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蘭花花舞步

蘭花花舞步

發布時間: 2022-06-14 16:10:49

㈠ 中國民族特色舞蹈有哪些

孔雀舞、踢踏舞、麥西萊甫、扇子舞和獅子舞等等。

1、傣族孔雀舞

傣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已有悠久的歷史。表演者化裝為孔雀,舞蹈動作多為孔雀動作的摹擬和美化,動作矯健,形象優美,感情細膩, 舞姿姻雅。通過膝部柔美的起伏,身體和手臂豐富多彩的三道彎造 型,柔中帶剛的動作韻律,小腿的敏捷運用,加上提氣、收腹、挺 胸和頭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舞姿更為優美。

(1)蘭花花舞步擴展閱讀:

載歌載舞,自由活潑。中國民間舞蹈很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舞蹈與歌唱的緊密結合。這種載歌載舞的形式,自由、生動、活潑,可以比純舞蹈易於表現更多的生活內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為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巧用道具,技藝結合。

中國的很多民間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如扇子、手帕、長綢、手鼓、單鼓、花棍、花燈、花傘等等,這就大大地加強了舞蹈的藝術表現能力,使得舞蹈動作更加豐富優美、絢麗多姿。

情之所至,即興發揮。中國各個地區的民間舞蹈在流傳中,雖然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規范,但也都有即興發揮的傳統,特別是在一些民間舞蹈家的身上這一點尤為突出。在他們情感最激動的時刻,常常是能出現閃爍著獨特光彩的舞蹈的時候。

㈡ 我喜歡的蘭花作文

我最喜歡蘭花,它雖然不像蝴蝶花那樣爭芳斗艷,也不像桃花那樣富麗堂皇,但內我覺得,在無數美麗而容又五顏六色的花里,只有香氣撲鼻的蘭花,我最喜歡。因為在我家只有蘭花最香最美,所以我覺的蘭花是百花中最美的花。
它的葉子長長的-細細的,像一個翠綠的辮子。它的花瓣像一隻蝴蝶停在根上面翩翩起舞,就像一個個花仙子在跳著動人的舞步,那舞姿真令人陶醉。
蘭花香氣撲鼻,要是把成千上萬的蘭花放在一起,當你走過,你會感到好像進入美麗而又芬芳的仙境;又像喝了夢幻茶葉——-千里香一般,被它的香氣所折服。
我喜歡蘭花,你呢?

㈢ 以具體動作為例,簡術我國民間舞蹈動作原理與西方芭蕾動作

1.漢族

自古以來,漢族各種民間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廟會、迎神廟會中表演的。表演者在斗妙爭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稱贊。漢族民間舞蹈正是在這種技藝求精中不斷發展的。

(1)安徽花鼓燈。花鼓燈中的「盤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為上盤鼓、中盤鼓、地盤鼓。上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擺成各種姿態的技巧表演。中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雙人武功表演。地盤鼓是鼓架子單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滿地抓」、「豚跳」等。藝人們在展現技巧的同時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專長。他們常常在變幻莫測的拐彎和罕見的技巧中,洋溢著過人的才華和能力。例如懷遠的石敬禮(藝名「石猴子」、洪雲藝名「小水子」)、鳳台的武佩軒(藝名「氣死猴」),從他們的藝名就可以看出他們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矯健。

(2)山東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場與武場之分,武場正是「鼓」、「棒」、「傘」大顯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動時步大身低,落腳生根,蹬腳揚塵,堅實有力;跳躍時則強調干拔與上竄,猶如「旱地拔蔥」。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種蹲、踢、跳、轉技巧,那麼鼓子秧歌的穩健瀟灑、淳樸剛勁的風格就很難體現。鼓子秧歌的發源地——魯北地區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術之鄉滄縣和雜技之鄉吳橋。武術與雜技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藝表演。

(3)還有諸如安塞腰鼓、廣東英歌、湖南花鼓、遼南高蹺、東北秧歌等漢族民間舞蹈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

