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浮雕荷花
A. 浮雕上的圖案代表什麼意思求詳解
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花鳥魚裝飾圖案,沒有具體的意思指向,非要說點的話:無非是些花開富貴,欣欣向榮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願,如果是有人物的,就要另一翻說辭了。非專業,僅供參考。
B. 石牌坊石雕牌坊上都雕刻什麼石雕動物
石牌坊石雕牌坊上常見雕刻的動物有:
龍鳳:如果你看到哪個牌坊上刻有龍鳳,那一定與皇家有著密切的聯系。因為龍乃百獸之尊,是封建社會中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的象徵;鳳乃百鳥之首,封建社會中常用來作為高貴的皇後的象徵。
蝙蝠:因"蝠"字與"福"字諧音,因而成為好運氣和幸福的象徵,人們常常以五隻蝙蝠組成圖案雕繪在牌坊上,以象徵長壽、健康、富裕、平安、人丁興旺及子孫滿堂等五種天賜之福。
鹿:與"祿"字諧音,常被用作牌坊雕繪的圖案,以象徵陞官晉爵、高官厚祿。
魚:與"余"諧音,常與水塘、荷蓮一起組成圖案被雕繪在牌坊上,以象徵金玉(魚)滿堂或連(蓮)年有餘;同時,鯉魚跳龍門又是讀書人金榜題名、榮登仕途的代名詞,因此,鯉魚騰浪也常被用於雕繪牌坊的圖案,以象徵科舉及第、金榜題名。
松、鶴、龜、麒麟、荷花、荷葉、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徵意義的動物、花卉和器物也常被刻繪在牌坊上,表達長壽、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豐富內涵。
C. 荷花上面有三條魚這個石雕叫什麼名字
荷花池
D. 客廳掛壁飾荷花浮雕,風水上有什麼注意的
關於物件的風水作用和意義。家中擺什麼物品旺風水、怎麼樣擺旺風水、擺什麼位置旺風水的問題?不論是擺、掛、敬何種物品,不論擺、掛、敬在什麼地方,以下的內容忠告人們,認識清楚了,看透徹了,想明白了,擺、掛、敬什麼都好,在任何位置,只要不妨礙正常活動,安全有保證,禮拜神佛的地方要清靜,都會旺風水,否則什麼都不是,如同廢品收購站,物品堆砌庫。物品擺放和其它「藝術性趣」物品,如養魚、種花;只要安全,不妨礙正常活動,便於觀賞,便於管理,便於擺放,家中什麼地方都是可以利用擺放的地方。是一種樂趣培養,指望作為風水應用的物品直接就有好的風水效應,是不可能的。但好的情趣,對人的身心健康有益是實。身心愉快,某種「靈感」來快,這種靈感正確,就有可能帶來財富也是事實。這也就是作為風水物品能起到崔財作用的結論。總之,風水效果最終還是要靠發揮人的潛能和靈動才能實現。
卧牛擺放在風水中的作用?————回答是:所有擺設物件、假山造型、字畫、標本、雕刻、裝表、裝飾、養魚、養龜、種花、種樹、敬奉的神聖、佛像,視同卧牛,風水效應義理相同。卧牛擺放在風水中有作用嗎?回答是:沒有。卧牛擺放在風水中真的沒有作用嗎?回答是:不一定。那麼卧牛擺放在風水中的作用到底在那裡?本人的回答如下:卧牛擺放還是卧牛擺放,卧牛擺放的作用在於欣賞和賞識,不能為賞而賞,為識而識,是要在欣賞和賞識中得到人生真諦和人生感悟。一、欣賞和賞識過程是培養和鍛煉一個人的品性過程,心賞和賞識的含義,貴在能培養一個人持久、經常、衡定、感悟、象徵的心性,剋制一個人的性急、焦燥、狂妄、麻痹、懶散的心性,這是一個人為人、處世、行事的真諦,也是欣賞和賞識的真學問。二、欣賞和賞識不在於物品有何種效果,而在於你的心中要有感悟,通過欣賞和賞識心中疑聚出人生真理,否則欣賞和賞識的物品再好、心愛的作用再大,心中無感悟,也失去欣賞和賞識的真實意義。只有你心中有感悟、有啟迪、有思想、萌生的是未來世界的新創意,才會因欣賞和賞識而成功,這就是欣賞和賞識的真實意義。否則,金山銀山照樣可歸於消失,真正的價值,有時起源於一種思想觀念的萌發和更新。這才是欣賞和賞識物品能助人轉運、能鎮宅驅邪、具有珍寶效應和風水效應的真實含義。
關於神佛,也要有正確的思維,敬奉神佛是要敬重神佛的內在精神,只有心中有神佛精神,視為楷模,禮佛才有意義。如當你遇到困難時,你心中楷模的神佛會告訴你,黑暗前面就是光明,當你遇到沖突不愉快事項時,你心中榜樣的神佛會警視你,冷靜良善是福音,如此等等,除去心中惡魔,世間永存光明,這些也許就是神佛的意義。如果對神佛的精神境界一點也不理解,只是為供佛而供佛,為供神而供神,或者一概否定,那就是迷信。什麼叫迷信,無知而又盲從,不理解而又祟拜,不懂而一概否定就是「迷信」。
客廳落地擺件工藝品,有哪些風水禁忌誰知道?——落地擺件工藝品擺放,以不擁擠逼壓,阻擋視線,妨礙人的正常活動為宜。不宜擺放有毒、有害、尖刺物品。
新房放置什麼能測出房屋風水好?——心中喜愛的物品一定風水好。有緣才喜愛,才會風水好;不可能使人反感的物品還會帶來好風水。
辦公室風水之鐵樹適合放辦公室嗎?——太大;不能襯托主題,喧賓奪主,失去意義。
為什麼要在庭院中設置假山?——現在是:「無事滿山爬,無車不辦事」要問為什麼?有回答:無車身份不明,有車身份的像征。為什麼要在庭院中設置假山?有點像無車不辦事,追求虛假的闊富;類似於葉公好龍。
大門兩旁各放一隻鹿有什麼講究?——喜歡動物造型藝術在大門口陳設,放獅、虎、瑞獸會引起質疑,鹿,善良動物,能被人們接受,不會引起鄰里質疑。是一家有頭腦、勤思考人家的表現。
