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海棠入腹

海棠入腹

發布時間: 2022-06-14 14:32:05

『壹』 《名草有主》txt全集下載

《名草有主》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YK60KRGGFuM9uyJNJA2zPA

提取碼: xawf

當禍水校草X上木頭師妹,一賤鍾情!苦守四年,他步步為營,一口一口將她「拆裹入腹」。騷年版《季涼川,愛了你這么多年》,謹以此文獻給我們那從純潔到悶騷的大學愛情。

『貳』 上海的著名小吃有哪些

一、生煎饅頭

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里,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咸香爽滑。

美味秘笈:湯燙、皮薄如紗,三鮮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

(2)海棠入腹擴展閱讀

上海傳統風味小吃是一類上海地方小吃,在南宋時即有記載,明初上海成為東南名邑,製作漸趨精美,在清時隨著上海商業日益繁榮,應時適令的各類米、面類小吃品種更為豐富。

清末,上海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後,相繼吸取了各地風味小吃精華,幾乎包括了全國各主要地方的特色,並加以發展和提高,形成自己的特色。

上海小吃特點是品種繁多,兼具南北風味;選料嚴謹,製作精細;應節適令,因時更變;供應方便靈活。

『叄』 上海的特色小吃

『肆』 帶有花的古詩有哪些

1、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____崔護《題都城南庄》

2、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3、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____崔護《題都城南庄》

4、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____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5、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____鄭思肖《畫菊》

6、桃之夭夭,灼灼其華。____佚名《桃夭》

7、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____劉方平《春怨》

8、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9、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____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____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曉景》

11、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____盧梅坡《雪梅·其一》

12、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____黃巢《不第後賦菊》

13、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____劉徹《秋風辭》

14、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____黃巢《題菊花》

15、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____陶淵明《飲酒·其五》

1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____楊萬里《小池》

17、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____王安石《梅花 / 梅》

18、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____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9、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____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0、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盧仝《有所思》

『伍』 前面三個字,中間四個字,後邊七個字,就這種模式的詩詞誰知道

宋祁
錦纏道
春遊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綉。海棠經雨胭指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

『陸』 絮風送觴,清水猶涼,溫酒入腹動情腸。 繁花滿牆,恰逢春光,采擷海棠話鴛鴦什麼意思

您好!中華民族詩意非常經典,而且具有千古留芳的傳頌!絮風送觴,清水猶涼,溫酒入腹動情腸。含義是絮風把枝頭芽落觴,清涼水猶慮漂泊的葉子不知道去了何方?讓我溫酒入腸喚醒了感慨情腸嘆為觀止。而後句,把悲涼轉化了詩人漫步人生路,恰逢春光,在凄涼中渴望美好的情感能夠相伴終生。前句《觭》突出了不幸,後句則是悟道在不幸時應該解哀,達到自己的興趣情感更加幸福快樂吧!