2.藏族

藏族舞蹈中的熱巴,是技巧性很強的舞蹈,在民間是由世襲的流浪藝人表演的。其中鈴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藝人手持氂牛尾和鈴鐺,女藝人右手持單柄手鼓,左手持長鼓槌擊打。開始時,男女一起表演,男縱跳揮鈴,女旋轉擊鼓。當跳到氣氛熱烈時,就拉開場小進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員集體表演鼓技,有「頂鼓旋轉」、「纏頭擊鼓」、「扭腰打點」等技巧動作。表演完鼓技之後,鼓隊散開站立一旁,由男演員上場,在鼓聲伴奏下一個接一個應聲呼叫,抖肩起「法兒」,各自表演

不同的技巧動作,有「單腿跨轉」、「躺身平轉」、「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還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兒,如「滾毛」、「掄背」等。鈴鼓舞有很多套鼓點,每套鼓點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動作。演員應場上鼓聲而舞,騰躍飛舞,在快速倒腳步中結束。又如藏族民間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種靠技巧表演來抒發情感的舞蹈,跳起來粗獷奔放,氣勢磅礴。

3.蒙族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太平鼓舞多在豐年節日由婦女表演,分集體舞和單人舞兩種表演形式。舞時,她們左手橫握鼓柄,右手持一帶穗木棍,邊擊邊舞。身段動作一般比較誇張,基本舞姿多是以腰為軸心的仰俯、傾、側,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彈性,雜有跳轉等技巧,技藝嫻熟者可同時舞耍四、五面鼓,在身體不同部位盤繞迴旋,帶有競技色彩。盅碗舞,亦稱「打盅子」。過去由男藝人表演,本世紀20年代以後,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動作舒展流暢,柔美端莊,高潮時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藝高超者,還頭頂燃燈起舞。筷子舞多於喜慶歡宴的場合由男子單人表演。舞者原地單手或雙手握一把筷子,隨著腿部韌性屈伸,身體的左右晃擺,快而碎地抖動雙肩,兩臂鬆弛流暢地用筷子擊打手、腰、腿等各個部位。舞者時而轉身打地,時而蹲跳打腳,由慢轉快,最後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結束。

4.維族

盤子舞是維族舞中技術性很強,難度較大的一種舞蹈,盤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頂碗小碟舞」的俗稱,通常是由女子單人表演。表演時舞者兩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挾手筷,和著音樂,邊打邊舞,邊舞邊轉。並在頭上頂著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區的麥西來甫民間舞蹈中的旋轉技巧可堪稱一絕。快板部分由雙人對轉發展為競技旋轉,一時間各種跪轉、空轉、掖腿立轉、平轉紛紛登場,讓人眼花繚亂,驚嘆不已。

5.朝鮮族

象帽舞和長鼓舞都是朝鮮族舞蹈中富有特色且技藝性很強的舞蹈。舞者戴特別的頭盔,上有可以旋繞的長纓,舞時擺動頭部使長纓在頭頂、身側旋轉和飛舞。技巧越高,頭上的長纓就越長。舞者手中擊打著小鼓,以「喜鵲步」跳躍前進,如騰空遙射,如沖鋒向前,而頭上的長纓不斷旋繞。長鼓舞多為女性表演,後來男子也有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鍵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聲、花樣繁多的鼓點相映成輝。表演進入高潮,常作行進性的連續旋轉。技藝高超者,可轉幾十圈之多。

綜上所述,中國民間舞不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我們的技巧「資源」 從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生態民間舞中的各種徒手動作技巧,一類是原生態民間舞中的各種道具性舞蹈技巧。這一點,從以上對漢、藏、蒙、維、朝五大民族富有特色的技藝性舞蹈的描述和分析中,便可見一斑。

