,清代的《廣群芳譜》、《花鏡》中有較詳細的說明。從這些文字記述和保留至今的園林、古樹名木來看,中國古代園林植物配置有如下特點:對園林植物題材的認識比較深刻,能得乎性情,從植物的生態習性、外部形態深入到植物的內在性格,加以"擬人化",因而有"梅花清標韻高,竹子節格剛直,蘭花幽谷品逸,菊花操介清逸"之說,喻為"四君子"。或將松、竹、梅配置在一起,稱為"歲寒三友"。或以牡丹比喻富貴,紫薇比喻和睦等。往往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和表現形態,賦予一種人格化的比擬。因此,在園林中著重欣賞植物的個體美,以孤植方式多,且極少修剪。師法自然,模擬大自然植物景觀入園。即使是在面積很小的園林中,也模擬"三五成林",創造"咫尺山林"的意境。甚至按照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描述,在園林中創造"武陵春色";或者把田園風光搬進園林,設置"稻香村"等。喜好集中種植某一種具有特色,或為群眾所喜愛的植物,成為專類花園。如西漢上林苑中的扶荔宮,宋代洛陽的牡丹園,明清時代園林中的枇杷園、竹園、梨香院、芭蕉塢等。這種形式一直流傳到現在。植物同園林其它要素緊密結合配置,無論山石、水體、園路和建築物,都以植物襯托,甚至以植物命名,如萬松嶺、櫻桃溝、桃花溪、海棠塢、梅影坡、芙蓉石等,加強了景點的植物氣氛。以植物命名的建築物如藕香榭、玉蘭堂、萬菊亭、十八曼陀羅館等,建築物是固定不變的,而植物是隨季節、年代變化的,這就加強了園林景物中靜與動的對比。中國古代園林以景取勝,而景名中以植物命名者甚多。如萬壑松風、梨花伴月、桐剪秋風、梧竹幽居、羅崗香雪等,極其普遍,充分反映出中國古代"以詩情畫意寫入園林"的特色。在漫長的園林建設史中,形成了中國園林植物配置的程序,如栽梅繞屋、堤彎宜柳、槐蔭當庭、移竹當窗、懸葛垂蘿等,都反映出中國園林植物配置的特有風格。外國園林植物配置外國園林植物配置同中國古代園林植物配置迥然不同。西歐西歐具有代表性的法國園林和義大利園林中的植物配置,多為規則式,或將植物修剪成幾何圖形。16世紀義大利園林樹木多以常綠樹為主,沿著園路和園牆密植,並修剪成綠廊或綠牆,台地上還布滿以黃楊或柏樹修剪成一方塊一方塊的綠色植壇。18世紀以後的英國,出現以開闊的草地、自然栽植的樹叢、蜿蜒的小徑為特徵的英國自然風景園。現代西歐各國,由於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又受城市生態的要求和影響,植物配置趨向於自然,並注意植物對環境保護的作用。在植物選擇上考慮經濟效益和重視植物配置的視覺藝術效果。日本日本庭園的植物配置多採用自然式,但也注意修剪植物。樹種選擇以常綠樹為多。尤其是松樹,常常被修剪成一定形狀,形成日本特有的風格,還創造了一種樹木整形修剪的方法——"刈";同時,比較重視秋色樹種的配置,如成片栽植槭樹林等。樹叢的配置,往往採用三對一、二對一、五對一等方式,使遊人從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整個樹叢的每株樹木。在房屋旁,常種大葉的棕櫚科植物和芭蕉等,以獲得"聽雨聲"的園林意境。在瀑布的瀧口常常配置若干喬木或灌木,把瀑布的一部分遮擋住,增加深度感。庭園中的地面也常以細草、小竹、蔓類、羊齒類、蘚苔類等植物覆被。蘇聯蘇聯園林比較重視植物配置,蘇聯園林學家首先將園林植物按其觀賞特性進行分類分級,如將冠形分為橢圓形、卵形、球形、圓錐形、寶塔形、傘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種;綠色的葉子按色度分為青綠、黃綠、灰綠三種;將花形花序分為六類。配置植物時,從平面、立體、色彩、樹叢疏密度等方面考慮到植物的藝術構圖和風格。同時,還從林學的角度注意配置的喬、灌木比例,針、闊葉樹比例,樹木密度和樹種比例等,形成園林植物配置理論。
(轉自「園林學習網」 http://bbs.ylstudy.com/thread-16922-1-1.html)
Ⅲ 春天的花詩句
描寫春天裡的花的詩句有: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Ⅳ 常州森林公園門票多少
常州森林公園門票免費,公園常年免費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08:00-18:00)。
新龍國家生態森林公園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公園以「林」為主體,分為三大區域:東部休閑密林區、西部原始森林區、核心秀水山林區。東部休閑密林區主要有三個特色板塊:燒烤樂園、足球公園與反恐宣傳培訓基地。西區主要包含:果蔬採摘、特色露營以及中水示範區。核心秀水山林區位於整個生態林的中間位置,劃分為「一寺、二湖、三山、四島、五園」。
新龍生態林共規劃建設三大區域:東部休閑密林區、核心秀水山林區、西部原始森林區。