『柒』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而且不會太不上檔次

上海除了濃油醬赤的本幫餐飲,其實最令阿拉上海人引以為豪的因該是上海的各色點心。無論是市井的四大金剛,鹹菜泡飯,還是綠波廊里接待西哈努克的鴿蛋圓子、眉毛酥,均是上乘之美味。搜羅起角角落落的小點心,慢慢品嘗,美味就從小處開始了……
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酵的麵粉報上鮮肉和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里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後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美味秘笈: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味道一級。
地點:
飛龍生煎 四川北路1345號
大壺春 河南中路612號
豐裕生煎 上海各區均有連鎖店
小楊生煎 吳江路美食街
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歷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隻饅頭折襇十四隻以上,一兩麵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美味秘笈:戳破皮子,汁滿一碟為佳品。皮薄、汁鮮、肉嫩、餡豐
地點:
南翔饅頭店豫園路85號
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里,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咸香爽滑。
美味秘笈:湯燙、皮薄如紗,三鮮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
地點:
大富貴中華路1409號
油豆腐線粉湯
干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里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美味秘笈:湯水夠清,味道夠鮮。油豆腐、粉絲和百葉包,再加個雙檔,保證你鮮地掉眉毛。
地點:
喬家柵 西藏南路289號
開洋蔥油拌面
記得蔥油拌面是我小時候的最愛,父親常用蔥油拌面打發家裡的午飯。聞到油鍋煸炒香蔥的味道我就饞地不行。但越是簡單的東西,它就越難達到完美,蔥油拌面亦如此。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和面條一起伴著吃。
美味秘笈:面韌勁十足,開洋鮮美,蔥油噴香。一碗好拌面在手,既使桌上有再好的小菜,你也不會多看一眼。
地點:
綠楊村:江寧路77號
條頭糕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點是中國人拿手的點心。論起上海的糕點,恐怕掰上腳趾,你都樹不過來。但被上海人廣為喜愛的,要數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糯米粉里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條頭糕,糯米粉糅合細沙(不是裹著細沙,而是兩者揉在一起)做成長條狀,油炸了之後更好吃。
美味秘笈:薄荷糕,甜、涼爽口,夏季吃頗為下火。條頭糕,又軟又凝,甜度適中。
地點:
綠楊村:江寧路77號
滄浪亭淮海中路689號
沈大成南京東路636號
海棠糕
海棠糕可是點心中的老一輩了,年輕人恐怕有很多都沒吃過。它的外層是粉皮,裡面是豆沙餡,在特製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於模子的形狀象海棠花,故得名。
美味秘笈:外形呈咖啡色,吃表面撒著飴糖,吃口分外香甜。
地址:
松月樓素菜館 百翎路23號
蟹殼黃
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起來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
美味秘笈:酥、香,滿地找芝麻
地址:
小紹興 雲南南路118號