二、中國民間舞技巧與中國古典舞技巧之關系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鑒了戲曲、武術和芭蕾等藝術門類的某些技巧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中國民間舞中的許多技藝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術、戲曲、雜技中的營養後發展形成的。尤其是漢族民間舞蹈中的許多徒手技巧動作,如飛腳、蹦子、旋子、掃蹚、撲虎、疊肩、贊步等等技巧,它們都是古典舞與民間舞所共有的。由此可見,中國古典舞與中國民間舞的技術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為什麼人們總是習慣把這些技巧稱為古典舞技巧呢?我想也許有著先入為主的原因吧。中國古典舞系的學科建設比中國民間舞系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術訓練體系。而中國民間舞系至今還沒有完善自己的技術訓練體系,在基本功訓練上基本依賴古典舞基訓教材。所以這些技巧就很自然地約定俗成地寫上了古典舞的姓氏。其實這些技巧是很難從中界定其歸屬的,只能說它們都是我們的民族技巧。如果非要有所界定的話,那隻有看其使用目的了。不應該是誰用的「早」就是誰的,而應該是誰用的「好」就是誰的,所謂用的「好」就是技巧的運用符合舞種的審美風格,符合舞蹈作品所表現的舞蹈內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三、中國民間舞技巧的定位

高爾基曾經說過:「藝術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豐富的感情也會陷於癱瘓。」他的這句話正說明了技巧的運用對藝術創作的重要性。技為藝而存在,而無技的藝卻無法存在。技巧對於中國民間舞來說,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民間舞中的技巧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體現民間舞風格的重要表情手段。中國民間舞這門風格性很強的舞蹈表演藝術,怎能不需要高超絕妙的技巧呢?

在全國首屆荷花杯舞蹈比賽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編導的《頂碗舞》,一舉奪得了民間舞群舞項目的金獎。這個劇目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關鍵在於它巧妙地運用了維族原生態民間舞盤子舞中的頂碗技巧。女演員們在表演中頭頂盛滿清水的小碗,在優美而歡快的音樂中,從容流暢地移動舞步和變化隊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風中飄盪。其高超絕妙的頂碗技巧和清新獨特的藝術風格,一下子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評委和觀眾。

去年六月,我有幸觀摩了來自西藏的大型樂舞《珠穆朗瑪》,現在回想起其中的熱巴鼓舞,仍會讓我熱血沸騰、興奮不已。整個樂舞就是在女子熱巴鼓舞和男子辮鼓舞表演時推向高潮的。女演員們的熱巴鼓技巧簡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不管是做頂鼓旋轉,還是甩鼓旋轉和擊鼓翻身,都是那樣的迅捷、利落、干凈、漂亮,引得在場觀眾一陣陣贊嘆和熱烈鼓掌。男演員們的辮鼓舞跳得更有氣勢,更有一種野性美。他們甩辮擊鼓、揮灑自如,節奏由慢至快,氣氛極為熱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藝加上濃郁的雪域風格所產生的強烈藝術感染力,讓我們心醉神怡、激動振奮。

上述兩個舞蹈都是符合民間舞技巧定位的好作品。它們都是通過道具性舞蹈技巧的合理運用,體現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

四、中國民間舞技巧的發展趨向1.技巧風格化

中國古典舞技巧追求能力素質的極限展示,而中國民間舞技巧追求的是審美風格的完美體現。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韻可以是各自獨立的,而民間舞中的技術技巧是同舞蹈風格緊密相融、難以分開的。也就是說民間舞的技巧不是純技巧,而是風格化的技巧。中國民間舞的技巧發展趨向,應該是風格化技巧的強化與發展。風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間舞蹈中的各種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間舞蹈中特有的旋轉、跳躍、翻身等技巧。中國民間舞系副教授明文軍在《由廈門班畢業課想到的》一文中,曾提出過將道具的運用往極限上發展而構成民間舞技巧的教學設想。實踐證明,這種教學設想是科學的、可行的。我們的民間舞有許多極富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是可以去挖掘、研究和發展的。比如漢族的手絹、扇子、鼓、傘、棒;藏族的熱巴鼓、辮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鮮族的長鼓、象帽等等。還有民間舞中的各類旋轉,也是風格性很強的技巧。比如維族舞蹈中的各種跪轉、夏克轉、空轉、平轉,講求快速、多姿、戛然靜止,猶如鷹隼迎風迴旋。而朝鮮族民間舞蹈中的旋轉則講求平穩,優雅,猶如仙鶴悠然自得。