新龍生態林東區主要是以針闊混交林為主,佔地面積約1800畝,並大量種植了松杉類植物,這些植物所釋放的負氧離子對人體起到養生保健的功效。在充分利用現狀地形肌理的前提下,東區巧妙的結合了林間道路獨特的趣味性,打造成足球場、籃球場等以運動為主題的休閑區域,並利用生態林獨有的天然森林浴場,為市民提供運動健身的好去處。西區主要是以色葉林為主,佔地面積約2600畝,種植了銀杏、雞爪槭、楓香等色葉植物,力圖打造出華東地區最大的色葉觀賞基地,而且在西區里還將規劃有森林露營區(玉龍路至薛冶路)、蔬果採摘區(龍江路至玉龍路)和中水示範區(薛冶路至春江路),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林區體驗。
新龍生態林核心區位於整個生態林的中心位置,佔地面積約2200畝,東臨長江路,西跨龍江路。我們將規劃為「二湖、三山、四島、五園」,四島分別是:海棠塢、荷花島、桂花島和梅花島,四季美景,盡收島內,五園為:伊甸園、和風園、牡丹園、秀草園和沉香園,在規劃建設特色園區的同時通過融入常州植物園的理念,打造成為植物科普生態休閑地,並在後期營造觀花和大型民間特色節慶活動,推廣生態理念,鼓勵市民參與生態科普和休閑活動。
Ⅳ 江南百景圖蘇州雕像位置
蘇州府有七座雕像,分別是文星狸、美仁狸、海涌狸、分水狸、通貴狸、白公狸回、彩雲狸答,查找方法如下:
1、首先在蘇州府的桐芳塢內,可以修復第一座雕像文星狸,該雕像可以祝福民宅、水井建築,增加50%的產量,如下圖所示。
Ⅵ 古詩開東是細雨的有什麼
開頭為細雨的古詩:
細雨還成大雨聲《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細雨初來剌水紋《出真陽峽十首》
細雨沾荷散玉塵《觀荷上雨》
細雨無聲忽有聲《過八尺遇雨三首》
細雨初如弄隙塵《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
細雨初憐濕翠裳《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海棠塢》
細雨梅花只做愁《甲申上元前聞家君不快,西歸見梅有感二首》
細雨千絲不成點《清明雨寒八首》
細雨澹無質《秋雨蚤作有嘆》
細雨先供客子愁《石灣雨作,得鞏帥釆若書,約觀燈》
細雨騎驢入劍門《劍門道中遇微雨》
細雨佩壺尋廢寺《病中簡仲彌性唐克明蘇訓直》
細雨霏霏怯倚闌《初見石榴花》
細雨吞平野《春雨》
細雨霏霏度野塘《春雨》
細雨闇村墟《督下麥雨中夜歸》
細雨壓輕埃《感舊》
細雨濕鶯衣《明日復欲出遊而雨再用前韻》
細雨春蕪上林苑《書憤》
細雨暗孤篷《題傳神》
細雨魚兒出《水檻遣心》
細雨更移橙《遣意二首》
細雨何孤白帝城《崔評事弟許相迎不到應慮老夫見泥雨…必愆佳》
細雨荷鋤立《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五首》
細雨泣秋風《南鄉子·細雨泣秋風》
細雨籠庭竹《鵲踏枝·芳草滿園花滿目》
細雨霏微《採桑子·亭前春逐紅英盡》
細雨霏霏梨花白《清平樂·春愁南陌》
細雨曲池濱《曲池(一作江)作》
細雨和風滿渭川《登咸陽縣樓望雨》
細雨曉鶯春晚《定西番·細雨曉鶯春晚》
細雨雙燕《蕃女怨·磧南沙上驚雁起》
細雨雙燕《蕃女怨·萬枝香雪開已遍》
細雨如煙碧草春《題李處士幽居》
細雨無妨燭《偶題》
細雨濛濛入絳紗《春日雨(一作細雨)》
細雨聲中停去馬《西岩》
細雨蒙蒙《採桑子·相逢未幾還相別》
細雨輕寒今夜短《鳳孤飛·一曲畫樓鍾動》
細雨消塵雲未散《玉樓春》
細雨垂楊系畫船《橫塘》
細雨鳴鳩過盡花《二月二十七日病後始能扶頭》
細雨茸茸濕楝花《天平山中(予家赤山,相去不五里許)》
細雨鶯啼梅子綠《喜客來》
細雨重陰也看來《西省海棠(有序)》
細雨黃昏淚如洗《湘陰廟梨花(有序)》
細雨微添石眼泉《寓江寧村居病起寫懷(十首)》
細雨短莎寒似臘《春日白門寫懷用高季迪韻(五首)》
細雨香融紫陌泥《浦口逢春憶禁苑舊游》
Ⅶ 拙政園採用了哪些構景手法
拙政園採用的構景手法有:亭台樓閣軒榭、以水構景、花木配置、假山池沼。
1、妙在得景:園林建築布局不象宮殿、寺廟和一般住房那樣呈軸線對稱型式,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環境,建築位置要取最好的視線和觀景點,以得體為原則。園林的最大功能是觀賞。實現觀賞就要造景,而造景者又是具體的人。所以構園重在構字,深在思致,妙在情趣,要在能悟。
2、重在曲折:園林建築的空間處理不同於一般封閉方正的布局形式,盡量避免對稱,要求有曲折變化。如曲徑、曲橋、曲廊等,設計時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園林中兩側都有風景,隨直曲折一下,使游者左右顧盼有景,信步其間使距離延長,趣意加深。由此可見,曲本直升,重在曲折有度。根據這一原理,園林中之路,也宜曲不宜直,小徑多於主道,則景幽而客散,使之有景可尋,有泉可聽,有石可留,吟想其間,所謂「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山須登,可小立顧盼,故古時多採用磴道。
3、貴在自然:園林之美,貴在自然,自然者存真而已。建築物起「點景」作用,可謂錦上添花,但花終不能壓錦也。基於這一要求,園林疊山理水應盡量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我國古代許多疊山家從來主張園林山水接近自然,園林建築也要與自然環境協調。如明末清初張南恆所主張的平崗小坡、陵阜陂阪等。