『捌』 樹葉的資料

楓樹葉 楓葉為掌狀5淺裂,長13厘米,寬略大於長,3枚最大的裂片具少數突出的齒,基部為心形,上面為中綠至暗綠色,下面脈腋上有毛,秋季變為黃色至橙色或紅色。樹皮灰褐色,光滑隨樹齡增長而出現溝紋和鱗片。花黃綠色,小,無花瓣,下有垂於細長柄上,春季隨幼葉開放,呈開放型花序。果實具平行的翅,長2.5厘米。高度30米,寬柱形,落葉。 銀杏樹葉 銀杏樹葉的顏色是淺綠色的,它和山白蠟樹葉可不一樣,它是由葉片和葉柄組成的,它的葉片的頂端還有一條大波浪,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一把扇子一樣。銀杏樹葉每到春天就會長出嫩芽。夏天,葉子就會長出小扇子的模樣。到了秋天,葉子便和山白蠟樹葉一樣,漸漸地凋落下來,微風一吹,就像一隻只可愛的蝴蝶一樣,在互相追逐、嬉戲著,這種場面真叫人陶醉。到了冬天,落在地上的葉子便會被塵土淹沒了。 甜栗子樹葉 冬青葉 冬青葉多鋸齒或刺,冬青葉小 山白蠟樹葉 山白蠟樹葉的顏色是深綠色的,它的葉子中間還有一條葉脈,葉子的邊緣還帶有許許多多看不清楚的小鋸齒,如果把葉子豎起來,就像是一個不倒翁一樣。山白蠟樹葉每到春天就會開放,夏天便會被火辣辣的太陽曬蔫了,秋天樹葉便會漸漸枯黃了,從樹上落下來,到了冬天樹上就光禿禿的了,就像是原來有頭發的老人,最後頭發全都掉光了一樣 葉的組成 一片完整的樹葉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葉片——大都寬闊而扁平,適於接受陽光的照射。 葉柄——支持這葉片,並把葉片和莖連接起來。 托葉——保護幼葉。(有些植物沒有托葉,有些植物的托葉很早就脫落了。) 葉脈 布滿在葉片上的粗細不等的脈絡,叫做葉脈。葉脈分兩種: 網狀脈——葉脈相互交錯,形成網狀。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的葉具有網狀脈。 平行脈——葉脈互不交錯,大體上平行分布。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的葉具有平行脈。 樹葉的種類 根據葉柄上長有葉片的數目,葉可分為兩種: 單葉——每個葉柄上只長有一個葉片,如右圖 復葉——每個葉柄上長有許多的小葉,如右圖 樹葉的形態 橢圓形: 形如橢圓,中部最寬,尖端和基部都是圓形,如樟樹、橡皮樹、木犀、茶樹、黑棗樹、櫻草的葉。 心形: 形如心臟,基部寬圓而微凹,先端漸尖,如甘薯、牽牛、紫荊、?麻的葉。如果是心形倒轉,叫做倒心形,如酢漿草的小葉。 掌形:葉片三裂或五裂,形成深缺刻,全形如手掌,如棉花、蓖麻、葡萄、槭樹、梧桐的葉。 扇形:形如展開的摺扇,頂端寬而圓,向基部漸狹,如銀杏的葉。 菱形:葉片成等邊的敘方形,如菱、烏桕的葉。 披針形:也叫槍鋒形,葉基較寬,先端尖細,長度約為寬度的3-4 倍,如桃、 柳、竹的葉,如果是披針形倒轉,叫做倒披針形,如小櫱的葉。 卵形:形如雞卵,下部圓闊,上部稍狹,如桑、向日葵、的葉。如果是卵形倒轉,叫做倒卵形,如玉蘭、花生的小葉。 圓形:形如圓盤,長寬接近相等,如,旱金蓮的葉 針形:葉片細長如針,如油松,馬尾松,白皮鬆的葉。 鱗形:形如鱗片,如側柏的葉。 匙形:形如湯匙,先端圓形,向基部漸狹,如白菜、車前葉。 三角形:基部寬平,三個邊接近相等,如蕎麥的葉。 樹葉的作用 樹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的主要器官。為人類釋放氧氣,提供食物,擋風遮陽。 樹葉變紅:是因花青素增多,酸性的葉子就會變紅。有「楓葉、烏桕葉、柿葉」等。 樹葉變黃:是因葉綠素被破壞,只剩葉黃素。常見的有「桂樹葉、銀杏葉、白楊葉、梧桐葉」等。 葉 是 維管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從廣義上講,凡適應於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都可以叫做葉。