2.技巧情感化

民間舞中的技巧是與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場面氣氛緊密結合的,是民間舞者內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沒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難、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間舞中也會變得蒼白無力,毫無光彩。

我曾經從電視錄像中看過一些民間舞劇目,現在雖已記不起它們的名兒了。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它們的「技巧性」都很強,表演中動則旋子3600,靜則控腿1800……。但這些技巧成了游離於舞者情感

和舞蹈風格之外的「無情之舉」,因而毫無藝術感染力可言,反倒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對此而言,我比較欣賞的是雲南省歌舞團創作的男子三人舞《小伙、四弦、馬櫻花》,其熱情風趣、朴實無華的風格讓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這個劇目也安排了諸如倒踢紫金冠、小翻、搶臉等一些技巧,但這些技巧是在演員們情感的自然流露中,是在舞蹈情緒的層層推進中恰到好處地完成的。這種情感化了的技巧,極大地豐富了舞者的藝術表現力,增強了舞蹈的藝術感染力。

3.技巧藝術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民間舞從廣場向劇場的轉化,民間舞技巧的功能已不僅限於渲泄情感和渲染氣氛了,它將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現人物心理、營造舞台意境的藝術化方向發展。

有人說,楊麗萍表演的民間舞根本沒什麼技巧,為什麼能獲得大眾的普遍喜愛和專家的如潮好評呢?其實仔細分析起來,楊麗萍那獨特的動作語匯的運用就是民間舞的藝術化技巧的最高體現。《雀之靈》中的舞蹈造型與動態,已不同於廣場原生態的傣族孔雀舞了。它通過藝術化地誇張與變形,將孔雀那高潔、超然的靈性進一步升華,創造出了一個似真似幻、虛虛實實的藝術仙境。正如於平教授所評價的那樣:「《雀之靈》的過人之處,在於它以『技』成『形』卻又不為『技』和『形』所累。當你在欣賞楊麗萍的《雀之靈》時根本發現不了技巧的痕跡,因為「楊麗萍是用『技以求道』的生命意識在創造『生之靈光』。在那翩躍翔舞的孔雀中,楊麗萍傾注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興、人生悟覺、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使這一舞蹈獨白充溢著恬靜的生命和諧感與堅毅的生命自信心。」因此,我認為民間舞技巧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將之藝術化,讓技巧的全過程完全隱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動之中,而不「顯山露水」,刻意為之。

中國民間舞系從1987年建系以來,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技術技巧訓練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績。潘志濤教授在民間舞技巧課的建設方面,很早就提出了諸如「碎步」、「打腿」等一些民間舞基本功,本身就是技術技巧的思路,引導了民間舞技巧教材的開掘。明文軍副教授則從分析民間舞蹈特有的道具性舞蹈技巧入手,從民間舞的審美風格出發,進而提出了民間舞技巧課應在突出民間舞的風格屬性的基礎上繼承與創新的教學思路。所謂「繼承」就是要對原生態民間舞蹈中的徒手動作技巧和道具性技巧進行科學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並用於教學。所謂「創新」就是在符合民間舞審美風格的前提下,大膽借鑒其他舞種,其他藝術門類中的技巧形式,用「他山之石」來完善中國民間舞之「玉」。他將這一教學思路貫徹在廈門班的教學實驗和教研工作中,並獲得了成功。廈門班在民間舞技巧課方面的成功經驗對中國民間舞技術技巧教學大綱的整理與完成,起著重要的指導

㈣ 中國舞1-10級,每一級都教些什麼基本功

1、一級(4-5歲):走步、音樂反映、擴指、手臂動作、彎腰、轉腰、前壓腿、雙吸腳、腳位、頭的動作、擺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戲。