4、法在借景:城市園林要素表達出預想的境界,辦法就在於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尋覓借景。
5、奇在隔景:園林要借景,也要隔景。特別是市園。經常出現一端要「借」,而另一端要「隔」的局面。借者是招美景於園內;隔者是屏谷丑於園外。合分本相對而言,亦相輔而成,不隔其俗,難引其雅,不掩其丑,何逞其美。造景中往往有能觀一面者,有能觀兩面者,在乎選擇得宜。
Ⅷ 楊萬里的詩有哪些
楊萬里的詩
1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4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5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6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7 新柳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8 秋涼晚步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9 桑茶坑道中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10 曉行望雲山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12 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綉堆。
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
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
竹邊台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先生。
13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14 憫農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15 泊平江百花洲
吳中好處是蘇州,卻為王程得勝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楊柳都相識,眼底雲山苦見留。
莫怨孤舟無定處,此身自是一孤舟。
16.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海棠塢
細雨初憐濕翠裳,新晴特地試紅妝。
無人會得東風意,春色都將付海棠。
17 傷春
准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8 憶秦娥(初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歸了。春歸了。落梅如雪,野桃紅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只圖爛醉花前倒。花前倒。兒扶歸去,醒來窗曉。
19 桂源鋪
萬山不許一溪奔,欄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20 舟過謝潭三首·其三
碧酒時傾一兩杯,船門才閉又還開。
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
21 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四首
山思江情不負伊,雨姿晴態總成奇。
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
22 暮熱游荷池上五首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23 南溪弄水,回望山園梅花
梅從山上過溪來,近愛清溪遠愛梅。
溪水聲聲留我住,梅花朵朵喚人回。
24 檜逕曉步二首
雨歇林間涼自生,風穿逕里曉逾清。
意行偶到無人處,驚起山禽我亦驚。
25 入常山界二首
昨日愁霖今喜晴,好山夾路玉亭亭。
一峰忽被雲偷去,留得崢嶸半截青。
26 明發房溪二首
山路婷婷小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多情也恨無人賞,故遣低枝拂面來。
27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二首
雪與新春作伴回,搗霜為片雹為埃。
只愁雪虛梅無奈,不道梅花領雪來。
28 夜泊平望終夕不寐三首
一生行路便多愁,落得星星雨鬢秋。
數盡歸程到家了,此身猶未出蘇州。
29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二首
病眼逢書不敢開,春泥謝容亦無來。
更無短計銷長日,且繞欄干一百回。
不關老去願春遲,只恨春歸我未歸。
最是楊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