如低等植物中的某些藻類,植物體適於光合作用的扁平部分(如海帶的帶片),或是蘚類植物體上的「葉」,都可以稱為葉。從狹義講,只有維管植物才具有真正的葉。從系統發育的觀點來看,真正的葉又分為兩個類型:原始類型只見於一部分蕨類植物(如石松、卷柏、松葉蕨),它來自莖的表面突起,葉片小而葉脈不發達,稱為小型葉;大多數維管植物具有由枝系統變異而成的大型葉,葉片較大,而且有發達的葉脈。葉生長在莖節上,種子植物的葉在芽中已形成,由莖尖生長錐的分生組織的外部細胞,向外增生細胞並進化分化(葉原基)而產生的。發育成長後的葉,在外形上具有葉柄、葉片和托葉3部分,主要是葉片和葉柄。但有的植物不具葉柄,而以葉的基部著生在莖上,成為無柄葉。禾本科植物(如小麥)也是無柄葉,以葉基包圍在莖的外部,有時幾乎將莖全部包住,這種葉的基部,稱為葉鞘。葉的形態多種多樣,為植物分類的依據之一。葉片的大小相差極大,小的似鱗片狀,大的如玉蓮,其巨大的漂浮葉直徑達2米,可載住一個小孩。葉的壽命也長短不一,由數月至10餘年不等。一般常綠植物的葉壽命為1.5~5年,葉的更替不是同時發生,看來好象永不脫落。而多年生的落葉植物,葉的壽命很短。在植物演化過程中,適應不同的生態環境(特別是水),葉產生各種形態結構。旱生植物的葉小而厚或多茸毛;肉質植物的葉片肥厚多汁;仙人掌的葉片退化;沉水植物的葉小而薄或呈絲狀等等。更有些植物的葉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很大的變化,成為變態葉。 植物的葉具有葉片、葉柄和托葉的叫做完全葉,如豌豆、桑、蘋果、桃、棉等;有的植物並不全具有這3部分,叫做不完全葉。如丁香的葉不具托葉,萵苣的葉無葉柄和托葉。這些都屬不完全葉。 葉片 葉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為綠色扁平體。在葉片內分布著葉脈,有支持葉片伸展和輸導功能。葉片的結構一般由表皮、葉肉、葉脈三部分所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層生活的細胞所組成,但也有少數植物葉片的表皮是多層細胞的結構,稱為復表皮,如夾竹桃可有2~3層細胞。表皮細胞一般為形狀不規則的扁平體,側壁凸凹不齊彼此互相嵌合、連接緊密,沒有細胞間隙,其外壁較厚、角質化,並具角質層,有的並有蠟質。表皮上還有由保衛細胞構成的氣孔。葉肉由含有許多葉綠體的薄壁細胞組成,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一般明顯地分為: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前者位於上表皮之下,細胞呈圓柱形,其長徑與表皮成垂直方向排列,細胞間隙小。後者位於柵欄組織和下表皮之間,細胞呈不規則形狀,細胞間隙大,構成龐大的通氣系統。葉脈中的主脈由維管束和機械組織組成,維管束中有木質部和韌皮部,在它們之間還常具有形成層,不過形成層的活動期有限,只產生少量的次生結構。在維管束的上、下方還具有許多層機械組織,特別在葉片的背面發達,常形成顯著的突起。葉脈越分越細,結構也越來越簡單,形成層消失,機械組織漸少或消失,木質部和韌皮部結構也簡單。葉片的形狀因植物種類的不同差異極大,常是鑒定植物的依據之一。單葉的形狀可分為針形(松)、條形(水杉)、披針形(柳)、橢圓形(山茶)、卵形(車前)、心形(紫荊)、腎形(天竺葵)和圓形(蓮)等。葉片的邊緣、基部、先端也可分為許多不同的形狀。甚至在同一種植物或同一個體上,也存在著形態上差異極大的葉片,特別在水生植物中較常見,如水毛茛的葉,浸在水中葉成絲狀,伸出水面則扁平。 葉柄 葉片與莖相連接的柄。通常呈半圓柱狀或扁平或具溝道。葉柄的功能是支持葉片,並使葉片伸展在空中接受陽光;葉柄內有維管束,故還起著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作用,為葉片與莖之間的水分和養料的通道。