2、二級(5-6歲):走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手位、勾綳腳、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開腿、推指、繞腕、頭的動作、半蹲、蛙跳步、雞走步、游戲、模仿與想像。

3、三級(6-7歲):吸跳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波浪、彎腰、勾綳腳、吸伸腿、後吸腿、手位、松肩、半蹲、踮腳走、鴨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與想像。

4、四級(7-9歲):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單手位、波浪、壓垮、勾綳腳、前抬腿、後抬腿、抱端腿、壓腿、前踢腿、後踢腿、腳位、碎步、掰膀子、小跳、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5、五級(8-10歲):二拍舞步、雙手位、手腳動作、勾綳腳、小彈腿、旁抬腿、後彎腰、壓腿、0前、旁大踢腿、後踢腿、前滾翻、腳位、半蹲、小跳(一)、推指、波浪、點步轉、小跳(二)、1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6、六級(9-11歲):提、沉、含、仰、移(盤坐、雙跪准備)、開胯練習(吸、雙腿開胯)、雙腿大環動、壓腿(前、旁、後)、搬腿(前、旁、後)、大踢腿(前、旁、後)、掰膀子、腰(站下腰強化練習,提高難度)。

7、七級(10-12歲):蹲(單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擦地(單把前、旁、後)、五位擦地(雙把前、旁、後)、小踢腿(雙把前、旁、後)、單腿蹲(雙把分解)、立身射雁(雙把踏步蹲起)、涮腰(單把)、壓腿(前、旁、後)、搬腿、大踢腿(單把前、旁、雙把後腿)。

8、八級(11-13歲);九級(12-14歲);十級(13-15歲)這三級為專業曲目所設定的專業舞蹈動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級過程中基本結束。

(4)蘭花花舞步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身體的帶動,手臂的帶動,跨的帶動都非常重要,旋轉靠的就是全身的協調。

以腰帶動轉的特點,形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轉得起「法兒」的多種多樣,而且多半是在動的過程中起的「法兒」。如大掖步轉、掃堂探海轉。

國古典舞基訓中民族舞姿轉「身法性」很強,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轉,可以說是身法的待續和誇張。

㈤ 十六步舞分解動作

第一小節4拍1-4步:右腳抬起向前,左腳跟上,向右橫向移動兩次。

(5)蘭花花舞步擴展閱讀:

廣場舞中的16步是指該舞曲的一組動作由16步組成,在一曲中可以反復跳這組動作。舞蹈不限年齡,動作簡單,舞步重復,容易掌握。它不受場地的限制,在廣場、公園、街邊、操場,有一塊空地和音響即可馬上跳。

常見舞曲:

經常跳的16步舞曲有火苗、荷塘月色、啞巴新娘、自由飛翔、老婆最大、傷不起、套馬桿,小蘋果一生無悔,花蝴蝶,情乖乖,蘭花草,天藍藍.,妹妹坐船頭,天藍藍,做你的愛人,一路歌唱,求求你給點力,搖啊搖,好運來,我在紅塵中遇見你,格桑拉,最炫民族風。

㈥ 中國舞一級到十級基本功的順序

1,一級(4-5歲):走步、音樂反映、擴指、手臂動作、彎腰、轉腰、前壓腿、雙吸腳、腳位、頭的動作、擺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戲。

2,二級(5-6歲):走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手位、勾綳腳、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開腿、推指、繞腕、頭的動作、半蹲、蛙跳步、雞走步、游戲、模仿與想像。

3,三級(6-7歲):吸跳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波浪、彎腰、勾綳腳、吸伸腿、後吸腿、手位、松肩、半蹲、掂腳走、鴨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與想像。

