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粽子和荷花

粽子和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6-15 18:24:31

Ⅰ 荷葉包粽子怎麼包

荷葉可以包粽子嗎荷葉包粽子怎麼包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葉子是可以包粽子的。比如荷葉,那麼荷葉包粽子怎麼包?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怎麼用荷葉包粽子,希望對大家有用!

荷葉可以包粽子嗎

荷葉可以包粽子。荷葉作為包裹食物的材料很常見,但是好像的確沒有見過荷葉粽子,只有文字記載。荷葉是每年的6?9月收采,除去葉柄,曬至七、八成干,對折成半四形,曬干。夏季,亦用鮮葉或初生嫩葉(荷錢)。

葉子是這樣的:

做出來的粽子通常是這樣:

荷葉包粽子怎麼包

主料:

糯米1000克,豬腿肉600克

調料:醬油50克,白砂糖27克,鹽25克,白酒5克,味精1克

粽子的特色:形態美觀別致,箬香芬芳和潤,肉質酥爛鮮嫩,肥糯可口不膩。

1、選用7?10厘米寬的荷葉,放在開水鍋內煮3?5分鍾,使其回軟,撈起用清水洗凈,瀝干。

2、糯米放入淘籮,用清水淘凈,連籮靜置約15分鍾,瀝干水,將米倒入木盆內,加入糖20克、鹽15克及醬油50克拌勻。

3、將豬腿肉去皮,按橫纖維分別肥瘦切成長方小塊(每塊約重20克),放入大盆,加糖7克、鹽10克及味精、白酒,反復搓擦,使用料滲入肉內,直至泛出白沫時止。

4、左手拿荷葉2張,毛面朝下,寬度1/5相疊,右手另拿1張荷葉,光面朝上,約1/3相疊接在左手荷葉的尾部將荷葉接長,在總長的2/5處折轉,兩邊相疊約3厘米成漏斗狀。

5、左手托握荷葉,右手放入糯米40克,肉3小塊(二瘦一肥)按瘦、肥、瘦順序橫放米上,再蓋上糯米60克,鋪平,將長出部分的粽葉折轉,蓋住米,包成囚角矮壯長方枕頭形,用繩繞折至八成緊即可,照此法=逐一包好。

6、鍋中放水燒沸,然後將包好的粽子下鍋,水面要高出粽子約3?5厘米,用竹架和石塊放在粽上壓實,用旺火煮2小時,再用小火煮1小時即熟。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

荷葉有一種清香的味道,它非常的脆弱。而荷葉不只是長在蓮上面讓人觀賞的,它還有葯用的價值。荷葉中含有著荷葉鹼,含有著維生素C以及蓮鹼等多種的生物鹼。我們來看看荷葉的功效與作用。

荷葉含有蓮鹼(Roemerine)、原荷葉鹼(Pronuciferine)和荷葉鹼(Nuciferine)等多種生物鹼及維生素C。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荷葉食療作用:

荷葉味苦辛微澀、性涼,歸心、肝、脾經;

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濕,健脾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

主治暑熱煩渴,頭痛眩暈,水腫,食少腹脹,瀉痢,白帶,脫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產後惡露不凈,損傷瘀血。中國自古以來就把荷葉奉為瘦身的良葯。因為荷花的根,(藕)和葉有單純利尿、通便的作用。

荷葉的葯性,荷葉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蓮的葉片。其化學成分主要有荷葉鹼、檸檬酸、蘋果酸、葡萄糖酸、草酸、琥珀酸及其它抗有絲分裂作用的鹼性成分。葯理研究發現,荷葉具有解熱、抑菌、解痙作用。經過炮製後的荷葉味苦澀、微咸,性辛涼,具有清暑利濕、升陽發散、祛瘀止血等作用,對多種病症均有一定療效。

Ⅱ 端午節十大習俗都是什麼

端午食粽、賽龍舟、佩香囊、懸艾、懸鍾馗像、栓五色絲線、放紙鳶、洗草葯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

一、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

二、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

三、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四、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

五、栓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Ⅲ 荷花各部分的特點

荷花為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又名蓮花、芙蓉、芙蕖、菡萏等。在中國,荷花有著豐富的含義。首先,荷花一向被人們視為聖潔的象徵。荷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比如,在西雙版納,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幾乎每個村寨里都有佛教寺院,荷花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里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之一,廣泛種植。其次,荷花也被人們當作美麗的化身,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就曾用「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來形容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的容貌。「出水芙蓉」一詞則直到今天都還被人們用來形容國色天香、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最後,荷花還被人們用來比擬品行高潔,正直謙虛的君子,所以荷花也有「花中君子」的別名。

荷花全身都是寶。根狀莖白色,稱作藕,富含澱粉,橫生泥中,長而肥厚,截面多孔;種子橢圓形,大小如花生米,稱作蓮子。藕和蓮子均可食用,皆為營養品。葉片圓形,寬大,葉面綠色,葉背淡綠,既可代茶飲用,又是上乘的包裝材料,在西雙版納,人們常用荷葉來包裹烤魚、燒肉、糯米飯等食物,端午節時則用它來包裹糯米,蒸制四方形的粽子,稱之為荷葉粽或枕頭粽。荷花花朵碩大,花樣多種,有常見的只開一朵的單只蓮,有兩朵並開的並頭蓮,也有三朵並開的品字蓮,還有一花四面都有花心的四面蓮等;花色多種,有深紅、淺紅、粉紅、淡黃、純白等色,極富觀賞性。藕、藕節、葉、葉柄、蓮蕊、蓮房入葯,能清熱止血;蓮心入葯,能清除心火、強心降壓;蓮子入葯,能補脾止瀉、養心益腎等。