葉柄的有無、形狀、粗細、長短等因種類不同而異。葉柄的長短不同或發生扭曲使葉片伸展在空間互不遮蔽,充分接受陽光。 葉刺 葉刺變態葉的一種,某些旱生植物,如仙人掌屬植物,葉已退化成針狀的刺,縮小蒸騰面積,以適應乾旱的環境;又如小檗屬植物長枝上的葉變態成三叉狀的刺,在其腋間長出短枝,生有正常葉;刺槐屬復葉,基部的刺是由托葉變成的,亦屬葉刺。此外,尚有葉的一部分變成葉刺的,如紅花和飛廉等。 葉脈 葉片上可見的脈紋,即貫穿在葉肉內的維管束。有輸導水分、養料和支持葉片的作用。葉脈通過葉柄與莖內的維管束相連。葉脈按其分出的級序和粗細可分為主脈、側脈和細脈3種。主脈較粗,最為明顯;若主脈一條位於葉片中央,則稱為「中脈」或「中肋」。側脈為主脈的分枝,一般較細。細脈為側脈的分枝,較側脈更細,分布在整個葉片中,且常錯綜交織。葉脈按其排列的方式,分為平行脈、弧形脈、網狀脈和叉狀脈等。網狀脈的特點是葉脈錯綜分枝,連結成網狀,是雙子葉植物葉脈的特徵。平行脈中的中脈和側脈自葉片基部發出,大致相互平行,至葉片頂端匯合,是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的特徵。裸子植物的銀杏是屬叉狀脈. 葉耳 在葉鞘與葉片接連處葉緣兩側的伸延物。常將莖桿卷抱著,末端分離,有時彎曲,多呈耳狀或鐮刀狀。單子葉植物中,部分的禾本科植物具有葉耳,如大麥、小麥、水稻、竹等。在分類上,常根據是否有葉耳,作為區分物種的依據之一。如水稻與稗,形態較相似,但前者有葉耳,後者無,故可相區別。 葉卷須 葉卷須是變態葉的一種。有的植物的葉,常常整個地或部分地變為纖弱、細長的須狀結構,藉以能攀緣在其他物體上,使植物體得以直立,充分接受陽光,這種由葉變來的須狀攀附物,即為葉卷須。葉卷須的來源有所不同,有的是由小葉變成的,如豌豆的羽狀復葉,先端幾個小葉變為卷須;有的是由托葉變成的,如旱金蓮、菝葜的托葉變為卷須。根據葉卷須生長的部位,可與莖卷須相區別。 葉序 葉序是葉在莖上的排列方式。由於有葉序,一方面不致使莖枝任何方向負荷過重;另方面不致使葉片相互遮蓋。總之,使葉均勻而又適當地排列,有利於接受陽光,適應環境。葉序有3種基本類型,即互生、對生和輪生。在莖上每一節只生有1片葉的叫互生葉序。互生葉序的葉子成螺旋狀排列在莖上,如蠶豆、桃等。莖的每一節上有兩葉相互對生的,叫對生葉序,如丁香、薄荷等。在對生葉序中,上一節的對生葉常與下一節的葉交叉成垂直方向,這樣兩節的葉片避免互相遮蔽。莖的每一節上若著生3個或3個以上的葉,排列成輪狀,叫輪生葉序,如夾竹桃、金魚藻等。葉序在描述植物種類的性狀和鑒別物種上有重要意義,也是分類依據之一 葉舌 葉片與葉鞘交界處內側的膜狀突起。如禾本科植物水稻等具有葉舌。它可使葉片向外傾斜伸出,有利於接受陽光,同時由於它的生長部位,能防止昆蟲、病菌、雨水等進入葉鞘筒內。葉舌是葉鞘的延長,其大小、形狀和毛茸的有無,可作分類依據之一。禾本科的葉舌,常見的有撕裂狀葉舌、二深裂葉舌、短葉舌、具睫毛葉舌和長葉舌等(圖6)。某些蕨類植物營養葉和孢子葉近基部的近軸面上的片狀附屬物,也稱為葉舌。 葉跡 葉跡是植物莖內連接莖與葉之間的維管束,即莖內的維管束穿過皮層,到葉柄基部為止,這一段叫做葉跡。每一葉的葉跡數目,由一個至多個,隨植物種類而異,但每種植物,葉跡的數目是一定的。葉脫落後,可在葉痕上看到葉跡的痕跡。 葉痕 葉痕是葉脫落後,莖上留下著生葉柄的痕跡。在溫帶或寒帶,由於生活條件的改變,到一定的季節,葉要凋落,於是在莖上遺留下葉柄斷落的傷痕,這就是葉痕。葉痕的類型因種類不同而異,其形狀及排列可作為鑒別處於落葉狀態的木本植物的依據之一。在葉痕上,一般可以見到維管束的痕跡。 葉鑲嵌 葉鑲嵌是同一植物的許多葉,在與陽光垂直的平面上互不遮光、作鑲嵌排列的現象。葉鑲嵌是由於葉在莖上排列的不同,一般地是下面葉的葉柄較上面葉的葉柄長,並且由於葉的向光性、葉片大小的不同或葉的缺刻、葉柄的扭曲變化等,從而使全部葉片均能以最大面積接受陽光,以利進行光合作用。 