4,四級(7-9歲) :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單手位、波浪、壓跨、勾綳腳、前抬腿、後抬腿、抱端腿、壓腿、前踢腿、後踢腿、腳位、碎步、掰膀子、小跳、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5,五級(8-10歲):二拍舞步、雙手位、手腳動作、勾綳腳、小彈腿、旁抬腿、後彎腰、壓腿、0前、旁大踢腿、後踢腿、前滾翻、腳位、半蹲、小跳(一)、推指、波浪、點步轉、小跳(二)、1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6,六級(9-11歲):提、沉、含、仰、移(盤坐、雙跪准備)、開胯練習(吸、雙腿開胯)、雙腿大環動、壓腿(前、旁、後)、搬腿(前、旁、後)、大踢腿(前、旁、後)、掰膀子、腰(站下腰強化練習,提高難度)。

7,七級(10-12歲):蹲(單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擦地(單把前、旁、後)、五位擦地(雙把前、旁、後)、小踢腿(雙把前、旁、後)、單腿蹲(雙把分解)、立身射雁(雙把踏步蹲起)、涮腰(單把)、壓腿(前、旁、後)、搬腿、大踢腿(單把前、旁、雙把後腿)。

8,八級(11-13歲);九級(12-14歲);十級(13-15歲)這三級為專業曲目所設定的專頁舞蹈動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級過程中基本結束。

(6)蘭花花舞步擴展閱讀:

中國舞China classic dance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古典風格的特色舞蹈。

古典舞創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於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 戲曲和武術是建立中國古典舞訓練的基礎,中國古典舞的基礎訓練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鮮明的民族特色。基訓中的技術、技巧有著獨具一格的民族特性,與其它舞種中的技術、技巧有著很大的不同。

中國古典舞已初步形成我們民族自己的一套訓練系統,而這套系統已具有比較強的民族特性,有我們民族的審美特徵和美學規范,有我們的難度和藝術表現力,是其它訓練體系所代替不了的。

㈦ 贊美花的語句

贊美花的語句
1、那水仙花是淡黃色的,長著碧綠的葉兒。花莖稍微顏色深了一點,花根被埋在石頭下,這樣一株水仙花插在裝了一點水的玻璃瓶里。放在陳依家的書櫃旁,水仙花那美麗的樣子深深地打動了我。
2、有時,在草叢撿到幾朵花骨朵,拿回家泡在一個小碗里,看著花骨朵兒一點一點的綻開,滿屋子都散發著淡淡的芳香。有時看到地上掉落的梔子花,撿回來串成花環掛在脖子上,縷縷花香讓人神清氣爽,百聞不厭。
3、花盆裡,有一株茂盛的鬱金香,綻開的花朵是黑色的,微微四散的花瓣如同黑色的絲絨,散發出陣陣清香,沁人心脾。
4、梅花有五片花瓣,有單瓣的,也有雙瓣的,它的花蕊是一絲一絲的,上面有一個比芝麻還小的小點,像一頂小帽子。
5、在許許多多的花草中,我最喜歡的花是茉莉花。雖然茉莉花外表平凡,但對我而言,茉莉花卻非常美麗。幾片白色的花瓣,一根綠色的花莖,使茉莉花顯得端莊、優雅。
6、百合花有的還是花骨朵兒,花包一點一點的,好像剛學走路的小孩。有的開的兩三片花瓣兒,好像很害羞一樣。有的全開了,露出了金色的笑臉。
7、百合花的花苞也會發出陣陣香氣,輕淡輕淡的,清香宜人。在晚上的時候,如果你站在它前面,你就會聞到陣陣清香,無不讓人垂誕三尺。
8、牡丹花,所以被人尊為花中之王,是因為它富麗、華貴;水仙花,雖無花王之尊,然而它卻以它的純潔、芬芳,使人陶醉。
9、梧桐花,雖沒有那霧松的神秘,但卻比霧松更高傲,更美麗,雖花開終會敗。但是它用它的美,來向世界宣告它曾經驕傲的存在過。
10、我愛花的美,美如花季的少女;我愛花的柔,柔如五彩的秀發。我愛那花的多情,愛花的無私,更愛那花的通情。