藕的橫斷面常常會有許多細長的絲彼此相連,所以中國人有一句成語叫作:「藕斷絲連」,用以比喻愛情方面表面上好像荷花產於我國南北各省,自生或栽培在池塘或水田內。蘇聯、朝鮮、日本、印度、越南、亞洲南部和大洋洲等均有分布。

Ⅳ 鳥荷花蜘蛛粽子組成什麼成語

烏合之眾

[ wū hé zhī zhòng ]

基本解釋
像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 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Ⅳ 荷花連花清瘟可不可以吃肉粽子

可以吃,不過粽子黏膩,不好消化,不要多吃,吃完運動運動。

Ⅵ 端午節為什麼要放荷花燈

是一種中國民間祭祀及宗教活動,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放河燈的中國民俗起源甚早。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局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

一些地區放河燈不限於七月半,三月三歌節、鍋庄節、上巳節、三月節,也放河燈。姑娘少女對這個習俗特別鍾愛,往往在節日夜,自製小燈籠寫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順水飄流。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祈巧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在江南,病癒的人及親屬製作河燈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災禍,時間自然不限於七月半。「紙船明燭照天燒」,就是對這一習俗的生動描述。江河湖海上船隻,見到漂來的燈船主動避讓,以示吉祥。

(6)粽子和荷花擴展閱讀

端午的其他習俗

1、扒龍舟

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

2、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其花樣繁多。

Ⅶ 端午除了吃粽子還吃什麼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習俗,但是不同的地方,除了粽子之外還會吃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在我們福建這兒,端午節就會吃一種叫做“面餅”的東西。

就是將麵粉加入雞蛋、水進行調和,調成糊狀。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韭菜、花蛤肉、蟶肉等等,用於提鮮,味道會更好。福建人嘛,就是喜歡吃海鮮。調好了之後,在鍋里倒入適量的油,然後舀一勺糊倒入鍋里。

在台灣,端午節這天還要吃桃子、茄子以及豆子。因為在台灣有古話,吃了這幾樣東西,就能夠長命百歲。所以,不同的的確端午節吃的東西還真不一樣。

Ⅷ 請你為家鄉肇慶的特產設計兩條廣告語。(例子:荷花,裹蒸粽,肇實等.......)

在肇沒吃裹蒸粽,吃盡粽子也枉然!

Ⅸ 端午節的習俗(40字)

40字習俗

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吃粽子和賽龍舟紀念屈原。

端午一詞來源: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9)粽子和荷花擴展閱讀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扒龍舟歷史悠久,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

《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認為文中記載的「飛龍」即是龍舟。這些龍船平時沉在江湖水底,也有把龍船安放在陸地的木架上,再搭棚架保護的。每年的五月初一前後,龍船就下水或從水底浮起,水手開始訓練,直訓練到五月初五參加比賽。

Ⅹ 關於端午節習俗

1、包粽子,這是端午節必須吃的一種特殊美食,家家戶戶都以這種方式來個端午節。
2、煮咸鴨蛋,煮大蒜,這是我們最常見的習俗。
3、有些地方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上樹枝葫蘆等。說是葫蘆的寓意是福祿,葫蘆還可以聚財避邪。
4、栓五色絲線,大多數的地方,端午節當天,大人小孩兒手上都要帶上五色線。
5、佩香囊,香囊內一般都是裝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葯,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掛在脖子上。
6、俗語「五月端午染指甲,蠍子蟲子不咬娃」。端午節當天染指甲,可以去掉各種毒的侵蝕,這個習俗不普遍,只是個別地方的習俗。
7、賽龍舟,一般都是一些南方地區比較流行,一直到現在,都成了一種文化的傳承。
8、據《康熙大興縣志》記載,端午節這一天少女要「佩靈符,簪榴花」,因此又名「女兒節」。
9、端午節當天,一些江南的風俗,要在屋內焚燒蒼術、白芷、芸香,再點上蚊香,薰得煙霧騰騰,用以辟邪去毒。
10、門上掛艾草,可以驅趕蚊蟲

(10)粽子和荷花擴展閱讀:

1、端午食粽。端午食粽是端午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節前夕,廳堂里妯娌婆媳團團圍坐,或者就在彈石路邊,小藤椅幾張圍攏來,滿目青綠的箬葉,糯米的晶瑩,傍晚,就飄來了香氣,還有要好鄉鄰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藝,味道鹹淡,賣相如何,這是現代人生活里難得的悠遠古風,是蘇州人津津樂道的佐餐美食。

2、鬥草游戲。所謂鬥草,一種是互答花草名,《紅樓夢》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如此循環比答,誰能答到最後為勝。

3、佩戴長命縷。長命縷由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線編織而成,這種長命縷通常都會編織得很長,以表達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望。同時五色也代表了五方之神,也有向神靈祈福的意願在內。

熱點內容
單身狗也可以過七夕 發布:2025-09-14 00:22:44 瀏覽:942
豬籠花的花語 發布:2025-09-14 00:22:32 瀏覽:574
荊門白玫瑰 發布:2025-09-14 00:04:58 瀏覽:155
彩色鉛筆畫花卉教程圖 發布:2025-09-13 23:45:25 瀏覽:816
一朵薔薇下載 發布:2025-09-13 23:44:26 瀏覽:869
荷花化妝師 發布:2025-09-13 23:42:46 瀏覽:17
荷花代表作 發布:2025-09-13 23:29:46 瀏覽:315
福建玫瑰山莊 發布:2025-09-13 23:29:45 瀏覽:4
茶花精靈王椿的圖片 發布:2025-09-13 23:28:42 瀏覽:750
牡丹江裕民路 發布:2025-09-13 23:28:24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