鐵錨作為景觀風水上看好不好?——有象徵意義,如正面解讀,可以認為是:穩健、沉穩、剛勁、不漂盪、不虛浮。關健在於對鐵錨的正確理解。
E. 人民英雄紀念碑石塊浮雕的歷史背景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的南北中軸線上。它庄嚴宏偉的雄姿,具有我國獨特的民族風格。在廣場中與天安門、正陽門形成一個和諧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築群。人民英雄紀念碑呈方形,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分台座、須彌座和碑身三部分,總高37.94米。台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桿,四面均有台階。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上層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鐫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組成的八個花環。下層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著八幅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的浮雕兩側,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題的裝飾性浮雕。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浮雕鐫刻著170多個人物形象,生動而概括地表現出中國人民100多年來,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28年來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斗爭史實。
碑身是一塊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達60多噸的大石。碑身正面(北面)鐫刻毛澤東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此碑文中的「三年以來」是指解放戰爭;「三十年以來」是指自1919年五四運動起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到1949年新中國建國;而1840年則是中國受侵略的開始,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從此彌漫著滾滾硝煙,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這三個時間段中,都有中國愛國志士的不屈抗爭! 碑身兩側裝飾著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徵人民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整座紀念碑用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肅穆庄嚴,雄偉壯觀。
碑心石
紀念碑的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塊大石料,稱得上是中國建築史上少有的完整的花崗岩,重達百噸,采自青島浮山大金頂一帶。采運工作歷時七個半月,於1953年4月1日動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運抵天安門廣場工地。7116名工人直接參加了這項工作,開採用打槽辦法,運輸用滾木及推土機牽引滾移。 1953年7月開采出大石料荒料尺寸:長15.3米,寬3.55米,厚2.1米,重300噸。經過第一次加工,將石料上面做平,重量減為280噸。10日大石料由開采地運至山場(半山腰平坦處)行走60米。次日下午石料放下山。經轉向、翻身、第二次加工後,石料長14.7米,寬2.92米,中間厚1.0米,兩邊厚0.8米,重量為102噸。 8月19日,大石料由山場起運,經過4個村莊、一個山嶺、十餘處橋梁及交通最繁華的市內街道,行程15公里,9月27日安全到達車站(空軍油庫)。9月28日,在青島車站,採用鐵道滑動方式,將大石料裝上東北電業管理局豐滿發電廠90噸車皮。根據鐵道部規定,該車載重為100噸,因此又對大石料進行了第三次加工,將石料中間厚度改為87厘米,兩端厚度改為79厘米,重量為94噸,連同束車設備與墊木共重100噸。以直線20公里/小時,彎道及進站10公里/小時的行車速度開向北京,10月13日抵達北京前門西站,一路平安。三個夜晚之後,碑心石奇跡般地出現在天安門廣場工地。