㈧ 關於蘭花的現代詩。

關於蘭花的現代詩有:一朵蘭花在春天裡開、蘭花花兒開、我是一朵蘭花開在幽谷、蘭花一樣的你、我暢想在春天的玉蘭花樹下。

1.一朵蘭花在春天裡開

就剪下幾瓣春的色彩來吧,裁成蘭花的模樣

然後,再給風掛上一串鈴鐺

在誰家的窗前,叮咚的綠色

是晨曦里,心靈的舞

詩文賞析:該詩表現了蘭花在春天開放時的怡然自得和隨風飄舞的景象,體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

2.蘭花花兒開

在每一個落寞的季節,總是會有那麼一兩件傷心的事

讓我們覺得,這世界終究會有缺憾

然後,蘭花花兒開了,它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

天真而又爛漫,歡喜別人的歡喜,悲傷別人的悲傷

詩文賞析:詩人在蘭花開放時,感嘆道人生的真諦與歡喜悲憂。

3.我是一朵蘭花開在幽谷

雨是我的歌唱,根深植腳下泥土,那是祖國母親的胸膛

本首詩短暫有力,體現了詩人對於蘭花的熱愛,同時也體現了詩人的愛國之情,對故鄉的熱愛。

詩文賞析:

4.蘭花一樣的你

走過寂寥、漫長的冬季,在這三月里

我希望遇到,一位像蘭花一樣的你

雖然你從山中來,花美香自溢

就是在夢里,我遙望的也是你

花不是人,人卻更比花

無論在哪裡,愛家都勝過愛自己

詩文賞析:本詩是寫蘭花,實際上是在寫詩人對於愛情的渴望,對於未知伴侶的期待。

5.我暢想在春天的玉蘭花樹下

滿樹登枝,蘸墨風水皆入畫;

悟物的遙托,有春風常得佳句;

妙筆花神的使者,引春歌涵映的和風,涵映筆尖的吞吐;

詩文賞析:本詩是描寫了詩人在蘭花樹下的想像,及描寫了蘭花的美麗姿態,又展現了詩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8)蘭花花舞步擴展閱讀:

蘭花(學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㈨ 納西族年俗有些什麼呢

。 年飯過後,慢慢地走,麗江古城裡,欣賞剛帖好的春聯,那是很有風雅的味道了。雖然現今的春聯絕大多數充滿了銅臭味,但偶爾遇到一付好的,就更是難得了。 3、 年飯 年飯對於每個納西人都顯得那麼重要,重要到只能在自己家吃,嫁出去的女兒都不能回娘家去吃的。年飯一般都會有豬頭肉、公雞(必須是騸了的)肉。納西話叫「布古挨排施」。這兩年生活要好了,吃什麼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家人團圓的氣氛。 年飯吃了,就開始洗腳,取「來年事事都趕趟」之意。(看來我們的先民以前並不是每天都洗腳的,才會有除夕晚上必須洗腳的習俗吧呵呵)。 洗完腳,就該給家裡小孩子們發壓歲錢了。這幾年行情看漲啊。朋友、其他的親戚在春節中候補就是了。 4、 掃墓 納西人春節有掃墓的習俗。原來是在春節期間完成就行了。不知怎麼的,這幾年變成了一般初一就掃墓的習慣。估計大家把這當成了一項必須完成的工作,趕緊完成了好做其他事吧。 每個家族的墓地一般都是山青水秀的地方。所以如果有機會和納西朋友上墳,就當成遊玩好了。其實本來也是這樣,納西人掃墓根本找不到悲傷的氣氛的。 5、 春客 納西人家有春節期間互相請客的習慣,特別是家庭中如果有新婚(去年春節後結婚的都算)夫婦,那就更是必須請的。如果家庭夠大,這對新婚夫婦可就吃苦了,可能春節中一天就要趕好多個飯局。還必須帶上米、糖什麼的禮品。順便被請的陪客就多了,陪客可能多到三五桌。另外被請的重要的對象是在外地工作的族裡人。請他可能得排隊,你家初一,我家初二的往下排,只排到人家必須離開的那天。幸好現在春節放假都夠長的。 6、 鞭炮 很多城市都不準放鞭炮了,麗江古城內也規定了不準放。但一到春節,小朋友們總是在放,再說了麗江一有紅白喜事都要放鞭炮的,有點禁而不止的味道。但最好別在古城放。萬一呢。 新城裡就可勁兒放吧。我曾經看到一群遊客將一個鞭炮攤的鞭炮全部放完的景象,顯著被城市憋壞了。 7、 棒棒節 春節到正月十五才算真正收官。除了象其他地方一樣吃元宵外,納西族有這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叫「棒棒節」,本來是買賣農俱、果樹的,這幾年這些東西依然在買賣,但主角基本變成了花卉,特別是蘭花。市場基本都在鎮東路上,近一公里的長度,人聲鼎沸。愛湊熱鬧者可以如魚得水了。 8、 演出 春節的時候,四方街將會搭起一個高台,有各種表演。 晚上,在包括四方街的很多有小廣場的地方,或者賓館酒店前都會有民族打跳,這些是遊客可以參與的,因為舞步極其簡單,一學就會了,學不會也沒什麼,亂跳就是,玩的就是這個氣氛,免費的哦。 9、 燈籠 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的,春節的時候,古城中會出現許多的紅燈籠,掛在商鋪的門口,有的商業街一到夜晚就籠罩在一種紅色的氛圍中,畢竟是旅遊地區,做秀都做到自覺了。 10、祭天 這是納西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動,納西人被稱為「祭天的民族」,與這直接有關。只是城裡是看不到的,只有到山區,比如塔城之類的地方才能看到了。 好不容易能在麗江過個年,那就住到納西人開的客棧中,和他們一起過個開心的年吧。 - - -