葉肉 植物葉片內的同化組織。由含葉綠體的活細胞所組成,為葉內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葉肉細胞之間有間隙,構成通氣系統,通過表皮上的氣孔,葉肉細胞得以外界進行氣體交換。葉肉通常分為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前者細胞呈圓柱形,含較多的葉綠體,排列呈柵欄狀。後者細胞呈不規則狀,葉綠體較少,細胞組合不整齊,細胞間隙大。具有上述兩種組織配置形式的葉,叫做背腹葉。若兩種組織沒有明顯分化,或柵欄組織在葉的兩面都有,中間夾著少量海綿組織,這種稱為等面葉。兩種組織間的區別程度及其數量比例,因植物種類和環境條件而異。陽生植物葉片內的柵欄組織較發達,與海綿組織區別亦明顯;陰生植物的葉和沉水植物的葉,則海綿組織發達或兩種組織分化不明顯。 托葉 完全葉的組成部分之一。一般呈葉狀,一片或兩片,位於葉柄基部與莖相接處,通常有保護幼葉和腋芽的作用。托葉的形狀、大小因種類不同而異,如豌豆的托葉較大呈葉狀;梨樹的托葉呈線形,洋槐和酸棗的托葉變為刺;蓼的托葉成鞘狀,包圍在莖節的基部,叫做托葉鞘。托葉的存在多是暫時性的,一般都或早或晚便自行脫落,僅少數植物托葉在植物的一生中保留著。托葉主要發生在雙子葉植物中;單子葉植物中的原始水生植物,如眼子菜等有托葉;裸子植物則稀少。在被子植物進化過程中,托葉逐漸退化,絕大多數合瓣花類植物缺少托葉。 單葉 僅具單個葉片的葉。例如梧桐、白楊、桃、梅等。單葉如具有葉柄,一個葉柄上只著生一片葉,葉柄與葉片間不具關節。柑桔的葉,形似單葉,但其葉柄與葉片之間有關節,稱為「單身復葉」。單葉的葉緣有完整的(全緣葉),也有缺刻的,由於缺刻的深淺程度和方式不同,可分為鋸齒、圓缺、淺裂、深裂和全裂等。依據單葉的葉片形狀不同,可分為針形葉、線形葉、披針形葉、矩圓形葉、橢圓形葉、卵形葉、圓形葉、扇形葉等。 復葉 復葉是在共同的葉柄或葉軸上著生若干小葉的葉。每一小葉有顯著分離的基部,有時還各自具有小葉柄。復葉是由多數小葉組成,如與同等大小的單葉來比較,雖然葉片的總面積減少了,但遭受風、雨、水所加到葉片上的壓力或阻力卻少得多,這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根據小葉在葉軸上排列方式和數目的不同,可分為掌狀復葉、三出復葉、羽狀復葉。若干小葉集生在共同的葉柄末端,排列成掌狀,稱為掌狀復葉,如七葉樹。3枚小葉集生於共同的葉柄末端,稱為三出復葉,如苜蓿。小葉排列在葉柄延長所成的葉軸的兩側,呈羽狀,稱為羽狀復葉。小葉總數為雙數的,稱為偶數羽狀復葉,如花生;小葉總數為單數的,稱為奇數羽狀復葉,如薔薇;葉軸不再分枝的為一回羽狀復葉,如月季;分枝僅1次的為二回羽狀復葉,如合歡;分枝2次的為三回羽狀復葉,如南天竹。 羽狀復葉 羽狀復葉是復葉的一種。若干小葉著生在葉柄延長所成的葉軸的兩側,排列成羽狀. 掌狀復葉 掌狀復葉是多數小葉著生在總葉柄的一個點上,並且這些小葉的排列呈掌狀。如大麻的葉。依小葉數目不同,可分為五齣掌狀復葉、七出掌狀復葉等

熱點內容
怎樣種鐵皮石斛盆栽 發布:2025-09-14 03:26:58 瀏覽:498
百合花移栽 發布:2025-09-14 03:26:49 瀏覽:500
4盆栽簡筆畫 發布:2025-09-14 03:21:58 瀏覽:178
櫻花短柱茶 發布:2025-09-14 03:19:48 瀏覽:604
薛之謙七夕見面會門票 發布:2025-09-14 02:29:56 瀏覽:474
翠竹綠植 發布:2025-09-14 02:24:16 瀏覽:783
塵世一朵 發布:2025-09-14 02:18:45 瀏覽:368
梅花測音信 發布:2025-09-14 02:12:56 瀏覽:699
晴和朱淑真海棠深院 發布:2025-09-14 02:11:57 瀏覽:220
鳳尾絲蘭的花語 發布:2025-09-14 02:11:16 瀏覽:166