F. 人民英雄紀念碑下有幾個浮雕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天安門廣場的南部。根據1949 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 決議興建。同日下午舉行奠基典禮。1952年8月1日正 式動工興建,1958年4月建成,同年5月1日揭幕。 紀念碑正面向著天安門。碎石重60噸、高14.7米, 上面雕刻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鎦金 大字。 碑身背面是毛澤東撰、周恩來書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 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 由此上溯到一干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 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 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紀念碑用17000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碑身為紫 灰色的花崗石,浮雕和欄桿為漢白玉,兩層月檯面鋪著 青色花崗石,周圍的甬路為橙黃蓊花崗石。石料來自北 京房山和山東泰安,其中碑心石出自青島浮山。碑基占 地3000平方米,高達37.94米,比天安門高4.24米。從 地面開始有雙重月台,底層是海棠形。承托碑身的是大 小兩層須彌座。碑身四周圍繞著雙層漢白玉欄桿,碑身 東西兩側上部刻著以紅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裝飾花 紋。小碑座的四周,刻著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組成的8 個大花圈。碑頂為上有卷雲下有重幔的小廡殿頂,綠頂 式碑帽,碑身成方形。有8幅漢白玉浮雕,鑲嵌在大碑座 四周。從東面起,浮雕的主題按著歷史順序排列,分別 為:「焚燒鴉片」、「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 「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 江」。在「勝利渡長江」兩旁,另有兩幅裝飾性浮雕,主題 為:「支援前線」、「歡迎人民解放軍」。浮雕每塊高2米, 十塊合在一起長達40.68米,共有170個人物,概括地 表現了中國100多年來的革命歷史。
G. 人民英雄紀念碑小碑座四周雕刻的牡丹花 荷花 菊花有何象徵意義
牡丹花視為富麗繁榮(高貴)的象徵。荷花是純潔的象徵。菊花以其傲霜和耐寒的品格贏得了美譽。因此,小碑座雕刻著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組成的8個大花圈,象徵著品質高貴、純潔和堅忍。表示全國人民對英雄們的永遠懷念和敬仰之情。
出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文。這是周定舫寫的一篇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說明文,選自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報》,有改動。被選入《北京在前進》一書中。
文章寫作背景:
在我國舉行開國大典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於1949年9月30日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當天下午6時,毛主席率領全體政協代表在天安門前廣場上舉行了建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隨後,以毛主席為首的政協各單位首席代表一一執杴,奠下紀念碑的基石。當時,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向全國各建築設計單位、大專院校建築系,發出征選紀念碑各種形式的設計方案和設計修改方案。經全國廣泛討論,最後確定了現在的碑型圖樣,人民英雄紀念碑於1952年8月正式動工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由北京市市長彭真任主任委員、鄭振鐸、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員。委員會下設工程處,分設計、施工、採石、美術工作等7個組,進行工作,此外,專設一個委員會,在中國科學院現代史研究所所長範文瀾的領導下,研究浮雕畫片所需的史料題材。
紀念碑於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後長達5年零8個月,可見時間之長工程之浩大:紀念碑用17000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可見用料之多石料之優良;本文發表於紀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見人們對人民英雄的緬懷和崇仰。作者對紀念碑的介紹內涵豐富,情感深厚,既介紹了紀念碑建築上的特徵,更突出了紀念碑的紀念意義。
作者簡介:
周定舫,(1931-- ),浙江省定海縣人,1953年8月從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分配到新華社北京分社擔任記者,現為北京新聞學會會員。在漫長的記者生涯中,擔負過首都十大建築、毛主席紀念堂等重大報道任務。他在五十年代,曾連續報道了「毛澤東號」機車組、全國勞動模範李瑞環和張百發的先進事跡,激勵和鼓舞人們去為祖國的偉大事業而獻身。
H. 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八塊浮雕,分別講了哪八件重大歷史事件
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八塊浮雕,分別講了《虎門銷煙》、《太平天國》、《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八一南昌起義》、《抗日戰爭》、《勝利渡長江》這八件重大歷史事件。
雕塑創作在紀念碑設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雕塑的內容經由範文瀾先生領導的小組認真推敲,並由中央審定,包括八個題材、十塊浮雕,分別是焚燒鴉片、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戰爭及解放全國(支援前線—勝利渡江—歡迎人民解放軍)。
8塊浮雕的創作者分別是:
1、《虎門銷煙》畫稿艾中信,雕刻曾竹韶,助手李禎祥;
2、《太平天國》畫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
3、《武昌起義》畫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
4、《五四運動》畫稿馮法祀,雕刻滑田友;
5、《五卅運動》畫稿吳作人,雕刻王臨乙;
6、《八一南昌起義》畫稿王式廓,雕刻蕭傳玖;
7、《抗日戰爭》畫稿辛莽,雕刻張松鶴;
8、《勝利渡長江》畫稿彥涵、雕刻劉開渠。
(8)石浮雕荷花擴展閱讀
紀念碑的碑頂
直到1955年,關於碑頂形式的意見仍未能統一。最後有人提議:既然碑頂的形式不好統一,就不要寶頂了。孫中山先生不是說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嗎?那就讓後輩子孫去完善碑頂的造型吧!
「這樣,紀念碑的碑頂上就沒有安裝寶頂,留下了一個約兩米見方的平台,才有了今天看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解長賀說,「現在看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造型是個未完成的傑作!」
I. 求賞析齊白石或張大千畫的荷花(兩張圖都有)
此幅齊白石《荷花》為紙本設色.此作是齊白石90歲時所作,筆墨簡約,意蘊豐厚,是典型的「紅花墨葉」風格。畫左上繪兩片荷葉。畫家畫荷葉以石綠色敷染,摻以藤黃色及墨色,鋪毫刷筆,讓墨色在干濕、虛實、濃淡中形成自然、和諧的塊面;再勾出葉脈紋絡,形成如蔭似蓋的綠葉。為讓綠葉有所依託,畫家飽蘸濃墨,摻以石綠色,順勢在綠葉下渲染出大片墨塊。綠葉用墨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綠色相互映照。兩葉之間,用胭脂紅塗出荷花。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畫家從畫右面的邊際畫出墨中帶綠的藤桿,讓其與荷葉相抵,如撐開的綠傘。三株藤桿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著。畫中的荷葉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塘底的漣漪以細勁的線條繪出。下半部的橫向線條起伏變化,給人一種微風吹動、水波盪漾的感覺。
齊白石說過:「余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緻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觀《荷花圖》,此畫用筆或重拙、或輕靈、或粗獷、或纖美,力度與情趣兼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紅花與墨葉(及綠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團團,蜻蜓翩翩起舞;在構圖上,上部荷花實中帶虛,下部漣漪虛中有實,中間荷梗接了這兩部分。
齊白石的畫筆墨凝練、形象生動、格調清新、雅俗共賞,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蘊涵著豐富的審美趣味。他之所以能取得較高的繪畫成就,既緣自其「不教一日閑過」的勤奮,又緣自其永葆淳樸、善良之心。
J. 誰有荷花的圖片,各種各樣的,照片,繪畫,雕刻,浮雕,。。。
http://www.topit.me/items/search?query=%E8%8D%B7%E8%8A%B1
前面幾頁是畫,最後幾頁是照片,挺多的,可以慢專慢看,呵呵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