㈩ 舞蹈考級1級到10級的考級音樂叫什麼名

第一級曲目:

1、玩娃娃(壓腿練習);

2、點點頭拍拍手(節奏練習);

3、說句悄悄話(頭的練習)。

第二級曲目:

1、膝蓋腳指頭(勾綳腳練習);

2、小鈴鐺(腳位練習);

3、娃娃(胯的練習)。

第三級曲目:

1、三字經(勾綳腳練習);

2、字母歌(節奏練習);

3、鋤禾(柔韌練習)。

(10)蘭花花舞步擴展閱讀:

考級基本功

1,一級(4-5歲):走步、音樂反映、擴指、手臂動作、彎腰、轉腰、前壓腿、雙吸腳、腳位、頭的動作、擺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戲。

2,二級(5-6歲):走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手位、勾綳腳、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開腿、推指、繞腕、頭的動作、半蹲、蛙跳步、雞走步、游戲、模仿與想像。

3,三級(6-7歲):吸跳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波浪、彎腰、勾綳腳、吸伸腿、後吸腿、手位、松肩、半蹲、掂腳走、鴨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與想像。

4,四級(7-9歲) :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單手位、波浪、壓跨、勾綳腳、前抬腿、後抬腿、抱端腿、壓腿、前踢腿、後踢腿、腳位、碎步、掰膀子、小跳、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熱點內容
怎樣種鐵皮石斛盆栽 發布:2025-09-14 03:26:58 瀏覽:498
百合花移栽 發布:2025-09-14 03:26:49 瀏覽:500
4盆栽簡筆畫 發布:2025-09-14 03:21:58 瀏覽:178
櫻花短柱茶 發布:2025-09-14 03:19:48 瀏覽:604
薛之謙七夕見面會門票 發布:2025-09-14 02:29:56 瀏覽:474
翠竹綠植 發布:2025-09-14 02:24:16 瀏覽:783
塵世一朵 發布:2025-09-14 02:18:45 瀏覽:368
梅花測音信 發布:2025-09-14 02:12:56 瀏覽:699
晴和朱淑真海棠深院 發布:2025-09-14 02:11:57 瀏覽:220
鳳尾絲蘭的花語 發布:2025-09-14 02:11:16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